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领导讲话 > 农业讲话 / 正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社会主义新时代专题学习研讨发言、心得体会范文(8篇)

2021-04-26 11:13:1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专题学习研讨发言

 (范文8篇)

 坚定信仰,坚定党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走过28年的伟大历程,带领全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战胜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回顾这段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在非凡的历史条件下,克服困难、勇于解放、追求真理,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了一部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伟大飞跃的实践史、奋斗史。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建立新中国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党在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时代价值。

 在建党百年新的历史关键节点,我们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践行初心使命,在党史学习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深刻领会党史承载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结合单位实际,推动改革发展。

 此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既是一次把握历史、把握规律远景、把握我国“十四五"规划期间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学习。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坚定信仰,坚定党性教育,践行初心使命,提高党性修养。作为一个领导者,我将结合自身岗位实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运用到工作实处,把握其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工作中加强责任感,坚定在公司转型发展上率先瞠出一条新路来的信心决心。

 感受党之伟大

 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史,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历程、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读完之后,有以下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是通过学习,感受到我党之伟大。对于党史的学习一直不够深入,系统性的学习不够,通过这次的阅读,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我党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历程是光辉的历程,28年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幸福,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走向胜利。

 二是通过学习,感受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我党在建立之初,就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正是由于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选择了代表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正是基于对时局的科学判断,才让我党在一次次的危机中转危为安,从成立之初的13名代表、50多名党员,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从统一战线两大联盟的理性决断,到坚持革命武装斗争的战略选择。每一次的危机与胜利,最终都是基于对客观事实的清晰判断和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基础上做出的努力与坚持。在我

 看来,实事求是在我党的发展历程中一直闪现着智慧的光

 三是通过学习,认识到自身建设的重要性。我党从成立之初,就注重自身建设,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进行,注重在端正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中国共产党正是遵循毛泽东建党学说,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个有纪律、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联系人民群众的党。所以,党的自身建设尤为重要,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身负重任,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新形势下强化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真正为党的自身建设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只有代表最先进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成为领导力量

 近期,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史,使我对这一时期的发展进程和历史事件有了更详尽的了解。通过学习,我有以下三点感受:

 一、历史的发展需要在不断地改革中深化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我党在内忧外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无产阶级通过一步步的尝试探索出来的一条符合当时我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与我国国情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带领广大群众在水深火热中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顺应时代的道路。探索就是一个在未知中不断改革的尝试,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全方位改革,不论国内外形势如何变化,改革开放主题不会变。

 二、

 任何一个时期都离不开大胆的创新。创新就是需要我们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探索尝试,能够跳出舒适圈和固有思维来做一个思想重组,来创造一个奇迹,实现由零到一的突破。很多新事物,特别是新兴事物的产生都是突破后的产物,只有敢想敢做敢尝试,才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但也要自觉规避无厘头的乱撞,尽量避免走弯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各种尝试就是一种创新实践,即使有很多活动和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但最终走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三、

 道路有千千万,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正确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的过程中,尝试走过很多条道路,但其他道路都以失败而告终,所有的失败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为最终的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在学习借鉴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我们也不是照抄照搬,而是和当时中国所处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实际相结合,在“左"与“右"中不断权衡,使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成为我国实践的产物;在革命政党的选择方面,也只有代表最先进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成为领导力量,才能带领群众走出适合的道路。

 制度问题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制度自信。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基础和政治保障,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终要体现在实践层面、落实到制度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和经验需要制度来保障和巩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总之,必须用制度来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用制度保障实现伟大梦想。

 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根本制度保障,我国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相比,中国制度日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蓬勃展现,实践和时间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有效保证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先进制度。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继承宝责经验持续改进作风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为了很好地担负起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党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针对党员队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努力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

 党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性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随后又带领人民发愤图强,掀起建设社会主义热潮,开始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和严峻考验,诸如西方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施加的巨大压力,以及国内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与经济困难,但党和国家都挺过来了,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党的作风好,党群关系好,全社会有凝聚力。雷锋、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以大寨和红旗渠为代表的改造山河的壮举,集中展示了党和人民的精神风貌。在艰辛探索与实践中,我国虽经历曲折,包括“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曲折,但依然取得伟大建设成就。党的作风建设虽有起伏,但依然多有建树,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

 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继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宝贵经验,牢牢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根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始终做到为民尽责。树牢正确的政绩观,真抓实干,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工作成效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群众的认可。要坚持人民需要的目标导向,始终做到为民谋利。全面补齐拉长民生短板,寓改作风于为民谋利、解民之忧中,使群众最大程度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要坚持人民满意的尺度标准,始终做到为民服务。切实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把群众不满意的地方作为改进作风的发力点,全力打通服务的最后一个环节,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坚持人民立场的工作方式,始终做到为民担当。主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多沉下去调研,掌握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历史不停向前,梦想时刻召唤。我们身处一个催人奋进的新时代,虽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要跨越万水千山,与基层群众砥砺奋进,决战决胜十四五,共同书写出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弘扬伟大精神接力奋斗启新程

 专题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史,再次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探索前进所经受的曲折考验和取得的光辉成就,特别对这一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感触颇深。如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这些精神是我们党不断成长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因密码,迫切需要传承弘扬。

 在弘扬党的伟大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这一系列伟大精神,其核心都源于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平年代没有硝烟战火,但同样有考验、有牺牲,缺了理想信念这个“钙”,同样会败下阵来。我省是红色资源大省,要用好这些宝贵精神财富,以坚定的革命立场、百炼成钢的革命精神把红色江山代代传下去。

 在弘扬党的伟大精神中树牢为民宗旨。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就是天底下对老百姓最好的党。河南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省,在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还有短板。我们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家人的事情来办,有那种慢一拍就寝食难安的紧迫感,办不好就羞愧难当的责任感,全心全意地把他们的每一件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好。

 在弘扬党的伟大精神中锐意改革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紧迫性、艰巨性、重要性,和改革开放之初没有什么两样。我们要坚持思想再解放一些,胆子再大一些,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放管服”改革、人才创新发展等重要领域的改革,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集中力量打造航空港区、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平台,在中西部创新高地建设上实现更大跃升。

 在弘扬党的伟大精神中永葆奋斗本色。共产党之所以吓不倒、压不垮,靠的就是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我们的发展到了中流击水、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必须拿出“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英雄气概和"战天斗地”的拼命精神,走好更艰辛的奋斗之路。

 在弘扬党的伟大精神中锤炼斗争意志。自我革命、自我斗争精神,是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弄虚作假、表面文章、政绩工程还没有完全禁绝,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还有发生。我们要拿出刮骨疗毒的斗争精神,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引导党员干部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真正用在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上。

 接受考验勇开新局

 根据党史学习教育安排,专题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深刻领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探索前进所经受的曲折考验和取得的光辉成就,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在中国胜利的必然性,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的长期性和曲折前进的规律,感悟颇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政权的重任。全国各族人民革命热情高涨,广大工农劳动群众以翻身做主人的崭新面貌,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3年的努力,比较彻底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恢复了国民经济。随着恢复时期的结束,党及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全面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局党总支在指导各支部学习这一阶段历史时,要着重引导党员干部领会在百废俱兴的新中国,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搞建设的昂扬激情,领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钢铁意志,把握党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理解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从这段党史学习中获取我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下一步,我们要团结局机关干部职工,切实增强整体XX队伍的战斗力,做到汇报沟通及时、信息资讯同频、处理问题更成熟,坚定当下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开展XXX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在充分认识开展XX工作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同时,我们仍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仍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开创我们工作的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

 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异常艰难和复杂的。由于长期战争,国内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国民党残余伺机破坏,美国对我国进行威胁。

 1950年6月25日,美国入侵朝鲜,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遭到严重安全威胁。经过充分讨论和全面衡量,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新中国站稳了脚跟。正像后来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很快有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生产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自行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自行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粧型杂交水稻等。经过20多年的奋斗,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党保持了良好精神状态,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进而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力量。大庆工人王进喜同志喊出“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铁人精神给全国人民带来了难忘的印象、记忆和感动,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河南林县人民用简陋的工具,劈开太行山的重峦叠嶂,引漳河水入林县,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事迹,就是这时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一个缩影。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座皇家园林的历史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在文字或影像的记载里,在宏伟精致的建筑或实物上,当然是的。但是,它同样也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颐和园对于我来说就是如此。在过去的近四十年中,我和我的家人们去颐和园的次数已无法统计,游园的主题、路线、时间长短虽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喜欢!喜欢园中四时不同的自然景观、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积淀深厚的华夏文化,正是因为喜欢,才有了具体、生动、令人难忘的记忆。此生似乎与这个皇家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润物无声般被它感动、感染甚至改变着,不知不觉,已度过了青年、中年的时光岁月。

 一座皇家园林的历史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在文字或影像的记载里,在宏伟精致的建筑或实物上,当然是的。但是,它同样也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颐和园对于我来说就是如此。在过去的近四十年中,我和我的家人们去颐和园的次数已无法统计,游园的主题、路线、时间长短虽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喜欢!喜欢园中四时不同的自然景观、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积淀深厚的华夏文化,正是因为喜欢,才有了具体、生动、令人难忘的记忆。此生似乎与这个皇家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润物无声般被它感动、感染甚至改变着,不知不觉,已度过了青年、中年的时光岁月。

 初识颐和园是 1980 年代初

 ? ? ?初识颐和园是1980年代初,一个北京的金秋时节,作为应届大学新生,只身一人从东北老家到北京大学报到。北大与颐和园相邻,坐公交车仅仅三四站的路程,入学后的第一个十一假期,几位已熟识了的同学就相约去了颐和园。也许是近水楼台的缘故,以后的春游、秋游或者节假日的集体活动也经常去颐和园。

 ? ? ?对于我这个刚刚来到京城的外地青年来说,以前只在图片或影像中见到过的颐和园,如今能身临其境了,兴奋激动之情自然是难于言表。对园中各种精美的雕塑、生动形象的彩绘,集各地建筑风格精华的宫殿、院落、庙宇、街区、水乡、小桥等,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置身其中,尽情地享受着精神文化的大餐。即便是随处可见的匾额楹联及石碑上的皇家题字,也会吸引着驻足欣赏多时,如若看到石碑上有自己喜欢的字,还会铺上一张白纸,小心翼翼地用铅笔轻轻拓印下来。

 ? ? ?记忆深刻的是泛舟昆明湖。当年,园中只有铁制、双桨的小船,最多能坐五人。第一次登上摇摇晃晃的小船,我还真有点紧张,只顾着掌握平衡,根本无暇观看周围的湖光山色。随着小船在水面上轻盈划过停在湖心,也就慢慢适应了。回首远望,万寿山上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以及山脚下的长廊、牌楼依山势展现,层次分明,排列有致,大家纷纷拍照合影留念。那时还没有数码相机,只有一位同学带来的一架老式海鸥胶片相机,大家轮着照,叽叽喳喳,好生兴奋热闹……湖面上倒映着青春的笑脸、荡漾着欢歌笑语。看着别人划船那么轻松自如,我也想尝试一下,但双桨到了我手里就不听使唤了,既要双臂用力,又要两手协同配合把握好方向,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指导”下,等到基本上掌握了前进、后退、转弯的要领,已是汗涔涔,手掌上也磨出了几个泡。

 读研究生的时候

 ? ? ?读研究生的时候,结识了我的先生,在谈恋爱的几年中,经常约会的地方自然还是颐和园。春天柳绿桃红玉兰绽放,夏天湖中映日荷花亭亭玉立,秋天则有芦花古柳随风飘荡,冬天的万寿山玉树琼枝、松柏掩红墙……在恋人的眼中,园中的一切都充满美好的寓意。长廊西端有一个石舫,石舫北边有一个书店,这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先生买了本英文版彩画的 《颐和园长廊故事》,总是随身带着,反复翻阅。这本书至今仍然保留着,只是色彩已发暗发旧,书页已卷曲了。有一年中秋节,我们本打算是要去园中赏月的,但当入得东宫门,刚刚穿过仁寿门,就被阵阵扑鼻的清香吸引了。原来是园子里摆放着的几十株大型盆栽桂树正值盛花期,满园都荡漾着桂花迷人、悠长、沁人心脾的香气,令人陶醉。这个中秋就是这样过的:和相爱的人一起,在秀美的皇家园林,皓月当空,就着皎洁的月光,用心去读那一树碧绿中掩映的桂花,沐浴着清雅的香气……我想,幸福和浪漫的至境也不过如此吧!

 孔子的弟子仲弓做了鲁国贵族季氏家的总管,问他如何为政,孔子告诉他:要想当好领导,就要给部下带好头,不计较下属的小错误,还要重用提拔优秀的人才。他去看望做武城宰的弟子子游,见面就问:你在这里发现人才了吗?

 孔子的弟子仲弓做了鲁国贵族季氏家的总管,问他如何为政,孔子告诉他:要想当好领导,就要给部下带好头,不计较下属的小错误,还要重用提拔优秀的人才。他去看望做武城宰的弟子子游,见面就问:你在这里发现人才了吗?

  孔子认为,重用贤才便可以治理天下,即使君主无道,但只要臣子贤明,也能使国家幸免于难。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在卫国时间最长,对卫灵公非常了解,卫灵公私生活混乱,孔子评价卫灵公“无道也”,鲁国国相季康子听后不理解,便问:如果卫灵公无道,卫国为什么不衰反盛呢?

  卫国在当时虽然不是最强的诸侯国,但也在强国之列。孔子告诉他,卫国有仲叔圉、祝鮀、王孙贾三位贤明的大臣,仲叔圉负责接待宾客等外交事务,祝鮀负责管理祭祀等内政事务,王孙贾负责统率军队,虽然卫灵公无道,但卫国在三位大臣的治理下,内政外交军事等事务都井然有序,所以依然可以兴盛。孔子很赞赏卫灵公重用人才,还称他为“最贤之君”。孔子没有因卫灵公私生活混乱而否认他在用人方面的才能,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对人才的重视程度。

  孔子本人十分重视并善于选人用人。他在做中都宰时,之所以能做出“为政一年,四方皆则之”的卓越政绩,是与他拥有并善于使用一批优秀弟子分不开的。跟随他去中都的弟子,有据可查的就有冉耕、闵损、子路、子贡、颜渊、曾暂、子游、子夏等人。他们参与施政和讲学,帮助孔子处理政事,积极传播孔子的思想。孔子对所带去的弟子进行了妥善的人事安排:派曾暂负责财政税收,闵损负责司法,颜渊负责公文撰写,子贡负责文化教育。

  孔子强调贤才必须德才兼备,但要以德为主。他要求为政者选拔重用德行高的人,认为只有这样的人在高位才能服众。《论语·为政》记载了一个发生在孔子晚年在鲁国做“国老”时的故事,鲁哀公问政。鲁哀公向“国老”孔子请教如何能使百姓服从,孔子告诉他:提拔重用正直的人,把正直的人放在品行不端的人之上,百姓就会服从;反之,如果提拔重用不正直的人,让品行不端的人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会服从。孔子认为,好的领导,要以德服人。

  孔子虽然看重品德,但与后世那些认为有德就有一切,不必培养才能的儒者不同,他主张贤者还必须有才。他说“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应该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孔子在教学活动中,除了以仁、礼熏陶弟子并以文献资料充实其知识以外,还教他们处理政务、管理赋税、主持典礼、接待宾客等,他的许多弟子都成为多才多艺的贤才。比如子贡,学问好,口才好,言语科的高才生,是杰出的外交家,同时还懂经济,会做生意,家累千金,每到一个诸侯国,“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孔子重视全才,但对贤才并不是求全责备,而是主张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

  孔子尤其可贵的是不以出身论英雄。仲弓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品德学识俱佳,孔子非常喜欢他。但仲弓出身低微,父亲被称为“品行有问题的人”。孔子没有因为仲弓的父亲品行有问题而瞧不起他。在谈论仲弓时,孔子作了个比喻,他说:耕牛的儿子,生着红色的毛与整齐的角,就算不想用它来祭祀,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古时候祭祀要选择最好的牛、最好的猪,孔子并非在说拿牛作祭祀的事,而是以此为喻,说像仲弓这样的人才,虽然出身低微,但是他的德行非常好,他不出来做官,怎么对得起老百姓呢?国家不可以错过这样的人才。孔子认为,仲弓的出身不应该成为影响他政治前途的因素。孔子高度评价仲弓的才能及德行,认为依其德才,完全可以胜任一个部门或一个地方的长官,这是孔子评价其他弟子时从来没有的高度。在孔子的大力举荐下,仲弓后来做了季氏的家臣。孔子许多出身贫寒的弟子,在他的举荐下都从政为官。比如冉耕为中都宰,子路任蒲邑宰,子游为武城宰,宓子贱为单父宰,冉求为季氏宰,高柴四次为官,做过费宰、郕宰、武城宰和卫国的士师,等等。

  经过孔子的倡导,任人唯贤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春秋战国时期,儒、墨、法等各家代表人物都提倡尚贤尊贤举贤,历代开明的统治者也都注重形成崇贤养贤之风。

Tags: 新民主主义革命   心得体会   新时代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