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总结汇报 > 年终总结 / 正文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09-26 00:10:55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号码:2509;

考试形式及比例: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22日。

一、选择题 1.游戏的主要特点包括(A)。

A.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 B.社会性、现实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 C.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抽象性、自主性 D.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参与性 2.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方法有(A)。

A.说服、范例、练习、评价 B.指导、范例、练习、评价 C.说服、规范、练习、评价 D.说服、范例、练习、批评 3.瑞士教青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D)。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理想国》 D.《林哈德与葛笃德》 4.属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C)。

A.单一性 B.停滞性 C.发展性 D.狭隘性 5.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要求的纬度划分,幼儿园环境设计可分为(B)。

A.教学环境、安全环境、活动环境和交往环境 B.生存环境、安全环境、活动环境和交往环境 C.教学环境、安全环境、休息环境和交往环境 D.生存环境、安全环境、休息环境和交往环境 6.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D)。

A.1~2岁 B.1~4岁 C.2~3岁末 D.0~3岁未 7.在学前教育学初创阶段的主要特点有针对性、系统性和(D)。

A.专门化 B.完备化 C.丰富性 D.理论性 8.幼儿园环境设计的主要作用包括(D)。

A.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激励作用、管理作用 B.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教育作用、制约作用 C.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教青作用、管理作用 D.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激励作用、制约作用 9.属于学前儿童美感的表现特点的是(C)。

A.理性 B.深刻性 C.行动性 D.思维性 10.属于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的是(B)。

A.直接性 B.迟效性 C.单一性 D.短期性 二、简答题 11.简述家庭对学前教育儿童发展的影响。

答:通过父母的教养方式,把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道德规范、期望等传授给儿童,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

  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溺爱、专制、民主和放任   (一)家庭教养方式:溺爱   子女表现的特点:比较不成熟;
任性;
责任感低;
附和朋辈;
欠缺领导能力。

  (二)家庭教养方式:专制   子女表现特点:依赖性强;
自信心较低;
社交技巧较差;
好奇心不强。

  (三)家庭教养方式:民主   管教特点: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
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等比较恰当;
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交流与沟通。

  子女表现特点:
情绪稳定而乐观,性格外向;
具有强烈的同情心、事业心、责任感和成就感。

  (四)家庭教养方式:放任   管教特点:不向儿童提什么要求,与儿童沟通不多;
父母任孩子自由、不受约束地发展。

  子女表现特点:
  美国合格父母10条标准:(1)孩子在场,父母不吵架;
(2)不拿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
(3)父母之间互相谅解;
(4)任何时候不对孩子撒谎;
(5)与孩子之间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要表示欢迎;
(7)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答复;
(8)在外人面前不讲孩子的过错;
(9)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动不动就发脾气。

12.简述幼儿园工作的原则。

答:(1)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育计划、设计教育活动时,应当以“完整儿童”的培养为指导思想,不能片面追求学前儿童的特长和技能。

(2)尊重学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的原则。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其次,尊重每个儿童,不搞成见,不偏见。第三,促进师幼之间的沟通。

(3)保教结合的原则。教师应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在全面、有效地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学前儿童生活上的照顾和保护,保教合一,确保他们真正能健康、全面地发展。

(4)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教育者在关注全体受教育对象的同时,还应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采取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5)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的原则。指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中。

(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指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组织形式,寓教育于游戏中,通过游戏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7)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指充分利用来自各种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经验的学前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发挥各类环境、各种力量的合力作用,将使教育更加开放,更经济,更生动活泼,更有意义。

13.简述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内容。

答:(1)了解学前儿童的家庭及在家表现情况。

(2)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3)向家长宣传学前儿童教育的知识。

(4)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5)吸收家长参加幼儿园工作。

14.简述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原则。

答:(1)科学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参与性原则。

(4)开放性原则。

15.简述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意义。

答:(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促进智力发展。

(3)实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论述题 16.论述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

答:一、孕育阶段(16世纪以前)   (一)中国。在这一时期,学前儿童主要在家中接受早期启蒙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尚未产生。因此,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属学前家庭教育理论的范畴。其中以颜之推、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较为出色。

(二)国外。1.柏拉图《理想国》。柏拉图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
主张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2.亚里士多德《政治论》。第一个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三)孕育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特点:1.丰富性;
2.实践性;
3.零散性。

二、萌芽阶段(16至18世纪初)   夸美纽斯   1.学前教育著作。《母育学校》: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世界图解》: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第一本儿童插图书。

  2.学前教育思想。(1)论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2)提出教育顺应自然的原则;
(3)强调多给儿童活动机会,认为游戏最适合儿童,重视感观训练,主张直观的教学方法。

卢梭《爱弥儿》   1.顺应自然,儿童本位;
2.对儿童进行“消极教育”;
3.儿童应通过做事来学习,使他对知识的学习有直接的体验;
4.对儿童实施身体教育和感官教育。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1)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
(2)提倡与实施爱的教育;
(3)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

萌芽阶段学前教育学的特点:1.专门化;
2.完备化;
3.理论化。

三、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半期) 19世纪中叶,学前教育学开始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陈鹤琴: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创建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 创立活教育理论:(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3)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四、国外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福禄培尔:幼儿教育之父 主要贡献:1.首创幼儿园;
2.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恩物;
3.系统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著有《幼儿园教育学》(1862年)、《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年)即《幼儿园书信集》等书;
4.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独立学科。

蒙台梭利:1.提出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
2.总结了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重复练习与自由选择;
3.注重感官训练,并设计了发展感官的教学材料;
4.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环境。

17.借鉴国外幼小衔接工作的经验,提出改善我国幼小衔接工作的措施。

答:(一)国外幼小衔接工作的经验介绍。

1.制定具体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提供立法保障。

纵观国外的学前教育发展,法国于1989年颁布的《教育法案》以及1990年颁布的《教育法案实施条例》中均提出了加强幼小衔接。在德国,2004年8月,柏林大学、布兰登堡州教育局、德国儿童青少年基金会合作提出“幼小衔接发展计划”,目标是使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在教学内容和组织及结构上更紧密结合。1998年,瑞典把学前教育纳入到基础学校教育系统,认为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活动都是终身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应是一个连续且完整的整体。日本早在1947年颁布的《保育要领》中就提出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应充分沟通和联系;
2001年,文部省又发表了《幼儿教育振兴计划》,提出加强双方儿童之间、教师之间、家长之间的交流,实行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的通用制度等;
2006年正式开设“幼小衔接推动班”制度,让5岁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协同学习。

2.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加强监督和管理。

1990年,法国政府提出要统一母育学校与小学的监督视导工作,规定把母育学校与小学的监督视导工作合并起来,其主要职责为:第一,在一个省的范围内负责对小学、初中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学前教育机构的督察;
第二,小学督学、技术教育督学、学徒教育督学和信息方向督学,督察初等教育、幼儿教育机构的教学、教育工作管理和评价教师及有关人员。因此,初等教育的视导员和教育顾问需要具备两个阶段的教育理论和实际经验,从而进一步做好母育学校与小学的衔接。

美国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行政机构进行整合,以便更好地为幼小衔接提供服务。

日本政府和教育部门通过在幼教机构和小学互设“非常勤讲师”,促进彼此的经验交流和人员交流。

3.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和聘用标准,实行合流培训。

法国提出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接受同样的培训,并且国民教育部在聘用考试中对幼儿教师和初等教育教师的考试科目也是一样的。这不但有利于实现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互换,也是实施幼小衔接的重要举措。美国的幼儿教师与小学低年级师资是合流培训的,学生在大学教育院系毕业后取得的教师资格证书是涵盖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此外,美国实行幼小师资合流培训与证照合一制度。日本为推进衔接工作,组织幼小教职员合同研修,让幼儿园教师参加小学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开展幼小教职员相互职场体验研修。

4.丰富教学的组织形式,注重课程的连续性 为做好幼小课程的衔接,教师应打破幼小课程各自为政的状况,积极加强双方的联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小步子的教学逐步实现课程衔接,从而使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小过渡。法国“教学阶段”理论把学前儿童和小学生分为三个阶段:启蒙教育阶段、基础学习阶段和深入教育阶段。无论是在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或评估标准上,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将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视为一个整体。美国的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共同商讨有关课程之连续性、个别幼儿进步情形、幼儿在一年级安置的情形,并共同为幼儿设计个别的衔接活动。日本实行“幼小一贯教育学校”计划,文部省在2002年颁布的《教育指导要领》中明确要求,要为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开设“生活课”,该课程最大的特点是综合探究性,让孩子对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多种多样的探究,是一种以儿童的探究为核心的儿童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课程。英国和瑞典的幼儿园课程都充分地体现了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注重课程的幼小衔接,促进幼小一体化。

5.创设适宜儿童发展的环境,保证环境的衔接 幼儿对周围的环境是相当敏感的,幼小衔接的不当可能会造成生理、心理上的问题。因此,为儿童提供一个较为接近上一阶段的衔接环境与教室情景显得至关重要。美国有的州将幼儿园附设在小学内,以便幼儿熟悉小学环境、了解小学生活,减少因环境转换而产生的各种适应问题。此外,他们活动室的空间规划与小学低年级的基本一致:桌椅摆放呈马蹄形,一个小组的幼儿围坐在一张桌子旁从事操作活动或区域游戏;
教师指导集体活动的空间相当灵活,幼儿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自由移动,有时以教师为中心,有时以空白墙壁为中心,有时以白板为中心。

6.建立平等的合作交流,追求共同教育目标。

幼小衔接应是幼儿园和小学双向的、共同的衔接。幼小衔接的主体是儿童,所以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围绕共同的教育目标,建立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平等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在英国,小学经常组织小学生到幼儿园来帮忙、做调查或采访等。日本教育界认为幼儿园和小学应遵循共同的教育目标,建立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应加强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实践。日本主张实施“团队教学”,即小学教师可到幼儿园工作,幼儿教师也可到小学工作。

7.重视家长的作用,巩固家园合作。

美国的学校会要求家长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和需要,帮助幼儿平稳地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此外,还会通过召开家长一教师会议,邀请幼儿参观小学,分发家庭学习活动指南,让家长为儿童准备必要的用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等。英国的幼儿园通过组织家长观看幼儿的演出和劳动成果,请家长和教师一起评价课程与小学的衔接性,还会邀请幼儿参加幼小衔接的过渡引导会。

(二)改善我国幼小衔接工作的措施:
1.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2.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1)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2)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习听懂老师的话。

(3)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4)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3.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习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习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也就是说,在教育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四、案例题 18.在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所占比例 53.73% ,高出全国各种行业从业人员同一指标 50.85 个百分点;
高中教育程度者为 28.69%,高出全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 17.74 个百分点;
与 1990 年人口统计数据相似,在初中以下教育阶段,该行业从业人员平均教育程度均低于全国各种行业从业人员的相应指标:该行业初中教育程度者所占比例 14.58%,低于全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21.73 个百分点;
小学教育程度者为2.67% ,低于全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34.53个百分点,文盲0.31%,低于全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12.33个百分点。更为重要的是,接受过学前教青的人在将来能够更多地获得高文化水平。

请你用学前教育效益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答:(1)该案例体现了学前教育的文化效益。

(2)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效益;
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
调整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
加强幼儿园的科学自主管理;
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
改善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综合评价。

19.开学的第一天,一大群家长围在贴有班级一周教育活动安排表的幼儿园宣传廊边议论纷纷,园长仔细打听,原来是一些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安排很不满意。有的家长说:“一周就安排上这么几节课,这么多的时间用来游戏,难道我们花钱给孩子上幼儿园是让他到这儿来玩的?”。

请你用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相关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答:(1)幼儿园教育教育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是;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对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理解: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协调的发展;
有个性的发展。

Tags: 学前   教育学   期末考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