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文秘写作 > 工商税务 / 正文

全国两会重要精神心得感想8篇

2021-03-11 10:27:20

【编辑按】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报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去年…小编为您整理了《全国两会重要精神心得感想8篇》,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

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报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去年,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各级党委政府把保就业和稳就业放在首要位置,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这是一个尤为难能可贵的成绩。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国内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环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稳就业压力较大。要完成今年的就业目标任务,需要我们直面问题和挑战,坚定不移打好保障就业组合拳,尽心竭力改进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坚定不移地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扩大失业保险返还等阶段性稳岗政策惠及范围,延长以工代训政策实施期限。在就业渠道上开拓创新。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降低就业门槛,动态优化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降低或取消部分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要求。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继续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出台更加精准有效的促进再就业措施。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完善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政策,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拓宽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范围,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为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创造更多公平就业机会。

  坚定不移地保市场主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就是保民生。要发挥财政金融的杠杆作用,加大政策支出力度,重点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为市县基层惠企利民提供更加及时有力的财力支持。各级政府都要节用为民、坚持过紧日子,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受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一些市场主体虽然逐渐恢复了元气,增强了活力,但基础并不牢固,还需再帮一把。报告提出,今年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目的就是要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让市场主体更加充满生机活力,让就业蓄水池更加充盈。

  坚定不移地激发实体经济内生动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当务之急就是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就是要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唯有把实体经济的动力活力激发出来,才能更好地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更好地带动和促进就业。要注重科技创新,通过机制体制改革,激发企业的自我创新能力,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同时,也要着力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

2021年全国两会习近平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代表中共中央,向参加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女委员、女工作人员,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女同胞、海外女侨胞,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关注、关爱医药卫生界和教育界委员,全国各族各界、以及港、澳、台女同胞和海外女侨胞,足以说明,他们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极其重要的力量,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他们的关爱,全社会、全体人民也当对他们满怀敬畏之心,尊敬他们的社会地位,尊敬他们的创造,支持他们的工作。

  要敬畏“医力量”,托起了“健康中国”。“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最让我们难忘的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奋力苦战,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说,“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公立医院承担了最紧急、最危险、最艰苦的医疗救治工作,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广大医务工作者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因此,他要求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深入宣传抗疫先进事迹和时代楷模,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全社会必须积极响应号召,只有尊医重卫,“健康中国”才更有保障。

  要敬畏“教力量”,托起了“民族大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他特别点赞,广大教育工作者奋战在抗击疫情和“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两条战线上,守护亿万学生身心健康,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为抗击疫情、全面有序复学复课作出了重要贡献。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而少年的强与智,离不开教育的培育和人民教师的汗水付出,所以,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今天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国家栋梁的必须,必须得到大发扬。

  要敬畏“她力量”,托起了“中国半边天”。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中国妇女的祝福是美好的、真诚的、温馨的。巾帼不让须眉,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和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中,英雄的女性比比皆是。“妇女能顶半边天”,新中国成立后就更变成了现实。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誉,我国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起到了“半边天”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各个战线上,广大妇女奋勇争先、顽强拼搏,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女性风采。实现党和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必须敬畏“半边天”的“她力量”,更要坚定维护妇女权益,激发广大妇女的历史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为推动我国妇女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敬畏在于尊重,敬畏在于学习,关爱每一位医护人员、每一位人民教师和每一位中国妇女,是全社会的责任。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

2021年全国两会习近平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十四五”开局第一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吃透标准新发展理念,更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找准自身定位,做到扬长避短,让新发展理念贯彻始终,融入其中,才能高质量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开创发展新局面。

  找准发展定位。构建新发展格局,既要立足新发展阶段的任务与特点,还要统筹好国际国内发展两个大局,正确认识我国发展环境的“变”与“不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也要找准地方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短板不足,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推动相关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因地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于产业发展这个重点,把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既要抓新兴产业发展,也要注重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更要扎实推进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产业发展“一盘棋”,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发展根基。

  提升发展质量。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要打好发展组合拳,要在结构、功能与质量上下功夫。在找准地方发展定位的前提下,注重整合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发挥自身发展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到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同时,也要不断补足发展中的短板与不足,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注重产业功能的调转,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挑战,都要贯穿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都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要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起来。要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

  明确发展路径。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方面我们立足强大的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方面也要持续推进深化改革开放,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与深度,着力于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也要大胆地走出去,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

2021年全国两会习近平

 

  党中央已经对党史学习教育作出全面部署,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党中央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如何抓好贯彻落实,需要各地按照中央要求部署,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时,也需要各地找准载体形式,做好精准结合,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给内蒙古代表团的代表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民族问题,从建党之初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共产主义先进分子培养,到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创造“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用生动的历史事件阐述了我们党对民族问题的关注与实践。

  对于全国各地而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深入挖掘地方党史中的红色资源,就是要用好这些丰富的党史教材。地方党史也是百年党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我们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史,同时也要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一方面我们也要结合地方党史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初心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可谓波澜壮阔,各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要利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好典型的历史事件和典型的历史人物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各种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既要了解和熟悉我们党的百年历程,更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有所认识,有所感悟,有所领会,要从波澜壮阔的党的百年历史中深刻把握历史规律,深刻把握党的执政规律,要善于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新时代的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2021年全国两会

 

  3月5日上午,2021年全国两会首场“代表通道”开启。与去年一样,今年“代表通道”采访活动采取网络视频形式,记者在分会场两会新闻中心提问,全国人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隔屏”答问。2018年全国两会首次开启“代表通道”以来,通过通道采访的形式,邀请各方代表亮相,讲述代表心声,展现代表风采已成为两会的常设环节。 

  本次全国“两会”再次开启“代表通道”和“委员通道”,并继续做好“部长通道”,表面上只是让代表、委员和部长们在进入会场时接受一下记者采访,实际上不仅可以让代表委员在经过通道时,回应社会关切,还可以拉近代表委员与普通民众间的距离,也让“两会”更加开放、透明、接地气。

  “两会通道”连通民心。对于人大代表来说,肩负人民重托,代表民意、民心,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积极反映基层诉求、回应民生关切,表达各领域民生的希冀。政协委员肩负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重要职责。原先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代表了全体国人参政议政、共商国是时,是在会场内部讨论,讲了什么,除媒体报道的之外,很难知道。而现在“两会”设立代表、委员、部长通道,通道两侧站满了记者,可能会面对记者提出的各类各种尖锐的问题,代表、委员、部长在来开会前必须做足功课,进行深入的调研。

  “两会通道”传递民情。设立“两会通道”,代表、委员、部长经过通道,进入会场时,回答的每一个问题,是否说的是真心话,是否说出民众的心声,全国人民一听便知。这些代表、委员、部长走过通道时,必须真诚面对国人,说出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民众最想听的话。譬如物价、房价、环境污染、城市集中供暖、旧城改造、停车难、秸秆利用、教育减负、看病难和贵、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等。如果代表、委员在开会前没有使命担当,不事先做足功课,不进行深入的调研,没有好的意见和建议,那么在回答问题时,恐怕就难以令人满意。只有认真回应社会关切,才能得到群众的尊重与认可。“两会通道”开通,能在第一时间真实反映基层普通老百姓传来的诉求、意见、建议等,有助于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及时解决民众所关切的问题,从而改善民生。

  “两会通道”聚焦民生。之前一些地方在省市“两会”期间,也开设过“代表委员通道”,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一些地方的“两会”秘书处早就为新闻媒体安排好了过通道时的采访对象,并准备好了题目,而那些被采访的代表委员也早已背好了稿子。结果这些通道上被采访的代表委员,说的大多是冠冕堂皇的套话,根本不符合民众的预期,难以起到应该发挥的作用。

  代表、委员们说的应该是自己调研得来的材料,不是冠冕堂皇的废话,符合民众的预期,起到“两会通道”应该起到的作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两会通道”为畅通民意、传递民声搭建了一条通道,真心希望本次“两会通道”上,有更多的代表委员能说真话、说实话,把民众的真实心声反映出来,使“两会通道”更有价值,更符合民众的期许。每一名代表委员只有能反映民众的真实心声,才能让他们履职更有成效,不辜负百姓重托,这才是法治社会之幸、人民群众之福。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

  今年全国两会,乡村振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在一些长期关注中国发展的国际人士眼中,中国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经过不懈努力,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近年来,全国各地凝心聚力,推进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乡村治理有条不紊,农村产业兴旺发达、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更加富足,其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然而,由于农村空心化、村民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人们的发展意愿与发展力量还存在一定差距;
同时,随着农村土地、户籍、养老、区划等事业改革持续深入,加上网络信息时代要求改变群众固有思维,会不同程度给乡村“善治”带来严峻挑战。为此,通过提升乡村“善治”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是必要之举。

  党建引领让乡村“治有方向”。把乡村治理好、建设好、发展好,组织保障是关键,而组织保障是否到位,又着实考验基层党建水平。一方面,抓好村级组织建设。重点应抓好队伍建设,借助当前换届的契机,把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年轻干部选进村级领导班子。另一方面,完善治理体制机制。针对村务公开、财产管理、项目建设、政策落实等民生事项,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监督作用;
在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惠及集体成员等方面,要强化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再一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巩固好已有的主题教育成果,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找准清晰的目标定位,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人才保障让乡村“治有力量”。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推动乡村治理走深走实,最重要的是聚集人才资源。一方面,做好“引”字文章。打破学历、年龄、户籍等政策限制,通过实施人才补贴、特殊帮扶、入股分红等方式,引进乡村振兴紧缺人才。同时,在鼓励创新创业方面,通过政策支持,吸引更多能人返乡创业兴业。另一方面,做好“育”字文章。整合一切教学资源,做好电商营销、特色种养、传统工艺、乡土文化等内容培训,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产业领衔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再一方面,做好“用”字文章。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人岗相适,搭建干事创业平台,促进教育卫生、农业产业、社会法治、公共文化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合理流通,让各类人才在最需要的地方干最专业的工作,点燃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

  完善路径让乡村“治有遵循”。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效,必须有丰富的路径和严格的遵循,否则难以取得好效果。一方面,体现群众的自主功能。积极引导群众组建网格管事会、村民议事会、群众议事堂等自治组织,通过“有事来协商”,真正让“大家的事情商量着办”,提升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发挥乡贤的引领作用。让口碑好的老前辈、乡贤名士、退休教师、退伍军人参与乡村治理,通过言传身教,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加强对群众的感恩教育、品德教育、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培育文明新风尚。再一方面,突出法治的刚性地位。多形式开展全民法制教育,让广大干群自觉学法、知法、守法、护法,善于用法治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规范市场秩序、治理生态环境、化解社会矛盾,推动乡村治理在法治轨道运行。

  科技支撑让乡村“治有动能”。只有在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才能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一方面,大力发展“线上产业”。采取 “数字电商+现代农业”模式,通过线上发展,将地方特产和农副产品向外界推广,扩大影响范围,畅通销售渠道,拓宽群众增收路径。另一方面,加快创建“平安乡村”。支持配合好“天网”与“雪亮工程”的建设实施,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密集区域安全防控全覆盖,不断提升乡村安全指数。再一方面,全力打造“美丽村居”。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针对环境卫生、基础建设、乡风文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短板,进行常态化监管,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倾力打造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美丽村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审议时强调,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是五六十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命运共同体,是一个不可分割、一个不能少的整体。在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伟大革命、推进伟大建设、创造伟大改革,正是不断满足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书写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全国各族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不让每一个民族、每一个贫困群众掉队,正是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最好的注脚。从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一步一千年”的锐变和蝶变,足以观照中华民族在全面建成小康道路上铿锵齐步、并肩携手的宏伟气势与坚强底气。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就是力量,五颜六色释放璀璨光芒。中华民族千年历史证明,只有五十六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凝聚磅礴力量、才有恢弘发展盛世、才有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兴盛。因此,要牢固树立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砥砺“各民族亲如一家”的民族精神,秉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在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凝聚磅礴力量。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砥柱人间是此柱。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汇聚亿万人民群众合力,关键还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充分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政治优势,牢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为筑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所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首先是“民”的共同寄托,是亿万人民组成的庞大群体。因此,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切实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放在突出位置,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意愿作为奋斗目标。故此,以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动力之源,永葆共产党人先锋性、纯粹性、纯洁性,砥砺初心使命、弘扬担当精神、涵养为民情怀,将之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强劲原动力。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

     全国人大代表张志勇:协同全社会之力  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新时代背景下全社会面临的重大公共问题,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教育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指出,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既要立足根本,秉持立德树人的宗旨,又要立足当下,面对社会竞争、学业压力等因素产生的心理高危学生,协同全社会的力量进行抢救性干预。
    编制实施“十四五”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一是推进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议500名学生配备一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国培计划”和地方各级教师培训计划,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培训;
三是中小学结合家长会等活动,每年对学生家长开展至少一次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家长预防、识别子女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
四是中小学要全面设立心理服务平台、心理辅导热线,通过心理教师、校医,或引入心理学专业教师、购买专业社工服务等形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五是全面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编制实施卫健系统“十四五”心理高危学生治疗康复体系建设计划。一是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大精神科医师培养培训力度,探索开展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专科医师培训。二是健全精神门诊体系。三是健全各地市、县设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热线。已建有热线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及12320公共卫生热线、共青团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等,要对工作人员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保障提供专业化服务,并向儿童青少年广泛宣传热线号码,鼓励其有需要时拨打求助。
    利用政府大数据建立心理高危学生早期发现机制。一是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学生社交信息,结合互联网及公安大数据建立学生网络异常行为、心理高危学生预警模型,对发现的心理高危学生及时推送给教育部门,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早治疗;
二是对教育部门排查出的疑似心理高危学生进行大数据行为观察,第一时间反向推送教育部门;
三是加强网络信息监测,为学生净化网络空间;
四是为中小学开设基础网络安全素养课程。
    探索联合建立健全高危学生心理干预工作机制。一是教育、卫健部门联合指导中小学校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方案;
二是中小学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定期普查和摸排机制;
三是建立教育、公安、卫健部门高危心理学生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
四是建立教育、公安、卫健部门高危心理学生协同救助和治疗体系。
    建立高危学生心理干预体系和机制建设试验区。由教育、卫健、公安等部门联合,在全国选择若干试验示范区探索试点青少年学生高危心理群体“监测发现-风险研判-危机干预-康复结案”“四步走”干预模式,待取得相对成熟的经验后在全国全面推广。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

     全国政协委员刘焱:更好满足人民对更为优质公平学前教育的需要

 


    建立完善普惠性学前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学前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人民论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办园。您能否为我们进行一下解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 近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举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0年全国幼儿园29.17万所,在园幼儿4818.26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5.2%,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84.74%。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我国教育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还存在着很多体制机制障碍,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建立和完善普惠性学前公共服务体系,是今后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任务。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是简单的办公办幼儿园或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问题,而是学前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政府是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各级各地政府应当根据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更为优质公平学前教育的需要,以教育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把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当作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规划,加强制度建设,尤其是要建立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财政制度,改变财政投入的路径依赖,突破办园体制和编制的藩篱,确保普惠性幼儿园同质同价,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平优质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已达85.2%,可以说“好啃的骨头已经啃完了”,剩下的一定是要费大力气才能解决的“边边角角”。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不容易,需要攻坚克难。一方面要配合我国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做好普惠性幼儿园的合理规划布局、资源共享与整合,让每一个适龄幼儿都有途径和机会获得学前教育;
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投入,为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供基础保障。
    社会力量办园,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一方面要逐步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财政补助制度,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财政扶持力度并加强对资金规范使用的监管,吸引更多有教育情怀的、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民办幼儿园举办者选择进入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体系;
另一方面,要依法依规支持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办园,为社会提供多元化选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国民教育体系需要集全社会之力
    人民论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的工作要求。现阶段,对于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实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有什么地方需要完善?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我国传统教育历来重视文化传承。当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环节普遍薄弱,“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意识普遍缺乏,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稀缺,“经典诵读”等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做法亟待纠正。
    在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推进文化育人,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需要集全社会之力,形成相互衔接的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在幼儿园推进文化育人,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幼儿生活经验,适合幼儿的认知理解水平,融入幼儿园原有课程。
    实事求是尽快解决幼儿教师待遇偏低问题
    人民论坛:近年来,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已经引起中央高度重视。《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也曾对完善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做出理论指导。您认为,幼儿教师收入普遍偏低的问题是如何导致的,会有什么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幼儿教师收入普遍偏低的问题,其症结在于我国出台的关于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保障的政策主要对标的是“编制”而不是“教师”。关于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工资待遇的保障政策虽然既全面又系统,但拥有“编制”的公办幼儿园教师数量相对较少。没有编制,就不能获得“在编”教师的待遇。“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影响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素质的提高。
    此外,公办幼儿园无编教师的工资待遇,还影响着民办幼儿园对于教师的工资定价。大部分民办园是以公办园无编教师的工资待遇作为参照标准来定价教师工资待遇的。而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幼儿园教育质量,他们的收入水平影响幼儿教师队伍的来源、专业素质和稳定性。在当前解决公办幼儿教师编制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方法,尽快解决公办幼儿园无编教师以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偏低的工资待遇问题。
    逐步改善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力争实现“同工同酬”
    人民论坛:您认为应如何做好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落实与监督,有什么新的建议可以帮助幼教行业茁壮发展,吸引和留住人才呢?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第一,同工同酬,提高公办幼儿园无编教师的工资待遇。对标相同学历、职称和工作年限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标准,给予无编教师相同的工资待遇并向社会公示。
    第二,应出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府购买教师服务的激励政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是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重要的供给途径。目前,我国大部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与政府财政投入均处于较低水平。不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为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补贴额度过少,补贴资金不足以覆盖全部的成本支出。
    需要逐步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财政补助制度,在成本核算基础上适当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财政扶持力度,收费标准加政府补贴应不低于幼儿园实际运营成本;
设置政府补贴资金中教师工资待遇比例,超过规定比例的幼儿园,政府可以追加资金补贴额度。通过购买教师服务的激励政策,引导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教师工资待遇的改善与提高,稳定和提升教师队伍质量,从而改善幼儿园教育质量。
    第三,把幼儿教师“同工同酬”纳入学前教育督导的范畴。把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改善、同工同酬纳入学前教育督导考核指标体系,让中央文件真正成为惠及广大幼儿教师的“福音”。



Tags: 感想   心得   精神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