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汇报 / 正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

2020-06-05 17:00:37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

 ——关于冠县部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

 冠县**寨乡政府  邢书杰

 10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会议专门作出批示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各地区、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习总书记、李总理的指示对指导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我们**市冠县也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阻力,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近日,我们对我县部分乡镇的部分村庄新农村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规划先行、水到渠成,**寨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统筹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只有立足实际统筹规划,新农村建设才能稳步推进。**寨乡是一个开展新农村规划建设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较早的乡镇之一,早在2003年,该乡即开展了

 新农村规划建设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寨乡幅员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5.7万亩,辖38个行政村,3.5万人,属山东省西部经济弱乡和贫困乡,乡政府驻地闫营村位于国道309线和和京九路(临莘路段)交汇处,济聊馆高速公路在此设有出入口,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过去该地到处是低矮的平房,经济发展缓慢。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发展潜力,2003年,该乡聘请**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制定了《**寨乡总体规划》,确定了30年的小城镇发展目标,确立了一个中心社区—4个中心社区—10个基层社区梯次分布的建设格局。按照《总体规划》,小城镇人口容量为10万人,并设置了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社会服务功能区等多个小区。近十年来,该乡采取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筹资的方式,吸引社会能人积极参与小城镇建设,筹资社会资金几千万元,建设二层以上楼房60000余平方米,使小城镇初具规模,建起镇容整洁、品位较高的小城镇,建设标准达到了**市全市一流的标准。

  随后,该乡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方式,在范王庄、红卫村等村实施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程,依照整洁美观、经济适用的原则,在范王庄建设新型民居54座,在红卫村建设新型民居40余座。范王庄村共有人口797人,耕地面积1391亩,人均纯收入达到全乡上中等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2000元以上。该村2006年开始新农村建设,制定了用10-20年的时间完成整体搬迁向乡驻地集中的新农村建设方案,完成整体搬迁后可腾出耕地500多亩。为提高新村建设品味,该村聘请**市规划建筑设计院的专家对本村做了整体规划,严格按照市政府推荐的农民新居标准进行规划、建设,积极稳妥地推广节地、节材、节能、美观、舒适型新型农村住宅。他们把宅基面积控制在4分地以内,每处宅基地比过去减少了70平方米。在民居结构上,他们积极推广双层屋顶式结构,下层房顶为平顶式结构,上层房顶为三角式瓦脊,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既可实现屋内冬暖夏凉,三角空间又可储藏杂物,一间晒台还可摊晒粮食,实现了一顶多用,既节省了空间,又增添了房屋功能,真正实现了节材节能。该村采用**市新农村建设2号方案,建设节能节材环保型新型民居54座,商住楼168间,总建筑面积14500平方米,新村建设已初具雏形。

  三奶奶庙村,位于马颊河西2公里处,南临329省道,地处县第二工业集聚区内,全村共有135户人家,545人。该村把危房改造和“宜居型”新居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坚持“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因户制宜、逐步推进”的原则,积极搞好农民新居建设,目前,已建设新型二层以上住宅楼45座。该村共有房屋140座,其中建设年限超过30年的老旧危房67座,占房屋总量的47.8%,旧式结构,不适宜居住的房屋达80%以上,改造旧房,建设新居已是势在必行。对此,该村制定了新村建设规划:搬迁旧村,采取土地增加挂钩的方式

 建设新社区,依托329省道建设二层以上新型民居。该社区已完成规划设计工作,以6层建筑为主,二层别墅式新型民居为辅。该社区已组织成立了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完成了对各户房屋的拍照、测量工作,并与老百姓逐户座谈摸底,摸清了群众思想动态,完成了对各户房屋价值的评估工作,制定了拆迁安置方案,由开发商投资建设的安置区居民楼已开工建设,整个社区迁建工作进展顺利。**寨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案例启示我们,只要规划先行,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即可水到渠成。

  像三奶奶庙社区这样,只要有条不紊的稳步推进,建成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社区指日可待。这两个村庄的社区建设工作虽然进展顺利,但也存在不少困扰和问题:一是资金难以筹集的问题。目前,农村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在一些中等水平的村,富裕农民的比例不高,老年农民劳动力下降,存款总额大多不超过5000元。青壮年农民,年收入万元以上的户也只能占到一半多一点,刨除化肥、农药、吃穿、供养孩子上学等费用,年积蓄已经很少。而建设新农村二层住宅楼则需要十四五万元,单靠农民自己的实力很难短时间筹足建设款项。二是群众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目前,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意义还不太了解,对建设新居没有信心。一些人特别是老人认为农村人住楼房不方便;还有一些人认为楼房会一定程度的限制庭院经济的发展。

  三是部分村干部的责任心和创新意识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其他村庄还存在:宅基难以调整的问题,当前新农村建设,需要搞好宅基统一规划,不少农民思想保守,抱残守缺,不愿拿出自己多余的宅基,给新农村建设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还有规划难的问题,当前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不少村庄没有集体收入属于空壳村,很难承担高昂的规划费用,影响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按照“科学规划、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结合实际,把握重点,切实开好头、起好步。一是要高起点搞好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先行,以确保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稳步推进。规划要科学合理、超前,避免规划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今后再进行重复建设。二是要 夯实经济基础。要从提高农民收入入手,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新新农村建设将不再是难题。三是上级政府要给予政策扶持。要增加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国家应设立新农村建设扶持项目和资金,对经济薄弱村要给予适当补贴。四是要增加筹资渠道。要采取招商引资等措施,鼓励部分商户开发建设农民新居,再借鉴城市购房模式,采取按揭还贷的方式,将新居转售给农民,可有效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又一关键。如果一个村庄具备了足够的经济实力,新农村建设就会稳步推进,反之就会功败垂成,劳民伤财。冠县贾镇是一个商贸小镇,该镇以商贸街开发为抓手,积极开展社区建设,他们采取分期分批进行建设的方式,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吸引商家投资上千万元在镇区建起100余栋二层以上门市楼和6栋6层居民楼,现已有500余户农民搬进新居。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已有200余户农民签订了上楼协议。该镇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循序渐进,选择有条件的农户率先上楼。

  而同是本县的兰沃乡新农村社区建设却并不顺利。该乡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庄为邢柳邵村。该村是一个1200人的小村,共有村民320户,村庄占地面积七八百亩,人均占地7分以上,今年该村计划采取土地增减挂钩的方式,将村庄搬迁到兰沃乡政府驻地建立新社区,如此可复耕土地300余亩。该村制定了村庄搬迁计划和社区建设初步方案,希望借助上级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每复耕1亩土地,上级补贴15万元)完成社区建设。该村村委会按部就班的做好了农户房屋评估工作、宅基地丈量工作和闲置房屋的拆迁工作,希望新农村社区建设能顺利推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该村遇到了不少阻力:一是该村属于较为贫困的村庄,村民经济条件较差,在征求农民意见建议方面,同意进新社区的农户不足70%

 ,不少村民认为住进楼房会很不方便,也有不少村民没有能力买楼。就是一些签了协议的村民,短期内也无法筹足购楼费用。邢柳邵村民刘云峰深有感触的说:“地里收入不多,3亩地一年收入也就三四千块钱,再加上我一个人打工年收入也就1万多元,除去生活费和正常开销,一年剩不了多少钱,让我买楼,确实有点困难。我不是不愿住楼,只是现在的生活水平不允许”,最终刘云峰也未签搬迁协议。二是社区安置区占地迟迟不能整理到位,拆迁户拒不拆迁,一些安置区的住户无论乡政府怎么做工作都无济于事,拆迁工作一直没有进展,致使无法及时开工建设新社区。三是村庄拆迁工作遭遇难题,拆迁任务迟迟不能完成,因此上级补贴的建设经费一直不能到位,无法开展下一步工作。四是多方联系,找不到投资商进行建设。由于这些因素的制约,该村的新农村建设便搁浅了。该村社区建设的失败,告诫我们,新农村建设一定要量力而行,绝不可操之过急,搞一刀切逼农民上楼,这样只能劳民伤财,损坏基层组织形象,给以后的新农村建设增添更大的难度。邢柳邵的事例很值得我们借鉴,建议各地进行社区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硬逼农民上楼。新农村建设可在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进行试点实施,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逐步推开,只要一个乡镇,一个村庄真正具备了新农村建设的条件,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将会很顺利的全面推开。

  三、改善人居环境要综合治理,不能只简化为拆迁和盖楼

 改善人居环境涵盖面很广,既包含民居改造又包含基础设施建设,既包含生态环境建设、环境治理,也包含制度建设,丢掉一项内容也不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在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环境管理方面,**寨的做法值得借鉴。

  一是**寨乡把优化环境作为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有效措施,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搞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投资上千万元,建起了省级规范化标准的**中学、明德小学和市级花园式幼儿园,有效改善了教育教学条件。投资近千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技术合作医院,有效改善了群众医疗条件。投资70余万元新修建下水道3400余米,有效提高了小城镇排洪泄涝功能。投资190余万元安装路灯214盏,搞好了小城镇亮化工程。多方筹资300余万元对南北大街人行道和小城镇中心广场进行了硬化、绿化和美化,铺设彩砖2万平方米,建设广场绿地29720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50多万株,有效提高了人均绿地面积,乡村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1.8平方米,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城镇化水平。

  二是实行了制度化管理。该乡组织成立了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研究制定了《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村规民约》,把环境卫生工作提到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抓,选派8名专职干部进行小城镇建设及日常管理工作,重点搞好了广告牌匾的规范化治理;整治了店外经营现象;选聘10余名环卫工人,专门负责小城区街道卫生和

 商户生活垃圾的处理;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建立了3-5人的环卫队伍,选派专人从事环卫工作。全乡38个行政村村村设置了垃圾箱,实行定点清理制度和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生活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有效保持了村容整洁卫生,把小城镇暨新农村建设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三是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组织1000余名干部群众上阵,整修乡村公路60公里,并对全乡街道两旁、路域环境进行了彻底的清理,清理清除粪堆、柴堆、垃圾堆11000余堆,乡容村貌普遍改善,环境达到了整洁优美的标准,使一个新楼林立、村容整洁、花木吐翠、环境秀美的新**寨呈现在世人面前。

  四是下大力气搞好了农村改水、改厕、改圈工作:在改水工作中,新打500米以上新机井2眼,新建、维修自来水厂4个,埋设自来水管道20万米,把自来水送到了千家万户,使全乡38个行政村7000余户群众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乡村饮用水源达标率达100%,村民饮用水全部达到国家卫生标准,有效改善了人畜饮水质量,彻底杜绝了高氟水损坏群众身心健康现象的再度出现;在改厕工作中,组织成立了10人的粪尿分集式厕所试点项目施工队,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制,定期调度施工进度,利用2年的时间,搞好了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的推广和建设工作,试点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以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消除了疾病疫源,为群众创造了一个舒适、卫生的生产生活环境;在改圈工作中,搞好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工作,建设高标准规模养殖场

 1200多个,存栏各类畜禽200万头只,杜绝了放养及散养现象,畜禽粪尿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猪羊满街跑,粪便随处有的现象,农村卫生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为把**寨乡建设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示范乡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寨乡的这种做法与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这种建设管理模式,是非常适应我国当前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形势的,是符合中央“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基本原则的。**寨乡在新农村建设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说明,建设新农村的成败不能只看新楼房建设的多少,更不能只停留在逼农民上楼上,而应把真功用到改善人居环境、优化服务水平、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上,用到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上,让群众真正走向新农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也不能只把工作重点放到民居拆迁新建上,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上。**寨乡在新农村建设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也再一次彰显了中央新农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可行性和指导性。中央“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必将成为我们今后进行新农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指南,我们相信,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我们全面建设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9

Tags: 调研报告   人居环境   整治工作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