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领导讲话 > 政务讲话 / 正文

特岗教师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09-28 10:08:33

特岗教师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 单项选择(2分/20题) 注:单选 判断 可能个别有误 如发现请留言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C ) A发展B全面协调可持续C以人为本D统筹兼顾 2.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B ) A遗传B学校教育C环境D家庭教育 3.心里断乳期是指( C )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 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指( B ) A定势B迁移C应用D技能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 B ) A教师所在地的政府机关B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C教师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D教师所在地的教育督导机构 6.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成为( A ) A变式B反例C正例D比较 7.持久性心境低落为( B ) A焦虑症B抑郁症C强迫症D恐怖症 8.教师的根本任务( A ) A教书育人B教学C班级管理D道德教育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育具有( C ) A创造性B广延性C长期性D示范性 10.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跟草去”强调教师的( C ) A合作精神B友爱精神C奉献精神D自律精神 11.孔子代表作(A) 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大学》 12.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为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B ) A 学习动机 B 学习需要 C学习兴趣 D学习期待 13. 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C ) A 谈话法 B演示法 C讲授法 D讨论法 14. 在学业成功与失败归因中,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是( A )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 运气好坏 D 任务难易 15. 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D ) A气质 B 性格 C兴趣 D能力 16. 新课改提出初中课程的设置是( C ) A综合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为主 C综合和分科课程相结合 D综合实践活动为主 17.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D ) A个别教育 B建立学生档案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培养班集体 18. 中学阶段影响学生人格的主要因素是( A ) A 教师 B 家长 C 自我 D 同伴 19. 一个人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是意志缺乏( C ) A 自觉性 B自制性 C 果断性D坚持性 20. 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 ) A 师生关系 B 上下级 C 同事关系 D 同学关系 二、判断题(1分/20题)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 2.升学率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 × ) 3.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智力结构有差异。( √ ) 4.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 ) 5上课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 ) 6.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 ) 7.“勤能补拙”充分说明力因素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 ) 8.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 9.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总是一致的。( × ) 10.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1.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 ) 12.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所以应抛弃传统的接受性学习。( × ) 13.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 ) 14.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 ) 15.学习室由反复经验引起的,它所引起的行为及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暂时的。( × ) 16. 高创造者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 ) 有争议 17.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方法。( √ ) 18.某中学开设了线条画、垂钓技术等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这是地方课程。( × ) 19.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问题应归咎于家庭,与学校无关。( × ) 20.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方面。( √ ) 三、案例分析(10分/2题) 1.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小李,在公开招聘中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某初中老师,刚上班时,他虚心向同事请教,认真备课,努力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工作高度负责,教学效果好,在期末的评定中成绩优越,但随着工作的熟悉与社会交往的增多,便越来越不重视备课和对教学环节的把握,开始变得浮躁,他认为:“教师上课就那么回事,我备好一遍课可以用好多年!” 上学期学生评教,小李排名倒数。校长找其谈话,她还不以为然:“我重点大学毕业生,难道还教不了初中生?”之后,他把对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上课时对不专心听讲或成绩差的学生或挖苦讽刺或罚站,甚至赶出教室。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应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

2. 某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因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教师里失去了往日的欢快和活泼。班主任为缓解这种气氛,带领学生去溜冰。学生一次次摔跤一次次又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和气馁。班主任就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摔跤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艰苦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放下心理包袱,信心十足的又投入学习中。

结合教育学理论分析案例。

从德育的原则来看: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从德育方法来看:实际锻炼法。

四、论述(15分/2题) 1.一个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 道德素养;
知识素养;
能力素养;
心理素养。

2.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景,运用启发式教学。

五、作文(40分) 题目:教师,我所向往的职业 要求:观点正确,语言通顺 文体不限 800字以上 往年特岗教师考试试题(三)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   1、杨贤江写的《 》,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 )。

  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 )。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 )。

  5、( )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 )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

  6、1903年颁布的( ),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 )相结合的学科。

  8、义务教育,也叫( ),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1、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 ) 。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 )、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

  13、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 )渗透德育。

  14、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 )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二、选择题(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6分)   16、“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 )首先提出的:⑴《论语》 ⑵《孟子》 ⑶《学记》 ⑷《劝学篇》   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⑴《大教学论》 ⑵《论演说家的教育》 ⑶《普通教育学》 ⑷《我的教育信条》   1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 )提出的:⑴赞科夫 ⑵巴班斯基 ⑶苏霍姆林斯基 ⑷凯洛夫   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 ):⑴和谐教育思想 ⑵教学过程最优化 ⑶教学发展观 ⑷全面发展观   20、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⑴痒 ⑵序 ⑶校 ⑷学   21、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⑴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⑵讲述、讲解、报告、讲演 ⑶讲读、讲演、讲评、讲述 ⑷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⑴教育的性质 ⑵教育的方法 ⑶教育的效益 ⑷教育的规模   2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⑴做人教育 ⑵职业教育 ⑶基础教育 ⑷专业教育   24、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⑷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25、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⑴积极作用 ⑵影响作用 ⑶制约作用 ⑷导向作用   26、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 ):
⑴主导作用 ⑵主动作用 ⑶领导作用 ⑷能动作用   27、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⑴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⑵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⑶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28、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⑴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⑵主体价值 ⑶创造价值 ⑷教育价值   三、简答题(共32分)   29、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6分)   30、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6分)   3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8分)   32、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33、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6分)   论述题(34、36两题任选一题,35题必做,共25分)   34、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11分)   35、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14分)   36、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11分)   要求: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

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
③每题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往年特岗教师考试试题(一) 一、填空题: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_________和_______领域里的_______及其________的规律。

  2、观察法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实验法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小学儿童学习中情绪的主要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前较有影响的迁移理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 )阶段。

  A 感知   B 前运算   C 具体运算   D 形式运算   2、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 科勒   B 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C 贾德   D 桑代克   3、保持时间短暂;
记忆容量大;
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的记忆为( )。

  A 感觉记忆   B 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D 瞬间记忆   4、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

  A 每天跑步   B 视力下降   C 装修房屋   D 不怕见生人了   5、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 )。

  A 一般迁移   B 顺向迁移   C 特殊迁移   D 逆向迁移   三、 名词解释:
  1、遗传   2、焦虑   3、发展   4、记忆   5、品德   6、学习动机   7、性格   8、迁移   9、挫折   四、简答题:
  1、什么叫学习策略?简述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三种策略   2、小学儿童学习动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3、小学儿童道德评价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4、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有什么特点?   5、儿童在小学时期身心发展有哪些一般特点?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小学儿童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方面的特点。

    2、迁移主要有哪些类型,如何培养小学儿童学习迁移的能力? 往年特岗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二) 典型真题分析:
  1.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情感、意志、定势与思维等状态水平,可以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 )三种。

(2007年)   【评析】对抗的。本题旨在考查课堂气氛的种类。

  2.简述课堂有效管理的目标。

(2007年)   【评析】(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
(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
(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此题是对课堂管理的进一步考查。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2.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3.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   4.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只有小集团意义   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5.( )的研究表明,群体对个人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但有时群体也会对个体的活动起阻碍作用。

  A.斯金纳   B.阿特金森   C.阿尔波特   D.布卢姆   6.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 )。

  A.群体压力   B.群体动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   7.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 )。

  A.课堂规范   B.课堂气氛   C.课堂管理   D.课堂纪律   8.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之为( )。

  A.课堂管理   B.课堂纪律   C.课堂规范   D.课堂控制   9.( )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

  A.戴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勒温   10.( )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

  A.集权   B.权威   C.教师主导   D.民主   11.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属于结构的创设的是( )。

  A.规定限制   B.理解   C.协助   D.同情   1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   13.一般说来,群体问竞争的效果取决于( )。

  A.群体内的合作   B.群体内的竞争   C.群体间的合作   D.个体的能力   14.( )的课堂行为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

  A.积极   B.权威   C.民主   D.消极   15.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 )。

  A.对象相同   B.概念不同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二、多项选择题   1.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 )。

  A.活动的难易   B.竞赛动机的激发   C.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D.注意的干扰   E.群体的规模   2.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是( )。

  A.距离远近   B.交往的频率   C.态度的相似性   D.个性的互补   E.外形   3.以下属于正式群体的是( )。

  A.班级   B.小组   C.少先队   D.小集团   E.团员   4.以下属于结构创设的是( )。

  A.教师的指导   B.规定限制   C.采纳学生的意见   D.安排日程   E.奖励   5.问题行为的一种分法是分为三种类型( )。

  A.扰乱性问题行为   B.心理问题行为   C.品行性问题行为   D.性格性问题行为   E.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   三、填空题   1.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_____。

  2.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_____,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3.定型的期望包括人们对教师理应表现的行为及其所具有的_____和意向的期望。

  4.通常我们可以把学生的群体分为两种:按照教育管理的要求组织起来的群体,如班集体,叫群体,通常所说的小团体或友伴群则属于_____群体。

  5.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 _____和_____三个阶段。

  6.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在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即_____ 。

  7.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_____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8.课堂的三大要素包括_____ 、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

  9.教师在分配学生的座位时,最值得关注的是对_____的影响。

  10.人际交往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_____ 和 _____是主要的人际交往工具。

  11._____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它以_____。情感和谐及行动统一为特征。

  12.教师促成的纪律应该包括结构的_____和_____。

  13.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_____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与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

  14.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_____等手段。

  15.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_____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

  四、名词解释   1.定型的期望   2.人际关系   3.合作   4.竞争   5.问题行为   五、简答题   1.简述群体的含义和特征。

  2.教师的期望通过哪四条途径影响课堂气氛?   3.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课堂纪律分成哪四种类型?   4.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六、论述题   1.群体动力的表现。

  2.简述课堂结构。

  同步训练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

  2.A[解析]松散群体是正式群体形成的第一阶段,仅仅是时间和空间上结成群体,还没有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3.D[解析]略。

  4.A[解析]联合群体是正式群体形成的第二个阶段,它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5.C[解析]1920年阿尔波特让被试分别在单独情境和社会情境里工作,结果发现社会情境中的效果要比一个人单独活动好。

  6.B[解析]略。

  7.B[解析]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8.B[解析]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即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9.D[解析]略。

  10.D[解析]勒温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

  11.A[解析]教师促成的纪律有结构的创设和体贴,规定限制是结构创设,BCD属于体贴。

  12.D[解析]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它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满足需要的程度。

  13.A[解析]略。

  14.A[解析]课堂里往往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积极的课堂行为是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际相联系的行为,消极的课堂行为是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

  15.B[解析]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差生、后进生和优秀生都有可能发生问题行为。差生、后进生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但在正常的班级里人数较少,所以两者的概念是不同的。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群体对个人活动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其决定因素是ABCD四个选项,和规模的大小没有关系。

  2.ABCDE[解析]人际吸引和人际排斥是学生在课堂里处于不同的地位。题中的各项都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

  3.ABCE[解析]正式团体就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D属于非正式团体。.   4.ABDE[解析]教师促成的纪律包括结构的创设和体贴,其中采纳学生的意见属于体贴的范畴。

  5.CDE[解析]问题行为的化分方法有多种,其中的一种是将它分为扰乱性行为和心理问题行为两种,还有一种是将它分为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和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

  三、填空题   1.课堂情境   2.人际关系   3.动机   4.正式;
非正式   5.联合群体;
集体   6.从众   7.消极的   8.学生   9.人际关系   10.语言符号系统;
非语言符号系统   11.人际吸收;
认知协调   12.创设;
体贴   13.投射   14.剥夺学习权利   15.潜在威胁   四、名词解释   1.定型的期望: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任务往往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即使某一位教师的外貌谈吐并不符合这种固定的看法,人们还是会按照这种固定的看法去看待和解释教师们的行为。

  2.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3.合作:学生们为了共同的目的在二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

  4.竞争: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

  5.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五、简答题   [答案要点]   1.群体.是介乎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具体地说,就是指在组织机构中,由若干个人组成的为实现目标而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规定其行为规范的人群结合体。它的基本特征有:④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
②群体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承担任务,相互交往。协同活动;
③群体成员受共同的社会规范制约。

  2.(1)接受。教师通过接受学生意见的程度,为不同学生创造不同的社会情绪气氛。(2)反馈。教师通过输入信息的数量、交往频率、目光注视、赞扬与批评等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反馈。(3)输入。教师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难度不同、数目不等的学习材料,对问题做出程度不同的说明、解释、提醒或暗示。(4)输出。教师允许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耐心程度等,都会对课堂气氛产生不同的影响。

  3.(1)教师促成的纪律。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监督和指导,需要教师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这样的“结构”就是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从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开始对同学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思考和如何行事。(3)任务促成的纪律。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

  4.(1)教师的领导风格。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油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于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2)班级规模。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3)班级的性质。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4)对教师的期望,人们会按固定的看法去解释教师们的行为。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1.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善于利用群体动力,实现课堂的促进功能。

  (1)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教师应采取措施提高课堂里群体的凝聚力。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里所有的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和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形成归属感。最后,给予恰当的赞许和鼓励,形成力量感。

  (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相互影响阶段;
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
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

  (3)课堂气氛。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其中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学习,而且也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过程。

  (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吁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人际吸引和人际排斥使学生在课堂里处于不同的地位,课堂管理中必须重视课堂里的被嫌弃者和被孤立者。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协调合作和竞争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成为实现键进功能的有益手段。

  2.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

  (1)课堂情境结构   ①班级规模的控制   班级过大容易限制师生交往和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有可能导致课堂出现较多的纪律问题。

  ②课堂常规的建立   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能够使课堂行为规范化。

  ③学生座位的分配   分配座位时,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
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2)课堂教学结构,能使教师满怀信心地按照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①教学时间的合理使用:课堂活动有学业、非学业、非教学活动三种类型,学业活动时间越多学业成绩越好。②课程表的编制:编制应尽量将核心课堂安排在学生精力充沛上。其次,文理学科,形象性与抽象性学科交错安排。③教学过程的规划。

Tags: 笔试   试题   解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