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领导讲话 > 政协讲话 / 正文

福州市工业经济调研报告

2020-05-20 23:22:12

 在结构调整中推进全市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我市正处于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步伐逐步加快。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变革的过程,现代经济增长同时表现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经济结构发生实质性变化两大特征。本文结合我市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数据,初步分析经济环境变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探讨促进我市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路。

  一、我市工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发展特点

 (一)工业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

 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国初至1978年的改革开放,重工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949年的48.2%,到1978年的59.3%,重工业发展比较明显;第二阶段为改革开放到90年代初,重工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978年的59.3%,到1990年的48.6%,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获得快速发展;第三个阶段为90年代初至今,重工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990年的48.6%,到2008年规模以上的69.2%,工业增长明显转向以重工业为主导的格局。

  (二)我市工业产业结构的现状特点

 如上所述,现阶段我市工业产业结构重工业的特征比较明显,但已出现轻重工业比重趋于均衡发展的发展势头。

  1、从轻重工业结构看,重工业比重逐步下降。2008年重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以下同)完成45.6亿元,比轻工业增加值多出25.4亿元;但重工业比重却呈现逐年减小的趋势:2008重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69.2%,比2007年低1.8个百分点,比2006年低2.5个百分点。

  2、从行业结构的变化情况看,重工业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推力量。在全市34个行业中,其中重工业占21个,轻工业占13个,从生产总值绝对量看,2008年在各行业中排位前10的有8个重工行业和2个轻工行业,占全市比重分别为:木材加工占16.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占11.5%、造纸及纸制品占9.8%、橡胶制品占7.6%,化学原料加工占7.5%、农副食品加工7.2%、专用设备占5.6%,通用设备占5.5%非金属矿物占3.7%,煤炭开采和洗选占3.4%,轻工业分别排在第3位和第6位。

  (三)非国有经济规模加速扩张

 2008年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已达33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1.6%;拥有资产总额175.6亿元,占全市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为61.3%,分别比2007年底上升了0.8、3.4个百分点。

  200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占全部工业企业的8.4%,从业人员占24.2%,分别比2007年底下降了4.3和0.2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二、调整我市工业产业组织结构面临的问题

 农业人口比重过大,就业结构转换缓慢。

  我市近一半的劳动者仍在初级产业就业。2008年,我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42.9%,劳动力急需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然而我市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缓慢。九十年代以来我市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上升较快,就业比重不升反降。至2008年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比2007年上升0.9个百分点,就业比重上升了0.7个百分点。一方面加剧了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村市场的开拓,影响扩大内需和国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因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差或城镇数量不足,使第三产业发展空间不足而制约其发展,从而削弱了三产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使农民的就业领域得不到充分扩展,从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

  从我市情况看,一方面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然滞后,比重偏小;另一方面是传统产业面临着一般性生产能力普遍过剩、技术改造投入不足导致产业升级缓慢等问题。传统产业技术水平低的状况,如不能通过结构调整得到提升,就难以走出低质低效的循环,更难以在国内外市场上争得一席稳定之地。

  三、加快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在持续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资源、能源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瓶颈的约束,解决和处理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至关重要,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依托大中型企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进程。  

 截至2008年,我市大中型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4.3亿元,同比增长14.1%,占全市的比重为52.2%。大中型企业拥有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具有示范性强、影响面广的特点。围绕大中型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形成以大中型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的指导思路,走出一条由“点”(大企业)到“线”(产业链)再到带“面”(产业群)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扩大优势企业规模。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大投入培育大产业,大产业推动跨越发展,因此,牢固树立“经济建设以项目建设为重点,项目建设以重大项目投入为核心、重大项目以结构调整为出发点”的产业结构升级理念,支持我市骨干企业做大做强,转变产业结构。  

 (二)明确发展重点,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具有高技术含量和效率水平的主导产业群完全取代原有主导产业群的质变过程。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要结合宏观经济背景,敢于突破思维定式。

  1、加强新型主导产业群发展。主导产业群是一定时期地区经济发展的希望,由于带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和现存的地区产业结构同化倾向,对主导产业群的机遇期把握尤为重要,一经研究确立就必须加强投入、加快发展。主导产业群具有带动性强的特点,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整体推进作用明显,但由于处于启动和发展阶段,特别需要决策层的关注,需要政策性的扶持,需要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加强对新型主导产业群的扶持是我市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快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的转换。主导产业发展具备未来支柱产业的潜质,它的发展也会经历其它产业发展的一般过程,经过起步期和发展期后进入成熟期,壮大后可以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群中的产业发展形态不同,有的已经进入发展的后阶段,条件具备的应尽快促其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加快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转换步伐,是实现我市产业结构阶段性升级的主要动力。

  (三)采取有效措施,软化瓶颈产业约束。

  经验证明,一个产业结构健全的经济区域,在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遭遇能源、基础设施等瓶颈约束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软化约束,涉过难关。

  1、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市工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实力优势,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提高经济增长的起点。目前,我市园区的工业企业已率先做出表率,勇于对高能耗、高污染等粗放型外来投资项目说不。我市应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整体上减少对瓶颈产业的依赖程度。

  2、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促成产业经济和谐发展。我们知道,利益驱动是产业兴衰的源动力,而经济需要并不是产业兴衰的最终动力,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利益驱动的强弱、大小是产业兴衰快慢的根本原因,任何地区的发展都会服从这样的规则。利益驱动使得资源、能源紧张的情况,会因企业的自发行为得不到协调和控制而更为加剧,甚至会对具有一定潜质的企业产生挤出效应。正因为如此,产业政策的出台就是要通过对资源的倾斜配置,限制不符合发展需要的采用落后技术的行业发展,鼓励和扶持新兴主导产业的发展,超常规地加快瓶颈产业的发展,保证经济平稳、快速运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不平衡增长中实现经济的和谐发展和整体效益水平的不断提高。

  3、调整产业战略加快推进煤电化基地建设进程。东部煤电化基地是全省八大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煤电化基地城市之一,我市煤电化产业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总体思路是:以建设“一区多园”为载体,在稳步提高煤炭产量、完善输变电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发展以水能、风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加快

 推进俄罗斯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引进,重点延伸拓展煤化工产业、壮大石油化工产业和轮胎制造业,增强煤电化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四大煤城尤其是**、**等城市的经济技术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巩固提高我市在全省的化工产品生产基地、电网调峰基地、电力生产基地的地位,积极构建全省“水电之都”、“风电之乡”,将我市打造成为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重要煤电化基地。

  (四)出台并落实有关加快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需要有效的政策支持和体制保证。应制定综合配套的结构调整政策,对必须支持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重点企业,可通过补充资本金和给予资金补贴等形式,扶持发展。通过财政贴息,支持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核销银行呆坏帐准备金,对应该退出市场的企业实施关闭破产。对国家鼓励的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成长型企业和企业新产品开发等,可在一定时期内采取减免税收和实行差别利率等方式,给予必要的支持。对于污染环境、技术水平落后的产品和严重供大于求的产品,可实行限制性的政策。

Tags: 福州市   工业经济   调研报告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