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演讲致辞 > 晚会致辞 / 正文

浅议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

2020-05-14 10:01:41

 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改革逐步深入、法制日臻完善,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各种社会成份日趋复杂化,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继涌现。因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群众观念价值取向的变化,诸多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呈上升趋势,如果处置不当,必将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社会问题。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如何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置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事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因此,在新形势下,应构建起科学、完善的群体性事件应急预防处置机制,使其在未发生时能有效预防,刚萌生时能有效化解,发生后能快速有效、稳妥合法地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成本和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小群体性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负面影响,从而从源头得到预防、从源头得到消除、从源头得到控制。

    一、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主要诱因

   从群体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看,新旧体制交替产生的冲撞以及由此而滋生的社会问题,是当前大部分群体事件深层次的社会背景性根源。我市近年发生的群体事件的主要原因,主要集中在土地征用、城市拆迁、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企事业单位改制以及涉军等特殊群体要求落实待遇五大问题上。因土地征用问题引发的事件相当突出,数量占最多;企事业单位转换经营机制中的问题直接触及职工的切身利益,由此引发企事业单位职工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相对比较激烈,处置不当容易激化;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最为复杂;此外,由要求落实待遇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政策性较强,容易引起连锁反应。这些原因的根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体制转化过程中社会矛盾的爆发,这是当前企业问题型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根源;二是社会管理模式调整的负面影响;三是权力腐败,官僚主义,它是引发、激化和扩大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根源之一。

    从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看,据治安部门调查掌握的情况分析,我市群体性事件的形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今年虽然我市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但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遗留问题仍较突出,以及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改革较国企改革难度更大,矛盾更为错综复杂,形势更加严峻,有可能会增加一些新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2、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压力依然较大,存在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全社会保险金支付力压力进一步增大。养老保险费、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失业保险基金三项合计缺口在增大。扩大就业、解决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当前全社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突出问题。

    3、城镇建设过程中,由于拆迁补偿标准与市场上实际房价间的差距,不同拆迁区块间的补偿差距,同一区块的不同住户的补偿差距,也是引起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

  4、在重点工程的建设中,因利益差别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一方面,因工程项目建设征用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的征用政策不一,补偿标准本身就存在差异性;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组织和单位因经济实力不同,在政府把出让土地补偿金落实到各基层组织后,各基层组织出台的补偿标准也存在着差异,加之部分群众思想复杂,不顾实地的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征地拆迁工作难度不断增大。三是由于项目建设进度等方面的要求,有的基层组织为了能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对个别人增加补偿费用,导致人心失衡,引发群众的不满情绪。如我市在**办小阜村拆迁过程中,项目承担部门为了迅速打开工作局面,拿出一部分资金实施个别奖励;一些群众本来就认为他们祖辈都生活在此,现在为了一个工厂要他们搬迁,思想上不好接受,因此,在受到个别人的煽动后,迅速拧成一股绳,两次封堵104省道,三次围堵市政府大门,严重影响我市对外形象。

  5、政府机关、主管部门中由于个别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乏耐心细致的工作精神,方法简单粗暴,不善于做群众工作等方面原因,也往往容易引发群体性治安事件。甚至有一些人在主观上存在着把事情搞大,公安就可以出手打击,才能得到处理的错误心理。部分群众有点想法或不理解政策,不是说做好说服教育解释工作,而是开口闭口就是公安打击,引发了群众的对立情绪。

  6、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或插手我们人民内部矛盾可能性依然存在,破坏政治稳定的因素不容忽视。

    二、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新变化

   社会的不断发展,必然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由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引发的群众体性事件,其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

    1、从无序性向组织性的转变。群体性事件通常都是因某个突发性事件而在短时间突然发生或是某个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而突然爆发,往往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感。但是,一些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组织程度明显提高,常常有事件的组织者和骨干分子,事先经过周密策划,目的明确、行动统一,甚至出现跨地区、跨行业的串联活动。有的还集资上访,并聘请律师,寻求媒体支持。从近几年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情况看,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大,组织性越来越强。

    2、从利益性向无直接利益的转变。群体性事件一般都涉及群体的切身利益,而且大多数有一定的理由,如企业改制待遇保障、环境污染、征地补偿安置、劳资纠纷等。但值得警示的是,近年来出现“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现象,一些参与者与事件本身无关,而是认为事情处理不公正,抱着“伸张正义”、“打抱不平”的心态参与其中,只是表达、发泄一种情绪,反映了当下社会分化中人们对某些阶层的不满、对强势一方的不满,“无直接利益冲突”折射出某种社会情绪和社会心理。

    3、从偶然性向效仿性的转变。一些群体事件在开始之初,大多仅限于少数人及个别区域。随着事态的发展,影响力的扩大,引起周围区域或利益相关者心理共鸣,一旦一个地方发生群体性事件,特别是当因最初闹事的群体得到一定的利益补偿后,其他地方类似的群体便纷纷效仿,互相传染,使参与人数及区域不断增多和扩大,甚至出现互相串联,互相取经的现象,从而引起连锁反应。这一现象在涉军及出租车从业人员中表现尤为典型。

  4、从合理性向无理性的转变。群体性事件的起因往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一些群体性事件的起因分析,应我说绝大多数集体上访甚至闹事都有一定的理由,即有其合理的部分。通过聚众闹事的方法,确实促使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与落实,但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部分群众“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理,往往启图通过群体性事件引起更大的关注,提出过高或无理的要求,从而造成群众长期缠访闹事。

  5、从单一性向复杂性的转变。群体性事件通常是由一个问题或一个利益群体引发,相对单一。但近年来,随着群体性事件的增多,部分利益群体为达到各自的利益诉求,相互串连、相互支持,相约进行集体上访、闹事等。由于反映的问题错综复杂,不同的矛盾主体、合理的要求与不合法的行为、不同的原因动机、历史纠纷和现实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较为复杂,处置难度明显增大。

    三、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对策思考

 处置群体性事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关键是要下大气力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年来, 市在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维稳工作机制,使预防化解群体性事件成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 

 1、抓经常,全力打造市委领导、政府各部门分工负责的社会管理格局。一是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将维稳工作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考核当中,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充分发挥维护稳定工作一票否决制度的威慑力。二是建立健全各级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制定完善矛盾纠纷定期排查调处制度、报告制度、会议制度、信访接待制度、领导包案制度、督查制度、奖惩制度、工作档案制度等八项制度。在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稳定工作,坚持经常深入基层,及时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组织相关部门,采取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抓早抓小抓苗头,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三是完善基层信息网络,努力做到未动先知,控制在先,处置主动,有效防范。在基层各个层面设立稳定工作信息员,从而形成一个网络,保证及时准确地获取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信息。在处理原11部队退役人员稳控工作时,我市在摸清底子的基础上,成立由职能部门和辖区镇办主要领导组成的包抓工作领导小组,对重点人员实行市、乡、村、组四级包抓责任制。同时组织镇办和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同重点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交朋友,设法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努力做好这些人员的思想工作。

  2、抓重点,建立健全反应灵敏的社会预警机制。群体性事件尽管有突发性的特点,但其在发生前一般都有酝酿、串联、谋划的迹象。因此,一是必须建立健全信息主导、反应敏捷的预警机制,及时有效地化解可能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矛盾。在处置55信箱的破产改制中,我市政法机关提前介入,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对内协助企业做好下岗职工思想工作,对上积极争取 集团政策支持,使买断工龄年补偿标准由1个月工资调整为1.5个月,稳定了职工情绪,确保了企业改制的平稳推进。二是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建立经常性滚动排查机制、重点时期超前排查机制,在重大时期、重大会议、重大活动期间,实行矛盾纠纷信息日报制,组织开展矛盾纠纷的集中排查化解,切实掌握矛盾纠纷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苗头抓起,把教育疏导工作做在事前,力求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防止激化;三是健全情报信息网络。通过加强基层组织、设立信息员、培育治安骨干力量等多种办法,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的情报信息网,及时、准确收集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情报信息;四是延伸和拓展信息采集渠道。扩大采集范围,丰富采集手段,增加信息储量,尤其要注意采集深层次、内幕性、预警性信息,并进行疏理核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高信息精确灵敏度;五是完善情报信息研判机制。通过联席会议等多种形式,对各类情报信息要定期进行分析研判、互通信息,整合情报资源,为领导决策与实战服务,对有激化倾向的要发出警情通报,提醒有关方面及早防范,提高预防措施的针对性。六是完善工作预案,加强应急演练。要定期开展各类应急预案演练,不断提高各职能部门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合成能力,切实做到预案与实战不脱节,确保处置群体性事件时能够从容应对。

  3、讲效率,建立快速反应、控制有力的应急处置机制。一是建立高效的应急机构。成立由党政领导负责的群体性事件处置指挥机构,对整个群体性事件进行全面掌控,组织指挥整个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进行宏观上的决策和指挥。今年6月份,一百多辆出租车车主因运营管理问题,聚集罢运,情绪相当激烈,我市当即启动维稳应急预案,由主管领导亲自挂帅,相关职能部门参与,通过与车主代表对话,一对一做思想工作,讲交通法规,调整政策措施,使这次大的群众性事件很快得以平息。二是制订各项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预案。针对群体性事件突发性强、传播快、危害大等特点,科学判断、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的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参与群体等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可操作、有针对性的工作预案,明确管辖级别、人员调配、处置方式。三是讲究策略方法、严格依法办事。群体性事件的化解,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要坚持以人为本,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尽最大的可能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一时不能解决的要说明情况讲清道理,加强教育疏导。对于群众要求基本合理,但采取的方法过激,甚至违法的群体性事件,掌握可缓不可急、可冷不可热、分化瓦解的处置化解技巧,对当事的群众尽量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使广大群众明辩是非,提高觉悟。同时,对领头人员、幕后策划人员和骨干分子要正告国家法律法规,晓以利害,特别严重的要规范程序,依法处置,及时予以打击处理。四是要认真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认真开展法制宣传,对不明真相、被误导而参与的群众,要组织有关部门澄清事实,讲明真相,防止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维权等旗号,炒作群体性事件,误导社会舆论。对因群众不明真相引发的群体事件,要通过教育宣传,积极引导群众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解决矛盾。

    4、畅渠道,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包括利益表达、利益引导、利益疏导和利益保障在内的公平公正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领导下访制度。进一步深化“书记大接访”活动,将领导“深入基层、深入困难、深入矛盾”制度化,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掌握真实情况,设身处地解决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问题。二是要保障信访渠道的畅通。科学合理地设置信访工作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强化信访部门的职能。要认真落实群众来信来访登记、查办、督办、结案、复查反馈等制度,对群众反映的信访诉求,信访部门要及时报请相关领导研究处理,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妥善解决。三是要拓宽利益诉求渠道。要建立健全人大、政协、人民团体、新闻媒体及法律援助等利益诉求渠道,让群众的利益诉求能有相当一部分通过正常渠道得以解决。

  5、严考核,认真落实群体性事件倒查和责任追究机制。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大量积聚和群体性事件的出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些不负责任的领导、麻木不仁的干部、敷衍塞责的官僚主义作风。因此,必须切实加强、严格落实群体性事件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和执行维护稳定的党政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对因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迟报、漏报、隐瞒不报等工作失职引发严重群体性事件,或因应对措施不当不力致使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格实行倒查和责任追究,按照法律和相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者责任。

 

Tags: 处置   应急   群体性事件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