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文秘写作 > 秘书基础 / 正文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政策解读学习体会

2022-12-17 14:50:0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政策解读学习体会,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政策解读学习体会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政策解读学习体会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

  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着力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下同)教师队伍,为加快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加快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以高素质教师人才培养为引领,以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全面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整体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教书育人能力素质,促进教师数量、素质、结构协调发展,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师德为先。把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建

 设,提高教师的政治意识、政治能力,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以德施教、以德立身。

  ——坚持质量为重。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地方政府、学校、社会各方深度参与教师教育,强化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推进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创新师范生教育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模式,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坚持突出重点。按照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和振兴教师教育有关要求,立足重点区域和人才紧缺需求,适应区域、学段、学科等发展需要,加强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等,加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师范院校、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和高素质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增加紧缺薄弱领域师资培养供给。

  ——坚持强化保障。中央带动、分级实施,鼓励支持各地创新教师编制、职称、考核评价、待遇保障等方面举措,深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综合改革,提高教师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水平,统筹规划、以点带面、辐射引领、整体发展,形成综合保障体系。

  (三)目标任务。到 2025 年,建成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经验,培养一批硕士层次中小学教师和教育领军人才。完善部属师范大学示范、地方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农村教师培养支持服务体系,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一批优秀中小学教师。师范生生源质量稳步提高,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

 师紧缺情况逐渐缓解,教师培训实现专业化、标准化,教师发展保障有力,教师队伍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到 2035 年,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建成教育强国要求,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形成招生、培养、就业、发展一体化的教师人才造就模式,教师数量和质量基本满足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教师队伍区域分布、学段分布、学历水平、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趋于合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显著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二、具体措施

  (一)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师培养培训课程,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必修课程,开展常态化的学习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大力开展“四史”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精选体现正确价值导向的优秀文学艺术、影视作品,组织和引导师范生、教师阅读观看,加强价值引领,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师范生、教师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强化师范毕业

 生思想政治考察,健全标准、程序,把好第一道关口。加强教师教育院校、中小学党组织、团组织建设,做好在优秀师范生、中小学教师中发展党员、团员工作。

  (二)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推进师德培育涵养,将各类师德规范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必修内容。创新师德教育方式,通过榜样引领、情景体验、实践教育、师生互动等形式,激发教师涵养师德的内生动力。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在资格认定、教师招聘、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年度考核、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完善教师荣誉表彰制度,加大优秀教师典型表彰宣传力度。深入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幼儿园、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加大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力度,持续开展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通报。指导各地各校开展师德警示教育,德法并举,提高警示教育实效性。提升全体教师法治素养。推进实施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推进师德师风基地建设,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模式探索、方法创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三)建设国家师范教育基地。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构建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基地建设重在加强师范生专业能力发展中心建设和师范专业建设,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加大在教

 育硕士、教育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方面对师范院校的引导支持力度,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推动师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四)开展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鼓励支持地方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高校、教师发展机构、中小学等协同,开展区域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内容包括师范生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加快构建现代教师队伍治理体系,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五)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鼓励支持高水平师范院校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学科建设经验分享、教育科研课题共同研究,整体提升我国教师教育的办学水平。充分发挥部属师范大学的引领示范作用,建立部属师范大学和地方师范院校师范人才培养协同机制,支持区域内相关院校在教育科学研究、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范人才培养和基础教育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依托部属师范大学等高水平师范院校,为地方师范院校定向培养博士层次教师教育师资。支持部分办学历史悠久、质量优质、效益明显、地方发展急需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

  (六)实施高素质教师人才培育计划。持续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动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连续培养的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推进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推进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工作,加强履约管理。继续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扩大教育

 硕士、教育博士招生计划。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改革师范院校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强化教育实践环节,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实施新周期名师名校长领航计划,培养造就一批引领教育改革发展、辐射带动区域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的教育家。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支持在职教师学习深造,提升学历。

  (七)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支持部属师范大学和高水平地方师范院校,根据各地需求,每年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各地进一步加大县域普通高中和乡村学校教师补充力度。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优师计划)提前批次录取,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毕业后到定向就业县中小学履约任教不少于 6 年,由定向就业县人民政府按定向培养计划统筹落实就业工作,确保岗位和待遇保障。鼓励支持履约任教的优师计划师范生职后专业发展,建立跟踪指导机制,持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

  (八)深化精准培训改革。聚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和教育教学方法变革,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校长培训为重点,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辐射带动作用,实施五年一周期的“国培计划”,示范引领各地教师全员培训开展。发挥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建设的示范作用,通过建立标准、项目拉动、转型改制等举措,推动各地构建完善省域内教师发展机构体系,建强县级教师发展

 机构及培训者、教研员队伍。优化培训内容、打造高水平课程资源,建立完善自主选学机制和精准帮扶机制,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模式,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科学素养。

  (九)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明确师范院校教育教学评估和相关学科评估基本要求,探索建立符合教师教育规律的师范类“双一流”建设评价机制,切实推动师范院校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将培养合格教师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推动师范专业特色发展、追求卓越。

  (十)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教师必须取得相应教师资格,持教师资格证上岗任教。推进师范生免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认定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以下简称免试认定改革),开展教师教育院校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审核。继续做好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和优师计划师范生免试认定改革工作,教师教育院校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进行考核。严格教师资格申请人普通话水平要求,提高新任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水平。

  (十一)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大音体美、劳动教育、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力度,重点加强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发挥优秀教师、校长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整体提升学校育人能力。完善交流轮岗激励机制,将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 1 年以上作为申报高级职

 称的必要条件,3 年以上作为选任中小学校长的优先条件。城镇教师校长在乡村交流轮岗期间,按规定享受乡村教师相关补助政策。实施银龄讲学计划,鼓励支持乐于奉献、身体健康的退休优秀校长教师到乡村和基层学校支教讲学。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支持地方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解决教师队伍住房困难问题。

  (十二)优化教职工编制配置。切实落实关于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有关政策精神,在总量内盘活用好现有事业编制资源,按照标准及时核定教职工编制,优先满足中小学教育发展需要。各地要坚持创新管理,综合需求变化情况,加强人员和编制的动态调整,不断提高使用效益。结合实际合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配足配齐幼儿园教职工。

  (十三)深化教师职称改革,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充分考虑不同地域、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实行分类评价。对长期在乡村学校工作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可按规定“定向评价、定向使用”,中高级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不受各地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出台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适当提高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进一步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具备条件的学校在岗位结构比例范围内依据标准自主评聘中、初级职称和岗位,按照管理权限推荐或聘用高级职称和岗位,鼓励地方进一步探索具备条件的学校在岗位结构比例范围内自主评聘高级职称和岗位。

 (十四)加强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切实解决拖欠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和欠缴社会保险费、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等问题,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要求,落实好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政策,确保及时足额发放,民办幼儿园参照公办幼儿园合理确定教师工资收入水平。提高教龄津贴标准。各地绩效工资核定要向乡村小规模学校、艰苦边远地区学校等倾斜,要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一线教师、从事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倾斜。各地要继续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着力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形成“学校越边远、条件越艰苦、从教时间越长、教师待遇越高”的格局。

  (十五)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师范生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完善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和教师资格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服务支撑功能。完善国家教师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精准到人,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信息化决策和便捷化服务支撑。加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确保教师信息安全。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行动,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师管理优化、教师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精准帮扶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总结试点经验,提炼创新模式,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政策解读学习体会

 

 教育部详解《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政策创新点全文 一、请介绍一下《强师计划》出台的背景 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广大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实现“四个相统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李克强总理强调,要依法加强义务教育教师收入保障,加大在职培训、学历教育力度,提高义务教育教师素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我部近年来先后出台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教师队伍建设文件。为构建全口径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

 二、请介绍一下《强师计划》的研制经历了哪些过程? 一是集中办公研制文件。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组织专家学者、基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一线校长、教师组成工作专班,集中进行文件研制,并就重点问题同相关部委多次沟通,形成文件初稿。

 二是反复沟通征求意见。强师计划征求意见稿面向中宣部等 8 部门、32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6 所部属师范大学和部分综合性大学征求意见。全面征求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意见。

 三是多次会议专题研究。教育部分管负责同志多次主持召开工作协调会,听取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知名专家学者意见建议并做专题研讨。经中

 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会签相关部门。

 三、《强师计划》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立足“十四五”、面向 2035,《强师计划》目标任务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到 2025 年,建成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经验,培养一批硕士层次中小学教师和教育领军人才,完善部属师范大学示范、地方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农村教师培养支持服务体系,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紧缺情况逐渐缓解,教师培训实现专业化、标准化,教师发展保障有力,教师队伍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二是到 2035 年,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建成教育强国要求,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教师数量和质量基本满足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图片 四、《强师计划》有哪些主要内容? 《强师计划》包括总体要求、具体措施、实施保障三部分。其中,15 条具体措施主要围绕四个方面:

 一是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包括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实施高素质教师人才培育计划、深化精准培训改革; 二是推动优质师资均衡,包括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优师计划)、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 三是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包括建设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改进师范院校评价;

 四是深化管理综合改革,包括开展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优化教职工编制配置、深化教师职称改革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

 图片 五、《强师计划》有哪些政策创新点? 《强师计划》以高素质教师人才培养为引领,以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提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的思路举措,促进教师数量、素质、结构协调发展,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创新:

 一是以高水平师范院校为引领,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打造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实施“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支持一批师范院校加强教学科研设施建设,每校支持 1 亿元,实现新世纪以来国家层面在高等教育重大专项中,专门面向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设进行的最大规模投入。鼓励支持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推进师范院校在教育科学研究、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范人才培养和基础教育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师专升本。

 二是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提升教师培养层次。实施高素质教师人才培育计划,深化本硕整体设计、分段考核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和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工作,继续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扩大教育硕士培养规模。同时,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领航计划,培养造就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家、大

 先生。

 三是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为重点,推动师资优质均衡。继续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依托部属师范大学和地方高水平师范院校为 832 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定向培养本科层次师范生,中央财政给予支持。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交流轮岗、支教讲学激励机制,引导优秀人才向乡村学校流动。通过落实补助政策、倾斜职称评聘、加强周转宿舍建设和住房保障等,着力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四是以深化评价改革为牵引,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要求,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深化职称改革,实行分类评价,出台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一线教师、从事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倾斜。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探索师范类“双一流”建设评价机制。支持地方政府统筹,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

 五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抓手,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支持师范生和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资格管理信息系统、国家教师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等的建设和完善,加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信息化决策和便捷化服务支撑。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行动,探索教师管理优化、教师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精准帮扶的新路径和新模式,进一步发挥教师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中的作用。

 六、如何做好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强师计划的组织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落实工作——

 一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政治引领,推动发挥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成立强师工作专班,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要抓好宣传部署。教育部将通过刊发理论文章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通过召开工作部署会、组织干部专题培训班等方式,帮助各地、各相关高校深入领会文件精神,明确目标任务,把握工作重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做好文件精神的传达和部署落实工作,深入做好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三要建立协同机制。加强统筹,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的推进机制,中央和地方共同支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制订出台教师激励支持政策,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

 四要加强督导督促。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强师计划实施情况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内容,加强督导检查并强化督导结果运用。特别是严格落实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对于各地各校落实强师计划的创新举措、典型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动交流、大力推广。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政策解读学习体会

 

 实施新时代教育有感与《新时代教育实施纲要》学习体会 5 则

  实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感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幵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看了具体的实施要求,结合最近看的一部名为奔腾年代的电规剧,我深有感触,该剧讲述了建国后年轻技术员常汉卿和戓斗英雄金灿烂,为新中国电力机车的研发创新,丌断发展,奉献毕生精力的敀亊。剧中的常汉卿是一个天才工程师,在国外受过高等教育,得知国家需要的时候,毅然决然的回国,致力二研究电力机车。

 据悉,常汉卿这个人物幵没有历史原型,丌过他的角艱亊迹在当时那个年代确实是存在的,是很多人的缩影,他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发展,坚持丌懈努力奋斗着,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名族心,名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国家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劢力,而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二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丌息,丌懈奋斗。而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规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劢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敁。

 爱国主义幵丌是喊喊口号就可以了,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要坚持从娃娃抓起,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二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劢爱国主义教育迚诼埻,迚教材,迚头脑。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丰富和优化诼程资源,支持和鼓励多种形式开发微诼,微规频等教育资源和在线诼程,开发体现爱国主义教育要求的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作品等,迚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坚信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我们一定要广泛组织开展实践活劢,在企业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我们的责任担当。要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我们都要深刻的认识到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丌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一定要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学习体会 5 则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学习体会 5 则 (篇一)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幵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规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劢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敁。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人心,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干部群众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广为激发,全体人民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向前迚的信念信心更加坚定,在丼办大亊要亊、应对风险挑戓中,展现出朝气蓬勃的精气神。

 制定《纲要》过程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群众路线、问计二民,广泛听取和吸收各方面特别是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起草组多次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和高校迚行调研座谈,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愿望和期待。《纲要》形成后,还多次征求中央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门、相关领域与家学者特别是基层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幵在修改完善中尽量予以体现。充分吸收 1994 年中央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来,各地各有关方面在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幵结合新时代加以丰富和发展。《纲要》的制定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体现了群众要求,制定过程本身就是宣传群众、劢员群众、教育群众的过程。

 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一是充分发挥诼埻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二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劢爱国主义教育迚诼埻、迚教材、迚头脑。事是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诼,

 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推劢思想政治理论诼改革创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育灌输和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迚爱国情感。三是组织推出爱国主义精品出版物,针对丌同年龄、丌同成长阶段,推出反映爱国主义内容的高质量读物,让广大青少年自觉接受爱国主义熏陶。四是广泛组织开展实践活劢,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各类主题教育活劢之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劢,丰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领域,引导大中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强化责任担当。

 《纲要》着眼营造良好氛围,提出六个方面的具体丼措。一是用好报刊广播影规等大众传媒,生劢鲜活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事是发挥先迚典型的引领作用。引导人们把对榜样的敬仰和感劢转化为干亊创业、精忠报国的实际行劢。三是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把爱国主义作为常写常新的主题,丌断推出精品力作。四是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纲要》还提出,要涵养积极迚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引导人们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推劢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劢。要强化制度和法治保障,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相关法律法觃和政策制度,发挥约束和觃范作用。

 《纲要》提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承担起主体责任,把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迚一步健全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调劢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劢性,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群众性活劢之中,引导人们自我宣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求真务实注重实敁,

 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觃律性、富二创造性,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篇二)

 人民有了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能有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丌单单需要丰富的物质能力,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迚入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处二一个关键的节点,在这个关键时刻更需要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汇聚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劢力。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

 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二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庩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艱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进的意义。2019 年 4月 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纨念五四运劢 100 周年大会上强调,“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在宪法正文第一条第事款明确觃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艱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戒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五四运劢中热血青年抵制巴黎和会、捍卫国家主权。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下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五四爱国运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的高峰,近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

 民的爱国主义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发展、人民并福生活丌懈努力、接续奋斗。

 新时代爱国主义应当把个人梦、家庨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中。从衡量中华民族伟大伟大复兴的标准看来,是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并福,三者是缺一丌可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将个人家庨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和社会迚步紧密结合,人民的并福才能得以实现。

 新时代必将是大有可为的时代,把爱国主义奋斗精神不实际工作相结合,“以功成丌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投入到新时代的伟大亊业中,勇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丌辱时代使命,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从而更好的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让奋斗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艱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旋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篇三)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和向往,必然体现为共产党人丌变的精神追求。改革以来,我们取得了丼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逐渐富起来、强起来。在物质生活赹来赹富裕的情况下,如果摒弃了我们原有的精神追求,就会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的人生哲学,甚至走向犯罪深渊。坚定理想信念,执着二共产主义的精神追求,才能

 赸赹单纯的物质享受,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永进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迚性和纯洁性。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自觉、真诚地为共产主义亊业服务、献身的稳定心理和强烈情感倾向,是共产党人坚忍丌拔、积极迚取的精神状态。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补足精神之“钙”,骨头就硬,就能练就百折丌挠的意志品质,始终保持知难而迚、奋发有为的昂扬锐气,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歪风邪气的侵蚀。相反,如果理想信念丌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迚而丧失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劢性,意志消沉,浑浑噩噩,甚至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摇摆丌定,贤下阵来。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变成支配外在行为的强大内在精神力量,催人奋迚,克服重重困难,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在我们党的历史迚程中,培育形成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体现时代要求的伟大精神,其实质都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精神力量的具体体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挫折而丌断奋起,之所以有无数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亊业英勇奋斗,一往无前,甘愿流血牺牲,归根结底就在二“革命理想高二天”的精神力量。当前,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凝聚党心民心,调劢一切积极因素,丌断激发我们创业创新的精神力量,丌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迚。

 (篇四)

 2019 年 1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幵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劢力。爱国主义深深根植二中华民族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丌息、丌懈奋斗。

 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艱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紧密结合人民生产生活实际,推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艱社会主义思想迚企业、迚机关、迚农村、迚校园、迚社区、迚军营、迚网络,真正使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升入开展中国特艱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中国特艱社会主义集中体现着国家、民族、人民根本利益。要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梦;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人们了解中华民族悠丽的历史文化和灿烂文化,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强化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迚步教育,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

 弘扬和发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一是要充分发挥诼埻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我们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贯穿二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事是要办好

 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诼;三是要针对丌同年龄、丌同成长阶段退出爱国主义精品出版物;四是要组织各种团体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活劢;五是要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六是要激发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国热情。我们要将爱国主义的内容融入到家庨、学校、社会等各个场所,充分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弘扬和发展爱国主义教育,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就要把加强宣传,营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就要用好报刊、广播、影规等大众传媒;就要发挥好英雄烈士、模范人物等先迚典型的引领作用,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就要以爱国主义作为题材,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就要做到加强宣传,让爱国主义走迚我们的生活,走迚我们的心里,走迚我们的脑里。

 (篇五)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情怀即是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人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并福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也是奋斗出来的,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作为新时代一名平凡的青年,可能我们没有黄大年、钟扬一样将一生献给科学研究的决心,拥有丌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情怀,但是我们可以怀有奋力拼搏,赶赸自我的志向。

 新时代是学习者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做一名善二学习、积极作为、奋发向上的爱国主义者。丌学习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面对新时代严峻的形势,我们要集中精力,潜下

 心来勤学善思,才能在理论水平上有提高,党性修养上有提升,与业能力上有突破,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新时代是担当者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必须信念坚定,做一名争先迚、敢担当的爱国主义者。一个党员就是一根标杆,一面旗帜,将党员身份亮出来,亮出承诺,亮出责任,亮出目标和任务,持着“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的爱国情怀,将我们的热血洒在基层,将我们的爱心为民系,以敢干实干的作风,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做老实亊,当老实人,才能使组织放心,群众满意。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每个人要树立牢固爱国主义奋斗精神,善二学习,积极作为,主劢担当,丌懈努力,艰苦奋斗,做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同时,以先迚典型为榜样,以敢二奉献的忠诚态度,丌折丌扣的担当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和引领者,丌断实现个人价值,推劢社会发展。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政策解读学习体会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解读与学习体会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 解读

 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下简称《强师计划》), 《强师计划》目标任务包括两个层面:

 到 一是到 5 2025 年,建成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经验,培养一批硕士层次中小学教师和教育领军人才,完善部属师范大学示范、地方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农村教师培养支持服务体系,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紧缺情况逐渐缓解,教师培训实现专业化、标准化,教师发展保障有力,教师队伍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到 二是到 5 2035 年,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建成教育强国要求,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教师数量和质量基本满足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强师计划》以高素质教师人才培养为引领,以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提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

 队伍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的思路举措,促进教师数量、素质、结构协调发展,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创新。

 一是以高水平师范院校为引领,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打造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实施“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支持一批师范院校加强教学科研设施建设,每校支持 1 亿元,实现新世纪以来国家层面在高等教育重大专项中,专门面向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设进行的最大规模投入。鼓励支持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推进师范院校在教育科学研究、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范人才培养和基础教育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师专升本。

 二是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提升教师培养层次。实施高素质教师人才培育计划,深化本硕整体设计、分段考核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和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工作,继续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扩大教育硕士培养规模。同时,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领航计划,培养造就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家、大先生。

 三是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为重点,推动师资优质均衡。继续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依托部属师范大学和地方高水平师范院校为 832 个脱贫县和中

 西部陆地边境县定向培养本科层次师范生,中央财政给予支持。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交流轮岗、支教讲学激励机制,引导优秀人才向乡村学校流动。通过落实补助政策、倾斜职称评聘、加强周转宿舍建设和住房保障等,着力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四是以深化评价改革为牵引,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要求,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深化职称改革,实行分类评价,出台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一线教师、从事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倾斜。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探索师范类“双一流”建设评价机制。支持地方政府统筹,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

 五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抓手,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支持师范生和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资格管理信息系统、国家教师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等的建设和完善,加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信息化决策和便捷化服务支撑。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行动,探索教师管理优化、教师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精准帮扶的新路径和新模式,进一步发挥教师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中的作用。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多项举措引发关注 ——

 这些变化,事关 6 1586 万教师

 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是什么样,直接关系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教育部 4 月 14 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现有基础教育教师 1586 万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86%。

 《强师计划》擘画新蓝图,将如何影响 1586 万名基础教育教师,又将带来怎样的格局之变? 关注 1 1 师范教育将强起来 师范教育办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队伍素质高不高、教育事业发展强不强。

 任友群指出,目前全国 215 所师范院校、500 多所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培养,基本形成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但师范院校的办学水平、保障水平仍待加强,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在《强师计划》的部署中,“强培养,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尤为鲜明。在师范教育的“高水平”方面,《强师计划》提出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加强一流师范大学群和一流教师教育学科群建设。在加强整体性方面,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聚焦薄弱师范院校建设,由高水平师范大学和地方高水平师范院校一起,以组团方式帮助 30余所薄弱师范院校。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将从设立专项、优选学校、加大投入三方面,重点支持 50 所左右师范院校加强教学科研设施建设,每所高校支持中央预算内投资 1 亿元。“这必将带动我国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设,推动我国教师教育事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说。

 关注 2 2 乡村教育将好起来 “一名优秀的教师将会深远影响一名学生的未来。”正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乐育书院英语(优师计划)专业就读的李若雨说。

 2021 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启动实施“优师计划”,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和高水平地方师范院校每年为脱贫县、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培养 1 万名本科层次师范生,这些师范生学

 习期间享受“两免一补”(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补助生活费),毕业后全部到定向县任教。

 作为北师大“优师计划”首批招录的 401 名学生之一,黄炫光深知其意:“毕业后我想回到家乡湖南省桂东县,做一名地理老师,丰富教学形式,带学生开展天文观测、地质勘查等实践活动。” “补短扶弱”,是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鲜明思路。《强师计划》将“推动优质师资均衡,包括实施优师计划、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作为一项重要举措。

 这意味着,像李若雨、黄炫光一样的有志青年将越来越多。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告诉记者,今年学校将增加“优师计划”招生 200 人,加大对县域师资的补充力度。

 关注 3 3 教师待遇将提起来 “空调、冰箱、洗衣机……就连窗帘都替我们想到了,真正是让我们一线教师拎包入住!”在河南省新密市米村镇初级中学的教师周转房里,上完课回来的教师张丽君感觉心里暖暖的。

 近年来,对于基层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的暖心工程在各地涌现。

 “十三五”期间,中央投资 523 亿元,推动我国教育基础设施显著加强,广大教师工作环境显著改善。

 然而,目前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与质量存在明显差异,欠发达地区教师“招不来、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依然突出。如何解决教师急难愁盼问题,让乡村教育更有吸引力? 《强师计划》多处提及“乡村学校”“乡村教师”,对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着力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等提出明确要求。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此表态。

 任友群强调:“要让乡村教师能够安居乐业,加强教师的周转宿舍建设和住房保障力度,努力实现乡村教师在学校附近有周转的宿舍、在县城有稳定的住房。” “发改委将通过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将教师周转宿舍作为重要建设任务,在已基本解决最困难地区、最急需群体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兜底补短、跟进服务,为广大乡村教师安心从教解决后顾之忧。”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潘伟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督促各地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关注 4 4 教师素养将高起来 教育部公布的《2020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9.98%,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 99.89%,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 98.79%。

 但专家指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当前,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正在从数量不足向提高质量转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说。

 面向未来,基础教育教师应具备何种素养?《强师计划》将“教育信息化”划上重点。

 据介绍,目前,教育部正大力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一方面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师专业发展相关功能;另一方面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行动,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同时,多渠道开发汇聚优质的教师数字化学习资源,让更多教师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共享优质教育教学、教师研修资源。

 “高质量的师范生是为未来教育而生的,支撑未来教育的关键支柱则是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和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建议,在高质量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在学科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中渗透信息技术,并紧密结合未来教育教学特征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与智能教育课程,重点培养师范生的信息素养与智能教育能力,确保他们具有胜任并引领未来教育的行动能力。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 师计划》 学习体会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近日印发,其中明确提出把欠发达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到 2025 年实现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紧缺情况逐渐缓解,到 2035 年实现教师队伍区域分布、学段分布、学历水平、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趋于合理。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根据北师大在 20 多个省份 100 余个县的调研发现,近年来,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很大进展,但队伍结构与质量仍然存在明显差异,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招不来、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依然突出。《计划》积极回应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

 大战略关切,提出一系列加快补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短板、推动师资优质均衡的措施,是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关键一招。

 加快补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短板,首先要解决乡村教师“招不来”的问题。《计划》明确继续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为 832 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定向培养本科层次师范生,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各师范院校要认识到,一所名副其实的高水平师范大学,不仅仅要在培养高质量师范生上有想法和做法,更要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破解重点难点问题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也只有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国家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才能为师范院校的发展提供更多有力支撑。

 加快补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短板,要紧紧围绕“留得住”做文章。基础教育在一线,需要有一颗从教善教之心,需要有坐得下、耐得住的准备。但仅仅要求教师有情怀是不够的,还要政府拿出切实有力的举措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各地要继续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着力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加大住房等焦点问题的保障力度,对乡村教师在职称评聘方面实行特殊支持,从而形成“学校越边远、条件越艰苦、从教时间越长,教师待遇越高”的格局,吸引更多乐教爱教的有志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教书育人,承担振兴乡村教育事业的时代使命。

 加快补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短板,还要从“教得好”方面破题,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面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矛盾,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是给乡村教育“止血”的关键路径。要集中支持欠发达地区巩固基础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完善教师工作环境,让育人舞台“亮起来”;实施精准培训改革,集中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教师校长的专业发展;开展校企、省校合作保障职后发展等,形成从师范生的招生、培养、输送到教师职后支持、教育监测诊断的整体优势。

 乡村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让我们把《计划》提出的一揽子举措真正落实到位,让更多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让广大乡村充满生机活力,让乡村的未来充满希望。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政策解读学习体会

 

 学习 贯彻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心得 体会

 日前,《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正式出台,这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强师计划》从提升教师能力素质、推动优质师资均衡、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深化管理综合改革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部署,从加强顶层设计出发,创新制度安排,为全面改进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表明了教育部门的决心、勇气以及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能力。

  贵师重傅,打造大国强师,必须认清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新坐标、新使命对教师队伍的新要求。有高素质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尊师重教政策相继出台,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教师数量、规模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教师职业吸引力有所增强。但仍要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当下,推动“双减”政策落地实施,进一步助推基础教育向育人本质回归,对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我们直面问题和挑战,筑基提质、补短扶弱、综合施策,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素质能力。

  贵师重傅,打造大国强师,必须具有系统性制度设计和全局性的行动路线图。《强师计划》系统性地梳理打造大国强师需要完成的目标、任务与实施路径及保障措施,从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提升教师培养层次、推动师资优质均衡、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推动教师

 队伍建设提质增效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顶层设计,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强师计划》以务实的姿态,瞄准关键点,如建设国家师范教育基地,推动师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又对现有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实施高素质教师人才培育计划”,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这些设计既有宏观视野,又具有执行的可操作性,是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施工图纸”。

  贵师重傅,打造大国强师,必须抓住工资待遇这个关键的“指挥棒”。教育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是前置性条件和基础性保障。打造基础教育强师队伍,要坚持强化保障、综合施策,着力提升教师工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这要求中央和地方共同发力,重点投入优先保障,优化支出结构,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底线要求。不仅如此,还要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全方位解决教师面临的各类生活困难。比如,针对部分乡村教师居住条件较差的问题,通过公租房、租赁补贴、共有产权房等多种渠道解决教师住房问题,努力让乡村教师在学校有周转宿舍、在县城有稳定住房就是强化教师待遇保障,让教师安居乐业、安心教学的题中之义。

  贵师重傅,打造大国强师,必须牵好薄弱环节这个“牛鼻子”,精准发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是基础教育的短板所在,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关键在师资。要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为重点,努力实现

 师资优质均衡。要瞄准薄弱环节发力,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定向培养输送项目、重点帮扶欠发达地区相对薄弱师范院校计划等,提升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教育水平,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输送更多高素质教师。对于农村和偏远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尤其要厚爱一分、高看一眼,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着力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形成“学校越边远、条件越艰苦、从教时间越长、教师待遇越高”的格局,为乡村教育留住更多优秀人才。

  贵师重傅,打造大国强师,必须不断提升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成就感。我们要在社会各个层面,全方位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扎实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为广大教师聚焦主责主业、潜心育人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和标准,深化教师职称改革,在职称评定上给予扎根乡村的教师更多倾斜;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优质的常态化培训机会,更好支持和服务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成长。

  筑梦中华,兴国必先强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强基固本浚源,把基础教育放在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先位置,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素质能力,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全力保障和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好基础工程,筑牢强国伟业的教育根基。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政策解读学习体会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学习体会

 时光飞逝,转眼我的从教生涯已走过 24 个春秋。24 年,我伴随着教育改革,一步一个台阶,不断进步着…… 刚参加工作时,我认为“上课”简单的说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后来,经过几轮课改实践和探索,我对这一职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脑海中真正有了“课改”这一词。尤其是最近学校又组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解读》,我对新课改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一、对新课改的重新认识 新时代教育改革首先要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所改变。过去的老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全部是灌输式教学,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按照教师的课程设计一步步地跟着学习,学习是被动的,严重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合作者。学生也要从原来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强调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为主,教师也就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在课教学中,以小组合作探的方式教学,更好的体现这一课改理念。但在初课改时,对“自主、合作、探究”理解和把握得不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把“自主”当“自流”(只学不导);把“对话”当“问答” (一问一答),“知不知”、“对不对”、“好不好”成了课堂常用语;自主学习时间及讨论不充分(教师时时干扰);小组活动有形式无实

 质(停留表面);课堂上有活动无体验;课堂没能创设有效情境;多媒体重形式无实效,使用盲目化;为搞课改怕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我行我素,照讲不误……所以表面上看是在课改,实际上是“穿新鞋走老路”,没有实效。

 二、对课堂评价的重新认识 一堂好课,必然是“教学”和“教育”的有机结合。所以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乐学,指导学生课堂表现为会学,检测学生应用能力为学会。还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变“填鸭灌输”为“导学模式”;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变“运用知识”为“实践操作”;变“独立制作”为“合作互动”;变“检查知识”为“变相交流”;变“课后完成”为“当堂训练”。

 同时还需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1、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因课程、因学生相应变化,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2、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方法应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并超凡脱俗。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懂得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它相关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相关的学科中去,解决相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教学方法要体现改革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适当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贯穿课堂上思维训练的设计,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利

 于其主体活动的发挥。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与其想着如何把学生教会,不如想方设法去指导学生自己学会。今后在教学实践中,我将把我的认识、思想应用于实践,以更快适应新课改要求,提高教学成绩。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政策解读学习体会

 

 筑牢教育强国建设之基 —深入学习《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在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对于办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国民教育至关重要。前不久,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这是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建成教育强国要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重要举措。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与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振兴教师教育、造就职教“双师型”教师、深化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升教师地位待遇等举措,形成了一套系统全面涵养“四有好老师”的“施工图”。我们要深刻认识建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极端重要性,推动这项计划落地见效,以基础教育强师之策筑牢教育强国建设之基。

 深刻把握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是立德

 树人的奠基工程。要以基础教育强师之策,打造一支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教师队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基础支撑。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起点,是助力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发端。要以基础教育强师之策,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养,为造就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是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教育的直接依靠力量。要通过基础教育强师之策,加快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促进教师数量、素质、结构协调发展,为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人民群

 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强烈,期盼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要通过基础教育强师之策,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实现家校协同育人,实现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服务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顺应人民期待,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生活需要。

 加快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基础教育教师队伍 以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素质。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师培养培训课程,引导广大教师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常态化推进师德培育涵养,推进师德师风基地建设,创新师德教育方式,完善教师荣誉表彰制度,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引导教师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打造理想信念坚定、思想政治素质过硬、道德情操高尚的教师队伍。

 以教师教育模式创新为突破,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能力。实施高素质教师人才培育计划,改革培养模式,加大教育硕士培养力度。改进教师教育内容,及时吸收学科前沿知识、新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育人、融合教育实施、科学教育提质、数字素养提升等。深化精准培训改革,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模式,完善教师培训自主选学机制,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相衔接的“立交桥”。实施“国培计划”,示范引领各地教师全员培训。着力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充分发挥名师

 名校长辐射带动作用,造就一批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家、大先生,引领教育改革发展。

 以深化教师管理改革为牵引,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深化教师职称改革,完善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实行分类评价。完善岗位管理制度,适当提高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具备条件的学校在岗位结构比例范围内依据标准自主评聘中、初级职称和岗位,鼓励地方探索具备条件的学校在岗位结构比例范围内自主评聘高级职称和岗位。切实减轻非教育教学负担,维护教师职业尊严。优化教职工编制配置管理,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加强人员和编制的动态调整,不断提高编制使用效益。加强教师工资待遇保障管理,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要求,提高教龄津贴标准,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不断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乡村地区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师资均衡配置。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依托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和地方高水平师范院校为 832 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定向培养本科层次师范生,实现到 2035 年为每县培养 100 名左右高素质教师的目标。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交流轮岗、支教讲学激励机制,重点加强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着力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形成“学校越边远、条件越艰苦、从教时间越长、教师待遇越高”的格局。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支持地方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解决教师队伍住房困难问题。

 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为抓手,进一步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以“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为总要求,坚定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教师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依托国家级教师培训项目开发、遴选优质资源,服务广大教师。大力推进教师队伍数字化治理,推动师范生、教师、教师资格等管理系统互联互通,支持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推动相关管理系统深入应用,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信息化决策和便捷化服务支撑。加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确保教师信息安全。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行动,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师管理优化、教师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精准帮扶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挖掘和发挥教师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中的作用,以新技术为教师赋能、为教师减负。

 加强实施保障,切实实施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 加强体系建设。通过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重点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通过建立标准、项目拉动、转型改制等举措,推动各地构建完善省域内教师发展机构体系,构建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开展试点改革。鼓励支持地方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高校、教师发展机构、中小学等协同,开展区域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大力推进师范生培养、教育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人事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打通教师培养、使用、管理、发展体系,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深化评价改革。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将培养合格教师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引领师范专业特色发展、追求卓越。探索建立符合教师教育规律的师范类“双一流”建设评价机制,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加强协同合作。实施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以组团形式重点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师范院校,整体提升教师教育水平。通过师范院校协同支持,建强一批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以高校优质资源支持教师职后发展,以教师职后发展所需“反哺”改进职前教师培养,全链条支持服务高质量师范人才培养和终身发展。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基础教育教师的陪伴。关心和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就是关心孩子的成长,就是托起家庭的希望。我们要高质量落实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不断优化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的环境,增强他们的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让他们能够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基础教育的文章,为党和国家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Tags: 学习体会   新时代   解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