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演讲致辞 > 节日致辞 / 正文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

2020-08-10 20:29:10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 目 录 1文献综述 4 2设计条件 6 2.1自然条件 6 2.2社会条件 6 3猪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的要求 7 3.1猪的生物学特性及适宜的生产方式 7 3.1.1繁殖特性 7 3.1.2消化特点 7 3.1.3生长发育特点 7 3.1.4行为习性 7 3.1.5体温调节能力 8 3.1.6对环境的适应性 8 3.2猪对环境的要求 8 3.2.1热环境 8 3.2.2空气质量要求 9 3.2.3光环境要求 10 3.2.4声的要求 10 4生产工艺设计 12 4.1畜牧场的性质与任务 12 4.2畜牧场的规模 12 4.3生产工艺流程 12 4.4生产分段管理 13 4.5繁殖节律 13 4.6主要工艺参数 14 4.7猪群周转计划 14 4.8猪群结构计算 14 4.9栏位数量 15 4.10 其他 16 4.10.1饲喂和饮水方式 16 4.10.2防疫 16 4.10.3运动 17 4.10.4清粪方式 17 5工程工艺设计 17 5.1猪舍建筑 17 5.1.1猪舍形式 17 5.1.2猪舍种类和数量 17 5.1.3猪舍建筑平面设计 18 5.2设备选型配套 21 5.2.1猪栏 21 5.2.2漏缝地板 21 5.2.3饲喂设备 21 5.2.4饮水设备 22 5.2.5清粪设备 22 5.2.6环境调控设备 22 6总平面设计 22 6.1猪场功能分区 22 6.1.1功能区 22 6.1.2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23 6.2建筑设施规划布置 23 6.2.1场区建筑设施组成 23 6.2.2建筑物布置 24 6.2.3蓄舍间距 24 6.3道路规划 24 6.3.1道路分类 24 6.3.2道路设计 24 6.3.3道路规划设计要求 25 附图 25 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自繁自养猪场设计 摘 要:本文是一篇规模化养猪场的设计,其性质为自繁自养专业场,规模为年出栏25000头商品猪。文中首先对我国养猪业生产的现状、发展、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然后说明该猪场的设计条件,其中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本文的主要内容为主场的工艺设计和总平面设计说明,其中工艺设计包括生产工艺设计和工程工艺设计,并附有必要的简图,总平面设计说明包括当地地形及气候条件描述、建筑组成和功能分区、建筑布置、道路布置说明等内容,同时在本文最后附有该猪场的总平面图制图。

关键词:设施农业;
猪场;
工艺设计;

Productive Technology and Process of Protected Agriculture Design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 design of a large-scale piggery farms. The nature of this piggery farms is a spezialbetrieb in breeding by themselves. It’s scale is maximum in hogs head 25,000. At first, the pig breeding production of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the prospec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n explain this pig design conditions including natural condition and social condition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re home process design and the total plane design descriptions including production design and engineering process design And with the necessary diagram. The total plane design descriptions include local terrain and climate conditions description, architectural components and functional partition, architectural layout, that road layout etc . And in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with the pig's total plan drawings. Key words: protected Agriculture; piggery; technological design 1文献综述 自古以来,猪在我国一直是六畜之首,养猪业的起伏,更是牵动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养猪业虽经历了几起几落的波动,总的来看,养猪的生产水平及生产量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与养猪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养猪业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当然,与其他国家一样,我国养猪业经历了由传统养猪生产到行现代化生产的过程。在传统养猪生产时期,养猪为了积肥,即所谓的猪多肥多,肥多粮多。养猪业出了提供了一些猪肉外,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机肥料,从属于种植业,所也称之为副业。生产主要以农户为单位,进行简单的养猪生产,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市场出现猪肉供应不足,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数量,养猪业也进入专业化生产阶段。养猪规模扩大,开始使用优良的品种、优质的饲料,注重疾病防疫,并采用一些养猪设备与设施进行养猪生产,养猪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养猪生产者的增多,产品数量增多,市场供求平衡,这时养猪生产者中有通过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扩大饲养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养猪业完全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进行集约化经营、产业化生产,养猪生产进入现代化养殖生产阶段。

目前,我国养猪业还存在着管理落后、生猪出栏率偏低、屠宰猪的瘦肉率低、猪肉及其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

1.存栏数多而出栏数低虽然我国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产量的44%,存栏猪占世界存栏量的51.8%,但出栏率却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4个百分点。这反映出我国的肉猪生长缓慢、饲养周期长、维持需要饲料消耗多,设备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均低。出栏宰是反映母猪年生产力、肉猪产肉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在这一重要指标上,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2.出栏肉猪平均胴体重低平均胴体重是肉猪的单产指标,我国出栏肉猪平均胴体重76千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欧美一些养猪发达国家肉猪的适宜屠宰体重由90千克增加到114千克,甚至达到120千克。我国出栏肉猪胴体重若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每年就可多产猪肉80万吨,相当于浙江省的全年猪肉产量。

3.胴体脂肪率高而瘦肉率低我国现有的猪种多数为地方品种,其特点是产脂肪能力强而产瘦肉能力低,降低了饲料的转化率。

4.猪与粮食比价不合理长期以来,国内出栏活猪的单位重量收购价格与粮食价格的比例大致为1∶5,养猪经济效益不高。市场价格放开以后,粮食价格的涨幅远高于肉猪,养猪经济效益过低的局面未有根本扭转。

未来我国的养殖生产的发展将呈现以下特点:(1)现代化养猪场的数量不断增加,产业化经营模式越来越多。(2)养猪生产由注重增加养猪头数转为注重提高单产,既提高每头猪的产肉量很猪肉的品质,尤其强调猪肉的食品安全即绿色猪肉的生产。(3)重视养猪场的环境控制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完善。为猪只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同时强调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的来源,对养猪场的废弃物进行有效地处理和合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 周道雷.我国养猪产业生产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1):101 [2] 李保明,施正香.设施农业工程工艺设计[J].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73-74. [3] 张喜武.当前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状况及相关分析[F].商学院特别报答,2006,6(中旬刊):2-3. [4] 王继华,武海波.绿色食品浪潮与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方向[J].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2):30-32.5-8. [5] 李和国.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历程及问题概述[J].贵州畜牧兽医,2009,33(1):1-3. [6]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 2设计条件 2.1自然条件 1、气候因素: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绝对最高气温为40℃,据对最低气温为-5℃,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2、地势地形:该场地地势较高,1-3%地面坡度。干燥平坦且排水良好,同时向阳背风。

3、水源水质:该场区周围水质良好、水量丰富,并且水源清洁,符合农业部《畜禽饮用水质量标准》。

4、土壤地质:该场区的土质为砂壤土,适合场区建设,没有断层、陷落、塌方及地下泥沼底层。土层土壤的承载力能够满足普通农业建筑的要求,土壤遇水后不会发生膨胀因此可以直接作为建筑物基础的受力层,回填土土质松紧均匀,不会造成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

2.2社会条件 1、城乡建设规划:该场区符合本地区农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不会影响城乡人民的生活环境从而导致频繁的搬迁和重建。

2、交通运输条件:该场区距离饲料产地和加工地较近,靠近产品销售地,能够确保其有合理的运输半径。同时,该场区对外联系密切,交通方便场外通有公路,能够满足本猪场供销量大的特点。

3、水电供应情况:该地区拥有二级供电电源,能够给场区生产、生活用电提供可靠的供电条件。

4、卫生防疫要求:该场区距离居民点的污水排出口较远,同时处于化工产、屠宰场、制革厂等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企业的上风向。满足要求。

5、土地征用需要:该场区符合“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没有占用基本农田。

3猪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的要求 3.1猪的生物学特性及适宜的生产方式 3.1.1繁殖特性 猪为胎生动物,多胎高产、世代间隔短、周期快,常年发情。一般4~5月龄即性成熟,6~8月龄可进行配种,妊娠期114d左右。与其他家畜相比,猪的繁殖力最强,平均每胎产仔10头左右,我国的太湖猪产活仔数平均超过14头。经产母猪一年两胎或二年五胎,短期内能增殖大量后代,达到几代同堂。

3.1.2消化特点 猪是杂食动物,食性广泛。消化能力强,能消化大量的饲料。由于猪的胃不具备分解粗纤维的微生物,因而对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较差。猪的采食量明显受饲料适口性影响,喜甜食和湿拌料。

3.1.3生长发育特点 与牛羊等其他家畜相比,猪的胚胎生长期和出生后个体生长期较短,生长强度较大。出生仔猪的体重一般为1~1.5kg,1月龄体重为出生重的5~6倍,2月龄体重是1月龄的2~3倍,成年猪的体重一般在200kg以上。育肥猪饲养至150~180日龄时屠宰,体重可达到90~100kg。

3.1.4行为习性 猪的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猪凭借嗅觉能有效地寻找食物,辨别群体内个体、圈舍和卧位,以及进行母仔之间的联系。出生仔猪主要依靠嗅觉寻找并固定乳头,在不同性别联系中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猪的听觉及其敏锐,很易通过调教形式条件反射。猪的视觉很差,视距、视野范围很小,对光的强弱、物体形态、颜色等缺乏精确的辨别能力。

猪有坚硬的吻突,好拱土觅食,因而对建筑物和饲料地有破坏作用。

猪的合群性强,并形成群居次位。群饲条件下,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争食性和竞争性。新组建的猪群通常会发生激烈咬斗现象,一般经过24~48h会建立起明显的次位关系,而形成一个群居集体。因此,生产中因避免频繁调换不同的猪只,以减小因争斗对生产和健康的不利影响。

猪喜干燥,爱清洁。猪喜欢在高燥的地方躺卧,选择阴暗潮湿或脏乱的地方排泄粪尿。猪有极强的区域感,即使在很有限的地方,仍会留出躺卧区和排泄区。生产中,如果圈舍设计合理,管理得当,可使猪只养成定点趴卧、排泄的习惯。

3.1.5体温调节能力 成年猪皮下脂肪层厚,汗腺不发达,散热能力很差,加之其被毛稀疏,体表隔热能力较差;
二仔猪皮下脂肪少、皮薄、被毛稀疏,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很易将体热散发出去。所以打住怕热,小猪怕冷。

3.1.6对环境的适应性 猪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家畜之一。从生态适应性角度看,猪对气候寒暑、饲料、饲养管理方法和方式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因而猪的饲养范围相当广泛。尽管猪的适应性很强,但只有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获得良好的生产性能。

3.2猪对环境的要求 虽然猪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不良环境所造成的应激会给养猪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生产中为猪创造适宜的环境是很有必要的。现代养猪生产基本为舍饲饲养,与其他家畜一样,舍内热环境状况对养猪生产影响很大。此外,光环境、饲养工艺、日常管理以及猪的群居环境对猪的生产也有影响。由于各种环境因素是经常变化的,且个因素对猪的影响往往不是单一的。因此,在满足猪的环境需求时,应加以综合考虑。

3.2.1热环境 1、温度:温度是影响猪健康和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与其他恒温动物一样,猪保持体温恒定首先是通过物理性调节、然后是化学性调节来实现的,但热调节过程、对热环境的反应以及对热的适应能力,有其自身的特点。猪有较厚的皮下脂肪层,五活动汗腺,皮肤薄、被毛少,不耐热,对高温适应能力差。即使在猪能够保持体热平衡的情况下,因其热调节过程的差异而导致生产力和健康水平的不同表现。通常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因品种、年龄、生长发育阶段、生理状况等而又差别。“大猪怕热,小猪怕冷”。机体不同部位对温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如猪鼻端呼吸空气要求温度较低,以5℃为宜,脖颈部位则以15℃、身体部位以30℃为宜。出生仔猪不仅皮薄毛稀,没有皮下脂肪层,而且体重小,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热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因而对低温极为敏感。出生仔猪一般要求环境温度在32~34℃,出生后仔猪能尽快迟到初乳,且在环境温度不很低时,有利于提高仔猪的耐寒能力。在十一的温度范围内,猪的健康状况良好,生产力水平和饲料利用率较高。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引起热应激,体热平衡将破坏,则可能导致生产停止甚至出现生产力变为负值,机体进入病理状态,进而引发疾病甚至死亡。因此,生产中需根据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及热调节的不同生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温度调控技术,满足其不同的温度要求。各类猪舍的环境温度要求可参考表1。

2、湿度:温度适宜时,湿度高低一般不会对猪的健康和生产力产生影响。高温下猪常通过体表沾湿进行散热,高湿则会阻碍蒸发散热的进行,使热应激成都进一步加剧;
低温时,高湿可大大提高机体的辐射散热和传导散热,使冷应激更加严重;
常温下,高湿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繁衍和孳生,使猪易患疥癣、湿疹等皮肤病,且容易造成饲料、垫草等霉变,对猪群健康不利。通常,湿度超过80%,对猪的体热调剂恩惠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健康和生产力。低湿的危害远低于高湿,当湿度低于40%时,会造成猪皮肤和暴露黏膜干裂,增加舍内空气中颗粒物含量,从而使猪患皮肤或呼吸道疾病。各类猪舍的湿度要求可参考表1。

3、气流:气流可促进机体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低温时加大气流会加剧冷应激对猪的不利影响,高温时则可减轻热应激的危害。但由于猪体表无汗腺,且皮肤较薄,过大的气流产生体表摩擦会造成不适。因此,高温时不应蚕蛹高气流速度进行降温,通常,风速不超过2m/s为宜。此外,舍内气流分布应均匀,冬季尤其注意防止贼风。为确保舍内空气质量,应加强通风换气。各类猪舍的风速、通风量要求可参考表1。

3.2.2空气质量要求 猪舍空气中,由于猪的呼吸、皮肤的分泌作用和外激素等,粪尿、饲料、垫草的积存发酵以及所产生的有机粉尘,加之人的操作、猪的活动,有害气体、恶臭物质浓度较高,且空气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颗粒物,舍内空气质量比较恶劣。为确保猪群健康和生产力的正常发挥,一般要求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不应高于如下指标:CO24000mg/m3,NH320 mg/m3,H2S10mg/m3。猪舍空气中的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万~10万个/m3;
颗粒物含量不应高于0.5~4mg/m3。由于分娩舍和仔猪保育舍的猪群体制相对较弱,因此要求应适当提高。

3.2.3光环境要求 猪对光不敏感,但光环境对养猪生产亦有影响。尽管猪属常年发情动物,其性腺发育和性机能活动无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但在光照相对较强、光照时间相对较长时,猪的繁殖性能有所提高。据报道,人工控制光环境中,母猪8h和17h光照下,分娩占交配头数的比例分别为74%和80%,平均窝产活仔数为8.6头和10头,仔猪初生重平均为1.3kg和1.32kg。一般认为,过强的光照和时间过长,会降低猪的日增重恭贺饲料报酬,但对提高瘦肉率有帮助。

通常,猪舍都采用自然光照,一般可按1/10~1/15的采光系数进行设计。为方便夜间管理,应辅助人工照明。猪舍的光照时间以14~18h为宜,可按照度40~70lx配置灯具。育肥猪舍可适当降低光照度、缩短光照时间,可按1/15~1/20的采光系数设计,光照时间控制在8~12h,照度40~50lx。灯具沿思维走道布置,分娩舍还应满足夜间接产的要求。各类猪舍的光照要求参数可参考表1。

3.2.4声的要求 猪对生硬的反应比较迟钝,强噪声仅能使猪的脉搏短时间加快,而对食欲和增重基本无影响,并能很快适应。但长时间的持续强噪声或突然的强噪声刺激,对猪的 健康和生产力不利。仔猪对噪声相对敏感,突然的强噪声刺激可引起猪群的惊恐和骚动。65dB以上的噪声会引起血细胞、胆固醇、γ球蛋白等血液指标的变化。生产中,一般要求噪声不应超过85dB。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猪对声音反应不很敏感,但对有规律的声音刺激很易建立条件反射。因此生产中可利用这一特性进行猪的调教和管理。

表1 猪舍环境参数 猪舍种类 空怀、妊娠前期母猪 种公猪 妊娠母猪 哺乳母猪 哺乳仔猪 断奶仔猪 后备猪 育成猪 育肥猪 温度(℃) 14~16 14~16 16~20 16~18 30~32 20~24 15~18 14~20 12~18 湿度(%) 60~85 60~85 60~80 60~80 60~80 60~80 60~80 60~85 60~85 换气量 冬季 0.35 0.20 0.35 0.35 0.35 0.35 0.45 0.35 0.35 春、秋季 0.45 0.60 0.45 0.45 0.45 0.45 0.55 0.45 0.45 夏季 0.60 0.70 0.60 0.60 0.60 0.60 0.65 0.60 0.60 风速 冬季 0.30 0.20 0.20 0.15 0.15 0.20 0.30 0.20 0.20 春、秋季 0.30 0.20 0.20 0.15 0.15 0.20 0.30 0.20 0.20 夏季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采光系数(窗地比) 1/10 ~ 1/12 1/10 ~ 1/12 1/10 ~ 1/12 1/10 ~ 1/12 1/10 ~ 1/12 1/10 1/10 1/15 ~ 1/20 1/15 ~ 1/20 光照度(lx) 75(30) 75(30) 75(30) 75(30) 75(30) 75(30) 75(30) 50(20) 50(20) 噪声(dB)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细菌总数(万/m³) 10 6 6 5 5 5 5 8 8 有害气体浓度 CO2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NH3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H2S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栏圈面积(平㎡/头) 2~2.5 6~9 2.5~3 4~4.5 0.6 ~ 0.9 0.3 ~ 0.4 0.8 ~ 1.0 0.8 ~ 1.0 0.8 ~ 1.0 4生产工艺设计 4.1猪场的性质与规模 本猪场为自繁自养专业场,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

4.2生产工艺流程 根据猪的繁殖过程确定养猪的生产工艺流程。养猪生产的环节包括母猪配种、妊娠、分娩、仔猪哺乳、育成和育肥等,相应的将猪群分为公猪群、繁殖母猪群、仔猪保育群和生长育肥群,其中繁殖母猪群又可分为后背母猪群、待配母猪群、妊娠母猪群和分娩哺乳母猪群。整个工艺按图1所示的流程有计划、有节奏的进行。

图1 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 4.4生产分段管理 为了提高效率,便于生产和管理,现代养猪生产采用分段饲养、全进全出工艺。本猪场采用五段式工艺流程:
分段式工艺流程如下 转群次数为3次,其特点是,猪舍及设备利用效率高,操作管理比较复杂 4.5繁殖节律 本猪场采用7d制生产节拍,与其他生产节拍相比,有以下优点:
一、可减少待配母猪和后备母猪的头数,因为猪的发情是21d,是7的倍数。

二、课讲繁育技术工作和劳动任务安排在一周或5d内完成,避开周六周日,因为大多数母猪在断奶后第4~5d发情,配种工作可安排在3d内完成。

三、有利于按周、按月和按年制定工作计划,建立有序的工作和休假制度,最大可能地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组织生产的程序如下:
星期一。对待配的后备母猪、断奶的空怀母猪和妊娠前期烦请的母猪进行发情坚定和人工受精,从妊娠舍内将临产母猪群转至分娩哺乳母猪舍。对转出的空舍或栏位进行清洗消毒和维修工作。

星期二。对代培空怀母猪进行发情鉴定和人工受精配种、哺乳小公猪去势、肉猪出栏、清洁通风、机电等设备维修。

星期三。母猪发情鉴定和配种、仔猪断奶、断奶母猪转至空怀母猪舍待配、肉猪出栏、育肥猪舍清洗消毒与维修、机电设备检查与维修。

星期四。母猪发情鉴定、分娩舍的清洗消毒与维修、小公猪去势、兽医防疫猪舍、给排水与清洗设备的检查。

星期五。母猪发情鉴定和人工受精配种,对断奶一周后未发情的母猪采用促发情措施,断奶仔猪的转群、兽医防疫注射。

星期六。检查饲料储备数量,检查排污和粪尿处理设备、病猪隔离和死猪处理,更换消毒液,填写本周各项生产记录和报表,总结分析一周生产情况,制定下一周的饲料、药品等物资采购与供应计划。

4.6主要工艺参数 表2 本主场的工艺参数 项目 参数 项目 参数 生产节律 7天 母猪年产胎次 2.24~2.15胎 成活率(%) 产活仔数 10头/胎 哺乳期 92% 损失窝数 5~10% 断奶期 95% 年更新率 33% 育肥育成期 98% 公母比例 1:100(人工受精) 两胎间隔期163~170天/23~24周 情期受胎率 85% 断奶值受胎 14~28天/2~4周 仔猪断奶日龄 21~28天 妊娠期 114天/16周 保育期 29~70天/6周 哺乳期 21~28天/3~4周 育成期 71~126天/8周 育肥期 127~180天/8周 4.7猪群周转计划 图2 猪群周转计划 4.8猪群结构计算 依据工厂化生产要求,年生产商品猪2.5万头,以周为节律,实现全年均衡上市。

按照猪的生产工艺流程,计算不同类别猪群转群时的数量/单元:
育肥猪:
哺乳母猪:
育成猪:
妊娠母猪:
保育仔猪:
空怀母猪:
哺乳仔猪:
后备母猪:
种公猪:
后备公猪:
表3 猪群结构 猪群类别 生理持续期 饲养天数 单元数 头/单元 总饲养量 饲养方式 种公猪 365 365 1 15 15 单栏 后备公猪 182 182 1 5 5 单栏 后备母猪 28 28 4 10 40 群养 母猪总数 1473 空怀母猪 14 35 5 75 375 群养 妊娠母猪 114 84 12 64 768 群养 哺乳母猪 28 35 5 58 290 单栏 哺乳仔猪 28 28 573 2292 断奶仔猪 42 42 6 527 3162 群养 育成猪 56 56 8 500 4000 群养 育肥猪 56 56 8 490 3920 群养 4.9栏位数量 表4 猪栏位数量 猪群类别 头/单元 单元数 头/栏 总饲养量 总栏位数 实际可饲养猪总量 种公猪 15 1 1 15 15×1=15 15×1=15 后备公猪 5 1 1 5 5×1=5 5×1=5 后备母猪 10 4+1 5 40 2×(4+1)=10 10×5=50 空怀母猪 75 5+1 5 375 15×(5+1)=90 90×5=450 妊娠母猪 64 12+1 4 768 16×(12+1)=208 208×4=832 哺乳母猪 58 5+1 1 290 58×(5+1)=348 348×1=348 哺乳仔猪 573 5+1 10 2292 58×(5+1)=348 348×10=3480 断奶仔猪 527 6+1 20 3162 27×(6+1)=189 189×20=3780 育成猪 500 8+1 10 4000 50×(8+1)=450 450×10=4500 育肥猪 490 8+1 10 3920 50×(8+1)=450 50×10=4500 4.10 其他 4.10.1饲喂和饮水方式 1、饲料供应:采用外购预混料及主要能量饲料,然后根据各类猪群的营养需要制定相应的饲料配方,在本场加工后供场内生产所需。

2、饲喂方式:采用人工喂料。各个猪舍配备家疗程额,到饲料车间领取一定量的饲料后,人工加入到每个食槽中。

3、饮水方式:采用鸭嘴式自动饮水器自动给水。

4.10.2防疫 由于本猪场的猪只流动性相对较大,因此,在猪场布局中设置观察治疗圈舍,无论猪只来自何处,都必须进行隔离观察,确认无疫病后才能进场。

4.10.3运动 为了满足公猪的运动需求,在公猪舍中设置运动场。

4.10.4清粪方式 采用人工情分方式。人工清粪是依靠人力,利用清扫工具将舍内粪便清楚收集,再由清粪车运输到集粪场地。采用人工清粪工艺及使用的清粪设备都很简单,无需电力,一次性投资少;
一般不需要用水或只需很少的水,可以做到粪尿分离,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粪污排放量。

5工程工艺设计 5.1猪舍建筑 5.1.1猪舍形式 采用密闭式猪舍。猪舍四面有墙,砌至屋檐,屋顶、墙壁等外围护结构完整,墙上有窗。密闭式猪舍的优点是冬季保温性能好,受舍外气候变化影响小,舍内环境可实现自动控制。

5.1.2猪舍种类和数量 表5 猪舍种类及数量 猪舍种类 头/单元 单元数 头/栏 饲养总量 猪舍尺寸 猪舍数量 宽(m) 长(m) 公猪舍 种公猪 15 1 1 15 8.34 51.24 1 后备公猪 5 1 1 5 后备及空怀母猪舍 后备母猪 10 4+1 5 40 9.54 62.04 1 空怀母猪 75 5+1 5 375 9.54 51.54 1 妊娠母猪舍 64 12+1 4 768 10.14 60.84 3 10.14 80.04 1 分娩舍 哺乳母猪 58 5+1 1 290 8.64 72.24 6 哺乳仔猪 573 5+1 10 2292 保育仔猪 527 6+1 20 3162 8.94 59.94 2 8.94 89.34 1 育成猪 500 8+1 10 4000 8.94 63.24 9 育肥猪 490 8+1 10 3920 8.94 73.44 9 5.1.3猪舍建筑平面设计 1、公猪舍平面图 2、后备及空怀母猪舍平面图 3、妊娠猪舍 4、分娩猪舍 5、保育仔猪舍 6、育成舍 7、育肥舍 5.2设备选型配套 5.2.1猪栏 表6 各种猪栏 猪栏种类 长×宽×高 结构形式 饲养量(头/栏) 公猪栏 实体猪栏 1 配种栏 栅栏猪栏 5 妊娠栏 栅栏猪栏 4 分娩栏 栅栏猪栏 1 保育栏 栅栏猪栏 20 育成栏 栅栏猪栏 10 育肥栏 栅栏猪栏 10 5.2.2漏缝地板 在粪沟上敷设漏缝地板,以便保持猪场栏内卫生,改善环境,减少清扫工作。

1、分娩栏和仔猪保育栏:采用金属编织漏缝地板。这种地板重量轻,节省材料。

2、妊娠猪栏:采用铸铁漏缝地板。其特点是牢固耐用,一般不必维修。

3、其他猪栏:采用水泥混凝土漏缝地板。其特点是成本低、牢固耐用。

5.2.3饲喂设备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便宜,适合采用人工喂料设备。主要包括加料车、食槽。其特点如下所示 1、加料车:机动性好,可完成猪场内任何地点的饲料装卸工作;
投资少;
适于各种类型饲料的运输。

2、食槽:公猪和妊娠母猪采用限量食槽,水泥材料,形状为长方形,宽度为400mm,底部设排水孔,其特点是坚固耐用、造价低。

其他猪采用不限量自动落料食槽,形状为长方形,宽度为400mm,材料采用镀锌钢板,表面喷塑制造。

5.2.4饮水设备 采用鸭嘴式猪自动饮水器。哺乳期仔猪和断奶仔猪选用小型饮水器,其流量为1000~2000ml/min;
其他猪选用大型饮水器,其流量为2000~3000ml/min。其特点是密封性好,水流出时压力下降,流苏较低,符合猪只饮水要求。

5.2.5清粪设备 采用人工清粪。主要工具为手推车和简单的清扫工具。

5.2.6环境调控设备 1、夏季降温:采用自然通风及喷淋装置,对母猪、生长育成猪、育肥猪进行夏季降温。

2、冬季供暖:采用常规水暖系统的散热器先对箱体内不加热,以维持仔猪箱体内对温度的要求,再通过箱体向猪舍内部辐射散热,是舍温达到所需的温度,改变了既要整舍加温又要对仔猪局部加温这一传统供暖方式,从而降低冬季加热费用。

5.3工程防疫 在人员出入口处设置消毒更衣淋浴室,为新来的猪设置隔离舍,为病猪设置兽医室,在装卸处设置装卸台、消毒池等,同时在不公功能区域间设置隔离带。

5.4粪污处理 采用堆粪方式处理粪污。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处理要达标;
针对有机物、氮、磷含量高的特点;
注重资源利用;
考虑经济实用性;
注重生物技术与生态工程原理的应用。

6总平面设计 6.1猪场功能分区 6.1.1功能区 主要包括: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和隔离区。

1、生活管理区:包括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技术资料室、化验室、食堂餐厅、职工值班宿舍、厕所、传达室、警卫值班室以及围墙和大门,外来人员第一次更衣消毒室和车辆消毒设施等办公管理用房和生活用房。生活管理区靠近场区大门内侧集中布置。

2、辅助生产区:包括供水、供电、供热、维修、仓库等设施,这些设施要仅靠生产区布置,与生活管理区没有严格的界限要求。对于饲料仓库,则要求仓库的卸料口开在辅助生产区内,仓库的取料口开在生产区内,杜绝外来车辆进入生产区,保证生产区内外运料车互不交叉使用。

3、生产区:布置不同种类的猪舍。

4、隔离区:设置兽医室、隔离畜禽舍、畜畜禽尸体解剖室、畜禽病尸高压灭菌处理设备。隔离区处于全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处和场区最低处,且与生产区之间设置适当的卫生间局和绿化隔离带。隔离区内的粪便污水处理设施与其他设施保持适当的距离。隔离区内的粪便污水处理设施与生产区有专用道路相连,与场区外有专用大门和道路相通。

6.1.2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1、生活管理区和辅助生产区卫浴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和地势较高处,隔离区位于场区常年主导峰下的下风处和地势较低处。

2、生产区与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之间,设置围墙或树篱加以分割。生产区入口处设置第二次更衣消毒室和车辆消毒设施。

3、生产辅助区的设施紧靠生产区布置。

4、生活管理区在靠近场区大门内侧几种布置。

5、隔离区和生产区之间设置适当的卫生间距和绿化隔离带。区内的粪污处理设施与其他设施保持适当的卫生间距,与生产区有专用道路相连,与场区外有专门大门和道路相通。

6、围墙居一般建筑物的间距大于3.5m;
围墙居猪舍的间距大于6m。

6.2建筑设施规划布置 6.2.1场区建筑设施组成 表7 场区建筑设施组成 生产建筑设施 辅助生产建筑设施 配套设施 生活与管理建筑 公猪舍、妊娠舍、分娩哺乳舍、仔猪保育舍、育成舍、育肥舍、装卸猪台 消毒淋浴室、兽医化验室、病猪无害化处理设施、饲料加工车间与饲料库、污水及粪便处理设施 场区工程、车库、修理间、水塔、水泵房、通讯设施 办公室、食堂、宿舍、围墙、大门、门卫间、厕所 6.2.2建筑物布置 场区建筑物平行整齐排列,多列布置,净道、污道以净道——污道——净道——污道的形式布置。

6.2.3蓄舍间距 1、采光间距:檐口高度的1.5~2倍。

2、通风与防疫间距:檐口高度的3~5倍。

3、防火间距:檐口高度的3~5倍。

因此蓄舍间距有防疫间距决定。

6.3道路规划 场区道路包括与外部交通道路联系的场外干道和场区内部道路。场外干道担负着全场的货物和人员的运输任务,其路面最小宽度能保证两辆中型车辆的顺利错车,为6.0~7.0m。场内道路的功能不仅是运输,同时也具有卫生防疫作用。

6.3.1道路分类 按功能分为人员出入、运输饲料用的清洁道(净道)和运输粪污、病死家畜的污物道(污道)。按道路担负的作用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支道。

6.3.2道路设计 净道一般是场区的主干道,路面最小宽度保证饲料运输车辆的通行,单车道宽度为3.5m,双车道6.0m,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横坡1.0%~1.5%,纵坡0.3~8.0%。污道宽度3.0~3.5m,路面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横坡为2.0~4.0%,纵坡0.3~8.0%。与蓄舍、饲料库、产品库、兽医建筑物、贮粪场等连接的次要干道与支道,宽度为2.0~3.5m。

6.3.3道路规划设计要求 净污分开,分流明确,尽可能不交叉,建筑物有单独道路;
路线简洁;
路面质量良好,坚实、排水良好,保证晴雨通车和防尘;
不妨碍场内排水,两侧有排水沟,并种植树木。

附图无

Tags: 养猪   规模化   课程设计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