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演讲致辞 > 竞职演说 / 正文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填空题:840道

2020-03-20 12:20:47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第一部分 1.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是(实效性)和(经济性)。 2.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主要是由(超量恢复)的生理机制决定的,体能包括(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生理功能)。 3.跑步速度的快慢应该取决于(步频)、(步长)。 4.田径运动训练中应用(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不间断性与周期性原则)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 5.三级跳远第一跳如是左脚起跳,第二跳应是(左)脚踏跳,第三跳应是(右)脚踏跳。 6.铅球场地落地区是(34.92)度扇形落地区,其角度线宽(5)厘米;构成标枪场地的起掷弧宽(7)厘米,其半径为(8)米;羽毛球场地的线宽(4)厘米。 7.田径场上的场地、器材的长度或宽度是1.22米的请列举出两个:(跑道宽)、(跨栏架)、(踏跳板)。 8.国际田联(IAAF)400米标准跑道记号颜色有(红色)、(黄色)、(白色)、(蓝色)、(绿色)。 9.径赛项目比赛在径赛裁判长统一领导下,由(检录)、(发令)、(终点)、(计时)、(检查)等小组组成。 10.跑动中一个单步由(后蹬和前摆)、(腾空)、(着地)和(缓冲)几个部分组成。 11.通常将计算跑道周长的线叫(计算线)又叫(实跑线)。 12.在田赛比赛中,举(白)旗为成功,举(红)旗为失败。 13.110米栏比赛全程共(10)个栏架,标准栏架高(1.067)米。 14.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的(跑)节奏与(呼吸)节奏相配合。影响跑速的主要因素是(步频)、(歩幅)和(速度耐力)。 15.跨栏跑时,先过栏的腿称(起跨腿),后过栏的腿称(摆动腿)。 16.田径运动的跳跃项目是(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相结合的混合性质的运动。 17.田径比赛中参加田赛的人数过多,通常需经过(及格赛),前12名进入后面的决赛。 18.4×100米接力跑比赛中(预跑区)的长度是(10)米,接力区的长度是(20)米;4×400米接力的第三、四棒的运动员应在指定裁判员的指挥下,按照同队传棒运动员跑完(200米)时的先后顺序,(由内向外)排列各自的接棒位置。 19.2003年1月1日起,除标枪外,各投掷项目落地区标志线的内沿延长线的夹角为(34.92)度,铅球和链球投掷圈直径为(2.135)米。 20.决定投掷项目远度的因素为出手的(速度)、(力量)、(角度)。 21.行进间跳远的四个技术环节是(助跑)、(起跳)、(腾空)、(落地)。 22.铅球成绩的丈量方法是钢尺的(前端)对准铅球落地的近沿,钢尺通过(中心点),丈量落地最近点至抵趾板内沿的最近距离。 23.从技术原理看,器械投掷的远度取决于出手的(高度)、(角度)、(初速度)三个因素。 24.跳远按起跳后空中动作不同,分(蹲踞式)、(挺身式)和(走步式)等姿势。 25.推铅球技术的重点是(最后用力),其成绩主要取决于推铅球时出手的(角度)和出手时的(初速度)。 26.标准田径场跑道宽度是(1.22)米或(1.25)米;田径场内第一条跑道的全场长度须由(内突沿)的外沿向外(30)厘米处丈量。 27.田赛远度项目,前三轮试掷(跳)结束后,成绩优的8名运动员进入后三轮的试掷(跳),后三轮试掷(跳)的顺序应按成绩(倒排序)。 28.在田径全能比赛中,如果总分相等,则以得分较高的(单项数量多者为胜)。如仍然相等,则以(任何一项单项的得分高者)为优胜。 29.判定运动员的终点名次,应以其躯干的任何部位抵达(终点后边缘垂直平面)的顺序为准。 30.马拉松全程跑距离为(42.195)千米,属超长距离跑项目。 31.跨栏跑的成绩取决于(平跑的速度)、(过栏技术)及(跑与跨结合的能力)。 32.投掷区的角度:铅球是(34.92)度,铁饼是(34.92)度,标枪是(29)度。 33.短跑的能量代谢是(以无氧代谢为主),长跑的能量代谢是(以有氧代谢为主)。 34.在跳高教学中,要把(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作为主要教学环节。 35.标枪出手时,右手为例,应使标枪沿纵轴的(顺时针)方向自转。 36.跳跃项目助跑因项目不同有(直线助跑)和(曲线助跑)两种。 37.计时应从看到(烟或闪光)开始到运动员躯干到达终点线的(内沿)垂直面为止。 38.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 39.把以(远度)和(高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 40.跑的教材共分为四大项,即(快速跑)、(耐久跑)、(接力跑)、(障碍跑)。 41.跳跃是小学的重要教材内容之一。分为一般性跳跃、跳高、跳远等。其中跳高的过杆姿势有(跨越式)、(俯卧式)、(背越式)。 42.速度素质是指人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一定运动能力。 43.力量是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能力。 44.蹲踞式跳远分为(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完整的过程。 45.发展小学生投掷能力的练习有(投)、(掷)、(抛)、(推)等多种方法。 46.决定运动量的因素有(数量)、(强度)、(时间)。 47.急行跳远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助跑)和(踏跳)的结合上。 48.跳高教学,把(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作为主要环节。 49.蹲踞式起跑时,应(有力腿)在前,站立式起跑时应(有力腿)在后。 50.跨越式跳高,应(摆动腿)先过杆,然后(起跳腿)再过杆。 51.把田径场地的宽等分为东西两部分的分界线通常称为(纵轴或中线),也是(绘制)和(修建场地)的基准线。 52.在国际(室外)田径比赛中,必须测风速的项目有:(100米)、(200米)、(100米栏)、(110米栏)、(跳远)、(三级跳远)。在承认全能纪录时,全能的各个单项均应符合申报单项纪录的条件,但下列情况除外。需要测量风速的项目,至少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任何单项的风速不超过(4米/秒);(2)平均风速不超过(2米/秒)(以个项目测量的风速总和除一项目数量)。 53.一个标准田径场,应由两个平行的直道和两个半径相等的弯道组成,跑道全长应为(400米),半径为(36米)。 54.田径运动的投掷、器械的出手点和落地点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通常叫(地斜角)。 55.身体练习的练习速度直接影响(动作质量)和(运动成绩)。 56.田径比赛应分别任命(径赛)、(田赛)、(全能)、(检录)和(外场)裁判长。 57.三级跳远由(快速助跑),沿(直线向前)的连续三次跳跃(单脚跳)、(跨步跳)和(跳跃)组成。 58.科学研究证明,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成功先天因素是(主要)的,后天训练是(重要)的。 59.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而疲劳不能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训练。 60.在国际田径比赛中,男子110米栏栏高(1.067)米,起点至第一栏(13.72)米,栏间距(9.14)米;女子100米栏栏高(0.840)米,起点至第一栏(13)米,栏间距(8.5)米。 61.跨栏跑的过栏技术,起跨腿是(抬)、(伸)、(压),摆动腿是(蹬)、(展)、(拉)。 62.人们通常把身体素质分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五大素质。 63.跑,不论距离的长短、其完整的技术结构可分为相互联系的四部分,即:(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 64.跳高的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紧密联系的阶段组成。 65.接力跑的传接棒方式有(上挑式)、(下压式)和(立棒式),前面两种是常用的。 66.增加步频的方法有(快慢交替小步跑)、(高抬腿跑)(牵引跑)、(原地快慢交替摆臂)等。 67.在跳远教学中,一般采用以(完整)教学为主,(分解)与(完整)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学重点是(起跳技术)。 68.投掷项目的完整技术都是由(握持器械)、(助跑)、(最后用力)和(器械出手后的身体平衡)四部分组成。 69.跨栏跑的技术可以分为(起跑至第一栏技术)、(跨栏步技术[即过栏技术)、(栏间跑技术)和(终点冲刺跑技术)。跨栏跑过栏技术包括(起跨攻栏)、(腾空过栏)和(下栏落地)三部分。 70.“6-10步助跑,一脚踏在50-60厘米宽的踏跳区,双脚落入沙坑”这是水平一跳跃内容中的教材,它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急行跳远)动作的主要教材内容,通过本教材的教学,重点抓(助跑与踏跳连贯),强化(快速助跑中积极踏跳)的意识,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提高动作的灵活和协调能力。 71.男子十项全能第五项400米至第六项110米栏比赛最短间隔时间为(10小时)。 72.在发展跑的速度游戏教学中,我们常用“叫号赛跑”、“抢占空位”等游戏来发展学生奔跑(反应)速度能力,用“渔网”、“折返触物跑”等游戏来发展学生奔跑(动作)速度能力,用(25米折返跑)、(50米迎面接力跑)等游戏来发展学生奔跑位移速度能力。 73.全能项目各单项比赛的间隔休息时间至少为(30分钟)。 74.径赛的赛次是指(预)、(次)、(复)、(决)四个赛次,田赛远度项目是以(每人试投一次)为一个轮次,田赛高度项目是以(一个高度)为一个轮次。 75.三级跳远的第一跳须用(起跳脚)落地,第二跳须用(摆动腿)落地,第三跳是用(双脚)落入沙坑,才算完成三级跳远的完整动作。 76.跳远、三级跳远和投掷项目的比赛,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超过8名时,每人可先试跳(3)次,成绩最好的前(8)名运动员再试跳(3)次。试跳顺序跟成绩相反(倒排序),倘第8名成绩相等,则成绩相等的运动员(抽签定)。 77.人体基本的活动方式是(走)、(跑)、(跳)、(投)等。 78.把以高度和距离长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 79.跑的教材共分为四大项,即(耐久跑)、(快速跑)、(障碍跑)、(接力跑)。 80.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投)等人体基本活动组成的综合性体育活动。 81.标准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篮球圈上沿高(3.05)米,场中圈直径(1.8)米。 82.篮球比赛中,时间类的违例有(3)秒、(5)秒、(8)秒和(24)秒违例。 83.篮球半场人盯人防守的原则是(防人为主,人球兼顾),优点是以(盯人为主)、(分工明确)、(针对性强),便于发挥队员的防守积极性和提高责任感。 84.国际篮联的一场正式比赛可分成(4)节,每节(10)分钟。 85.篮球运球时,应以(肘关节)为轴,五指自然分开,(掌腕)控制运球。 86.篮球进攻技术有(传接球)、(投篮)、(运球)、(持球突破)等;防守技术有(防守对手)、(抢球)、(打球)、(断球)等。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都有(移动)和(抢篮板球)。 87.篮球发动快攻的时机是(抢到后场篮板球后)、(掷后场界外球时)、(抢断得球后)、(跳球获球后)。 88.篮球抢篮板球是较为复杂的一项技术,它是由(抢位)、(起跳抢篮板球)、(空中抢球动作)、(获球后的动作)等几个环节组成。 89.篮球的基本技术有(传接球)、(运球)、(投篮)、(配合)与(防守)。 90.篮圈内沿的直径最小为(450)毫米,最大为(459)毫米。 91.篮球场上常用的急停动作方法有(跳步急停)和(跨步急停)两种 92.行进间运球时,手拍球的后上方,球的落点应在运球手同侧脚的(外侧前方)。 93.持球突破技术动作主要的由(蹬跨)、(转体探肩)、(推放球)和(加速)等几个环节所组成的。 94.投篮技术的六个要素:(身体平衡)、(持球动作)、(瞄准方法)、(出手动作)、(投篮的弧线)、(球的旋转)。 95.篮球比赛时,5号队员一脚踩在端线上掷界外球,裁判员判其(不违例)。 96.篮球进攻基础配合包括(传切)、(突分)、(掩护)、(策应)和(快攻)等多种配合方法。防守基础配合包括(穿过)、(绕过)、(挤过)、(关门)、(交换)、(补位)和(夹击)。 97.常用的球类比赛的编排有(淘汰制)、(循环制)和(混合制)三种。 98.篮球进攻技术是进攻战术的基础,包括(进攻)、(移动)、(传接球)、(投篮)、(运球)、(突破)。 99.进攻移动是篮球进攻的基础,进攻移动包括(起动)、(变向跑)、(变速跑)、(侧身跑)、(急停)、(转身)、(跳)等技术,运用移动技术最关键的是(控制身体中心平衡和变化)。 100.投篮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动作,它主要由(握球方法)、(瞄准点)、(投篮力量的运用)、(出手角度)、(出手速度)、(球的旋转)、(抛物线)和(入篮)等环节组成 101.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特点是(一大、二小、三高跳)。 102.篮球直线运球前进时,应用手拍击(球体的后上方)。 103.掩护是进攻队员采取合理的身体动作,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同伴防守者的移动路线,使同伴得以摆脱防守,创造接球投篮或进攻机会的一种配合方法。按身体位置不同分为(前掩护)、(后掩护)、(侧掩护)按移动路线,方法和变化分为(反掩护)、(假掩护)、(运球掩护)、(定位掩护)、(行进间掩护)、(连续掩护)等。 104.半场人盯人防守的基本要求:(防人为主),(人球兼顾),积极移动,占据有利防守位置,控制对手,对持球队员的采用紧逼防守,严密控制对手(投篮)、(突破)和(助攻传球);对无球队员的防守,按照(“球—我—他”)的选位原则,根据(对手离球)和(篮筐的远近)来决定。 105.进攻区域联防进攻落位的原则是不让对方形成一攻一守的插空站位阵形,常用落位的阵形(1-2-2阵形)、(1-3-1阵形)、(2-1-2阵形)、(2-3阵形)。 106.犯规是对规则的违反,含有与对方队员的身体接触和违反体育道德的举止。包括(侵人犯规)、(双方犯规)、(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技术犯规)。 107.篮球区域联防的站位队形有(二一二)、(三二)、(一二二)、(二三)等。 108.现代篮球运动仍然是向(高超技巧)、(高速度)、(高空优势)、(激烈对抗)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109.篮球竞赛中循环制包括(单循环)、(双循环)、(分组循环)三种方法。 110.持球突破技术主要由(熟练的支配球)、(假动作吸引)、(脚步移动)、(转体探肩)、(推放球加速)等技术环节组成。 111.8个队进行单循环比赛要打(7)轮(28)场比赛。 112.篮球技术的基本含义,应从(动作方法)和(实际运用)两个方面加以解释。 113.篮球技术是(篮球战术)的基础,任何(战术意图)和(战术方法)的实现,都需要掌握相应而熟练准确的(技术动作)和(应变能力)来保证。 114.篮球技术是进行篮球比赛的基本手段,双方运动员都以(技术动作)进行对抗。 115.篮球技术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技术的最显著特点,就是运动者用手(直接控制球)和(支配球),并与全身协调配合组成各种专动作。 116.篮球技术已形成了(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两大类。 117.篮球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呈现出(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特点,并始终不断地向更高水平前进。 118.篮球技术按动作结构分类,是以动作的(运动)学结构和(动力)学结构的类似特点为依据进行分类的,这也是篮球运动发明后一直沿用的分类方法。 119.篮球技术分类目前主要以(攻守对立统一的规律)、(人体运动科学的原理)和(技术动作)的任务为依据。 120.基础动作是指篮球技术动作中各类动作中具有(共性)的基本方法。 121.起动队员在球场上(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一种起始的动作,是获得(位移初速度)的方法。 122.跑是队员在球场上改变(位置)发挥(速度)的重要方法。 123.变速跑是队员跑动中利用(速度)的变换来争取主动的一种方法。 124.变向跑是队员在跑动中突然改变(方向)来摆脱防守或(堵截)进攻队员的一种方法。 125.侧身跑是队员向前跑动中为了(观察)球场上的情况,侧转上体进行攻守行动的一种方法。 126.后退跑是队员在球场上(背对)前进方向的一种跑动方法,是为了(观察)场上攻守情况。 127.跳是队员在球场上争取(高度及远度)的一种动作方法。 128.急停是队员在跑动中突然(制动)速度的一种方法,它也是各种脚步动作(衔接)和变化的过渡动作。 129.转身是队员以一脚蹬地(向前或向后)跨出的同时,另一脚做(中枢脚)进行旋转而改变(身体方向)的一种动作方法。 130.移动脚蹬地,在中枢脚(前方(身前))进行弧线移动的叫前转身。 131.移动脚蹬地,在中枢脚(后方)进行弧线移动的叫后转身。 132.跨步的动作方法是以一脚为(中枢脚步),另一脚向(前或侧)方跨出,以便衔接其它动作。 133.滑步是(防守)移动的一种主要方法,滑步可向(侧)、向(前)、向(后)进行滑动来阻截对方的移动。 134.接球是篮球运动中的主要技术动作之一,是(获得球)的动作,是(抢篮板球)和(抢断球)的基础。 135.传球是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之间(有目的地转移球)的方法,是进攻队员在场上(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的纽带,是实现战术(配合)的具体手段。 136.单手肩上传球是传球中一种最基本的方法。这种传球的力量(大),球飞行的速度(快),常用于(中、远)距离传球。 137.传球的方向取决于手对球(作用力)的力点。出手速度取决于传球动作开始前动作的(速度)和作用力。 138.运球是持球队员在原地或行进中,用单手(连续按拍)由地面反弹起来的球的一类动作方法。 139.投篮时下肢蹬伸,同时依势伸腰展腹,(抬肘上)伸前臂,手腕(前屈),以(指端)拨球,最后通过(食、中指)柔和用力将球投出。 140.行进间单手投篮是比赛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投篮方法,一般多在(快攻)或(切入篮下)时运用。 141.要将球投进篮圈之中,就必须有正确的持球方法、(瞄篮)点、全身的(协调用力)、合理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规律性的旋转、适宜的飞行(弧线)和入篮(角度)。 142.有效地抢球、打球、断球,是建立在准确的(判断)、迅速的(移动)及正确的手部动作的基础上。 143.进攻技术是指比赛中具有进攻效果的、(实用)的动作以及动作多元化组合。 144.篮球比赛中队员经常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技术动作组成的动作系列去完成具体的进攻任务。 145.持球突破是持球队员运用脚步动作和(运球技术)快速超越对手的一项攻击型很强的技术。 146.持球突破技术动作主要由(蹬跨)、(侧身探肩)、(推放球)和(加速)等几个环节组成。 147.在激烈比赛中,决定投篮命中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把握好(时间)、(空间)和(稳定)因素是正确运用投篮技术及保持较高命中率的三个基本条件。 148.急停跳投是进攻队员在行进间利用(急停)和快速跳起两个连续动作,以(时间差)摆脱防守者而达到投篮目的的一种跳投方法。 149.防守无球队员是指队员处于无球状态时,防守队员灵活地利用多种(移动动作)和手部的有效组合,最大限度的防止和破坏对手行动。 150.防守对手背切时,应把灵活调整步法和防守位置放在首位,始终做到(人球兼顾),并将对手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中,目的是让对手失掉背切后接球的机会。 151.防运球队员的主要任务是降低其运球(速度)、改变其运球(方向)和不让它向(篮下)运球,防范它在运球中突破。 152.背对球篮突破的防守:一般是在近篮区背向或侧向球篮接球时的防守,防守队员要保持(你—我—篮)的有利位置,不宜(紧靠)对手,要有适当的距离。 153.抢防守篮板球是防守中重要环节,是夺回(控球权)的重要途径。 154.抢防守篮板球要做好以下几点:观察、预堵、(转身)、(挡靠)、起跳与(抢球)。 155.防传球的重点应放在不让(对手)轻易地把球传向(篮下)有攻击地威胁地(内线)区域。 156.防投篮的根本目地就是不让对方(得分)。 157.防接球队员是防守对手无球时的首要(任务),必须在对手接球前就开始(防守),要有预测性并积极采取行动去限制或减少对手接球,特别是在有效(攻击区)内接球。 158.防守技术是指队员在篮球比赛中防进攻队员从(无球)状态到有球状态或从(有球)状态到无球状态,直到对方(进攻结束)或(失去控球权)的全过程中,合理运用有防御和攻击效果的动作组合。 159.篮球技术教学通常分为三个步骤:(掌握技术动作,形成动力定型)、(掌握组合技术,学会初步运用)、(在攻守对抗情况下,提高运用技术的能力)。 160.篮球战术的目的都为了充分(发挥本队的特点),(制约对方),以争取比赛的胜利。 161.篮球战术中队员的位置一般分为(前锋)、(中锋)、(后卫)。 162.根据掩护位置和方向的不同,掩护可分为(前掩护)、(侧掩护)和(后掩护)三种形式。 163.掩护配合是掩护队员采用合理的行动,以自己的(身体挡住)同伴的防守者的(移动路线),使同伴借以摆脱防守的一种配合方法。 164.策应配合是指进攻队员(背对或侧对)球篮接球,以他为枢纽,与(同伴配合)而形成的一种里应外合的配合方法。 165.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的教学,首先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基础配合的(概念)、(配合方法)、(移动路线)、(动作的时机)行动的顺序等等。 166.防守快攻时,根据进攻的不同情况,二防三的配合方法有(两人平行站位防守)、(两人重叠站位防守)、(两人斜线站位防守)三种方法。 167.夹击配合是两名防守队员有目的地(同时采取突然)的行动,(封堵和围夹)持球者的一种配合方法。 168.半场人盯人防守,根据防守区域的大小,可分为(半场扩大人盯人防守)和(半场缩小人盯人防守)两种。 169.掩护配合的教学中,应先教(无球队员之间)的掩护,再教(有球和无球队员之间)的掩护。 170.区域联防的基本落位队形有(2-1-2)、(2-3)、(3-2)、(1-2-2)、(1-3-1)等几种。 171.半场人盯人的教学中,应先进行(局部配合)的练习,再进行(整体配合)的练习。 172.进攻区域联防战术的队形常用的有(1-3-1)、(1-2-2)、(2-2-1)、(2-3)。 173.进攻区域联防战术的教学时,应先在(消极防守)情况下进行练习,而后逐渐过渡到在(积极防守)的实战对抗情况下进行练习。 174.交换防守配合是为了破坏进攻队员的(掩护配合),防守队员之间及时地(呼应交换自己)所防守对手的一种配合方法。 175.“关门”配合是指(两名防守)队员靠拢,协同(防守突破)的配合方法。 176.篮球战术教学训练的任务是培养运动员的专门素质和意识,获得(篮球战术知识),掌握(篮球战术方法),具备篮球战术的(实战运用能力)。 177.篮球战术指导思想是教练员制定(战术计划),确定(战术方案),形成(战术特点)的理想模式和行动的准则。 178.篮球比赛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和(战术)运用是否正确。 179.篮球战术意识与战术行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战术意识应理解为队员在篮球比赛中对(战术运用规律性)的认识。 180.区域紧逼防守具有区域联防和人盯人的优点,体现了在(区域中紧逼盯人),在(紧逼盯人中守区),是攻击性很强的一种整体防守战术。 181.根据区域紧逼防守范围和落位队形的不同组合,构成防守重点不同的战术阵形主要有(1-2-1-1)、(1-2-2)、(2-2-1)、(2-1-2)。 182.综合防守战术是在一场篮球比赛中把(人盯人防守)和(区域联防)等防守战术特点(综合为一体)并应变运用的一种特殊的防守战术。 183.固定战术配合是指进攻队在比赛中,在(特定的区域)和(时间条件)下,(如掷界外球、跳球、8秒、5秒等情况)组织的简单易行、速战速决的一些战术配合。 184.战术与技术的关系,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是实施战术的手段。队员掌握技术(愈全面)、特长(愈突出),战术的实施就(愈有保证)。 185.篮球战术设计的依据主要是第一,符合现代篮球(战术发展的方向),第二,符合本队的(战术指导思想);第三,符合本队(技战术的实际水平)。 186.篮球战术教学训练的步骤,第一(建立战术的概念,掌握战术方法),第二(掌握攻守转化和战术综合运用能力),第三(在比赛中运用战术,提高应变能力)。 187.篮球比赛确定名次时,如两队以上积分相等,则以这几个积分相等队之间的比赛(胜负)排列名次,如仍相等,则按他们之间比赛时的(胜负率)排列名次。 188.排球运动是一项双方隔网相对,运用(发)、(传)、(垫)、(扣)、(拦)等动作为主,进行对抗的体育运动。 189.排球比赛时,二、三号位双人拦网,(边跟进)、(心跟进)是1、6号位队员跟进保护。采用“中一二”进攻形式时,二传队员站在(3)号位。 190.排球场长(18)米,宽(9)米,进攻线距中线(3)米,场地向上至少(7)米无障碍空间。 191.正面扣球空中击球时应先(腰腹部)发力,带动手臂挥动。 192.排球垫球技术手型有(叠指)法、(抱拳)法。击球点在(腹前约一臂距离)。击球部位在(腕上10厘米左右的两小臂桡骨内侧所构成的平面击球的位置)。 193.排球的进攻战术主要有(边一二)、(中一二)、(后排插上)、(两次球及其转移)等。 194.排球拦网技术的全过程是由(准备姿势)、(移动)、(起跳)、(空中拦击球)和(落地)五个环节组成。 195.排球正面双手上手传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传球时的手型、击球点)。教学的难点在于(传球时的全身协调用力)。 196.排球比赛是由每队(12)人,在长(18)米,宽(9)米,中间用球网隔开的场地上,运用(发)、(传)、(垫)、(扣)、(拦)等技术进行攻防对抗,并不使球落在本方场内的一种球类运动。 197.排球比赛不受(时间)限制。如果某方先得25分以上,必须(多得2分)才算胜一局。正式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 198.参加排球运动可以提高运动员(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弹跳)、(反应)等素质和能力。 199.排球运动能改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况,还能培养(机智)、(沉着)、(果断)、(冷静)等心理素质。 200.当前世界盛大的排球比赛有(奥运会)、(锦标赛)、(世界杯)、(青年锦标赛)。以上四种比赛都是每隔(4)年举行一次。 201.排球比赛由(1号位)队员发球,每方最多击球(三次[拦网除外]〕,不能(持球)、(连击),也不能(触网)和(过中线)。 202.比赛采用每球得分制,获得发球权的队要先(按顺时针方向发球轮换一个位置)再发球。 203.我国重大的排球比赛有(甲级队联赛)、(全运会排球赛)、(乙级队联赛)、(青年队联赛)。 204.(1913)年(2)月我国首次参加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当时比赛人数为(16)人制。 205.(1919)年比赛人数改为(12)人制,(1927)年改为(9)人制,直到1951年才正式采用(6)人制。 206.解放后,我国排球运动共经历了(1)(学习推广)、(2)(提高发展),(3)(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三个阶段。 207.1955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排球训练工作会议,提出了(积极主动)、(灵活快速)的技、战术指导思想。 208.1956年国内开始实行(全国等级联赛)、(等级运动员)、(等级裁判员)制度,聘请了(苏联)专家举办教练员训练班及培养(排球研究生),并提出(“技术全面、战术多样”)的技、战术指导思想。 209.1956年国内开始实行(全国等级联赛)、(等级运动员)、(等级裁判员)制度,聘请了(苏联)专家举办教练员训练班及培养(排球研究生),并提出(“技术全面、战术多样”)的技、战术指导思想。 210.六十年代初,日本女排访华后,全国掀起学习(日本女排)和(大松博文教练严格训练)的精神,同时国家体委提出了(“三从一大”)等号召,对当时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11.我国排球运动员在重大世界性比赛中获得过最佳运动员的有(孙晋芳)、(郎平)、(杨锡兰),获得过最佳教练员的有(袁伟民)、(邓若曾)、(张蓉芳),获得过最佳二传手的有(孙晋芳)、(杨锡兰)、(沈富麟)。 212.解放以来至今,担任过我国国家男排主教练的有(马启伟)、(马杏修)、(钱家祥)、(孙志安)、(戴廷斌)、(祝嘉铭)、(邹志华)(沈富麟)(汪嘉伟)(邸安和)。 213.解放以来至今,担任过我国国家女排主教练(马启伟)、(李安格)、(钱家祥)(侯维义)、(厥永伍)、(李宗镛)(袁伟民)(邓若曾)(张蓉芳)、(李耀先)(栗晓峰)、(胡进)、(郎平)(陈忠和)。 214.有力促进各优秀队和国家队腾飞的排球集训基地是(福建樟州基地)和(湖南郴州基地)。 215.排球运动于(1895)年由美国麻省好利若城青年会干事(威廉摩根)发明。 216.最原始的排球运动是用(篮球胆)在室内的(网球场)两边拍来拍去,使球不落地的一种游戏,(人数)和(击球次数)都不限。 217.排球运动在(1900)年传入亚洲时是(16)人制排球,(1917)年传入欧洲时是(6)人制,(苏联)在1925年规定排球运动为(全民体育项目)。 218.1965年排球规则修改后,允许(手过网)拦网,使网上争夺加剧,使当时(拦网)和(破拦网)成为攻守的主要矛盾。 219.1977年国际排联又修改规则,改为(拦网触球后)仍可击球(三)次,这对(接扣球组织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女排,加快发展(快速反击)的趋势。 220.排球基本技术主要有(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五种。 221.排球常用的移动步法有(并步与滑步)、(跨步与跨跳步)、(交叉步)、(跑步)、(综合步法)等。 222.一般传球技术动作(正传)、(背传)、(侧传)、(跳传)四种。 223.垫球技术在比赛中主要用于(接发球)、(接扣球)、(接传吊球)、(接拦回球)等。 224.做好发球技术需要注意的三个要领是(抛接球要稳)、(击球要准)(手法正确)。 225.垫球动作技术过程应包括:(准备姿势)、(两臂并靠)、(击球手形)、(击球点)、(击球部位)、(手臂角度)、(击球用力)等环节。 226.传球的主要职能(组织进攻战术的基础)和(衔接防守转入进攻的桥梁)。 227.传球技术动作过程应包括:(移动对准来球)、(做好准备姿势)、(迎球动作)(击球手形)(合理用力)等环节。 228.扣球技术动作过程应包括:(准备起动)、(助跑起跳)、(空中击球)、(落地)等环节。 229.移动的最后制动,要注意(脚尖)和(身体)应转向出球方向。 230.调整传球,要充分利用(蹬地)、(展体)、(伸臂)及(屈指屈腕)的全身协调力量。 231.在四号位接发球时,一般最好(左脚在前),身体稍转向二传队员。 232.防守前,首先要判断对方扣球人的(助跑路线和球的关系)。 233.接扣球垫击,要注意对球的(缓冲)及对力量的(控制) 234.发勾手飘球,应(平稳地)讲求托送离手,同时迅速(挥摆),用(掌跟)部位将球击出。 235.上手大力发球,与(扣球)动作相似,但(击球部位)稍(靠下)。 236.勾手大力发球,要用(全掌包满球),手臂作(弧线挥击)。 237.拦近网高球,要注意手(尽量伸过网),将球(包住)。 238.小个拦大个时,应注意(两手尽量上伸),手腕(稍向后仰)。 239.发球教学的正面示范看(抛球)、(两脚间距)。侧面示范看(抛球方位)、(击球手法)、(挥臂轨迹)、(击球部位)、(两脚前后距离)、(下肢配合动作)、(重心前移动作)。 240.教师站在发球区做示范,学生应列队站在(教师击球手臂同侧的边缘外)观看。 241.学生试做,主要体会手臂抛球和挥拉臂的(配合)。检查抛球高度和方位,球下落要求上飘落在右脚前(一球)远。勾飘落在左脚前(两球)远,对网发球,人距离网(1.5)米。 242.垫球技术的分解教学次序应是手法→(臂法)→(下肢和腰的配合动作)→(原地完整垫求动作)→(移动完整垫求动作)。 243.扣球的示范以(侧)面为主。主要看(助跑起跳)、(空中挥臂击球动作)和(击球点) 244.扣球的教学顺序是(远网强攻―近网)、(中网强攻―扣调整强攻―近体快―平拉开―短平快) 245.挥臂起跳教法的次序是(摆臂―起跳―摆臂起跳) 246.拦网教学训练的关键是(判断准虚、实扣所在、选位对准扣球路线、掌握好不同的起跳时机、拦网双手要接进球)。 247.拦网教学训练的难点是(判断准虚)、(实扣所在)、(判断准扣球路线)、(运用不同的起跳时机) 248.换位前应按规则要求站位,防止(位置错误)犯规。 249.当发球队员击球后,即(马上换位),应力求迅速地(跑到预订的位置上),立即(准备做下一个动作)进入比赛。 250.换位后,当该球成(死球)状态时应立即(返回原位)。尤其在对方掌握(发球权)时应迅速返回原位,做好(接发球)的准备。 251.信号联系的方法有(语言联系)、(手势联系)、(落点信号)、(复合信号)。 252.手势信号可以由以下人员发出(二传队员)、(发起进攻的队员)、(活点进攻的队员)、(进攻队员和二传队员相结合)。 253.接发球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判断)、(合理取位),(明确接球分工范围),(接球时的保护)。 254.接发球是要明确各自接球范围,避免造成(让球)和(抢球)现象。 255.接发球保护时,一人接球,五人都要注意(保护防漏)和(接应调整)。 256.单人拦网防守阵形其弱点是(阻拦面积窄,当对方攻击力强时,易处于被动)。 257.单人拦网防守布局有(人盯人[即与对方扣球队员相对位置的队员]拦网的阵形);(固定由三号位队员拦网的防守阵形)。 258.双人拦网“边跟进”防守阵形也称(“马蹄形”)或(1、5号位跟进)防守阵形。 259.“边跟进”防守阵形的弱点是(场区中心空)、(遇对方打直线结合吊球时,防守较困难)。 260.集体战术的教学必须在掌握相应的(技术)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教学。 261.战术教学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分解到完整)、(分练与合练相结合)的原则。 262.初学者在掌握了(传球)、(发球)、(垫求和扣吊球)等技术之后,即可进行简单的战术教学。 263.所谓战术,其实质就是(技术的运用)。因此,在提高技术能力时就应注意贯穿对(战术意识)的培养。 264.技术是战术的基础。因此,应先教(技术),后教(战术配合)。通过战术配合的教学,也可反过来带动(技术)的提高。 265.身体训练包括(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两个方面。 266.运动素质是指(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身体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它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及灵敏)等。 267.一般耐力是指(运动员能长时间坚持运动的能力)。专项耐力是指(某一专项运动特殊需要的耐力)。 268.排球运动员的协调性体现在(球和动作的一致性)、(时机和动作的一致性)、(空间位置的感觉要确切)、(肌肉放松和突然发力配合得当)。 269.协调性训练最好和(灵敏、速度、跳跃)等素质练习结合起来进行。并在运动员(精力较充沛)时进行最好。 270.柔韧练习应在(全身发热后)进行,如果采用动力拉伸法时要注意(逐渐增大难度),防止拉伤肌肉和韧带。 271.柔韧性练习要和(力量)练习结合进行,使肌肉和韧带既(柔韧)又有(力量)。 272.年龄与柔韧性有很大关系,(儿童)时期柔韧性最好,(女子)优于(男子)。 273.排球教学原则五条是:(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274.成人男子比赛球网高(2.43)米,女子比赛球网高(2.24)米。 275.比赛中只有(教练员和场上队长)可以请求暂停和换人,只有(场上队长)可以请求裁判员解释规则。 276.发球犯规与接发球队队员位置错误,应判为(发球犯规在先);发球失误与接发球对队员位置错误,应判为(位置错误犯规在先)。 277.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手部的动作要做到(插、夹、提),脚步的动作要做到(移、蹬、跟)。 278.排球竞赛规则规定,如某队被召唤之后拒绝比赛,则宣布该队为弃权,对方以每局的(25:0)比分和(3:0)的比局获胜。 279.排球规则规定,替补队员(每局只能一场比赛一次),替补开始上场阵容的队员。而且他只能由被他替换下场的队员来替换。 280.排球比赛中,接发球队获得发球权后,该队队员必须按(顺)时针方向轮转至1号位一个位置。 281.排球进攻战术是由(一传)、(二传)和(扣球)三者组成。 282.足球比赛场地应为长方形,其长度为(90-120米),宽度为(45-90米)。比赛时每一队上场队员的人数不得多于(11人),其中必须有一人为守门员。在比赛开始或比赛进行中,某队队员人数不足(7人)时比赛不能进行。 283.足球是以(脚)支配球为主,两队(攻)与(守)相对抗,以(射球入门多少)判断胜负的球类运动。 284.足球门线长(7.32)米,高(2.44)米。足球点球点距球门(11)米。 285.足球罚球弧是以罚球点为圆心,(9.15)米为半径画弧,与罚球区线相交的一段弧线。 286.足球运动主要用(脚、头、肩、胸)等部位来支配、控制球的一项运动。 287.足球比赛场地应为长方形,其长度为(90-120)米,宽度为(45-90)米。正式足球比赛,两队各有(11)名队员参加,分为上下相等的两个半时,中场休息(5分钟),各队均可替补(1-2名)队员,在比赛开始或比赛进行中,某队队员人数不足(7)人时比赛不能进行。 288.足球踢球动作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球点(击球的部位)、作用力的方向(摆腿的方向)、击球作用力的大小(摆腿的幅度和速度)。 289.正式足球比赛全场的比赛时间为(90分钟),分上下两半时各为(45分钟),上下半时之间的休息时间不超过(15分钟)。 290.2006年的足球世界杯是第(18)届,2010年世界杯举办的国家是(南非)。 291.羽毛球场地中,双打时端线的长度是(6.10)米。 292.体操保护与帮助对完成动作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做到(站位合理)、(帮助及时)、(手法正确)、(助力适当)、(精神集中)、(高度负责)。 293.体操教学中的保护有(自我保护)、(他人保护)和(利用器械保护)三种。 294.动作示范的方向有(正面示范)、(镜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 295.头手倒立时,两手与前额的着地点应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形状。 296.曲线行进主要包括(圆形行进)、(螺旋形行进)和(蛇形行进)。 297.悬垂动作握杠时,两手大拇指向外握杠,两臂外旋为(反握)。 298.在体操练习中,撑的姿势主要包括:(俯撑)、(仰撑)、(侧撑)、(蹲撑)、(跪撑)。 299.直腿后滚翻动作的关键是(后倒时胸要贴近腿)。 300.支撑分为单纯支撑和混合支撑两种;悬垂分为(单纯悬垂)和(混合悬垂)两种。用手或手头支撑地面或器械,经过头部的翻转的动作称作(手翻或头手翻)。 301.由一列横队变成二列横队时,应先(1、2)报数。 302.体育课队列练习中的口令通常由(动令)和(预令)组成。 303.在队列指挥通常用的口令中,行进间动令除(向左转走)和(齐、正步互换)时落在左脚,其他均落在(右脚)上。 304.无预令的口令有(解散)、(立正)、(稍息)、(报数)、(踏步)、(前进)。 305.支撑跳跃一般可分为(水平腾跃)、(侧腾跃)、(翻转腾跃)三种类型动作。 306.支撑跳跃的动作技术分为助跑、(上板)、(踏板)、(第一腾空)、(支撑推手)、(第二腾空)和落地等几个部分。 307.(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训练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也是体操区别于田径和球类等运动项目的一个显著特点。 308.器械体操是指在(单杠)、(双杠)、(高低杠)、(平衡木)、(吊环)和(鞍马)上进行的各种运动。 309.构成跳舞蹈的三大要素是(动作)、(节奏)和(表情)。 310.华尔兹基本舞步的音乐节奏都是(3/4节拍)。 311.单杠支撑后回环的动作难点是(倒肩压臂腹贴杠)。 312.双杠支撑摆动应以(肩)为轴进行摆动;侧翻时手脚的支撑落地点应争取落在(同一直线上)。 313.用手或手头支撑地面或器械,经过头部的翻转动作称做(手翻)。 314.支撑后摆挺身下的动作重点是(后摆身体过杠面),难点是(推手换握)。 315.头手翻时打腿的时机应在(身体重心超过头部支点垂直上方后),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动作,如经右肩向后翻滚,成跪撑的是(右)腿。 316.后滚翻分腿起两手用力推垫的时机是(当滚动到脚尖着垫时)。 317.基本体操是体操的基本内容之一,其主要内容有(徒手体操)、(队列队形练习)、(轻器械体操)、(专门器械体操)等。 318.体操教学中,保护与帮助者的位置应以(不妨碍学生做动作)、(有利学生完成动作)为原则。 319.横箱分腿腾越的踏板方法为(单跳双落)。 320.横队时,教师要在队形正前中央(等腰三角形)位置,纵队时,要在排头与排头(呈小三角)位置。踏跳有(制动式踏跳)、(垂直式踏跳)、(通过式踏跳)三种方式。 321.跳跃动作分为(一般跳跃)和(支撑跳跃)。 322.体操比赛项目男子有(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单杠)。女子有(跳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体操)。 323.前滚翻分为(前滚翻)和(连续前滚翻)。 324.单杠的单挂膝摆动上的保护与帮助方法是一手托(肩膀),另一手按压(摆动腿)。 325.体操中的保护分为(他人保护)和(自我保护)。 326.支撑分为(单纯支撑)和(混合支撑)两种。 327.用手或手头支撑地面或器械,经过头部(翻转的)动作称作手翻。 328.在体操练习中,撑的姿势主要包括:(俯撑)、(仰撑)、(侧撑)、(蹲撑)、(跪撑)。(摆臂)与(蹬地)的协调配合是途中跑技术的关键。 329.悬垂动作握杠时,两手大拇指向外握杠,两臂外旋为(反握) 330.直腿后滚翻动作的关键是(后倒时胸要贴近腿)。 331.单杠的单挂膝摆动上的保护与帮助方法是一手(托肩膀),另一手(按压摆动腿)。 332.“向右转走”预令落在(左脚)上,动令落在(右脚)上。 333.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技巧)、(单杠)、(双杠)和(支撑跳跃)都属于体操教学。 334.徒手操是根据人体解剖的特点,通过头、躯干、上肢和下肢各部位协调配合,按照一定的程序,有节奏地做各种(举)、(振)、(摆)、(屈)、(伸)和(绕环)等徒手动作组成身体练习。 335.前滚翻成坐撑有三种不同的结束姿势,它们分别是(直腿坐)、(屈腿坐)、(分腿坐)。 336.在体操术语中,相邻两人前后的间隙称为(距离)。 337.支撑时期是指从脚(着地)时起到脚(离地)时止。 338.体操术语的三个基本要求是(正确)、(简练)、(易懂)。 339.人体的运动轴有(纵轴)、(横轴)、(前后轴)。 340.开始的动作时胸部所对的方向,在动作术语中是(向前)。 341.向后的动作方向,术语是开始做动作时(背部)所对的方向。 342.如果动作是由倒立或倒悬垂开始,则向前是指(背对)的方向。 343.如果动作是由倒立或倒悬垂开始,则向后是指(胸部)的方向。 344.动作相互关系的术语有同时、(依次)、接、(成)、经等五种。 345.徒手动作的术语屈是指(关节的弯曲或关节角度的缩小)。 346.伸是指关节角度的(扩展)或(伸直)。 347.举一般是指臂和(腿)由(由低向高)的举起。 348.蹲时大腿与小腿接触叫(全蹲)。 349.蹲时(大腿)与(小腿)接近90°叫(半蹲)。 350.蹲撑是指(下蹲),(两膝并拢),(两手撑地)的姿势。 351.俯撑是指(两手和脚撑地),身体和两臂伸直,(胸部向地面)的姿势。 352.劈腿分为(前后劈腿)、(左右劈腿)二种。 353.三种平衡姿势有(俯平衡)、(侧平衡)、(仰平衡)。 354.身体伸直,两臂靠体侧,胸部着地是(俯)卧。 355.悬垂分为(单纯悬垂)和(混合悬垂)两种。 356.支撑分为(单纯支撑)和(混合支撑)两种。 357.双杠分腿坐支撑属于(混合支撑)。 358.吊环十字支撑属于(单纯支撑)。 359.身体和器械一同摆动的动作在体操术语中叫(摆荡)。 360.摆荡的方向分为(前荡)、(后荡)、(侧荡)三种。 361.由支撑经悬垂再回到支撑的翻转动作在术语中叫(回环)。 362.倒立的种类有(手倒立)、(头手倒立)、(肩倒立)、(肩肘倒立)、(单臂倒立)等。 363.摆腿主要指腿向(前)、(后)、(左)、(右)的钟摆式动作。 364.滚翻是指身体的某些部位(依次)支撑地面(器械)并经过(头)的翻转动作。 365.滚翻类动作形式有(团身)、(屈体)、(直体)。 366.空翻是在腾空中经过(头)翻转的动作。 367.空翻从形式上有(团身)、(屈体)和直体等。 368.从方向上空翻有向前、(后)、(侧)等。 369.空翻两周同时转体是(旋)空翻。 370.体操动作名称术语的开始姿势有(悬垂)、(支撑)、(站立)、(蹲撑)、(挂臂撑)等。 371.体操动作名称术语的动作方向有(前)、(后)、(左)、(右)、(上)、(下)等。 372.体操动作名称术语的动作形式有(团身)、(屈体)、(直体)、(分腿)等。 373.体操动作名称术语的动作做法有(摆动)、(回环)、(转体)、(弧形)、(腾越)等。 374.记写每一节操时应指出开始姿势、(动作部位)、(动作方向)、(动作方法)结束姿势的内容。 375.体操动作名称术语的构成开始姿势(动作方向)、(动作形式)、动作部位、(动作做法)、(结束姿势)。 376.记写方法中,用连续图说的动作是(图解)法。 377.保护分为他人保护、(自我保护)、(利用器械的保护)。 378.帮助分为直接帮助、(间接帮助)、(利用器械的帮助)。 379.挡是一种(阻)力性助力,在完成动作力量过大时用,起到(减缓)或(制动)的作用。 380.踢腿方向分为(前)、(后)、(侧)。 381.绕是指移动的范围在(180)度以上,(360)度以下的弧形动作。 382.绕环是指移动范围在(360)度或(360)度以上的圆形动作。 383.说出五种以上器械的握法(正握)、(反握)、(翻握)、(正反握)、(交叉握)、(反翻握)、(深握)、(从内握)、(从外握)、(全握)等。 384.体操术语主要是指说明(体操动作)的专门用语。 385.徒手动作术语关节的弯曲或关节角度的缩小是(屈)。 386.徒手动作术语关节角度的扩展或伸直是(伸)。 387.弓步有(前)、(后)、(侧)等。 388.撑指两手支撑在地面的姿势有俯撑、(仰撑)、(侧撑)、(蹲撑)、跪撑。 389.间接帮助中的信号可用(语言)、(呼声)和(击掌)甚至节拍器等方式。 390.单杠骑撑是(混合)支撑。 391.体操依据身体练习的形式分类,可以分为(徒手体操)、(持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三大类。 392.徒手体操的“绕”是指四肢、上体和头移动范围在(360°至360°以上)的(弧形)动作。 393.绕环是指移动范围在(360°至360°以上)的圆形动作。 394.以人体(直立)时做基准,分前、后、左、右、(上)、(下)、六个基本方向。 395.人体直立时胸对的方向为前,反之为后;人体(左侧)所对的方向为左,反之为右;(头顶)所对的方向为上,反之为下。 396.斜方向是三个互成90°的基本方向之间的方向,如:(前侧上)、(前侧下)、(后侧下)等。 397.中间方向是指两个基本方向之间成45°角的方向。分(前上)、(前下)、(侧上)(左、右)、(侧下)(左、右)、(前侧)等。如前与上之间称(前上),前举与上举之间的举称(前上举)。 398.人对器械的方向称呼,以器械在人体的哪一方来确定。如器械在人体前面的为(前),在后面的为(后)。 399.体操动作名称术语一般是由(开始姿势)、(动作方向)、(动作形式)、(动作部位)、(动作做法)和(结束姿势)构成。 400.单人动作有(头部动作)、(上肢动作)、(躯干动作)、(下肢动作)和(其他动作)。 401.艺术体操是(女子)特有的一个项目。 402.两腿前后分开一大步,前腿屈膝,后腿伸直应称(前)弓步。 403.两腿前后分开一大步,后腿屈膝,前腿伸直应称(后)弓步。 404.两腿左右分开一大步,一腿屈膝,一腿伸直应称(侧)弓步。 405.头和手的支撑为(头手)倒立。 406.整套动作中按技术要求做的第一个动作或所有“上”的动作的总称为(开始)。 407.整个身体腾起后,从器械上越过的动作为(腾越)。 408.用图形图象表示动作名称为(图解)法。 409.手倒立和前滚翻连起来做时应用(接)来表示。 410.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者为(排头)。 411.位于纵队最后或横队左翼者为(排尾)。 412.左右并列成一排为(列)。 413.在悬垂或支撑中,身体做钟摆式运动的动作为(摆动)。 414.自我保护根据客观情况利用(惯)性,顺势采取屈臂、(团身)、(滚动)、(滚翻)、(空翻)和下蹲的方法。 415.自我保护根据客观情况,及时(动作)的性质和(身体)的姿势,以缩短回环或旋转的半径。 416.做动作时,出现手滑、护掌断裂,器械发生故障,或动作失去节奏等情况时,应及时(停止练习)或(跳下器械),避免造成伤害事故。 417.直接帮助方法有许多,请至少写出五种方法(托)、(顶)、(送)、(挡)、(拨)、(搓)、(拉)、(扶)。 418.帮助者不直接加助力于练习者身上,而采用(信号)、(标志物)和(限制物)等手段叫间接帮助。 419.动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泛化)、(分化)和(建立动力定型)三个阶段。 420.练习者做手倒立时保护者应站在练习者(前侧方)的位置进行保护与帮助。 1.练习者做侧手翻时保护者应站在练习者(后侧方)的位置进行保护与帮助。 2.低单杠翻上成支撑保护者应站在练习者(前侧方)的位置进行保护与帮助。 3.间接帮助中的信号可用(语言)、(呼声)和(击掌)甚至节拍器等方式。 4.技巧项目,做向前动作时,保护者应站于练习者的(前侧方);做向后动作时,保护者应站于(后侧方)。 5.体操中常用的保护方法有(接)、(抱)、(拦)、(挡)和(拨)等。 6.利用器械的保护,常用的器械有(帆布垫)、(泡沫海绵垫)和(海锦包)等。 7.常用的器械帮助有保护滑车、(保护)腰带、轴承保护带、(保护)手套、全旋练习器、各种形式和(高度的保护凳)、保护台等。 8.间接帮助中信号法是运用语言、呼声或(掌声)等,给于练习者示意(用力)时机,动作节奏和(动作)要领。 9.练习者做手倒立时保护应站在练习者的(前侧)方。 10.双杠支撑前摆下,保护者右手应握练习者的(上臂),左手托其(腰)部或(臀)部 11.肩肘倒立时保护者应站在练习者的(前侧)方。 12.头手倒立的支撑点为(头)和(手)。 13.单杠骑撑后倒挂膝上保护者应站在练习者的(前侧)方。 14.做技巧前滚翻动作时,保护者跪于练习者(前侧),推其(背部)帮助成蹲撑。 15.做手倒立前滚翻动作时,保护应站在练习者的(前侧方)。 16.做技巧屈体后滚翻动作时,保护应站在练习者的(后侧方)。 17.技巧鱼越前滚翻与前滚翻的区别是(手与脚有同时离地的过程)。 18.技巧肩肘倒立保护者应位于练习者的(前侧方)。 19.双杠肩倒立时保护者应位于练习者的(前侧方)。 20.技巧单肩后滚翻时保护者应位于练习者的(后侧方)。 21.支撑跳跃的全过程有(助跑)、(起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落地)。 22.体育实践课上队伍排列时,学生的站位应做到三个背向(太阳)、(风沙)、(干扰源)。 23.在学校所采用的队列队形练习,原则上应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的动作要求,进行基本练习。 24.体操保护与帮助对完成动作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做到:(站位合理)、(帮助及时)、(手法正确)、(助力适当)、(精神集中)、高度负责。 25.技巧项目做侧向动作时,保护帮助者应站位于练习者的(背侧方)。 26.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7.武术的基本功包括(踢腿)、(腰功)、(肩功)、(桩功)、(步型)、(手型)、(步法)、(手法)等。 28.武术套路运动的主要内容有(拳术)、(器械)(对练)、(集体演练)。 29.武术套路包括(拳术套路)、(对练套路)、(器械套路)和(集体套路)。 30.武术的五种步型是(弓)、(马)、(仆)、(虚)、(歇步),三种手型是(拳)、(掌)、(勾),二种腿法是(蹬腿)、(弹腿)。 31.武术中的对练是以(踢)、(打)、(摔)、(拿)为主的技击方法。 32.按摩手法有(推法)、(擦法)、(揉法)、(搓法)、(拍击法)、(抖动法)等6种 33.五禽戏模仿哪五种禽兽的动作而编成的?(是模仿虎、鹿、熊、猿、鸟) 34.气功:是“(练气)、(养气)和(用气)”的功夫;包括(调身)、(调心)和(调息)三个方面。 35.武术功法运动按其形式与内容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软功)4种。 36.径赛的赛次是指(预赛)、(次赛)、(复赛)和(决赛)4个赛次。 37.少年拳第一套是小学六年级武术教材中主要内容,全套动作包括(震脚架打)、(蹬脚架打)、(垫步弹踢)、(马步横打)、(弓步撩掌)、(高虚步架打)、(跳步推掌)、(撩掌收抱)。 38.八卦掌是一种以(摆扣)步为主、在(走转)中换招变势的拳术,其运动特点是(沿圆走转)、(势势相连)、(身灵步活)、(随走随变)。 39.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教育的基本目的界定在“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感)、(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40.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一般可分三大类(拳术)、(器械)、(对练)。 41.小学体育教材中有(维族)、(藏族)、(蒙古族)等几种民族舞蹈。 42.竞技健美操比赛的项目有:(男子单人操)、(女子单人操)、(混合二人操)、(三人操)、(六人操)。 43.游泳姿势包括:(仰泳)、(蝶泳)、(自由泳)、(蛙泳)。 44.人的基本活动能力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走)、(跑)、(跳)、(投)、(悬垂)、(攀爬)、(滚翻)、(平衡)等方面的能力。 45.身体素质增长最快的年龄阶段称为(敏感期),人体速度素质发展最快的敏感期(10-13岁)。 4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47.《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 48.学生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达到水平目标一时,学生能够(积极、愉快地上体育与健康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49.《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一至二年级为(每周4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为(每周3节)体育课。 50.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 5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形式有(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其它人员评价)。 52.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学习评价内容包括(体能的评价)、(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习态度评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评价)和(健康行为评价)。其评价的形式(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 53.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54.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按照水平来划分学段的,即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和(5—6)年级,水平四相当于(初中)。 55.《体育与健康课程》按层次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精学类教材、(简学类教材)、(介绍类教材)、(锻炼类教材)四类教材层次。 56.《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为(课堂常规)、(教材内容)、(课的组织教学)、(突发事件处理)。 57.《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是(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 58.《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59.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可获得(2个)学分。高中三年中,学生修满(11个)学分方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其中(田径类项目和健康教育)为必修必选内容。 60.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建议为(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适合教学实际条件)、(重视健康教育)。 61.《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是(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 62.《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分组的主要形式为(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合作型分组)、(帮教型分组)、(友伴型分组)。 6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要求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延伸性学习)、(信息化学习)、(评价式学习)等七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64.《体育与健康课程》非常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有效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65.《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成绩评价的内容为(体能的评定)、(知识与技能的评定)、(学态度与参与的评定)、(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四个方面。 66.《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自然地理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六个方面。 67.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68.体育与健康实践课通常采用分组教学,其组织形式有(分组不轮换)和(分组轮换)现两种。 69.体育教学体系包括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 70.快乐三要素既(简单的)、(没有附加的)和(发自内心的)。 71.单元教学工作计划是(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深化和具体化,它保证了各主要教材内容的教学有目的、有步骤、系统地进行,也是教师制定(课时计划)的直接依据。 72.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要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去评价。 73.三维健康观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其功能与价值是(健身)和(育人)。 74.在教学中,除了按性别分组、身高排序分组和体质分组外,还可以采用(友伴型)、(帮教型)、(合作型)、(随机分组)和(同质或异质)等形式。 75.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的简单技术动作的练习称为(辅助性练习)。 76.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种。 77.测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常采用(观察法)、(自我感觉法)和(生理测定法)三种方法。 78.(体育器材)和(场地)是上好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物质保证。 79.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80.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内容有(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态度。 81.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内容进行(系统学习)或(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单元教学。 82.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根据(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 83.体育实践课上队伍排列时,学生的站位应做到三个背向(阳光)、(风沙)、(干扰源)。 84.体育教学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外,还要遵循的特殊教育规律是(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心理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85.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有行政班、(男女分班或合班)、(按兴趣爱好分组)、(小班化教学)。 86.课程资源的种类有(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自然地理资源)、(体育信息资源)。 87.体育课运动量的大小与(练习数量)、(时间)、(强度)、(密度)及(动作质量)有关 88.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由(年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计划)组成 89.体育教学过程五要素:(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传播媒介)、(教学目标)。 90.体育课的类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分为(讲授课)、(考核课);实践课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四种。 91.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分为(全班教学与分组教学)、(分组轮换与不轮换) 92.(课程)是教育的心脏。 93.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是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人体机能)的适应性规律,以及(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94.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四要素是(对象)、(条件)、(行为)、(标准)。 95.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为(课堂常规)、(教材内容)、(组织教学)、(突发事件处理)。 96.衡量体育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是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 97.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的简单技术动作的练习称为(辅助性)练习。 98.学校体育组织形式有:(体育课)、(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等。 99.体育教师必备条件是(高尚的道德品质)、(掌握良好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全面工作能力)和(健康的体魄)。 100.评定身体练习的质量和效果,一般根据练习的(准确性)、(协调性)、(缓冲性)、(经济性)。 101.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102.练习密度=(单个学生练习时间之和/课的总时间×100%)。 103.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学习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情绪愉快稳定)、(适应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 104.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克服各种机能(活动的隋性),做整理性活动的目的是肢体更好地(恢复)。 105.小学体操教学内容,包括(基本体操)、(技巧)、(支撑跳跃)、低单杠等。 106.传统体育教学提倡“三基教学”,它们是(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107.体育课的类型是根据体育教学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种类。小学体育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与室内课(理论课)室外课(实践课)。 108.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一节体育课的可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 109.体育课的分组教学,一般分为(分组不轮换)和(分组轮换)两种形式。 110.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111.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种。 112.选编徒手体操应注意要有(目的)性,要有科学性,要有鲜明的(创造)性。 113.体育课的备课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做到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教学媒体)、(备场地器材)”。 114.体育教学应遵循认识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运动负荷规律)。 115.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主要有(年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计划)。 116.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117.准备活动分(一般性)和(专门性)两种。 118.体育实践中动作示范方向有(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镜面)示范四种。 119.同一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的称(同质分组)。 120.教师向学生提出上课“穿、戴”要求。“三不穿”即不穿(朔料鞋)、不穿(皮鞋)、不穿(拖鞋)。“四不戴”即不戴(帽子)、不戴(口罩)、不戴(围巾)、不戴(手套)。 121.儿童广播体操一般为8—10节,包括头颈、上肢、躯干、下肢等各个部位的运动,由(屈伸)、(举振)、(转体)、(跳跃)等各个动作组成。 122.(备课)是上好体育与保健课的先决条件是贯彻《体育与保健教学指导纲要》的(重要环节)。 123.体育课的备课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做到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教学媒体、(备场地器材)。 124.体育教学的四大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 125.体育教学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外,还要遵循的特殊教育规律是(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心理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126.体育课的备课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做到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教学媒体、(备场地器材)”。 127.体育教学过程五要素: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传播媒介)、(教学目标)。 128.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可以增加(学生练习次数),能合理安排课的密度。 129.体育课运动量的大小与(练习数量)、(时间)、(强度)、(密度)及(动作质量)有关。 130.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根据(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 131.体育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构成:(体育教学主体对象)、(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策略)、(体育教学评价)构成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的五大要素,也是新课程教学设计过程的共同特征要素。 132.(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 133.体育教学中学练法包括(自学法)、(自练法)和(自评法)。 134.课堂常规一般包括(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三个部分。 135.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 136.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义务段的学习划分为(四级)水平,既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 137.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一节体育课可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 138.体育课的分组教学,一般分为(分组轮换)和(分组不轮换)两种形式。 139.(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140.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种。 141.教材排列是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 142.在教学中,除了按性别分组、身高排序分组和体质分组外,还可以采用(友伴型)、(帮教型)、(合作型)、(随机分组)和(同质和异质)等形式。 143.体育课运动量的大小与(练习数量)、(时间)、(强度)、(密度)及(动作质量)有关。 144.定教学目标的四要素是谁(教学对象)、做什么(完成的行为)、做到何种程度(行为水平)、条件(完成行为条件)。 145.原《体育教学大纲》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的指导思想是增强学生体质,而后者则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146.体育教学包括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运动技能)的实践课教学,并且以后一种教学为主。 147.体育实践课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主要区别是学生身体(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 148.体育教学依据季节、气候、(学生性别)、(体育基础)、(身体素质)、(教学内容)器材设备等因素的不同情况来组织教学,选择教学方法。 149.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学校体育目标与体育课程标准)、(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与功能)、(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 150.体育教学目标要表现出明确(具体)、(可量化)。 151.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是(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152.体育教学过程实质是师生双向流信息的一个有序、(动态)、(可控)、(反馈)的过程。 153.体育教学中学练法包括(自学法)、(自练法)、(自评法)。 154.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有:方向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利用集体力量进行教育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等。 155.方向性原则是指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壮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156.正面教育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从正面人手,用摆事实、(讲道理)、(树榜样)、(启发诱导)和言行一致等手段去教育学生,使其自觉地参加体育学习锻炼和接受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 157.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主法制)和组织纪律教育。 158.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体育教材内容)、(课的组织教学)、突发事件处理。 159.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说服法)、(榜样法)、(评比法)、(表扬法)、批评法。 160.说服法是通过(讲道理,提高认识),影响学生言行的一种方法。 161.实践课一般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考核课)四种课型。 162.教的活动包括教师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辅导、分析、纠正错误、评价及调动队伍等。 163.学的活动包括学生的听、视、(自学)、(自练)、(自测)、(自评)、互相观察、互相帮助及合理休息等。 164.课的基本结构划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阶段。 165.课的具体结构是指课的各个部分具体的安排和设计,包括各个部分的(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材性质、组织教法措施)密度和运动负荷以及时间分配等。 166.准备部分的基本内容按其性质与目标,可分为组织教学所必需的(教学常规)、(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 167.在设计课的结构时,应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身心特点)而定。 168.体育实践课组织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常规、队列、体操队形、编班分组和(分组教学)、(组织学生练习)、(锻炼身体)、(安排保护)帮助和休息、队伍调换、场地器材的布置以及体育干部的培养和使用等。 169.班内分组教学是根据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练习,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可分为(分组不轮换)、(分组轮换)两种形式。 170.分组轮换一般可采用下面几种形式:(两组一次等时轮换)、(两组一次不等时轮换)、(三组两次等时轮换)、(先合(分)组,后分(合)组)。 171.体育课中的教学活动有教师指导、(组织措施)、(学生练习)、(观察与休息)学生互相帮助与保护等五项。 172.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测定与评价方法有学生(自我感觉)、(观察法)、(生理测定法)。 173.体育课的心理负担主要有(注意)、(情绪)、(意志)三个方面。 174.体育课的准备包括(了解情况)、(钻研教材、教法)、(编写教案)、(培养体育骨干)、准备场地和器材。 175.总结性考核是在学期、学年(结束)给学生体育课成绩的(总的评定)。 176.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一般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进度)、(单项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177.要注意教材安排的(全面性)、(系统性)、(可接受性)、(灵活性)。 178.制定计划要做到全面性、(系统性)、(合理性)、(可接受性)、(灵活性)、(一致性)。 179.课的任务应定得(正确)、(全面)、(具体)。 180.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一定要与身体练习相关,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来进行,包括(现有运动项目改造)、(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 18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对学生的评价是(从身体形态)、(身体技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四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18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 18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握力体重指数=(握力÷体重×100)。 18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必测项目有(身高)、(体重)、(肺活量)。 18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 186.《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187.《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 188.《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小学三、四年级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掷实心球或坐卧体前屈、仰卧起坐)、(立定跳远或50米跑、25米×2往返跑、跳绳)。 189.《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小学一、二年级的必测试项目为(身高标准体重)选测项目为(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小学五至六年级和初中以上年级测试项目为(六)项,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3)项。 190.身体健康素质是与身体健康关系更加密切的一些要素,包括(身体成分)、(心肺循环系统的功能)、(肌肉的力量)、(耐力)和(柔韧性)。 191.评价人体的胖瘦状况,通常用(体脂百分比)来表示。 192.(台阶试验)指数是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数,(耐力跑)是国内外评价心血管系统机能最简便的方法之一。 193.(肺活量)是评价人体呼吸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194.握力体重指数反映的是你肌肉的相对力量,即(每公斤体重的握力)。 195.在做仰卧起坐时,主要是(腹肌)在起作用,(髋部)肌肉也参与了工作 196.立定跳远主要是测量你向前跳跃时下肢肌肉的(爆发力)。 197.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既(合理膳食)、(适度运动)、(规律生活)、(心理平衡) 198.运动员运动时,踝关节扭伤后应(立即冷敷)。 199.在常见的运动损伤中,软组织损伤可分为(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200.运动系统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骨骼起着的(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收缩是运动的(动力)。人体不附着骨骼的肌肉是(平滑肌)、(心肌)。 201.肌肉工作时的直接能源是(ATP),它贮存在细胞中,以(肌细胞)为最多。 202.有氧代谢是在氧充足的条件下(肌糖原)或(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分解代谢。 203.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水这些物质。 204.人体运动时肌肉工作的直接能源是(ATP),它贮存在细胞中,以肌细胞为最多。其最终的供能形式是(磷酸源供能)和(乳酸能供能)。 205.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收缩是运动的(动力)。人体任何运动都是通过(肌肉)工作来完成的。 206.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构成,正常人全身由(206块)骨和(500余块)肌肉。 207.根据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是不均衡的。其中(神经系统发育)最早;(生殖系统发育)最晚。 208.运动处方一般包括五个要素,即(运动项目)、(运动次数)、(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注意事项)。 209.制订运动处方时需充分考虑运动的(次数)、(强度)和(时间)三个要素,使体育锻炼更加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210.人体按部位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我们平常所说的躯干,一般是指(胸段)和(腹段)两部分;四肢分为(上肢)和(下肢)。 211.体育锻炼时常用的呼吸方法有(鼻呼吸)、(鼻吸口呼)、(口鼻呼吸)等三种。 212.人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三部分组成。 213.人体的骨共有(206)块,其中躯干骨(51)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头骨(29)块。 214.急救包扎法有(绷带包扎法)和(三角巾包扎法),其中绷带包扎法有(环形)、(螺旋形)、(反折螺旋形)、(8字形)。 215.心率调控运动中,最高心率=(220-年龄),青少年的靶心率,上限=(最大心率×85%),下限=(最大心率×60%)。 216.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收缩)是运动的动力。 217.人体能量的(直接)来源于糖、脂肪、蛋白质。 218.人体能量的直接来源于(糖)、(脂肪)和(蛋白质)。 219.人体所需营养素主要有(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20.体育卫生保健工作,包括对学生进行体检、(体质测试)、(体质调研)、(健康状况调研);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和意外事故的防范;落实卫生措施等。 221.人体的三个供能系统分别是(磷酸能系统)、(乳酸能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 222.每天膳食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各占总能量的(糖类60-70%,脂肪20-25%,蛋白质10-14%) 223.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收缩是运动的(动力)。 224.50米跑可以反映(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身体)的协调性、(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以及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225.长时间缺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可导致关节或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变性)、(挛缩)、甚至(粘连)。 226.(有氧耐力)是指当氧供应充足,由糖分、脂肪充分氧化分解以满足运动所需能量时,人体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227.运动时人体需氧量和摄氧量达到动态平衡的运动称为(有氧运动)。 228.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只有遵循(超负荷)原则,身体健康素质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得到提高;同时为避免过度运动而损伤,还必须遵循(百分之十原则)。 229.运动负荷增加太快可能造成(过度疲劳)或引发(运动损伤)。 230.在一定范围内心律与运动强度成(正比)。 231.除了准备活动,有氧运动一般要求在(10)分钟以上,最好达到或超过(20-60)分钟。 232.力量练习的强度是用(最大力量的重复次数)来表示,其英文缩写为(RM)。 233.有两种伸展练习方式可以发展身体的柔韧性,一种是(动力性)伸展练习,一种是(静力性)伸展练习。 23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心脏功能增强,表现在心肌收缩(强)、心脏容量(大)、安静状态频率(低)、大强度运动后脉搏频率恢复快。 235.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分(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和(动力定型)三个阶段。 236.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要求是(周恩来)提出来的。提出“健康第一”的指示,是(毛泽东)1950年提出的。 237.国际奥委会的主要宗旨是:(和平)、(友谊)、(进步)。 238.1894年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建议恢复奥运会,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第一届。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罗格)。 239.公元前776年第一次古代奥运会在(古希腊)的(奥林匹亚村)举行。 240.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我国承办的夏季奥运会是第(29)届。 24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宗旨或主题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242.现代奥运会于(1894)年由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发起成立,第(二)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243.2500年前在古希腊奥林匹亚的埃拉斯山岩上刻下的名言:(你想强壮吗?跑步吧!你想健美吗?跑步吧!你想聪明吗?跑步吧!。) 244.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名言:“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245.《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在(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246.体育矫治的内容包括悬垂、牵引、攀登、卧硬板床和(矫正体操)。 247.延伸性学习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外)的学习和活动。 24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249.教师的言行是学生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 250.运动量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完成的(生理负荷量)。 251.课余体育训练计划包含了(多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课时训练计划)。 252.课余体育训练内容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思想品德训练)和(智能训练)。 253.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教学道德)、(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 254.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内容有: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态度)。 255.“两个条例”是指(《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256.体育与健康“2+1”工程中,2+1的含义是(掌握2项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 257.体育竞赛的比赛方法一般有(淘汰制)、(循环制)、(轮换制)。 258.疲劳后的休息方式一般有两种:(积极性)休息、(消积性)休息。 259.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各类学校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把具有(健康体魄)作为青少年将来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基础条件。 260.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身体活动有关的体能。与身体活动有关的体能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它是提高(运动技能)水平所需要的体能。 261.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强调学校做到: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开展二次远足、野营活动,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 262.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 263.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序都会得到提高,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264.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状况)对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265.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也有助于增进(心理健康),《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266.动作示范的方向有(正面示范)、(镜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 267.体质包括(体格)、(体能)、(适应能力)。体能包括(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生理功能)。 268.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要求是(周恩来)提出来的。提出“(健康第一)”的指示,是毛泽东1950年提出的。 269.青春期是人由小孩变成成人的过渡时期,不应加强(负重的)、(力量性的)和(憋气的)体育项目练习。 270.评定身体练习的质量和效果,一般根据练习的(正确性)、(经济性)、(协调性)和(缓冲性)。 271.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包括身体训练、(技术指导)、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智能训练。 272.学校课余训练的特点:(业余性)、(基础性)。 273.学校课余训练的特点:(课余性)和(基础性)。 274.人体运动时的生理功能变化规律是(逐渐提高)阶段、(稳定状态)阶段、(疲劳)阶段、(恢复过程)阶段。 275.身体素质是可以互相转移的。一般有以下几种转移形式:(素质的良好转移)、(素质的不良转移)、(素质的同类转移)、(素质的非同类转移)。 276.教育系统开展的“(三全)”是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三让)”是指(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长)的主题教育活动。 277.教师的专业态度要求教师对待学生:(倾心相爱,诲人不倦);对待自己:(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78.江泽民同志反复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279.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具体内容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80.人体不附着骨骼的肌肉是(平滑肌)、(心肌)。 28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内容有:(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态度)。 282.(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运动技能领域目标)的内容之一。 283.体育锻炼的FIT监控原则是:(次数(Frequency))、(强度(Intensity))和(时间(Time))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是以从事以(健康)为目的的运动必须采用的基本监控原则。 284.(自然地形)跑和(越野跑)是提高学生有氧代谢能力的有效手段。 285.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主要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的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86.粗略掌握动作阶段的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都呈现扩散状态,出现(泛化)现象。 287.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倡教师以“五者”的身份来组织教学活动,这“五者”的内容指的是(指导者)、(帮助者)、(关心者)、(服务者)、(参与者)。 288.转变教育观念应从(教育为全体学生服务)、(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方面去理解和体现。 289.对研究课题的论证与评价。课题的系统论证一般从所(选课题的意义)、(立题目的)、(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动向)、(准备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实施条件)。预测研究结果以及经费和效益等角度,逐一剖析。 290.体育教学的科研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实验法)等组成。 291.体育科研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有(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 292.一个科研题目,一般要反映出(受试对象)、(施加因素)、(效果反映)三个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93.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需要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优势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294.科研选题程序(提出问题)、(查阅文献),(形成假说)、(确定题目)对研究课题的论证与评价。 295.体育教学案例研究的类型包括:(意外式)的案例研究、(主题式)的案例研究和(综合式)的案例研究。 296.问卷设计可分为四个步骤(调查问卷)、(确定调查对象与问卷发放数量)、(调查问卷)、(分发与回收调查问卷)。 297.体育科研工作,包括教材、(教法的研究)、(各项专题研究)、各种研究成果的交流形式等。 298.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主要是由(超量恢复)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299.体育锻炼的六项原则:(自觉性)、(经常性)、(个别性)、(全面性)、(渐进性)、(适量性)。 300.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 301.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由(条件目标)、(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方面组成。 302.现代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常用方法主要有(传统型)和(现代型)两种。 303.发展体能的原则一般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等。 304.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的主要内容规划和阶段目标的制订、(体育师资队伍)、(体育教学工作)、(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工作)、学校体育科研活动、学生的体质状况。 305.科学锻炼要遵循下列原则:(全面锻炼)、(经常坚持)、(循序渐进)、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要进行自我监督)、女生经期要注意运动卫生。 306.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职业道德)、(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307.一节体育课的结构一般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其中(基本)部分是课的核心部分和主要部分,时间安排不应少于全课的(五分之三)。 308.学校体育管理工作计划主要表现在(可操作性)、(超前性)、(针对性)。 309.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具有(导向)、(激励)、(调控)作用。 310.课外体育工作,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计划;组织和要求及检查与评比等。 311.体育锻炼前后要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312.培养体育能力的教学模式程序为(引导提示)、(明确目标方案)、(探索尝试)、(思考验证)、(总结评价)。 313.体育教师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校体育学知识)、(课程教材)、(教法知识)、(专项运动训练知识)。 314.体育教师进修的特点(在职性)、(师范性)、(成人性)。 315.体育教师进修提高的主要途径(自学)、(开展教研活动)、(科学研究活动)、(短期培训)、(函授)。 316.做一名合格的体育老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 317.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318.体育教师作为专门人才,常常受聘担任(裁判员)、(教练员)、(辅导员)、组织、检查评议、讲学等多种工作。 319.运动动作的要素由(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率)、(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节奏)等基本要素综合构成。 320.(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及身体的各部分在练习的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一个完整练习的技术过程,包含(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个部分。 321.(练习轨迹):指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及身体某些部分的移动路线。分(轨迹形式,轨迹方向)和(轨迹幅度)三个方面。 322.教学技能是(可描述)、(可观察)、(可训练)的具体教学行为。 323.提高教学效果,取决于体育教师的(教育水平)。 324.作为一名师范生或在职教师除了应具备各种教学技能外,还应具备较高的对(教学过程进行观察)、(鉴别和评价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具备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能和研究教学艺术的条件。 325.手段论体育观认为,(体育运动手段)和社会需要高于个体的满足与发展,强调了现实体育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外延功能。 326.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个体与能力得以充分发展是(人本主义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 327.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_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 328.体育教学中分解法有(递迸分段)法、(顺进分段)法和(逆进分段)法三种形式。 329.身体训练是(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基础。 330.贯彻渐进性原则应注意:安排(运动负荷)应由小到大,不应急于求成,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331.在发展跑的速度游戏教学中,我们常用“叫号赛跑”、“抢占空位”等游戏来发展学生奔跑(反应)速度能力,用“渔网”、“折返触物跑”等游戏来发展学生奔跑(动作)速度能力,用(25米折返跑)、(50米迎面接力跑)等游戏来发展学生奔跑位移速度能力。 332.(1923年)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布,正式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废除了原来的兵式体操,改为以球类、田径、游泳、普通体操等近代体育项目。 333.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公布,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为(“三段教学法”)、(“单元教学法”)、(“分类教学法”)。 334.建国后,学校体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走过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初创阶段1949—1957)、(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335.(1990)年国家教委印发了《中、小学体育器材设备配备目录》更促使各地对学校体育器材设备的投资,进行规范化建设。 336.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体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突破了体育观上的单一生物观念,向着(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转变,从而引起学校体育认识上的巨大变化。 337.学校体育已不仅仅局限于生物价值,而与(教育)、(社会)、(心理)、(文化)、(竞技)、(娱乐)、(健康和现代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338.(强身健体)是学校体育最主要的本质功能。 339.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骨骼)变粗、(骨质密度)增厚。 340.学校体育具有(提高大脑工作能力、促进有机体生长发育、提高人体功能、调节人的心理、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的本质功能。 341.学校体育具有(教养功能、教育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美育功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功能。 342.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智育紧密结合,它是(全民健身)的重点,是(终身体育)、(竞技体育)的基础,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 343.锻炼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自练)、(自评)、创造等能力。 344.目标的的一般结构为(条件目标)、(过程目标)、(效果目标)三个部分组成。 345.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的依据(社会需要)、(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346.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早操、课间操、班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体育竞赛) 347.动作技能的形成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348.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表现为工作阶段、(相对恢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 349.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表现为学生的生理功能(上升)、(稳定)、(下降)。 350.(1993)年正式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用) 351.(2000年10)月和2001年4月国家基础教育部先后颁发了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 352.(1992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制定体育教学大纲提供了依据。 353.编选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包括(教育性原则)、(适应学生身心特征的原则)、(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内容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内容相结合的原则)。 354.体育教学手段运用的基本模式分为(辅助式)和(直接式)。 355.运动能力一般是指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走、(跑)、(跳)、(投)、(攀爬)、(悬垂)、(支撑)、(搬运)、(负重)、(平衡)滚翻等的能力,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劳动和运动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 356.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身体活动中,各器官系统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的机体能力。 357.发展学生的体能是以运动动作实践为基础,要求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通过(练习),以达到发展体能的目的。 358.发展体能的生物学基础是(遗传变异)、(生理生化基础)、(体能发展)。 359.发展体能的原则一般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健康性原则)、(持续性原则)等。 360.常用的发展体能的方法有重复法、(变换法)、(持续法)、(间歇法)、(循环法)、(综合法)。 361.体育知识可以分为体育事实方面的知识和(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 362.体育知识教学的特点表现为体育知识教学是科学知识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有机结合)。 363.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原则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直观与思维相结合原则)、(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364.运动技能的基本教授方法有(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与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动作法)、(游戏法与竞赛法)。 365.竞赛法的主要特点是(对抗性)、(竞争性)。 366.课外体育活动包括(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课外运动竞赛)三个方面。 367.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为(内容的丰富性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自愿性与规定性相结合)、(自主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空间的广阔性与时间的广延性相结合)、独立性与补偿性相结合。 368.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自觉、自愿性原则)、(经常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369.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分为(健身类)、(娱乐类)、(保健类)、(达标类)四种类型。 370.校内体育锻炼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全校性课外体育锻炼。 371.校外体育锻炼包括(校外自我锻炼)、(家庭体育)。 372.课外体育锻炼计划有(全校计划)、(班级计划)、(个人计划)三种。 373.课外运动训练的特点表现在课外运动训练的(基础性)、课外运动训练对象的(广泛性)、运动训练时间的(课余性)。 374.从运动技术要求角度看,选拔运动员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经验选材),二是(科学预测选材)。 375.科学预测选材是对被选对象的某些与专项运动有关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进行测定。 376.身体形态指标主要包括(身高)、(体重)、(体围)、(身体充实度)、跟腱及足弓等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等。 377.身体围度指标,主要有(胸围)、(腰围)、(大腿围)、(踝围)、(上臂围)前臂围、腕围等。 378.生理机能指标主要包括(心率)、(肺活量)、(最大吸氧量)等。 379.运动选材还要考虑的其他因素有:(遗传因素)、(年龄因素)、(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测试近期的身、心状况)、(心理素质)、家庭、社会在已往和未来对学生的影响,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水平等。 380.中小学选拔运动员的步骤,一般可采用自愿报名、(班级推荐)、(个别物色),等途径。 381.运动队可以建立下列规章制度(训练制度)、(升留级制度)、(奖励制度)、(比赛制度)、(教练员责任制)、档案制度。 382.课外运动训练的原则主要有:(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系统性)、(周期性)、(适宜运动负荷)、(区别对待等原则)。 383.竞技状态是通过训练获得的,它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获得阶段)、(相对稳定阶段)、(暂时消失阶段)。 384.一个训练周期包括:(准备期)、(竞赛期)、(休整期)。 385.课外运动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思想品德训练等几个方面。 386.(身体训练)是技术、战术训练的基础。 387.在身体训练中,要着重(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各种身体素质的训练。 388.心理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学会在训练和比赛中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 389.运动训练广泛采用(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竞赛训练法)。 390.构成重复训练法的基本因素有(负荷数量)、(负荷强度)、(负荷持续时间)、(练习次数与组数)、(间隙时间)等。 391.变换练习条件包括(练习的环境)、(练习的负荷)、(速度)、(负重量)、(距离)、(时间)、练习的动作组合)等。 392.构成变换训练法的基本因素有(动作技术要素因素,如练习速度、幅度、速率等)、(练习条件因素)、(练习环境因素)等。 393.循环练习的基本形式:(流水式)、(轮换式)、(分配式)。 394.课外运动训练计划,一般有多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课训练计划)等。 395.周训练计划的内容,通常包括(本周训练目标与要求)、(训练次数)、(每次训练的时间)、(每次训练课的内容和负荷)、(测验和比赛)等。 396.检查和评定课外运动训练工作的方法较多,常采用的有以下几种:(测定法)、(观察法)、(调查法)。 397.课外运动竞赛的特点(竞争性)、(集体性与教育性)、(多层次与群众性)、(趣味性与娱乐)。 398.课外运动竞赛的目标具有多元化特征,一般可以分为(竞技性目标)、(教育性目标)、(娱乐性目标)。 399.课外运动竞赛的原则(小型多样)、(业余自愿)、(公正合理)、(健康安全)。 400.按运动竞赛目标进行分类有(竞技性运动竞赛)、(教育性运动竞赛)、(娱乐性运动竞赛)。 401.按运动竞赛的性质、任务、水平分类对抗赛、(友谊赛)、(邀请赛)、(测验赛)、(选拔赛)、(表演赛)、(等级赛)、(通讯赛)。 402.比赛的方法(淘汰法)、(循环法)、(顺序法)、(轮换法)、(游戏法)。 403.竞赛组织委员会的成员一般由(党)、(政)、(工)、(团)、(学生会)、(体育教研组)、(卫生室)、(教务处)。 404.组委会根据竞赛工作需要设主任一人,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在组委会的领导下可设立有关办事机构,如大会(秘书组)、(宣传组)、(竞赛组)、(后勤组)等。 405.课外运动竞赛的常见形式(单项运动比赛)、(达标测验赛)、(教学比赛)、(体育节)、(冠名体育比赛)、(体育知识比赛)。 406.年度竞赛日程计划是对年度(学年、学期)的竞赛活动所作的全面规划和安排。年度竞赛日程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竞赛的(项目)、(种类)、(时间)、(地点)、(参赛单位)、(参赛人数)、主办单位。 407.竞赛规程的内容一般包括(运动竞赛的名称)、(目的、任务和要求)、(时间、地点)、(参赛单位和人数)、(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竞赛办法)、(分组)、(竞赛规则)、(录取名次和计分方法等)、(奖励办法)、(报名办法)、(注意事项)等。 408.学校体育管理是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采用最佳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学校教育和体育的基本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实施)、(检验)的过程。 409.计划是学校体育管理过程的首要阶段,其主要工作包括(分析问题)、(进行预测)、(确定目标)与(进行决策)等; 410.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管理目标的(强制性)、管理内容的(综合性)、管理过程的(连续性)、管理反馈的(及时性)、管理措施的(教育性)。 411.学校体育管理必须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各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依据(《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有关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要求、规定及学校工作规划等,对学校体育工作实行系统管理。 412.学校体育管理在决策和实施中,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是(导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计划性原则)、(可控性原则)、(有效性原则)。 413.学校体育宏观管理系统由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学校体育科研机构)、(学校体育社会团体)等三个方面组成。 414.学校体育管理常采用(法律法)、(行政法)、(宣传教育法)、(奖惩法)。 415.我国体育法规包括宪法中的(体育条文)、(体育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的规章)几种基本形式。 416.(1990年3月12日)由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联合发布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同时颁布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417.(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418.体育教师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体育科学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方法的(传授者和发展者)、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是优秀体育人才的(发现者和启蒙者)、是学校体育组织领导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业务咨询者)。 419.个性即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420.垒球握法:用(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握住球,(小指)弯曲抵在球的下面,(掌心)不触球。

 第二部分 1.练习者做侧手翻时保护者应站在练习者(后侧方)的位置进行保护与帮助。 2.低单杠翻上成支撑保护者应站在练习者(前侧方)的位置进行保护与帮助。 3.间接帮助中的信号可用(语言)、(呼声)和(击掌)甚至节拍器等方式。 4.技巧项目,做向前动作时,保护者应站于练习者的(前侧方);做向后动作时,保护者应站于(后侧方)。 5.体操中常用的保护方法有(接)、(抱)、(拦)、(挡)和(拨)等。 6.利用器械的保护,常用的器械有(帆布垫)、(泡沫海绵垫)和(海锦包)等。 7.常用的器械帮助有保护滑车、(保护)腰带、轴承保护带、(保护)手套、全旋练习器、各种形式和(高度的保护凳)、保护台等。 8.间接帮助中信号法是运用语言、呼声或(掌声)等,给于练习者示意(用力)时机,动作节奏和(动作)要领。 9.练习者做手倒立时保护应站在练习者的(前侧)方。 10.双杠支撑前摆下,保护者右手应握练习者的(上臂),左手托其(腰)部或(臀)部 11.肩肘倒立时保护者应站在练习者的(前侧)方。 12.头手倒立的支撑点为(头)和(手)。 13.单杠骑撑后倒挂膝上保护者应站在练习者的(前侧)方。 14.做技巧前滚翻动作时,保护者跪于练习者(前侧),推其(背部)帮助成蹲撑。 15.做手倒立前滚翻动作时,保护应站在练习者的(前侧方)。 16.做技巧屈体后滚翻动作时,保护应站在练习者的(后侧方)。 17.技巧鱼越前滚翻与前滚翻的区别是(手与脚有同时离地的过程)。 18.技巧肩肘倒立保护者应位于练习者的(前侧方)。 19.双杠肩倒立时保护者应位于练习者的(前侧方)。 20.技巧单肩后滚翻时保护者应位于练习者的(后侧方)。 21.支撑跳跃的全过程有(助跑)、(起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落地)。 22.体育实践课上队伍排列时,学生的站位应做到三个背向(太阳)、(风沙)、(干扰源)。 23.在学校所采用的队列队形练习,原则上应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的动作要求,进行基本练习。 24.体操保护与帮助对完成动作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做到:(站位合理)、(帮助及时)、(手法正确)、(助力适当)、(精神集中)、高度负责。 25.技巧项目做侧向动作时,保护帮助者应站位于练习者的(背侧方)。 26.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7.武术的基本功包括(踢腿)、(腰功)、(肩功)、(桩功)、(步型)、(手型)、(步法)、(手法)等。 28.武术套路运动的主要内容有(拳术)、(器械)(对练)、(集体演练)。 29.武术套路包括(拳术套路)、(对练套路)、(器械套路)和(集体套路)。 30.武术的五种步型是(弓)、(马)、(仆)、(虚)、(歇步),三种手型是(拳)、(掌)、(勾),二种腿法是(蹬腿)、(弹腿)。 31.武术中的对练是以(踢)、(打)、(摔)、(拿)为主的技击方法。 32.按摩手法有(推法)、(擦法)、(揉法)、(搓法)、(拍击法)、(抖动法)等6种 33.五禽戏模仿哪五种禽兽的动作而编成的?(是模仿虎、鹿、熊、猿、鸟) 34.气功:是“(练气)、(养气)和(用气)”的功夫;包括(调身)、(调心)和(调息)三个方面。 35.武术功法运动按其形式与内容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软功)4种。 36.径赛的赛次是指(预赛)、(次赛)、(复赛)和(决赛)4个赛次。 37.少年拳第一套是小学六年级武术教材中主要内容,全套动作包括(震脚架打)、(蹬脚架打)、(垫步弹踢)、(马步横打)、(弓步撩掌)、(高虚步架打)、(跳步推掌)、(撩掌收抱)。 38.八卦掌是一种以(摆扣)步为主、在(走转)中换招变势的拳术,其运动特点是(沿圆走转)、(势势相连)、(身灵步活)、(随走随变)。 39.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教育的基本目的界定在“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感)、(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40.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一般可分三大类(拳术)、(器械)、(对练)。 41.小学体育教材中有(维族)、(藏族)、(蒙古族)等几种民族舞蹈。 42.竞技健美操比赛的项目有:(男子单人操)、(女子单人操)、(混合二人操)、(三人操)、(六人操)。 43.游泳姿势包括:(仰泳)、(蝶泳)、(自由泳)、(蛙泳)。 44.人的基本活动能力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走)、(跑)、(跳)、(投)、(悬垂)、(攀爬)、(滚翻)、(平衡)等方面的能力。 45.身体素质增长最快的年龄阶段称为(敏感期),人体速度素质发展最快的敏感期(10-13岁)。 4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47.《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 48.学生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达到水平目标一时,学生能够(积极、愉快地上体育与健康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49.《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一至二年级为(每周4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为(每周3节)体育课。 50.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 5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形式有(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其它人员评价)。 52.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学习评价内容包括(体能的评价)、(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习态度评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评价)和(健康行为评价)。其评价的形式(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 53.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54.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按照水平来划分学段的,即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和(5—6)年级,水平四相当于(初中)。 55.《体育与健康课程》按层次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精学类教材、(简学类教材)、(介绍类教材)、(锻炼类教材)四类教材层次。 56.《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为(课堂常规)、(教材内容)、(课的组织教学)、(突发事件处理)。 57.《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是(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 58.《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59.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可获得(2个)学分。高中三年中,学生修满(11个)学分方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其中(田径类项目和健康教育)为必修必选内容。 60.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建议为(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适合教学实际条件)、(重视健康教育)。 61.《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是(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 62.《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分组的主要形式为(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合作型分组)、(帮教型分组)、(友伴型分组)。 6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要求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延伸性学习)、(信息化学习)、(评价式学习)等七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64.《体育与健康课程》非常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有效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65.《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成绩评价的内容为(体能的评定)、(知识与技能的评定)、(学态度与参与的评定)、(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四个方面。 66.《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自然地理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六个方面。 67.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68.体育与健康实践课通常采用分组教学,其组织形式有(分组不轮换)和(分组轮换)现两种。 69.体育教学体系包括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 70.快乐三要素既(简单的)、(没有附加的)和(发自内心的)。 71.单元教学工作计划是(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深化和具体化,它保证了各主要教材内容的教学有目的、有步骤、系统地进行,也是教师制定(课时计划)的直接依据。 72.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要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去评价。 73.三维健康观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其功能与价值是(健身)和(育人)。 74.在教学中,除了按性别分组、身高排序分组和体质分组外,还可以采用(友伴型)、(帮教型)、(合作型)、(随机分组)和(同质或异质)等形式。 75.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的简单技术动作的练习称为(辅助性练习)。 76.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种。 77.测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常采用(观察法)、(自我感觉法)和(生理测定法)三种方法。 78.(体育器材)和(场地)是上好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物质保证。 79.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80.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内容有(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态度。 81.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内容进行(系统学习)或(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单元教学。 82.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根据(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 83.体育实践课上队伍排列时,学生的站位应做到三个背向(阳光)、(风沙)、(干扰源)。 84.体育教学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外,还要遵循的特殊教育规律是(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心理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85.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有行政班、(男女分班或合班)、(按兴趣爱好分组)、(小班化教学)。 86.课程资源的种类有(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自然地理资源)、(体育信息资源)。 87.体育课运动量的大小与(练习数量)、(时间)、(强度)、(密度)及(动作质量)有关 88.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由(年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计划)组成 89.体育教学过程五要素:(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传播媒介)、(教学目标)。 90.体育课的类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分为(讲授课)、(考核课);实践课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四种。 91.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分为(全班教学与分组教学)、(分组轮换与不轮换) 92.(课程)是教育的心脏。 93.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是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人体机能)的适应性规律,以及(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94.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四要素是(对象)、(条件)、(行为)、(标准)。 95.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为(课堂常规)、(教材内容)、(组织教学)、(突发事件处理)。 96.衡量体育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是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 97.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的简单技术动作的练习称为(辅助性)练习。 98.学校体育组织形式有:(体育课)、(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等。 99.体育教师必备条件是(高尚的道德品质)、(掌握良好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全面工作能力)和(健康的体魄)。 100.评定身体练习的质量和效果,一般根据练习的(准确性)、(协调性)、(缓冲性)、(经济性)。 101.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102.练习密度=(单个学生练习时间之和/课的总时间×100%)。 103.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学习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情绪愉快稳定)、(适应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 104.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克服各种机能(活动的隋性),做整理性活动的目的是肢体更好地(恢复)。 105.小学体操教学内容,包括(基本体操)、(技巧)、(支撑跳跃)、低单杠等。 106.传统体育教学提倡“三基教学”,它们是(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107.体育课的类型是根据体育教学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种类。小学体育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与室内课(理论课)室外课(实践课)。 108.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一节体育课的可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 109.体育课的分组教学,一般分为(分组不轮换)和(分组轮换)两种形式。 110.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111.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种。 112.选编徒手体操应注意要有(目的)性,要有科学性,要有鲜明的(创造)性。 113.体育课的备课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做到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教学媒体)、(备场地器材)”。 114.体育教学应遵循认识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运动负荷规律)。 115.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主要有(年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计划)。 116.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117.准备活动分(一般性)和(专门性)两种。 118.体育实践中动作示范方向有(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镜面)示范四种。 119.同一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的称(同质分组)。 120.教师向学生提出上课“穿、戴”要求。“三不穿”即不穿(朔料鞋)、不穿(皮鞋)、不穿(拖鞋)。“四不戴”即不戴(帽子)、不戴(口罩)、不戴(围巾)、不戴(手套)。 121.儿童广播体操一般为8—10节,包括头颈、上肢、躯干、下肢等各个部位的运动,由(屈伸)、(举振)、(转体)、(跳跃)等各个动作组成。 122.(备课)是上好体育与保健课的先决条件是贯彻《体育与保健教学指导纲要》的(重要环节)。 123.体育课的备课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做到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教学媒体、(备场地器材)。 124.体育教学的四大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 125.体育教学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外,还要遵循的特殊教育规律是(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心理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126.体育课的备课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做到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教学媒体、(备场地器材)”。 127.体育教学过程五要素: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传播媒介)、(教学目标)。 128.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可以增加(学生练习次数),能合理安排课的密度。 129.体育课运动量的大小与(练习数量)、(时间)、(强度)、(密度)及(动作质量)有关。 130.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根据(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 131.体育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构成:(体育教学主体对象)、(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策略)、(体育教学评价)构成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的五大要素,也是新课程教学设计过程的共同特征要素。 132.(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 133.体育教学中学练法包括(自学法)、(自练法)和(自评法)。 134.课堂常规一般包括(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三个部分。 135.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 136.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义务段的学习划分为(四级)水平,既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 137.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一节体育课可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 138.体育课的分组教学,一般分为(分组轮换)和(分组不轮换)两种形式。 139.(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140.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种。 141.教材排列是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 142.在教学中,除了按性别分组、身高排序分组和体质分组外,还可以采用(友伴型)、(帮教型)、(合作型)、(随机分组)和(同质和异质)等形式。 143.体育课运动量的大小与(练习数量)、(时间)、(强度)、(密度)及(动作质量)有关。 144.定教学目标的四要素是谁(教学对象)、做什么(完成的行为)、做到何种程度(行为水平)、条件(完成行为条件)。 145.原《体育教学大纲》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的指导思想是增强学生体质,而后者则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146.体育教学包括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运动技能)的实践课教学,并且以后一种教学为主。 147.体育实践课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主要区别是学生身体(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 148.体育教学依据季节、气候、(学生性别)、(体育基础)、(身体素质)、(教学内容)器材设备等因素的不同情况来组织教学,选择教学方法。 149.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学校体育目标与体育课程标准)、(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与功能)、(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 150.体育教学目标要表现出明确(具体)、(可量化)。 151.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是(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152.体育教学过程实质是师生双向流信息的一个有序、(动态)、(可控)、(反馈)的过程。 153.体育教学中学练法包括(自学法)、(自练法)、(自评法)。 154.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有:方向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利用集体力量进行教育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等。 155.方向性原则是指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壮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156.正面教育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从正面人手,用摆事实、(讲道理)、(树榜样)、(启发诱导)和言行一致等手段去教育学生,使其自觉地参加体育学习锻炼和接受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 157.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主法制)和组织纪律教育。 158.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体育教材内容)、(课的组织教学)、突发事件处理。 159.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说服法)、(榜样法)、(评比法)、(表扬法)、批评法。 160.说服法是通过(讲道理,提高认识),影响学生言行的一种方法。 161.实践课一般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考核课)四种课型。 162.教的活动包括教师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辅导、分析、纠正错误、评价及调动队伍等。 163.学的活动包括学生的听、视、(自学)、(自练)、(自测)、(自评)、互相观察、互相帮助及合理休息等。 164.课的基本结构划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阶段。 165.课的具体结构是指课的各个部分具体的安排和设计,包括各个部分的(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材性质、组织教法措施)密度和运动负荷以及时间分配等。 166.准备部分的基本内容按其性质与目标,可分为组织教学所必需的(教学常规)、(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 167.在设计课的结构时,应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身心特点)而定。 168.体育实践课组织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常规、队列、体操队形、编班分组和(分组教学)、(组织学生练习)、(锻炼身体)、(安排保护)帮助和休息、队伍调换、场地器材的布置以及体育干部的培养和使用等。 169.班内分组教学是根据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练习,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可分为(分组不轮换)、(分组轮换)两种形式。 170.分组轮换一般可采用下面几种形式:(两组一次等时轮换)、(两组一次不等时轮换)、(三组两次等时轮换)、(先合(分)组,后分(合)组)。 171.体育课中的教学活动有教师指导、(组织措施)、(学生练习)、(观察与休息)学生互相帮助与保护等五项。 172.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测定与评价方法有学生(自我感觉)、(观察法)、(生理测定法)。 173.体育课的心理负担主要有(注意)、(情绪)、(意志)三个方面。 174.体育课的准备包括(了解情况)、(钻研教材、教法)、(编写教案)、(培养体育骨干)、准备场地和器材。 175.总结性考核是在学期、学年(结束)给学生体育课成绩的(总的评定)。 176.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一般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进度)、(单项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177.要注意教材安排的(全面性)、(系统性)、(可接受性)、(灵活性)。 178.制定计划要做到全面性、(系统性)、(合理性)、(可接受性)、(灵活性)、(一致性)。 179.课的任务应定得(正确)、(全面)、(具体)。 180.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一定要与身体练习相关,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来进行,包括(现有运动项目改造)、(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 18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对学生的评价是(从身体形态)、(身体技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四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18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 18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握力体重指数=(握力÷体重×100)。 18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必测项目有(身高)、(体重)、(肺活量)。 18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 186.《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187.《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 188.《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小学三、四年级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掷实心球或坐卧体前屈、仰卧起坐)、(立定跳远或50米跑、25米×2往返跑、跳绳)。 189.《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小学一、二年级的必测试项目为(身高标准体重)选测项目为(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小学五至六年级和初中以上年级测试项目为(六)项,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3)项。 190.身体健康素质是与身体健康关系更加密切的一些要素,包括(身体成分)、(心肺循环系统的功能)、(肌肉的力量)、(耐力)和(柔韧性)。 191.评价人体的胖瘦状况,通常用(体脂百分比)来表示。 192.(台阶试验)指数是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数,(耐力跑)是国内外评价心血管系统机能最简便的方法之一。 193.(肺活量)是评价人体呼吸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194.握力体重指数反映的是你肌肉的相对力量,即(每公斤体重的握力)。 195.在做仰卧起坐时,主要是(腹肌)在起作用,(髋部)肌肉也参与了工作 196.立定跳远主要是测量你向前跳跃时下肢肌肉的(爆发力)。 197.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既(合理膳食)、(适度运动)、(规律生活)、(心理平衡) 198.运动员运动时,踝关节扭伤后应(立即冷敷)。 199.在常见的运动损伤中,软组织损伤可分为(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200.运动系统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骨骼起着的(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收缩是运动的(动力)。人体不附着骨骼的肌肉是(平滑肌)、(心肌)。 201.肌肉工作时的直接能源是(ATP),它贮存在细胞中,以(肌细胞)为最多。 202.有氧代谢是在氧充足的条件下(肌糖原)或(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分解代谢。 203.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水这些物质。 204.人体运动时肌肉工作的直接能源是(ATP),它贮存在细胞中,以肌细胞为最多。其最终的供能形式是(磷酸源供能)和(乳酸能供能)。 205.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收缩是运动的(动力)。人体任何运动都是通过(肌肉)工作来完成的。 206.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构成,正常人全身由(206块)骨和(500余块)肌肉。 207.根据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是不均衡的。其中(神经系统发育)最早;(生殖系统发育)最晚。 208.运动处方一般包括五个要素,即(运动项目)、(运动次数)、(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注意事项)。 209.制订运动处方时需充分考虑运动的(次数)、(强度)和(时间)三个要素,使体育锻炼更加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210.人体按部位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我们平常所说的躯干,一般是指(胸段)和(腹段)两部分;四肢分为(上肢)和(下肢)。 211.体育锻炼时常用的呼吸方法有(鼻呼吸)、(鼻吸口呼)、(口鼻呼吸)等三种。 212.人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三部分组成。 213.人体的骨共有(206)块,其中躯干骨(51)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头骨(29)块。 214.急救包扎法有(绷带包扎法)和(三角巾包扎法),其中绷带包扎法有(环形)、(螺旋形)、(反折螺旋形)、(8字形)。 215.心率调控运动中,最高心率=(220-年龄),青少年的靶心率,上限=(最大心率×85%),下限=(最大心率×60%)。 216.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收缩)是运动的动力。 217.人体能量的(直接)来源于糖、脂肪、蛋白质。 218.人体能量的直接来源于(糖)、(脂肪)和(蛋白质)。 219.人体所需营养素主要有(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20.体育卫生保健工作,包括对学生进行体检、(体质测试)、(体质调研)、(健康状况调研);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和意外事故的防范;落实卫生措施等。 221.人体的三个供能系统分别是(磷酸能系统)、(乳酸能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 222.每天膳食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各占总能量的(糖类60-70%,脂肪20-25%,蛋白质10-14%) 223.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收缩是运动的(动力)。 224.50米跑可以反映(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身体)的协调性、(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以及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225.长时间缺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可导致关节或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变性)、(挛缩)、甚至(粘连)。 226.(有氧耐力)是指当氧供应充足,由糖分、脂肪充分氧化分解以满足运动所需能量时,人体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227.运动时人体需氧量和摄氧量达到动态平衡的运动称为(有氧运动)。 228.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只有遵循(超负荷)原则,身体健康素质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得到提高;同时为避免过度运动而损伤,还必须遵循(百分之十原则)。 229.运动负荷增加太快可能造成(过度疲劳)或引发(运动损伤)。 230.在一定范围内心律与运动强度成(正比)。 231.除了准备活动,有氧运动一般要求在(10)分钟以上,最好达到或超过(20-60)分钟。 232.力量练习的强度是用(最大力量的重复次数)来表示,其英文缩写为(RM)。 233.有两种伸展练习方式可以发展身体的柔韧性,一种是(动力性)伸展练习,一种是(静力性)伸展练习。 23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心脏功能增强,表现在心肌收缩(强)、心脏容量(大)、安静状态频率(低)、大强度运动后脉搏频率恢复快。 235.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分(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和(动力定型)三个阶段。 236.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要求是(周恩来)提出来的。提出“健康第一”的指示,是(毛泽东)1950年提出的。 237.国际奥委会的主要宗旨是:(和平)、(友谊)、(进步)。 238.1894年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建议恢复奥运会,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第一届。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罗格)。 239.公元前776年第一次古代奥运会在(古希腊)的(奥林匹亚村)举行。 240.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我国承办的夏季奥运会是第(29)届。 24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宗旨或主题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242.现代奥运会于(1894)年由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发起成立,第(二)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243.2500年前在古希腊奥林匹亚的埃拉斯山岩上刻下的名言:(你想强壮吗?跑步吧!你想健美吗?跑步吧!你想聪明吗?跑步吧!。) 244.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名言:“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245.《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在(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246.体育矫治的内容包括悬垂、牵引、攀登、卧硬板床和(矫正体操)。 247.延伸性学习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外)的学习和活动。 24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249.教师的言行是学生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 250.运动量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完成的(生理负荷量)。 251.课余体育训练计划包含了(多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课时训练计划)。 252.课余体育训练内容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思想品德训练)和(智能训练)。 253.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教学道德)、(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 254.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内容有: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态度)。 255.“两个条例”是指(《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256.体育与健康“2+1”工程中,2+1的含义是(掌握2项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 257.体育竞赛的比赛方法一般有(淘汰制)、(循环制)、(轮换制)。 258.疲劳后的休息方式一般有两种:(积极性)休息、(消积性)休息。 259.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各类学校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把具有(健康体魄)作为青少年将来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基础条件。 260.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身体活动有关的体能。与身体活动有关的体能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它是提高(运动技能)水平所需要的体能。 261.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强调学校做到: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开展二次远足、野营活动,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 262.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 263.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序都会得到提高,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264.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状况)对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265.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也有助于增进(心理健康),《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266.动作示范的方向有(正面示范)、(镜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 267.体质包括(体格)、(体能)、(适应能力)。体能包括(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生理功能)。 268.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要求是(周恩来)提出来的。提出“(健康第一)”的指示,是毛泽东1950年提出的。 269.青春期是人由小孩变成成人的过渡时期,不应加强(负重的)、(力量性的)和(憋气的)体育项目练习。 270.评定身体练习的质量和效果,一般根据练习的(正确性)、(经济性)、(协调性)和(缓冲性)。 271.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包括身体训练、(技术指导)、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智能训练。 272.学校课余训练的特点:(业余性)、(基础性)。 273.学校课余训练的特点:(课余性)和(基础性)。 274.人体运动时的生理功能变化规律是(逐渐提高)阶段、(稳定状态)阶段、(疲劳)阶段、(恢复过程)阶段。 275.身体素质是可以互相转移的。一般有以下几种转移形式:(素质的良好转移)、(素质的不良转移)、(素质的同类转移)、(素质的非同类转移)。 276.教育系统开展的“(三全)”是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三让)”是指(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长)的主题教育活动。 277.教师的专业态度要求教师对待学生:(倾心相爱,诲人不倦);对待自己:(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78.江泽民同志反复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279.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具体内容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80.人体不附着骨骼的肌肉是(平滑肌)、(心肌)。 28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内容有:(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态度)。 282.(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运动技能领域目标)的内容之一。 283.体育锻炼的FIT监控原则是:(次数(Frequency))、(强度(Intensity))和(时间(Time))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是以从事以(健康)为目的的运动必须采用的基本监控原则。 284.(自然地形)跑和(越野跑)是提高学生有氧代谢能力的有效手段。 285.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主要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的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86.粗略掌握动作阶段的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都呈现扩散状态,出现(泛化)现象。 287.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倡教师以“五者”的身份来组织教学活动,这“五者”的内容指的是(指导者)、(帮助者)、(关心者)、(服务者)、(参与者)。 288.转变教育观念应从(教育为全体学生服务)、(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方面去理解和体现。 289.对研究课题的论证与评价。课题的系统论证一般从所(选课题的意义)、(立题目的)、(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动向)、(准备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实施条件)。预测研究结果以及经费和效益等角度,逐一剖析。 290.体育教学的科研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实验法)等组成。 291.体育科研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有(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 292.一个科研题目,一般要反映出(受试对象)、(施加因素)、(效果反映)三个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93.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需要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优势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294.科研选题程序(提出问题)、(查阅文献),(形成假说)、(确定题目)对研究课题的论证与评价。 295.体育教学案例研究的类型包括:(意外式)的案例研究、(主题式)的案例研究和(综合式)的案例研究。 296.问卷设计可分为四个步骤(调查问卷)、(确定调查对象与问卷发放数量)、(调查问卷)、(分发与回收调查问卷)。 297.体育科研工作,包括教材、(教法的研究)、(各项专题研究)、各种研究成果的交流形式等。 298.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主要是由(超量恢复)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299.体育锻炼的六项原则:(自觉性)、(经常性)、(个别性)、(全面性)、(渐进性)、(适量性)。 300.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 301.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由(条件目标)、(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方面组成。 302.现代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常用方法主要有(传统型)和(现代型)两种。 303.发展体能的原则一般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等。 304.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的主要内容规划和阶段目标的制订、(体育师资队伍)、(体育教学工作)、(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工作)、学校体育科研活动、学生的体质状况。 305.科学锻炼要遵循下列原则:(全面锻炼)、(经常坚持)、(循序渐进)、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要进行自我监督)、女生经期要注意运动卫生。 306.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职业道德)、(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307.一节体育课的结构一般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其中(基本)部分是课的核心部分和主要部分,时间安排不应少于全课的(五分之三)。 308.学校体育管理工作计划主要表现在(可操作性)、(超前性)、(针对性)。 309.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具有(导向)、(激励)、(调控)作用。 310.课外体育工作,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计划;组织和要求及检查与评比等。 311.体育锻炼前后要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312.培养体育能力的教学模式程序为(引导提示)、(明确目标方案)、(探索尝试)、(思考验证)、(总结评价)。 313.体育教师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校体育学知识)、(课程教材)、(教法知识)、(专项运动训练知识)。 314.体育教师进修的特点(在职性)、(师范性)、(成人性)。 315.体育教师进修提高的主要途径(自学)、(开展教研活动)、(科学研究活动)、(短期培训)、(函授)。 316.做一名合格的体育老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 317.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318.体育教师作为专门人才,常常受聘担任(裁判员)、(教练员)、(辅导员)、组织、检查评议、讲学等多种工作。 319.运动动作的要素由(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率)、(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节奏)等基本要素综合构成。 320.(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及身体的各部分在练习的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一个完整练习的技术过程,包含(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个部分。 321.(练习轨迹):指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及身体某些部分的移动路线。分(轨迹形式,轨迹方向)和(轨迹幅度)三个方面。 322.教学技能是(可描述)、(可观察)、(可训练)的具体教学行为。 323.提高教学效果,取决于体育教师的(教育水平)。 324.作为一名师范生或在职教师除了应具备各种教学技能外,还应具备较高的对(教学过程进行观察)、(鉴别和评价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具备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能和研究教学艺术的条件。 325.手段论体育观认为,(体育运动手段)和社会需要高于个体的满足与发展,强调了现实体育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外延功能。 326.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个体与能力得以充分发展是(人本主义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 327.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_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 328.体育教学中分解法有(递迸分段)法、(顺进分段)法和(逆进分段)法三种形式。 329.身体训练是(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基础。 330.贯彻渐进性原则应注意:安排(运动负荷)应由小到大,不应急于求成,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331.在发展跑的速度游戏教学中,我们常用“叫号赛跑”、“抢占空位”等游戏来发展学生奔跑(反应)速度能力,用“渔网”、“折返触物跑”等游戏来发展学生奔跑(动作)速度能力,用(25米折返跑)、(50米迎面接力跑)等游戏来发展学生奔跑位移速度能力。 332.(1923年)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布,正式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废除了原来的兵式体操,改为以球类、田径、游泳、普通体操等近代体育项目。 333.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公布,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为(“三段教学法”)、(“单元教学法”)、(“分类教学法”)。 334.建国后,学校体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走过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初创阶段1949—1957)、(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335.(1990)年国家教委印发了《中、小学体育器材设备配备目录》更促使各地对学校体育器材设备的投资,进行规范化建设。 336.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体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突破了体育观上的单一生物观念,向着(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转变,从而引起学校体育认识上的巨大变化。 337.学校体育已不仅仅局限于生物价值,而与(教育)、(社会)、(心理)、(文化)、(竞技)、(娱乐)、(健康和现代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338.(强身健体)是学校体育最主要的本质功能。 339.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骨骼)变粗、(骨质密度)增厚。 340.学校体育具有(提高大脑工作能力、促进有机体生长发育、提高人体功能、调节人的心理、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的本质功能。 341.学校体育具有(教养功能、教育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美育功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功能。 342.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智育紧密结合,它是(全民健身)的重点,是(终身体育)、(竞技体育)的基础,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 343.锻炼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自练)、(自评)、创造等能力。 344.目标的的一般结构为(条件目标)、(过程目标)、(效果目标)三个部分组成。 345.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的依据(社会需要)、(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346.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早操、课间操、班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体育竞赛) 347.动作技能的形成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348.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表现为工作阶段、(相对恢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 349.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表现为学生的生理功能(上升)、(稳定)、(下降)。 350.(1993)年正式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用) 351.(2000年10)月和2001年4月国家基础教育部先后颁发了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 352.(1992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制定体育教学大纲提供了依据。 353.编选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包括(教育性原则)、(适应学生身心特征的原则)、(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内容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内容相结合的原则)。 354.体育教学手段运用的基本模式分为(辅助式)和(直接式)。 355.运动能力一般是指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走、(跑)、(跳)、(投)、(攀爬)、(悬垂)、(支撑)、(搬运)、(负重)、(平衡)滚翻等的能力,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劳动和运动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 356.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身体活动中,各器官系统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的机体能力。 357.发展学生的体能是以运动动作实践为基础,要求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通过(练习),以达到发展体能的目的。 358.发展体能的生物学基础是(遗传变异)、(生理生化基础)、(体能发展)。 359.发展体能的原则一般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健康性原则)、(持续性原则)等。 360.常用的发展体能的方法有重复法、(变换法)、(持续法)、(间歇法)、(循环法)、(综合法)。 361.体育知识可以分为体育事实方面的知识和(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 362.体育知识教学的特点表现为体育知识教学是科学知识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有机结合)。 363.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原则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直观与思维相结合原则)、(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364.运动技能的基本教授方法有(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与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动作法)、(游戏法与竞赛法)。 365.竞赛法的主要特点是(对抗性)、(竞争性)。 366.课外体育活动包括(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课外运动竞赛)三个方面。 367.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为(内容的丰富性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自愿性与规定性相结合)、(自主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空间的广阔性与时间的广延性相结合)、独立性与补偿性相结合。 368.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自觉、自愿性原则)、(经常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369.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分为(健身类)、(娱乐类)、(保健类)、(达标类)四种类型。 370.校内体育锻炼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全校性课外体育锻炼。 371.校外体育锻炼包括(校外自我锻炼)、(家庭体育)。 372.课外体育锻炼计划有(全校计划)、(班级计划)、(个人计划)三种。 373.课外运动训练的特点表现在课外运动训练的(基础性)、课外运动训练对象的(广泛性)、运动训练时间的(课余性)。 374.从运动技术要求角度看,选拔运动员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经验选材),二是(科学预测选材)。 375.科学预测选材是对被选对象的某些与专项运动有关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进行测定。 376.身体形态指标主要包括(身高)、(体重)、(体围)、(身体充实度)、跟腱及足弓等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等。 377.身体围度指标,主要有(胸围)、(腰围)、(大腿围)、(踝围)、(上臂围)前臂围、腕围等。 378.生理机能指标主要包括(心率)、(肺活量)、(最大吸氧量)等。 379.运动选材还要考虑的其他因素有:(遗传因素)、(年龄因素)、(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测试近期的身、心状况)、(心理素质)、家庭、社会在已往和未来对学生的影响,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水平等。 380.中小学选拔运动员的步骤,一般可采用自愿报名、(班级推荐)、(个别物色),等途径。 381.运动队可以建立下列规章制度(训练制度)、(升留级制度)、(奖励制度)、(比赛制度)、(教练员责任制)、档案制度。 382.课外运动训练的原则主要有:(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系统性)、(周期性)、(适宜运动负荷)、(区别对待等原则)。 383.竞技状态是通过训练获得的,它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获得阶段)、(相对稳定阶段)、(暂时消失阶段)。 384.一个训练周期包括:(准备期)、(竞赛期)、(休整期)。 385.课外运动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思想品德训练等几个方面。 386.(身体训练)是技术、战术训练的基础。 387.在身体训练中,要着重(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各种身体素质的训练。 388.心理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学会在训练和比赛中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 389.运动训练广泛采用(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竞赛训练法)。 390.构成重复训练法的基本因素有(负荷数量)、(负荷强度)、(负荷持续时间)、(练习次数与组数)、(间隙时间)等。 391.变换练习条件包括(练习的环境)、(练习的负荷)、(速度)、(负重量)、(距离)、(时间)、练习的动作组合)等。 392.构成变换训练法的基本因素有(动作技术要素因素,如练习速度、幅度、速率等)、(练习条件因素)、(练习环境因素)等。 393.循环练习的基本形式:(流水式)、(轮换式)、(分配式)。 394.课外运动训练计划,一般有多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课训练计划)等。 395.周训练计划的内容,通常包括(本周训练目标与要求)、(训练次数)、(每次训练的时间)、(每次训练课的内容和负荷)、(测验和比赛)等。 396.检查和评定课外运动训练工作的方法较多,常采用的有以下几种:(测定法)、(观察法)、(调查法)。 397.课外运动竞赛的特点(竞争性)、(集体性与教育性)、(多层次与群众性)、(趣味性与娱乐)。 398.课外运动竞赛的目标具有多元化特征,一般可以分为(竞技性目标)、(教育性目标)、(娱乐性目标)。 399.课外运动竞赛的原则(小型多样)、(业余自愿)、(公正合理)、(健康安全)。 400.按运动竞赛目标进行分类有(竞技性运动竞赛)、(教育性运动竞赛)、(娱乐性运动竞赛)。 401.按运动竞赛的性质、任务、水平分类对抗赛、(友谊赛)、(邀请赛)、(测验赛)、(选拔赛)、(表演赛)、(等级赛)、(通讯赛)。 402.比赛的方法(淘汰法)、(循环法)、(顺序法)、(轮换法)、(游戏法)。 403.竞赛组织委员会的成员一般由(党)、(政)、(工)、(团)、(学生会)、(体育教研组)、(卫生室)、(教务处)。 404.组委会根据竞赛工作需要设主任一人,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在组委会的领导下可设立有关办事机构,如大会(秘书组)、(宣传组)、(竞赛组)、(后勤组)等。 405.课外运动竞赛的常见形式(单项运动比赛)、(达标测验赛)、(教学比赛)、(体育节)、(冠名体育比赛)、(体育知识比赛)。 406.年度竞赛日程计划是对年度(学年、学期)的竞赛活动所作的全面规划和安排。年度竞赛日程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竞赛的(项目)、(种类)、(时间)、(地点)、(参赛单位)、(参赛人数)、主办单位。 407.竞赛规程的内容一般包括(运动竞赛的名称)、(目的、任务和要求)、(时间、地点)、(参赛单位和人数)、(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竞赛办法)、(分组)、(竞赛规则)、(录取名次和计分方法等)、(奖励办法)、(报名办法)、(注意事项)等。 408.学校体育管理是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采用最佳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学校教育和体育的基本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实施)、(检验)的过程。 409.计划是学校体育管理过程的首要阶段,其主要工作包括(分析问题)、(进行预测)、(确定目标)与(进行决策)等; 410.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管理目标的(强制性)、管理内容的(综合性)、管理过程的(连续性)、管理反馈的(及时性)、管理措施的(教育性)。 411.学校体育管理必须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各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依据(《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有关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要求、规定及学校工作规划等,对学校体育工作实行系统管理。 412.学校体育管理在决策和实施中,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是(导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计划性原则)、(可控性原则)、(有效性原则)。 413.学校体育宏观管理系统由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学校体育科研机构)、(学校体育社会团体)等三个方面组成。 414.学校体育管理常采用(法律法)、(行政法)、(宣传教育法)、(奖惩法)。 415.我国体育法规包括宪法中的(体育条文)、(体育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的规章)几种基本形式。 416.(1990年3月12日)由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联合发布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同时颁布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417.(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418.体育教师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体育科学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方法的(传授者和发展者)、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是优秀体育人才的(发现者和启蒙者)、是学校体育组织领导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业务咨询者)。 419.个性即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420.垒球握法:用(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握住球,(小指)弯曲抵在球的下面,(掌心)不触球。

 

Tags: 填空题   体育教师   考试题库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