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文秘写作 > 毕业设计 / 正文

学困生学困原因分析_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2019-12-03 07:34:21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在无意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在孩子的方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棍棒型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要打要骂由自己作主。久而久之,孩子感到缺少家庭温暖,怨恨之心积于心里,因此而放弃学习。

(2)训斥型

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拳打脚踢虽然不多,但骂声不断,这实际上是对孩子的精神折磨和心理虐待,这样做同样带来孩子的心灵创伤。

(3)管束型

这类教育方式在本意上是对孩子的说服教育,有时也算得上是“苦口婆心”。但家长对孩子的清规戒律太多,这也不可,那也不行,整天唠唠叨叨,这使得孩子生厌,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4)溺爱型

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部分家长溺爱子女对其言听计从,放任自流;部分家长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习惯用怒斥和棍棒解决问题;还有的家长一贯满足子女的物欲,用物质和金钱刺激学生却极少关心子女的思想行为;发现子女出现问题,把责任推卸给学校,从此对子女产生失望的情绪,进而影响子女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这些学生进入学习困难的行列。

百依百顺,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或主角。家长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孩子的吃、穿、用上,养成了孩子骄横、任性、惟我独尊的性格。这类孩子在学习上怕苦怕累,一遇挫拆就承受不了。

(5)残缺型

父母不和家庭的孩子,由于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缺少家庭的温暖,他们极易放弃学习。由于残缺的家庭,酿造了残缺的家庭教育,造成了学生残缺的心理。这是问题学生形成的渊源之一。

由于种种原因,学困生普遍具有复杂矛盾的心理。我们要注意到这一点,并结合知识,有针对性地化解他们的内心矛盾,使他们真正从外表到内心得以转化。

一方面,学困生既自尊又自卑。学困生常有的一种心态是破罐子破摔,这是一种自尊心没有得到尊重或受到挫伤,导致心理失衡,而向相反方向——自卑发展的一种心理反应。部分学困生拉帮结派实际上就是为了获得一种不正常的尊重、防止受人欺侮的心理表现。因此,我们做转化工作时,首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讥讽、不挖苦、不训斥。

不打骂、不体罚他们,以免把他们愈推愈远。其次要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的自尊心能通过正当方式获得满足。

另一方面,学困生既有上进心,又有惰性。班主任老师在转化工作中常有这样的经历:与学困生谈话后,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苦心,从而表示要痛改前非,可过不了几天又开始犯毛病了。因此,有的老师缺乏耐心,急于求成,看到后进生出现“教育反弹”现象就对学困生丧失了信心。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学困生也渴望上进,做人人喜欢的好学生,可长期懒惰散漫的坏习惯早已根深蒂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学困生转化中保持相当的耐心,常对他们加以鼓励,帮助他们发展上进心,弱化惰性心理,最终使其上进心战胜惰性,取得转化工作的成功.

一、心理上减压

在一般情况下,“学困生”往往会受到歧视与排斥,还要承受挖苦与讽刺。这样一来,他们不是丧失了学习兴趣,就是丧失了学习信心。记得去年,我在找我们班上的“学困生”刘丰多次谈心无果的情况下,就尝试让他担任班级卫生委员,参与班级管理,这一招竟然让他消除了自卑的心理压力,树立了学习的信心。不到半年时间,刘丰就走出了“学困”的境地。

二、学习上辅导

“笨鸟”又不愿先飞,这也是“学困生”难以“脱困”的又一个原困。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对“学困生”施以“高压”得来的成绩,往往容易反弹。前年秋季,我接手四年级语文,班上有一个叫王力的学生,因“智障”导致“学困”。我便对症下药,常在课余时间为他“开小灶”,反复讲练,耐心辅导。还为他提供“特餐”,即多练基础题,少做拓展题。让他感到学而有获,“脱困”有望,从此点燃了“脱困”的希望之灯。一学期结束,王力就摘掉了“学困生”的帽子。

三、生活上关心

学校的“大锅饭”毕竟有别于家庭的“小碟菜”,因为众口难调。这时生活上的关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过,关心不等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式的“承包”,而是在关心中有针对性的锻炼其自理能力,在关心中有意识地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家庭条件较好的李富同学,在家里可以说是“横草不拿,直草不拈”的小皇帝。去年在学校寄宿后,折衣叠被的小事,就不知让他在同学面前掉了多少底,流了多少泪。他的学习成绩也因此一度跌至低谷,变成了“学困生”。于是我一边为李富开通“亲情电话”,用父母亲情抚慰他那伤痛的心;一边手把手地教他折衣叠被。两个月下来,李富就顺利地“脱困”了。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