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文秘写作 > 办公表格 / 正文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教案等

2020-10-18 00:08:29

5积累与运用考点梳理卷(第五单元) 时间:40分钟 一、字词句基础。

1.[字形]看拼音,写词语。

(1)太阳光有shā jūn(   )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它来zhì liáo(  ) 疾病。

(2)松鼠是一种guāi qiǎo(   )的小动物,它们面容qīng xiù(   )、面孔líng lóng(   ),很惹人喜爱。

2.[字音]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摄氏度(niè) 敞亮(shǎng) 空旷(kuàng) 褐色(hè) B.苔藓(xiǎn) 分杈(chā) 肺部(fèi) 蛰伏(zhè) C.矫健(jiǎo) 过滤(lì) 上腭(è) 歇凉(xiē) D.榛子(zhēn) 塑料(sù) 鲸鱼(jīng) 圆锥(zhuī) 3.[字形]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繁直 光滑 勉强 寸草不生 B.媒炭 漂浮 触动 连蹦带跳 C.粮食 地区 追逐 闪闪发光 D.狭窄 脱落 帽樱 光光溜溜 4.[字义]“殖”的意思最可能与(  )有关。

A.肌体  B.正直  C.生命  D.坏人 5.[词语搭配]下列搭配不恰当的一组短语是(  )。

A.日光强烈 B.吸收热量 C.横渡溪流 D.梳妆羽毛 6.[词语辨析]“它们的爪子是那样________,动作是那样________。”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锐利 敏捷 B.锋利 快捷 B.锋利 敏捷 D.锐利 快捷 7.[句意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改写前后意思差异最大的一项是 (  ) A.谁又能否认他说得有道理呢?//没有人承认他说得有道理。

B.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是个大火球,会发光,会发热。

C.我们不能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不能被我们用来换金山银山。

D.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风是从哪儿吹来的呢?//我们怎么才能知道风是从哪儿来的呢? 8.[判断病句]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努力,她被评为福建省“美德少年”的称号。

B.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C.他一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他的身上。

D.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同学们普遍的体能提高了。

9.[说明方法]对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松鼠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打比方) B.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举例子) C.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列数字) D.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
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作比较) 10.[句子衔接]将“氯离子和钠离子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②氯离子具有维持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和组成胃酸等生理作用。③钠离子在人体水量恒定上起主要调节作用,钠多则水也多,钠少水也相应减少。④因此盐摄入过多时,可能发生水肿,过少时,可能引起脱水。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之后 二、课文主题与理解。

11.下列有关说明性文章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比较单一,比较朴实。

B.说明性文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

C.说明性文章常常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

D.说明性文章为了说明抽象、复杂的事物,常常会使用一些说明方法。

12.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太阳》这篇课文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三个特点,还介绍了太阳和我们的关系。文中主要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 (2)《松鼠》一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点、性格特征、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 13.阅读课文片段,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1)本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 A.太阳和动物的关系密切。

B.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

C.太阳和煤炭的关系密切。

D.太阳和植物的关系密切。

(2)画线的句子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A.总起全文 B.总结全文 C.承上启下 D.点明中心 (3)为什么说埋在地下的煤炭跟太阳有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片段中提到的,你还知道身边的哪些事物和太阳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积累与运用考点梳理卷(第五单元) 一、1. (1)杀菌 治疗 (2)乖巧 清秀 玲珑 2.D 3.C 4.A 5.D 6.A 7.A 8.B 9.B 10.A 二、11.A 12.(1)√ (2)√ 13.(1)B (2)C (3)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4)示例:彩虹、石油、海市蜃楼都和太阳有关。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说明白了”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太阳》、《松鼠》两篇精读课文和《鲸》、《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习作例文组成。《太阳》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
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松鼠》这篇课文作者就是从外形、活动、吃食、搭窝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科学小品文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是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来说明事物。《鲸》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有关鲸的一些知识。课文首先讲鲸非常大。再讲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接着简要介绍了鲸的种类。根据有无牙齿区分,鲸可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然后重点讲鲸的生活习性,具体讲了捕食、呼吸、睡觉几个方面的特点。最后讲鲸的生长特点。这一特点是从从鲸是胎生的、生长快、寿命很长这三个方面来讲的。《风向袋的制作》一文主要讲了风向袋制作前的准备、制作步骤和观察方法。

2.单元重点:
(1)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编者把《太阳》放在说明文单元的第一课,其目的有二。首先是再学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认识到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其次,让学生明白说明事物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对此事物的认识。《太阳》一课语言严谨、准确、平实;
《松鼠》一课的语言风格明显不同于《太阳》,其语言活泼、生动、富有情趣。从语言风格来说,《松鼠》属于文艺性说明文或者说是科学小品文。选编《松鼠》一课的意图应该是拓展学生对“说明文”语言风格的认识,了解说明文语言的多元性。《鲸》一课,从鲸的体型、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说明,和《太阳》一文比较,作者对《鲸》进行了分类,然后分别对它们的捕食、呼吸、睡觉等方面进行相关介绍。《风向袋的制作》一课和《太阳》、《松鼠》、《鲸》都不相同。这三篇课文对一件事物的说明可以说是整体的介绍,呈“面”状结构,相关内容的说明可以不分先后,而《风向袋的制作》则重在说明其制作的过程,呈“线”性结构,环环相扣,按部就班,层次分明。习作中种子的旅行,涮羊肉、怎样泡酸菜、溜溜球的玩法可以借鉴此文的写法。

(2)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本单元安排了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怎样让学生把一种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别人,一方面需要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表格中的提示和题目中受到启发,明确在习作中要向别人介绍什么;
另一方面,则需要资料的相应补充。鼓励学生,在习作前细致观察要写的事物,对事物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搜集来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个事物,想清楚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介绍。第三方面,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把这种事物的主要特点凸显出来,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还要注意,在引用资料时学生往往会丧失自己的语言风格,因为资料里面常常包含着一些说明方法,学生常常会不加分辨,直接套用到习作中去,把什么样的资料补充进来,怎样融入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教师对学生还是应该有所指导。

【学情分析】 对于说明文习作来说,五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说明文,对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有了初步认识,说明方法的运用不成问题,重要的是学生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怎样把事物的特点介绍清楚。在课堂实施环节中,常常会发现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的呈现有一定的距离。一是对说明对象的特性把握不准确,主要是没有明确说明目的,没有对事物需要说明的那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思考。其具体表现是,对事物的某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时候,文章没有紧紧围绕该方面的特性来写,致使这方面的特性不清晰、不突出。其次,对事物的特性说明不清晰,主要是文章条理不分明,说明方法不恰当。其具体表现是,在说明事物特性的时候,不讲究说明方法,或者把事物的几个方面放在一起说,或者事物的一个方面还没说清楚又去说另一个方面,结果使得哪一个方面也没有说清楚。

【教法建议】 1.要有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以扩展知识面;
另一方面在科学老师的帮助下,努力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2.在教学内容上要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有机整合起来。同时注意,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深究,应该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上。

3. 体现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大语文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观察是习作的基础,想把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一定要走近它,了解它,观察它,只有这样才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通过对文字的阅读了解单元主题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及习作要求。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相关图片,在看图交流中把学生引入说明文的学习。同时使学生形成对本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16.太阳 2 17.松鼠 2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2 习作例文 鲸 风向袋的制作 2 习作 介绍一种事物 2 合计 10 16太阳(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生字,会写“寸草不生、日夜不停、繁殖”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了解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3. 学习阅读说明文,在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把太阳写清楚的,同时了解到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能将其写作方法运用到练笔中去了解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必备品格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了解太阳对人类的作用,了解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了解太阳对人类的作用,了解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生字,会写“寸草不生、日夜不停、繁殖”等词语。

(重点) 2.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了解太阳对人类的作用(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说明方法。(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谜语导入。

课件出示:有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有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学生交流,教师评议,出示谜底:太阳) 教师口述: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太阳只是宇宙中一颗十分普通的恒星,但它却是太阳系的中心,阳光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

展示图片: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
傍晚,太阳从西边落下,黑夜便来临,我们对于太阳是熟悉的,你能说一说课前查找的有关太阳的资料吗? 教师提示: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

广义上,太阳系的领域包括太阳,四颗像地球的内行星,由许多小岩石组成的小行星带,四颗充满气体的巨大外行星和充满冰冻小岩石被称为柯伊伯带的第二颗小天体区。其中目前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太阳的课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对太阳有更多的了解。(板书课题:16.太阳)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展示了收集的资料后,对太阳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学生兴趣盎然。】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课件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摄氏度 繁殖 煤炭 治疗 (重点指导生字“摄、殖”为翘舌音;

“炭” 为前鼻音。)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传(chuán zhuàn)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9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chuán 传授,递,如传递、传输、传戒、传统、言传身教;
推广,散布,如宣传、流传、传名、传奇。

zhuàn 解说经义的文字,如经传;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如小传、自传、纪传、传记、传略、树碑立传;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如《水浒传》。

②读一读:白蛇传(zhuàn)只是一个传(chuán)说。

(3)学习多音字:差(chà chā chāi cī)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
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chà 错误,如话说差了;
不相当,不相合,如差不多;
缺欠,如还差十元钱;
不好,不够标准,如差等、成绩差。

chā 不同,不同之点,如差别、差距、差额、差价;
错误,如差错、偏差、差池;
数学上指减法运算中的得数,如差数,四减二的差是二。

chāi 派遣去做事,如差遣;
旧时称被派遣的人,如差人、解差;
被派遣去做的事,如差事、公差、出差。

cī 长短不齐,如参差不齐、参差错落。

②读一读:爸爸出差(chāi)给公司办事,因为把话说差(chà)了,出现了差(chā)错,被公司惩罚,这个月的工资和上个月的工资相差(chā)二百多元。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传说 繁衍后代,保持物种的生存延续。

寸草不生 是对民间长期流传的人和事的叙述。

其实 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

抵得上 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摄氏度 顶的上。

繁殖 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自学要求学习生字,并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为全体参与创造机会,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课文写了什么?(《太阳》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和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先介绍了太阳的特点,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然后讲(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5.了解说明文。

(1)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说明文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
有的由现象写到本质,有的由主写到次;
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来说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等顺序来说明。

为了说清楚事物的特征,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配图表等。阅读说明文,了解它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这样分析才透彻、扎实。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三、学习“会写字” 摄氏殖粮炭区杀菌疗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①“炭、杀、菌”,上下结构,上下基本同宽。

②“摄、殖、粮”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③要特别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氏”不要写成“氐”字;
“疗”是病字头,不是广字头,里面不要写成“子”;
“殖”的右半部“直”不要少一横;
“菌”的下部不要写成“因”。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炭、菌”和左右结构的字“摄、殖”,学生练写。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四、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默读课文,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确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中心句,自己概括拟写。

1.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2.太阳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4.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第一句是第二段的总括句,如画了这一句也不算错误。) 5.有了太阳才有云、雨、雪。

  6.有了太阳才有风。

  7.太阳光有杀菌能力(或利用太阳光预防和治疗疾病)。

8.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或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二)引导学生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把课文划分为两部分。

1.第1~3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

  2.第4~8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三)提醒学生:第一部分写太阳的远、大、热,第二段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第二段开头的一句话即第4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既是两段之间的过渡,也是第二段的总括。

(四)指名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自然段之间和结构段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停顿。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默读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真切地感受到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七、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了解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交流:课文首先介绍了太阳的哪些方面?然后介绍了什么?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二、品读释疑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课文引用了后羿射日的传说做开头,后羿射日的传说是真实可信的吗?(不可信,后羿射日是一个神话传说。) 3.既然不可信,课文为什么引用它做文章的开头呢?(为了说明太阳离地球很远。) 4.如果不用它做开头,用“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作为文章的开头可以吗?(可以) 5.既然可以,课文用后羿射日的传说做开头,你觉得有什么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关注后面的内容。) 6.这个自然段介绍了太阳的什么?(远)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写太阳离地球很远的词句。(板书:离地球远) (1)学生自由圈画,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
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3)作者用什么写法说明太阳离地球很远呢?(列数字。) (4)对比阅读: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很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很多年;
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很多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5)交流:哪一种说法好?为什么?(用数字说明问题,是说明事物的一种写作方法。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种说明方法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确切的,有较强的说服力。) (6)“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是什么意思?(这么远,箭射不到。) 方法指导: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例数字是说明文中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说明方法。作者为了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的数量、重量、体积、面积、温度、速度等方面的特征,往往使用这种说明方法。

7.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说明了地球的什么?(板书:大得很) (2)标注出能表现地球“大”这一特点的语句。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3)互相交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地球的“大”?(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用人们熟知的地球与遥远的看似“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的太阳相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方法指导: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好处是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8.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说明了太阳的什么?(板书:温度高) (2)标注出能表现太阳“热”的语句。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3)互相交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地球的“热”? ①打比方说明:如,“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用“大火球”作比,形象地说明太阳的状态。

方法指导:作者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生动形象的说明。课文为了说明太阳很热,把太阳比作大火球,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太阳。

②通过作比较说明: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钢铁是坚硬的金属,碰到太阳表面六千度的温度,竟变成气。这就把太阳很热,形象具体地告诉了我们。) 9.教师小结:作者在介绍太阳的时候,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老师还带来了一段使用说明方法介绍月亮的资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骑自行车要400天,坐飞机要200天,49个月亮等于1个地球。

你能从中看出月亮的什么?(远、小) 10.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课堂练习。

(1)用数字说明天气很冷或很热,高铁火车行驶很快,塔楼很高,树干很粗等等。

(2)有一位篮球运动员身材很高,用数字或比较的方法,具体说明很高。

(3)公园有一棵老槐树,树干很粗,用数字或比较的写法,说明它很粗。

11.谈话过渡:“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这句话在这里起什么作用?(连接上文,引起下文。)从这句话你了解到什么?(上文介绍了太阳离我们很远,下文介绍它与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距离我们那样遥远的太阳,和我们人类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从第二部分中来进行了解。

方法指导:过渡句 (1)概念:过渡句是指作者在文章中联接上下文,由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段落末尾或段落开头,有时也独立成一段。内容上这个句子和上下两段都有联系。所以判断时可以根据位置,也可以根据内容,最好还是根据内容判断。

(2)位置:过渡句一般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有时也自成一段。

(3)运用:本文介绍了太阳和太阳与人类的关系两方面的内容,作者在第二部分开头用一句话把这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分节朗读这一部分课文。这一部分是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从哪些事实说明这种密切的关系呢? (1)默读4-7自然段,独立思考。

(2)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自读情况。

(3)选代表交流汇报。

(4)教师小结:
课文是从太阳同动植物、同人类生活的关系、太阳同气象的关系以及太阳同防治疾病的关系这几方面来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

2.指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互相交流读懂了什么? (1)第四自然段讲太阳和动植物及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板书:动植物 人类生活) (2)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明的,意思是一致的,都说明太阳和地球上的动、植物的关系非常密切。

①“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是从正面说的,是事实。

②“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是从反面说的,不是事实。

(3)“如果……就……”通常用在表示假设的句子里。“如果”后面提出的事实“没有太阳”是假设的,“就”的后面是假设的事实所产生的结果: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课堂练习:根据假设的事实,补充可能产生的结果。

如果明天下雪,________________ 星期六如果爸爸妈妈都休息,________________ 村前这条小河如果架起一座桥梁,________________ (4)“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下变成的。” 方法指导:作者为什么用“好像”,把“好像”去掉行不行呢? 作者开始列举了太阳和动植物的关系密切,是因为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大家都能理解。可是煤炭埋在地下,从现在看不需要太阳,追究煤炭的形成是离不开太阳的,这里用“好像”准确的说明了煤炭的形成也和太阳有很大关系。

3.学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1)互相交流,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云、雨和雪。)(板书:雨、雪的形成) (2)根据下面的问题,画出段中的答案:
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 (3)课件出示: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水蒸气。空气上升时,温度下降,其中的水蒸气凝成了无数的小水滴,漂浮在空中,变成云。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4)引导学生交流搜集的雨雪形成的资料。

(5)汇报交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随机用课件播放雨或雪的形成的有关视频。

【在视频和声音的世界里,学生的各种感官得以调动,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网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 “知识大超市”,这里有他们尽情求知的大舞台,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 4.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交流:风是怎样形成的? 5.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板书:预防和治疗疾病) 6.读课文第八自然段。

(1)第八自然段主要说明了什么?(第八自然段总起来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这一自然段是怎样来进行说明的? 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的。

  第一句“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这是从正面说。

  第二句“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这是从反面说。

在从正反两个方面说的基础上,又把上面所有的内容归结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太阳与动植物的生长矿物的形成;
自然界风、云、雨、雪的形成;
预防治疗疾病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说没有太阳,就没有这个世界。) (三)反复朗读,熟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 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课文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了太阳,第二部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人类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度,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可爱。

四、学习写作方法。

(1)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在介绍太阳时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作者采用这些说明方法把太阳清楚、明白的、形象的介绍清楚了。

(2)你能说几个这样的句子吗?(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 (3)练一练:本文作者在介绍太阳离我们很远时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使欲描写的事物更清晰。请你用举例子的方法把这句话写具体。

水在日常生活中和农业生产中的用途是十分广泛的。人们的衣食住行,没有一样可以离得了水。

(茫茫沙漠中,一个长途跋涉的征人,精疲力竭时,突然眼前出现一洼清水,可想而知他是何等的惊喜!繁重的工作以后,来个痛快的冷水浴,其身心又是何等的舒畅!久旱的麦苗,叶子逐渐发黄,一场春雨,带给麦田一片碧绿,一片生机。)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课文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多种说明的方法,让我们形象、直观地了解了太阳。老师相信,只要大家主动地学习,今后肯定能掌握更多有关太阳的知识,将来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太阳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六、主题延伸。

1.看了太阳的几组画面,你最想对太阳说什么? 2.播放太阳的有关诗句,读一读。

竹枝词 作者:刘禹锡 (唐)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乡思 作者:李觏 (宋)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3.推荐阅读。

新奇的钟表 钟表发展至今,已进入了多功能世界。

其中一个品种,是带有录音装置,可以录音一分钟的座钟。家人外出或客人来访,如需留言,可按下按钮就能把话录下来,而不需动笔墨了。“录音电子用表”能录音30秒,能记下朋友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十分方便。

预防做噩梦的手表是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与钟表厂商合作设计的。戴这种手表睡觉,一旦发生噩梦,就会惊醒。原因挺有趣,一个人入睡后,一般每分钟呼吸大约是十六、七次。如果做了噩梦心跳加快,“惊动”了手表中的小仪器而发生震动,震动的讯号把人惊醒,就可免受骚扰之苦了。

日本一家钟表公司研制出一种能显示地球上不同时区35个大城市的标准时间的手触式数字台钟。这种台钟是按世界地图来设计的,钟上有一个小巧玲珑的地球仪,只要用手轻按有感应能力的地球仪的某一时区,钟上的液晶就把该城市的时间显示出来。

一种专门为航海和登山运动员设计的“救命手表”,是瑞士的新产品。这种手表的特点是有一面反光极好的反光镜。如果运动员在航海或登山时遇难,他的手表与自然光接触,就有极强的光束反射出,救援人员就可凭反射光束找到遇难人的方向,进行救援。

思考:
1.“一般每分钟呼吸大约是十六七次。”句中“一般”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2.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白蚁 常言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一些堤坝出现“管涌”就是蚁害所致。当然,这里所说的“蚁”不是普通的蚂蚁,而是土白蚁。土白蚁行踪诡秘,为害隐蔽。外表看来完好无损的河堤土坝很可能已经遭受严重破坏。如荆江大堤上飞驰的小吉普竟然全车陷落在土坝中,至于行人、水牛跌入坝中“陷阱”的情形更是屡见不鲜了。那么,小小的白蚁为什么能掏空千里之堤,使之毁于一旦呢? 科学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我国的白蚁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木栖性白蚁、栖性白蚁和土木两栖性白蚁。破坏堤坝的白蚁主要是土栖性白蚁,却专在土中筑巢的一类白蚁。一个成年蚁巢内的几百万只白蚁在一起过着“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生活。白蚁的社会有严格的分工:蚁王、蚁后专门繁殖后代;
兵蚁负责安全保卫;
工蚁数量最多,从事筑巢、觅食等基本劳动。土白蚁的巢穴在地下可深达2米,主巢大约1—2立方米,主巢周围的副巢多达百余个,巢穴之间有四通八达的蚁道相连。由于土白蚁不断在堤坝内分群、蚕食、筑巢,使得堤坝中蚁巢星罗棋布。一旦汛期来临,水位高涨,水流溢入蚁道、蚁穴,就会出现堤坝管涌、渗漏和滑坡等险情。如果不及时排除,则会堤崩坝垮,出现灾难性后果。

土白蚁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有害昆虫。土白蚁蚁群庞大,繁殖迅速,习性隐蔽,破坏力强,要彻底消除它的危害并非易事。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已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千里之堤,固若金汤”的远景必将成为现实。

思考:
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白蚁的? 2.上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七、当堂检测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教材课后题第1题。) 八、课后作业 1.推荐阅读《新奇的钟表》《白蚁》。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3) (4) (5) (6) (7) (8) (9) (10) (11) (12-14) (15) (16) (17-18) (19) (22-23) 板书设计    离地球远       知识 大得很          温度高   太阳       动植物、人类生活       与人类的关系 雨、雪的形成               风的形成               防病和治疗治病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学生创设了情景,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了学生的情趣,在读中感悟,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读书权交给学生、把说话权交给学生、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态度由“厌学”变为“愿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不是单一的说与读,而是读说结合,在读中感悟,并有意识培养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并与他们交流,正确表达自己的体会,让读与说有机结合,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发展与提高,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

课外知识的适当介入,使学生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而是与生活实际和自己所了解的内容相联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的目光由课内投向课外,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不足之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较少。在课件的使用上,如果恰当地运用太阳图片和太阳活动录像,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太阳的大、热、远,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得以发展。在了解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文中表述的较概括,学生不易理解,如果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使文字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能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太阳》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全文分为两大部分,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并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建立学习自信。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难点是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不是借助艺术形象传授知识的,而是用准确、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事物和传授知识的。所以我是侧重以下几方面教的: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2、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展开教学,品悟理解内容。

3、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文同记叙文相比,语言比较枯燥,形象性不强。我借助课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三、说学法       这篇课文没有过多的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因此我设计让学生这样去学习:       1、学生预习时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2、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太阳的特点和我们的关系的。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重点词句,体会说明事物怎样运用列数字、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给人的感觉是准确、简炼、明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3、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我国教育家程颐提出:“教育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因此,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神话故事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这么一个传说,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其实,这只是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出来的一个有关太阳的神话。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地探索到了宇宙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太阳这一课,去探索太阳的奥秘。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1、读词  2、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课文是分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呢? (三)深入研读,合作探究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知识:
太阳的知识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远、大、热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表现特点的句子,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旁边作好批注。  3、出示课件,检查汇报。

(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第一部分,并把数字用醒目的颜色标出来。使学生明白本段所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列数字。达到效果:大屏幕显示课文内容的画面,不同颜色醒目的文字突出重点字词。)  4、学生用拟人手法介绍太阳,教师出示课件。

(设计这样一个“让学生以太阳的身份做自我介绍”的情境,使学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自我介绍”,自主学习,读书、想象、创造,不但读懂了课文内容,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的主体性也比较好的得到了发挥。  半扶半放学习第二部分: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密切  咱们整天都要和太阳见面,那么太阳对于我们来说重要不重要呢,它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怎样呢? 1、你们自己读课文的第4到8自然段,根据你平时观察所得和书上提供的资料说说太阳与我们人类关系怎么密切。      2、课件出示太阳与人们的关系:生物、气象、杀菌  3、成立三个研究小组,学生根据意愿组合,课件出示课题研究任务。  生物组:A.有了太阳……  B.如果没有太阳……就……,因为……  气象组:分别出示两组卡片。      (1)太阳水雨雪水蒸汽小水滴云     (2)太阳热量多热量少热冷风      杀菌组:太阳光有什么作用呢?请举例说明。  (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始终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为宗旨,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去探究,注意发掘文本固有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延伸相结合,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生命活力与灵活性的广阔天地,充分发挥文本启迪人,教育人的功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总的来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请齐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任选其一) 1 、人类利用太阳进行了哪些发明(查找资料) 2 小练笔:学习本课的说明方法,介绍月球 总之,本节课将“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进行拟人化的介绍,学习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自己的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我认为《太阳》这篇课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对某一事物进行说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学生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写《月球》的小练笔,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自然地迁移到“写”中去,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写的训练和提高。

17松鼠(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生字,会写“松鼠、乖巧”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5.选择一种动物的活动进行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力格 3.选择一种动物的活动留心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4.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教学难点】选择一种动物的活动留心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生字,会写“松鼠、乖巧”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导入类型:谜语导入。

课件出示:尾巴大得像扇子,窜来窜去采果子。夏天树上来乘凉,到了冬天洞里藏。(打一动物)(学生交流,教师评议,出示谜底:松鼠) 展示图片:你喜欢松鼠吗?你知道松鼠的哪些知识? 2.了解松鼠:
松鼠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40种,我国有26种。其中生活在树林里的松鼠,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各地十分常见,因而又叫普通松鼠。它的身体细长,体毛为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所以也称灰松鼠。

人们上山时,常常可以看到松鼠在松树上窜来窜去,一条又长又蓬松的大尾巴,常常向背脊上反转。有时候,两只前脚捧着一个松果,用锐利的门牙啃着吃,好像寺庙里拜佛的烧香客。

松鼠在茂密的树枝上筑巢,或者利用乌鸦和喜鹊的废巢,有时也在树洞中做窝;
它们除了吃野果外,还吃嫩枝、幼芽、树叶,以及昆虫和鸟蛋。秋天一到,松鼠就开始贮藏食物,一只松鼠常将几公斤食物分几处贮存,有时还见到松鼠在树上晒食物,不让它们变质霉烂。这样,在寒冷的冬天,松鼠就不愁没有东西吃了。

松鼠一般白天活动,清晨更为活跃。它的听觉和视觉都很好,行动敏捷、活泼。

松鼠的毛皮又轻又暖,质量虽然比不上水獭和紫貂的毛皮,但是数量很多,是我国重要的毛皮兽之一。

3.交流导题:
图片中的小松鼠怎么样?谁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学生自由发言) 那么,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笔下的小松鼠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松鼠》。(板书课题:17.松鼠)学生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他和百科全书派同时,但并不参加启蒙运动。

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他根据大量的实物标本作推论,反对“权威”的臆说,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见,为后来的科学家引路。经他解释的宇宙里没有上帝的位置,宇宙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人。人是自然界的中心,决定他周围的一切。

作为科学家,布封颇受诋毁,作为文学家,却受到普遍的颂扬。他写的《自然史》,笔锋富于感情,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他对狮、虎、豹、狼、狗、狐狸的猎食,海狸的筑堤,用形象的语言,作拟人的描写,生动活泼,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图片和收集的资料,对松鼠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学生兴趣盎然。】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课件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驯良 矫健 歇凉 树杈 苔藓 狭窄 勉强 锥形 (重点指导生字“杈、锥”为翘舌音;
“藓、勉” 为前鼻音。)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塞(sè sāi sài)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

sāi 堵,填满空隙,如堵塞漏洞、塞尺、塞规;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如活塞、塞子。

sài 边界上险要地方,如要塞、关塞、塞外、边塞、塞翁失马。

sè 用于若干书面语词,如闭塞、阻塞、搪塞、塞责、茅塞顿开。

②读一读:马车上塞(sāi)满了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这时送给保家卫国的塞(sài)外将士们用的。

(3)学习多音字:缝(fèng féng)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

féng 用针线连缀,如缝纫、缝缀、缝制、缝补、缝连、裁缝。

fèng 空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窄长口子,如缝子、缝隙、裂缝、见缝插针;
缝合的地方,如天衣无缝。

②读一读:我的裤子裂开了一道缝(fèng),经过妈妈的缝(féng)合简直像新的一样。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乖巧 合人心意,讨人喜欢;
机灵,巧妙。

  驯良 和顺善良。

  橡栗 精巧细致。

  矫健 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玲珑 橡树的果实,外表皮有一层硬壳,圆形,呈棕红色,内仁如栗子, 可食用。

  蛰伏 强壮有力。

  苔藓 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

  警觉 苔藓植物的一纲,属于这一纲的植物,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绿色,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松鼠》是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这篇课文作者就是从外形、活动、吃食、搭窝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三、四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
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
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
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
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很不高兴的声音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五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三、学习“会写字” 鼠秀玲珑歇窝滑拾狭勉梳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①“鼠、秀、窝”,上下结构,上下基本同宽。

②“玲、珑、滑、拾、狭、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鼠、窝”和左右结构的字“玲、珑”,学生练写。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任务。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识字和写字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综合运用语文素养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松鼠的特点,真切地感受到松鼠的乖巧、驯良等特点。

五、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六、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2.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4.选择一种动物的活动留心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说说通过学习松鼠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交流: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松鼠的?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2)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 (3)性格特征:驯良 ①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 ②松鼠的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 (4)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

①智慧:横渡溪流。

②警觉: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③聪明:储备食物过冬 ④轻快: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⑤丰富的感情: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惹恼了,它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叫声。

⑥聪明、勤快:松鼠搭窝的经过 (5)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4.指名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自然段之间和结构段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停顿。

5.“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总述。)这样的句子叫什么句子?(中心句。) 方法指导:找中心句 (1)概念:中心句是能够高度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整篇文章都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2)位置: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3)作用:
①在文章开头:总领下文。

②在文章中间:承上启下;
总结上文,领起下文。

③在文章末尾: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4)运用:本文第一句话总结概括了松鼠的特点美丽、乖巧、驯良惹人喜爱,是文章的中心句,只要抓住这句话,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松鼠的特点。

三、品读释疑 (一)探究说明方法: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作者用什么方法介绍松鼠,在原文中标注出来。(板书:漂亮)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小结:打比方——生动、形象、具体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jiǎo)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yīng)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qiào)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这段话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有光”的眼睛,写得非常惹人喜爱。特别是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
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 2.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作者用什么方法介绍松鼠,在原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小结:打比方——生动、形象、具体(板书:驯良)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把松鼠比作飞鸟,形象地表现了松鼠的行动敏捷。) 方法指导: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课文把松鼠的尾巴比作帽缨;
写松鼠活动特点时把松鼠比作飞鸟。这在说明文中叫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样可以生动形象的说明事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运用:请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完成填空。

远看长城,像 ,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一条长龙) (4)“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这句话中的经常去掉行不行,为什么?(不行,经常指大多数时间,而非全部时间都在高处活动。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反过来也说明作者观察仔细,用词准确。) 3.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作者用什么方法介绍松鼠,在原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小结:(板书:乖巧) ①举例子:
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横渡”是指从江河等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这句话介绍了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两个“当作”写出松鼠不仅知道以树皮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扬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②举例子: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 ③作比较: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4)“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这句话中作者用那么……那么……写出了松鼠爪子的特点。你能仿照这样的句式写一句话吗? 如:天上的星星那么 ,那么 。(多 明亮) 4.指名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看作者用什么方法介绍松鼠,在原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小结:举例子——准确说明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二)探究说明顺序:
1.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松鼠搭窝的过程的,在原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小结:(板书:乖巧) (1)用了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再——然后—— ①指名学生读这一段,感受松鼠搭窝的顺序。

②像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还有很多,“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等,能换上这组词读读课文吗?(学生自由试读。) ③假如你就是一只小松鼠,你怎么向大家介绍搭窝的过程。(让学生上台展示,教师在评价时指出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还……”这样说,会让我们很清楚地了解松鼠搭窝的过程。) (2)用词准确:
①默读课文,在文中标出松鼠搭窝时的动作的词语。

②出示本段,学生交流,突出显示表示动作的词语。指名读。注意读好这些动词。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③一起读一读松鼠搭窝的过程,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哪些写小动物作文的方法? (1)可以先写动物的外形,再写动物的生活习性。(写作顺序) (2)写动物的生活习性时,可以从它们的活动、住、吃、游戏、玩耍、睡觉等方面来写。

(3)无论写外形还是生活习性,重点是用词要准确,把他们的特点写具体。

2.掌握了这些方法,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养的小动物,特别要注意它们的生活习性。本单元学习结束后,你就能写一篇非常好的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文章了。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提倡学生开展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既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 《松鼠》作者从松鼠的外形特点、性格特征、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来介绍松鼠的,突出了松鼠的美丽、乖巧、驯良,讨人喜欢,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有独到的特点。从说明的角度来看,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
从表达的方法来看,本文主要是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从语言风格上来看,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学习本文的重难点,是在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学习写作方法。

(1)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在介绍松鼠的特点时采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者采用这些说明方法把松鼠美丽、乖巧、驯良,讨人喜欢的特点清楚、明白的、形象的介绍清楚了。

(2)你能说几个这样的句子吗?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打比方)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打比方)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作比较) (3)练一练:本文作者在介绍松鼠的活动特点时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请你用打比方的方法把这句话写具体。

我走在银杏树下,看到它们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就像 挂在枝头。一阵风吹过,银杏叶慢慢飘落,又像 在空中翩翩起舞。飘落的银杏叶铺了一地,踩上去,软绵绵的,就像 。有调皮的孩子在上面打滚,翻跟头,有的在挑选漂亮的叶子,摆各种图案。

(我走在银杏树下,看到它们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就像一枚枚金币挂在枝头。一阵风吹过,银杏叶慢慢飘落,又像一只只美丽的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飘落的银杏叶铺了一地,踩上去,软绵绵的,就像金色的地毯。有调皮的孩子在上面打滚,翻跟头,有的在挑选漂亮的叶子,摆各种图案。) 六、主题延伸。

1.积累运用。

自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成小松鼠,用第一人称的方法,创造性地介绍自己最可爱的一面。还可以把从课外了解的知识融合进来。

2.我们喜欢的小动物很多,请同学们课后选择一种最熟悉的小动物留心观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蚂蚁搬家、喜鹊筑巢、小鸡啄米……) 3.推荐阅读。

蜘蛛 (1)蜘蛛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中的蜘蛛目和盲蛛目动物的通称。

(2)全世界的蜘蛛有三万五千余种,常见的种类有圆蜘蛛、珠腹蛛、拉土蛛、蝇虎、壁线、漏斗网蛛等。世界上最大的蜘蛛是拉丁美洲的捕鸟蜘蛛,它织的结实的网,能载得住重达300克的小鸟。1945年在巴西采集到了只雌性袋蜘蛛,它的体长23.68厘米,重将近85克,外形好像一只大螃蟹,是至今世界上最重的蜘蛛。拉丁美洲有一种常聚居在一起的蜘蛛,叫做“马略斯”,它结的网犹如一条大被单。危地马拉北部有一种叫做“居中塔马利维”的蜘蛛,全身白色,能吐出非常坚韧的彩色蛛丝,织成的网五颜六色,十分好看,当地居民常用来当窗帘。1935年在墨西哥捕到一只成年雌性袋蜘蛛,当时估计它的年龄为12岁,后来又在实验室养了16年,总年龄为28岁,称得上是长寿的蜘蛛。

(3)科学家曾把蜘蛛带到宇宙空间去,观察它在失重状态下能否织网,结果蜘蛛第一次失败了,但不久适当了失重状态,把网织成了。

(4)蜘蛛在织网时,首先要在两地之间架“天索”,固定在一定的地方,并在固定的丝上来回走几趟,使丝加粗。然后形成不规则的框子为踏足线,在“天索”上设置对角线,再在对角线的中央织一个白点,这是将来网的中心。以后往返于中心的圆周之间织许多呈现辐射状的半径线。辐射线把圆圈分成等分的数目,每两根相邻的半径间的角度是约略相等的,接着用一根很细的丝从中心开始螺旋地盘成一个区域称为休息处,射线及休息处作好自圆心向外作第一螺旋线,然后自外向里织粘性强的第二螺旋线。织好第二螺旋线后,将第一螺旋线及其部分射线吃掉,并继续自外向里作螺旋线。愈近中心,每圈间的距离也愈密,直至不可辨认的地步。这正符合数学上的对数螺线的情况。蜘蛛的确不愧为是“数学家”“织网家”。

(5)蜘蛛在国内外常作药物治病。

(6)在光学仪器上,采用很细的蜘蛛丝作义丝之用。

(7)在仿生学上人们正在研究蜘蛛的“液压腿”,并据此研制了一种“步行机”蜘蛛几乎是个“瞎子”,但一旦昆虫触动蛛网,它依靠腿上极灵敏的振动传感器,就能立刻扑过去捉住食物。科学工作者将蜘蛛的腿进行解剖,发现腿里没有肌肉。蜘蛛的这项本领,是依靠腿里的一种不寻常的液体来实现的。当腿中充满“血液”时,原来的软腿就会变硬,腿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液压传动机构,蜘蛛就能快速行动和跳跃。于是人们模仿蜘蛛的“液压腿”,研制了一种“步委机”,以期能为瘫痪病人服务。人们还试图用蜘蛛中血压自动调节的原理,寻找自动调节人体血压的方法,治疗高、低血压病。

思考:
1.上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蜘蛛的? 2.上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七、当堂检测 默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获得了松鼠的哪些信息?(教材课后题第1题。) 八、课后作业 1.推荐阅读《蜘蛛》。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3) (4) (5) (6) (7) (8) (9) (10) (11) (12-14) (15) (16) (17-18) (19) (22-23) 板书设计           漂亮   松鼠  驯良       乖巧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这篇课文属于科学小品文,知识性较强,在备课时把重点放在本文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上,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让学生在赏析完富有生动性、趣味性的语言后,能够学以致用,在实际写作中学会运用这样的生动的说明性语言。

在导课环节我播放了一些松鼠的图片,有的攀援在树杈上,有的翘着毛茸茸的大尾巴,还有的在吃东西……它们身上毛的色彩也不一样,看到这样逼真的图片,学生不时发出惊叹声。在这样感性的认识下,再去品读课文,了解松鼠外形的描写,学生会对文字多了一份亲切感,小松鼠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文艺性说明文的写法,我把描写松鼠活动的句子展示在大屏幕上,带领学生品读,如“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出为了把松鼠搭窝这个过程写清楚,作者准去地运用了表示先后的词语“先、再、然后”和描写松鼠搭窝动作的词语“搬、放、编扎、挤、踏”,由于有了这样的词语,句子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读者读的时候就能清楚地了解了松鼠搭窝的整个过程。

类似的句子还有“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为了把松鼠的活动写得更生动,作者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作者紧紧抓住了松鼠的动作来进行描写,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使小松鼠更加活泼可爱。

在教学中注重说明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阅读和交流中了解课文主要是采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松鼠的特点,把小松鼠的特点写得活灵活现,学生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交流,并且边做动作边读书,感受松鼠的可爱。

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在课文内容分析上花费了较多时间,这样留给学生语言赏析、说话片断练习的时间就有些少了,这样也就导致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太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语文课堂应是听、读、说、写有机结合的和谐课堂,是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天地,本堂课从这两方面来看是不够成功的。读书声不够多,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未能体现,还停留在问答式的课堂模式中。在今后的教学上,我要努力克服这一弊病,争取做到真正地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松鼠》课堂实录 主持人: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即将为我们上示范课的是著名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他给我带来的第一个课题是《松鼠》。老师们,掌声响起来。

师:好,同学们,上课!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坐!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松鼠》,这是一篇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小品——科学小品。小品是短小的、精悍的、文笔生动的文章。科学小品就是文笔清新流畅优美的,介绍科学事物的文章。《松鼠》就是这样一篇文章。下面我们开始学习。

师:(出示幻灯片1)“热身活动”,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很简单,但是有要求,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可以少到两三个字。好,想一想。

师:(转向一位学生)谢谢你!你来说一下。

生:介绍松鼠这个动物。

师:(重复)介绍松鼠这种动物。

师:再简单一点,就是介绍松鼠。

师:(转向学生)好,谢谢你! 师:介绍松鼠的什么呢?后面得继续往下讲。好,哪位同学站起来说。

师:(转向另一位学生)好,请你来。

生: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特征。

师:很好哇!有它的外貌,有它的性格特征。行,谢谢你! 师:把外貌、性格特征再换,换内容。

师:请你来。

生:写了松鼠的漂亮,驯良,和乖巧。

师:抓的是第一句话,很关键的内容。(师进一步启发)继续思考,从概括的角度来看写了什么?它要吃、它要住、它要玩。这是什么呢? 生:写出了松鼠的外形和习性,很讨人喜欢。

师:有两个字很重要。“习性”,全篇文章可能就离不开“习性”。还有吗? 师:(转向另一位学生)你来试一试。

生:还讲了松鼠的作用。

师:松鼠的作用,在第6段。还有吗?还有什么作用呢?还有其它内容呢? 生:讲了松鼠给人的印象。

师:给人的什么印象,说清楚。

生:讨人喜欢的印象。

师:对,很关键的几个字。很讨人喜欢。好,看我们对课文的初步了解,这篇文章其实就是写松鼠的生活习性的。

师:从第另外角度来看,还写了松鼠的漂亮、乖巧。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又写了松鼠的讨人喜欢。如果我们真正地看松鼠生活的话,还要注意到是写了松鼠的林中的生活。它只喜欢在树林里生活,在大树上生活。好,这个问题我们基本解决了。看第二个问题。

  师:(出示幻灯片2)下面这组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们现在来读一下。

           漂亮  驯良  乖巧  清秀  矫健  轻快            敏捷 机警 玲珑 美丽 警觉 轻快 响亮 生:(齐读词语一遍) 师:思考一下,感觉到了什么?请指点或者是整体地分析,都可以。我们开始试着来回答。生:我感觉松鼠很有灵性,像人一样。从“警觉”“轻快”感觉得到。

师:我们如果说,把审题放在“这组词上面”,你会感觉到什么?好,再思考。这组词,你看它的外貌形态,它表达的情感倾向等等,都是可以感觉的。好,请你来吧! 生:这让我感受到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师:大家看一看这一组词,是不是?都是什么词? 生:都是褒义词。

师:都是褒义词。都是表达情感的,表达一种喜爱的情感,还有什么词呢?其中有好多好多,或者说基本上都是形容词。整个地看都是很美的,都是写美的,所以它是美词,一组美词、一组形容词、一组褒义词,它写出了松鼠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好,这两个“热身活动”我们就进行到这儿,下面是训练活动。我们的训练叫“集体训练”,每个人都要做事,所以现在第一个动作,把笔写起来,完成两个训 练活动。练习一:趣说松鼠。有特别的要求,这个要求使我们用另外的方法看课文。要求细说,这说明是一点点,简说,话语不多。还有一个要求,从两段或两段以 上的文字整合内容,这是一种方法。听我举一个例子:我想说,松鼠的尾巴,噢,松鼠的尾巴,在第2段、在第4段里面都有,于是我就把它连起来。我说松鼠的尾 巴怎么样?怎么样?怎么啦!我再举一个例子,松鼠的爪子,在三个段里面都有出现,于是合拢来,综合一下,给大家讲松鼠的爪子。我说的仅仅是两个例子,还有 很多的内容,都是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发现的。开始思考,不要放下你手中的笔。

生:(学生细读课文,进一步探究。约3分38秒) 师:好的,互相的启发一下,同桌之间。

师:好的,我们全班来交流一下。说一说,你从书里面观察到的松鼠,开始吧! 师:(转向一位学生)好,谢谢,请你来。

生:松鼠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它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地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而且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

师:嗯,那么你整合一下内容,用一个什么样关键词来统配它的呢?你说的是松鼠的动作,非常的轻捷。

生:(进一步补充刚才的回答) 师:她说松鼠的动作很敏捷、很轻快。行了,多好! 师:(转向另一位学生)好,请你来! 生:它们从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林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还有第4节的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会儿也爬上去了。说明松鼠的爬树技巧很高。

师:嗯,我觉得你前一部分和后一部分加起来,可以说松鼠的警觉。对不对,从来住在树上,不下来,很警觉。

师:继续。好,请你来! 生: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从这句话,我看出松鼠爪子十分灵活。

师:嗯,好啊,还有啊! 生:它们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也看出松鼠爪子十分灵活。

师:好,谢谢你!那么你应该这样说:我说的是松鼠的爪子。如果说这们的话,那么就掉了一条,它们用爪子梳理自己身上的毛发,对不对?好,谢谢你!但是呢?我考虑你可能是从松鼠的吃这个角度来说的。

生:我读出了松鼠独特的生活习性,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还有第5小节,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可以补充松鼠喜欢在树上生活,这是它特有的生活习性。

师:对,特有生活习性,在这个地方观察到的。谢谢! 师:(转向另一位学生)好,请你来! 生:我读到了松鼠的活动范围,还有时间。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师:嗯,你介绍它活动的时间。谢谢!我来概括一下刚才同学的发言。以上所有的发言有什么弱点呢?没有书中说……你们说的是什么呢?我读到了什么……我的要求是什么呢?书中说?好,哪位同学知道? 师:(转向另一位学生)好,请你来! 生:松鼠的声音。

师:我说的是……(老师进一步帮助学生纠正) 生:我说的是松鼠发出的声音,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师:你看说得多好,把松鼠的声音,它怎么表达的?它的特点是什么?给我们讲清楚了,谢谢你! 师:(转向一位学生)好,先请你来! 生:我说的是松鼠对住所条件的要求,我觉得从松鼠对住所条件看出松鼠十分聪明,既保证了舒适,又保证了自己的安全。

师:聪明,乖巧,在这方面有很好的表现。你来! 生:我说的和他一样的。

师:(转向另一位学生)你的呢? 生:我觉得从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也可以体现出松鼠是十分聪明的。

师:为啥,你能不能再说一次。你说,我说的是松鼠的尾巴…… 生:我说的也是松鼠的尾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可以突出松鼠是一种十分聪明的小动物。

师:好,那么如果我要补充你的弱点的话,你应该这样说:松鼠有一条美丽的大尾巴,然后说下面的内容。你说好不好?而且有个要求,美丽的大尾巴在哪儿?第2段。好继续来。还有人讲吗?还发现了什么呢? 生:我说的是松鼠的爪子,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自己的毛,弄得身上光溜溜的、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坏气味。从这边还可以看出松鼠很爱干净。

师:而且它的爪子是那样的锐利。你看我给你加一下就变成了整合文章的内容,把两个地方的内容放在一起。是吗?谢谢! 师:(转向另一位学生)请你来! 生:我从它们虽然也捕食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可以看出松鼠很通人性。

师:嗯!那么你这个发言是不是走题呢?(进一步启发)老师刚才说,我说的是松鼠的…… 生:我说的是松鼠的通人性,从它们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可以看出。

师:这也是它的生活习性。

师:(转向另一位学生)请你来! 生:我说的是松鼠的窝,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
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这里又可以看出松鼠的能干。

师:好的,你是不是可以看一下内容,我说的是两段或两段以上的文字整合的内容。那么,我建议你说,松鼠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它们只喜欢住在大树上,于是, 在开始几段说明。你说好不好?谢谢!那么,我就观察到我们同学的习惯,不注意答题的要求,凭自己的直觉去答,这一点要引起充分的注意。现在我请你们观察这 样一种现象,请你们帮我的忙,看一看,我要说的是松鼠的跑跳,你们看课文,答案我来说,但是你们要看课文,赶快划、找。

生:(学生细读课文,进一步探究。约58秒) 师:谢谢同学们,你们来看老师的整合。老师用什么样的方法,把有关的文字形成一个类别,来说明一件事物的,而且是利用课文。

师:(出示幻灯片3) 生:(一起读幻灯片文字) 幻灯片文字: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它们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 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会儿就 爬上去了。

师:原来课文是可以这样读的。这是我刚才对你们的学习要求。好,通过这次练习,我们会感受到什么呢?让我们多角度地感受到松鼠的可爱。又让我们感受到作者 用描述的方法来介绍松鼠这样一种手法。好,刚才同学们很努力,下面我们休息一下。看“课中休闲”,让你们安静地思考一个问题,放松自己的心情,放松紧张的 思维,我这个问题,不要求在课堂里有答案,只是让你们悠闲地思考,然后继续第二个训练。

师:我轻轻地读给你们听,你们休闲。“从段与段之间衔接的关系看,从内容的主要与次要关系来分析,第4段和第5段是可以互换位置的吗?”课文内容的选点我 们可以看看,4段和5段交换位置后,5段和3段的关联是不是更紧密一些。再从基本的生活要求来看,吃和住是不是应该放在主要的地方,而其它的可以往后挪, 这就是我要你们思考的内容。

    师:(出示幻灯片4)好,我们开始第二次训练活动。“品读精段”,请同学们把眼光集聚在第二段文字上。欣赏第二段文字的表达之美、拟人角度,什么都可以说。

师:(进一步提示学习方法)这一次从中两两为一组,开始研讨第二段文字的表达之美?开始吧! 师:好吧!交流。这一段文字的表达之美,你就不要说松鼠的外形美,外形美是表达之美的结果。好试一下,我们先回答,试试看,看怎么回答? 师:谢谢这一位同学,她举手了,看她怎么回答。

生:第二小节的第二行,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上半句把松鼠 尾巴比作帽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鼠尾巴的形状,而且格外漂亮。后一句写出了松鼠懂得利用它的尾巴,也可以看出松鼠非常聪明、乖巧,很讨人喜欢。

师:好,请点题,什么之美? 生:尾巴,松鼠尾巴的……(学生答不出来) 师:谢谢你!刚才你的分析我很喜欢听,我为什么要你回答什么之美,我们换一种方式,它的这种美丽的尾巴摆在我面前是什么手法,你也分析了比喻,对不对。手法之美。谢谢! 师:继续来。

生: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从这句可以体现出松鼠的人性之美。

师:松鼠的什么之美? 生:松鼠的通人性。

师:松鼠的通人性之美。松鼠之美,那么从表达的角度,从作者的语言表达角度来看什么之美呢?你看,可以说用词美,可以说句子美,都可以说。

师:继续来。

生:从第二小节的清秀、闪闪有光、矫健、轻快、敏捷、机警等一连串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鼠美丽而活泼的特点,让我们初步感知了松鼠讨人喜欢的模样。体现词语之美。。

师:用词之美,多好啊!这位同学分析就像模像样了。就等这一句。

师:好,谢谢你。(转向另一位学生)请你来! 生:第二自然段的第2句: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我觉得这个“衬”字用得非常好,因为它把松鼠的面孔和美丽的尾巴形成了一个整体。

师:(进一步补充)给我们一种画面的感觉。

生:我觉得它用词非常的好。

师:对,这叫炼字之美。一个字用得非常的好!好,继续来。

生:我也说的是第2句,我觉得玲珑的小面孔与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形成对比,更突出松鼠的身形小巧。对比手法之美。

师:对,表现出烘托的意味。多好! 生:我找的是第二自然段的第1句: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作者拟人化地把松鼠的生活习性,写得栩栩如生,松鼠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警觉,可以突出作者写的形容词之美。

师:修辞之美。修辞具体地可以说四字短语的排比之美,两个“非常”的反复之美,既是概括的描写,又是作者情感的表现。好,谢谢你! 师:(转向另一位学生)请你来! 生:我选的也是第1句,我觉得这一句用了许多非常美的形容词,而且这一句本身属于表达方式中的描写,我觉得作者表达方式的运用非常精通,有一种描写之美。

师:对,表达方式之美。具体到这一段的表达方式就是描写,谢谢,这个词用得好! 师:继续发现。这边的同学,还发现什么呢?   师:还利用一点时间,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件事,这一段文字层次很美,其实大致上分为三个层次,每个人都要看一看,划一划,然后把你的见解告诉大家。

师:哪一位同学来说一下,请你来。

生:这一段文字共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要概括地写了松鼠的面容清秀及漂亮的外形。第二层次主要写了松鼠玲珑的小面孔和美丽的尾巴。第三层次主要写了松鼠像人一样用前爪送东西吃。

师:好,谢谢。他用概括的话来分层,用解释的话来分层,划到哪里为止?我们请另外一位同学来表述。这边的同学也跟上发言了。

师:(转向另一组学生)这边的同学也跟上发言了。

生: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这是第一个层次,概括地写出了松鼠的性格特点。第二个层次是玲珑的小面孔,衬 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这是第二层,既写出了松鼠尾巴的美丽,又写出松鼠尾巴 的作用。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这里是第三个层次,写出了松鼠如何吃东西。

师:好,谢谢这位同学。他既有分析,又有层次,他怎么分析的,把道理讲得清清楚楚,多好! 师: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是吗?请拿起笔在这一段的旁边批上“层次美”三个字,继续听我讲,把大家的发言一起深化。来认识什么是“表达之美”、“描述 美”。我刚才提示了要把三个字旁批在课文上,这里同样的道理,仍然要旁批。“它们面容清秀”这一句就是描述美。“松鼠的跑跳轻快极了”在后面的文章里,也 同样是描述美。整篇文章,或者每个段里面,作者主要的表达方式,就是用描述之美来说明松鼠的。

我们再来看,这三个字很重要,它告诉你们去观察语言现象——“修饰美”,用“非常”来修饰“敏捷”。“玲珑的小面孔”,面孔前面用“玲珑”一词来形容, “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这就叫修饰美。简单一个词前面加上形容,表达修饰之美。还有大家刚才说到了修辞美,用排比的方 式、用比喻的方式、用反复的方式、用拟人的方式,都是修辞之美。还有句式美。老师给这个句子里面加上了竖线,是表示这样的句子是两层,一层是描述,一层是 评价。这个句式非常重要。显然对于写事,对于写物,都很有用。一层是描述,一层是评价。

如果要注意你的学习方法,你应该同样地划一下。还有情感之美。作者怀着喜爱的感情来写松鼠,整篇文章,包括这一段文字,都渗透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一起来读一下。(说明朗读要求)注意重音,它能够表现你对修饰之美的感觉;
还要注意重音,它能够表现你对炼字、炼词的感觉;
还要注意重音,会表现你对句子里面层次的感觉。你看,“松鼠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感情不就出来了吗?一齐来试一下。

生:(齐读第二小节的文字) 师:夸张一点读,好不好?再来一遍。(师示范第一句,并强调要读出重音) 生:(再读第二小节的文字) 师:你看,这一次好多了。好的。这一节课我们就牵涉到这样的训练,那么我们是怎样读课文的呢?其实,我们就做了两件事,一件是事是对全文课文的分析,第二件事是对一个段落进行欣赏。谢谢同学们的努力。下课。

师:同学们辛苦了。再见! 生:老师再见! 师:谢谢大家! 《松鼠》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松鼠》是语文五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我认为教材编者的目的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习性,从而呼唤我们人类关注动物世界的生存状态,激发我们人类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松鼠》是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它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是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来说明事物。《松鼠》这篇课文作者就抓住了松鼠漂亮、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所以这是一篇学生喜欢读的介绍小动物的文章。

  2、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用“先......再......然后”造句。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思维目标: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单元的教学要求,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1、自主识字识词。

  2、能够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是比较浅显的文章,介绍的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动物,所以本课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为辅。学生以读为主,以阅读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师生交流、沟通,生生交流、沟通,合作探究,达到共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和情景的巧妙设置来激活课堂的教学气氛。

  三、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学生自由发言)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也很熟悉小动物吧,现在我们来一个猜谜比赛,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多媒体展示动物谜语)。

  第四个谜语把同学们给难住了吧,因为这种动物在我国主要生活在西北和东北地区,所以同学们不熟悉它,它是谁呢?你看它驾着一只小船来了。(多媒体展示松鼠的图片)今天我们就随着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笔端去结识这位新朋友。

  【设计说明】运用猜谜的方法导入课文,既增加课堂的知识性又增强趣味性。借助松鼠的图片,给让学生对松鼠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出生字生词,讨论查证。

  问题一:请你以“我知道了松鼠是……的动物”的句式说话。(师生共同归纳出松鼠的一些特征,板书)   【设计说明】通过说话的形式使学生对松鼠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对重要信息的筛选、归纳能力。

  问题二:文中是否能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松鼠的这些特征。(板书文章的结构)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文章总分的结构形式。

  2、品读课文   问题一:假如你就是一只最漂亮的松鼠,请结合课文有关内容,大胆发挥你的想象,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漂亮。

  【设计说明】让学生以松鼠的身份来介绍松鼠的漂亮的特点,让学生不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让学生学会用用拟人的手法来介绍小动物。这样,教学的难点也能得到了很好地突破。

  问题二:(多媒体展示老师用“反串法”讲有关松鼠的故事)“反串法”故事内容就是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食性等方面故意反说,并串编成一个故事。

  【设计说明】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串法”故事促使学生更认真的阅读课文,记忆更扎实,通过对比学生对松鼠驯良的特点理解更深刻。

  问题三:阅读第4、5段内容请你以“我觉得松鼠是一种……的动物,理由是……”的句式说话。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认识和体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设计说明】利用说话的形式使学生在讲述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熟悉松鼠内在习性“机灵”这一个特点,从而进一步掌握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生动说明的妙处。教学重点难点再次得到落实。

  3、能言善辩   多媒体一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让学生与课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设计说明】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文生动说明的妙处,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4、迁移训练   那现在我们就一展身手,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吧!   【设计说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习课文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写作。通过口语训练,对课堂知识的加以巩固及运用。

  (三)课文小结   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写作上的启示?让学生畅所欲言之后,由学生自己来板书明确。

  【设计说明】把黑板交给学生,让学生来总结,会比由老师执笔的效果来得好。这更体现了本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阅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启发为辅的教学方法。

  (四)布置作业   布置学生课后去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仿照课文《松鼠》的写法,写一篇说明文。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

  (五)板书设计 (多媒体展示)   松鼠 启示:
  外形——漂亮   生活习性:活动   住   吃 第五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摄氏度(shè) 繁殖(zhí) 治疗(liáo) 苔藓(xiǎn) 圆锥(zhuī) 二、易写错的字 菌:下边框里是“禾”不是“木”。

殖:“直”里面是三横。

玲:右边是“令”不是“今”。

鼠:上边是“臼”不是“白”。

三、重点词语 繁殖 粮食 煤炭 地区 飘浮 杀菌 治疗 摄氏度 寸草不生 松鼠 乖巧 清秀 玲珑 歇凉 搭窝 追逐 警觉 触动 光滑 勉强 狭窄 脱落 梳理 拾麦子 四、多音字 埋 杈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繁殖—繁衍 密切—亲密 预防—防备 估计—估量 黑暗—昏暗 吸收—吸取 治疗—治愈 寸草不生—不毛之地 漂亮—美丽 清秀—秀丽 坚实—结实 强烈—激烈 驯良—温驯 敏捷—灵敏 歇凉—乘凉 警觉—警惕 七、反义词 黑暗—光明 密切—疏远 寸草不生—郁郁葱葱 生存—死亡 吸收—释放 漂亮—丑陋 宽敞—狭窄 光滑—粗糙 干净—肮脏 驯良—顽劣 敏捷—笨拙 八、词语搭配 (密切)的关系 (无数)的小水滴 (美丽可爱)的世界 (漂亮)的小动物 (乖巧)的松鼠 (玲珑)的小面孔 (高大)的老树 (清朗)的夏夜 (强烈)的日光 面容(清秀) 身体(矫健) 九、词语归类 形容荒凉的词语:寸草不生 荒无人烟 不毛之地 穷山恶水 荒郊野外 描写太阳的词语:骄阳似火 烈日炎炎 风和日丽 旭日东升 日上三竿 与“鼠”有关的四字词语::鼠目寸光 投鼠忌器 胆小如鼠 鼠肚鸡肠 獐头鼠目 形容动物特征的词语:乖巧 驯良 伶俐 顽皮 笨拙 温顺 十、句子积累 1. 打比方: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2. 列数字、举例子: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
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十一、考点提示 1.《太阳》: 知道太阳的特点: 大、远、热。

2. 读《松鼠》中描写松鼠搭窝的过程的文字,用上“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3. 掌握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 选择一种事物介绍给大家,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事物的主要特点。

松鼠资料 分布范围 松鼠,是哺乳纲啮齿目中的一个科,其下包括松鼠亚科和非洲地松鼠亚科,特征是长着毛茸茸的长尾巴、匀称灵活的身体。根据生活环境不同,松鼠科分为树松鼠、地松鼠和石松鼠等。与其他亲缘关系接近的动物又被合称为松鼠形亚 目。全世界近35属212种,中国有11属24种,其中岩松鼠和侧纹岩松鼠2种是中国特有动物。

松鼠的原产地是中国的东北部、西北部,东南部和欧洲,除了在大洋洲外,全世 英松鼠万圣节也疯狂(9张) 界都有分布。

松鼠的分布范围较广,在整个寒温带森林地区都能见到。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内蒙古东北部、河北、山西北部、四川、甘肃、湖南、贵州等省区的山区。国外从俄罗斯的远东、日本、朝鲜、蒙古北部,向西一直分布到西欧。在针叶林里,松鼠并不是年年都很多,它的数量多少,是以冬季针叶树种子的多少为转移的,因为它的食物以种子和果实为主,种子有时占到97%以上。

松鼠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12种,中国有24种。其中生活在树林里的松鼠,在中国东北和华北各地十分常见,因而又叫普通松鼠。它的身体细长,体毛为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所以也称灰松鼠。

松鼠的特征:
松鼠一般体形细小,体形可以小至的非洲侏儒松鼠7–10厘米长和约100克重,大至旱獭(土拨鼠)的53–73厘米长,约5–8公斤重。松鼠前后肢间无皮翼,四肢强健,趾有锐爪,爪端呈钩状,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稍重一些;
花鼠属与松鼠属其脸颊内侧有颊囊的构造,能储存很多食物。

松鼠是典型的树栖小动物,身体细长,被柔软的密长毛反衬显得特别小。体长20~28厘米,尾长15~24厘米,体重300~400克。眼大而明亮,耳朵长,耳尖有一束毛,冬季尤其显著。夏毛黑褐色或赤棕色;
冬毛灰色,烟灰色或 松鼠(3张) 灰褐色,腹毛白色。四肢细长,后肢更长,指、趾端有尖锐的钩爪。尾毛多而蓬松,常朝背部反卷。

松鼠多数栖息在寒温带的针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区,尤其在山坡或河谷两岸的树林中最多。松鼠喜欢单独在树沿中居住,有的也在树上搭窝。白天善于在树上攀登、跳跃,蓬松的长尾起着平衡的作用。跳跃时用后肢支撑身体,尾巴伸直,一跃可达十多米远。松鼠不冬眠,但在大雪天及特别寒冷的天气,松鼠用干草把洞封起来,抱着毛茸茸的长尾取暖,可以好几天不出洞,天气暖和了再出来觅食。

它们主要以橡子、栗子、胡桃等坚果为食,也喜欢吃松籽,常到针叶林寻松籽吃,也吃松树的嫩枝叶、树皮、菌类以及昆虫、小鸟等。有贮藏食物的习性。松鼠的繁殖能力较强,一年2~4窝,孕期一个多月,每窝产4~6仔,幼仔体重7~8克,无毛,肉红色。为了“子女”的舒适、安全,雌鼠还搭筑备用“房”,发现巢穴中有虫子叮咬“子女”或不安全时,就把“子女”移到备用房去。雌鼠迁移到食物丰富的林区时,也把幼仔背着带走。幼仔8~9个月性成熟。寿命8~10年。

  松鼠在动物分类中属于啮齿目松鼠亚目松鼠科松鼠属。体形通常中等大小,是寒温带针叶林和混交林中的典型代表动物。四肢强健,趾有锐爪,爪端呈钩状,体重通常在350克左右,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稍重一些。松鼠体态修长而轻盈,体长大约为18-26厘米,尾长而粗大,尾长为体长的三分之二以上,但不及体长。 尾毛密长而且蓬松,四肢及前后足均较长,但前肢比后肢短。耳壳发达,前折时可达眼,冬季耳端具一撮黑色长毛束。全身背部自吻端到尾基,体侧和四肢外侧均为褐灰色,毛基灰黑,毛尖褐或灰色。腹部自下领后方到尾基,四肢内侧均为白色。尾的背面和腹面呈棕黑色,毛基灰色,毛尖褐黑色。吻部、两颊及下颠如背色,但偏青灰,耳壳黑灰色,冬毛具有大束黑色毛簇。个体毛色差异较大,为青灰色、灰色、褐灰色、深灰色和黑褐色等等。

松鼠的耳朵和尾巴的毛特别长,能适应树上生活,它们使用像长钩的爪和尾巴倒吊在树枝上。在黎明和傍晚,也会离开树上,到地面上捕食。松鼠在秋天觅得丰富的食物后,即会利用树洞或在地上挖洞,储存果实等食物,同时以泥土或落叶堵住洞口。松鼠一般以草食性为主,食物主要是种子和果仁,也会吃水果如樱桃等。部分物种会食昆虫,其中一些热带物种更会为捕食昆虫而进行迁徙,甚至叼走山雀雏鸟。

太阳资料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里唯一的一颗恒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位于银河系的对称平面附近,距离银河系的中心约33000光年,在银道面以北约26光年,它一方面绕着银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另一方面又相对于周围恒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织女星附近方向运动。

太阳的直径为139.2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
太阳的体积为141亿亿立方千米,是地球的130万倍;
太阳的质量约为2000亿亿亿吨,是地球的33万倍。它集中了太阳系99.865%的质量,是个绝对至高无上的“国王”。然而,在宇宙中,它还只是一颗质量中等的普通恒星。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星球,没有固体的星体或核心。太阳从中心到边缘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大气层。其能量的99%是由中心的核反应区的热核反应产生的。太阳中心的密度和温度极高。太阳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质量约占71%)与氦(质量约占27%)。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到外可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太阳的内部结构 太阳的内部主要可以分为三层,核心区,辐射区和对流区. 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其核心部分。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压力相当于2500亿个大气压。核心区的气体被极度压缩至水密度的150倍。在这里发生着核聚变,每秒钟有七亿吨的氢被转化成氦。在这过程中,约有五百万吨的净能量被释放(大概相当于38600亿亿兆焦耳,3.86后面26个0)。聚变产生的能量通过对流和辐射过程向外传送。核心产生的能量需要通过几百万年才能到达表面。

第五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34分) 一、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填在括号里。(2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细菌(jǔn) 树杈(chà) B.摄氏度(sè) 帽缨(yīng) C.圆锥(zuī) 苔藓(xiǎn) D.矫健(jiǎo) 触动(chù)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训良 编扎 B.梳里 光滑 C.青秀 治疗 D.繁殖 水蒸气 3.猜一猜,“ “是现代汉字(  ) A.导 B.尊 C.异 D.夺 4.对下面句子中的“满”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

A.骄傲 B.满足 C.全部充实 D.完全 5.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太阳______离我们很远很远,______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只有……才 D.不但……而且…… 6.下列句子中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这么远,箭射不到。

B.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C.这么远,箭不可能射不到。D.这么远,箭难道射得到吗? 7.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一百六十吨重。(列数字) B.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打比方) C.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
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举例子) D.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比较) 8.在“介绍一种事物”的习作中,下列选项最不合适的一项是(  ) A.校园里同学之间的友爱互助。

B.蛋糕的准备材料、制作步骤。

C.溜溜球的外形、特点和玩法。

D.恐龙的种类、起源和灭绝原因。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明性文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比如《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和《鲸》都属于说明性文章。

B.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多样,有的平实,如《太阳》;
有的活泼,如《松鼠》。

C.说明性文章为了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往往会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D.说明性文章只能运用说明方法,不能运用修辞手法。

10.对选段主要观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一群弱小的生物。地震、海啸、台风、泥石流等,任何自然灾害来袭,都会让人类陷入困境。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个家园需要大家共同去维护。我们应该少一些私欲和贪婪,多一些和谐与共识。因为过度开采和挥霍地球的资源,终将会受到惩罚。

A.爱护地球,减少自然灾害。

B.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很渺小。

C.任何自然灾害都会让人类陷入困境。

D.人类应该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

11.“然后用双手在鼻梁处按压口罩的金属条,使金属条紧贴鼻梁。”这句话插入下面语段中,位置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取出口罩之前,先将双手洗干净。②用双手拿住口罩的绳子,将口罩颜色浅的一面贴向面部,有金属条的一端朝上,将两边的绳子绕在耳朵根部挂好。③最后上下拉伸口罩,让口罩完全覆盖口鼻,调整好下巴和口罩的贴合度。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之后 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 liánɡ shi   líng lóng   xiá zhǎi   zhuī zhú (    )  (    )  (    )  (    ) miǎn qiǎnɡ  niǎo wō   méi tàn  guāi qiǎo (    )  (    )  (    )  (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1.《太阳》是一篇__________文,说明了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以及太阳与________的密切关系。

2.《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的作者是________国的__________,他写的一部巨著是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欣赏(31分) (一)竹炭包说明书(13分) 【产品功能】本品能有效净化空气,防霉除臭,调节湿度等。

【使用方法及用量】拆开外包装将本品置于汽车内、居室、柜子、冰箱等处。每个独立空间(1平方米以内)用200克竹炭包一包。

【注意事项】①本品无须洗涤,使用一两个月后,放在阳光下晾晒几个小时,以保持竹炭包功效。②一般开封使用一年的竹炭包最好处理掉,这样更健康。处理方法:可以烧掉或回收到垃圾站,还可以埋入泥土,改善土壤活性。

1.一个3平方米的空间建议放几包200克的竹炭包?(  )(2分) A.1包   B.2包   C.3包   D.4包 2.竹炭包的有效使用时间一般是多久?(  )(2分) A.一两个月 B.一两年 C.一年 D.两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竹炭包的功能单一。

B.竹炭包用久了可以洗涤晾晒。

C.在有效期内竹炭包可以重复使用。

D.竹炭包不适合放置在比较大的空间里。

4.废弃竹炭包的处理方法有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奶奶觉得冰箱有异味,便把未拆开外包装的竹炭包直接放进冰箱里,请问她这样做对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妈妈在家里的新车里放入了3包竹炭包,一个月后,竹炭包有异味,妈妈认为竹炭包已失效,要把竹炭包扔掉,你会怎样劝说妈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你了解狼吗(18分) ①狼属于哺乳动物,外形像狗,面部长,耳朵尖且直立,尾巴常垂于后肢之间。它的毛色因生活地域不同也存在着差异,通常毛为棕黄或灰黄色。

②狼的嗥叫声尖厉、悠长,能传到很远的地方。它用嗥叫声来发泄情绪、确定领地、与同伴联络……真可谓“内涵丰富”。

③狼能通过留下气味、发出叫声、肢体动作等方式与同伴进行沟通。狼生性多疑,行事机警。猎人设下的陷阱,不管伪装得多么巧妙,也很难让它们上当受骗。可见,狼是一种智商较高的动物。

④狼的适应性很强。从高山到草原,从大漠到森林,都有狼的足迹。生活在不同地域的狼,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也会出现差异。我国北方的狼毛长而厚,体形较大,而南方的狼毛短而稀,体形较小。

⑤狼本性残忍。在极其饥饿的情况下,当狼群中有一只狼受重伤时,其余的狼便会一拥而上,咬死它并瓜分掉它的肉。但它们对自己的幼崽却充满了爱。公狼母狼共同养育后代。母狼产崽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外出觅食,公狼就挑起一家生活的重担,既要负责喂养母狼和幼崽,又要在遇险时保护“家人”。成为父母的狼对幼狼更是关怀备至,它们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幼狼免遭伤害。

⑥狼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狼经常捕食家禽、家畜,给人们带来损失。长期以来,狼被人们视为有害动物,大肆捕杀。由于捕杀过度,野生狼的数量锐减。据说,某国牧民发起灭狼运动后,虽然看不到狼的踪影了,但是兔子却迅速繁殖,大肆啃食牧草,导致牧场遭到洗劫,变成荒漠。政府只好从别的国家进口了一批野生狼,将它们放入牧场。两年后兔子的数量才得到有效遏制,畜牧业才得以恢复。

1.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分) A.分类别  B.作比较  C.举例子  D.列数字 2.下列对狼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狼与同伴的沟通方式很单一。

B.狼的嗥叫声“内涵丰富”,共有三种。

C.狼的本性在任何时候都只有残忍的一面。

D.狼是一种生性多疑、行事机警、智商较高的动物。

3.下列哪一项不能表现出“狼的适应性很强”?(  )(2分) A.从高山到草原,从大漠到森林,都有狼的足迹。

B.生活在不同地域的狼,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也会出现差异。

C.我国北方的狼毛长而厚,体形较大,而南方的狼毛短而稀,体形较小。

D.狼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

4.文中“它的毛色因生活地域不同也存在着差异,通常毛为棕黄或灰黄色”一句中的“通常”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因为狼经常捕食家禽、家畜,给人们带来损失,所以应该被大肆捕杀。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请联系本文内容简单地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以“你了解狼吗”为题,你认为好不好?请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5分) (一)小练笔。(5分) 从小到大,你一定有过不少心爱的玩具吧。请你选择一种玩具,并用上两种以上的说明方法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介绍。(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习作。(30分) 请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大家,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等。注意写清楚该事物的主要特点,并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第五单元达标检测卷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1.D 2.D 3.B 4.C 5.B 6.C 7.C 8.A 9.D 10.A 11.C 二、粮食 玲珑 狭窄 追逐 勉强 鸟窝 煤炭 乖巧 三、1.说明 远 大 热 人类 2.法 布封 《自然史》 第二部分:阅读欣赏 (一)1.C 2.C 3.C 4.可以烧掉或回收到垃圾站,还可以埋入泥土,改善土壤活性。

5.不对。因为使用竹炭包时需要把外包装拆开,这样才能发挥其作用。

6.示例:妈妈,竹炭包使用一两个月后,放在阳光下晾晒几个小时,还可以保持它的功效,不要扔掉。

(二)1.C 2.D 3.D 4.不能去掉。“通常”是指一般情况,在文中指的是狼在一般情况下毛为棕黄或灰黄色,去掉之后就变成狼的毛一定为棕黄或灰黄色,与实际不符。“通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不同意。因为狼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如果狼被大肆捕杀了,那些食草动物如兔子等就会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绿色植被遭到洗劫,一些地方会变成荒漠。

6.示例:好。①引出文章要介绍的对象——狼。②以问句的形式,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引发读者的思考:关于狼有什么需要了解。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略)

Tags: 上册   人教版   五年级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