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领导讲话 > 纪检讲话 / 正文

「开题报告」基于人力资本股权化的财务治理机制创新

2021-01-02 11:00:56

开题报告 基于人力资本股权化的财务治理机制创新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财务治理机制是指在企业财权配置的基本框架下,依据财务结构,形成一种自动调节企业财务活动的经济活动体系。而财权是企业所有权的核心权能,他的配置必然遵从企业所有权的安排。财务治理机制就是划分和配置财权、调整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权、责、利关系的一种经济活动体系。在工业经济时代,物力资本是稀缺的、是企业生存、发展和获利的决定性因素。于是就形成了股东拥有全部剩余收益权和控制权的所有权安排。现行的财务治理机制正是基于“股东至上主义”的所有权安排来构建的,强调的是作为物力资本出资者的股东享有企业的剩余收益权。

但是人类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现行以“股东至上主义”的所有权来构建的财务治理机制已经不适用了。在新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即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对企业的价值创造贡献越来越大,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和获利的关键因素。因此人力资本股权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劳动者享有在企业中的人力资本产权和所有者地位,与物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形成要求企业的财务治理激励机制方面必须要重视人力资本的价值,保障人力资本权益以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在风险承担方面也要求劳动者与股东一样对企业承担亏损的责任;
在财务决策机制方面也与股东一起参与企业的决策,使广大员工以企业主人的身份参与企业财务决策成为现实;
在财务监控机制方面使企业职工代表成为监事会的一部分成员能极大地提高监控的有效性。人力资本股权化进一步完善了现行的财务治理机制。因此,系统而深入的探讨人力资本股权化条件下的财务治理机制的变革和创新,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本文目的主要是在阐述现行财务治理机制的形成背景和基本特点,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本股权化的产权安排内容和理论基础的基础上,分析现行财务治理机制的不足,从财务治理激励机制、风险承担机制、决策机制和监控机制等方面,探讨人力资本股权化条件下的财务治理机制创新。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财务治理机制国内外研究状况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财务治理的研究突出表现在新财务思想对资本结构的非数量性研究上。从内容上看,主要是西方新资本结构理论,包括:资本结构的代理成本理论(或称: 激励理论)、资本结构的信号模型理论(或称:信息传递理论 )、资本结构的控制权理论。

资本结构的代理成本理论强调的是融资结构与经营者行为之间的关系,典型代表詹森和麦克林(1976)认为,代理成本是企业的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代理成本的存在源于经营者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即存在外部股权)这样一个事实。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是使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的边际代理成本相等从而使总成本最小。

资本结构的信号模型理论的代表是罗斯,他认为投资者把具有较高债务水平当成一种高质量的讯号,也即企业举债表明管理层预期有更好的业绩。在信息的不对称条件下,不同的资本结构会向资本市场传递有关企业真实价值的不同信号。

资本结构的控制权理论代表有(Harris and Revive, 1988; Stutz, 1988),他们认为资本结构的选择就是企业控制权在不同证券所有人之间分配的选择。由于契约不完备,剩余控制权的分配就很重要,谁拥有剩余控制权对企业效率有很重要的影响。

上述分析是对西方对财务治理的研究。对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配置也有一定的研究。传统的主流经济学认为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应全归雇主所有。格罗斯曼和哈特认为“ 剩余控制权就是可以按照任何不与先前 的契约、惯例或法律相违背的方式决定资产所有用法的权力,它天然的归资产所有者所有”以及“企业是由它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如机器、存货)所组成的物质资产集”他们认为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只能是“资本雇佣劳动”或“股东主权”型的单边治理,获得授权的经理层只有按照所有者或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形式财务控制权,才是企业最有力的保证。

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人力资本所体现的重大作用并赋予了一定的剩余控制权,企业的控制权发生了一定的转移。20世纪80年代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得到认同。布莱尔曾指出:“公司并非简单的实物资产的集合,是一种法律框架结构,作用在于治理所有在企业财富创造活动中作出特殊投资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包括了股东但投入却不限于股东、供应商、贷款人、顾客尤其是企业职员往往都做了特殊的投资,这些投资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与那家公司的持续长久关系。如长期雇员很可能具备了专业化的技能,或称‘人力资本’,这种技能主要对特定的公司具有价值。”西方有关公司财务治理方面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国内研究现状:
(1) 初步探索阶段:
刘贵生博士 (1995) 的财务分配论认为财务本质上是拥有分配权的所有者对财力资源的一种分配活动,这种分配活动反映着不同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谢志华博士 (1997) 的出资者财务论认为必须建立出资者对经营者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这样形成的产权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汤谷良博士 (1997) 的经营者财务论认为应该把企业产权机制引入企业财务理论,法人财产权的确立和运行是经营者财务产生的客观基础。

(2)起步与发展阶段:
伍中信认为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面 ,它以产权中的核心部分—— 财权为基本纽带、逐步确立了出资人、董事会、经理层在财权流动和分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期提高企业理财效益。

(3)全面探索和繁荣阶段:
杨淑娥教授认为公司财务治理是通过财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 ,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公司财务治理是契约不断协调、不断冲突,而又不断耦合、不断修正的过程。

李心合教授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利益相关者财务论。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等等。

衣龙新博士综合运用现代财务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企业理论及产权经济学等学科知识,以本金在企业不同层面运动所形成的特定财务关系为研究主线,通过对财务治理内涵、目标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基于企业所有权安排逻辑,提出了财权配置一般框架,初步构建了财务治理体系,并提出财务治理应包含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行为规范三方面内容。

二、企业所有权国内外研究状况 国内研究状况:
张文和周文把“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离性”看作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即作为自然人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可以自由地、任意地使用其拥有的人力资本,但他们从同样的假设前提下推导出“资本雇佣劳动”与“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的不同逻辑结论。杨瑞龙、周其仁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性质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特别合约”。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一样享受企业的剩余收益权。

国外研究状况:
Mailgram Paul and John Roberts,1992年在,Economics,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Nem Jersey:Prentic-Hall International,Inc.论述到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合称为企业所有权。企业所有权是产权内涵的延伸,但又相对独立于财产所有权。对一个企业合约来说,财产所有权是订立合约的必要前提,企业所有权则是它的真实内容或客体。

Rajan&Zingales(1988)指出随着经济实践的发展,财务资本并不总是关键资源。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使得企业控制的中心从财务所有权转到人力资本的控制和保留上。

第一种是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Grossman &Hart ,1986 ; Hart & Moore ,1990)下的单一治理模式,该理论先验性地认为股东是唯一的“剩余索取者” 和“剩余控制者”,主张企业所有权应由股东单方面拥有。第二种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利益相关者理论”逻辑下的共同治理模式 ,以费里曼( Freeman , 1984 )和布莱尔(Blair , 1995 , 1998)学者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性质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特别合约”,因此,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分享企业的剩余收益权和控制权。

3.参考文献 [1]杨瑞龙,周业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框架及其理论含义[J].经济研究,1997(1). [2]伍中信.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会计研究,2005(10). [3]刘俊彦.财务管理机制论[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2. [4]衣龙新.财务治理理论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04. [5]衣龙新.财务治理与企业所有权安排[J].会计之友,2009(10). [6]衣龙新,丁新华.财务治理理论基础[J].商业研究,2006(07). [7]郭海青.财权配置论——企业财务治理的核心[J].齐鲁珠坛,2007(3). [8]韩英杰.基于财权配置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研究[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06. [9]吴国灿,宫义飞.财务治理机制创新:基于所有权演变的视角[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1). [10]油晓峰.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的理论和实践[J].生产力研究,2004(10). [11]油晓峰.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3). [12]韩飞.人力资本对公司财务治理的创新研究[J].理财,2008(11). [13]朱明秀.基于人力资本产权影响的公司治理制度创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 [14]王跃武.财权、财权主体与财务治理:我国制度财务学发展的逻辑主线[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24). [15]唐景辉.构建人力资本参与财务治理的现实思考——基于不完全契约视角[J].财会研究,2008(21). [16]范德林,马海燕,齐晓洁.对公司财务治理中人力资本及其激励机制的探析[J].改革之窗,2007(6). [17]罗剑锋.人力资本出资与股权激励措施的比较[J].经济论坛,2006(5). [18]张兆国,宋丽梦.企业财务主体、财权安排与财务治理机制[J].2005(5). [19]向显湖.人力资本财务论:基于企业主体的一个基本框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3). [20]Edward Lawler.Make Human Capital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D].Sourthen California: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2009. [21]Mailgram Paul and John Roberts.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J]. New Jersey: Prentic-Hall International, Inc.1992.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1财务治理机制分析 1.1含义 1.2作用 1.3现行财务治理的基本特征 2人力资本股权化分析 2.1含义 2.2形成的产权格局 2.3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或理论基础 3现行财务治理机制的缺陷 3.1财务激励机制的缺陷 3.2财务风险承担机制的缺陷 3.3财务决策机制的缺陷 3.4财务监控机制的缺陷 4基于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公司财务治理机制创新 4.1财务激励机制创新 4.2财务风险承担机制创新 4.3财务决策机制创新 4.4财务监控机制创新 5总结 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 实施方案:
先确定选题,本文主要从所有者演变的视角来分析财务治理机制。从而形成一种创新的财务管理机制即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相结合。论文主要从财务治理机制和所有权演变两方面着手。运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以及书籍资料查找论文所需的资料,保证论文的丰富性和准确性。按时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概括、分析着手开始写论文初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初稿,对论文进行进一步修改,完成修改后交定稿。最后开始准备资料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进度安排:
第六学期第19-20周至第七学期第1-5周: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第七学期第6-14周: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完成详细提纲。

第七学期15-20周: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第七学期寒假: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开展调查研究。

第八学期第1-2周:修改、完善毕业论文。

第八学期第3-6周:参加毕业实习;
开展调查研究;
修改、完善论文,完成定稿。

第八学期第7周:进一步修改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定稿、上交。

第八学期第9-11周毕业论文答辩。

Tags: 开题   股权   人力资本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