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领导讲话 > 纪检讲话 / 正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

2020-11-15 10:10:48

《示儿 》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二)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交流资料。

师:看老师写个名字(板书:陆游)你对他了解多少?(学生就自己对陆游的了解情况回答。) 师:他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人?(媒体播放诗人晚年画面)让我们再来看看,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陆游? 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在临终前作了一首传诵千古的名诗《示儿》。(板书:示儿)这也是他临终前的绝笔诗。

师:“示儿”是什么意思? 生:“示儿”就是给儿子看。

师:临死前写给儿子的叫什么? 生:叫遗书。

师:人们在临死时给儿子的遗书一般都是写些什么? 生:写财产的分配等…… 师:那陆游写了什么?请看……大屏幕出示《示儿》,配乐放录音。

二、自由朗读,自悟诗情。

1.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再来读读全诗,要求从题目开始,一行一行往下读,同时思考:这次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回答。)问:你怎么读懂的?(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 看屏幕上的全诗,一起疏通诗意。

2.合作学习。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在圈划,在思考。咱们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收获,或许也有一些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
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3.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①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拨读诗方法。

②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  4.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学生看多媒体屏幕,边听边想象,老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伴奏曲,“我病得很重,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但我要离开人间了,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 6.小结: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①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朗读。师给学生配乐朗读。

②生练习背诵诗句,师配乐。

三、设置情境,深情读诗。

1.弥留之际的陆游,因为见不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哀,而他的眼前又时常浮现出这样的一幅画面——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1)五千仞岳:与上句夸张黄河之长一样,这是夸张西岳华山之高。

2)仞:古时八尺为仞。岳:高大的山。

3)遗民:沦陷区的人民。

4)胡尘:胡人骑马时扬起的灰尘,比喻金兵占领的领土。

2.师:读着这样的诗句,你能看到陆游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吗?(播放影像资料。)(生回答。) 师:哪里让你有如此的感受,你读读。还有吗?(生回答。) 师:真是血淋淋的场面啊。你是从哪句诗浮现这样的画面?读读。

师:受尽了奴役的大宋百姓,盼望着大宋的军队来解救,还他们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一盼,盼了几年啊?整整六十五年啊,同学们,六十五年中我们的百姓要受多少折磨啊!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5年,多少的苦痛啊——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5年,多少的血泪啊——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陆游的眼前出现这样的画面,一想到这些百姓,陆游的心情你懂吗?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生答:悲伤。) 师:看到百姓受到这样的折磨,陆游仅仅是悲伤吗?(生:悲痛。) 师:是啊,陆游这时的心情那是悲痛啊。读到这,我们看到了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不光是为自己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悲哀,还有为这些百姓而悲痛,谁来读读这句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指名学生朗读,学生的朗读,由原来的遗憾转化为悲痛,表情、音量上有很大进步。

师过渡:因为见不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哀,想到了沦陷的百姓而感到悲痛,那么当他脑海中出现这样的片段时,他的“悲”,又该怎么去理解呢?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1)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邸:客栈、旅店。

3)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2.师:这时的陆游是悲哀吗?是悲痛吗?是什么了? 生:高兴。

师引导:同学们,陆游因见不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哀,想到了沦陷的百姓而感到悲痛,那么他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谁的身上? 生:王师的身上。

师:那么你再读读这诗,你所看到的王师在做什么?想到这个的陆游心情还是高兴吗? 生:这时的陆游很悲愤。

师:你从哪看出来陆游一想到王师,一想到南宋的权贵们会悲愤? 生:因为当时的大臣们,朝廷权贵们在花天酒地,寻欢作乐。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西湖歌舞几时休?”说明他们根本没有停息过。

师:还有吗?还有别的补充吗? 生:他们一直在饮酒作乐,喝得醉熏熏的,连自己的都城都要分不清了。

师:你又是从哪看出来? 生: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教师适当补充当时的背景资料。] 师:是啊,就知道寻欢作乐的权贵们,西湖歌舞几时休?读到这你此时有什么感受? 生:真让人感到愤怒,连百姓们的苦他们都不顾…… 师:那你来质问他们一番。[请生读。] 谁也想来指着鼻子骂醒这群寻欢作乐的权贵们?指名读。

师:面对这些成天花天酒地的权贵们,我们怎么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面对这些苟且偷生的权贵们,我们怎么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面对这些忘了国耻家恨的权贵们,我们怎么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3.师:这份愤怒,也在这句诗中啊,你能读好这种悲愤吗?(读好前两句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指1名学生读,评价:同学们,你们听到了陆游的愤怒了吗? 再指1名学生读,评价:好一个悲,好一个愤啊,读出了陆游的心声! 齐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4.师:因为陆游的爱国,看不到大宋统一,陆游遗憾啊——但悲不见九州同。

5.师: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陆游悲痛啊——但悲不见九州同。

6.师:因为陆游的爱国,想着那些花天酒地,苟延岁月的南宋权贵们,陆游悲愤啊——但悲不见九州同。

7.生命即将结束,但是还没有盼来国家的统一,是悲哀,是悲痛,是悲愤,读: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九——州——同。

8.师过渡:这样的南宋王师,做不了什么。但是此时的陆游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他还是把希望寄托在王师的身上,这都是源于他的那颗拳拳的爱国心。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四、揣摩表情,沉重读诗。

师:王师北定中原日,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一天?或许几年,或许几十年,再或许更长的时间。不管多少年,我们的陆游,我们的爱国诗人会在地下一直等着这喜讯。——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一名学生读,评价:这是陆游最后的希望啊!他一再叮嘱儿子,一再叮嘱!你来读! 再指一名学生读,评价:读出了陆游当时的那份急切!我们一起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告乃翁!告——乃——翁! 又一年,非只一年,蹉跎一年,更须几年?华夏几回叹!(课件播放,齐读。) 师:看着全诗,如果让你把全诗浓缩成一个字的话,你会选择哪个?读了古诗,你的眼里你的心中也冰冷地沉重地停留着一个字,那又会是什么?(悲) (课件着重)悲从何来?(不见九州同。) 师:在诗人弥留之际,“不见九州同”成了他心中最大的遗憾,对朝廷不思收复失地也充满愤恨,充满了失望,可诗人心中还心存一丝希望,他在希望——(生读:王师……) 1210年初,这位85岁高龄的爱国老人,怀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和无限忧国忧民的悲愤与世长辞了。在他瞑目之前,那顽强的生命火花,作了激情洋溢的爆发直抒胸臆的吟唱,这就是传诵千古的名诗——《示儿》。

五、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怀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吧。(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 2.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一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3.今天老师还向你们推荐一些有关古诗文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去共享吧!(课件揭示网站。)

Tags: 古诗   下册   五年级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