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汇报 / 正文

党史故事演讲稿范文5篇(党史学习教育素材)+2篇党组班子成员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研讨发言材料

2021-05-06 11:09:20

  党史故事演讲稿范文5篇(党史学习教育素材)

 甘祖昌式的老红军一邓丹明(1)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以及莅临现场的各位领导嘉宾:

 大家上午好!

 我是株洲市演讲与口才学会xx,非常高兴今天能够来到尿口区五 中和大家一起分享革命故事,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甘祖昌式老 红军"。

 1951年春天,一位身着北方大棉袄的人来到茶陵腰陂区大冲村, 他肩上挂着一个斗笠,斗笠上印有“延安"二字,村上的人惊奇地称 之为“从延安回来的人”。是的,他就是从延安回来的邓丹明。

 邓丹明18岁离开家乡参加红军,他聪明过人、骁勇善战,长征时 当过指导员。有一次,48团政委罗章被敌军围困,增援部队两次施救 无功而返,最后王震亲自点名让邓丹明带兵营救。邓丹明不负众望, 将罗章成功救出。贺龙事后感叹道:“邓丹明,你真是个猛子呀!” 于是,邓丹明就有了一个绰号叫“邓猛子”。

 抗日战争时期,邓丹明担任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六连连长,是“将 军农民"甘祖昌的部下,在田家庄抗日战斗中被评为特等作战模范。

 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后,邓丹明任后勤部汉庄大队大队长,被评为“生 产模范”。后来,茶陵解放的喜讯传至延安,邓丹明便向党组织申请, 放弃较好的生活待遇,回到家乡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邓丹明回到家乡,看到家乡虽然解放近两年了,但依旧是“大冲 连大冲,卖柴茅过冬,三天不卖柴,饿死老祖宗"的老样子,邓丹明 内心一股带领群众从穷困中走出来的强烈责任感油然而生。

 阳春三月,邓丹明随区委书记梁彪走村串乡,着手第一项工作: 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经过他的努力,党支部建立起来了。党员们 要选举他当支部书记,他笑眯眯地说:“重担子给年轻人,压得出力 气来! ”人们关切地说:“你当什么呢? ”他爽朗地笑着说:“我当 模范兵!”

 后来,他坚定地履行着自己的这一诺言。支部的决议,他带头执 行。党的纪律,他带头遵守。每逢外出,事先要向支书请假。1982年 10月的一天,湘东铁矿来人请他去矿区讲革命传统,他来不及向支书 请假,回来后立即上门向支书说明原因。

 他没当支部书记,却操着支部书记那份心。1956年,大冲村在谢 家冲修一座水库,以改变“干死蛤蟆,饿死老鼠”的穷困面貌。开工 之后,邓丹明就像当年战斗在南泥湾一样,吃在工地,住在工地,每 天出工最早,收工最迟,风里来,雨里去,一连6个月没离开过工地, 更没有进过离工地4里路远的家门,连年节也是在工地过的。这个水 库修成后,村里粮食产量年年递增,1991年粮食亩产达到1900多斤。

 “共产党员不能忘记人民群众,要随时随地报答人民群众的恩 情。”这是邓丹明常说的一句话。1961年,正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他家喂养了一头200多斤重的大肥猪。当时,每斤猪肉的市价为8元。

 乡亲们在想:“老邓这下可要发财了! ”宰猪那天,大家争着来买肉。

 那年头,有钱也难买着肉。但没有想到,邓丹明坚持按国家牌价每斤 7毛4分钱的价格出售猪肉。乡亲们乍一听不相信,待问清是真的, 谁也不买了,因为心里过意不去:“这不太亏了老邓吗?"邓丹明激 动地说:“1930年冬天,我回村搞侦察,大家见我没吃的,这家塞给 我几个鸡蛋,那家揣给我几个红薯,可谁问我要过钱啊!敌人进村了, 又是乡亲们给了我保护。今天,大家有困难,我手里有一头猪,就趁 机向大家捞一把,别说这样做亏心,就是这样想也不行啊!”他终于 说服了大家,让全村每户人家都买了肉,一户困难户和一户“五保户" 没来,他马上让儿媳各送去1斤。

 1978年,国家测绘总局局长陈外欧将军回到茶陵,召见了邓丹明, 并责令有关部门补发其被错误扣除了的三等甲级残废金。邓丹明将国 家补发给他的1000多元三等甲级残废金全部捐给国家搞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说:甘 祖昌是我们共和国的开国将军,江西籍的老红军。新中国成立后,他 当了将军,但是他坚持回家当农民。我当小学生时就有这篇课文,内 容就是将军当农民,我们深受影响。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弘扬这种艰 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 代一代传承下去。

 是啊,邓丹明是一名久经沙场的红军战士,在革命胜利后,却主 动放弃较好的生活条件,回乡务农。并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时时想 着群众,处处为着群众,为改善群众生活、建设美好家乡,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不愧是甘祖昌式的老红军。

 谢谢大家!

 “耿飓之问”——拷问初心(2)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在我们醴陵,有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他曾经转 战三湘大地,开展游击战争;他曾经参加反围剿战争,屡破强敌;他 曾经参加伟大的长征,斩关夺隘;他曾经率部抗日,保卫陕甘宁边区; 他曾经在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建国后,他曾经担任国务院副 总理、国防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是的,他就是耿彪。

 抗日战争时期,耿彪担任八路军129师385旅参谋长、副旅长, 他率部驻扎在陕甘宁辖区陇东某县。有一次,一名战士损害了当地群 众的利益,而且情节很严重,旅部决定按纪律枪毙这名战士。但是, 这个消息被当地老百姓知道了。老百姓自发来到部队驻地,来了 “黑 压压"一大群人,为这名违纪的战士求情。

 耿飕对父老乡亲们说,纪律是必须坚决执行的。老百姓一听,齐 刷刷都跪下了,哭着说:“共产党都是好人,就饶了这个战士,让他 戴罪立功吧! ”耿飕反复说明八路军的军纪,可是老百姓就是不起来。

 最后,耿飕只得流着眼泪,接受了群众的请求。

 1991年,耿彪已经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他再次来到了半个世 纪前战斗过的陕甘宁边区陇东某县。刚刚吃过晚饭,他住的招待所外 面忽然人声鼎沸,黑压压来了一群“告状”的老百姓。原来他们在诉 说对一些县乡干部的不满,怎么劝说也不肯离开。

 这个县干群关系的恶化,使耿飕感到震惊,也深为痛心。于是, 耿飕召集省地县的干部讲了一次话,他没有批评、没有责备,只是讲 述了 50多年前,这个县的老百姓为八路军战士求情的故事。

 故事说完了,耿飕激动地大声问道:“现在,我要问问今天在座 的你们这些人,不管哪一个,如果犯了事,老百姓还会替你们求情吗?" 耿飕一问惊人,全场鸦雀无声……

 “耿飕之问”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一个有名的典故,成为党员干 部在处理党群关系上时常会想起的问题。

 “耿飕之问”,是深刻的,是尖锐的,或许还是“逆耳”的,但 是,我们必须作出回答。“老百姓还会替你们求情吗? ”值得我们每 一个干部想一想。

 也许老百姓还“会”。这几十年,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的生活水 平从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老百姓还是“满意”、 “拥护”和“赞成”的,即便我们犯了错误,他们也会谅解,也会“求 情” O

 但是,也可能“不会”。我们党员干部仍然面临着脱离群众这个 “最大的危险”。有一些党员干部,忘记了 “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对群众诉求置若罔闻,对群众迫切需求久拖不决,以致于“群众意见 很大";甚至有些领导干部忘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走向了腐败 堕落。当我们党惩处这些腐败分子的时候,老百姓不是用膝盖表明自

 己的态度 跪地求情,而是用双手表明自己的态度

 拍手称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 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 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 记为什么出发。让我们深刻地想一想“耿飕之问",牢固树立正确权 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抱定不 变的初心继续前进,用我们的行动作出让人民满意的回答!

 谢谢大家!

 杨靖宇式的英雄一蔡会文(3)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三月渡桃江,江水滔滔不绝。休道人饥马乏,三军心似铁。过 关斩将敌胆寒,破贼围千叠。指顾油山在望,喜遂风云合。”这是战 斗在湘粤赣边游击战争中的红军高级将领蔡会文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 作。

 蔡会文,1908年出生于攸县一个地主家庭。1927年秋,蔡会文随 部队参加举世闻名的秋收起义,并随毛泽东来到井冈山,参与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几年革命斗争的考验,蔡会文迅速成长为一名德 才兼备、文武双全的红军干部。1930年7月,红四军在福建长汀扩编 为红一军团。由于蔡会文的杰出才能,他和罗荣桓一起,由毛泽东亲 自提议,由支队政委破格提拔为军政委,担任红三军政委。此时的蔡 会文年仅22岁。蔡会文凭着对共产主义坚定不移的信念,克服重重困 难,先后在中央苏区和湘赣苏区胜利完成了历次反“围剿"任务。国 民党当局悬赏八万银元通缉他,“左”倾机会主义者因为他没有坚决 执行王明中央的军事冒险方针也指责他,但是蔡会文从来没有动摇过, 仍然竭尽全力扑在党的事业上。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举行战略转移。蔡会文受 任于危难之际,任赣南军区司令员,奉命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 年秋天,湘粤赣游击战争形势极其紧张,少数意志薄弱者屈膝变质, 有的竟叛逃当了国民党的“剿共游击司令"。蔡会文始终坚持共产党 人的节操,他说:“我是一个地主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不跑 到国民党那里去升官发财,不呆在家里搞家业、享清福,而偏偏到这 里来吃这个革命的苦?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我相信共产主义,我要为 它的实现奋斗终生。现在革命并没有失败,而只是处于低潮,在困难 的时候,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不能悲观失望,更不能动摇叛变!”

 为了开辟湘粤赣边游击根据地,蔡会文带领指战员积极从事群众 工作,宣传党的政策,动员和组织群众参加斗争。尽管部队从中央苏 区突围出来后一无所有,他仍然教育指战员们把打土豪得来的粮食物 资全部发给贫苦农民。后来,敌人对游击根据地大举烧杀,实行“三 光”政策,强迫移民并村,切断了游击队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在前所 未有的艰难环境里,游击队过着非人的生活。为了鼓舞同志们的胜利 信心,度过难关,蔡会文跟部下一样,没有房子住,就在山上搭茅棚; 没有粮食吃,就啃草根树皮。1935年冬,部队连续半个多月没有见过 一粒米星子,战士们仍然跟着蔡会文同敌人展开顽强的战斗。因为大 家心中有数,蔡司令员肚子里也同自己一样,装的全是树叶和草根。

 1936年初春,游击队在山上不顾少衣缺食的困难,一直坚持战斗。

 在一次与粤敌余汉谋部的遭遇战中,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湘粤赣游击 队全被打散。司令员蔡会文身边只有10多名战士,在转移途中又遭到 敌人袭击,最后包括司令员在内,只剩下8个人。后因叛徒告密,蔡 会文在东边山不幸中弹受伤被捕。敌人寻来一张竹椅,要把蔡会文抬 回去请功。他拒绝敌人将他抬走,被敌人残忍地割断喉管,顿时鲜血 和草汁、树叶从蔡会文的喉管一齐喷出。蔡会文牺牲时年仅28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 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 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 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 骨病”。

 是的,蔡会文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有着铮铮铁骨 的共产党人。他是一个“杨靖宇式的英雄",他的肚子里装的是草根 树叶,但是,他的心里装的是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是为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的初心!

 谢谢大家!

 乞丐将军段苏权(4)

 大家好,我分享的红色故是:“乞丐"将军段苏权。

 他,10岁就参加了农民运动,14岁,参加了工农红军,18岁, 就担任黔东独立师政委,“别看他年龄小,志气可不小",红二军团 贺龙经常对他大加赞赏,他就是故事主人公一段苏权,1916年,生于 茶陵县高径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我也是茶陵人,我来讲这个故事,是 一份责任更是一份光荣。

 时光倒回到,战火纷飞的1934年,为了掩护红军主力东进,独立 师假装自己是红军的主力,敌人误以为这是大鱼,一时间,十多个团 的敌人围了上来,独立师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弹尽粮绝, 1000多名将士几乎全部牺牲,师长王光泽也被俘就义。战斗过程中, 段苏权因右脚被子弹击穿,鲜血直流,不能动弹,被迫送到当地农民 家里予以照料,才幸勉于难。独立师没有了,主力部队也转移了,而 且敌人的搜捕越来越紧,自己该到哪里去?想来想去,段苏权选择“回 家”,他采取了最笨的办法,一幅拐杖,一只碗,一路乞讨着,向家 乡的方向走去,几经碾转,来到了湖南湘西地区,由于伤口严重恶化, 腐烂化脓,双脚无法接触地面,他不得不改用“屁股走路”,改行乞 为“坐讨”,最后,搭便船顺水到了岳阳,再爬上一辆开往江西萍乡 的火车,到了醴陵,父亲获得消息后,将其悄悄接回了家。

 时光飞逝,3年来,段苏权无时无刻不在打听部队的消息。功夫 不负有心人,1937年9月的一天,他从北方回来一位老乡的口中得知, 红二六军团已经到了陕北,与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听到这些, 段苏权兴奋极了,他匆匆地告别了父亲,登上去山西太原的运兵车, 在八路军办事处找到了任弼时同志时,任弼时非常惊讶道:“没想到, 真没有想到,好个段苏权,你竟然还活着啊,追悼会我们都给开过了”。

 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段苏权渐渐成长为共和国赫赫 有名的将领,1952年抗美援朝期间,段苏权担任志愿军空军副司令员, 他发现空军司令部上报的战果存在数据不真实,本着实事求是,对历 史负责的态度,他顶住了重重压力,及时上报给彭老总,后来,这件 事就导致空军系统很多领导,受了批评和处分。这一举动,就让他在 无意中得罪了很多人,在1955年授衔时,按照他资历,完全可以授予 中将军衔,但是,最终只是授予了少将,而且是“暂授少将”,就是 因为一些人拿他曾经“3年离队”的历史做文章,这让段苏权将军感 到极端委屈,但对革命的忠诚一点也没有动摇,反而更加努力的工作, 继续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如今的高径村,既是生态示范村,也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更因 为诞生了段苏权等三位共和国将军,被誉为“将军村”。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的大喜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 一定要把红色资源挖掘好,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革命事业,薪火 相传,生生不息,让我们讲好身边红色故事,康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 脉,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前行的无穷力量,迈进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两封烈士遗书一陈觉、赵云宵的故事(5)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一个展柜中,并排陈列着两封烈士的遗 书:一封是丈夫写给妻子的遗书,一封是母亲写给自己刚出生不久的 孩子的遗嘱。遗书的主人是一对年轻伉俪(kangli),著名的共产党 人陈觉与赵云霄两位烈士。

 陈觉,出生在湖南省醴陵泗汾镇一个富裕家庭。他父亲陈景环, 虽然是泗汾首富,但为人正直,家风很好。从陈觉懂事起,父亲就一 直谆谆告诫他:“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 艰。"赵云霄,1906年生,河北阜平(f up i ng)人。

 1925年,陈觉和赵云霄作为第一批先进的中国青年,进入莫斯科 中山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两人由相识到相知、相恋,最终结为夫 妻,在简朴的婚礼上,他们宣誓以革命事业为共同奋斗的目标,为革 命奉献一生。1927年学成后回国,便一起投身到那场救国救民的斗争 当中。

 1927年9月,赵云霄随陈觉到湖南醴陵参加了秋收起义,不久他 们被调回湖南省委机关,组建湘南特委。就在两人为了革命而分离奔 波的时候,已怀有身孕的赵云霄于1928年9月因中共湖南省委遭破坏 而被捕;10月,陈觉在主持中共湘西特委工作期间,因叛徒出卖在常 德被捕。被捕后,赵云霄与陈觉同时被关押在长沙陆军监狱。面对敌 人的酷刑和威逼利诱,两位共产党人大义凛然,不为所动。无奈之下, 敌人便匆匆将两人判处死刑。1928年10月14日,年仅25岁陈觉没 有能见到自己的尚未出世的孩子,英勇就义。在就义前4天,陈觉给 妻子留下了一封生离死别的信。绝笔中饱含着革命志士宁死不屈的英 雄气概和对妻子的一往深情、对父母无限的感激和思念。他在信中写 道:

 云霄我的爱妻:

 这是我给你的最后的信了,我即日便要处死了,你已有身(孕), 不可因我死而过于悲伤。他日无论生男或生女,我的父母会来抚养他 的。我的作品以及我的衣物,你可以选择一些给他留作纪念。

 前日父亲来看我时还在设法营救我们,其诚是可感的,但我们宁 愿玉碎却不愿瓦全。父母为我费了多少苦心才使我们成人,尤其是我 那慈爱的母亲!我当年是瞒了父母出国的……我想起了我死后他们的 悲伤,我也不觉流泪了。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 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 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 便成仁,死又何憾!

 赵云霄因怀有身孕,刑期推迟5个月。1929年2月的一天,伴随 着一声啼哭,一名女婴诞生了! 3月26日,赵云霄给孩子喂完最后一 次奶,亲了亲还在襁褓中的女儿,带着不舍的诀别,在长沙从容赴死, 年仅23岁。令人痛心的是,被祖父母从监狱接出后抚养的小启明,因 体弱多病在4岁时便夭折。在赵云霄就义前,她给自己的女儿也写了 一封遗书。她写道:

 启明我的小宝贝:

 启明是我们在牢中生你的时候为你起的名字,这个名字是很有意 义的。在有了你4个月的时候,你的母亲便被湖南清乡督办署捕于(到) 陆军监狱署来了……小宝宝!你是民国十八年正月初二日生的,可你 的母亲在你才有一月有十几天的时候,便与你永别了。小宝宝!你是 个不幸者,生来不知生父是什么样,更不知生母是如何人?小宝宝! 你的母亲不能扶(抚)养你了,不能不把你交与你的祖父母来养你。

 你不必恨我,而(要)恨当时的环境!

 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到俄国读过 书(所以才处我们的死刑)……小宝宝!我不能扶(抚)育你长大, 希望你长大时好好的读书,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 小宝宝! 你的母亲不能多说了。血泪而(书)成……你可记着。你的母亲是二 十三岁上死的。小宝宝!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辜) 负你父母的期望。可怜的小宝贝,我的小宝宝!

 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这样,把全部奉献给了革命事业!英雄已逝魂 还在,巍巍青山缅忠灵。陈觉和赵云霄临危不惧、舍身取义的革命精 神将永远激励着千百万革命者前仆后继,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奉献 青春和力量。

 谢谢大家!

 ?「饥.%军

 党组班子成员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研讨发言材料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近期,围绕学习社会主义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开展专题研讨。深刻领会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通过系统学习,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吸收营养,汲取力量。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勇担使命,坚定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做好转型出雏型,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我市XX事业规划。下面,谈几点体会。

 怀忧党之心,在深学深信中增强政治判断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学习党史是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是克服"本领恐慌"的重要途径。学习党史应当成为每一名党员的自觉行动。揆诸现实,个别党员学党史不主动、不求甚解,往往是上级要求学就学,或者学习浅尝辄止,既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云里雾里。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事实证明,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如果一名党员不清楚党的历史,那绝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特别是广大年轻党员,定位自觉是学习党史的前提,

 只有深学深信,才能坚定政治信仰,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永葆政治本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

 怀强党之志,在融会贯通中增强政治领悟力。“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初心如磐的奋斗史。自党成立以来,像方志敏、刘胡兰等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像焦裕禄、李保国、廖俊波等榜样为人民、勤奉献,他们共同抒写了峥嫌党史。这部厚重的教科书,记录着艰辛奋斗和惊世奇迹,记录着光辉理论和宝贵经验,也见证了信仰之美、使命之重、英雄之气、崇高之志,照亮着前行的方向。要精读党史、细读党史、深读党史,既站在高处看又站在远处看,既立足当前看又放眼长远看,既全方位看又深层次看,既联系实际学又带着问题学;要抓住重点、瞄准关键,着重从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入手,了解我们党的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只有真正触动灵魂,融会贯通,汲取智慧和营养,才能不断增强政治领悟力。

 怀为党之责,在勇毅笃行中增强政治执行力。党史一头镌刻着光荣的过去,一头展望着辉煌的未来。“深深地沉思往事的意义,我们才能发现未来的意义。"学习党史的最终目的是坚定信仰、指导实践。读懂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密码”,弄清楚了我们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把党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古语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共产党员来说,学习党史既是重温入党宣誓时的承诺与信念,也是为了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善于把党的历史的经验,斗争策略、斗争艺术转化为抓落实的具体措施,用担当本色诠释对党忠诚,在斗争中镌刻历史、创造辉煌;要用发展眼光看待党史上的人和事,实事求是,敢于正视,认真反思党史上的挫折教训,照好反面典型这面“镜子",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党组成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

 近期,党组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会,深入组织学习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的重点篇目,并围绕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开展研讨交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是我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奋斗史,是一段开天辟地、影响深远、苦难辉煌的历史。闽西作为革命老区、苏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重要发生地之一,孕育了“听党话、跟党走”的红也基因和“干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优良传统。要充分用好闽西红色资源丰富这一独特优势,认真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度续革命血脉,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警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

 这一胜利,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作主,真正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这是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这一胜利,彻底结束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封建割据局面已一去不复返。中国各族人民从此生活在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共同进步的大家庭之中。

 这一胜利,实现了近代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使中华民族一洗百年来所蒙受的奇耻大辱而光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国人民结束奴隶般的悲惨生活而走向光明幸福的未来。

 这一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政治事件。这一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它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四分之一的大国里,扫荡了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势力,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既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帝斗争的胜利信心;也有力地推动了维护国际和平事业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中国革命的历史表明,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教条,别国革命经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不同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把自己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引向胜利发展的道路,就不能拘泥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中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讲的某些个别论断或制定的行动纲领,而必须从本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出发,与时俱进,因地因事而变,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革命具体实际正确地结合起来。这个结合是一个历史过程,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

Tags: 党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   党组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