职场文秘网

首页 > 领导讲话 > 党务讲话 / 正文

认知派教学法与联结派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认知教学法

2019-12-02 07:36:56

摘要:外语认知派教学法与联结派教学法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我们应该根据各自的教学目的,考虑现有的条件和可以创造的条件,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法,或几种方法的结合,为提高教学效果服务。

关键词:外语教学;认知派教学法;联结派教学法;运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条件、教学对象等。许国璋的观点是:“形势不同,目标不同,方法不同。”我们在外语教学法上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取各家之长,舍各派之短,把我们的外语教学水平推向新的高度,在实践中创造出适合我们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来。

那么,我们国家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应该从下面几个问题谈起。

从教学目的看,我国的国情与西方不同,我国人民对外语的需求是多方位的,既需要口语,又需要书面语,而且书面语的需求远远大于口语,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人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或引用外国论著或资料,而不是口头上的交际。

从我国外语教学的环境和教学条件看,我国幅员辽阔,绝大部分地区相对闭塞,与国外的直接交往太少。因此,很少有学生能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外语和锻炼其外语能力,这就造成了我国国民的总体外语水平还很低的现象,单从我国知识分子阶层来看,其外语水平不但不如发达国家,也不如许多发展中的国家(如印度、埃及、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等),成为我们吸收别国先进科技文明成果、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的一大障碍和弱点。在大多数学校里,外语教学资料匮乏,电教设备严重不足,教学条件很差。另外班级人数过多也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实践和练习。当我们选择某种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到这些特殊条件。

从学生的特点看,中国学生由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不同,与西方学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如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通常以获取知识为主,一般习惯于外语认知派教学法,无论是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或认知法都有较好的效果。中国学生极为勤奋,并能按照教师的指示认真完成作业。他们具有很好的、训练有素的记忆力,这对他们学习知识是有益的,但也导致了他们去死记硬背那些条文规则。他们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有较强的自尊心,所以对自己的言行顾虑较多,其负面作用就是怕做错事,怕出风头,怕丢面子,怕别人议论等等,这些都阻碍了他们运用外语能力的进步,特别是在口语中,总认为说出来的句子完全正确,才敢张口,否则宁肯不说,这样就失去很多锻炼的机会。中国学生特别注重精确性,使得他们尽心尽力去记那些长长的深奥的单词或成语,其中许多从来就用不着,并且大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恰当运用,浪费了许多宝贵的精力,到头来收效甚少。

如何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认知派教学法与联结派教学法,笔者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正确处理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能力的关系

外语教学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语言规则系统的重构,其二是在交际活动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应着重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用Widdowson的话来说:“如果说会一种语言即意味着既懂句子的意义,也了解句子所使用的价值,那么,很显然,语言教师的任务就应该是:既教给学生有关语言的知识,也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语言的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应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语言知识的传授是掌握外语的第一步。语言知识就是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语音是运用外语的声音物质外壳,语音不正确或没有掌握好语音这个物质外壳就听不懂,说不清,势必造成交流或理解受阻的后果,难以实现双方口头的交际功能。掌握语法,是培养学生使用外语能力的一种手段,不论是语言能力还是交际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语法规则的支配和制约。所以,掌握语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言现象,提高比较分析和举一反三的独立工作能力,为交际能力的提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词汇是语言教学的基石,没有词汇作为建筑材料,就无从构造句子,更不能表达思想。词汇量的多少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制约着听、说、读、写等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曾说:“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从词汇着手则能带动整个语言学习。对中国学生来说,词汇更是提高外语水平的一大障碍。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可以采用认知法,并结合具体情况辅以语法翻译法和自觉对比法。认知法重在理解,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励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科学学习方法。语法翻译法和自觉对比法则能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借助母语加深理解。

2.语言基本功操练,形成语言习惯是掌握外语的第二步。语言知识要能为培养言语应用能力服务,必须达到脱口而出形成自动化习惯的程度。只有这样,学生在进行言语交际活动时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表达的内容上,而不用再思索语言形式的变化,要达到熟练程度关键在练。正如韦斯特所说:“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目前我们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问得多,学生问得少;教师说得多,学生独立思考得少;教师对语言知识训练的多,学生对言语运用练习得少,这样造成了现在的“聋哑外语”现象。为改变这种情况,教师要启发引导,要抓住重点、难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言语操练。从方法上看,可以用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等。3.在真实情景中,能独立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才算达到掌握语言的最高层次。我们知道,语言反映文化,是以文化为背景的,文化背景不同,在交际中意义的表达和语言的使用都有很大的差异。外语学习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即在交际环境中正确地、恰当地运用外语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即针对课文内容及背景介绍西方社会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等。教学法的选择以功能法为主,也可综合运用认知派与联结派的各种方法。

二、正确处理外语与母语之间的关系

母语对外语学习起干扰作用还是起辅助作用呢?在这个问题上认知派与联结派都走了极端,那种在外语教学中逐词逐句进行翻译的做法当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对某些抽象概念、成语谚语等,倘若绝对回避用母语,而是转弯抹角地去用外语解释,恐怕也只会事倍功半,越讲越糊涂。就这一问题,笔者有如下的看法。

1.尽量用外语授课。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这样就须要尽量用外语授课,进行大量的外语听、说、读、写言语训练和交际活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加速培养学生外语语感和学习外语的能力,促使学生建立外语与客观事物不经翻译为中介的直接联系,并提高学生直接用外语理解、表达思想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在真实的自然情景中运用外语的能力,宜多采用联结派的外语教学法,比如: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等。

2.恰当的利用母语。利用母语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外语教学应充分利用母语知识经验的正迁移作用,竭力防止母语的负迁移作用,这是适当利用母语这个手段的关键。首先,我们要通过外语与母语两种语言现象的对比研究,获得两种语言现象的异同点,从而找出我国学生学习外语的难点,为我们选择教学法提供科学的依据;其次,母语可作为讲解外语词语和知识的手段。遇到外语与母语两种语言现象很不相同或仅是外语独有的语言现象时,很容易出现母语的负迁移现象,遇到这样情况时,母语翻译练习辅以适当的对比说明能加速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外语现象的进程。外语教学中可以利用母语,发挥母语的必要作用,同时,必须注意,使用母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外语教师要尽量用外语授课和组织课堂教学,师生间要用外语进行交际。

三、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怎样处理呢?认知法和功能法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活动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进行参加外语实践的机会,这些都可以弥补其它学派的不足。但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实际上,教师的责任和担子更重了。

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法上就要以学生知识为起点,以学生参与为中心,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变教师的满堂灌为学生的实践活动,精讲多练,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使用语言的机会,设法创造一切条件使学生充分进行口笔语实践。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求在教学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学生的要求、学生学习的目的、学生学习的难点,从而设计出适合学生水平,并为学生欢迎的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尊重学生,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课堂上注意学生的感情因素,给他们以安全感,促使他们的智力活动更加敏捷,精力更加集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在能力,收到最佳效果。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求教师能够与学生友好相处,为学生排忧解难,与学生平起平坐,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真正打成一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求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大输入”。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加大输入,有利于学生处理多样化的语言材料。这比在课堂上对短短的几段甚至几行课文进行不厌其烦的讲解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现代教学论提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要素,但这丝毫不意味着要削弱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加以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更高的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特别是处理临时出现的问题的应变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引导、组织,为学生创造真实的交际环境。教师需要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其中包括程序、步骤及时间分配;设计本节课要开展的活动方式;设计开展各种活动的模拟情景;准备各种教具。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教师比做设计师。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课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授课的内容、教学的重点精心备课。课中,教师既要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又要保证课堂活动有序进行;既要完成重点,难点的讲授,又要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的参与达到最大限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尽量发挥。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为他们的课后活动提供建议和帮助,参与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师不仅是教学任务的执行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而且是学生实践活动的鼓励者和合作者。这样,教师的作用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显得更加重要了。

四、教学内容上的安排

在教学内容上要继承外语教学中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传统经验并学习功能法的思想。教材编写应兼顾语法句型为纲和语言功能为纲,两者同时循序渐进,既要保留传统外语教学的丰富经验,又要借鉴功能法的理论,吸收各种教学法学派的长处,扬长避短。教材是学生知识的源泉,而课文则是学生得到语感,培养连贯表达的依托。因此,要认真对待课文的真实性。

初级阶段的教材宜采用“人工语言”,以配合语言结构句型和语言功能句型。课文中应把不自然的语言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其具有趣味性。中级到高级阶段,可以采用原文,要求语言精练、优美,内容充实,时代性和知识性强。课文的体裁应尽量做到多样化,涉及教育、音乐、历史人物传记、体育、生态平衡、地理知识、科学幻想、戏剧、小说、宗教、名人演说等,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无所不包。目的是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传统教材里的练习往往种类繁多但重点不突出,而且一般以无上下文的单句练习为多,这些虽然对训练纯熟的语言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很有益,但仅靠这些训练来培养交际能力是不够的,尽量吸收功能法中为我所用的教学方法,重视语言的篇章结构,练习要保证实践性和交际性。针对如何正确处理语言知识的分析性与综合性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用“综合—分析—综合”的教学法,因为它吸取了认知派与联结派的优点。这种方法先从课文的整体内容入手,理清主线条,使学生对所读文章先有一个宏观的整体印象,然后分段找出中心思想,再把一些长难句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重点分析,通过学习掌握关键词,常用词语及重点句型,透彻理解局部课文,最后再进行整体课文训练,系统归纳全文的结构与布局,更好的掌握整篇课文。这种方法既重视通篇理解的能力又重视对语言难点的掌握,训练了学生综合技能,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联结派与认知派交替运用的综合教学法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结语

从古老的语法翻译法到现代的功能法,从语言形式到语言意义,从读与写到听与说,从句子到篇章,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枯燥无味的单人作业到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从机械呆板的反复操练到有说有笑的情景对话,从文学作品到街头商业广告等等,使我们体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真谛,因此,要想用某一种教学法统帅整个教学,显然是不现实的。外语认知派教学法与联结派教学法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我们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我们不应该把自己框在一个固定的模式内。我们既没有必要硬把自己说成属于语言学上哪一个流派,接受一家的观点就全盘否定另一家的观点,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消极等待。我们应该根据各自的教学目的,考虑现有的条件和可以创造的条件,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法,或几种方法的结合,为提高教学效果服务。

总之,外语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科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只有不断地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借鉴和利用国外教学法的优势的同时,立足于走自己的外语教学之路,就一定能够创建我国自己的外语教学法新体系。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