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领导讲话 > 金融讲话 / 正文

中学课程_中学历史开放课教学简论

2019-12-02 07:40:13

【摘要】中学历史开放课教学是中学历史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学历史开放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开放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开放史料及史评,开放学生的调查和研究。这三方面是依次递进的关系。要搞好开放课教学,应遵循三条原则,同时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开放课的测评方式不同于传统课的测评方式。

【关键词】中学历史开放课教学

1999年6月以来,我们在宜昌市开展了中学历史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经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学历史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对中学历史进行“开放课”教学。

结构动态开放而非封闭不变的课,就是“开放课”。这里的结构,主要是指教学内容及形式的构成。开放课的教学内容,除了人教版教材外,还有教师搜集的其他方面的资料和学生的专题调研资料等。开放课的教学形式,一是指教学空间,除了课堂外,还有图书馆、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互联网等;一是指教学过程,除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外,还有学生讲教师听等方式。所谓结构动态开放,就是这些构成始终处于交互变化、“吐故纳新”的状态。

结构动态开放的中学历史课,具有如下三个显著特征。1.教学内容的多元性。除了教材外,还有史料、观点。这些史料、观点,既可以是教材史料、观点的补充、扩展,也可以是有别于教材角度的另外一种阐释,还可以是教材观点的修正甚至否定。2.师生角色的可变性。教师教授学生如何把书读懂、读透时,如何搜集、研究历史资料时,教师是教师;学生收集的资料教师未见过时,学生提出有别于教材、有别于教师的观点时,教师就变成了学生;学生独立自学、研究时,共同搜索、相互讨论时,学生就是自己的教师。3.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既有书面考试,也有包括学习心理在内的综合评估;书面考试,最主要的也是用“开放题”而非“封闭题”考试。这三个特征的本质,就是课堂结构的优化。

中学历史开放课是不断优化自身结构的课,能使学生自然地处于优化自身结构的环境之中,从人是环境的产物角度说,中学历史开放保不仅仅只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种方法,而且具有等同于中学历史创新教育本身的意义。

中学历史开放课的内容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开放学生的认识和体验

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重塑“历史”。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一课的重点内容是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

*课题组全称:湖北省宜昌市“中学历史‘情景-实践-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

有位教师用模拟情景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装扮成秦始皇和秦朝大臣,进行模拟讨论。在这个讨论中,教师不提供任何教材以外的资料及结论,完全由学生根据教材,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在这堂模拟情景的教学中,做“大臣”的不仅能用自己的语言将教材所述措施献给“皇帝”,还能献出自己独有的“措施”。

(二)开放史料及史评

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前或课间为学生提供一些史料及史评,让学生自学、讨论。哥伦布西航是高一教材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的重点内容。有位教师在高一新生第一次上历史课时,就将有关哥伦布的生平简介、第一次西航日记的部分内容、李隆庆所著《哥伦布全传》(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的部分章节,印发给了同学。要求同学们用课余时间,在两个星期内阅读、分析这些资料。两个星期后(这位教师并未按教材编拟顺序上课,而是将本节调到了本章第三节之后),这位教师按如下三个步骤上这节课。首先,用“课件”将新航路开辟的基本过程及哥伦布等航海家们在开辟新航路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进行了展示。其后,让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及影响,特别是对哥伦布西航的评价,进行讨论。最后,全班集中,让各组代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说明,并板书于黑板之上。由于学生有了比教材更多的资料,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学生们的结论不仅涵盖了教材上的内容,而且还有一些超越教材内容的认识。有的学生说,哥伦布西航,开创了近代人类文明的崭新时代,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其意义、价值不亚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的学生说,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洲际大移民”及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后来“美国文化”这样的新文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等。

(三)开放学生的调查和研究

针对教材上的某段内容,给出相应的课题,让学生独立收集史料,进行研究。有位教师放暑假之前,向高二文科班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假期作业:“人类是如何进化来的?我们三峡地区为什么会诞生‘巫山人’这个中国已知的最早人类?”为了让同学们较为顺利地完成这道作业,这位教师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到图书馆、博物馆、因特网上搜集、查询相关资料;二是到“巫山人”遗址去考察(我市与重庆‘巫山人’所在的巫山县相邻,花不了多少钱就可以去巫山)。假期结束后,绝大多数同学都带回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有的还相当专业。如有的将古人类的进化过程画成树状图,较为形象而准确;有的用恩格斯“劳动创造人”的理论回答了人类进化问题;还有的运用“灾变”理论,不仅说明了人类的进化之源,还通过介绍三峡地貌的形成,说明了“巫山人”产生的原因,令全班同学折服。甚至有的在运用“灾变”理论解释“巫山人”产生原因的同时,还对“神农架野人”的传说,进行了大胆的“理论”推测,认为神农架是第四纪冰川的幸存物,“灾变”之时生活于神农架中的“森林古猿”因未遭到“灾变”而未被迫从树上下到地上,因而未进化为人。但却又因为其活动范围渐渐处于后来诞生的人类“包围”之中而受到了人类的影响,加之它们与人类本来就是近亲,因此而渐渐进化成了“野人”。这个推测不一定有道理,但对高中生来说,得出这个结论确实难能可贵。

开放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属于第一层的开放(或初级层次的开放)。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如果仅限于教材范围,所要认识和体验的“量”相对较少,所要认识和体验的“质”也较单一。但是,开放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学生能针对教材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至少能说明如下两点:一、学生把教材内容转换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他们看法产生的基础;二,学生必须进行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综合,不然,就无法形成其看法。在教学中,连学生的认识和体验都不开放,就是教学生死记硬背教材,这样的历史课就不叫开放课。

开放史料及史评,属于第二层次的开放(或中级层次的开放)。它所开放的史料及史评,一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二是为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三是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综合中需要更多的比较、发散、归纳等高层次思维活动。

开放学生的调查和研究,属于第三个层次的开放(或高级层次的开放)。它要求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中学习,在校内学习,还要求学生在课堂和学校以外学习;它要求学生既要是学生,还要当学者;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将某种理论付诸实践,还要求学生能将某些实验材料总结上升为理论。

通过上文所举之例可知,这三个层次,是依次递进的关系:高一层次的开放是低一层次开放的深入和提高,低一层次的开放是高一层次的开放的基础。

开放课教学的具体方法较多,截至目前,在宜昌市被大多数教师认可的方法有十来种,例如,自学互论法、情景模拟法、专题研究法、多方辩论法、参观日记法、调查报告法、历史小报法、教师互换法、自由论坛法、耐心等待法等。这些方法各有长短,教师们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学生、学校条件等,有选择地交替使用(关于这些方法,另有专文介绍)。

中学历史开放保所应遵循的原则有如下三条。

(一)史学的党性原则

现在处于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史学观点很容易进入我们的开放课,我们也欢迎“百家争鸣”,并且强调教学内容的多元性。但是,对那些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所谓“政治史学”,对那些不健康的所谓“民间史学”,我们要坚决抵制。在开放课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党性。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二要坚持社会主义史学的基本方向,三要坚持爱国主义的基本精神。只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党性原则,历史课的创新教育才有了可取的价值基础。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原则

只要是真正的开放课,教师就不能“一言堂”,学生也就不可“死记硬背”,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就被突出出来。应该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学生的发展就是育人之“本”。只要学生们正在积极参与讨论,即使要下课了,教学计划尚未完成,也应让他们继续讨论;即使学生所收集的材料中有需修改和完善的东西,也应该让学生展示这些材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才能激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历史开放课的教学过程。当然,最好是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思考、参与的积极性,又能使教学计划落实,这是个教学艺术问题。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