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 / 正文

论陶渊明诗歌的特点【论非亚诗歌的特点】

2019-12-04 07:32:47

【摘要】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应,它离不开日常生活,理解诗歌的情感不能忽略的历史背景。诗歌作为生活的呈现,作为先军,必将要突破自身形式的限制,突破生活的体制。创作需要材料的积累,经过锤炼语言并加工制作,非亚老师的双重身份对其创作有着不可无视的直接关系。非亚老师的诗歌口语化,日常生活诗意化,意味化让诗歌出现不一样的风景。真实的创作更容易感人,更容易引起共鸣,真实性让诗意更为幽香。

【关键词】口语化;日常生活;真实

一、生活中积聚的材料,诗意的表达

在建筑界人们称他为李建华,在诗歌界人们称他为非亚。非亚老师是一名建筑师,同时也是一名诗人。亚非老师乐于在建筑界与诗歌界穿梭,因为他是独立自行的。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执着追求着自己的理想,非亚老师主编民间诗刊《自行车》已走过十四个春秋。对于一个人,十四年,那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光,而对于《自行车》而言,可以在诗坛上称老了。正是亚非老师等一批诗人的不断坚持,才有诗坛上别样的风景。

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作家创作活动主要以主体所积累的这些内在的东西作为基础内容,并通过加工与改造,使之成为创造性产品。阅读非亚老师的诗歌,有一个特点,常常有房子、窗户、墙壁、水泥板、石头、门等与建筑有关的词语。这与非亚老师的建筑师的身份有所关联,在有意识或是无意识的贮藏在老师的脑子了,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材料。作为建筑师,非亚老师看着这些房子窗户会寻常人不同的感悟,在他的诗歌也有体现。如《冬天的诗》:我的心像一块苍老的石头/在午后的房间里,寂静地/悬挂/在我的体内悬挂/冬天的石头/拍打着四周的河岸/看吧,看吧/暗蓝的时间正漫上桌面/凶猛的灌木/缠满四条桌子的腿/它们想我一样/已不再能够奔跑/越过高高的树尖/那些年轻的客厅,围住我的心脏/一块心脏的光芒/当我打开房门,把头埋进面孔/我听到一个男人/在云朵后面的痛苦。这首诗歌用了石头、房间、客厅、房门等已与建筑有关的词语来表达对生活的体会。时间飞逝,年轻已不复存在,经历过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诗人内心孤独、痛苦。人生冬天,内心感到的悲凉、感到孤寂。透过诗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建筑和热爱诗歌的诗人。《我感到到处都是墙壁》中更是大量运用与建筑有关的词语,如墙壁、环形物、房子、门、水泥楼板等。这与诗人所从事的事业有着相关的联系,非亚老师除了是诗人外,也从事建筑的工作,这必然有意无意地用上这些与建筑有关的词语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看法。通过大量运用这些与建筑有关的词语,也可以看出非亚老师是很热爱建筑也很热爱诗歌。

二、感情的流淌,真实的魅力

高尓基曾说:文学是巨大而又重要的事业,它是建立在真实上面的,而且在与它有关的一切方面,要的就是真实!‚从高尔基的这段话可以看出文学的重要意义是反映现实,文学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诗歌,诗除了言志、抒发个人情感之外,同样也反映现实生活。非亚老师在讲座上也说:诗歌其实不是很难,但要真实、准确,要思考。非亚老师认为,诗直接就是生命本能和生活方式,强调诗歌与日常生活的维系性。ƒ非亚老师注重将日常生活诗话,有意味化。非亚老师的诗中不仅有表现了都市生活繁复的多层次禁锢的生活状态,也有表现家庭生活的温馨,更有描写日常生活的细节,以及突然间的感悟、瞬间的永恒。如《我感到到处都是墙壁》,一种城市的喧嚣的失衡,使人在时间飞速变化和空间的变化而意识量增大的不协调中进入了生存禁锢的状态,以及无意识的焦虑,生活的苦闷。《传统家庭》的诗人对禁锢生活的审美性的发现,诗人以戏谑的方式,发现日常生活的瞬间,为我们呈现生活温馨又温暖的审美情调与诗意的蕴味。《一些日子》更是生活的真实呈现,将生活的细节感受变成了永恒。

真实性成为衡量文学创作成就的首要标准。文论家刘熙载主真情拒接假意,他曾说:诗可数年不做,不可一作不真。④总之,真实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及审美品格。文学创作的真实是的真实,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上去。非亚老师的诗歌无疑秉承了这一宗旨,非亚老师的诗歌的真实性也显而易见,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无不让烦躁的世界增添一份宁静,同时沁入一股清新的空气。

三、口语诗化,诗意幽香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基础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诗歌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情感的传达都需要用语言来呈现。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有言近旨远,言简意赅的特点。而现代新诗与古体诗有语言上的差异,现代诗歌以白话文来进行创作,不讲究格律,不讲究排偶押韵。现代诗歌多采用具有普遍性口语话的形式,这种形式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和号召力。在九十年代口语化的策略下的新诗人中,就有不少诗人值得关注。非亚老师的诗歌继承了前人的口语化形式,他的诗歌语言口语化,语言朴实无华。虽然语言是十分的锤炼,但是在字里行间透着诗人真挚的情感,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以及对人生的理智思考。如《倒立》:世界也随即/开始发生/变化/一个高塔(哦,烟囱)/慢慢地向下冒烟/树木,也倒立着这里的哦,烟囱很明显是口语化,将倒立后突然发现这个世界的奇妙的情感直截了当表达出来,不带一丝半点的含糊。倒立后的世界烟囱变成了高塔,向下冒烟,树木倒立着在天空上面行走。倒立,让世界变得奇妙起来,而生活依旧继续,继续那万花筒般的生活。

口语化的写作打破了传统的诗歌形式,不讲格律,不讲排偶押韵,是诗歌的解放。口语化的诗歌比较容易理解,利于阅读,利于诗歌平民化。但是过于口语化的现代诗歌也存在居多的不足。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详细的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一关于新诗三美主张遂成为新格律诗派的理论纲领。诗歌本身是就是一种美,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无不体现着美,然而过于口语化就会使诗歌的美流失。亚非老师的《我有》:我有一只假手枪。两扇门/一副望远镜。外加四扇/窗户。一对电话机。我有两把伞/一台照相机。老死机的/慢电脑。门锁。插销。铁钥匙这首诗歌显然没有体现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口语升华后更能让诗歌散发诗意的幽香,没有经过升华的口语话的诗歌就像是一个不入流的谜语。

四、结语

生活是多层的,是具体而细微的,人的生命在诗歌中流淌,从而使诗歌回归到人的生命存在本身来。非亚老师的诗歌在叙述的同时强调感悟、思考与抒发情感,抒情性、感受、思考和叙事融合在诗中,形成了鲜活生动生活场景景。技巧上的东西在生活面前变得无力,口语化的诗歌语感来源于对词语的精心锤炼。非亚老师诗歌的语感表现成了一种生活气息,老师的诗就像一幅富有诗意的生活场景图。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人生的喜怒哀乐,可以品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