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演讲致辞 > 慰问贺电 / 正文

向**同志汇报全市机构编制情况工作汇报(2017)

2020-04-10 09:43:40

   

  

                                                 汇报

  

 全市机构编制情况汇报

  

 尊敬的**常务市长:

 现将全市机构编制工作情况向您作简要汇报。

 一、我办的基本情况

 市编办全称为中共**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前身为1952年7月成立的**市整编委员会,1956年改名为**市编制委员会。“文革”期间,机构瘫痪。1978年恢复设置市编制委员会。1983年机构改革时,**市编委与**地区编委合并组成新的**市编制委员会,为市委、市政府直属机构。1990年9月,市编制委员会改名为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设正处级办公室。同时,将主任负责制改为委员会制,专设主任。1994年7月机构改革时,明确市编办为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既是市委的工作机构,又是市政府的工作部门,列入市委机构序列。目前,我办内设5科1局,分别是综合科、行政机构编制科、事业机构编制科、监督检查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科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共核定行政编制22名、机关后勤编制2名,实有行政在编人员20人、后勤人员2人;现配编办主任1名、副主任2名、纪检组长1名、事业单位登记局局长1名、调研员1名(2016年

  

 度军转干部);人员平均年龄44岁,其中50岁以上的5人,35岁以下的5人;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14人、大专学历3人、高中学历2人(工人)。

 二、全市机构编制基本情况

 (一)机构方面:截止2016年底,市、县两级共有党政群机构800个。含党委部门139个,人大机关120个(含内设委室),政府部门324个,政协机关87个(含内设委室),民主党派机关7个,群团机构97个,法、检两院各13个。其中,市本级有行政机关82个(党委部门13个、人大机关9个、政府部门33个、政协机关8个、民主党派机关7个、群团机关10个,法、检两院各1个)。共有各类事业机构6123个,其中市本级有事业机构406个(含4个副厅级、33个正处级、76个副处级),县市区共有事业机构5717个(含1个正处级、6个副处级工业园区,2个副处级自然风景管理局,1个副处级纪念馆)。

 (二)编制方面:截止2016年底,全市核定行政编制26135名(党政群系统16293名、政法系统9842名),实有行政人员24410名(党政群机关14982名、政法机关9428名)。其中,市直核定行政编制6703名(含政法专项行政编制3740名),实有行政人员6307名(含政法行政人员3640名);县市区共核定行政编制19432名(党政群机关13330名、政法机关6102名),实有行政人员18103名(党政群机关8675名、政法机关5788名)。全市共有各类事业编制158448名,实有事业人员140420名,余编18028名。其中,市本级核定事业编制26171名,实有事业人员

  

 17559名;县市区共有事业编制132277名,实有事业人员122861名。

 (三)领导职数:市直党政群机关共核定正副处级领导职数488名(不含高配及非领导职数),其中,正处级91名、副处级395名;事业单位共核定正副处级以上领导职数422名(不含高配及非领导职数),其中,副厅级7名、正处级66名、副处级349名。

 三、2016年至今的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积极创新和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坚持规范有效,持续深化简政放权工作。一是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精简,权力清单管理实现动态化。去年,我办按照中央、省里有关文件精神,先后承接上级下放职权43项,取消行政职权25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废、改情况,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的通知》(衡政发〔2016〕6号),对市直212项权力清单及时进行了动态调整,在全省14个市州中率先完成了权力清单动态调整工作。今年,经过深入调研,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拟再下放74项行政权力事项,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保驾护航。二是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规范,办理流程更加简便。我办下发了《第一批清理规范41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通知》,对全市41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进行了清理规范;成立了专项调查组,深入**县、**县、**市、**区等县市区及市住建局等部门,积极开展行政审批事项落实情况

  

 “回头看”调研;针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按照依法依规、精简高效的原则,进一步压缩审批的前置环境和许可流程,使行政审批效率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提升了10%;积极开展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原涉及10余个部门的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并停止住建部门收取劳保基金,据此估算,每年可为企业减负约1.4亿元,减少市本级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约4000万元。三是省直管县赋权目录得到有效落实。积极协助**市做好省直管县赋权衔接和落实工作,协助相关部门出台《**市关于支持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确保了省直管县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分别受到了去年5月11日省“权责清单”调研组和9月27日国务院“放管服”专项督查组的高度好评。

 (二)坚持深化改革,扎实推进重点改革工作。一是理顺了市县海事管理职能。根据简政放权、属地负责的要求,我市积极推进海事管理职责下放县市管理,调整了编制,移交了人员,重新印发了交**事部门的“三定”规定。二是整合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按照“市县一体”的要求,拟定了《**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方案》,整合组建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一步规范全市公共资源交易行为,提高了公共资源配置效益。三是强化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2016年,市直共撤并“僵尸”事业单位6个,盘活事业编制271名,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结构,解决了事业单位臃肿庞杂和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四是深化了不动产登记改革工作。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精神,对2015年出台的《关于整合市级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有关事项的通知》,重新进行了细化、调整,印制了机构编制方案,整合组建队伍,在全省较早实现了不动产登记颁证工作。五是整合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职责。将原由市、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承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行政管理职责划入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完善了管理机构,理顺了人员编制关系。六是完成了**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督促指导**市抓好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已经挂牌运行,并顺利完成了人员、资产划转移交工作。七是启动了“两区一园一城”体制调整工作。我办会同市直有关部,赴**、**等地考察学习工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简政放权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形成了《****调研园区体制机制的情况汇报》、《市直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市直“两区一园一城”机构调整的通知》等材料,为市委市政府理顺市直“两区一园一城”体制,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八是配合市纪委开展了纪委派驻监督全覆盖改革工作。根据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了前期摸底工作,对拟划转行政编制进行前期测算,并向市委市政府和市编委呈报了《关于市纪委派驻监督全覆盖有关机构编制调整事项的汇报》,积极为全市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九是完成了法、检两院机构编制上收工作。按照省里规定的时限要求,高标准完成了全市

  

 2383名法、检两院编制和2270名在职人员信息的审核比对,确保了法、检两院上收人员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十是理顺了扶贫攻坚工作机制。根据全市扶贫攻坚工作需要,在市农委加挂了市扶贫办牌子,核增副处级专职副主任1名(具体负责扶贫开发工作),调剂了1名行政编制和9名全额事业编制用于扶贫督查检查工作;7个县市扶贫机构升格为正科级,各核定领导职数1正2副;5个区除**区单设扶贫办(正科级,核定正副科级领导职数各1名)以外,其他四个区均在区农业(农林)局加挂了扶贫办牌子,并增配了1名扶贫专职副主任,为全市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三)坚持从严从紧,致力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一是进一步健全了管理制度。为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全面完成控编减编任务,我办印发了《关于对县市区进人用编实行双控管理的通知》(衡编〔2016〕17号)、《关于严肃机构编制纪律严格责任追究的通知》(衡编〔2016〕25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县市区控编减编工作的通知》(衡编办〔2016〕23号)和《关于加强机构编制问题整改推进审批联动的通知》(衡编办〔2017〕121号)等制度性文件,从制度层面扎紧了机构编制日常管理的笼子。二是抓好实名制数据库建设管理。为提高数据库管理的规范性,出台了《**市实名制数据库安全操作规程》、《**市实名制数据库管理和信息保密制度》,市直单位全面实行在线办理人员出入编手续;针对数据库人员信息不准确、单位基本信息不完整等问题先后开展了两轮复核完善,修改单位基本信息

  

 200余条,完善个人信息1万余条,有效避免了实名制数据库成为“死库”和“残库”现象,极大地提升了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三是坚守控编减编底线。一方面注重夯实管理基础。市、县两级编办更换了市、县机关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台账,集中专人,历时近两个月对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实名制信息数据库进行了核对完善,摸清了底数,实现了账、卡、册、网的四维统一。另一方面依纪依规严格管理。严格执行机构编制“一支笔”审批,坚持用编“事前申报、事后备案”制度;落实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做到编制核定“总量控制、内部调剂”,机构设置“撤一建一、增减平衡”,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内部调剂”,确保了全市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三个总量不增长(相对于控编减编基数)。截止今年5月,我市共有行政编制16293名,政法专项编制9842名,事业编制158450名,除省下达2015年度接收安置军转干部增加16名行政编制外,其他各类编制均没有突破省下达的控编基数;全市2016年财政供养人员累计减少近4000人,得到了国院院专项督查组的充分肯定。最近,我办积极盘活库存编制资源,将全市国有林场改革后节余的603名事业编制,调剂给编制基数偏紧的县市区,有效地满足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四是主动开展督查信访。去年以来,我办合计受理“12310”电话举办、网上举报和日常信访件15件(其中:网络举报2件,上访举报13件),妥善处理了林科所18人在编不在岗等问题,清退了一批违规进编人员;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落实情况、控编减编进展情况、

  

 2011年以来批复县市区有关机构编制事项的落实情况和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现场办理机构编制事项10余件,有效推动了县市区的机构编制管理;继续配合市专治办做好了“三超两乱”专项治理工作,对个别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存在“混编混岗”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取得了积极成效。

 (四)坚持统筹兼顾,有序推进其他相关工作。一是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参保和公车改革人员审核工作。根据国家、省里有关要求,积极配合市人社、财政等部门,严把政策和审核关,认真审核上报单位的名称、编制性质、编制数量、经费形式等内容,确保上报信息准确无误。市本级完成602个机关事业单位数据的审核和采集,审核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3209人,审核参加公车改革人员7248人。二是完成了对市属国有公司人员规模的界定。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办组织专门力量,深入11家市属国有公司开展调研,详细掌握公司的运行、机构设置、人员现状等情况,并迅速启动了市属国有公司“三定”方案的起草修订工作,经过多轮修改、征求意见、会议初审,现已呈报市领导审定。三是顺利完成了衡钢医院移交工作。根据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将原衡钢医院更名为**市中医院南院,作为市中医院下设正科级机构,所需人员编制在市中医院内部调剂解决。四是做好了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前期工作。为启动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我办对全市乡镇建成区常住人口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公共财政收入等指标数据进行了摸底,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走好扎实的

  

 “第一步”。五是积极有效推进了登记管理工作。中文域名注册管理工作再创佳绩,到目前为止,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文域名注册覆盖率已达109%,县市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文域名注册覆盖率已达85%,网站“挂标”覆盖率达50%以上;全市域名注册数4428个,较年初净增1764个,增幅达到66%以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和年检年审工作扎实推进,市直430个事业单位,已登记428个,其中有426个单位上报了年度报告书,合格率达99%。六是高质量完成了信息调研工作。大力弘扬调查研究之风,聚焦深化改革和规范管理两大课题,着重加强了对机构编制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形成一批有特色、有价值的创新成果。积极争取省编办组织的课题研究,高标准完成了《控编减编体制机制建设》课题研究;全年向市委市政府提供机构编制决策参考信息80余条,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向中央、省里报送信息超140余条,今年累计有6篇稿件被省编办和中国机构编制网采用,一定程度上讲好了**机构编制“故事”。

 (五)坚持抓常抓实,不断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围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我办注重把抓好机关自身建设作为推动机构编制管理创新的强大“引擎”,不断向自身建设要潜力、要活力、要动力。一是以学习提队伍素质。积极开展“学习型机关

  

 ”和“学习型支部”创建活动,采取以会代训、规定必读书目、开展网上学习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全办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和机构编制业务知识;抓实“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在全办开展党员干部轮流上党课活动,先后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20余次、专题讨论10次;邀请党建工作专家学者和市委党校老师来我办作专题党课辅导,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和看齐意识。二是以载体转队伍作风。围绕推动“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全办党员干部深入**市天堂山办事处黄洞村扶贫点开展走访慰问、结对帮扶和助民劳动活动,为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近1.6万元,赠送农业科学书籍100余册,协调市电业局帮助黄洞村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了该村森林防火带、水毁渠道修复及机耕道经费约30余万元;安排专人驻村指导**区雨母山乡七里山村“美丽乡村建设”,解决帮扶资金6万元;积极参与全市“文明创建”活动,成立志愿者服务团体,组织全办志愿者开展“文明交通、党员先行”交通劝导活动;深入**区粤汉街道安居里社区开展“机关党旗红,志愿服务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失独家庭送去慰问金1300元;围绕争创市级文明单位,在全办进行了广泛动员,开展了“文明科室”、“服务明星”评比活动。通过上述活动,有效激发了全办党员干部热情,转变了队伍作风。三是以廉洁纯队伍风气。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落实党风廉洁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扎实开展廉洁教育,坚持

  

 “三重一大”议事规则、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制度,严格财经纪律,定期公开办务、党务,注重从制度上、工作上规范队伍行为。

 回顾前段工作情况,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亟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强力破解。一是部门干预机构编制工作现象较严重。近年来,虽然中央、省里都提出“上级业务部门不得干预下级部门机构编制事项”,但至今仍有个别的省直、市直部门以项目立项、资金分配、考核达标为由,要求为其对口部门增设机构、增加人员编制。二是推进改革的阻力较大。市、县均存在一些部门抱权不放现象,落实 “两集中、两整合、两公开”的阻力较大。三是落实控编减编的任务很重。受政府机构改革、党委政府换届和“4.09”、“李亿龙”案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人员安排到市、县直机关工作,造成了新一轮的政策性超编。四是机构编制资源面临极本穷源的局面。中央“三令五声”明确“各地行政编制不得突破中央下达的总额,事业编制实行总量控制,不得突破2012年底基数并在总量内有所减少”。而我市一些市直单位稍有职责增加就要增编进人,不遵循“要增编、必清理,先减法、后加法”原则,甚至绕过机构编制部门的调查评估,直接将机构编制事项提交市委常委会或市政府常务会议,导致机构编制部门调控不足,造成市直存量编制急骤减少(市直行政余编不足10名、事业编制将近50名),今后若要保障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

  

 编制资源明显不足。

 四、下阶段工作打算

 下阶段,我办将继续坚定不移地紧紧围绕“控总量、优结构、盘存量”的总目标,牢牢坚守“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总基调,坚定不移地突出深化改革主题,不断创新机构编制管理,为建设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生态优美、社会和谐、政治清明的“五个新**”提供坚强的体制机制保证。具体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多管齐下,持续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一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以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解决下放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等问题,做到应放尽放;进一步完善部门权责清单,加强对权责清单的动态管理,切实规范部门权力运行;持续推进“两集中、两整合、两公开”改革,推行行政许可标准化,实现审批流程瘦身再造,提升办理效率;探索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定期或不定期对政府部门权责履行情况开展调查和评估。二是积极开展专项体制改革。根据中央和省里的改革精神,配合做好省以下环保监测执法垂直管理工作,完善环保、自然资源等领域管理体制;协同推进纪委派驻机构改革、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统计管理体制改革、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及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创新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市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成功后,适时推进我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三是稳妥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创新事业单位管理方式,进一步明析政府与事业单位的职责划分,减少对事业单位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完善事业单位分类成果,调整事业单位分类;根据省的部署,研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方法和配套措施,局部推进相关单位改革。四是切实抓好法人单位登记管理。继续深化事业单位年检和开办资金验资制度改革,抓好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信息抽查和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换证工作;持续抓好机关事业单位中文域名注册、续费和网站审核挂标工作,力争实现两个“全覆盖”;探索开展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稳妥开展事(企)业、社团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登记工作。

  (二)多措并举,全力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围绕“本届政府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这一硬指标,切实加强和改进机构编制管理。一要严控机构编制总量。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原则,继续抓好控编减编工作方案的组织实施,层层传导压力,环环抓好落实;协同有关部门健全联合管控措施,适时开展控编减编专项检查;继续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认真抓好机构编制管理中历史遗留问题的消化整改,配合市“专治办”成员单位搞好机构编制方面的督查检查;畅通“12310”信访举报渠道,严肃查处机构编制违纪违规行为。二要盘活机构编制资源。围绕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理念、方法和措施,通过深化“放管服

  

 ”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开展跨部门、跨层级调剂使用编制方式,充分盘活现有编制资源,保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用编需要;认真做好城乡中小学重新统一核编工作,抓好国防和军队改革涉及地方的相应机制和机构编制调整工作。三要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完善机构编制动态管理调控机制,严格用编核准制度和程序,逐步建立编制动态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工作机制;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机制,按照“联动运行、协调制约、共建共享”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体系,切实发挥实名制管理在编制管理中的“总开关”作用;完善机构编制季报、“三责联审”、专项评估、专项通报等措施,丰富机构编制日常监管手段,探索构建机构编制绩效评估、“三定规定”履职评估、领导干部机构编制责任审计、专项督查评估的点面结合评估体系。

 (三)多方发力,切实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一是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大力弘扬调查研究之风,聚焦深化改革和规范管理两大课题,进一步加强对机构编制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研究。积极向中央编办、省编办及市委、市政府报送一批高质量的信息简报,力争形成一批有特色、有价值的调研成果。二是在强化管理上下功夫。加快推进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步伐,配合省编办建成全省机构编制数据中心。立足**实际,探索“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发挥信息化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支撑作用。抓好机构编制年统和实名制数据库建设,严格落实“基本统计+专项统计”的统计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健全机构编制工作制度,完善机关内部运行机制,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机关工作效率。

  

 三是在加强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坚定不移地抓好思想作风建设,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四种意识”,鼓励全市机构编制工作者争做“三厚三为”干部;继续抓好队伍能力素质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兴办、创新强办”方针,立足实际培养人才,多措并举用好人才;继续抓好党员廉洁自律准则和条例的贯彻落实,落实好党风廉洁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完善机构编制监督体系,进一步提升办(党)务公开,从源头筑牢预防腐败的防线。

 五、请求关心事项

 一是解决办公用房紧缺问题。我办现核定编制共24名,比市直工委、市妇联(各26名)少2名编制,比市委老干局多3名编制。而办公用房只有13间,与市委老干局16间、市直工委20间(市委大院3栋 4楼)、市妇联18间(市委大院2栋1楼)办公室相比用房明显偏紧,请求**常务市长批示,帮助解决我办4间办公用房。

 二是关心我办干部成长进步。我办干部职工敬业精神强,业务能力精,积极追求上进。但近十年来,我办没有向外提拔交流一个干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办领导班子副职中,任副职年限最长的已达14年,最短的也有6年;中层干部中,已任10年科长、6年科长的各有3名同志。恳请**常务市长多关心我办干部的成长进步!

  

  

 中共**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5月27日 

 /

  

Tags: 工作汇报   全市   汇报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