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正文

2018年1月中央电大行政管理本科《城市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07-06 20:14:40

2018年1月中央电大行政管理本科《城市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1186;

课程代码:00206;

适用专业及层次:行政管理、本科;

考试:形考手段为纸质(比例30%)、终考手段纸质(比例70%);

其他:资料收集了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2.城市管理参与性主体具有(ABD),这对于政治性主体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制约和必要的补充。

A.发言权 B.监督权 C.决策权 D.参与权 3.现代城市主要从(ABC)区别于农村地区。

A.行政管辖 B.人口数量和密度 C.产业结构 D.文化类型 4.城市管理中存在的(ABC)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

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D.城乡失衡发展 5.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A)。

A.县级市 B.地级市 C.副省级市 D.直辖市 6.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ABC)。

A.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 B.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C.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社会环境 D.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人文环境 7.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C)年。

A.5 B.15 C.20 D.25 8.城市经济管理中协调控制城市经济活动的主体是(B),这是由城市经济的特点决定的。

A.市人大 B.市政府 C.市委 D.市政协 9.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包括(ABCD)。

A.水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视觉污染 D.大气污染 10.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ACD)。

A.行政方法 B.社会方法 C.法律方法 D.经济方法 二、名词解释 11.区域规划: 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总体战略部署。

12.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13.城市: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14.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实行用途变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的管理制度。其核心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用途转变实行严格控制。

三、简答题 15.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有哪些? 答:(1)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

(2)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
(3)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混合型模式是政府——居民处于双重主导地位、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两种实施方式并行的社区治理模式。

16.经济性规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1)进入规制。其主要手段有特别许可、特别注册制度和申报制;
(2)数量规制。其主要手段有投资规制和产量规制;
(3)质量规制。其主要手段有质量标准和规范、质量达标许可证、专门的检查监督制度等;
(4)价格规制。其主要方法有边际成本定价、平均成本定价、历史最高水平限价以及投资回报率定价。

17.城市人口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1)树立人口意识,贯彻基本国策;
(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
(3)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测工作;
(4)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5)制定城市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

四、论述题 18.结合实际,论述制定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

答:(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所谓“绿色G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GDP”、“人文GDP”和“绿色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层面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之一。

(2)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反应能力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敏捷。依托快捷、准确、畅通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高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精练实用的信息。就此,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城市技术不但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具备成为信息敏捷交换和交流的平台。人员敏捷。有灵活、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要做到能上能下,人尽其才,能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制度敏捷。在一定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的适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因地因时制宜;
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度,确保城市发展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

(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注重产业优化升级。循环经济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 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4)注重城乡融合与区域协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已经形成,虽然改革开放以后经多年发展,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基于户籍壁垒的城乡差异和在此基础上的资源配置失衡、福利制度差异和市场分割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促进城乡一体化既是我国未来进一步城市化的重要课题,也是扩大内需、提高城市化质量、推动城市经济有效的潜在机遇,同时还关系到所有在城市工作和稳定生活的农村户籍人口的切身利益。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一段时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重解决好“三个1亿的问题,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其中,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就是能进城乡融合的关键举措。通过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并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从而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区域协同主要是指城市产业结构上的专业化分工和区域协作,同时也包括在一些区域性问题的解决方面进行合作。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所实行的地区均衡化发展战略,使得各城市形成了追求本地完整产业结构体系的发展传统,再加上地方政府追求本地经济效益和政绩指标,缺少区域间进行产业发展协作的有效激励,导致城市和区域之间的重复建设和盲目竞争,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实现产业发展的区域协同,需要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分工与合作明确的协同发展格局;同时更需要创新区域间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收益均沾,形成区域协同的有效激励。此外,在一些区域性问题的解决上,也需要城市之间积极协作、共同努力,例如,对于区域性污染问题的治理等。

(5)重视突发事件与非常态事件管理。应该认识到,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一般来说,危机管理在管理层次上高于日常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层次。危机管理计划不是独立的,它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也必须与国家、地区和部门的危机管理体系相适应。当然,就我国来说,在制定危机管理计划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系统,这也是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Tags: 管理学   行政管理   期末考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