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文秘写作 > 工商税务 / 正文

健康管理第6章

2020-08-26 10:07:16

第六章、 健康教育学 一、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含义与联系 第一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述 二、健康教育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一、“知信行”模式 二、健康信念模式 第二节: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 三、自我效能理论 四、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 一、传播的基本概念与模式 二、人际传播 第三节:健康传播 三、大众传播 四、传播材料制作 五、常用人际传播形式与传播媒介 一、计划设计步骤 第四节、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二、计划的实施 三、计划的评价 第一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述 一、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含义与联系 1.健康教育的含义 含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目的 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着眼点 促进个人或群体改变不良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2. 健康促进的含义 世界卫生组织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美国格林 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环境支持包括:社会、政治、经济、自然的环境 1986年《渥太华宣言》 ①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②创造健康支持环境 ③增强社区的能力 ④发展个人技能 ⑤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3.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联系 ①健康促进是一个综合的调动教育、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广泛力量,改善人群健康的活动过程。

②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和先导,离开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 健康教育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一) 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健康教育 健康管理 内涵 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和过程 健康监测、健康维护以及生活方式管理、疾病管理的过程 侧重 点 知识、信念和行为改变,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 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危险因素管理、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 对象 个体和群体,侧重群体 个体和群体,侧重个体 基本步骤 需求评估-计划制订-干预实施-效果评价 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千预、咨询、指导-效果评估 干预方法 信息传播、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健康和疾病的咨询与指导、生活方式管理、疾病管理 效果评价 活动实施、人群参与情况 知识、信念行为的变化 健康指标的改善 健康相关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 健康指标的改变 健康状况的提高、病情的改善 疾病或死亡风险的改变 (二) 健康教育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1.健康管理:是非临床的方法,即教育和管理 2.健康教育对健康管理是一种非常基本和重要的方法和策略 3.在个体健康管理中的作用:掌握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是实现个体健康管理的基础 4.在群体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群体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方法和策略。

第二节、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一、 “知信行”模式 1.知信行理论可以简单地表示为:知识→信念→行为,实质上是认知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

3.“知而不信”的原因:所传播信息的可信性、权威性受到质疑、感染力不强,不足以激发人们的信念 4.“信而不行”的原因:人们在建立行为或改变行为中存在一些不易克服的障碍,或者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这些障碍和代价抵消了行为的益处,因此不产生行动。

二、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理论强调感知在决策中的重要性。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基础。

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感知疾病的威胁:易感性、严重性 2.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 3.自我效能:自信心 4.提示因素 5.社会人口因素 三、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 1977 年提出来的。

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己组织、执行某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是人类行为动机、健康和个体成就的基础,是决定人们能否产生行为动机和产生行为的重要因素。自我效能高的人,更有可能采纳所建议的有益于健康的行为。

自我效能可以通过以下4 种途径产生和提高。

①自己成功完成过某行为:一次成功能帮助人们增加其对熟练掌握某一行为的期望值,是表明自己有能力执行该行为的最有力的证据;

②他人间接的经验:看到别人成功完成了某行为并且结果良好,而增强了自己通过努力和坚持也可以完成该行为的自信心;

③口头劝说:通过别人的劝说和成功经历的介绍,对自己执行某行为的自信增加。

④情感激发:焦虑、紧张、情绪低落等不良情绪会影响人们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因此,可通过一些手段消除不良情绪,激发积极的情感,从而提高人们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

三、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 (一) 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把行为转变分为5个阶段,对于成瘾行为来说,还有第6个阶段。

1.没有打算阶段 在最近 6 个月内,没有考虑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者有意坚持不改变 2.打算阶段 在最近 6 个月内,人们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性,意识到改变行为可能带来的益处,因此在益处和代价之间权衡,处于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态。

3.准备阶段 在最近 30 天内,人们郑重地做出行为改变的承诺,并有所行动 4.行动阶段 在 6 个月内,人们已经开始釆取行动 5.维持阶段 改变行为已经达到 6 个月以上,人们已经取得行为转变的成果并加以巩固,防止复发。

6.终止阶段 可能有过沮丧、无聊、孤独、愤怒的情绪,但能坚持、确保不再回到过去的行为习惯上去。研究表明,一般 20%的人达到这个阶段。经过这个阶段便不会再复发。

(二)行为的干预首先要确定目标人群所处的阶段,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表 6-2 中以戒烟为例,提出了针对不同阶段使用的干预策略 表 6-2 戒烟干预在不同阶段使用的干预策略 变化阶段 干预策略 1.没有打算阶段 普及吸烟对健康危害的知识,让人们对吸烟行为感到恐惧、焦虑、担心等,意识到在自己周围环境中,吸烟已经成为一种不健康行为 2.打算阶段 刺激人们尽快行动,让他们充分认识吸烟的坏处,应该改变这种行为 3.准备阶段 要求人们做出承诺,使他们的行动得到监督 4.行动阶段 了解戒烟有哪些困难和阻碍,如何克服 5.维持阶段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取得家庭成员、同事和朋友的支持;
对家庭、工作场所的戒烟行为给予奖励,或举办戒烟竞赛,形成一种以不吸烟为荣的社会风气 6.终止阶段 较长期的随访,当戒烟者遇到其他生活问题时给予他们支持,帮助防止反复 第三节、 健康传播 一、传播的基本概念与模式 (一)传播的基本概念:
传播一词的本意为“共同分享”,通常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进行的信息交流与分享,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行为。健康传播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是健康教育和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二)传播模式 1.传播者 ①谁? 是指在传播过程中“传”的一端的个人(如有关领导、专 家、医生、讲演者、节目主持人、教师等)或团体(如报 社、电台、电视台等)。他是信息传播的主动发出者和媒介的控制者。

2.信息与讯息 ②说了什么? 信息泛指情报、消息、数据、信号等有关周围环境的知识;
而讯息是由一组相关联的信息符号所构成的一则具体的信息,是信息内容的实体。

3.媒介渠道 ③通过什么渠 道? 是讯息的载体,传递信息符号的中介、渠道。一般特指非自然的电子类、印刷类及通俗类传播媒介。

4.受传者 ④对谁? 是指在传播过程中“受”的一端的个体或团体的谈话者、听众、观众的总称。

5.效果 ⑤取得什么效 果? 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情感、思想、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反应。

二、 人际传播 1.人际传播的概念 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

这类交流主要通过语言来完成,人际传播可以分成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三种形式。

2.人际传播的特点 ①直接的人际传播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

②就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而言,在同一次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

③由于人际传播中的反馈及时,所以双方的交流也就容易充分。

④相对大众传播而言,人际传播的信息量比较少;
覆盖的范围比较小;
传播的速度也比较慢。在一定时限内,人际传播的信息覆盖的人群远不及大众传播。

⑤在人际传播活动中,特别是在多级的人际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

三、 大众传播 1.大众传播的含义 大众传播是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2.大众传播的特点 ①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并需要借助非自然的特定传播技术手段;

②大众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

③大众传播信息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泛,速度非常快;

④大众传播对象虽然为数众多,分散广泛,互不联系,但从总体来说是大体确定的;

⑤大众传播是单向的,很难互换传受角色,信息反馈速度缓慢而且缺乏自发性。

四、 传播材料制作 材料制作应遵循以下六个程序:
1.分析需求和确定信息:保证传播材料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2.制订计划:计划应包括确定目标人群、材料种类、数量、使用范围、发放渠道、使用方法、预试验与评价方案、经费预算、时间进度等 3.形成初稿:初稿的设计过程就是讯息的研究与形成过程 4.传播材料预试验:目的是通过了解目标人群是否理解材料传播的信息内容,是否喜欢材料的表现形式和视觉舒适度,以及讯息的易读性、实用性、可接受性、趣味性等,以便为修订、完善和确定健康材料提供反馈意见,从而保证材料制作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在目标人群小范围内收集建议) 5.材料的生产发放与使用 6.监测与评价 五、常用人际传播形式与传播媒介 (一)人际传播的应用 1.讲课 定义:
讲课指教师通过语言和文字的方式向目标人群传达健康知识、信息、技能,启发目标人群的健康意识、动机的过程。

①讲课准备:
要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设计培训内容和方法;
将讲授内容按照便于培训对象学习、理解的逻辑关系制作成幻灯片(PPT)。

②PPT 设计与制作:
选择庄重、明快的幻灯片设计;
文字颜色与背景颜色反差大,文字显效果好;
每一页面上文字少,字号在 24~32 为宜;
适当修饰页面,使幻灯片看上去不沉闷。

2.同伴教育 定义:
①同伴:指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验/语言、相似生活状况的人,或者是具有同样生理或行为特征的人 ②同伴教育:是指以同伴关系为基础开展的信息交流和分享,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

③非正式:可随时发生,目的不明确,没有事先确知的教育目标,可发生在任何地方 ④正式:有明确的目标,较为严格的设计和组织 同伴教育的组织实施方法:
①征集同伴教育者:❶在与同伴交流时,思维敏捷、思路清晰,并且有感召力 ❷具备良好的人际交流技巧,包括倾听技巧 ❸具有与目标人群相似的社会背景 ❹应为目标人群所接受和尊敬,并成为目标人群中的一员 ❺应持客观态度、公正立场 ❻有实现项目目标的社会责任感 ❼充满自信,富有组织和领导才能 ❽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 ❾对同伴教育所涉及的内容有符合社会健康观的认识,在同伴中应成为行为的典范 ②培训同伴教育者 ③实施同伴教育 ④同伴教育评价 3.示范与演示 ①定义:是教育者采用实物或模型,进行实际操作演示,使教育对象学习掌握规范的操作步操的教育方法。

②演示准备:❶实物(模型)的准备:教育者需要准备演示过程清单上所需实物或模型 ❷演示场所准备:有足够的空间 ③演示过程:教育者按照操作规程,将每一步操作进行分解示范同时讲解操作要领演示者应面对教育对象以便于他们观察操作步骤和细节,同时操作节奏应放慢,关键环节可以适当进行强调和重复,同时用语言强调相关步骤,便于学员学习和领会。

(二)针对个体的传播材料 名称 1.传单 2.折页 3.小册子 特点与用途 设计、制作简单,成本较低;
主要用于传播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理念 常用二折页/三折 页,彩色印刷,图文并茂,可以宣传知识,或具体指导某项操作技能 以文字为主,信息量大,内容丰富,通常包含较多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指导等。

适用场所 放置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放;
直接入户发放;
在开展义诊、举行大型健康讲座时发放 放置在卫生服务机构,供居民自取;
门诊咨询或入户访视时发给居民,并进行讲解或演示 适用于较为系统、全面地传播健康知识、信息、技术;
适宜于有阅读能力、愿意分享的人群使用 设计要点 主题突出,一份材料最好只宣传一方面的信息;

内容简洁,最好不是一段一段的文字而是一条一条的信息,使材料看上去内容清晰明了;

每句话文字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居民阅读、理解。

(三)针对群体的传播材料 1.宣传栏 定义:
是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置于室外、悬挂于走廊墙壁等处的常用的健康教育形式。

宣传栏的使用要点:
①内容可以及时更新,所以能及时跟进健康问题的动态(如国家卫生政策法规等)。

②要字迹清楚、字体大小适合近距离阅读,整体版面美观。

③定期更换,一般 1-3 个月要进行一次更新。

④放置地点要选择人们经常通过而又易于驻足的地方,放置高度合适,同时应是光线明亮的位置。

2.招贴画或海报 定义:
画面常由少量文字和较为突出的主题图构成,更适于唤醒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也有传播健康知识的作用。

适用场所:
较为广泛,可以张贴在社区、医院的中,也可以张贴在居民楼道、电梯里,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招贴画/海报的使用要点:
①信息简洁、突出;

②内容中最好有图示,字数不宜过多。

③字体大小合适,站在距离 1m 处,能看清其上的宣传文字。

④书写规范,字迹清晰,不写错别字,尽量不要竖写。

⑤用阿拉伯数字,尽量不要用英文、化学名称、学术用语。

3.标语和横幅 目的:
一般都是为了制造舆论、渲染气氛而采用,也可以用来传播卫生知识中的关键信息。

特点:
文字少,字号大,既可以用来做短期挂放,也可长期保留 关键:
内容的选择和制作 4.DVD 特点:
直观、生动,以声音和影像的形式传播健康知识、技能,指导人们的行为。此外还有避免在人际传播中的信息损失、偏误的优点。

适用场所 在卫生服务机构的候诊区域、健康教育室播放;
发放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场所组织播放;
也可以发放至目标人群家庭使用 使用要点 适用于健康行为、操作技能的教育、培训与指导,当然也可以用于健康知识 的传播、教育;
在使用中需要适当的空间,摆放设施设备、坐椅,供人群观看。

(四)针对大众的传播媒介 1.报纸/杂志报纸 报纸:
优点是种类多,发行量大,内容深浅适宜,信息量大;
读者对内容的选择有主动权;
内容可以反复阅读;
价格较低廉。

缺点是不适于文化水平低的人群;
不如电视、广播时效性强,且不够生动活泼、逼真、缺少感染力。

杂志:
优点是专业性强,内容比报纸更深入、详尽,信息量大;
有比较固定的读者队伍;
比报纸更易长久保存。

缺点是出版周期长,时效性不如报纸;
要求读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2.广播/电视 广播:
优点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不受空间的限制,具有最广泛的接受听众;
传播对象不受文化程度限制;
节目制作简易方便、迅速。

缺点是信息稍纵即逝,如不及时录音,内容无法保存;
无图像,不直观。

电视:
优点是既有音像,又有图像,生动活泼,观众有真实感和现场感,能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覆盖面广,在电视发射范围内可自由观看;
录像带或 DVD 可多次重复,可复制。

缺点是设备昂贵;
播放时间、内容固定,观众处于被动收看的低位 (五)、新型媒介的应用 1.互联网 ①网站:是网络健康教育方式和手段的综合应用。网络干预包括电子邮件、网页、在线视频、游戏和论坛等诸多形式。

②健康管理互动平台:更具有互动性和针对性。是互联网支持下的以健康生活方式管理为核心的互动平台系统。

健康管理互动平台管理服务系统架构通常包括:❶使用者操作页面 ❷健康档案管理模块 ❸健康风险评估模块 ❹智能化膳食、运动管理数据库 ❺个人健康教育资料库 ❻依从性提醒及互动功能 2.手机 手机短信进行信息传播有一定的优越性:❶阅读方便 ❷及时性 ❸成本低 第四节、 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健康教育亦或是健康管理的资料收集—需求评估—干预实施—效果评价这条主线,其实质就是健康教育计划或健康管理计划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全过程。美国健康教育学家劳伦斯.格林提出的PRECEDE-PROCEED模式就体现了这个过程,这个模式也是健康教育领域应用最广、最具权威性的模式。

一、 计划设计步骤 (一).需求评估 1.社会诊断:
①评估目标社区或人群的生活质量 ②确定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 ③了解目标社区或人群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与健康问题相关的政策,以及社区资源 2.流行病学诊断:
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一步明确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与危害,从而明确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健康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最终确定应优先干预哪个健康问题的分析过程。

3.行为与环境诊断:
①区分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素:对已知的一个健康问题必须分析其是否因行为因素的影响所致。

②区别重要行为与不重要行为:有两条原则,行为与健康问题密切相关科学研究证明两者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经常发生的行为。

③区别高可变性行为与低可变性行为:
高可变性行为是:❶正处在发展时期或刚刚形成的行为;
❷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关系不大;
❸在其他计划中已有成功改变的实证;
❹社会不赞成的行为。

低可变性行为是:❶形成时间已久;
❷深深地植根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 方式之中;
❸既往没有成功改变的实例。

4.教育与组织诊断:
分析影响健康相关行为和环境因素。

①倾向因素:包括知识、态度、信念和价值观、行为动机与意向、个人技能 ②促成因素:包括保健设施、医务人员、诊所、医疗费用、个人保健技术、行政的重视与支持、法律政策。

③强化因素:包括正向强化因素和负向强化因素。强化因素可以分为躯体因素、心理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

5.管理与政策诊断:
核心是评估开展健康教育的资源与环境,包括组织资源、外部力量,以及政策环境 6.确定优先项目:
确定应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优先干预的行为。

(二)确定健康教育目标 1.计划的总体目标 又称计划的目的,指计划执行后预期达到的最终结果。

2.计划的具体目标 又称计划的目标,是对总体目标更加具体的描述,用以解释和说明计划总目标的具体内涵。根据预期的健康教育项目效果,又可将具体目标分为四类:①健康目标 ②行为目标 ③环境与政策目标 ④认知目标 (三)制定干预策略 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是实现健康教育目标的方针、战略,在一定高度上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 法,是每一项具体干预活动的指导思想。

1.教育策略 核心是教育人们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认知和技能,从影响健康的因素角度讲,既作用于倾向因素,也作用于强化因素。

常用的健康教育活动很多,包括:①大众传媒活动如电视节目;
②通过印刷媒介开展的活动,如分发小册子;
③人际传播活动,如入户指 导;
④因地制宜的社区活动,如义诊;
⑤民俗、文体活动:如庙会赶集等。

2.环境策略 作用对象是影响行为的促成因素,即物质环境、条件,从而使人们采纳健康行为的意愿得以实现。

3.政策策略 从两方面作用于人群的健康行为:
其一,政策可以支持并促使这些行为得以实现。

此外,政策策略还可以通过影响资源配置、环境改善从而促进健康行为乃至健康。

(四)制定实施和评价方案 健康教育策略和活动执行的质量如何,是否能按照项目的时间要求完成各项活动,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因此,健康教育的计划要包含实施和评价方案。

二、计划实施 是健康教育项目耗费时间最长、动用经费和人力最多的环节,也是健康教育项目实现其目标的关键 1.制订实施的工作时间表 通常要明确开列以下内容:①活动内容;
②活动指标,即活动应该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③活动时间;
④负责人员;
⑤活动资源即活动需要的经费、设施设备。

2.实施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项目各项活动的质量都达到要求,符合质量标准。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活动质量监测通常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进度监测、内容监测、数量(健康教育材料或受众)与覆盖范围监测、费用监测以及目标人群监测。

3.组织机构建设 形成项目实施的组织网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组织网络建设要包含以下内容:
①建立项目领导机构,全面对项目工作进行管理和协调;

②项目执行机构是具体负责实施和运行各项项目活动的机构,一般情况下由具体的业务机构担任;

③组织间协调,需要动员多部门的参与,并协调有关部门在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

④政策与环境支持,通过项目领导小组和协调机制,有效利用和制定有益于项目实施以及卫生工作发展的政策,并通过政策动员资源投入、发展合作伙伴,营造有益于项目实施的环境。

4.实施人员培训 培训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项目背景与目标,帮助项目工作人员 对项目的意义、目的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与理解以增加其能动性;

②专业知与技能,尤其是与特定项目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③项目管理知识与技能 5.设施设备与 健康教育材料 相关设施设备是必要的条件:如体检设备、培训设备等 三、计划评价 评价是管理的重要环节,准确的评价可以帮助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健康管理师客观地理解工作的成绩与不足。

1.评价的内容与指标 ①过程评价:
指对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实施过程进行的评价,起始于计划实施开始之时,贯穿计划实施的全过程。

评价指标:项目活动执行率,干预活动覆盖率、目标人群参与率、有效指数、目标人群的满意度等 ②效应评价:
在健康教育中,效应评价用来评估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

内容包括目标人群的卫生保健知识、健康价值观、对健康相关行为的态度、信念、健康相关行为的变化等。

所采用的指标包括卫生知识均分、卫生知识知晓率(正确率)、健康信念持有率、行为流行率、行为改变率等。

③结局评价:
在健康教育中,结局评价着眼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实施后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的变化。

评价指标:生理、心理健康指标。

2.效果评价方案 健康教育常评价方案有几种:
❶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比较(干预组自身前后比较);

❷非等同比较组设计:对照组 ❸简单时间系列设计:不设立对照组,多次观察干预,多次比较 ❹复合时间系列设计:既设立对照组,又进行多次观察

Tags: 健康   管理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