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文秘写作 > 毕业设计 / 正文

**镇脱贫致富带头人案例

2020-03-31 00:00:45

  中共党员的好榜样

 记**镇**村党员--**

 **,**镇**河村人,199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为村民谋福利,**一心想着群众,想帮助贫困老百姓发家致富。

 **镇位于大安市区西北60公里处,东临新荒泡,北靠**河,西接烧锅镇乡,南**广镇。由于全镇盐碱地较多,农作物产量低,因此**镇并非像它的名字一样,让老百姓年年有个好收成。

 离任后的**一直在寻找适合盐碱地生长的农作物。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跟临县的一位朋友聊天时得知,他们种植的藜麦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耐盐碱等优点,非常适合在盐碱地生长。而且,藜麦的营养价值极高,同等面积的种植土地,产量是玉米的2倍以上,价格也是玉米的5倍多。

 得知这一消息后,**如获至宝。他立刻前往**县、**县等地现场考察藜麦种植情况,并联系到了专门研究藜麦种植的一家公司。接下来,他多次前往**博大东方藜麦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洽谈。他怕**镇的土质特殊,特意邀请公司的技术人员到镇上采集土壤样本,并对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评估。最终,经过公司技术人员的综合评估,确定**镇确实适合种植藜麦。

 听到这一消息后,**高兴的好几个晚上都没有睡着觉。他又开始走村串户,与几位农户联合向镇政府汇报了他们打算成立合作社的想法。令他没想到的是,镇政府对他们的想法表示大力支持,并帮助他们向**省农村信用联社贷款40万元。没过多久,大安市藜麦种植合作社挂牌成立。**他们首先用贷来的40万元,购买了80台小型全自动播种机和1台喷药高架车。

 然而,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如何动员村民们种植藜麦这个新品种。可是,最难改变的就是人的思想。他们每天走村串户,一个村一个村地推广,一家一家地介绍,然而效果并不明显,很多村民并不是很看好藜麦种植。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与合作社其他成员共同商议,免费给村民们提供种子、化肥、并与种植户签订了每斤5元的收购合同。最终,在**的努力下,全镇共有8个村36户参与种植藜麦84公顷。其中,合作社高价承包土地种植25公顷。去年,又有10户贫困户把自己的土地向藜麦合作社进行了流转,另有13户村民自己开始种植藜麦。

 当然,种植藜麦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困难,重重的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带头人的双肩。去年气候条件比往年变化很大,夏天降雨量很小,干旱成为种植藜麦最大的考验。为此,广大种植户必须自行引水灌溉,而这无疑增加了劳作量。到了秋天,由于受到台风影响,降雨量很大,而秋天的藜麦又不喜水,这样极大地降低了藜麦的产量。另一方面,今年虫灾也比较严重,藜麦受到螨虫的影响,产量又一降再降。

 “多亏了合作社的喷药高架车”,村民们说,那段时间,**每天带领合作社的社员不分昼夜,轮流对藜麦种植基地喷洒有机农药,这才及时遏制了虫灾的进一步恶化。加之今年是第一年种植,社员们对藜麦种植还不是很熟悉,并且去年藜麦熟的比往年都要早一些。凭借往年的经验,社员们还是严格按照以往的日期去收割藜麦,导致一些藜麦的果实掉在了田地了无法收上来,收成大幅下降。

 但即使这样,去年藜麦平均每公顷产量依然达到了2500公斤。按照每公斤5元的收购价格,除去成本和人力支出,平均每户增加收入4000余元,参与种植的13户贫困户全部成功脱贫。

 藜麦的成功种植,让**镇的其他村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好日子即将到来。尝到甜头的**更加自信了,他在给大家宣传藜麦种植时经常说,藜麦较以往传统的粮食作物有较大的利润空间,特别适合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种植,能够很快实现脱贫的目的。

 2017年,**打算带领合作社在**镇全面推广种植藜麦,预计种植面积达到500到1000公顷,吸引更多的贫困户都来种植藜麦。与此同时,**也给自己订了一个小目标:经过一的努力,力争让100户左右贫困户成功脱贫,50户村民奔向小康生活。

 /

Tags: 脱贫致富   带头人   案例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