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 / 正文

公共卫生方面论文代发表

2021-04-28 11:09:30

  公共卫生方面论文代发表

  浅析医院公共卫生管理

  摘要】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应当长抓不懈,医院各个部门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同时,这也与社会的稳定和谐息息相关。因此,这项庞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努力。最终,才能在互相的支持和理解中,实现综合医院公共卫生工作的优化管理。

  【关键词】综合医院 公共卫生 管理

  1.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意义

  公共卫生管理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的流行,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的管理活动。在现今社会里,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确保百姓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

  目前,广大群众对很多病症缺乏系统科学的认识。许多人在患上传染病或其他流行性疾病时,由于恐慌或欠缺医学知识,首先会选择综合医院接受治疗。综合医院做好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为患者解除病痛。因此,医院抓好公共卫生管理是确保百姓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

  1.2提升医院外在形象的有利途径

  广大患者在最初选择综合医院进行疾病治疗时,往往出于对医院的充分信任。因此,医院应当充分尊重患者对医院的这份信任,尽量凭借自身的医疗水平及现有的设施设备,为患者的治疗作出积极的努力。这样,抓好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利于改善医院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促成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

  1.3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强大支柱

  综合医院凭借高超的医疗技术及优质的的服务,同样能够赢得众多患者的认可,逐渐提升自身的知名度,为更多的患者治疗疾病,排除痛苦,自然也会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2.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综合医院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和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深刻剖析。

  2.1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认识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有了一定保障。然而,目前我国综合医院平时很少注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工作,只有在某些特定宣传日时,才予以大力宣传,使宣传工作流于形式,致使一些地方病、传染病出现时,使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综合医院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事件应急系统和机制,以致在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无法做出准确到位的判断,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同时,在应急机制方面,缺乏公开透明的报告制度和预警监测系统,导致相关信息不完整不及时,无法做出灵敏的应对反应,不利于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

  2.3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有待改善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部分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公共卫生管理的客观需求。这些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特别是医疗、公共卫生等知识基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严重欠缺,致使他们无法提供自身工作的效率,不能从容面对相关突发事件。可见,培养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提升其整体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已是迫在眉睫。

  3.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认清目前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问题,才能更好的采取积极措施,弥补不足,促使公共卫生管理实现给付健康的发展。

  3.1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

  综合医院承担着公共卫生宣传教育的社会职责。综合医院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健康宣传工作,使公共卫生知识常识化生活化,使广大群众崇尚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是社会风尚,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这样,公共卫生知识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人民群众在面对疾病时拥有平稳健康的心态,最终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对待公共卫生问题。

  3.2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预防控制能力

  综合医院要想提升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和能力,必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的应急处理体系。因此,综合医院应当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分析存在的问题,在突发事件预警、病情信息、应急队伍、救治队伍等方面给予大力的完善,达到管理职能明确、责任固定、队伍优良的状态,实现公共卫生管理的规范化和模式化,尽快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3.3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积极配合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综合医院承担着治病救人的重大责任。在面对传染流行病重的患者时,不应持有嫌弃和排斥想法,应当切实把患者当亲人朋友看待,发扬救死扶伤的医疗精神,努力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积极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积极配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3.4定期举办学术交流,借鉴积累国外先进经验

  每个国家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过程中都有着自身的特色和宝贵经验。我国综合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知识体系与国外的很多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积极借鉴他们的经验和优点。综合医院可以定期开展公共卫生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引进先进外国的公共卫生管理经验,积极促进外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推进。

  4.小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因此,综合医院在公共卫生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医院往往处于先锋地位,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更为灵敏。本文首先分析了综合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意义,随后提出了医院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提高医院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更好的服务广大群众。

  参考文献:

  [1]林芳梅.综合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院.20217.

  [2]陈建秀.关于城市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医院.20213.

  浅谈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现状

  摘要: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是我国整个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模式

  中国拥有70%的农村人口,这部分人群的卫生问题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20世纪60~70年代, 具有中国特色的三级预防保健网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改革开放后,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卫生事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各地均就如何建立并完善适合农村经济体制和形势需要的卫生服务体系进行了积极研究和探索。

  1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发展历程

  1.1建立期1949年~1965年:1951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乡设卫生委员,村设卫生员的要求。县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等县级卫生机构随之逐步建立,公社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保健站相继成立,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初步形成。公社卫生院兼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技术指导及乡村卫生行政管理的功能,成为三级预防保健网的基础。

  1.2发展期1965年~1979年:1965年,在毛泽东同志“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下,全国农村短期速成培训了一大批半农半医的农村卫生人员“赤脚医生”,成为当时重要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队伍。同时,合作医疗也得到较大发展。保健站、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成为当时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法宝”。

  1.3变革期1979年~: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受到很大冲击。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一度极度薄弱甚至空白。20世纪80年代以后, 针对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问题, 各级政府纷纷研究制定了适应形势发展的卫生政策, 积极进行各种卫生服务形式的探索和实践。

  2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现状

  2.1农村卫生服务模式:各地探索并尝试了多种形式的农村卫生服务模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1医防合一: 医疗、预防及保健均由乡镇卫生院承担, 同时承担同级政府部门委托的部分行政管理职能, 经济独立核算。这种模式经费由政府全额或差额拨款,统筹利用乡镇卫生资源,减少了成本,大部分地区目前仍在沿用。但由于拨款不足,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乡镇卫生院往往重医轻防,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医防分设: 将预防保健工作从卫生院分离出来, 单独成立防保所或卫生服务中心 站,承担卫生保健、委托的卫生监督等任务。如江苏省的南通、扬州、宿迁等部分地区及昆山市即采用这种模式。由于有专门的机构、经费和人员,职能定位明确,经费专款专用,预防保健服务得到了保证。但独立的防保机构在组织协调社会各部门合作方面处于弱势,一些公共卫生中的社会性工作难以有效落实。

  3依院设所, 相对独立: 这是对医防合一模式的改革, 即“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防保所在行政上和经济上接受卫生院管理,财政上实行定额补助,独立核算。承担辖区的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这种模式强化了防保工作, “以医养防”转化为“以医补防”,有利于促进医疗与防保协调发展。但医、防在一个院内,人员分工与利益分配的矛盾难以避免,防保工作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分管领导的重视程度。

  4县乡垂直管理: 由县卫生局或县级预防保健机构选定人员派驻乡卫生院, 或在乡镇设立派出机构, 长年从事乡、村防保工作, 工作经费、工资报酬由卫生局拨付, 形成上下垂直管理的卫生服务系统。但由于条块分隔,在业务管理和部门间的统筹协调方面有难度。

  5政府购买: 这是由符合条件的公办或私营医疗机构提供预防保健服务, 政府依据其卫生服务的考核情况实行购买服务。这种模式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助于在农村有限的卫生资源下,促进农村卫生服务的高质量和广覆盖。

  2.2农村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投入不足: 近几年政府对卫生投入的总量较以前有了较大的增长, 但相对于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人群卫生保健需求的增加, 仍显严重不足, 公共卫生投入甚至有下降趋势。据有关统计,1998年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587.2亿元,用于农村的92.5亿元,仅占15.9%;而卫生事业费中公共卫生的投入比例由1990年的19%下降到1995年的12%。

  2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松散: 经济体制改革后, 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革。市场经济的介入使三级保健网络间的协作关系变得松散和转为无序竞争,出现网底破裂村卫生室解体 、网中不稳乡镇卫生院改制 、龙头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作用削弱的状况,防保工作难以落实。

  3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不平衡: 市场经济环境下, 经济发达地区, 乡镇卫生院重复设置, 设备闲置等浪费现象突出; 而经济落后地区, 乡镇卫生院发展相对滞后, 人才匮乏, 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落后, 不能满足农村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据卫生部有关数据,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而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有80%左右是在基层医院即可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

  4卫生服务重医轻防: 由于政府投入不足, 补偿机制不健全, 乡镇卫生院不得不“以药补医”, “以医补防”, 县级防保机构主要精力也用于开展有偿服务, 医、防功能混乱。加上农村卫生服务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疾病控制工作严重滑坡。

  3建设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思考和建议

  3.1明确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责: 实践证明,将卫生服务工作全面推向市场并不明智。各级政府应明确职责,加强领导,增加卫生经费投入,尤其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以促进公平、提高效率为原则,严格按相关标准强化农村卫生基础建设和人力资源配置,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3.2实行多元化卫生服务,健全考核评估制度:依照“农村卫生机构要以公有制为主导,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卫生机构的发展”的精神,有效利用农村有限的卫生资源,尝试将多种经济体制的卫生机构列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者,实行政府购买,探索多元化的卫生服务形式。同时应健全卫生服务评估机制,统一规范,制定标准,严格落实考核评估制度,推动公共卫生服务的良性竞争。

  3.3完善法制,建立资质认证和准入制度:针对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形势,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推行卫生服务的法制化管理。对农村卫生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卫生服务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如建立专业人员、技术运用、大型设备、基础设施等卫生服务要素的准入标准,从制度上规范卫生服务机构的筹建、设备设置、质量控制和技术标准等,促进卫生绩效的提高。

  3.4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健全农民医疗保障体系: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的农村医疗保障方式,如开展商业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公费医疗、企业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等,以充实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对试点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应及时调整并加以改进,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农民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Tags: 公共卫生   发表   论文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