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总结汇报 > 述廉报告 / 正文

混凝土通病的常见原因

2020-07-15 22:00:20

 混凝土通病的常见原因

 一、外加剂使用不当

  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局部或大部分长时间不凝结硬化。

 已浇筑完的混凝土结构物表面起鼓包,俗称表面“开花”。

 原因分析:

 缓凝型减水剂(如木钙粉等)掺入量过多。

 以干粉状掺入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含有末碾成粉状的颗粒,遇水膨胀,造成混凝土表面“开花”。

 预防措施:

 如需缓凝混凝土,直接使用本公司生产的缓凝水泥。

 应熟悉外加剂的品种与特性,合理选用。

 不同品种的外加剂不要混用。

 粉状外加剂要保持干燥,防止受潮结块。

 二、混凝土麻面

  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

 原因分析:

 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浇筑混凝土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水份被吸去,致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钢模板脱模剂涂抹不均匀或局部漏刷。

 混凝土振捣不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末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预防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

 木模板在使用前要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

 钢模板脱模剂要涂抹均匀。

 混凝土必须按照操作规程分层振捣密实;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三、蜂窝

  现象: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原因分析:

 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原材料计量有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沙浆少石子多。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没有拌合均匀,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

 模板孔隙末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造成漏浆导致形成蜂窝。

 预防措施

 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

 混凝土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至。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浇筑楼板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1米。

 四、孔洞

  现象:混凝土结构内有空腔,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

  原因分析:

  在钢筋密集、预留或埋件处,混凝土浇筑不畅通。

 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形成特大蜂窝。

 末按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操作。

 混凝土中有土块杂质掺入。

 一次下料过多,振捣不到,

  预防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豆石混凝土浇筑,必要时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预留孔洞等处采取两侧下料和侧面开口振捣的办法。

 五.缺棱掉角

 现象:梁、柱、板墙和洞口直角边处,混凝土局部掉,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原因分析:

 木模板在使用前末湿润或湿润不够,浇筑后混凝土养护不好,棱角处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至使混凝土水化不好,强度降低,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常温施工时,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板。

 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造成缺棱掉角。

 预防措施

  木模板在使用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

 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12公斤/平方厘米以上),拆模时间一般为:

 非承重模板

  20度以上 15度以下

  普通水泥 1_2天 3_4天

  复合水泥 2_2.5天 3_3.5天

  承重模板

  20度以上 15度以下

  普通水泥 18_28天 30天

  复合水泥 20_28天 28_40天

  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

 六.强度偏低,匀质性差

 现象:

  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105设计标号。

 同批混凝土试块中最低一组试块强度值低于9设计标号。

 同批混凝土试块中个别试块强度值过高或过低出现异常现象。

 原因分析:

  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水泥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用量不足。

 砂、石骨料级配不好,空隙率大,或含泥量大,杂质多。

 外加剂使用不当,或掺量不准确。

 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

 不用试验规定的申请配合比,随便套用经验配合比。

  计量不准确。

  混凝土的加水量不准,使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过大,降低强度。

  搅拌混凝土时颠倒加料顺序,搅拌时间不够,拌合物不均匀。

  预防措施:

  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水泥必须有质量证明文件,并按文件检查其品种、标号、包装、出厂日期等项目。

  加强对水泥的保管。

 砂子、石子要干净无杂质,否则要进行筛洗后再用。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尤其要注意骨料含水量)。

 七.混凝土裂缝

 现象:裂缝在结构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类似干燥的泥浆面。

  原因分析:

 水泥用量过大或使用过量的粉砂。

  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模板过于干燥,也是导致这类裂缝出现的因素。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好的石子减少空隙率和沙率;同时要捣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强度。

 混凝土浇筑前,将基层和模板充分湿润。

  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

  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喷水养护保持湿润;大面积的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此外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工作。

 八.泌水

 现象:混凝土表层有大量容易剥落的粉屑,质量不均匀;有的还产生裂缝。

  原因分析:混凝土搅拌时加水量过多,造成坍落度太大,导致在凝固之前骨料沉降,水上浮集于表面凝固后形成层状粉屑;混凝土上层含水多、水灰比大,强度比下层低,造成混凝土质量不均匀,且上层水分蒸发后容易引起收缩导致裂缝。

  预防措施:尽量降低混凝土的用水泥量,使用干硬性混凝土。

  混凝土离析、泌水原因:

  表现为坍落度堆积时中心有骨料堆积,边缘有水析出,特别使用翻斗车或手推车时;运输中表面水层;成型时表面析出水层。

  坍落度大,配比砂率偏低,水泥用量少,未掺入减水剂或品种不宜;掺缓凝剂尤其羟酸盐、磷酸盐或糖类过量;加水过多或二次加水。

 九、混凝土中和易性差

 表现如分层,露石,砂率偏小,0.15毫米以下的细粉含量偏小,减水剂未使用或用量不足,随着砂率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有可能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随着砂率的提高有所改善,普通砂作细集料时,砂率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强度没有太大的影响,随着砂率的提高,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有所提高。

Tags: 通病   混凝土   常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