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总结汇报 > 调研报告 / 正文

《松山战役——攻占子高地》国画创作综述

2020-10-30 15:41:25

 《松山战役——攻占子高地》国画创作综述

 摘

 要

 本文所论述之写实水墨人物画特指写实水墨人物画中重大历史性绘画,非宏观上的绘画。

  写实水墨人物画在当代有其重要意义与价值,然而作为年轻的艺术形式,又有待传承与发扬。如何从新从传统出发,摒弃生涩不和谐的成分,推动其在当下艺术大氛围里面健康的发展,是这一辈水墨人物画家的使命。鉴于《松山战役》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历史功绩和当下对其不理性的认识之矛盾,调节之难度迫使艺术家费脑子费精力,在为新一代艺术家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文章立足于对《松山战役》写实水墨人物画历史成就、面临的问题以及该如何传承与发展做出简短的分析,看法也许漏洞百出却是真实的切身的感受与认识,希望借此引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松山战役;国画;创作

 ABSTRACT

 The realistic painting of ink and ink in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painting in the painting of the realistic painting of ink and ink, and the non macro painting.

 The realistic painting of ink and wash has it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value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However, as a young art form, it needs to be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How to start a new starting from the tradition, abandon the jerky elements of discord, promote its current artistic atmosphere insid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this is a generation of ink figure painter mission. In view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and the ir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ink and mountain figure painting, the difficulty of adjustment forced artis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ir energy and challenge, and also provided a rare opportunity for the new generation of artist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face Songshan battle“ ink painting of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problems and how to make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ideas, perhaps it is true Its loopholes appeared one after another.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ing, hoping to introduce the deep

 er thinking.

 Keywords: Songshan campaign; Chinese painting; creation

  目

 录

 一、 导言 1

 二、松山战役之回忆 1

 (一)松山战役概况 1

 (二) 松山战役经过 1

 (三) 松山战役评价 2

 三、人物画《松山战役——攻占子高地》创作的历史渊源 3

 (一)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概况 3

 1古代人物画发展脉络 3

 2现代人物画发展脉络 3

 3人物画技法分析 4

 (二)松山战役历史背景 5

 1国际背景 5

 2中国现状 6

 3社会背景 6

 四、人物画《松山战役——攻占子高地》主题创作过程 7

 (一)搜集资料及确定主题 7

 (二) 创作主题思路 7

 (三) 创作构图 8

 五、人物画《松山战役——攻占子高地》主题创作技法 8

 (一) 《松山战役——攻占子高地》国画创作综述人物特点 8

 (二)人物画形神问题 8

 1传神写照 8

 2气韵生动 9

 (三)人物画技法 9

 1传统勾皴点染 9

 2实验性水墨性画法 10

 3写意性人物技法 10

 六 、人物画《松山战役——攻占子高地》国画创作综述创作感受 10

 (一) 笔墨语言 10

 (二)神韵塑造 11

 (四) 色彩的运用 11

 七、未来展望 11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6

 一、 导言

 中国画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受诗、书、画、印相结合这一观念的影响和书法用笔的融入,传统人物画在写实方面未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明代代表画家吴道子、阎立本、张萱、周昉等。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更是古代写实绘画的代表名作,周昉《捣练图》等。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松山战役——攻占子高地》主题创作中运用的技法、构图以及色彩的运用研究。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通过运用国画笔墨语言来表现战景中战士无所畏惧的形象。通过三幅不同的构图和色彩表现创作最终要表达的情感。

  二、松山战役之回忆

 (一)松山战役概况

  松山战役又称松山会战、松山之战,是抗日战争滇西缅北战役中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6月4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历时95天,本次战役胜利将战线外推,打破滇西战役僵局,同时,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二) 松山战役经过

 一战松山:

  时间:1944年6月4日—7月1日。

  指挥:71军新28师副师长王治熙、第71军军长钟彬。

  主力:71军新28师各团、第6军新39师第117团。

  进展:夺取松山外围阵地竹子坡、腊孟街及阴登山。

  二战松山:

  时间:1944年7月2日—7月6日

 荣3团第1、2营主攻松山子高地未果,但占领北侧阵地(后爆破子高地坑道即由此处往前开挖)。何绍周召开营以上作战会议。最重要的决定,是由直攻改为从滚龙坡侧击。此后一劈到底,再未改变。

  三战松山:

  时间:1944年7月7日—7月11日

 主力:第82师246团、荣3团主力、荣2团第3营

 四战松山:

  时间:1944年7月12日—7月19日

 主力:103师307团,82师246团,荣3团、荣2团第3营

 进展:攻击滚龙坡、大垭口、子高地未果。7月14日,何绍周电告东岸炮兵调整战术,改区域性轰炸为限制目标,精度射击,定点破坏。至此确立对敌阵地“先行软化,再行攻略”方针。

  (三) 松山战役评价

  松山战役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以战役级投入和牺牲,赢得了战略级的战争目标。战役的的胜利,打破了滇西战役僵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滇缅公路可以畅通无阻地运送大批部队和装备、物资及重炮兵源源通过了这个“东方直布罗陀”,向龙陵战场开去,形势立即逆转。战役的胜利,不仅大大增长抗日胜利的信心,还打破滇西战役僵局,拔下滇缅公路上最硬的钉子,为最终打通公路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三、人物画《松山战役——攻占子高地》创作的历史渊源

 (一)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概况

 1古代人物画发展脉络

 到南宋时期,梁楷简笔写意人物画的出现,开创了写意人物画的先河,他的绘画特点就是以寥寥数笔潇洒生动的落墨表现人物性格状态,生动活泼,富有个性。他的人物画多以佛教禅宗人物或文人雅士为题材。《泼墨仙人图》用畅快淋漓的的泼墨手法,描绘出仙人步履瞒姗的醉态,生动形象,一气呵成。用寥寥几笔带出仙人醉意后的表情,形象夸张,憨厚可爱。

  梁楷属于多面手除了人物画外,还同时擅长山水画,花鸟画,他不光擅长简练放逸的减笔写意,而且在严谨精妙的工笔画上也有很高作为,特别是他在写意人物方面的重要创造和成就,使他成为写意人物历史长河中的里程碑,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先河,此后数百年几乎无人超越。这种写意人物画打破了宋代长期以来工笔画一枝独秀的局面,形成了工笔写意共存的新繁荣盛况。但是到元明两代的时候,写意人物出现了停滞发展的现象,出现的几位写意画家也没有在写意人物方面取得太大的发展和成就。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清代任伯年的出现,才打破了这一僵局。海派大家任伯年擅长肖像画,平时很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造型能力的训练,《寒酸尉像》是他在写意人物方面优秀的代表作,任伯年的出现使写意人物重新复兴起来。

  2现代人物画发展脉络

 改革开放使传统意义上的水墨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当代水墨”这个代表进步创新的新名词,在这个时间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因此当代水墨就是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运用西方的绘画观念等,在中国传统的材料基础上,添加西方的绘画材料,例如水彩,丙烯等绘画材料创作的绘画品种。当代水墨与传统的中国水墨不同,在形式上的追求大于笔墨的内涵。淡化了“骨法用笔”“墨分五色”等中国传统的绘画法则,更重视作品的形式感,在形式上有了新的种类,例如绘画形态,书法形态和装置形态等多种形式。

  梁楷属于多面手除了人物画外,还同时擅长山水画,花鸟画,他不光擅长简练放逸的减笔写意,而且在严谨精妙的工笔画上也有很高作为,特别是他在写意人物方面的重要创造和成就,使他成为写意人物历史长河中的里程碑,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先河,此后数百年几乎无人超越。这种写意人物画打破了宋代长期以来工笔画一枝独秀的局面,形成了工笔写意共存的新繁荣盛况。但是到元明两代的时候,写意人物出现了停滞发展的现象,出

 现的几位写意画家也没有在写意人物方面取得太大的发展和成就。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清代任伯年的出现,才打破了这一僵局。海派大家任伯年擅长肖像画,平时很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造型能力的训练,《寒酸尉像》是他在写意人物方面优秀的代表作,任伯年的出现使写意人物重新复兴起来。

  当代水墨人物画的代表画家有刘庆和,田黎明,李津,李孝首,武艺,周京新等。之后在本文中我选取了田黎明,李孝董,李津,刘庆和这四位当代水墨艺术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3人物画技法分析

  第一,写意线描。写意线描是写意人物画的重要基础专业课,也是可独立运用的表现形式。写意线描,着重进行写意型人物画的观察方法、表现方法的最初训练,主要学习用笔课题,同时也研究用墨问题。

  第二,写意着色。写意着色,是写意人物画最常见的也是最常用的形式,是在写意线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笔墨方法的训练,但重点应放在用色(包括颜料的性能、用色的技巧与艺术,色墨混用与对比、协调等)课题上。写意着色可从着色兼工带写入手,并逐渐放开用笔而进入一般着色意笔。着色方法也可先学淡彩着色再研究重彩的表现。

  第三,大写意。这是最大限度发挥写意人物画技法特性、相对难度较大的一种形式,一些传统的简笔、泼墨、泼彩、泼水等技法都可在大写意的大笔挥洒之中得到充分运用。

  图1

 (二)松山战役历史背景

 1国际背景

 1942年7月,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史迪威中将拟定了“安纳吉姆”反攻计划,在印度组建X军(中国驻印军),在云南组建Y军(中国远征军),上述部队由英美提供装备和训练,一旦整训完毕,X军将向缅北反攻,Y军则向滇西反攻,东西对进之势贯通中印公路,史迪威的计划得到中美首脑的赞同并着手实施。

  1943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已丧失主动权。史迪威率先指挥中国驻印军于1943年10月发动缅北反攻,并取得显著胜利。1944年春季,史迪威通过罗斯福总统敦促蒋介石发起进攻,并以断绝援助相威胁;1944年3月,日军发动英帕尔战役,进逼印度门户,英军向中国求援,要求尽快反攻滇西,减轻其压力。

  2中国现状

  1942年,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失利,滇缅公路被切断。撤退到怒江东岸的远征军余部与日军隔岸对峙。1942年5月日军进驻怒江西岸后,将松山作为警备中心、进攻据点和防御支撑点三位一体的战略目标,开始阵地建设。

  1944年5月,中方为打通滇缅公路,20万中国远征军集结滇西,进攻龙陵、腾冲和松山。原计划主攻腾冲,以便尽快与驻印军取得联系,而对龙陵方向以防御日军增援为主。但是,进攻部队在高黎贡和腾冲方面损失惨重。

  3社会背景

 由于右翼战线的日军松山佑三师团长发现中国军队已经转移兵力,突然对松山、龙陵发起大规模进攻之后。经过短暂的思考,就火速率师团主力5个大队驰援松山、龙陵;留下不足1个联队固守腾冲,与此同时,命令日军第29联队、第119联队之一部向龙陵进发,打算合击并消灭龙陵城外的两个属于71军的中国师,然后在松山将中国远征军的左翼击败,最后返回腾冲围歼中国军的右翼,实现怒江大捷的战略构想。 

 危机的根源是季节,6月中旬,雨季来临,山洪暴发,道路泥泞,民夫骡马均无法通过山间小路,飞机也无法空投。前线大军顿时失去了供应,那些在战壕泥浆中日夜听凭大雨浇泼的士兵们饥肠辘辘,苦不堪言。到最后竟然满山遍野去寻找野菜充饥。更惨的是伤兵,没有食品,没有药物,又无法运往后方,很多重伤员只好听其自然死亡,惨叫声,咒骂声充耳不绝,战场的悲惨凄苦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人物画《松山战役——攻占子高地》主题创作过程

 (一)搜集资料及确定主题

  在对素材的取向定位,便开始了对素材的整理与分析,大量的拍摄和小稿的习作成为了每天的工作。首先对人物小稿和局部的描摹多一些,这也是为熟悉和更多了解外光人物,以帮助对创作的完成。其次是更多的琐碎的物品的拍摄等,以备创作画面中的添加。最后是对场景的选取,以更贴近对创作的构思,同时考虑场景的

 空间变化。 

 这些前期的素材收集由于只有大的方向支撑,所以繁杂细碎,多是跑附近的村庄、工地、荒滩、工厂等;大量收集可能用到的一切素材,这个阶段忙于奔波。

  (二) 创作主题思路

 是运用写实性水墨人物画和意象造型手法和岩彩画技法来塑造攻克松山子高地的战景,其中第一幅作品采用s形构图,第二幅采用c形构图,第三幅作品也是采用s形构图来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

  (三) 创作构图

 我再次进行完整的构图处理,在原型场景中选取了八个人物安排穿插。考虑是小场景的创作和主题的贴切,构图基本成一字形状;并对画面人物构图较满,减少创作中添加的难度和增加雕塑的感觉。这种情况下表现沙漠上的劳动,背景空间太过广阔,所以又一次改变了场景等。所以构图对画面空间影响,导致了画面可能出现不平衡。为此简约构图的不平衡和繁杂构图的大量的画面处理,成为我主题的两种分歧,并且每种又存在不同的问题。经过导师的建议和各方面因素。首先使构图上基本成简约形态;其次近景人物对应的中景处做以改变处理,使空间的变化不破坏整体的平衡,并应用构图外的色彩等关系调和、平衡画面。

 五、人物画《松山战役——攻占子高地》主题创作技法

 (一) 《松山战役——攻占子高地》国画创作综述人物特点

 (二)人物画形神问题

 1传神写照

  图2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作品中的士兵肤色黝黑,神情凝重,直勾勾地看着远方,我们可以得知松山战役的残酷性。他们为了战役的胜利付出了很多的心酸。

  2气韵生动

  作品以情趣盎然的笔墨,形式和风格上的写意性表达,突出笔墨语言本身的表现力。作品造型严谨,笔墨精道,跟随内在精神的起伏变化,展现出十分独特的审美效果。

  (三)人物画技法

 1传统勾皴点染

  勾是用来描绘物象轮廓的 皴是表现山石的类别、质感、阴阳的短线和长线。点染 用毛笔蘸墨或颜色直接点染而成 落笔成形。勾是勾勒描绘对象的轮廓 多用狼毫小笔的笔尖。皴法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 用旧毛笔效果好。

  2实验性水墨性画法

 实验性水墨出现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它在“85美术新潮”影响下应运而生.因此从实验水墨中可以捕捉到西方文化的种种印记,同时还可以借由实验水墨向我国优秀的传统进行发问.通常情况下,实验水墨中的很大一部分作品与西方现代艺术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它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气息、氛围以及较为复杂的当代情怀,因此这也就表明加强对实验性水墨同当代文化的研究,对于我国文化等方面的传承是十分重要的。

  3写意性人物技法

 写意着色除应继续写意线描研究用笔外,主要研究方向转向用墨、用色、色墨结合的课题之中。中国画中的笔与墨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中的两个方面。笔中有墨,墨中见笔,是传统画对笔墨的基本要求,各种用笔中都脱不开墨色的变化。变化而有韵味却是不易之事,它是随着实践与涵养的提高而提高的。有墨而无笔,则墨中无骨,而无骨之墨易烂易平,从而失去表现力与中国画特殊之笔力感。

  六 、人物画《松山战役——攻占子高地》国画创作综述创作感受

 (一) 笔墨语言

 传统的笔墨语言,讲究书法用笔,传统文人借助毛笔的书写性,表达一种感怀、寄性的情趣。在人物造型上强调科学的结构造型。天津画家何家英作品中的人物,表现出来的就是扎实的造型功力和技巧。再如前面提到的水墨类画家田黎明、张羽,将光影引入画面,也走映了“科学与技术相结合”这一特征.他们利用的是现代人科学的头脑看世界,古时候也有光,可古人的画面中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光.另外,现代中国画中,注重画面的构成因素,讲究画面的分割关系,大大加强了画面的形式感,这都证明了现代笔墨造型有现代科学的因素。

  (二)神韵塑造

 构图解决后,我步入了对人物个体的再揣摩(图3、4、5)。掌控外光人物色彩的变化,和人物形态、手足、表情等所富含的心理的大胆揣测。我用油画棒和水彩进行练习,这对创作中其他材料技法在油彩中的可能应用做准备。画面中唯一的一个妇女加入劳动中,扮演了即阴柔又不失阳刚的角色,她劳动中把头包的只剩眼睛,不止于防风沙而且是抵挡烈日对娇嫩皮肤的伤害;男性则更随性。

  (四) 色彩的运用

 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强烈并且自然地光线的描绘,画面主题更加明显、突出,明暗对比强烈,色彩丰富自然。

  图3

 七、未来展望

 首先在这次的创作过程中,我用心体会到列宾的构图思路和原始初衷。在他的作品里我深切感受到他对劳苦大众的悲悯与同情,还有他在作品里注入的朴实而又纯洁的情感。对于这幅作品的借鉴也因此使我的创作进一步升华。     其次因为我也是农民家庭,从小看着父母和身边的人为生活疲于奔波。在社会最底层为

 生计还有我的将来心怀向往、无怨无悔的劳作挥洒。由于这些经历使我对农民深深的敬仰与热爱。我怀着敬仰与热爱不负父母所望考上大学,我在考上大学的那一刻起就决定要在以后的艺术道路上去表现我对他们的热爱。为他们代言,抒写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那片土地的热爱,还有对他们最质朴的情感。用以歌颂世世代代广大劳苦大众,也是寄托我对生养我的那片土地和父母的感恩之情,还有对父母生活的一种思考,对自己成长的思考,更是在对自己未来的一种展望和期待。 

 我怀着无比激动与热爱的情感投入了创作过程中,我相信一个人的情感能从他的作品中呈现出来。我相信只要怀着一颗崇尚、热爱、博爱的赤子之心定能感动观众。在我的创作过程中,我每刻无法进行的时候都去鞭策自我,我的父母是怎样为我而奋斗的,心中骤然涌出一种力量,不断让我思考。在我的作品上逐渐呈现出劳作者们质朴、憨厚、任劳任怨的性格,还有他们面对的是虽然简单枯燥的工作,却一丝不苟、专注认真的态度,这是属于这片土地的文化,它是这片土地得以传承和延续的根本。 

 最后我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认识到,现代艺术家必须依靠他自己的直接经验进行细致、客观的观察和反映现实世界,这样能更准确地表达他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在专业上要能丰富地运用融合油彩以及其它绘画技法。在绘画语言方面有了更高的领会,表现手法上能更加熟练地运用和把握各种绘画技法,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思路和画面的表现效果。而且我深刻地体会到从构思到草图、定稿、完成,期间需要不断的思考、反复的推敲,从中你会得到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的收获。 

 只要努力思考,你一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而且可能会得到比你当初更好的结果。在创作之后,我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要想比别人做的好,就必须付出多余别人两倍、或者更多的努力,这种努力短时间可能看不到,但时间久了就会形成庞大的效应。

  参考文献

 [1]刘珂. 国画创作中中国笔墨文化元素的应用[J]. 人民论坛, 2015(a11):20-21.

 [2]谢今古. 国画创作中传统笔墨文化元素的运用分析[J]. 大众文艺, 2013(20):100-101.

 [3]王然. 在国画创作中中国笔墨文化元素的应用[J]. 才智, 2012(34):154.

 [4]张巍. 试论国画创作中中国笔墨文化元素的应用[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 30(2):69-71.

 [5]徐燕荪. 对讨论国画创作接受遗产的问题的我见[J]. 美术, 1955(2):8-10.

 [6]刘博. 国画创作艺术的禅学思考[J]. 艺术科技, 2014(4):169-169.

 [7]赵建华. 国画创作中笔墨文化元素的应用[J]. 大众文艺, 2015(4):66-66.

 [8]朱丹. 沿着繁荣国画创作的道路前进[J]. 美术, 1956(5):21-22.

 [9]田延艳. 国画创作中传统笔墨文化元素的应用探索[J]. 信息化建设, 2016(3).

 [10]杨丽丽. 传统文化缺失现象在国画创作中存在的若干思考[J]. 神州, 2011(29):175-175.

 [11]顾宝春. 论国画创作中的表现和审美艺术的修炼——国画技法的传承与创新在当代国画创作中的艺术表现[J]. 宏观经济管理, 2017(s1).

 [12]胡杨. 谈传统文化与国画创作的结合[J]. 北方文学, 2017(29):151-151.

 致 谢

 论文的完成意味着我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青春最美好的四年我在邵阳学院度过,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人生哲理,我即将走出大学校门,走向未知的未来,邵阳学院生活会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

  毕业论文能顺利完成,首先我要衷心的感谢我的导师曾承志教授,感谢他的悉心指导与帮助。曾老师有着开阔的视野以及渊博的知识和广阔的胸襟,本文的选题、写作至成文的整个过程是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的。感谢曾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我的指导和关心,老师对自己、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无时无刻感染着我。

  我也要感谢在大学四年里所有的专业老师,是他(她)们给了我不一样的视角和眼界,使我受益终生。我的导师、学院的老师、领导、同学们都见证了我的成长,他们的肯定和鼓励是我前进的不竭动力,借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他们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论文撰写时,引用了大量文献,在此也要对原文作者表示感谢。

  最后,我要感谢陪伴了我四年的同学、朋友,他们在我的生活中扮演者亦师亦友的角色,与我度过了四年的欢乐时光。同时还要感谢我的父亲母亲,是你们给了我无尽的关心和支持,我将以饱满的精神锐意进取,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懈努力,我也坚信,明天会更好!

Tags: 松山   攻占   高地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