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演讲致辞 > 节日致辞 / 正文

抗战胜利75周年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心得体会范文九篇

2020-09-08 20:16:07

抗战胜利75周年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心得体会范文九篇 本文仅供参考 抗战胜利75周年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心得体会范文一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上午10时,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14年浴血奋战,3500余万同胞伤亡,迎来全民族抗战胜利。中华民族在抗战中升华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激励鼓舞着14亿中华儿女团结统一、共克时艰,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高擎旗帜践行“扎根人民”和“奉献国家”,永葆“国是千万家”之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从民族解放、革命胜利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华儿女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一路“赶考”,将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初心闪耀熠熠生辉,使命光荣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号上,抗战时期,中华儿女义无反顾投身于此,以血荐轩辕的气魄和团结一致的步伐描摹着“热血铸就、百炼成钢”的奋斗轨迹;抗战胜利后,中华儿女以“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鲜明导向指引着“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时代征途。革命英雄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筑起保家卫国的铜墙铁壁,伟大历史贡献为世界各国增进友谊、加强团结、实现共赢指明了方向,也为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圆梦”之旅注入了生机活力,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让家国情怀历久弥新。

用心用情抓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筑起“文明照鉴未来”之屏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双轮”驱动,“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正确指引着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扶智+扶志”脱贫攻坚、“兜底+安抚”灾后重建、“红利+教育”人才保障……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蕴含着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助力实现经济和文化发展“比翼双飞”的美好愿景。站在“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局历史交汇关键节点,我们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腊子口”要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因此,必须培养历史思维和战略眼光,结合实际从大局出发,融合亲民爱民之恒心和惠民利民之笃行,统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转化成果,追溯文明之源,增创文明优势,稳步提升文明互鉴的发展水平和博采众长的综合本领,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开放状态统筹“渴望和平”和“谋求发展”,凝聚“为世界谋大同”之力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平是我们永恒的追求,维护和平、捍卫和平,坚决走和平发展道路,更坚定了“为世界谋大同”的信心决心。“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时代主题,为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寻求独立发展提供强大政治保障,也为群众主体实现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行“大同”之道要秉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原则,内外兼修,标本兼治,常做“有用功”、长效“用好功”,实现和平与发展稳定、全面、健康。要以改革创新为重要抓手,盯着“排头”干,转动“传帮带”,只争朝夕、奋发竞进,真正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地生根、掷地有声。在新时代新要求中育新机、开新局,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旗帜”的衔接联动优势,因时而动、因势而变,以正确科学有序的方式方法寻求“谋复兴、谋幸福、谋大同”目标任务全过程各方面的最大公约数,不断增进开创未来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

初心使命因沉淀升华而焕发生机,抗战精神因赓续绵延而历久弥新。纪念,为了不能忘记的过去;弘扬,为了历史不朽的功勋;守护,为了弥足珍贵的和平。历史不能忘记,也不会忘记,唯有让抗战精神镌刻在心间、落实于脚下,擘画合作发展蓝图方能照鉴历史、点亮未来。

抗战胜利75周年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心得体会范文二 今天,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迎来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缅怀英烈的脚步我们却从未停歇。今天,我们以最高的国家礼遇,去缅怀那些为了争取国家独立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只为了告诉一个最浅显的道理:有国才有家,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因为昨天的苦,我们方知今天的甜。时光回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三省随后沦陷,成为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更是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巨大的民族灾难接连不断,南京大屠杀、生化实验、“三光政策”……多少无辜的中华儿女在惨绝人寰的摧残中饱受煎熬。但伟大的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从黄浦江边的硝烟四起,到吴淞口的血色弥漫,再到平型关重挫日军……经过14年的抗战,在付出了3500万军民伤亡、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的惨痛代价,终于迎来了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国度,不再为了生死存亡而疲于奔命,是因为有了伟大的祖国,有了强大的人民军队。胜利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去挑起仇恨,而是要通过不断重温这段历史,让历史的钟声时刻去敲响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多做和平的传播者、维护者、践行者。

因为今天的甜,我们方知明天的美。也许有人会讲,那段历史离我们有好长好长的距离,今天的我们,既不愁吃、也不愁穿,还怀念那段历史干嘛。正所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当前,我们正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个百年梦想奋勇前进,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前行的道路上并不平坦,脱贫攻坚战虽然取得了举目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深度贫困和持续巩固都需要我们花费更大的功夫;年初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给我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挑战,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尤其需要更细更实;还有中美的贸易之争,核心技术的短板掣肘,需要我们进一步重视基础研究等等。时势造英雄,平凡也伟大。生活在幸福的国度,我们能做的不应该是思考如何奢华地去享受,而应该是立足自己的岗位,学习先烈们的英勇献身精神,把祖国的召唤放在首位,时刻讲奉献,把每件细小的事情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愧对这个国家,不愧对这个时代。

每当深情的《献花曲》响起,望着那些浮雕上坚毅的面孔,我的泪水情不自禁地就流下来,因为内心珍藏着一个深沉的爱,那叫我和我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想每个中国人,都能如《八佰》电影中所说:丈夫许国,实为幸事。

抗战胜利75周年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心得体会范文三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在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特殊纪念日,致敬那场永不妥协的抗争,致敬那段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浴血奋战的伟大斗争,那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是人类历史上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不朽篇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个专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文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文中提到,“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如今,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要汲取抗战历史中呈现的伟大民族力量,振奋民族精神,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民族英雄挺立脊梁,为民族奋进延续文明圣火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为抗战英雄颁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时指出,“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英雄事迹为民族奋进延续文明圣火。在那段波澜壮阔的烽火岁月里,无数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他们身上铭刻着不朽的战争史诗,他们挺起了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今天我们铭记英雄、尊崇英雄,就是要牢记这些英雄名字背后镌刻着的民族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向英雄看齐、向先进学习,厚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在爱党爱国、服务人民中建功立业;传承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在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中奋勇拼搏;弘扬前赴后继、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担当作为、赤诚报国中彰显初心使命稳固如磐。

民族团结空前一致,为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筑牢根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部全民族的觉醒史和团结史,是各民族同胞紧密团结、同仇敌忾、并肩奋战的历史壮举,生动诠释了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才有民族未来的民族共同体理念内涵。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回望那段悲壮激越的历史画卷,各族同胞主动投入抗日战争,掀起了一场势不可挡的全民抗战巨澜,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共同铸就了一座宏伟的民族团结丰碑,全民族抗战史为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筑牢了根基,也是当代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教材。从《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实行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为民族团结建立前提和基础,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抗战时期党的各项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落实与实践。铭记历史,就是要从中挖掘、汲取精神营养和前进力量,抗日战争中民族团结空前一致,展现出全国各民族同胞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历史一再证明,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国家兴旺之源。

回顾那段血与泪的悲壮历史,无论是救亡图存的抗日先烈、民族英雄,还是全民族万众一心团结抗日的民族气魄,都谱写出了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华丽篇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红色历史中得以升华,为民族复兴凝聚了磅礴伟力。汲取抗战历史中伟大的民族力量,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抗战胜利75周年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心得体会范文四 “重要的人,不想忘记的人,绝对不能忘的人,就算我不记得你的名字,我也会一直一直拼命地寻找你。”你是谁?你的名字一直值得被我们铭记,你的精神一直被我们追寻。

跌宕起伏舒展豪迈的旋律,总是让人联想到革命者们奋勇前行时的脸庞,也让人仿佛看见了那些摇旗呐喊、英勇不屈的身影,历史铭记英雄,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浴血奋战的年代,缅怀英烈。

头颅可抛鲜血可流忠贞不可动摇——你的名字是杨靖宇。他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生于1905年2月,卒于1940年2月,终年35岁。郭沫若为其题词,“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1932年,杨靖宇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1939年冬,他率领部队在林海雪原与敌人艰苦周旋。敌人不仅实行经济封锁,还以万元悬赏杨靖宇的头颅,派人诱降。面对诱降,杨靖宇激昂地说:“一个忠贞的共产党员,民族革命战士,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1940年2月,杨靖宇和战友们在转战中陷入日军的包围,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最后只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五个昼夜,于1940年2月23日壮烈牺牲。他用鲜血浇灌了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了人类的正义。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阵亡的最高级别将领——你的名字是左权。他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生于1905年3月,卒于1942年5月,终年37岁。朱德对其赋诗悼念:“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全国抗战爆发后,左权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任八路军第二总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取得了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等战役的胜利。1937年9月18日,在山西前线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给叔父的家信中写道:“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25日,左权在山西省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足以为党之模范。

不负巾帼志热血沃中华——你的名字是赵一曼。她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生于1905年,卒于1936年,终年31岁。郭沫若为其题诗:“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1931年,赵一曼被调到东北领导抗日活动。1935年11月,为了掩护部队撤退,赵一曼不幸腿部负伤,昏迷后被俘虏,日军为了获取情报,在审讯中动用各种酷刑,她依然咬紧牙关不吐露半点党的秘密。自觉从赵一曼处不可能得到音讯的日军,于1936年的8月2日将其残忍杀害。日寇没能撬开赵一曼的嘴,驱使狼狗吃掉了她的遗体,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赵一曼没有留下一块遗骨,年仅31岁,当时她的孩子年仅8岁。她生为女儿身,不比男儿弱,是永垂不朽的革命英雄。

“从现在开始,我将追寻你的名字。”你的名字还有李林、马本斋、赵伊坪、赵尚志、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等成千上万,他们面对侵略者的铁蹄和残暴杀戮,无所畏惧、挺身而出。他们的名字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们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抗战胜利75周年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心得体会范文五 抗战精神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是历经血与火的考验,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升华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创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正是由于这种精神的积淀,中国人民历来对自己的国家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自信心,从不允许外族侵略动摇民族根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坚强领导,促成了民族意识的全面觉醒,孕育迸发出空前团结的强大力量,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和抗战精神形成的关键所在。

六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准确揭示了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更为今年以来的战疫战贫注入丰厚的精神养分和澎湃的抗争动力。中国人民在抗战精神的激励下,无论党派、老幼、南北,必将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昂首挺胸、拿起武器,奋勇奔赴“双战场”,以顽强的斗争克服一切的险阻之隘、以扎实的脚步丈量胜利的咫尺之距,生动诠释伟大抗战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激励着14亿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疆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与家是不可分割的。中华民族有着悠久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它深深植根于中华广袤大地,融入每一个中国人血液里,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民族群体意识,成为中华民族的固有基因,和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一二·九”运动中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北平爱国学生,到“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抗日军民,直至今年一次次逆行而上,众志成城、共御疫情的白衣战士,中国人民总是在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像火山一样迸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激荡成同仇敌忾、共赴疆场的时代最强音,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引领着14亿中国人民大义凛然、慷慨豪迈。“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民族气节是一个民族的人格化特征,是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而宁死不屈的精神特质,更是积淀于民族血脉之中,历经劫难而不衰、饱经沧桑而不失的中华之魂。数千年来,中国的仁人志士舍生取义,在面临生死抉择的考验中义无反顾,绵亘其中的是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14年的全民抗战,中华儿女“扛起土枪土炮,挥动大刀长矛”,用生命和鲜血树起坚决抵抗侵略的旗帜,表现出的更是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硝烟尽散,唯精神不灭、气节长存。步入新时代,虽无外敌入侵,但同样面临诸多挑战。我们的民族是有气节的民族,我们的党是有气节的党,我们要从那段不屈抗争的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让崇高的民族气节历劫不灭、薪火相传,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慷慨豪迈奋勇前行中,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振奋着14亿中国人民气吞山河、壮怀激烈。“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英雄气概是为了祖国利益不惜流血牺牲的崇高精神,也是一个民族最巍峨的精神丰碑、最伟大的精神魄力。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抗日战争涌现出无数不畏强暴的英雄豪杰,催生出毅然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让“人人抱必死之心,必与日军拼命到底”成为强大精神支柱,即使血染疆场,也要救国救民于水火、救民族于危亡。如今,我们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遇到不小的阻力压力,我们要传承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砥砺英雄奋进之志,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不断汇聚气吞山河的磅礴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鼓舞着14亿中国人民越挫越勇、披荆斩棘。“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必胜信念基于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源于坚定不移永不言败的民族自信,也是最终战胜外族侵略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是一个艰苦奋斗的长过程。”与西方战场反击法西斯相比,中国的抗战时间要持久得多、道路要曲折得多,艰苦超乎想象。但中国人民丝毫没有被吓倒屈服,而是坚强地挺直脊梁,始终以必胜的信念,百折不挠、越挫越勇,去争取胜利。“萧若百炼之钢,不可屈抑。”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中国共产党历尽艰险,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就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抵御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武器。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必胜信念,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为战疫战贫筑起坚强精神防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抗战胜利75周年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心得体会范文六 岁月峥嵘,英雄事迹镌刻不灭印记;正道沧桑,抗战精神激荡磅礴力量。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站在特殊的时间节点,重温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抗战历史,激荡在人们心中的,既有山河破碎、同胞死难的沉重悲痛,也有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血性气节,更有气壮山河、浩气长存的伟大抗战精神。对党员干部而言,纪念那段伟大的历史,就是要从不屈抗争的民族集体记忆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伟大抗战精神之光引领奋进征程,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华彩篇章。

在回望历史中追根溯源,筑牢理想信念“压舱石”。树高千尺必有深根,水流万里必有泉源。杨靖宇将军“草根树皮充饥肠,腹中没有一粒粮”、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引敌寇,纵身跳下深悬崖”、八名女战士“身着戎装卫华夏,挽臂投江殉国家”等感人事迹的背后,是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仰和政治灵魂在闪耀光芒。读懂抗战英雄的“精神密码”,就要多吸“理论之氧”、常补“精神之钙”,坚持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武装作为理论学习的首课、主课、必修课,扎扎实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等权威著作,学出忠诚、学出信仰、学出本领、学出责任,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保持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在追忆缅怀中赓续传统,锤炼担当实干“真本领”。沧海横流显本色,危难时刻见精神。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践行铮铮誓言,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挖掘伟大抗战精神“富矿”,就要挺身而出、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不畏艰难险阻,直面风险考验,主动到偏远地区、艰苦环境中去磨砺品行,到困难大、问题多、任务重的吃劲岗位多墩墩苗,多经历一些难事、急事、复杂的事,接一接“烫手山芋”,当一当“热锅蚂蚁”,勇闯改革发展深水区,敢啃脱贫攻坚硬骨头,扛起干事创业硬担子,在火热的实践实战中摸爬滚打,淬炼成为疾风劲草、烈火真金。

在薪火传承中砥砺初心,恪守为民服务“赤子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十四年抗战,中国共产党“唤起工农千百万”,陷侵略者于人民战争的大海汪洋,多少母亲送儿上战场,多少妻子送郎打东洋,多少游子杀敌报国归故乡,多少百姓毁家纾难御敌寇虎狼,组织起来、动员起来、武装起来的人民群众,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写就“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共御外侮、共赴国难”的壮丽史诗。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要永葆为民初心,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中感悟人民情怀,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融入群众“土地”,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忧,拿出真招实招解决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击鼓催征正当时,奋楫扬帆启新程。75年弹指一挥,在苦难辉煌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已然深深熔铸于民族骨血、基因和灵魂,不断焕发出不竭的精神伟力,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断前进! 抗战胜利75周年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心得体会范文七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9月3日上午,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1931年至1945年,中国军民艰苦卓绝、浴血奋战,以空前的团结、无比的英勇和顽强的毅力,开展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经过长达14年的持久作战,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抗战精神。

精神永恒,历久弥新。75年来,抗战精神作为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彰显着熠熠生辉的时代价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赓续奋斗。今天,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更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这种苦难辉煌中孕育出的伟大精神,从血与火的历史中汲取前进智慧,不断凝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力量。

把握精神实质,激发伟大征程“内动力”。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抗战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深刻阐释,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把握了精神内涵,才能更加明确“要传承什么”“需补充什么”“该做些什么”,进而不断厚植爱国情感,树立为家国“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价值取向;涵养民族大义,强化为民族“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崇高追求;敢于无我无畏,深化对斗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品质;增强必胜之志,永葆对事业“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进取之心。于此,方可在风高浪险中稳立潮头,在千帆竞发中力拔头筹,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铭记辉煌历史,强化决胜未来“助推力”。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透过历史的云烟,我们能看到战争的残酷,看到和平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更加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把他们可贵的精神融入血脉、植于心田、发扬光大,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捍卫和平、开创未来,实现无数革命英烈自立自强、振兴中华的夙愿。诚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要从抗战的辉煌历史中找到借鉴,从抗战的战略战术、优良作风中汲取营养,着力练强防范风险的“先手”、化解矛盾的“高招”,打好应对挑战的有“准备战”、转危为机“主动战”,切实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不断在新时代伟大斗争中赢得主动。

讲好红色故事,增强中国声音“穿透力”。今天的中华民族,正以高尚的民族精神昂首阔步走向世界。在伟大抗战精神的催动下,我们搞改革、求发展,深外交、谋大同,战疫情、斗洪水,让中国故事传遍南北、中国声音响彻东西。站在新的起点上,传承、发扬好伟大的抗战精神,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但弘扬抗战精神并非延续仇恨,而是把这种精神上升为和平发展的理性认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必须紧紧抓住民心这一最大政治,驰而不息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以“中国之制”深化“中国之治”,稳扎伟大、久久为功,锲而不舍将新的伟大斗争推向前进,用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向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于抗战精神中汲取前行之“力”,定能让中国这艘东方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抗战胜利75周年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心得体会范文八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今天上午,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

敬献花篮、肃立默哀寄托着对抗战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哀思,凛然千秋的英雄之气回荡于祖国山河,激荡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正是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伟大斗争迎来了这山河壮美与大地春色。缅怀革命先烈、重温抗战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弘扬抗战精神,我们当深悟抗战精神的“伟大”内涵,沿着中华民族奋勇拼搏的轨迹,不断汲取干事创业的精神养分,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把“大义”印刻在民族脊背上,薪火相传着“同舟共济”的伟大人格。伟大的抗战精神汇聚了勇气、信念和智慧,在新时代创造了“中国速度”和“中国担当”,凝聚成无往不胜的大国力量。抗战精神是历久弥新、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是蓬勃生长于中华儿女血脉的无畏气概,是流淌奔涌于祖国山河的复兴伟力。抗战精神烙印在民族记忆中,高扬着坚韧不屈的时代光芒,无论是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共克时艰的联防联控,抗洪抢险阵地战中共赴前线的中国面孔,还是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快到惊人的建成速度,都是抗战精神的历史意蕴在新时代的延续与生动体现,中华儿女在“千子合抱”的深情厚谊中,用实际行动筑起了各民族荣辱与共的“同舟”担当和“共济”精神,执冲锋钢枪、开顶风之船,顶得住千难万险,豁得下小我之利,印刻了慨当以慷的“大我”,托举了凛然不可侵犯的“大义”。这种无私无畏的伟大人格彰显了中国风范,是抗战精神的鲜明品质,又深化和升华了抗战精神。

把“国家”镌刻在光辉旗帜上,薪火相传着“热爱家国”的伟大情感。枪林弹雨何足惧,愿把热血洒江天。在这场救亡图存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决死奋战的无畏气概捍卫着国家的尊严,用威武不屈的铮铮铁骨守卫着抗战的阵地和国家的秘密。党和国家在他们心中高于一切、重比泰山,生为中国人,死是中国魂!戈壁沙洲的酷寒消磨不了抗战英雄的爱国之心,烽火狼烟的危险消弥不了抗战英雄的爱国之情,从伏击战到地雷战,从防御战到破袭战,从持久战到胜利战,他们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用最硬实的肩膀扛起了历史使命。国家和人民就是他们的情感依归和精神支柱,为了举国上下的和平,为了天南地北的人民,抗战英雄们将生死置之度外,哪怕只剩一兵一卒,也绝不让一分一厘之地,抗战精神的每一个分子里都激荡着家国情怀,流动着穿越历史的伟大情感,有着感动时代的丰盈力量,是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我们当以爱国情感为支撑点,赓续奋斗在迈向民族复兴的大道上。

把“坚韧”铭刻在铮铮铁骨上,薪火相传着“百折不挠”的伟大力量。“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时代的律动强音来自铮铮铁骨的浩然回响。大战百团立功勋的左权,与敌周旋五昼夜的杨靖宇,酷刑之下志不移的赵一曼,再到东北义勇军燃起的抗战烽火,前赴后继的抗战英雄们勇敢坚定地站在了风暴眼,慷慨赴国难,成为疾风吹不垮的劲草、狂风卷不走的顽石,在艰辛曲折的抗战道路上留下了光辉印记,把坚韧写在了共纾国难的伟大实践中。从来就没有与生俱来的英雄,更没有从天而降的胜利,无论是平型关大捷还是台儿庄战役,所有的胜利都饱尝过卧薪尝胆的滋味,都历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从落后挨打到奋力抗争,从顽强拼搏到走向胜利,正是来自这一力量的有力支撑。抗战精神之所以弥足珍贵,是因为这段苦难岁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坚定立场和不屈意志,虽饱经风霜,却以“犹有花枝俏”的顽强屹立和倔强绽放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洗刷了外侮入侵的民族耻辱。伟大成就源自伟大实践,伟大实践需要功在不舍,抗战精神引领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征程,呼唤着我们一步一印地笃行于发展道路,百折不挠地奋斗于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将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好。

抗战岁月虽已远去,但抗战精神近在咫尺,革命先烈留下的精神历久弥新。我们当在这“咫尺之距”中深刻领悟抗战精神的意蕴内涵,延展精神脉络,以之为指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添足干劲,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积蓄力量,“战”出“最力量”,以不朽的业绩报效祖国,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抗战胜利75周年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心得体会范文九 75年前的9月3日,这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扬眉吐气而又黯然神伤的日子。扬眉吐气的是,75年前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黯然神伤的是,日本在战争中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使,中国军民伤亡3500余万人,经济损失达6000亿美元以上。抗战虽然远去,但对组工干部而言,感悟抗战中的“斗争精神”依然很有意义,也有很必要。

“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要坚定斗争的意志。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后称为“瓦窑堡会议”,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坚定了全国积极抗战的决心和抗战胜利的信心。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谈到:“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建立中国共产党、打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成立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的重要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领域面临的斗争将越来越复杂,有的斗争甚至将更加尖锐。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发扬斗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提升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切实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要把准斗争的方向。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抗日战争的形势和我军的实际情况,把军事斗争的战略方向选择在了敌后,创立了多处抗日根据地,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独特的军事进攻战略。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进入新时代,面对各种重大斗争考验,我们的头脑必须特别清醒,牢牢把握斗争方向,坚定不移巩固和维护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保持立场不变、方向不偏、定力不减。同时,要站稳人民立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广泛听取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诉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在斗争中努力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锤炼斗争的本领。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武器装备差距甚远,尤其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不要说迫击炮、山炮,就连子弹都十分匮乏。装备落后人来凑。无数中国军人苦练杀敌本领,拼刺刀、制地雷、炸碉堡、堵枪眼,谱写了一段段的壮烈凯歌。斗争能不能取胜,最终要靠斗争的本领来说话。进行伟大斗争,需要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组工队伍。尤其是在现代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事物、新知识层出不尽,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斗争的本领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一定要有“本领恐慌”“能力恐慌”的危机感,加快知识更新、能力培训、实践锻炼,不断积累斗争经验,提高自身斗争能力和水平,努力在伟大斗争中发挥“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抗日战争的硝烟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为了美好的未来,为了实现伟大梦想,我们必须要进行伟大斗争,坚定斗争意志,发扬斗争精神,把准斗争方向,提高斗争本领,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用奋斗打好新时代组工干部的青春底色。

Tags: 敬献   花篮   心得体会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