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汇报 / 正文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2020-12-21 10:54:39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富顺县东湖小学 王德贵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做个交流,交流的题目是《新课标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因为我是长期教数学的,所以对数学有有一点一点发言权,而语文教学或其他学科教学感到自己有些薄弱,不过关于如何备课,学科之间都有些共性。因此,希望今天我主要针对数学备课的一些见解,同样给教其他学科的老师带来一些启示。

老师们,课前备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备课的质量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与坏。而在实际教学常规工作检查中,发现一些老师总爱抄教案,而且不假思索的抄教案,而真正在上课的时候,却不完全照着教案去讲,这实际是在做了一些无用的功。参考别人的教案并非坏事,关键在于是否把别人的作法变成自己的思想。机械照搬别人的教案即使再好的教案也未必能取得教好的教学效果。这使我想起全国著名教师于漪老师说的一句话:“现成的教案是别人劳动的成果,犹如贴在窗上的一朵纸花,没有生命力;
而自己研究出来的,虽无多少惊人之处,但毕竟是扎根于思考原野上的鲜花,富有生命力。” 所以,备课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即使别人再好的点子,也只有融进了自己的思想,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才能在课堂上用得恰当.用得自然。

当下,新课程提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响亮口号。“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使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对策。这就要求教师从传统教学中“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关注课堂的生成,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的再现教材。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学校也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即尝试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在学案导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先三重的教学思想:先学生自学后调整教学,先互研后解疑释惑,先学生展评后整理拓展;
在重视知识本身的同时,更重视方法的传授,重视思维的发展,重视能力的培养。那么在这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思想的引领下,我们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呢?在讲课堂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价值定位是什么 1、让学生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即双基变四基)传统教学只重视双基,而新课程下要求重视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经历可能被逐渐淡忘,而经验则是我们自身沉淀的宝贵智慧和本领。数学思想方法不是一触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可以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最终转化成创造力。

2、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是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话,而不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因此数学是让人变得聪明的学科,它的逻辑推理、归纳能力、简约的思想、转化的思想、替代的思想、集合的思想、函数的思想等等,都将为学生的持续学习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形成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也就是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因每一个学科教育功能,除了智育的功能,还有育人的功能,因此在教材中我们要渗透思想教育。

根据以上三个教学价值定位,我们应该怎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呢? 一、 备学生 备课要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课程,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教法。而在平时的备课中,老师们往往对学生关注很少。如果在备课中忽视了学生,一定程度上就会影教学,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也要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生活经验,采取适应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备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备。

1、 了解学生基本情况,这是上好数学课的前提。

一个班级由许多同学组成,尤其老师接到一个新班级,必须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以及家庭环境有所了解(举例:本学期,我接新班,开校初利用一个中午自习的时间让学生自我介绍,让了解到他们的兴趣爱好、年龄、性格是腼腆还是大方,还有离校的远近,还有一次家长会上一名学生的哥哥告给老师写建议和希望,就写到孩子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不希望她小小年纪就知道这件事,作为老师应该了解,并希望了老师多加关心。)老师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业水平,这对真正做到与学生情感交流、心灵沟通、开展教学活动十分重要。如果一个老师接到一个班级一两个月都不知道一些个学生的名字,不知道他们的个性特征,那么这学生在心里琢磨,我在老师心中没有地位,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那么在教学中就无法做到有的放矢。

2、 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什么是教学的起点,就是学习者对学科内容或对学习任务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最重要的因素。

比如: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方位,上课中老师很多在实际生活中知道前后、左右上下,具体了生活经验,但老师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设计上课,那么对于已经知道的同学就感到索然无味。怎样把握教学起点 (1) 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已经掌握了,就不要再详细的讲解了。

(2) 哪些新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作为重点、难点、学生的困惑点,老师重点讲解或者可以让优生带动全体学生进行学习。

比如:二年级下册: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对学习并没有多大困难,此课应该重点放在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和提高口算的效率,确保每个学生都要会算。

3、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的要求 (1)设计问题分层 首先,问题设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一般基础的问题让给中下学生回答,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交给优等社工回答。这样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基本方法,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新课标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设计练习分层 练习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技能转化成熟练活动的过程,是反馈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重要手段。练习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练习、综合(变式)练习,拓展练习。比如:
(一)基础巩固题 1、 这两个图形,形状( ),大小( ),是( )图形。

2、 这两个图形,形状( ),大小( ),是( )图形。从左往右看,图形 ( )了,从右往左看,图形( )了。

(二)综合应用题 图1 图2 从图1到图2,图形放大了( )倍,从图2到图1,图形缩小了( )倍。你是怎么想的? (三)拓展研究题 画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再把它缩小2倍。

(3) 设计作业分层 作业不一定要千篇一律整齐划一。有些难题优生能做,对于差生就不要做。平时在检测中发现一些学生老是考试只有60分上下,稍不注意就不及格,对于这样的学生你要降低要求,只要他做好基础,能够考试及格就可以了。当他能够及格的时候,就可以提高点要求,循序渐进。

(4) 摸清学生认知障碍 ① 回生、遗忘现象 如百分数教学一课,知识的生长点是分数中分率的意义(分率是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如果学生遗忘了分率的意义,那么就直接影响百分数意义的建构。

② 混淆现象 在五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这个单元,概念比较多,如质数、合数与偶数、奇数在外延上有交叉的地方,容易混淆。质数中有偶数和奇数,合数中也有奇数和偶数。

③ 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干扰 如0.42=0.8,23=8,4/7+2/5=/612 在备课中,教师要分析学生将会在学生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就能突破学生知识上的障碍。备学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流程都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备课,在尊重儿童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才能备好课,进而上好课。

二、备内容 (一)备课标 课标理念是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指南,教师们一定要把握小学阶段第一、二学段的课程内容是是什么,搞清楚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什么。只有深刻理解了课标精神,才能有效的课堂设计和教学。(近几年凡是城区招考老师都必须要考《课标》。

(二)备教材 1、把握每一册教科书内容。

这样在教学中才能体现教材整合的思想,不是孤立的教学每一个章节内容,而是将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比如:学习分数除法时,必须学会分数乘法,一个数除以分数是变成一个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在学习了比之后就要将比与除法、分数联系起来比较,比的性质其实也就相当于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老师们在头脑中要装着整个小学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3、 深入分析教学内容 (1) 理清知识所涵盖的数学知识点,做到对知识点补遗漏,不增加。

如一年级6、7的认识 (2)明确教材编写思想和意图 如二年级笔算加减法整理复习。这个图意图①是引导学生归纳加减法计算法则 ,让学生对计算法则进行总结。②淡化运算法则文字的叙述和记忆,注重对计算法则的实质的理解。关键是学生能掌握,会运用,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阐述,不一定一字不差的背出法则。③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方式主动学习,不需要老师进行灌输。④桌面上有大量的计算卡片,表明学生是在经过大量计算来总结的,并不是让学生直接抽象的独立的去理解计算法则。

再如二上54页,图中呈现的是老师带领学生量桌子的长度,学生的桌子都一样大小,但由于测量的工具不一样(用铅笔的、用手的、用书的、用三角板的),同样的桌子测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老师问:为什么不一样呢?(测量的工具即测量单位不一样)。看来需要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为什么这样编写呢?这是改变传统的对厘米和米抽象的认识,把认识厘米和米放到具体的测量长度的活动中去,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这样让学生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明确教材对重难点的处理方式 一年级加减法混合运算 (4)明确教材提前孕伏的内容 如一年级比较数的大小,整齐排列的图形,渗透了条形统计图的内容,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再如一年级讲了10的组成后,7+( )=10,这里是做加法想减法,为20以内退位减法提供了铺垫,分散了难点。

(5)读懂教材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提示。如六下比例:在太阳底下测量竹竿的影子长度,提示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收集数据。在教学比列时,是要求学生自己根据表中的数据探究发现的,不是老师讲的。下面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概念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的。比例的各部分名称,也不是让学生去猜,而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三种学习方式:①实验操作学习法②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③老师讲授式学习。

再如六下39页,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就是用试验操作的方法来学习。

4、教材如何处理加工 (1)、教材的内容要情景化。

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与老教材相比,实验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活泼生动的情境图。这些图画的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很浓的儿童情趣。像这种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例如:教学“0的认识”这节课时,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小猴吃桃”的故事引入,故事是学生爱听的,一只可爱的小猴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过程,教师就要凭借这个主题图,讲述生动的“小猴吃桃”的故事,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兴趣将会很高,对0的理解也会很深刻。

(2)、静态的知识要动态化。

一般的教材不可能把新有的教材内容讲得十分祥尽。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教材中的主题图处理加工成可操作的活动挂图或课堂活动的场所。例如教“几和第几”这节课时,让学生做上台上做模拟排队购票的游戏,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去体验和理解“几和第几”的联系和区别。

(3)、教学的内容要生活化。

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备课时,我们要使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乐趣。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课前应开展“我是小小调查员”的活动,走向社会了解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并从家中找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认识。通过活动学生对人民币面值、颜色、图案、版别、防伪标志等方面有了感性认识。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都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了解的知识,通过合作、交流,很快而且很全面地掌握了本课知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大课堂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走进实践领域,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真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三、备教学法 一、 自学——学习前提 为什么要先自学,然后才教呢?例举一位老师教他的学生做高斯曾经做过题目。他一走进教室,告诉同学们,有个伟大的数学家名字叫高斯。小时候,高斯的老师出了一道……为什么这位老师不能让学生想到最简单的方法呢?那就是先教的结果,先教学生往往思维被老师的方法所禁锢,一味的模仿和记忆导致学生创新的思维被逐渐扼杀。

最近的《人民教育》上有一个“尝试教学专辑”。里面有篇文章:《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这使我想到我家女儿,……弄得鱼不如大人弄得鱼好吃,但是她有自己的亲身体验,她记忆很深,也很快乐。吃饭的时候,我们夸奖她你弄的鱼真好吃,她特别开心。

“先教后学” 到“先学后教”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分野。

我们为什么要先学后教,主要是为了把学生激活而不是教死,为了避免思维方式的单一化、同质化、模式化。

在自学前,巧妙的情境创设和导入,将会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这个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二、 互学——学习的重心 为什么要进行交流互学。有一个学习金字塔理论,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是美国学者发现并提出的,这个理论认为:课堂上靠听讲获得的知识(5%)靠阅读获得的知识(10%),靠声音、图片(即直观的东西)教育获得的知识(20%),靠老师示范演示获得的知识(30%),但是靠小组讨论获得的知识(50%),如果是将获得的知识去教别人(即兵教兵)(90%) 本堂课的互学 三、展学——学习的关键 “展学”是全班更大范围的“合作”与“互助”,方法是让学生大胆展示讲解,由此课堂进行了升级,把传统的“讲堂”升级为“学堂”,再将“学堂”升级为学生展示才华的“殿堂”。

在互学和展学阶段,在互学和展学阶段讨论交流是教学的重要部分,这个阶段教师不是袖手旁观,而是适度回应和适时点拨,适时回应的方法有三种:①保持沉默,等待其他学生的回应②让一位你知道其观点与现在发言人观点相对的人来发言③提出一个与学生刚刚发言直接相关的话题或问题。当学生没法解决的时候,教师要适时追问和恰当点拨,追问采用启发式问题 (1)结合生活经验启发。如二年级认识钟表 (2)结合旧知的启发。如三上两位数乘一位数 (3)结合学具的启发。如三上有余数的除法 五、备教学反思。

教学需要反思,反思才能提高。一节课教过之后,并不等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终结。应该认真地进行总结成败之处,考虑补救措施,写出简要贴切的课后小结(即“教后记”)。“教后记”应有这几方面的具体内容:成功的例子、不足的原因、改进的设想、再实践的认识,特别要写上“教的空白点”??也就是从学生答问、学习失利出现的“学的空白点”,觉察出教师“教的空白点”,以进一步改进和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有了课后备课,才算完成了备课工作的全过程。实践反复表明,这样作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教师最可怕的是不知自己的不足,最可贵的是知道不足及时改。以上所谈的几个方面,落到实处那就是:在课堂上,“学生的思路就是我们教学的线索,我们只是引导学生前进。过去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现在我们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
过去我们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今天我们陪着学生走向知识;
过去我们把教课书作为学生的世界;
今天我们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 只有如此我们方可堪当重任,不辱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我们作为教师,一生站在讲台上要度过30多年的春秋,这30多年,你如果不善于学习和反思,你将在这里苦苦煎熬30多年,为什么有人说有的老师教了30多年的书,抄了30多年的教案,还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每天像拉磨的驴一样周而复始,勤恳劳作,但活得却累。华应龙老师讲到:我们为什么感到累而忙,那主要是因为缺少思考缺少学习,没有思考的工作,没有学习的劳动那只能叫瞎忙。古人诸葛亮说过:宁静致远。宁静方能致远,宁静的目的不是无为,而是致远,宁静外在表现是不慌不忙,但却是思考问题的过程。因此,我们不妨在工作之余,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学习一些新的东西,特别是要认真读懂新课标,只要真正把握了新课标的精神才能把握教材编者意图,只有真正把握了教材编者的意图,才能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和关键,只有真正的把握了教学的重难点和关键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除了学习新课标,认真读懂教材外,我们还应该多去学习同事的优点,在网上或者教育书籍中吸取专家名师的经验和教育理论,当我们真正学会学习之后,我们就会站得高看得远,而不是每天埋头攀登备课、教学、作业这“三座大山”而感到身心疲惫。其实,在生活中,劳动不一定有收获,单纯的劳动或许就是导致贫穷的原因。让我们做一个精神和知识上富有的老师吧,那就只有不断的反思和学习,当我们变得富有的时候,我们就会用我们的知识为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用我们的生命去点化学生的生命,用我们的人格去完善学生的人格,让他们在数学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壤中孕育并健康成长为一个个崭新的生命体!

Tags: 教学设计   新课标   小学数学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