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总结汇报 > 调研报告 / 正文

关于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0-07-10 15:00:51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

  受市政府的委托,我就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作如下汇报,请予审议。

  一、我市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我市地处北江和东江的上游,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是我国重点林区,是广东省的重要生态屏障,生态环境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近年来通过坚定不移地实施“绿色韶关”战略,始终将保护好生态环境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坚决不引进污染环境难以治理的项目,坚决不引进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保护大屏障、保护下游的环境安全做出了牺牲和应有的贡献。2007年全市活立木蓄积量673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71.6%,位居全省第一,是地球同一纬度上最大的一块绿洲。全市已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1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8个,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各种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居广东之首。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为我市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也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奠定了物质基础。

  十七大胜利闭幕后不久,2007年10月29日市委书记徐建华同志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涉及到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深刻转变,韶关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应奋勇争先,发挥实验田和排头兵的作用,探索一条适合我市科学发展的新路子。随后,我市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活动,对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提出了“大力实施绿色韶关战略,争创生态文明亮点,建设生态文明韶关,为全市320万人民和北江下游群众谋福祉、做贡献”的明确要求。2008年5月,环保部把我市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后,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对韶关科学发展进行了明确的目标定位。从这一《决定》不难看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但是韶关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构建和谐韶关的迫切需要,更加符合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必将对我市科学发展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我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已取得的成效

 (一)推进节能减排,在工业发展方面有新突破。

  通过技术改造、清洁生产、废弃资源再利用、产业延伸等生态化生产行为的应用,加强韶钢、韶冶等老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延长企业生命力。规范工业园区开发和产业转移行为,逐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积极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加强珠江综合整治和治污保洁工作,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投资2.65亿元的韶关发电厂10号、11号火电机组脱硫工程已建成投入运行,脱硫效率保持在90%以上;累计投入3亿多元陆续建成7座污水处理厂,全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14万吨/日。2007年全市二氧化硫比2005年减排了1.39万吨,减排17%;化学需氧量比2005年减排了2100吨,减排6.5%。2008年二氧化硫减排5096吨;化学需氧量减排1048吨,完成省下达的的减排任务,全市二氧化硫控制在6万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控制在2.9万吨以内。

 (二)推进生态产业,在产业调整上有新突破。

  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结构型污染。积极推进环保“专项治理”,产业结构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几年来依法淘汰了200多家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没有市场、治理难以达标的生产工艺、设备和企业,有效地减轻了污染负荷,缓解了结构性污染。同时大力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和无公害产品等生态经济。目前,全市已经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面积约5万亩,认证产品40多个;通过绿色食品基地认定9万多亩,认证产品40多个。在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到2007年底前,全市近6万农户25万农民用上了沼气。

  (三)推进生态文化,在建立绿色消费上有新突破。

  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力度,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将环境意识提升到生存意识、发展意识的高度,把生态文明的培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树立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科普知识,让生态道德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引导全社会转变消费观念,推进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绿色消费,让勤俭节约、理性消费成为社会习惯和时尚,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切实增强人们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树立起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的全面展开。

  (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在保证可持续发展上有新突破。

  全市累计投入3亿多元陆续建成了曲江、南雄、乐昌、始兴、新丰和市区第一、二污水处理厂,全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14万吨/日(其中市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0%以上)。翁源、乳源、仁化污水处理厂及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也全面启动,明年可投入运行。投资1.2亿的花拉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600吨/日首期工程已启用,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达到全省先进水平。投资450万元建成了处理能力为7吨/日的韶关市波丽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医疗废物得到了无害化处理,消除了医疗废物污染环境的隐患。

 (五)推进宜居城乡建设,在人居环境改善上有新突破。

  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园林绿化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为促进韶关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依据和保障。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环境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理念,在全省的框架下巩固我市的生态屏障地位,同时又充分利用资源的优势和重工业基地的优势,加快实现工业化。近年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质量没有同步恶化,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还有所好转。市辖三区二市五县的空气污染指数基本控制在100以内,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城市降尘达到省推荐标准;市区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江河水质基本达到划定的功能区目标要求,大部分河流水质保持在Ⅱ~Ⅲ类水平;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保持稳定。同时大力推进城镇和农村居民居住环境绿化美化工程,通过开展创建生态示范村、镇及园林式单位(社区)工作,加强对城镇公共绿地的绿化美化、城市风景林建设和农村居民居住环境绿化美化。全市共创建了13个省级生态示范村(镇、园)。有77个单位成为“园林式单位”,23个单位成为“绿化先进单位”。

  三、主要做法

 (一)始终牢固树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2002年,市十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创建韶关森林生态市的决议》,着力推进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2004年,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综合整治浈江河水污染问题的议案的决议》;2005年,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加强武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决议》。这三个决议的出台,充分说明韶关人民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意识的空前高涨,对环保问题前所未有的关注。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市又将生态环境保护列为必须着力做好的“四篇文章”之一,提出以建设绿色韶关为方向,把韶关建设成为广东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同时,启动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系列创建活动,继续推进森林生态市建设,为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创造前提条件。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后,韶关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专题调研,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举措、新机制。2008年初召开的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确定把“绿色韶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四大战略之一来大力实施。2008年7月召开的市委十届五次全会上又作出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争当全省山区科学发展排头兵的战略部署,把“坚持面向全国,立足广东,服务粤湘赣,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将韶关打造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广东生态发展主力军、全省实施“双转移”战略先行区、山区宜居城乡优选地。”作为我市争当全省山区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奋斗目标,努力构建“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行为文明”的生态经济、人居、文化体系,建成生态文明城市,为全市人民谋福祉,为广东省北江下游广大地区群众做贡献。这些充分说明我市根据发展的形势,不断更新发展的思路,把绿色生态文明融入到发展工作思路中,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要求、为目的,坚定不移地实施“绿色韶关”战略,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使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以规划为引领,分步组织实施。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制定科学的生态发展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因此,我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围绕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组织编制了《韶关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提出了努力构建经济发展、生活宽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行为文明的生态经济体系、生态功能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逐步建立符合生态发展规律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韶关打造成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城市。并形成了生态行为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意识文明三个方面40个指标的韶关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2008年10月,先后召开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专家研讨会和“生态发展区落实科学发展观暨‘韶关实践’高层研讨会”,邀请了国家和省的专家为规划把脉、献计献策。根据专家的意见,对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三)积极发展生态产业。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与发展经济并不矛盾,生态文明可以产生巨大的生态效应。我市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自觉遵守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发挥生态效应,发展生态产业,放大生态效应财富,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一是大力发展原生态产业。调整“大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按照“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做大做强生态农、林、牧、渔等产业及其加工产业,推行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走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市场化之路。二是建设生态工业。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韶关产业发展的基本取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和生态产业园区,构建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三是加快发展生态型第三产业。依托一流的生态环境优势和宝贵的区位地理优势,做强生态旅游业。充分发挥“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和“禅宗祖庭”南华寺两大旅游品牌效应,进一步优化整合旅游资源,深刻挖掘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开发旅游文化精品。

  (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

  近年来通过生态文明实践,我市已有13个镇(村、园)被广东省环保局命名为广东省生态示范镇(村、园),始兴县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成为目前广东省山区唯一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成效明显。同时,我市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森林生态市为载体,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继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在抓好始兴县、新丰县创建工作的基础上,引导促进其他县(市、区)启动生态示范区、生态县以及省级、市级生态示范镇(村、园)创建活动。

  (五)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造福于民。因此,韶关市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提升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完善城市功能区划。遵循生态规律,从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制定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抓好老城区的改造升级,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二是加强城市环境基础建设。加强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强制饮食服务行业使用清洁能源和油烟净化设备,使市区的居民和饮食服务业的气化率达到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三是抓好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韶关发电厂等重点企业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加强危险废物的监管,消除环境隐患。抓好粤北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的建设,解决全市及周边地区的工业危险危废物的处理处置问题。四是着力建设城市公园,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做到城市建设与城市绿化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形成建房绿一点,修一路绿一线,建一区绿一片,塑造“山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山中”“城在绿中”的山水城市。

  四、目前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组建机构。

  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市直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市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了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将韶关打造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奋斗目标。

  为尽快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工作,已从各有关单位抽调人员组建“韶关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生态文明办”),办公地点设在市环保局。办公室暂设技术组、综合协调组(资料组)、宣传组和生态产业组4个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我市组织编制了《韶关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市生态文明办已制定《韶关市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韶关市2009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和《韶关市关于全面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的意见》,市农业局已编制《韶关市生态农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我市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力度,在全市进行了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的宣讲活动。召开了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会议,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舆论宣传,在社会上形成浓厚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目前,已制定了《韶关市2009年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方案》。

  (四)深入调研,借鉴经验。

  由于生态文明建设没有现成的固定模式,为借鉴兄弟市、县建设生态文明的成功经验,市环保局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政府办、市发改局等部门组成生态文明建设考察组,先后赴与我市同时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的江苏省张家港市、浙江省安吉县考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考察组通过与当地有关部门进行座谈、参观亮点工程等,了解了两地经济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做法,并就两地生态文明建设给我市的启示撰写了调研报告,提出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五、存在问题

 (一)发展的约束性增强,使韶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根据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生态资源的开发受到严格的控制,工业发展空间缩小;产业发展的准入门槛不断提高,发展成本增大,韶关将面临发展要求更高、约束更严的境遇。生态发展区的约束性特征,使韶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遭遇更为严峻的考验。

  (二)经济发展方式未得到根本转变,节能减排的压力巨大。

  作为广东省老重工业基地,受历史和认识局限性的制约,造成韶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传统的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大,知识密集产业比重小,新型主导产业群成长缓慢,清洁生产水平不高,致使全市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以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为特征,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仍以传统粗放性增长为主。整体能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强度较高,节能减排任务比较艰巨。

  (三)自然灾害对韶关的自然生态破坏严重,生态修复任重道远。

  近年来,自然灾害对我市的自然生态破坏严重,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更是给我市林业带来重创,损失十分严重,我市的林木覆盖率从灾前的68.9%下降到64.6%。此外,多年以来部分地区林政管理秩序混乱,行政执法不严,导致乱砍滥伐现象时常发生,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的严重破坏,自然生态修复任重而道远。

  (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整体上看,韶关污染控制设施的建设步伐和削减能力滞后。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城镇截污管网、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或填埋场、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场、脱硫、脱氮设施等环保基础设施没有同步建设,或者建设进度严重滞后,成为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部分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仍比较淡薄,文明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片面、狭隘甚至曲解生态文明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对打造全省生态发展主力军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人们以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尚未被充分调动。人为破坏环境等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要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纠正和扭转不良习惯还需要共同的努力。

  六、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崭新的系统工程,由于它没有现成的固定模式,必须创新思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好如何发展的问题,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社会优势,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生态工业。

  一是抓传统工业的提升。通过推行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对旧的工艺设备进行改造,倡导清洁生产,加快节能减排工程措施,开展环境友好企业创建,使传统企业得到提升。二是抓生态工业的发展。按照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对新建工业项目特别是省级产业转移园,要坚持“科技型、生态型、创税型”的原则,着力于园区生态网和生态链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步形成“回收—利用—设计—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

  (二)生态农业。

  充分发挥韶关市农业生产的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建设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城郊型生态农业,初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转变。

  (三)生态旅游。

  充分依托韶关丰富的生态资源,坚持绿色生态环境与禅宗文化交相辉映,放大生态效应,做好大丹霞和大南华两篇大文章,不断完善配套旅游休闲服务体系,增强韶关市的综合接待和服务能力,培育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会展业,尽快建成特色会展产业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四)生态人居。

  推进城乡生态建设,巩固和扩大现有建设成果,以三江六岸绿化为主线,积极实施居住区内的绿化建设,打造丰富多彩的城市绿化格局和就近方便的居住游憩环境,努力形成融山、水、林、园、城为一体,点、线、面相结合的公共绿地系统;结合农村居民点改造,以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变农村环境脏、村貌乱、设施差、布局散的现象,促进农民群众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五)生态文化。

  深入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创建活动,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众参与机制,培养公众良好的环境伦理道德规范,倡导符合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环境价值观,创新生态文化下乡村、进家庭的活动形式和机制,规范乡规民约,强化生态理念,促进环境道德建设。

  (六)生态修复。

  加大对浈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力度,建设北部山区、南岭山脉生态控制区,积极构建北江一级生态廊道体系。

  (七)生态整治。

  以武江、浈江整治为主线,切实抓好流域生态整治的落实。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督促其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保证废水达标排放;加大对林桥坑、梅花河的综合整治力度,按照“统一规划、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分步进行清疏、修缮和改造;加快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加强运行监管。

  (八)生态安全。

  以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为抓手,消除环境隐患,确保生态安全。抓好粤北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的建设,加强对现有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的管理,杜绝无证经营危险废物的行为,严格执行转移联单制度;不断完善韶关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管理,确保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加强对韶关市花拉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运行监管,推进县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七、我市2009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一)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韶关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已两次征求专家意见和部门意见,通过评审后,由市政府颁布实施。今后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以《规划》为指导,按照“面上打基础,点上求突破”的原则,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各地、各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形成真正覆盖全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体系。

  (二)发展生态工业。

  重点抓好生态园区建设。抓好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乐昌产业转移园区、始兴产业转移园区、南雄精细化工园、乳源东阳光化工园、新丰新型陶瓷产业园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引导企业进园,产业集聚。抓好传统产业提升。对于传统产业,重点支持韶关发电厂上大压小项目、韶钢、韶冶、韶铸技改项目和南雄珠玑纸业清洁生产项目等。

  (三)抓好污染减排工作。

  认真组织实施《韶关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根据我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制定年度主要污染物削减计划,将减排任务下达到各县(市、区)和有关企业,落实责任,采取强有力措施完成削减任务。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有效削减化学需氧量。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曲江污水处理厂二期、乐昌市坪石镇污水处理厂必须于2009年12月底建成通水;翁源、仁化、乳源三县污水处理厂必须在2009年6月底完成建设并通水试运行,2009年9月通过环保验收。加强对已建污水处理厂的监督管理,要求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外排污水稳定达标。加快脱硫工程的进度,削减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关闭韶关发电厂8#、9#机组以及坪石发电B厂1#、2#机组,坪石发电B厂完成3#机组脱硫工程,韶钢集团4号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通过环保验收。

  (四)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工作。出台我市全面建设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的意见,制定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工作考核办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以及相关工作标准,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处置项目的规划、选址、立项、征地等前期工作。把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重点抓好城乡结合部、条件较好的中心镇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试点工作、始兴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工作、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厂(场)建设。

  (五)抓好生态旅游工作。

  加快旅游休闲基地的建设步伐。充分依托韶关丰富的生态资源,坚持绿色生态环境与禅宗文化交相辉映,放大生态效应,推进大丹霞、大南华、大南岭的规划建设,重点抓好丹霞山景区环境整治工程和完善其它景点配套旅游休闲服务体系。抓好丹霞山申遗工作。

  (六)抓好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农村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

  组织落实《韶关市生态农业发展规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粤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启动示范区的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组织化经营。加大农村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在巩固发展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成果的同时,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整村推进、稳步发展”的原则,采用以奖代补的办法,开展农村太阳能热水器的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在全市选择100-200个自然村的5000户农户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

  (七)抓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和生态修复工作。

  抓好“芙蓉山、莲花山、皇岗山”绿化建设。抓紧绿色通道生态修复,全面启动石漠化封山育林工程,进一步落实修复资金,抓好因冰雪灾害损毁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做好森林生态市建设和矿山复绿工作。要完成造林4933亩、幼林抚育16000亩等生态工程项目,力争2009年完成1-2个复绿亮点工程。

  (八)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舆论宣传,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话语”征集活动;编写生态文明建设干部读本、生态文明建设乡土教材、编辑出版《生态韶关》杂志。深入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鼓励和支持民间团体和社会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创建的各项活动,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Tags: 我市   文明建设   生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