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领导讲话 > 政府报告 / 正文

关于扶贫工作的调研5篇

2020-10-21 00:51:49

关于扶贫工作的调研5篇 一些因病、因残、因意外失去主要劳动力、因人口多负担重致贫的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力不从心,参与产业基地的务工,成为一个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如何市镇范浆村的宁红集团茶叶基地,据当地乡镇干部介绍,范浆村每年在茶叶基地上单茶叶采摘工资就有XXX万元,而这种劳动是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有一点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参与的。如杭口镇坪下村1100土地全部流转给大户建成了目前全县最大的一块蔬菜基地,在蔬菜基地上,本村村民单务工收入每年就有80多万元。

  2、示范引领带动了贫困户发展产业   贫困户要参与产业发展必须要有示范引领。从所调研乡村的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示范引领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当地能人的先行先试,一种是参与合作社引导其发展。村里能人的先行先试是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有效示范。如大桥沙湾村在水产养殖和蔬菜、脐橙、蜜柚、莲藕等种植产业发展上,都是由大户带头,然后吸引其他农户参与。20**年上半年,该村村民姚文志试种了6亩莲藕,获得收入近8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包括5户贫困户在内的农民组建了生态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计划发展莲藕200亩,目前已经整理出莲藕种植园120亩。合作社的示范引领其主要形式是以既有的产业大户、产业基地为依托,吸引5-XXX户不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通过逐一签订合作协议,引导贫困户以产业帮扶资金入股,合作社保证入社贫困户有保底分红并优先向贫困户采购原材料、购买劳务。如布甲的太阳村金狮寨黄麂养殖专业合作社、杭口镇的洋沃水果专业合作社。或者依托合作社现有相关产业优势,帮扶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如石坳乡青源村实行“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促贫困户脱贫。青源村成立了青龙油茶专业合作社,20**年种植弥猴桃基地60亩,种植油茶基地100亩。通过示范带动效应,带动XXX户建档贫困户种植油茶311亩,XXX户贫困户种植弥猴桃50亩。

  3、土地流转激活了扶贫农业产业发展。

  面对被分散到千家万户的土地,不进行土地流转,产业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各地在产业发展中,对土地流转进行了多种有益的探索。如马坳镇黄溪村采取“确权确股不确地”的土地经营管理模式,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整合分散在各家各户手中的土(林)地。即:在土地确权中只落实村集体组织内每户的土地承包面积,但不落实具体承包的地块,实行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依据自愿、有偿的原则,土地统一流转到村委会,再由村委会以组为单位,集中成片对外进行土地流转。流转中优先本组村民,由农户或企业进行规模经营。农户的承包权按约定的租金体现,而经营权则年底以组为单位按人口进行股份分红。这样,解决了“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的矛盾,一些打工户可以放心外出务工,种田农民可以规模经营发展蚕桑产业。现在,黄溪村XX%的耕地都进行了流转,由本组村民承包的约占XX%,跨组承包到大户或企业的占XX%。

  4、政策扶持助推了扶贫农业产业发展   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助,政策资金扶助力度的大小,决定农产业发展的快慢。从调研情况来看,政策资金扶助产生了三种效应,一是激活了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各地贫困村都有产业发展计划,贫困户都签订了产业发展项目,并大力实施此计划;
二是吸引了大户参与产业发展,有许多本地能人都参与到农业产生发展中,带动一方脱贫致富。如茅坪村一位在外地创业的村民返乡投资XXX万发展火龙果、菊花、生态旅游业,吸纳了本组9户贫困户参与;
三是巩固了传统产业,如蚕桑和茶叶,我县目前仍是省内最大的蚕桑基地县,种养、收烘、加工产业门类齐全;
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宁红成为全省唯一的红茶推广品牌,现在全县茶园总面积达XX.X万亩,茶叶加工企业108家,茶叶专业合作社XXX个,茶叶总产8000余吨,综合产值XX.X亿元。

  二、农业产业发挥扶贫作用的主要困难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各地在发展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上,进行了多种有益的探索,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但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亦亟需破解。

  1、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困难。

  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有三个困难,即思想保守、资金短缺,渠道狭窄。一是思想保守,也就是贫困户在发展产业中的较为普遍的信心不足。在贫困人口中,有的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有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有的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的家庭成员,治疗费用就成了沉重负担,导致其他家庭成员失去了脱贫的信心。一些文化素质低贫困人口,思维观念陈旧,思想消极保守,安于现状,缺少主动脱贫意识,没有发展动力。也有些贫困人员有强烈的脱贫愿望,且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知识水平低,缺少引导,观念不明,思路不清,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勇气和信心。二是资金短缺。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遇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钱从哪来”。贫困户因其本身经济基础差,在发展产业时不但自己没钱投入,就是想通过借贷完成前期投入,也因长期贫困信誉受损而借贷无门。虽然现在贫困户在发展产业时有一定的政策性财政补助,但往往杯水车薪。如养肥猪1头政府补助XX元,而购买1头仔猪就需1XX元以上,还不算购买饲料等的投入。三是渠道狭窄。贫困户发展产业过程中,因资金少,规模小,很难融入当地的产业发展体系中,有些产业大户对贫困户的入股也存在畏难情绪,怕好事没做成反惹身麻烦。就是通过专业合作社或公司+农户等方式加入产业发展,贫困户因身体条件限制,也相对处于弱势地位,难以保障自身利益。

  2、产业选择的困难。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大多数农产品,都呈供大于求的态势,农产品竞争将日趋激烈,优胜劣汰将成为常态。发展扶贫产业时,因贫困户的经济基础、管理能力、开拓市场能力都较一般群体弱,因此,在选择发展何种产业上,不单是贫困户面临这种困难,就是各乡镇、村在规划产业发展时,亦面临这种到底选择哪一种产业的矛盾。由着各家各户各自选择,你养一头猪我种一亩菜,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如果以乡村为单位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又担忧产品上市后销售不畅而成为政府的包袱。

  3、政策扶助资金发放的困难。

  现有的产业扶贫政策对发展产业扶助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的方式,即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立种植和养殖业基地,建立加工厂和流通设施,促进产业发展,同时吸纳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发,同步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但现实中由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系机制不紧密,政府巨大的财政资金投入与贫困户所获得收入相比差距甚远。这种投入被质疑为“扶富不扶贫”。第二种是扶持单家独户发展产业的方式,即将产业扶贫资金直接用于扶持贫困户。这种方式虽确保了财政扶助资金完全扶持贫困户,较大地调动了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但这种把政府的扶助资金分散发放给千家万户的做法,也难免被贫困户挪作他用,而且由于这种扶持方式是建立在分户发展产业的基础上,难以形成产业的规模效应。这种扶助方式被指为“撒胡椒面”。因此,在产业扶贫上政府财政资金要不要扶大扶强,产业扶助资金是“握掌成拳”集中使用还是分散到千家万户,也是各方颇有争议的话题。

  4、政府发展产业角色定位的困难。

  现在乡村两级在扶贫产业发展中,往往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在产业发展中无所作为。部分镇村干部在发展产业上,对本镇本村能发展什么产业心中没底,对如何发展产业没有办法与对策,只等上级拿办法、出方案,不主动作为。或者是一谈到发展产业就想着要资金支持。同时,过去产业发展的失败及如何选准产业,这两大风险性也使乡村干部身陷焦虑,对于产业发展丧失信心。一种是在产业发展中包办代替。贫困户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参与产业发展,完全由乡村干部定,没有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发展产业也成了被动应付,有了一点问题就找乡村干部,不知道自己找市场,依赖性大。在扶贫产业发展中,政府到底应该扮演哪种角色,可以说在很多干部中是不甚明了的。一些农业干部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缺乏市场经验,不是市场需要什么引导群众种什么,而是领导叫种什么就号召群众种什么,结果无法抵御市场风险,导致贫困户雪上加霜,脱贫无望。也有一些农业干部,为了出政绩,在选择扶贫产业时,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盲目建产业基地。由于体制不全、管理不善、技术不足等多方面原因,颗粒无收,导致扶贫资金打了水漂。

  三、对策和建议   (一)教育引导先行,破除扶贫农业产业发展的思想障碍。

  1、要破除干部层面的思想障碍。村级产业发展如何,与当地乡村干部干劲如何关系甚大。干劲从何而来?首先要不畏难,其次要有方向,再次要有办法。因此,要推动产业发展必须首先破除乡村两级干部的畏难情绪,乡镇党委政府要有意识地利有一切机会,做好驻村干部、村委会干部的思想教育,多组织他们到相关的地方参观学习。要帮助镇村干部开阔眼界、增强信心、提升能力,要带着感情帮扶,带着政策帮扶,带着使命帮扶,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不脱贫不脱钩的决心打赢这一仗。

  2、要破除贫困户的思想障碍,让贫困户有内生脱贫致富的动力。“人穷志短”是贫困户真实写照,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要让贫困户由“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就必须从思想根源上扭转贫困户那种“债多不想、虱多不痒”安于现状的状态,要反复开会动员,多引导,一方面要想办法组织这些贫困户走出去参观学习,开拓他们的眼界。要持续加大对贫困户的实用技术培训,切实增强脱贫的本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让贫困户看到希望,又要在精神上摒弃歧视,在情感上体贴慰籍,增强其脱贫致富的强烈渴望和内生动力。

  (二)遵循三点原则,选择好扶贫农产业。

  1、遵循从主导产业中选择扶贫产业的原则。从我县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中选择扶贫产业,有利于这些产业能充分利用全县产业发展已积累的优势,较快地融入到全县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来。如我县的茶叶、蚕桑、油茶等主导产业,一是规模已经达到了比较大的程度,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二是产业的生产、流通、加工环节比较齐全,产业体系比较完善。因此,贫困村在发展产业中选择这些主导产业,就能较快地融入全县产业体系,能充分利用已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消除产业发展的销售后顾之忧。

  2、遵循长线与短线相结合的原则。我省要求在2018年前全部脱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扶贫产业发展必须有短、平、快的项目,如今年的菊花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菊花从栽种到收获、出售就几个月的时间,市场行情不好了,转产很容易。但这种产业因为入行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市场极易波动。因此,产业发展上还必须长短线相结合,如油茶、茶叶、规模养殖等产业,因其投资周期长、技术门槛高,抗风险的能力自然更强,其受益期也更长。这样的产业亦应大力扶持。

  3、遵循规模发展与遍地开花相结合的原则。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是增强其抗市场风险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打响产品品牌的当然选择。但对于众多的亟需脱贫的贫困户而言,规模化发展产业可望而不可即,遍地开花式的小规模种养产业,才是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合理选择。“一主多辅”依然是贫困户产业脱贫的基本思路,要依托公司、集体和合作社既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发展主导脱贫产业,又要困户施策、谋求特色、适度发展原汁、原味、原生态的绿色有机产品,走特色、特质、特价的新路子   (三)完善相关政策,发挥好产业扶贫政策的引领作用。

  1、建议坚持既定的产业扶助政策。正如前述,全县原有的主导产业因规模大、产业化程度高,在发展产业促进精准扶贫工作上,不但能安排大量的贫困户劳动力参与务工,亦能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榜样与示范作用。我县原有的主导产业如蚕桑、茶叶、油茶等,在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业繁荣稳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中,既要扶弱也要扶强扶大,要充分认识扶持龙头就是扶强产业,扶持产业就是扶持贫困户的思路。既定的原有扶持相关主导产业的政策,要继续坚持并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那些投资周期长、基础设施投入大、安排就业岗位多的产业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业,政府应一如既往地在资金、基础设施、服务上给予扶持,继续做大做强我县主导产业,不断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强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对外的产品拓展力和对内的产业拉动力。在扶持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同时,要求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结成帮扶脱贫对子,不断探索完善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对产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在政策资金的扶持上,可以采取奖励资金的方式鼓励产业大户或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在政策资金发放上既要兼顾产业大户吸纳贫困户的主动性,又要激活贫困户单个发展产业。

  2、建议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产业扶助政策。一是提高扶贫项目补助标准。现有的扶贫项目补助标准偏低,需要农户自筹资金过多,使得绝大多数贫困户无力自筹而不能享受扶贫政策。因此,应适度提高贫困户项目补助标准。二是扩大扶贫项目补助范围。扶贫项目补助偏少,目前政策只有对蚕桑、茶叶、油茶、菊花、蔬菜等有扶助,根据调研发现各地结合自身持色,发展了一批绿色产业和特色养殖业,比如布甲、新湾、复原等我县边远乡镇发展了养殖规模大、助贫效果好的蜜蜂养殖产业,但未纳入产业扶持政策,对养鸡、养鸭等传统小型养殖给予定额补助,扶持其发展。因此,应根据各地实际,适度增加扶贫补助项目。三是鼓励各乡镇积极探索产业资金补助集中使用。现在各地对于产业扶贫补助资金集中使用,一般采取将补助资金变为股金,入股合作社或产业大户然后年终分红。此种方式宜以村为单位,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前提下,与产业大户或专业合作社订立保本和保底分红的详细协议,并以乡为单位成立专门的社会公益性监管组织,监督此类资金的使用、安全及收益分配。

  3、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各地要继续做好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引导,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探索,采取转包、互换、代耕代种、股份合作、转让等形式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如将贫困户的土地和山林资源流转至村集体经济、家庭农场、合作社,由企业或合作社进行统一布局、生产和销售,贫困户通过获得土地、山林租金收入、分红、劳务收入。同时,贫困户也可以通过反租倒包的形式,与企业、合作社或大户实行订单生产,分散经营产业项目,从而实现脱贫增收。也可以以村组为单位统一流转到村委会,再由村委会向外流转给产业大户或龙头企业,统一确定流转租金,并由村委会统一监督分配,成规模发展特色产业。在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中,乡镇要指导督促各村推行土地流转合同规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台账,规范土地流转档案,促进全县土地流转工作依法规范运行。

  (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抓住关键环节促进产业发展   转变政府职能是多年来倡导的议题,但如何转,什么样的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大家一直没有清晰的认识。就发展产业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而言,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抓好产前的产业引导、定位,产中的技术服务,产后的市场销售。

  1、加大培育产业带头人力度。贫困户因其本身的能力差距,发展产业必须有示范引领,而山区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返乡创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是山区未来农业的主体,也是山区农业的希望。他们虽然不属“贫困户”范畴,不是扶贫攻坚的对象,但他们身处基层,扎根群众,对其它农民脱贫致富起着极强的示范与带动作用。今后农民培训的重点,要放在这部分人身上,要充分发挥他们实战经验丰富、接受能力较强等优势,对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培训,使其逐步成为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成为农业理念创新的“先锋”、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与“桥梁”,成为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生力军”与“带头人”。

  2、抓好农民合作组织建设。抓好农民合作组织建设是提高新时期农民合作化程度,解决发展特色产业距离市场远、产品销售难的有效途径。目前成立的很多农民合作组织,其作用虽然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但很多农民已逐步意识到,发展特色产业只有“合作”才能“共赢”。今后工作的重点:对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和管理,将支持重点放在与广大农民联系紧密、运作良好,尤其是能够真正带动当地农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合作社上,将有名无实的“空头”合作社逐步取缔。支持、鼓励条件成熟的地方创办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农民在发展产业时能够通过“抱团合作”方式减少投入、规范管理、降低风险、提高效益。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壮大发展,发挥农业企业在产业脱贫中的带动作用,通过企业引领产业发展。

  3、利用网络资源等先进技术拓展销售市场。发展产业最关键的一环就是产品的销售,只有产品卖出去了,变现了,产业发展才算走完了整个流程。现阶段政府发展扶贫产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帮助群众打开农付产品的销路。现在一些乡镇积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助推农产品销售。如布甲乡依托中国邮政农业е邮,率先组建了布甲农业电商脱贫综合服务中心,通过电商服务中心免费代销代购,为贫困户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提供关键平台,打通产业发展最难的流通环节。这种积极探索值得鼓励,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不断开拓市场,为发展产业解除后顾之忧。

  4、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众人划桨开大船,众人拾柴火焰高。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地方党委政府要引导社会捐助扶贫资金到户到人,完善社会资金使用监督机制,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扶贫攻坚的生动局面。除了发动机关事业单位对口帮扶外,要动员地方名人、社会贤达、企业家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通过名人效应、企业优势,取得扶贫的双赢效果。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帮助贫困户找品种、找技术、找销路,让贫困户发展产业没有后顾之忧。要处理好产业的“造血、输血”关系,只有持续发力,做好“造血”功能,才有产业的持续发展。

  为全面贯彻落实北湖区脱贫领〔2018〕2号文件精神,2018年元月,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吴代友同志带领区人大办、区编办、市三完小三个单位帮扶责任人深入曹家田村,开展调研活动,通过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如何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问计问策。形成如下报告:
  一、曹家田村联点帮扶工作基本情况   曹家田村由原曹家田村和一年西冲村2.3组合并组成,位于北湖区西北端,离华塘镇政府10公里,与桂阳樟市镇团结村相邻。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滞后,是我区面上贫困村。全村共有XXX个村民小组、XXX户,2XXX人。土地面积1600公顷,旱地2100亩,水田1300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烤烟、水稻和外出务工为主。20**年下半年,通过摸底排查,共XXX户贫困家庭建档立卡(20**年死亡-低保贫困户),其中一般贫困户XXX户,低保户5户,贫困家庭人口XXX人,20**年已脱贫XXX户。

  近年来,曹家田村联点帮扶单位按照“树信心、做实事、解实难、强造血、真脱贫”的工作要求和“便民引活水,富民输劳务,发展引项目,落实抓干部”的工作思路,以“突出项目建设、解决一个共性问题;
发展适宜项目、满足个别需求”为突破点和切入口,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抓整村推进、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来,由区人大牵头,在区委组织部、区水利局、区民政局、区文体新局及扶贫责任单位等部门鼎力支持下,筹集资金300余万元,先后启动了曹家田村红卫水库引水工程、村级组织服务平台,村娱乐设施等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了红卫水库引水工程和村娱乐设施建设项目,这两个项目解决了全村大部分农田引水灌溉问题,丰富了全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村级服务平台预计2018年5月可正式完工。

  (二)抓产业扶贫,促农民增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扶贫是村民彻底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经实地走访,该村烤烟种植,养牛、养羊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其中烤烟种植有一定规模,但缺少资金。为了调动贫困户种养积极性,联点单位采取各种办法筹集资金XXX万元,制定了《曹家田村精准扶贫资金使用安排计划》,实行以奖代投,调动贫困户种养积极性,为部分贫困户靠种养脱贫创造了条件。20**年就有XXX户贫困户种植烤烟在15亩以上,养牛养羊专业户4家,共发放各类奖补资金XX.X万元,全村基本实现了“四跟四走”即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产业扶贫政策。

  (三)抓政策宣传落实,让贫困户享受政策带来的红利。一是增强结对帮扶责任。要求帮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每月至少一次到贫困户家里访贫问苦,宣传扶贫相关政策,了解贫困户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拉近贫困户关系,化解贫困户对帮扶政策措施存在的误解,树立信心,早日脱贫;
二是全面落实了新型农村医疗保险政策。所有贫困户由村里统一代缴医保,住院群众享受贫困户医保优惠政策;
三是实行教育帮扶。凡是有小孩正在读书的贫困家庭均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同时为8名在校高中生和大学生分别提供了1XX元至5XX元不等的助学金,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学业;
四是为全村5户无劳动力或智力缺陷的贫困户实行了低保兜底;
五是多渠道为贫困户安排外出务工。目前,曹家田村除在家从事种养贫困户外,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岗,确保了每户有一人在外务工。

  二、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村民素质不高。在扶贫工作中,劳动力资源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曹家田村贫困户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安于现状,脱贫致富的欲望不强,给精准扶贫增加了难度。目前有一定能力的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小,劳动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参与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贫困村缺乏造血功能。

  (二)资金投入不足。曹家田村是面上贫困村,需要建设的项目多,需要扶持的资金多。该村一直致力打造的油茶基地,1000多亩土地流转已经到位,但前期每亩近XX元基地建设费用成了门槛,村民缺乏资金投入,只能望地兴叹。目前政策扶贫资金有限,村民自筹资金无来源,帮建部门零基预算,也无资金投入。加之农业产业投入大、周期长,市场风险也很大,村民无法承担前期投入成本,资金制约成为扶贫的最大障碍。

  (三)技术服务不够。曹家田村两委十分重视产业发展,先后发展了烟叶、西瓜、药材等种植和养牛、羊、鸡、鸭等养殖业发展,目前,只有烟草公司技术服务到位,发展较好。可烟叶种植面积1300多亩已基本饱和,无发展空间。其他产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村里曾大力发展的西瓜,因村民缺乏种植技术和天气影响,辛苦一年,收入不及成本,加之缺乏龙头企业兜底,结果村民都放弃了西瓜种植。村里还发展过药材等产业,但都是原始的粗放经营,广种薄收,陷入停滞状态,根本问题是缺乏技术指导。

  (四)社会力量联动帮扶不够。曹家田村贫困面较大,返贫率较高,每年因灾、因病、因学等原因当年返贫的人口居高不下。加上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目前区委安排区人大、区编办和三完小共同帮扶曹家田村,虽然三单位想尽各种办法,力所能及地帮扶贫困户,但我区未动员企业参与到扶贫中来,单靠三个部门的力量难以完成艰巨的脱贫任务。

  三、今后扶贫的主要措施   (一)结对帮扶增强干部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五个一批”、“六精准”、“三走访”、“三签字”要求,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细化干部一对一帮扶的任务,强化干部责任。加强督导检查,督促帮扶干部与包联户沟通联系,有针对性地制定贫困户脱贫计划。建立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减贫项目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帮扶效果明显。

  (二)资金帮扶增添基础设施。区人大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帮助曹家田村建设好村级服务平台,改善支村两委办公条件,积极争取政策扶贫资金,协调相关单位,逐步解决曹家田村农业机耕道问题,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生产条件。

  (三)产业帮扶增加农民收入。帮助贫困户因地制宜地选择产业,重点发展烤烟种植和黄牛、山羊养殖产业,帮助群众连片规划建设,着力优化品种,努力提升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尽快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在此基础上引进企业拉升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加村民收入。

  (四)联动帮扶增进村企共建。结合曹家田村实际,引进符合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通过村企合作,互助互动,借助企业的技术、资金,壮大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降低农民发展产业遇到的市场风险,实现互利共赢。

  (五)教育帮扶谨防代际传递。积极开展雨露计划,以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短期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为重点,鼓励村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和新生劳动力的能力素质,为扶贫攻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为防止出现因学返贫的情况出现,帮扶单位继续对该村在校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助学帮扶,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增强致富能力,巩固扶贫成果。

  四、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规划统揽力度,提升精准扶贫效率。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一(区)一业,一镇(乡)一品的规模化种植、养殖和经营是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有效手段。虽然北湖区地形复杂、气候各异,动植物品种多样,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经营,但结合实际分片进行规划,以几个乡镇或几个村为单元,明确产业方向,形成适度规模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还是切实可行的。如西南山区几个山区乡镇,种植弥猴桃、高山蔬菜、养殖黄牛、山羊、禾花鱼等,华塘镇周边村种植烤烟、草莓等,形成规模,集约化经营,这样就可以降低生产、销售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价值。因此,建议区农业部门统筹指导,科学规划,分片区对产业发展、道路交通、村级公益设施进行规划,以提高扶贫效率。

  (二)加大资金捆绑力度,提升整体发展能力。扶持资金数额决定扶贫计划任务的落实,没有资金投入,任何规划、计划都是空中楼阁。如果仅靠帮扶单位支持,难以完成艰巨的脱贫目标。现在贫困村到底能投入多少扶贫资金、项目资金,村集体和帮建单位都不清楚,计划干多少事,心中没底。建议区扶贫办统筹规划,将政策扶贫资金、有关项目资金等计划下达到镇(乡)、下达到村,加上帮建单位扶持资金、社会捐献资金、村级组织自筹资金等,将所有资金捆绑使用,有计划的谋划、规划,每年干几件大事、实事。

  (三)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升自我造血功能。当产业扶贫项目确定之后,农民急需的是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可这些技术大多数帮建单位是无法提供的。建议区农业部门牵头,安排农业、林业、畜牧、科技等部门技术机构或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分门别类地组织在相应片区开展相关实用技术培训,村级组织组织产业对口的农户参加,以提高其创业能力和技术素质。

  (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升模范带动作用。贫困村的脱贫致富,村级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及两委班子成员发挥着关键作用。20**年全区支村两委换届后,支村两委班子大部分是新人,还有部分支村两委成员未进入角色,虽干劲十足,但方法不够,一定程度影响了扶贫工作。要想彻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组织部门不仅要加大对支村两委的培训力度,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加强村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的培养,力争培养一批年青有为、敢想敢干、勇于开拓的党员干部和新型职业农民,形成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致富创业团队,带动贫困村脱贫致富。

  (五)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形成扶贫帮建合力。精准扶贫涉及多个单位,如乡镇党委政府、村级组织、帮扶单位、企业、产业合作社等,结构较为复杂,各单位各有各的想法和计划。如果职责不清,任务不明,各自为阵,就会大大影响扶贫效率。建议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明确主导单位和责任主体,分解具体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加速脱贫进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加大面上村扶贫力量,实现全区早日脱贫。我区重点村、面上村共有XXX个、其中面上村就有XXX个,占贫困村半壁江山还有余。重点村自20**年起先后选派了精准扶贫工作队和第一支部书记,所有扶贫工作队员全部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工作队全部精力投入扶贫工作。但面上村只确定了单位扶贫联络员(20**年10月后改为第一支部书记),联络员照常做好单位本职工作,扶贫工作对于联络员来讲是兼职工作,由于受时间、责任和权利影响,联络员虽有做好面上村扶贫工作的政治责任心,但心有余力而不足,不能全身心投入面上村扶贫工作中来,导致面上村扶贫工作大打折扣。建议区扶贫办对面上村和XXX人以上的散户贫困村参照重点村扶贫办法,选派脱产扶贫工作队进驻面上村和XXX人以上散户贫困村,实现全区早日脱贫。

  (七)找准企业入股,实现真入股真分红。目前我区贫困户通过政策宣传,小额信贷的力度较大,凡是评级授信达到要求的大部分贫困户申请了小额信贷。其中一部分信贷资金用于了贫困户产业投资,还有部分信贷资金入股企业,享受企业入股分红。我区信贷资金入股企业主要是三湘菌业和天湖牛歌,由于三湘菌业和天湖牛歌企业效益不好,贫困户入股分红资金一直未按合同要求兑现,这不仅影响了贫困户收入,更重要的是影响政府扶贫的信誉度,建议区扶贫办在引导贫困户小额信贷资金入股企业时,要选准入股企业,要把入股资金投入信誉度高,发展前景广的企业,实现真入股、真分红。

  一、我市产业扶贫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拓宽思路,多部门参与产业扶贫的格局初步形成。我市产业扶贫方面形成以市农委为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林业局、市文旅局、市商务局等多家单位相互配合、各有重点的工作格局。我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十大主导扶贫产业有特色粮油、蔬菜、中药材、林特、水果、畜禽、渔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光伏、农村电商等,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主业突出、多业并举、各具特色的产业精准扶贫发展格局。20**年新建成1XXX个光伏电站并如期并网;
全市约XXX万贫困人口每人建立1亩苗木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已落实栽植苗木XX.X万亩。XXX个贫困村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56XXX户贫困户从事1项以上特色种养业。村均产业扶贫项目6.XXX个,到户产业扶贫项目户均2.XXX个。建成扶贫工厂29家、扶贫基地86家,吸纳贫困劳动者XXX人。

  (二)精准施策,产业扶贫各项优惠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期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下发后,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也相继出台政策,全市各有关部门和县、乡、村三级政府产业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和特色种养业。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财政扶贫及其他资金共同成立经济实体,利用财政资金形成的可经营性资产入股,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将资产、土地入股,确保多渠道增收。设立林业产业扶贫生态林补助专项资金,扶持林业产业脱贫。科学选择模式,加大林业产业扶贫力度,推广利辛县贫困户自种、自有、自贷、自用经验做法。开展“八个一”工程建设,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农家乐。推动“两中心一站点”、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建设和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工作。

  (三)创新举措,特色扶贫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各地区依托光伏扶贫、特色种养业扶贫、乡村旅游、商贸流通扶贫项目等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如蒙城县黎明村,种植传统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因海拔低经常遭受水涝之苦,收成不好,收益不高。开展产业扶贫工作之后,及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由过去的“一麦一玉米”,改为“一麦一稻”,通过土地流转方式,鼓励企业和种植合作社开展稻虾共作、西甜瓜和蔬菜种植。魏岗镇大陈村针对多数贫困户受场地、技术、家庭情况等因素限制无法养羊的现状,引导贫困户自愿将扶贫羊交由专业家庭农场代养,有效减少了贫困户的养殖风险和销售风险,同时降低了养殖场的成本,达到了合作共赢、共享收益的目的。

  (四)加强督查,产业扶贫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将特色种养业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农村电商扶贫等工作纳入对县区党政领导班子扶贫工作年度考核内容。各地区、各部门明确分工,层层压实责任。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同志抓落实,班子成员具体实施,实行每月一调度,每季度一通报。同时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及时召开督查调度推进会,严格落实考核问责机制,确保产业扶贫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二、产业扶贫工作面临的困难   (一)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一是部分人员认识有偏差、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镇村认为产业扶贫周期长、见效慢,贫困户认为不能很快得到收益,不愿发展产业扶贫。二是政策宣传效果不够理想。虽然各地各部门以及广大扶贫干部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各项扶贫政策,但受限于大多数贫困户知识层次较低,造成对政策的理解不深不透,主动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不高,在引导鼓励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二)贫困户发展产业动力不足。一是贫困户老弱病残居多,自主生产经营能力较低。二是部分贫困户思想观念陈旧,存在小农思想,安于现状。三是部分贫困户认为特色种养业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影响较大,效益不能保证,担心增产不增收,特色种养业难以形成较大规模。四是部分贫困户受技术、资金、思路限制致富无门后,回避再发展,导致贫困户自主发展难度增大。五是部分贫困户对政府、对扶贫政策依赖性较强,不自谋发展思路,不主动发展产业。六是人才匮乏,缺少懂知识、懂技术、能谋发展的脱贫致富带头人。

  (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较弱。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大多数仍然处于成长阶段,缺少真正实力强、带动面广的主体。多数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抗风险能力差,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手段较为单一。主要表现在:一是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多以流转贫困户土地和临时用工为主,真正以入股分红和吸纳长期稳定务工就业的较少。二是贫困户大多年老体弱,劳动效率不高,新型经营主体雇用贫困户工作的意愿不强。三是新型经营主体社会责任履行不够到位,虽然开展了帮扶工作,但只是给予了物质帮助,在提升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上做的还不够。

  (四)各项扶贫产业还需进一步融合拓展。尽管实施了不少产业扶贫项目,也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一二三产业融合上做的还不够,还没有完全形成横向联合成网、纵向融合成链的扶贫产业发展格局。例如,乡村电商服务网点主要为农民购买产品提供服务,与贫困村特色种养业等结合不够;
乡村旅游产业不成熟,虽然大力支持贫困户发展农家乐,但因“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配套还不够,带动贫困户脱贫能力依然较弱。

  三、产业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扶志扶智长效扶贫机制。各种扶贫政策都是外在因素,只有破除贫困户“坐、等、要”的依赖思想,才能真正将外部输血变为内部造血。只有摆脱精神贫困,才能促进贫困户物质脱贫。要加大宣传引导,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提振群众精气神,避免福利陷阱。提供就业机会,以工代赈,提升贫困户参与感和获得感。发展教育,加大培训,提高贫困户知识文化水平,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加大“内提外引”力度,培养一批脱贫致富带头人,吸收召回有知识、有干劲、愿意回乡创业的人才,激励带动贫困户自我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红色文化正能量,增强贫困户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加大对干部的培训,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确保打赢产业脱贫攻坚战。

  (二)产业扶贫要因地因户施策。贫困村的自然条件与经济状况不同,决定了产业扶贫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各地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整合资源优势,引导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从而形成“一镇一基地,一村一产业,一户一项目”的大产业格局。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基础上,立足实际,不盲目跟风,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要求,对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计划,指导乡镇和村进行产业模式调整,加快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辐射范围广、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和发展状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程度等,选择相应的组织形式,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

  (三)发挥产业特色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围绕我市特色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建立集市场、人才、需求为一体的脱贫攻坚项目库,加大项目支持力度,支持贫困户主动调整种养结构,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营销推介,促进特色种养业发展。完善配套基础施设建设,加强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扩大光伏发电扶贫覆盖面,提高光伏扶贫实效。支持贫困村推行林药套种,建立特色经济林基地,发展林业产业订单模式,确保贫困户稳定收益。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挖掘电商扶贫潜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

  (四)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责任感,动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贫困地区兴业创业。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产业,扩大品牌影响力,加速企业集群集聚。提升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能力和服务带动能力,大力发展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加强监督管理、纠纷协调、风险防范,维护和巩固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关系。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土地出租、入股等多种形态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力流转。继续推进“四带一自”模式,鼓励贫困群众签订合同、入股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分配,降低风险,持续受益。

  (五)完善产业奖补程序,促进产业扶贫政策落地生根。继续探索扶贫驿站建设与管理方式,与村级组织相结合,真正让驿站成为集就业社保、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居家服务、快递快发、创业支持、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公共综合服务场所。在符合条件前提下,简化产业奖补工作程序,用活政策,切实把产业奖补政策落到实处。

  根据县扶贫办工作要求,我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对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保义镇地处寿县中部,辖XXX个行政村和一个街道,人口XX.X万。农业人口XX.X万,耕地面积8万余亩,全镇共有2XXX户贫困户,5XXX人贫困人口,其中20**已脱贫XXX户、XXX人,20**年已脱贫XXX户、XXX人,20**年已脱贫XXX户、XXX人。目前还有1XXX户贫困户,2XXX人未脱贫。今年计划脱贫XXX户XXX人。三个重点贫困村中保义村已于20**年脱贫出列,张祠村计划于今年出列,桃园村2018年脱贫出列。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镇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严格把关,提高扶贫精准度。认真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开展了扶贫对象精准核查和动态调整工作,不符合条件的退出XXX户,调整XXX户,符合条件的新进XXX户,总计调整XXX人。实行动态管理,应退则退,应进则进,确保扶贫对象更加精准。采取“五定”措施(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全面推进扶贫帮扶到村到户工作。贫困村做到“五有”:有作战图、四项清单、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工作室和完整的档案资料。贫困户做到“四有”,即有扶贫手册、帮扶人、帮扶措施,脱贫户有脱贫光荣证。

  (二)精准帮扶,落实因户施策措施。制定《关于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逐村签订精准脱贫责任书,印制了相关挂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力推进。深化“1+2”双包工作制度,从镇机关和镇直单位选派XXX人充实到村,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2名帮扶联系人,XXX名镇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包保一个村,不脱贫,不脱钩。实施“扶贫走访日”,按照“五个一批”要求,谋划推进十大精准脱贫工程,做到对症下药、分类施治、靶向治疗。

  1、产业扶贫。引进安徽禅缘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在保义镇桃园村境内建立“半枝莲标准化种植示范帮扶基地”100亩,以“主导产业+主体企业+贫困村+基地+订单帮扶+贫困户”的扶贫帮扶模式,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同时,积极申报贫困户自身产业扶贫资金XXX万,帮扶XXX户贫困户自主发展以中药材、皖西白鹅等特色种养殖的产业项目发展。

  2、光伏发电。三个60千瓦的村级集体电站(张祠村、桃园村、保义村)已建设完成,并网发电,20**年XXX个村街的60千瓦电站已经开始安装组件。XXX户3千瓦的分户电站全部落实到户,正在建设中。

  3、金融扶贫。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贫困户知晓率,动员有发展能力缺资金的贫困户贷款发展生产,对于自身无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动员入股企业和大户,由企业和大户贷款贫困户入股分红获得利息,目前全镇已贷款XXX户XXX万元,有两个养殖大户与贫困户签订协议贷款,分别是金祠村养猪大户,张世成和张罗养鸡大户王金康手续正在办理,可贷款XXX万元。

  4、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共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27公里,加上“一事一议”修路7.68公里,共计修水泥路34.68公里,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

  5、实施水利建设扶贫工程。重点实施“八小水利”工程建设,20**年度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座,蓄水5-XXX万方塘坝扩建2口,1-5万方塘坝20口,更新改造泵站8座,共190千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目前自来水主管道各村已铺设,入户3XXX户,解决饮水安全问题XX.X万人,占总人口听XX%,到20**年实施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XX%,到2018年解决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XX%。

  6、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计划改造XXX个台区,新增10KV线路4.4千米,低压线路29.2千米,新增容量(变压器)4600千伏安,为1XXX户解决低电压问题。

  (三)强化考评,保障脱贫攻坚持续发力。实施“一月一清单、一月一督查”通报制度,对扶贫领域出现的问题及时通报、跟踪督办、限期整改,并将各村(街)日常督查结果与包保干部绩效考评挂钩。在加强督查结果运用与绩效考评有机结合的同时,推行督评激励与问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对驻村帮扶制度落实不到位、驻村工作队员不认真履行帮扶职责等内容,实施问责;
对领导责任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力的部门或个人,通过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方式,实行责任追究,以考核问责倒逼脱贫攻坚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劳动力大量流失。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增加了贫困识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工作难度。

  二是产业扶贫投入不足。目前,村上没有形成优势新型产业,而传统种养殖产业劳动力需求大、风险高、经济效益低,且缺少明确的奖补政策,依靠农户自身发展,规模小、经营粗放,难以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导致工作队为农户制定的发展规划中,涉及到种养殖业的落实程度都相对较差。

  三是残障、慢病占比大。五保供养、残疾、智障丧失劳动能力等对这类人,只能通过低保、五保、残疾救助、社会救助等政府“兜底”政策帮助其维持基本生活。另一方面,贫困户中有长期慢性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三、几点建议   一是要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村“两委”班子是农村群众的主心骨,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其抓落实、促发展能力如何,其自身的作风怎样,直接影响到当地的村风、民风,直接关系到村上的经济发展。如果村级班子每名成员都能在工作作风、干事魄力、能力水平上“过得硬”,脱贫致富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二是要把政策和资金支持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保障。上级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助推精准扶贫,用政策调动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财政、金融、扶贫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

  三是要把项目带动作为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支撑。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精准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对贫困村的项目争取力度,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四是要把管家服务作为贫困户长效增收的助推器。精准扶贫与走亲戚式的送温暖质的区别在于“不脱贫不脱钩”。当前入户扶贫,亦表现出入手难、维持难、见效难。要采取管家式服务,从扶持对象的优选、种养项目的商定、资金措施的落实、帮扶部门的跟踪,均要站在农户的角度去思考,去跑腿,去动嘴,甚至先学会后传授,直至贫困户能独立操作,并且统一提供生产技术性支持。还要在全过程为每个贫困户建立服务台账,关键环节乡镇党政及驻村干部必须亲力亲为,成为贫困户脱贫的坚定保障。

  一、我县资产收益扶贫的基本情况   (一)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大力支持指导下,积极探索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三变”改革,以“党组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五联经营”模式和土地入股、资金入股、资源入股、技术管理入股、集体资产入股的“五类参股”模式,重点在XXX个镇(办)XXX个村建设了北极融诚、水口丝路天台、韩家正昊、太峪海升、水口天利和、新民长丰正、新民镇生态果蔬、义门融诚、义门杜家岸现代果业、义门康泰养殖、永乐凤栖源、龙高裕才、龙高千亩矮砧苹果、城关丝路花雨、泾河西区彬丰果业等XXX个扶贫产业园。

  产业园涉及果业、蔬菜、养殖、观光农业及配套产业、田园综合体等领域,规划总占地面积XX.X万亩,计划总投资XX.X亿元,目前累计完成投资XX.X亿元,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分红、劳动增收等途径,兑付群众和村集体各类收益5XX.X万元,带动4XXX户14XXX名贫困群众实现收益1XX.X万元。全县XXX个镇(办)XXX个村以38273亩村集体及群众承包土地入股产业园,当年土地收益XX.X万元,亩均收益XX元;
鼓励1XXX户贫困户用7XXX万元贴息贷款入股,按本金6%固定分红XX.X万元,户均2XX元,1XXX户贫困户用XXX万元补助资金入股,按本金8%固定分红XX.X万元,户均XX元;
目前有2XXX人在产业园务工,劳务收入3XX.X万元,人均XX.X万元(其中贫困人口XXX人,劳务收入XX.X万元,人均XX.X万元);
XXX个村以5XX.X万元集体资产(含产业项目资金3XX.X万元)入股产业园,当年收益XX.X万元。

  2018年新建XXX个扶贫产业园,分别是新民镇阿里寨现代农业、新民镇林亿农业科技、永乐镇山地苹果、永乐镇马家河大棚果蔬、北极镇油松种植、北极镇中药材种植、韩家鑫兴、韩家协盈肉牛养殖、龙高镇德龙养殖、义门镇奶山羊养殖、城关街道彬东塬肉牛养殖、水口镇晨升循环产业园、太峪镇生态型商品猪育肥产业园,涉及果业、大棚果蔬、苗木、中药材等。XXX个新建园区计划总投资XX.X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7XXX万元,今年一季度完成投资2XXX万元,已建设面积10300亩。目前,永乐马家河50座新建果蔬大棚已全部种植西瓜、甜瓜等时令瓜果;
义门镇千只奶山羊养殖场正在改造羊舍、建设奶站;
北极中药材基地已购进肉牛100余头。按照“三变双五”工作模式,XXX个新建产业园正在开展股权量化工作。

  20**年我县产业扶贫到户项目利用XX.X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扶持1XXX户贫困户入股XXX个合作社/企业参与分红。

  (二)取得主要成效   通过20**年“三变”改革工作的实践和探索,扶贫产业园进一步发展,产业扶贫动力更强大,不但能精准到户推动贫困户脱贫,更重要的是通过大产业带动大就业,形成了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整体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一是打破了村镇地域界限。抓“三变”推进、精准脱贫的核心是发展产业,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也必须依靠产业来推进。我县XXX个园区产业覆盖面都在几个村、甚至十几个村以上,比如融诚公司的产业园区覆盖3个镇XXX个村。如果以村为单位推进“三变”改革和产业发展,不但会造成土地等资源的条块分割,企业还要面对多个村庄的不同诉求,这不但增加了管理难度,更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和成本。为此,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创造性的提出:打破村镇地域界限,以产业园区为单元进行“大三变”改革,助推产业脱贫。

  二是扩大了农民就业规模。自从XXX个产业园区创建后,园区覆盖范围内大约三分之一的外出农民工返回家乡,到就近的园区打工,比如,融诚兴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亿元建成的北极万亩黄花菜基地和富民果袋厂,吸引XXX名农民就业,其中贫困人口XXX名,人均月收入达2XX元。截止目前,全县在产业园区务工的农民人数2XXX人(贫困人口XXX人),劳务收入3XX.X万元(贫困人口劳务收入XX.X万元),人均XX.X万元(贫困人口人均XX.X万元)   三是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贫困人口要脱贫,村集体更要脱穷。在“大三变”改革的推动下,全县9个镇(办)XXX个村以5XX.X万元的集体资产(含产业项目资金3XX.X万元)入股产业园,今年年底收益将达到XX.X万元。同时,各村以其他资源入股产业园区后,村集体开始有了稳定收入,例如北极镇北玉村将闲置的20间校舍和4.5亩校园,作价XX.X万元入股到融诚产业园兴业公司,年分红3XX元;
新民镇早饭头村把村上投资1XXX万元建设的800座蔬菜大棚和管护房入股到产业园,占股XX%;
义门镇中罗堡村用村集体房屋入股康泰养殖产业园,年固定收益3万元;
北极镇北玉村争取省财政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XXX万元,入股融诚产业园;
韩家镇争取XXX万元的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入股万亩核桃产业园,相关村集体实现了长期分红收益。

  四是建立了脱贫长效机制。“大河水涨小河满”,大产业带动大就业,大就业为精准脱贫奠定坚实的基础。丝路天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带动XXX户贫困户以2165亩土地参股,今年,贫困户分红收入与务工收入户均可达6XX元左右;
太峪镇的生态农业扶贫产业园,将“三变双五”与乡村旅游结合,创造了保洁、保安、停车场管理、大田管理等就业岗位,吸纳XXX户贫困户XXX人务工增收,人均月收入2XX元左右。贫困户通过入股和就业,实现长期稳定收入,构建了产业脱贫长效机制。

  五是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为避免贫困户陷入“福利陷阱”,确保“大三变”改革中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和“资金”入股(政府贴息5万元贷款替贫困户入股经营主体享受分红)两种脱贫方式的健康运行,防止贫困户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我县注重正向激励,对在法定年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制定了8条激励措施,规定由镇、村和企业双方对贫困户务工和发展产业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以积分制形式考核贫困户上岗出勤情况,积分结果每季度进行一次公示,年末进行兑现分红,强化了贫困户自强自立的劳动意识,有效遏制了“养懒汉”问题的发生。

  (三)主要做法   在探索推行“三变双五”模式过程中,我们打破村镇地域界限,以产业园区为单元,发展壮大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以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的。

  (1)抓产业布局,促进园区协调发展   一是着眼均衡化布局。认真分析各镇(办、管委会)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结合企业经营方向,在尊重企业意愿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入驻地区域,按照这一要求,全县在8镇1区1街道陆续选择布局了XXX个产业园区,这些产业园各有特色,重点突出。二是坚持差异化发展。目前,XXX个产业园区产业发展的差异明显,形成了五个优势产业带:北塬的农业综合产业带,主要发展优质苹果、烤烟和农产品加工;
南塬的粮畜综合产业带,主要发展粮油、苹果、养殖和优质小杂粮;
南部山区的林药综合产业带,主要发展生态林、牧草、中药材、干杂果和小麦良种繁育;
川道的瓜果蔬菜产业带,主要发展优质露地及设施大棚果蔬;
山坡的柿草综合产业带,重点发展柿子、大枣和牧草种植。三是着力规模化推进。大规模才会有大效益。在选择经营主体初期,我县就提出要坚持“招大引强、决不小打小闹”。目前,XXX个园区一期占地XX.X万亩,累计完成投资XX.X亿元,覆盖了果业、蔬菜、养殖、观光农业、田园综合体等领域。

  (2)抓示范典型,鼓励园区带动发展   20**年,我们首次在义门康泰养殖专业合作社试点了牲畜托养分红,探索贫困户入股分红办法;
20**年,学习借鉴贵州“三变”成功经验,在北极融诚、水口丝路天台、韩家正昊等6个扶贫产业园先行先试,提出了符合我县实际的“双五”模式,彬县“三变双五”改革正式全面展开。随后,县上出台金融等扶持政策,强化支持指导,鼓励产业园发挥示范作用。通过全县各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三变双五”扶贫产业园增加到XXX个。这些扶贫产业园为我县产业发展树立了典型,展示了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最新状况,带动全县农业产业持续稳步发展。计划至2018年底,“三变双五”扶贫产业园发展到XXX个以上。

  (3)抓金融支持,助力园区壮大发展   为了破解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县上及时出台了《彬县金融支持“三变双五”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县财政设立4XXX万元的风险担保基金,撬动农商银行工商银行贷款4亿元,已协调先后为融诚、丝路天台、太峪海越、龙高裕才、韩家正昊等各产业园累计提供了3XXX万元的产业扶贫贴息贷款支持,为园区做大做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抓组织保障,强化园区规范发展   一是组建专门机构。从20**年7月份开始,县委、县政府先后5批(次)组织干部赴贵州实地考察,学习领会“三变”改革实质,结合实际探索推行了“三变双五”模式。8月份成立了彬县推进“三变双五”模式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抽调5名专职人员负责日常事务管理与协调工作,财政列支XXX万元专项经费,保证了改革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政策引导。研究出台了《彬县关于推行“三变双五”模式加快建设XXX个扶贫产业园区的指导意见》、《金融支持“三变双五”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行“三变双五”模式鼓励贫困户勤劳致富激励办法》等文件,为“三变双五”模式推进提供了方向引领。三是狠抓业务培训。采取集中授课和干部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安排县级分管领导,就上级“三变”精神和我县“三变双五”有关政策进行专题授课,促使扶贫干部带着政策去宣讲,动员群众和企业投身到“三变双五”模式中来。同时,指导园区科学量化股份、合理确定分红比例,规范提升园区参股办法。四是强化考核奖惩。县委、县政府将把“三变双五”改革纳入各级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先选优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成效明显的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滞后完不成任务的要通报批评,确保了“三变双五”改革持续健康深入推进。

  (5)抓党建引领,实现园区融合发展   我县在推进“大三变”的过程中创新了“大党建”。“大三变”改革涉及区域宽、范围广,为了适应发展需要,县委把园区覆盖区域产业相同(相近)、地域邻近的若干个村联合起来,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和产业联建等方式成立了联村党委,实行“组织联建、会议联开、工作联管、考核联评、发展联促”的机制,要求联村党委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委联席会议,重点研究解决产业发展、园区管理中的难点问题,以及产业扶贫中出现的新动向,做到堡垒共建,资源共享、信息共用、抱团发展,实现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以及精准脱贫三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彬县的“大三变”是“三变”改革模式和彬县县情实际有机结合的产物,“五联经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牵头作用(主要是政治引领、宣传政策、组织群众、审核把关、落实政策作用);
“五类参股”方式从更高质量上实现了“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目标。

  二、我县资产收益扶贫面临的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由于我县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刚刚起步,目前处于探索阶段,个别项目技术含量低、市场风险大,加之项目选择的局限性,导致资金投入了,收益不大,贫困户没有真正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有些项目过度依赖政府的资金投入,一旦资金投入中断,这些项目就推进不下去。

  (三)对风险评估不够,只注重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

  (四)群众对新生事物认识不足,导致参与积极性不高。

  (五)在政策方面,没有成熟的政策依据,导致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

  (六)目前尚未探索出切实可行的企业监管机制,企业监管缺失,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七)风险防范体系不完善。由于农业、产业前期投入大、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灾害、市场波动双重影响程度深,加之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保险等措施不配套,农业生产成本高、风险大。因此必须完善政策性保险、信用担保、财政补贴等风险防范体系,提供风险防范能力。

  三、我县资产收益扶贫探索实践的主要经验和重要启示   彬县“三变双五”政策仿佛一剂良药,化解了农业的千年愁怨,用全产业链的思维去经营农业,实现农业的工业革命,让农产品在家门口变成工业品,产生数倍效益。归纳总结下,有以下经验和启示。

  切合实地的政策支持“三变双五”政策从提出到落实,离不开党务政府的集体智慧和努力,离不开公务人员的创新和创意,离不开他们每一个环节的创造性支持和逐一落实。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就能让行政效能无限量地倍增。

  尊重自然、突出特色。彬县的产业扶贫并没有实行一刀切政策,而是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群众喜好及传统栽植习惯,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后   ,各个施政,才取得了成功。

  高效的招商引资政策。充分调动当地大企业家改变家乡面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成名人士和成功人士的引领和带头示范作用,请他们回家乡创业,把感恩和他们的事业充分结合,使得招商引资政策落实有力。

  团结群众形成合力。共同致富是党和政府殷切期待的,脱贫攻坚也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群众参与,形成脱贫致富的人民战争,发挥集体的力量。“三变双五”政策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共同富裕。

  创新机制带来惊喜。传统产业要走出困境,没有创新是不行的。长丰正研发的“鸡蛋苹果”、“盆景苹果”都是创新带来的增长点,都是农业产业链的另一个延伸。

  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认证。农业再也不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注册品牌,成立大公司,进行无公害认证等活动,让市场记住自己,让消费者记住自己,从而形成品牌认知,培养忠实的消费者群体。

  把农业当工业经营实行网格化管理。农业管理也需要科学化、流程化。对田间地头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落实到人。把农业产品当成工业原料,进行再加工,都将产生增值效应。

  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共同富裕的目的是让城乡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同时,增加配套设施,提高农村群众的医疗卫生、教育、娱乐、文化体育等条件,让城乡一体化发展,让村里人和城里人同样幸福、快乐。

  四、进一步推进我县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建议省市出台相关资产收益扶贫项目文件。

  (二)继续探索完善企业监管机制,使贫困户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三)紧盯市场选产业,突出比较优势和发展优势,选择收益稳定可靠的产业项目,稳扎稳打,创新经营,从产业选择上切实保障群众利益最大化。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强农业产业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Tags: 扶贫   调研   工作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