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体会 / 正文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分学期版)

2020-09-22 20:13:05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分学期版) (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号码:2502;

考试形式及比例: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18日,收集了2007年7月2020年1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题库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C.0~6岁 2.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 3.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B.无意识记忆 4.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B.习惯动作时期 5.在(A)阶段,儿童有了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A.感知运算阶段 6.孤儿院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这是因为他们缺乏(A)。A.早期依恋关系 7.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D)。D.命令 8.在(A)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A.直觉运动思维 9.判断是非时能注意到家庭和社会的期望的儿童处于(B)。B.习俗水平 10.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采取极端的态度,不是好的就是坏的,该阶段是(B)。B.他律道德阶段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 2.儿童通过多次尝试,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3.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D.生后4个月 4.在(A)阶段,儿童有了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A.感知运算阶段 5.在(A)阶段儿童的行为不能用简单的道德标准加以评价。A.前道德阶段 6.哪个阶段的儿童能对自己所画的图形赋予意义?(C)C.联想期 7.无论是皮亚杰的理论还是柯尔伯格的理论,他们都强调(A)对道德成熟的影响。A.认知能力 8.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B)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B.气质 9.下列(D)不属于亲社会行为?D.攻击性行为 10.儿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中获取信息称为(A)。A.观察学习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B.纵向研究 2.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A.抓握反射 3.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D.生后4个月 4.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B.表象 5.在(A)阶段,儿童有了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A.感知运算阶段 6.“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A)阶段。A.自我中心 7.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B)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韵。B.气质 8.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儿童,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逐渐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哈普特称之为,(A)。A.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 9.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采取极端的态度,不是好的就是坏的,该阶段是(B)。B.他律道德阶段 10.无论是皮亚杰的理论还是柯尔伯格的理论,他们都强调(A)对道德成熟的影响。A.认知能力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 2.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3.儿童通过多次尝试,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 B)。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时期 5.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C)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6.孤儿院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这是因为他们缺乏(A)。A.早期依恋关系 7.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D)。D.命令 8.下列(D)不属于亲社会行为。D.攻击性行为 9.判断是非时能注意到家庭和社会的期望的儿童处于(B)。B.习俗水平 10.角色游戏的出现主要在(C)。C.3~6岁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C.0~6岁 2.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A.抓握反射 3.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B.无意识记忆 4.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B.习惯动作时期 5.在(B)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B.具体形象思维 6.(A)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A.微笑 7.随着认知和言语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自我中心减少,能从母亲的角度看问题,这_黔段处于依恋的(D)阶段。D.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 8.在(A)阶段儿童的行为不能用简单的道德标准加以评价。A.前道德阶段 9.哪个阶段的儿童能对自己所画的图形赋予意义?(B) B.象征期 10.儿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中获取信息称为(A)。A.观察学习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1.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2.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3.儿童通过多次尝试,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5.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C)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6.孤儿院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己的信任。这是因为他们缺乏(A)。A.早期依恋关系 7.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D)。D.命令 8.下列(D)不属于亲社会行为。D.攻击性行为 9.判断是非时能注意到家庭和社会期望的儿童处于(B)。B.习俗水平 10.角色游戏的出现主要在(C)。C.3~6岁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C.0~6岁 2.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 3.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B.无意识记忆 4.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B.习惯动作时期 5.在(B)阶段,儿童有了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B.前运算阶段 6.(A)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A.微笑 7.随着认知和言语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自我中心减少,能从母亲的角度看问题,这一阶段处于依恋的(D)阶段。D.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 8.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评价标准出现前,(B)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B.教师 9.下面哪一阶段不是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提到的? (A)A.他律道德水平 10.哪个阶段的儿童能对自己所画的图形赋予意义? (B) B.象征期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C.0~6岁 2.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 3.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B.无意识记忆 4.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B.习惯动作时期 5.在(B)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B.具体形象思维 6.(A)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A.微笑 7.孤儿院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己的信任。这是因为他们缺乏(A)。A.早期依恋关系 8.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D)。D.命令 9.在(A)阶段儿童的行为不能用简单的道德标准加以评价。A.前道德阶段 10.哪个阶段的儿童能对自己所画的图形赋予意义?(B) B.象征期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B.纵向研究 2.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A.抓握反射 3.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D.生后4个月 4.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B.表象 5.在(A)阶段,儿童有了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A.感知运算阶段 6.“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A)阶段。A.自我中心 7.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B)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B.气质 8.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儿童,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逐渐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哈普特称之为(A)。A.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 9.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采取极端的态度,不是好的就是坏的,该阶段是(B)。B.他律道德阶段 10.无论是皮亚杰的理论还是柯尔伯格的理论,他们都强调(A)对道德成熟的影响。A.认知能力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C.0~6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 3.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4.儿童通过多次尝试,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5.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6.“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A)阶段。A.自我中心 7.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B)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B.气质 8.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D)。D.命令 9.判断是非时能注意到家庭和社会期望的儿童处于(B)。B.习俗水平 10.下列哪类游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B) B.平行游戏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1.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2.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 3.儿童通过多次尝试,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4.在(B)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B.具体形象思维 5.(A)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A.道德感 6.随着认知和言语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自我中心减少,能从母亲的角度看问题,这一阶段处于依恋的(D)阶段? D.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 7.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采取极端的态度,不是好的就是坏的,该阶段是(B)。B.他律道德阶段 8.无论是皮亚杰的理论还是柯尔伯格的理论,他们都强调(A)对道德成熟的影响。A.认知能力 9.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D) D.心理活动的平衡性 10.儿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中获取信息称为(A)。A.观察学习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C.0~6岁 2.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A.抓握反射 3.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D.生后4个月 4.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B.表象 5.(A)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A.微笑 6.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B)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B.气质 7.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D)。D.命令 8.下面哪一阶段不是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提到的?(A)A.他律道德水平 9.将结构性游戏作为最主要的游戏形式的儿童年龄是(C)。C.4岁 10.心理活动兴奋性高,不平衡,带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与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A.胆汁质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1.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A.抓握反射 2.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 3.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B.表象 4.在(B)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B.具体形象思维 5.(A)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A.微笑 6.随着认知和言语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自我中心减少,能从母亲的角度看问题,这一阶段处于依恋的(D)阶段? D.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 7.下列(D)不属于亲社会行为。D.攻击性行为 8.道德两难故事法是谁研究时用的?(B) B.柯尔伯格 9.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D) D.心理活动的平衡 10.下列哪个阶段的儿童能对自己所画的图形赋予意义?(B) B.象征期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C.0~6岁 2.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 3.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B.无意识记忆 4.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B.习惯动作时期 5.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C)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6.(A)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A.道德感 7.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儿童,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逐渐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哈普特称之为(A)。A.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 8.家庭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A)机制起作用。A.奖励和示范 9.下列哪类游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B)B.平行游戏 10.“江山移改,禀性难移”是指(B)具有不易改变的特性。B.气质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B.纵向研究 2.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3.“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 4.在(A)阶段,儿童有了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A.感知运算阶段 5.“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B)。B.皮亚杰 6.孤儿院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这是因为他们缺乏(A)。A.早期依恋关系 7.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评价标准出现前,(B)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B.教师 8.在(A)阶段儿童的行为不能用简单的道德标准加以评价。A.前道德阶段 9.角色游戏的出现主要在(C)。C.3~6岁 10.儿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中获取信息称为(A)。A.观察学习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无选择题题型)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无选择题题型)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无选择题题型)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无选择题题型)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无选择题题型)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无选择题题型)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无选择题题型)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无选择题题型)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无选择题题型)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无选择题题型) 2007年7月试题及答案(无选择题题型) 补充资料: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0~6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横向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纵向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抓握反射)。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7.一般认为,婴儿从(D.生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吉布森和福克) 9.幼儿的记忆以(B.无意识记忆)为主。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皮亚杰)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表象)进行思考 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习惯动作时期) 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15.在(A.感知运算阶段)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16.在(B.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17.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C.具体运算阶段)阶段? 18.“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A.自我中心)。

19.“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B.皮亚杰) 20.婴儿能够有意识地回忆以前的事情是在(D.三岁左右) 21.(A.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22.(A.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23.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B.气质)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

24.孤儿园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这是因为他们缺乏(A.早期依恋关系)。

25.随着认知和言语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自我中心减少,能从母亲的角度看问题,这一阶段处于依恋的(D.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阶段 26.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儿童,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逐渐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哈普特称之为(A.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 27.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D.命令)。

28.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评价标准出现前,(B)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

29.下列(D.攻击性行为)不属于亲社会行为? 30.家庭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A.奖励和示范)机制起作用。

31.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采取极端的态度,不是好的就是坏的,该阶段是(B.他律道德阶段) 32.在(A前道德阶段)阶段儿童的行为不能用简单的道德标准加以评价. 33.道德两难故事法是谁研究时用的?(B.柯尔伯格) 34.下面哪一阶段不是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提到的?(A.他律道德水平) 35.判断是非能注意到家庭和社会的期望的儿童处于B.习俗水平) 36.对是非判断取决于行为后果的儿童处于 (C.前习俗水平) 37.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的儿童处于(A.后习俗水平) 38.无论是皮亚杰的理论还是柯尔伯格的理论,他们都强调(A.认知能力)对道德成熟的影响。

39.哪个阶段的儿童能对自己所画的图形赋予意义(B.象征期) 40.下列哪类游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B.平行游戏) 41.将结构性游戏作为最主要的游戏形式的儿童年龄是(C.4岁)。

42.角色游戏的出现主要在(C.3~6岁)? 43.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D.心理活动的平衡性) 44.“江山移改,禀性难移”是指(B.气质)具有不易改变的特性。

45.心理活动兴奋性高,不平衡,带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与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 46.心理活动迟缓.内倾,情感发生较慢的是(C.粘液质 ) 47.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社会环境和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48.儿童的年龄越(A.小),心理发展越快,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49.哪一种感觉在学前儿童认识世界中占有的地位比成人重要?(D.触觉)。

50.“视觉悬崖”试验说明了儿童已有了(A.深度知觉)。

51.每听到这首歌,就会使我想起过去的一段经历,这是(B.再现)。

52.有些幼儿看多了电视上的打打杀杀镜头,很容易增加其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在此,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主要是(B.榜样) 53.象征性游戏的萌芽从(B)开始 54.(B)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 55.将儿童气质类型分为活动水平、节律性等九个维度的心理学家是(B )。B.托马斯 56.下列哪项不是自我体验。(D.自立) 57.下列哪项不属于自我调控(B.自立) 58.强调环境对儿童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心理学家是(A.华生) 59.儿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中获取信息称为(A.观察学习) 60.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起源学说的是(A.维果茨基) 61.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这是谁的思想?(A.维果斯基) 二、判断题题库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答案]对 12.6、7岁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答案]对 13.新生儿的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答案]对 14.一般来说儿童3岁辨别上下,4岁辨别前后,5岁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答案]对 15.儿童颜色辨别能力的发展,主要在于掌握颜色的名称,靠后天的自然成长。[答案]错 16.儿童视觉的发展表现在视觉集中、视觉敏度的发展、颜色视觉的发展。[答案]对 17.一般认为8、9个月前的婴儿就有客体永久性认识的。[答案]错 18.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最初的思维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的思维。[答案]对 19.具体运算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答案]对 20.儿童是否具有假设演绎运算能力是判断智力高低的极其重要的尺度。[答案]对 21.内源性微笑是真正的微笑。[答案]错 22.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答案]对 23.依恋行为一般发生在婴儿与母亲之间。[答案]错 24.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水平关系比垂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为强烈和持久。[答案]对 25.定形期是儿童绘画的典型时期,是学前阶段儿童学习绘画的主要时期。[答案]对 26.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有时会相互交替的。[答案]错 27.对年龄较小的幼儿说:“别哭了,再哭就不带你找妈妈了”,他就不会哭得更厉害。[答案]错 28.婴儿对乐音的感受能力也发生得比较早,到6个月,婴儿已开始在听音乐时伴有强烈的身体运动。[答案]对 29.中班幼儿比较明显的掌握了一定概括化的道德标准,可以因他人和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产生道德感。[答案]对 30.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仅适用于儿童新的行为的塑造,对不良行为的矫正不起作用。[答案]错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答案]错 12.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再现出的恐惧也越少。[答案]对 13.新生儿的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答案]对 14.一般来说,3岁辨别上下,4岁辨别前后,5岁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答案]对 15.八九个月以前的婴儿就有客体永久性的认识。[答案]错 16.幼儿只有机械识记没有意义识记,没有必要引导其进行意义识记。[答案]错 17.儿童自传体记忆与言语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对话和交流能促进自传体记忆的发展。[答案]对 18.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只能在活动本身中展开,他们是边做边想的。[答案]对 19.具体运算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答案]对 20. 3~4岁儿童,随着言语能力的发展,自我控制不愉快情绪的能力逐渐形成,哭泣现象开始减少。[答案]对 21.依恋行为一般发生在婴儿与母亲之间。[答案]错 22.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内隐的行为问题,如情绪抑郁、胆小等。[答案]对 23.一般来说,儿童喜欢与比自己小的孩子交往。[答案]错 24.适应性告知是儿童思想的一种传递方法。[答案]对 25.观点采择本质特征是去自我中心化。[答案]错 26.研究表明,2~4岁儿童,攻击性形式发展总趋势为身体性攻击逐渐增多,言语性攻击慢慢减少。[答案]错 27.3岁以前的儿童听到音乐表现出快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听到了好听的音乐。[答案]错 28.定形期是儿童绘画的典型时期,是学前阶段儿童学习绘画的主要时期。[答案]对 29.在儿童平行游戏中已有初步的社会互动。[答案]错 30.较高游戏水平的出现意味着较低层次游戏水平的消失。[答案]错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答案]对 12.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答案]对 13.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答案]错 14.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再现出的恐惧也越少。[答案]对 15.八九个月以前的婴儿就有客体永久性的认识。[答案]错 16.幼儿只有机械识记没有意义识记,没有必要引导其进行意义识记。[答案]对 17.儿童自传体记忆与言语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对话和交流能促进自传体记忆的发展。[答案]对 18.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只能在活动本身中展开,他们是边做边想的。[答案]对 19.具体运算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答案]对 20.3~4岁儿童,随着言语能力的发展,自我控制不愉快情绪的能力逐渐形成,哭泣现象开始减少。[答案]对 21.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答案]对 22.孤儿院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答案]对 23.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外显的行为问题,如具有较强的攻击性。[答案]错 24.在儿童交往中,受欢迎的儿童往往具有外向、友好的人格特征,在活动中没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答案]对 25.观点采择本质特征是去自我中心化。[答案]错 26.研究表明,2~4岁儿童,攻击性形式发展总趋势为身体性攻击逐渐增多,言语性攻击慢慢减少。[答案]错 27.3岁以前的儿童听到音乐表现出快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听到了好听的音乐。[答案]错 28定形期是儿童绘画的典型时期,是学前阶段儿童学习绘画的主要时期。[答案]对 29.在儿童平行游戏中已有初步的社会互动。[答案]错 30.较高游戏水平的出现意味着较低层次游戏水平的消失。[答案]错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答案]对 12.六七岁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答案]对 13.新生儿的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答案]对 14.六个月以前的婴儿以内隐记忆为主。[答案]对 15.研究表明,出生后第一周内的婴儿不具有大小恒常性。[答案]错 16.幼儿只有机械识记没有意义识记,没有必要引导其进行意义识记。[答案]错 17.幼儿在参观动物园后,要孩子马上说出看见什么,他们往往说不出多少,第二天却能说出来很多,这种现象可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解释。[答案]错 18.随着抽象思维的萌芽,儿童开始学会从他人以及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始理解事物的相对性。[答案]对 19.儿童是否具有假设演绎运算能力是判断他智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答案]对 20. 4~5岁的孩子会说“他今天得了颗小红星,所以很高兴。”说明该阶段的孩子能正确判断各种基本情绪产生的内部原因。[答案]错 21.依恋行为一般发生在婴儿与母亲之间。[答案]错 22.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内隐的行为问题,如情绪抑郁、胆小等。[答案]对 23.一般来说,儿童喜欢与比自己小的孩子交往。[答案]错 24.适应性告知是儿童思想的一种传递方法。[答案]对 25.儿童攻击性行为表现上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答案]错 26.研究表明,年龄小的儿童工具性侵犯的比率要高于年龄大的儿童。[答案]对 27.3岁以前的儿童听到音乐表现出快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听到了好听的音乐。[答案]错 28.直接感知美术形象期儿童对喜欢的物体和颜色是评价作品的两个标准。[答案]对 29.联合游戏中儿童开始相互合作。[答案]错 30.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仅适用于儿童新的行为的塑造,对不良行为的矫正不起作用。[答案]错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答案]对 12.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答案]对 13.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答案]对 14.新生儿的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答案]对 15.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是先上下再左右,然后是前后。[答案]错 16.儿童的记忆以再认记忆为主。[答案]对 17.幼儿在参观动物园后,要孩子马上说出看见什么,他们往往说不出多少,第二天却能说出来很多,这种现象可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解释。[答案]错 18.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只能在活动本身中展开,他们是边做边想的。

[答案]对 19.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叫做形式运算。[答案]对 20.儿童是否具有假设演绎运算能力是判断他智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答案]对 21.内源性微笑是真正的微笑。[答案]错 22.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答案]对 23.依恋行为一般发生在婴儿与母亲之间。[答案]错 24.适应性告知是儿童思想的一种传递方法。[答案]对 25.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有时会相互交替的。[答案]错 26.3岁以前的儿童听到音乐表现出快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听到了好听的音乐。[答案]错 27.定形期是儿童绘画的典型时期,是学前阶段儿童学习绘画的主要时期。[答案]对 28. 0~2岁的儿童对美术的欣赏是纯表面和直觉的。[答案]对 29.直接感知美术形象期儿童对喜欢的物体和颜色是评价作品的两个标准。[答案]对 30.消极强化就是惩罚。[答案]错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11.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答案]对 12.六七岁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答案]对 13.新生儿的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答案]对 14.六个月以前的婴儿以内隐记忆为主。[答案]对 15.研究表明,出生后第一周内的婴儿不具有大小恒常性。[答案]错 16.幼儿只有机械识记没有意义识记,没有必要引导其进行意义识记。[答案]错 17.幼儿在参观动物园后,要孩子马上说出看见什么,他们往往说不出多少,第二天却能说出来很多,这种现象可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解释。[答案]错 18.随着抽象思维的萌芽,儿童开始学会从他人以及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始理解事物的相对性。[答案]对 19.儿童是否具有假设演绎运算能力是判断他智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答案]对 20. 4~5岁的孩子会说“他今天得了颗小红星,所以很高兴。”说明该阶段的孩子能正确判断各种基本情绪产生的内部原因。[答案]错 21.依恋行为一般发生在婴儿与母亲之间。[答案]错 22.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内隐的行为问题,如情绪抑郁、胆小等。[答案]对 23.一般来说,儿童喜欢比自己小孩子的交往。[答案]错 24.适应性告知是儿童思想的一种传递方法。[答案]对 25.儿童攻击性行为表现上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答案]错 26.研究表明,年龄小的儿童工具性侵犯的比率要高于年龄大的儿童。[答案]对 27.3岁以前的儿童听到音乐表现出快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听到了好听的音乐。[答案]错 28.直接感知美术形象期,儿童对喜欢的物体和颜色是评价作品的两个标准。[答案]对 29.联合游戏中儿童开始相互合作。[答案]错 30.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仅适用于儿童新的行为的塑造,对不良行为的矫正不起作用。[答案]错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心理活动量的增减。[答案]对 12.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答案]错 13.母亲产生的长时间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影响。[答案]对 14.婴儿的各种感觉通道之间是不协调的,只有经过几个月的感知运动的协调才能将各种信息综合。[答案]错 15.儿童的记忆以再认记忆为主。[答案]对 16.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忆的两种方法。[答案]对 17.当遇到的任务难度提高时,儿童个体的再认能力明显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答案]对 18.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表象来进行思维。[答案]对 19.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运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所以三种思维方式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答案]错 20.由外源性剌激引起的微笑是真正的微笑。[答案]对 21.成人要尊重儿童正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尊重儿童的情绪体验,对于不良的情绪表现,教导要及时,处理要宽容,不能急躁,更不能体罚。[答案]对 22.在儿童早期发展过程中,依恋是突然发生的。[答案]错 23.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垂直关系比水平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大。[答案]错 24.儿童攻击性行为有工具性侵犯和敌意性侵犯。[答案]对 25.在社会化过程中,同伴的行为是影响儿童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答案]对 26.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中所有人都能达到最高水平。[答案]错 27.3岁以前的儿童听到音乐表现出的自发的蹬脚等动作会随着作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答案]错 28.0~2岁的儿童对美术的欣赏是纯表面和直觉的。[答案]对 29.学前儿童游戏中兴趣指引是一个典型的心理特点。[答案]对 30.儿童在5岁以后才认识到性别的稳定性特征。[答案]错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数量的增加或直观的位置移动。[答案]错 12.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答案]错 13.母亲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太大或太小。[答案]对 14.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是先上下再左右,然后是前后。[答案]错 15.儿童的记忆以再认记忆为主。[答案]对 16.儿童很早就有具有很强的再认能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再认能力逐渐被回忆替代。[答案]错 17.儿童自传体记忆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文化差异,通常女孩比男孩好,东方文化中的孩子比西方的儿童更喜欢谈论自己的感想和喜好。[答案]错 18.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表象来进行思维。[答案]对 19.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叫做形式运算。[答案]对 20.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射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表情日益丰富。[答案]对 21.婴儿的情绪调控能力很大,当他们情绪发作时,大人可暂不予理睬。[答案]错 22.从教养方式上看,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能主动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答案]对 23.婴儿形成哪种类型的依恋关系只与教养方式有关。[答案]错 24.儿童攻击性行为有工具性侵犯和敌意性侵犯。[答案]对 25.研究表明,年龄小的儿童工具性侵犯的比率要高于年龄大的儿童。[答案]对 26.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有时会相互交替的。[答案]错 27.岁以前的儿童听到音乐表现出的自发的蹬脚等动作会随着作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答案]错 28.0~2 岁的儿童对美术的欣赏是纯表面和直觉的。[答案]对 29.学前儿童游戏中假想和真实的转换是一个典型的心理特点。[答案]对 30.在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中性别稳定性出现最早,然后是性别认同,最后是性别恒常性。[答案]错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答案]对 12.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答案]对 13.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答案]错 14.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再现出的恐惧也越少。[答案]对 15.八九个月以前的婴儿就有客体永久性的认识。[答案]错 16.幼儿只有机械识记没有意义识记,没有必要引导其进行意义识记。[答案]错 17.儿童自传体记忆与言语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对话和交流能促进自传体记忆的发展。

[答案]对 18.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只能在活动本身中展开,他们是边做边想的。

[答案]对 19.具体运算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答案]对 20.3~4岁儿童,随着言语能力的发展,自我控制不愉快情绪的能力逐渐形成,哭泣现象开始减少。[答案]对 21.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答案]对 22.孤儿院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答案]对 23.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外显的行为问题,如具有较强的攻击性。[答案]错 24.在儿童交往中,受欢迎的儿童往往具有外向。友好的人格特征,在活动中没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答案]对 25.观点采择本质特征是去自我中心化。[答案]错 26.研究表明,2~4岁儿童,攻击性形式发展总趋势为身体性攻击逐渐增多,言语性攻击慢慢减少。[答案]错 27.3岁以前的儿童听到音乐表现出快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听到了好听的音乐。[答案]错 28.定形期是儿童绘画的典型时期,是学前阶段儿童学习绘画的主要时期。[答案]对 29.在儿童平行游戏中已有初步的社会互动。[答案]错 30.较高游戏水平的出现意味着较低层次游戏水平的消失。[答案]错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数量的变化或直观的位置移动。[答案]错 12.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答案]对 13.母亲产生的长时间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影响。[答案]对 14.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再现出的恐惧也越少。[答案]对 15.八九个月以前的婴儿就有客体永久性的认识。[答案]错 16.当遇到的任务难度提高时,儿童个体的再认能力明显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答案]对 17.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只能在活动本身中展开,他们是边做边想的。

[答案]对 18.内源性微笑是真正的微笑。[答案]错 19. 4~5岁的孩子会说“他今天得了颗小红星,所以很高兴。”说明该阶段的孩子能正确判断各种基本情绪产生的内部原因。[答案]错 20.依恋行为一般发生在婴儿与母亲之间。[答案]错 21.母亲忽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或对之不敏感,使孩子的需求信号受到冷遇,容易使孩子形成攻击性行为。[答案]对 22.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垂直关系比水平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大。[答案]错 23.在儿童交往中,受欢迎的儿童往往具有外向、友好的人格特征,在活动中没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答案]对 24.观点采择能力是指儿童有选择地吸收其他儿童的观点。[答案]错 25.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有时会相互交替的。[答案]错 26.3岁以前的儿童听到音乐表现出的自发的蹬脚等动作会随着作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答案]错 27.0~2岁的儿童对美术的欣赏是纯表面和直觉的。[答案]对 28.学前儿童游戏中兴趣指引是一个典型的心理特点。[答案]对 29.儿童的气质存在类型的差异和好坏的区别。[答案]错 30.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答案]错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答案]对 12.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答案]对 13.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答案]对 14.八九个月以前的婴儿就有客体永久性的认识。[答案]对 15.研究表明,出生后第一周内的婴儿不具有大小恒常性。[答案]错 16.当遇到的任务难度提高时,儿童个体的再认能力明显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答案]对 17.幼儿在参观动物园后,要孩子马上说出看见什么,他们往往说不出多少,第二天却能说出来很多,这种现象可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解释。[答案]错 18.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表象来进行思维。[答案]对 19.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运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所以三种思维方式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答案]对 20.儿童是否具有假设演绎运算能力是判断他智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答案]错 21.4 ~5岁的孩子会说“他今天得了颗小红星,所以很高兴。”说明该阶段的孩子能正确判断各种基本情绪产生的内部原因。[答案]错 22.成人要尊重儿童正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尊重儿童的情绪体验,对于不良的情绪表现,教导要及时,处理要宽容,不能急躁,更不能体罚。[答案]对 23.从教养方式上看,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能主动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答案]对 24.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外显的行为问题,如具有较强的攻击性。[答案]错 25.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垂直关系比水平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大。[答案]错 26.适应性告知是儿童思想的一种传递方法。[答案]对 27.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有时会相互交替的。[答案]错 28.0~2岁的儿童对美术的欣赏是纯表面和直觉的。[答案]对 29.学前儿童游戏中假想和真实的转换是一个典型的心理特点。[答案]对 30.较高游戏水平的出现意味着较低层次游戏水平的消失。[答案]错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答案]对 12.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答案]对 13.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答案]对 14.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答案]对 15.新生儿的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答案]对 16.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再现出的恐惧也越少。[答案]对 17.八九个月以前的婴儿就有客体永久性的认识。[答案]错 18.幼儿只有机械识记没有意义识记,没有必要引导其进行意义识记。[答案]错 19.儿童自传体记忆与言语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对话和交流能促进自传体记忆的发展。[答案]对 20.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运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所以三种思维方式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答案]错 21.具体运算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答案]对 22.儿童是否具有假设演绎运算能力是判断他智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答案]对 23.成人要尊重儿童正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尊重儿童的情绪体验,对于不良的情绪表现,教导要及时,处理要宽容,不能急躁,更不能体罚。[答案]对 24.从教养方式上看,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能主动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答案]对 25.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内隐的行为问题,如情绪抑郁,胆小等。[答案]对 26.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外显的行为问题,如具有较强的攻击性。[答案]错 27.观点采择能力是指儿童有选择地吸收其他儿童的观点。[答案]错 28定形期是儿童绘画的典型时期,是学前阶段儿童学习绘画的主要时期。[答案]对 29.儿童的气质存在类型的差异和好坏的区别。[答案]错 30.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仅适用于儿童新的行为的塑造,对不良行为的矫正不起作用。[答案]错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答案]对 12.六七岁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答案]对 13.母亲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太大或太小。[答案]对 14.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是先上下再左右,然后是前后。[答案]错 15.研究表明,出生后第一周内的婴儿不具有大小恒常性。[答案]错 16.当遇到的任务难度提高时,儿童个体的再认能力明显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答案]对 17.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只能在活动本身中展开,他们是边做边想的。

[答案]对 18.具体运算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答案]对 19.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微笑是真正的微笑。[答案]对 20.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答案]对 21.孤儿院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答案]对 22.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内隐的行为问题,如情绪抑郁、胆小等。[答案]对 23.儿童的早期依恋对其日后的情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答案]对 24.儿童攻击性行为有工具性侵犯和敌意性侵犯。[答案]对 25.观点采择能力是指儿童有选择地吸收其他儿童的观点的能力。[答案]错 26.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有时会相互交替的。[答案]错 27.4~5岁儿童还不能基本理解乐曲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答案]错 28.直接感知美术形象期儿童开始关注作品的形式。[答案]错 29.在儿童平行游戏中已有初步的社会互动。[答案]错 30.在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中性别稳定性出现最早,然后是性别认同,最后是性别恒常性。[答案]错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答案]对 12.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答案]对 13.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答案]对 14.新生儿的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答案]对 15.六个月以前的婴儿以内隐记忆为主。[答案]对 16.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忆的两种方法。[答案]对 17.儿童自传体记忆与言语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对话和交流能促进自传体记忆的发展。[答案]对 18.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表象来进行思维。[答案]对 19.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叫做形式运算。[答案]对 20.3~4岁儿童,随着言语能力的发展,自我控制不愉快情绪的能力逐渐形成,哭泣现象开始减少。[答案]对 21.婴儿的情绪调控能力很大,当他们情绪发作时,大人可暂不予理采。[答案]错 22.在儿童早期发展过程中,依恋是突然发生的。[答案]错 23.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外显的行为问题,如具有较强的攻击性。[答案]错 24.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垂直关系比水平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大。[答案]错 25.适应性告知是儿童思想的一种传递方法。[答案]对 26.儿童攻击性行为表现上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答案]错 27.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有时会相互交替的。[答案]错 28.4~5岁儿童已经能在基本理解乐曲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基础上产生一定的联想。[答案]对 29.直接感知美术形象期,儿童对喜欢的物体和颜色是评价作品的两个标准。[答案]对 30.联合游戏中儿童开始相互合作。[答案]错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答案]对 12.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答案]错 13.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答案]错 14.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再现出的恐惧也越少。[答案]对 15.儿童的记忆以再认记忆为主。[答案]对 16.儿童很早就有具有很强的再认能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再认能力逐渐被回忆替代。[答案]错 17.幼儿在参观动物园后,要孩子马上说出看见什么,他们往往说不出多少,第二天却能说出来很多,这种现象可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解释。[答案]错 18.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运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所以三种思维方式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答案]错 19.内源性微笑是真正的微笑。[答案]错 20.4~5岁的孩子会说“他今天得了颗小红星,所以很高兴。”说明该阶段的孩子能正确判断各种基本情绪产生的内部原因。[答案]错 21.依恋行为一般发生在婴儿与母亲之间。[答案]错 22.母亲忽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或对之不敏感,使孩子的需求信号受到冷遇,容易使孩子形成攻击性行为。[答案]对 23.婴儿形成何种类型的依恋关系与儿童本身的气质特点有关。[答案]对 24.在儿童交往中,受欢迎的儿童往往具有外向、友好的人格特征,在活动中没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答案]对 25.在社会化过程中,同伴的行为是影响儿童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答案]对 26.研究表明,2~4岁儿童,攻击性形式发展总趋势为身体性攻击逐渐增多,言语性攻击慢慢减少。[答案]错 27.3岁以前的儿童听到音乐表现出的自发的蹬脚等动作会随着作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答案]错 28.0~2岁的儿童对美术的欣赏是纯表面和直觉的。[答案]对 29.学前儿童游戏中兴趣指引是一个典型的心理特点。[答案]对 30.较高游戏水平的出现意味着较低层次游戏水平的消失。[答案]错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无判断题题型)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无判断题题型)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无判断题题型)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无判断题题型)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无判断题题型)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无判断题题型)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无判断题题型)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无判断题题型)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无判断题题型)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无判断题题型) 2007年7月试题及答案(无判断题题型) 补充资料:
ST.3~4岁儿童,随着言语能力的发展,自我控制不愉快情绪的能力逐渐形成,哭泣现象开始减少。[答案]对 ST.3岁以前的儿童听到音乐表现出的自发的蹬脚等动作为随着作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答案]错 ST.4~5岁的孩子会说“他今天得了颗小红星,所以很高兴。”说明该阶段的孩子能正确判断各种基本情绪产生的内部原因。[答案]错 ST.4~5岁儿童已经能在基本理解乐曲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基础上产生一定的联想。[答案]对 ST.八九个月以前的婴儿就有客体永久性的认识。[答案]错 ST.成人要尊重儿童正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尊重儿童的情绪体验,对于不良的情绪表现,教导要及时,处理要宽容,不能急躁,更不能体罚。[答案]对 ST.充分抚触可以减轻婴儿的成年后对于肌肤亲密的过度饥渴或者冷漠倾向。

[答案]对 ST.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只能在活动本身中展开,他们是边做边想的。[答案]对 ST.从教养方式上看,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能主动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答案]对 ST.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答案]错 ST.当遇到的任务难度提高时,儿童个体的再认能力明显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答案]对 ST.定形期是儿童绘画的典型时期,是学前阶段儿童学习绘画的主要时期。[答案]对 ST.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答案]错 ST.儿童的记忆以再认记忆为主。[答案]对 ST.儿童的气质存在类型的差异和好坏的区别。[答案]错 ST.儿童的早期依恋对其日后的情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答案]对 ST.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是先上下再左右,然后是前后。[答案]错 ST.儿童攻击性行为表现上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答案]错 ST.儿童攻击性行为有工具性侵犯和敌意性侵犯。[答案]对 ST.儿童很早就有具有很强的再认能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再认能力逐渐被回忆替代。[答案]错 ST.儿童是否具有假设演绎运算能力是判断他智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答案]对 ST.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运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所以三种思维方式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答案]错 ST.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数量的各界或直观的位置移动。[答案]错 ST.儿童在5岁以后才认识到性别的稳定性特征。[答案]错 ST.儿童在教师心中的地位直接影响到同伴对该儿童的评价。[答案]错 ST.儿童自传体记忆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文化差异,通常女孩比男孩好,东方文化中的孩子比西方的儿童更喜欢谈论自己的感想和喜好。[答案]错 ST.儿童自传体记忆与言语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对话和交流能促进自传体记忆的发展。[答案]对 ST.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答案]对 ST.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答案]对 ST.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内隐的行为问题,如情绪抑郁、胆小等。[答案]对 ST.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外显的行为问题,如具有较强的攻击性。[答案]错 ST.格塞尔认为,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成熟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答案]对 ST.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答案]对 ST.孤儿园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答案]对 ST.观点采择能力是指儿童有选择地吸收其他儿童的观点。[答案]错 ST.合作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参与最高的一种游戏。[答案]错 ST.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忆的两种方法。[答案]对 ST.较高游戏水平的出现意味着较低层次游戏水平的消失。[答案]错 ST.具体运算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答案]对 ST.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有时会相互交替的。[答案]错 ST.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叫做形式运算。[答案]对 ST.联合游戏中儿童开始相互合作。[答案]错 ST.六个月以前的婴儿以内隐记忆为主。[答案]对 ST.六七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答案]对 ST.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答案]对 ST.母亲产生的长时间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影响。[答案]对 ST.母亲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太大或太小。[答案]对 ST.母亲忽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或对之不敏感,使孩子的需求信号受到冷遇,容易使孩子形成攻击性行为。[答案]对 ST.内源性微笑是真正的微笑。[答案]错 ST.适应性告知是儿童思想的一种传递方法。[答案]对 ST.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仅适用于儿童新的行为的塑造,对不良行为的矫正不起作用。[答案]错 ST.随着抽象思维的萌芽,儿童开始学会从他人以及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始理解事物的相对性。[答案]对 ST.稳定性是性格的主要特征。[答案]对 ST.消极强化就是惩罚。[答案]错 ST.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射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表情日益丰富。[答案]对 ST.新生儿的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答案]对 ST.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答案]对 ST.学前儿童游戏中假想和真实的转换是一个典型的心理特点。[答案]对 ST.学前儿童游戏中兴趣指引是一个典型的心理特点。[答案]对 ST.研究表明,2~4岁儿童,攻击性形式发展总趋势为身体性攻击逐渐增多,言语性攻击慢慢减少。[答案]错 ST.研究表明,出生后第一周内的婴儿不具有大小恒常性。[答案]错 ST.研究表明,年龄小的儿童工具性侵犯的比率要高于年龄大的儿童。[答案]对 ST.一般来说,儿童喜欢比自己小的孩子交往。[答案]错 ST.一般来说,儿童喜欢比自己小的交往。[答案]对 ST.依恋行为一般发生在婴儿与母亲之间。[答案]错 ST.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答案]对 ST.婴儿的各种感觉通道之间是不协调的,只有经过几个月的感知运动的协调才能将各种信息综合。[答案]错 ST.婴儿的情绪调控能力很大,当他们情绪发作时,大人可暂不予理采。[答案]错 ST.婴儿形成哪种类型的依恋关系只与教养方式、儿童本身的气质特点有关。[答案]对 ST.婴儿形成哪种类型的依恋关系只与教养方式有关。[答案]错 ST.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微笑是真正的微笑。[答案]对 ST.幼儿在参观动物园后,要孩子马上说出看见什么,他们往往说不出多少,第二天却能说出来很多,这种现象可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解释。[答案]错 ST.幼儿只有机械识记没有意义识记,没有必要引导其进行意义识记。[答案]错 ST.在儿童交往中,受欢迎的儿童往往具有外向、友好的人格特征,在活动中没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答案]对 ST.在儿童平行游戏中已有初步的社会互动。[答案]错 ST.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垂直关系比水平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大。[答案]错 ST.在儿童性别性别概念的发展中性别稳定性出现最早,然后是性别认同,最后是性别恒常性。[答案]错 ST.在儿童早期发展过程中,依恋是突然发生的。[答案]错 ST.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答案]错 ST.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表象来进行思维。[答案]对 ST.在社会化过程中,同伴的行为是影响儿童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答案]对 ST.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再现出的恐惧也越少。[答案]对 ST.直接感知美术形象期儿童开始关注作品的形式。[答案]错 三、简答题题库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31.简述影响儿童记忆保持的主要因素。

答:(1)儿童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

(2)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

(3)儿童的情绪状态;

(4)对被记忆对象的兴趣。

32.简述大班学生的特点。

答:(1)好问好学;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33.简述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答:(1)亲子关系;

(2)同伴关系;

(3)性别角色;

(4)亲社会行为;

(5)攻击性行为。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31.什么是个体心理发展? 答:(1)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作为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2)个体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积累或直观的位置移动,也不是单纯的内部次序的单调重复个体的发展是结构内部新的质变。

32.简述中班学生的特点。

答:(1)更加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33.简述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答:(1)从浑浊一体到逐步分化;

(2)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3)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4)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31.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1)发展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2)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3)发展是普遍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32.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1)无意识记忆为主;

(2)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忆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
并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

(3)再认好于回记;

(4)具有自传体记忆能力;

(5)有特殊的记忆恢复现象。

33.简述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

答:(1)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

(2)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

(3)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主观上无预定目的和行动计划。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31.你是如何理解个体心理发展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答:(1)发展的生物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离不开生物质基础,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

(2)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3)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是在人的活动中得到统一的。

32.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

答:(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

(2)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

(3)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33.简述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答:(1)从浑浊一体到逐步分化;

(2)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3)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4)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31.什么是个体心理发展? 答:(1)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作为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2)个体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积累或直观的位置移动,也不是单纯的内部次序的单调重复,个体的发展是结构内部新的质变。

32.简述幼儿有意识记发展的特点。

答:(1)幼儿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2)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3)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

33.简述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

答:(1)认知和换位思考能力;

(2)同龄人的交流;

(3)儿童的养育实践;

(4)教育与文化。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31.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

答:(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

(2)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

(3)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32.简述依恋的特征。

答:(1)依恋对象具有选择性;

(2)有亲近行为;

(3)能从依恋关系中获取慰藉和安全感;

(4)依恋关系的破裂会导致分离焦虑和痛苦;

(5)双方在情感和行为上有协调性。

33.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哪几个方面的认识? 答:(1)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2)对自己行动的认识;

(3)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31.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32.试述儿童记忆策略的具体表现。

答:(1)视觉复述策略;

(2)特征定位策略;

(3)复述策略;

(4)组织性策略;

(5)提取策略。

33.简述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答:(1)从浑浊体到逐步分化;

(2)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3)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4)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31.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必须面对的两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1)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

(2)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动力问题)。

32.对于儿童如何获得语言的问题主要有哪些理论? 答:(1)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能力说;

(2)斯金纳的语言习得论;

(3)皮亚杰的认知相互作用论。

33.简述学前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一般特征。

答:(1)涂鸦期:经历元控制的涂鸦和有控制的涂鸦;

(2)象征期:能够对自己所画的图形赋予意义,把符号作为事物的象征;

(3)定形期:能够将头脑中想画的东西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31.什么是个体心理发展? 答:个体心理发展指一个人作为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32.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特点是什么? 答:(1)物体永久性意识的巩固,动作大量内化,开始借助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

(2)重视外部活动,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

(3)思维缺乏守恒性和可逆性;

(4)直觉思维开始由单维向两维集中过渡,守恒即将形成,思维处于自我中心阶段。

33.简述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特点。

答:(1)对规则的理解上认为规则是万能不变的;

(2)评定行为的态度是极端的,判断行为根据后果大小;

(3)把惩罚看成是天意,赞成严厉的处罚;

(4)单方面尊重权威,遵守成人标准和成人规则。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31.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32.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1)无意识记忆为主。

(2)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忆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并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

(3)再认好于回记忆。

(4)具有自传体记忆能力。

(5)有特殊的记忆恢复现象。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31.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1)无意识记忆为主。

(2)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忆别L童识记的两种方法并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

(3)再认好于回记忆。

(4)具有自传体记忆能力。

(5)有特殊的记忆恢复褒象。

32.简述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答:(1)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评价。

(2)从对自己的外部行为的谣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封初步的客观评价。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3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答:(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32.简述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特点。

答:(1)对规则的理解上认为规则是万能不变的;

(2)评定行为的态度是极端的;

(3)判断行为根据后果大小;

(4)把惩罚看成是天意,赞成严厉的处罚;

(5)单方面尊重权威,遵守成人标准和成人规则。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31.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1)无意识记忆为主。

(2)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并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

(3)再认好于回忆。

(4)具有自传体记忆能力。

32.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依次为:
(1)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2)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3)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31.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32.简述依恋的特征。

答:(1)依恋对象具有选择性;

(2)有亲近行为;

(3)能从依恋关系中获取慰藉和安全感;

(4)依恋关系的破裂会导致分离焦虑和痛苦;

(5)双方在情感和行为上有协调性。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31.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阶段。

答:(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

(2)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

(3)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32.简述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

答:(1)熟悉环境的改变。

(2)被他人惧怕情绪感染。

(3)后天经验所致。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1.以社会性参与程度为标准可将游戏分为几类? 答:(1)独自游戏;

(2)平行游戏;

(3)联合游戏;

(4)合作游戏。

2.简述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答:(1)教养方式;

(2)儿童自身身体的吸引力;

(3)个性特点及自身不同的行为表现;

(4)认知能力的高低;

(5)教师的影响。

3.简述学前儿童的性格特点。

答:好动;
好奇;
好模仿;
好冲动。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1)以无意识记忆为主;

(2)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忆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并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

(3)再认好于回记忆;

(4)具有自传体记忆能力;

(5)有特殊的记忆恢复现象。

2.简述依恋及其表现。

答:(1)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

(2)通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吮吸、喊叫、抓握、依偎和跟随等,以此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3.简述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答:(1)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2)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阶段。

答:(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

(2)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

(3)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2.简述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及其表现范畴。

答:(1)儿童不考虑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听他说话而自己讲话;

(2)分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独白。

3.简述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答:(1)从浑浊一体到逐步分化;

(2)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3)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4)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答:(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2.简述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

答:(1)熟悉环境的改变;
(2)被他人惧怕情绪感染;
(3)后天经验所致。

3.简述安沃斯提出的儿童依恋的模式类型。

答:(1)焦虑——回避型;
(2)安全型;
(3)焦虑——反抗型。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2.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1)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2)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3)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3.简述依恋的特征。

答:(1)依恋对象具有选择性、有亲近行为、能从依恋关系中获取慰藉和安全感;

(2)依恋关系的破裂会导致分离焦虑和痛苦;

(3)双方在情感和行为上有协调性。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格塞尔学派提出哪些教育的忠告? 答:(1)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2)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3)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4)不要老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2.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 答:(1)教养方式;

(2)身体吸引力;

(3)行为特征;

(4)认知能力;

(5)教师的影响。

3.儿童自我评价有什么特点? 答:(1)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2)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 答:对规则的理解上认为规则是万能不变的;
评定行为的态度上,抱极端态度,并认为别人也这样看;
判断行为时根据后果的大小;
看待惩罚上,把惩罚看成天意,赞成严厉惩罚。

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答:直觉行动思维在先;
具体形象思维随后;
抽象逻辑思维最后;
其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的。

3.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答:环境因素;
认知因素;
移情;
强化。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分离的表现;
痛苦情绪的负面作用。

2.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答:从浑浊一体到逐步分化;

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3.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 答:感知者;
表现者;
欣赏者。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 答:教师角色对儿童的重要性;
教师应取的态度和方式。

2.格塞尔学派提出哪些教育的忠告? 答: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不要老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3.儿童评价一幅画的标准是什么? 答:喜欢图画中所画的对象;
喜欢图画中所有的颜色。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答:关键期概念的由来:关键期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洛伦兹(1937)提出来的。他在对鸟类自然习性的观察中,发现刚孵出的幼鸟,如小鸡、小鹅等,会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学会追逐自己的同类或非同类,过了这段时间便再也不能学会此类行为或印刻自己的母亲,而这段时间是很短的,故称为人类的关键期,又称最佳期、敏感期、临界期、转折期。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类研究借用到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如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 答: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3.消极强化与惩罚有什么不同? 答:消极强化是指厌恶刺激的去除从而增加反应行为;

起着增加动机的作用;

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起着降低动机的作用。

2007年7月试题及答案 1.简述婴儿大脑发育的特点。

答:(1)处于脑发育的敏感期;

(2)具有可塑性;

(3)已出现偏侧优势。

2.简述同伴相互作用的类型。

答:(1)客体中心阶段;

(2)简单相互作用阶段;

(3)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3.根据认知努力程度游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
(1)功能性游戏;

(2)构造性游戏或称创造性游戏;

(3)假装游戏或称象征性游戏;

(4)规则性游戏。

补充资料:
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答:阐明学期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2.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3.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阶段。

答: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
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
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5.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以无意识记忆为主;
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忆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并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
再认好于回记忆;
具有自传体记忆能力;
有特殊的记忆恢复现象。

6.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7.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阶段和种类是什么? 答:儿童记忆策略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视觉复述策略(18—24个月),特征定位策略(5岁以上),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4岁),提取策略。

8.简述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

答:熟悉环境的改变;
被他人惧怕情绪感染;
后天经验所致。

克服恐惧的措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为了帮助幼儿克服恐惧心理,我们还可以在幼儿群体中树立勇敢的榜样;
不要因为孩子害怕某些事物而惩罚或嘲笑他;
不要对孩子的恐惧,特别是为了获得关注而产生的“害怕”过分关注;
通过游戏活动矫治孩子的惧怕心理;
帮助孩子消除对恐惧事物的不正确认识和神秘感;
帮助孩子获得应付他所害怕的对象或情境的信心和方法;
预防恐惧的发生;
让孩子对惧怕的事物逐渐“习以为常”。

10.简述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及其表现范畴。

答:儿童不考虑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听他说话而自己讲话。分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独白。

11.简述依恋及其表现。

答: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通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吮吸、喊叫、抓握、依偎和跟随等,以此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12.简述安沃斯提出的儿童依恋的模式类型。

答:焦虑——回避型;
安全型;
焦虑——反抗型。

14.简述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特点。

答:对规则的理解:规则是万能不变的;
评定行为的态度是极端的;
判断行为根据后果大小;
把惩罚看成是天意,赞成严厉的处罚;
单方面尊重权威,遵守成人标准和成人规则。

15.研究儿童气质的意义在于。

答:气质有类型的差异而无好坏的区别,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16.以社会性参与程度可将游戏分为。

答: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17.简述操作性游戏的发展阶段。

答:无目的游戏;
功能性游戏;
结构性游戏。

18.简述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答: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评价;
从对自己的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的客观评价。

21.以社会性参与程度为标准可将游戏分为几类? 答:(1)独自游戏;
(2)平行游戏;
(3)联合游戏;
(4)合作游戏。

22.简述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答:(1)教养方式;
(2)儿童自身身体的吸引力;
(3)个性特点及自身不同的行为表现;
(4)的认知能力的高低;
(5)教师的影响。

23.简述学前儿童的性格特点。

答:好动;
好奇;
好模仿;
好冲动。

四、论述题题库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34.试述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答:学前儿童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注意的稳定性较差。

(1)原因分析。

①无关刺激过多;

②疲劳;

③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

(2)预防措施。

①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②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

③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预防长时间单一的活动引起疲劳。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34.试论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答:早期依恋对儿童后期行为有重大影响,表现在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和认知的发展上。

(1)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较多地发展出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2)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它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与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相反,他将可能成为一个依恋缺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3)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能主动热情地接近问题,坚持性较好,与人合作,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而拒绝型依恋的儿童则对问题不感兴趣,遇到困难表现出消极情绪反应,很容易失望,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34.试述依恋的类型及行为表现。

答:依恋行为分为四种类型:安全型、焦虑回避型、焦虑反抗型和紊乱型。

(1)安全型: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旁。

(2)焦虑回避型 母亲(依恋对象)在场或不在场对这类儿童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他们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

(3)焦虑反抗型 这类儿童遇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就会表现极度的反抗,但是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安全探究的基地。

(4)紊乱型:这类婴儿在陌生人情境中表现出混乱和无目标,没有一个清晰的行为模式,对分离后的重逢经常有一些不一致的、古怪的行为反应。这也是一种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34.试述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

答:(1)父母的惩罚。

惩罚对于非攻击型的儿童能抑制攻击性,但对于攻击型的儿童则不能抑制攻击性,反而会加重攻击性行为。因此,以惩罚作为抑制孩子攻击性行为的方法往往并不奏效,因为,父母的惩罚本身就又给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榜样。

(2)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上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儿童会从这些电视、电影和网络暴力节目中观察学习到各种具体的攻击性行为。儿童不仅能从暴力节目中学习到攻击性行为,更为重要的是,电视、电影人物的经历会使许多孩子将武力视为解决人际冲突的有效手段,并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依靠攻击性行为来解决与他人的矛盾。

(3)强化。

在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孩子的侵犯行为。同伴之间也能学会攻击性行为,如果一个孩子成功地引用了攻击策略来控制同伴,可以加强和增加他以后的攻击性。

(4)挫折。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对孩子来说,家长或教师的不公正是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公正的态度和方式。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34.试述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答:(1)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 ①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

此时儿童还没有道德意识,不会把自己和外面的世界分开,没有自我意识。在游戏时,规则或成人的要求对他们还没有约束力,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执行游戏规则。

②他律阶段(4~8岁) 遵从成人的规则;
从行为结果去判断行为好坏,不考虑行为动机。

③自律阶段(8~10岁) 儿童不是盲目遵守成人的权威,而是自主地用自己的道德认识去判断,有一定的规则意识,有自己内在的判断标准,而且会从行为动机出发去判断。

④公正阶段(10~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儿童不再刻板地按固定的规则去判断,在依据规则判断时隐含考虑到同伴的一些具体情况,从关心和同情出发 去判断。

(2)道德教育的启示:
从上述四个阶段看出可以,儿童的道德倾向是从认识单纯的规则到了解真正意义的规则,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渡,这对儿童的道德教育有重要启示:
品德发展的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连续发展的。儿童品德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可以根据儿童的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来教育孩子:对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儿童的活动不应多加干涉,而应耐心地具体指导;
对处于权威阶段的儿童,要靠成人的具体指导,这时,成人的示范和表率特别重要,不必强求同伴之间的互助;
对处于可能性阶段的儿童,在教育中应注意正面引导和讲明道理,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儿童;
对处于公正阶段的儿童,尊重他们的思想,必要时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19.维果斯基是如果看待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对我们的儿童教育有何启示? 答:(1)教学应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一致。

(2)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即“最近发展区”(通过成人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3)维果斯基将学校中的教学与发展比作是最近发展区和现实发展水平间的关系。童年期的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加以引导才是好的教学,教学的可能性由它的最近发展区决定,一个正确有效的教育既要确定教学的最低阈限,也要确定教学的最高阈限。

启示:对儿童的教育存在最佳时期,一定时期的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学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发展过程加以及时的组织.对不良倾向加以及时调整,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34.试论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答:(1)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较多地发展出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2)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它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与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相反,他将可能成为一个依恋缺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3)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能主动热情地接近问题,坚持性较好,与人合作,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而拒绝型依恋的儿童则对问题不感兴趣,遇到困难表现出消极情绪反应,很容易失望,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34.评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答: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认识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而是一个有着质的差异的发展过程。

即感知运动阶段 (0~2岁)、前运算阶段 (2~7岁)、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每一阶段都表明儿童适应环境的一种新的水平。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体系,为我们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

他第一次详尽地论述了儿童智慧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思维机制,为后人进一步研究儿童思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引发了更多的儿童心理学家对认知研究的热情。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34.试论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答:(1)帮助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同伴使儿童获得了支持资源,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2)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

(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儿童可以从同伴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因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相互帮助克服情绪上的问题,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答:(1)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2)为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

(3)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指导意义。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33.维果斯基是如果看待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对我们的儿童教育有何启示? 答:(1)教学应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一致。

(2)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即“最近发展区”(通过成人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3)维果斯基将学校中的教学与发展比作是最近发展区和现实发展水平间的关系。童年期的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加以引导才是好的教学,教学的可能性由它的最近发展区决定,一个正确有效的教育既要确定教学的最低阈限,也要确定教学的最高阈限。

(4)启示:
对儿童的教育存在最佳时期,一定时期的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供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教学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发展过程加以及时的组织,对不良倾向加以及时调整,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33.试论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答:(1)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交往、探索、有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较多地发展出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2)对情感发展的影响:良好的依恋,它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相反,他将可能成为一个来自依恋缺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3)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能主动热情地接近问题,坚持性较好,与人合作,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而拒绝型依恋的儿童则对问题不感兴趣,遇到困难表现出消极情绪反应,很容易失望,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33.试论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答:(1)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人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较多地发展出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2)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它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相反,他将可能成为一个来自依恋缺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3)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能主动热情地接近问题,坚持性较好,与人合作,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而拒绝型依恋的儿童则对问题不感兴趣,遇到困难表现出消极情绪反应,很容易失望,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33.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答:(1)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2)为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

(3)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指导意义。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33.试述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答:(1)教养方式的影响:(要说明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对儿童性格的不同影响。

(2)儿童自身身体的吸引力:相貌漂亮的儿童更易受其他儿童欢迎。

(3)自身不同的行为表现:外向、友好无攻击性行为的儿童较受欢迎。

(4)认知能力的高低:智商高的儿童与同伴的接纳程度呈正相关。

(5)教师的影响:教师对儿童特征和价值的认可程度影响其他儿童对该儿童的接纳性。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试论述早期依恋对儿童后期行为的影响。

答:1.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较多地发展出退缩、交往能力差。

2.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可增加一个人的信赖与自信,情绪稳定,能发展出积极的情绪情感,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反之,有可能缺乏自信,情绪不稳定,缺乏信任感,不能很好地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3.对认知发展的影响:依恋的性质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制约作用。安全依恋的儿童有较高的认知发展水平。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维果茨基是如果看待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对我们的儿童教育有何启示? 答:教学应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一致。

观点:
1.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即“最近发展区”(通过成人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2.维果茨基将学校中的教学与发展比作是最近发展区和现实发展水平间的关系。

3.童年期的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加以引导才是好的教学,教学的可能性由它的最近发展区决定,一个正确有效的教育既要确定教学的最低阈限,也要确定教学的最高阈限。

启示:
1.对儿童的教育存在最佳时期,一定时期的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2.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3.教学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发展过程加以及时的组织、对不良倾向加以及时调整,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试述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答:1.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对儿童性格的不同影响。

2.儿童自身身体的吸引力:相貌漂亮的儿童更易受其他儿童欢迎。

3.自身不同的行为表现:外向、友好无攻击性行为的儿童较受欢迎。

4.认知能力的高低:智商高的儿童与同伴的的接纳程度呈正相关。

5.教师的影响:教师对儿童特征和价值的认可程度影响其他儿童对该儿童的接纳性。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试论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答:1.帮助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同伴使儿童获得了支持资源,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2.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

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儿童可以从同伴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因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相互帮助克服情绪上的问题,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试述母亲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及如何做好优生。

答:胎儿的发展受母亲的年龄、自身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情绪和态度等因素影响。

(1)母亲的生育年龄。以20~35岁之间为益。生育年龄太小,易造成胎儿体重过轻或神经缺陷。生育年龄太大易造成母亲分娩困难或死胎。

(2)母亲对营养。胎儿的营养是通过脐带和胎盘的半渗透薄膜从母亲对血液系统中汲取的。孕妇的营养保证是非常重要的。要保证膳食营养均衡。

(3)注意用药。尤其是在刚怀孕的前2个月,稍不注意就会引起畸胎。如必须用药要咨询有经验的医生。

(4)孕妇的健康状态。俗话说种子好也得要“地”好。盐碱地是种不出好庄稼的。应尽力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5)母亲的情绪和态度。如果母亲在孕期受到直接的、重大的精神刺激,或长时间的紧张不安、焦虑等会危及胎儿的发育。应尽力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准备怀孕或怀孕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因素,做到优生优育。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试论述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

答:1.兴趣指引:这是学前儿童游戏的最主要的原因。

2.注意力集中:学前儿童游戏中的高度注意力使得他们在游戏思维活跃 、想象力丰富、有时会有出人意料的创造表现。

3.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的过程儿童可以尽情尽兴地体验着偷悦及欢乐的积极情感。

4.自由性:儿童在游戏中是自由的、主动的、无拘无束的,规则来自游戏的内部,没有目标的压力。

5.假想与真实的转换:儿童经常需要发挥想象力来充实游戏,适时的进行着假想与真实的转换,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6.人与人(物)的交流:象征性游戏中的角色分配需要协商和交流,也会有与材料、玩具的交流等。

7.各方面能力的延伸:游戏发展了儿童的自我控制、语言使用、记忆、与他人合作等各种能力。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试论述今天学习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1.个体成熟的原则的含义: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在成熟以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

2.育儿观念及其启示:
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不要老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试论述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际中有什么价值。

答:1.皮亚杰的主要成就是发现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的思维发展有着自己的阶段,其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

2.教育必须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

3.教育既要适应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促进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试论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答:1.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轫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较多地发展出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2.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它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相反,他将可能成为一个来自依恋缺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3.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能主动热情地接近问题,坚持性较好,与人合作,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而拒绝型依恋的儿童则对问题不感兴趣,遇到困难表现出消极情绪反应,很容易失望,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 试论述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

答:1.兴趣指引这是学前儿童游戏的最主要的原因。

2.注意力集中学前儿童游戏中的高度注意力使得他们在游戏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有时会有出人意料的创造表现。

3.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游戏的过程儿童可以尽情尽兴地体验着愉悦及欢乐的积极情感。

4.自由性儿童在游戏中是自由的、主动的、无拘无束的,规则来 自游戏的内部,没有目标的压力。

5.假想与真实的转换儿童经常需要发挥想象力来充实游戏,适时的进行着假想与真实的转换,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6.人与人(物)的交流象征性游戏中的角色分配需要协商和交流,也会有与材料、玩具的交流等。

7.各方面能力的延伸游戏发展了儿童的自我控制、语言使用、记忆、与他人合作等各种能力。

2007年7月试题及答案 结合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特征,谈谈教育中如何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答:(一)创造型儿童特征:
坚强性、进取性、独立性、好胜性、完美性、创新性、专注性。

(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儿童的创造力:
1.帮助儿童适应变化;

2.帮助儿童认识到有些问题不是能容易回答的,以避免在不能找到答案时的焦急情绪;

3.帮助儿童认识许多问题答案的多样性,并鼓励寻求多种答案,找出最适合情景的答案;

4.帮助儿童学会认识 自己的感情;

5.让儿童体会到通过努力解决问题会带来快乐;

6.让儿童认识个体差异存在的客观性;

7.帮助儿童发展毅力;

8.充分重视和激发儿童天生的创造性。

补充资料:
19.维果斯基是如果看待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对我们的儿童教育有何启示? 答:(1)教学应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一致。

(2)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即“最近发展区”(通过成人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3)维果斯基将学校中的教学与发展比作是最近发展区和现实发展水平间的关系。童年期的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加以引导才是好的教学,教学的可能性由它的最近发展区决定,一个正确有效的教育既要确定教学的最低阈限,也要确定教学的最高阈限。

启示:对儿童的教育存在最佳时期,一定时期的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学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发展过程加以及时的组织.对不良倾向加以及时调整,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20.试论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答:1.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较多地发展出退缩、交往能力差。

2.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可增加一个人的信赖与自信,情绪稳定,能发展出积极的情绪情感,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反之,有可能缺乏自信,情绪不稳定,缺乏信任感,不能很好地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3.对认知发展的影响:依恋的性质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制约作用。安全依恋的儿童有较高的认知发展水平。

五、案例分析题库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35.小明今年3岁,在小班中个子较矮,但他力气很大。他经常突然跑过去把别的小朋友推倒在地,有时有意去拧其他小朋友的脸,有时也会因为争夺玩具而大打出手。小明的这种行为让其他小朋友都不敢和他玩,不仅影响了日常管理,也影响了他的正常人际交往。

请对小明的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教育措施。

答:一、指出是攻击性行为,有极大的危害性。

小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被称之为攻击性行为,是指个体对他人进行身体或语言的攻击。由于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都不完全,且模仿力极强很容易养成一些坏习惯。

二、影响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1)大众传媒 小班幼儿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完全,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差,但是模仿能力很强。不良的大众传媒,例如电视中的暴力场面,动画片中的打斗动作等等都会给幼儿带来不良影响。

(2)家庭教育因素 在充满家庭暴力的环境里,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学会了一些攻击性行为;
不当的家庭教育,也容易让小班幼儿养成了这种攻击性行为的习惯。

(3)遗传因素 情绪容易激动,兴奋性强,反应速度快的神经活动类型,多受父母遗传影响。

(4)个体成长的阶段性因素 小班幼儿语盲发展虽快,但多数语句表达不够清楚,很多的时候是用动作来代替的,所以有些孩子会无意识的出现攻击性行为;
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容易必奋,加之好奇心强,往往在新的刺激下会产生不合常规的现象。3~4岁的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不能较好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教育矫正措施。

(1)幼儿园要创设宽松的环境 幼儿园要为小班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室内外活动空间要大,避免小班幼儿因身体的碰触而引起攻性行为。其次为小班幼儿提供玩具,活动材料要与中大班有所不同,小班幼儿相同数量的玩具,材料一定要充足,而中大班则以多种不同玩具,材料为主。另外还要注意在为小班幼儿提供玩具时,避免提供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

(2)鼓励孩子的亲善行为 鼓励孩子的亲善行为,如分享、合作、帮助别人等行为,也是消除孩子攻击性行为的一种好办法。

(3)提高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当小班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幼儿理解他的行为是不对的,其次教师可通过移情训练来教给幼儿体会他人的情感。通过提高幼儿的认识水平,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就会有所减少。

(4)进行适当冷处理 当小班幼儿出现过多的攻击性行为时,要采取冷处理地方法,不要强化他们的这种过激情绪,如果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得不到任何强化,对减少幼儿的攻击行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5)幼儿园与家长的配合 幼儿园和家长在教师孩子方面也要积极沟通,保持一致性的观点,双方要积极配合随时交换信息,采用最恰当的方法来帮助孩子,通过双方的配合就能使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越来越少。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35.小王的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小王和外面的伙伴一起玩耍会削弱自己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禁止小王与伙伴们进行交往。慢慢地,发现小王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

请问小王爸妈的担心有无必要?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答:小王父母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同伴交往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对孩子而言,同伴交往有重要作用:
(1)帮助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

(2)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

(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以上每项无展开分析的酌情扣分) 孩子自身对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的能力是影响儿童交往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交往。限制明明的交往行为,只会使明明更加不会主动去交往,从而缺少机会,在社会发展,认知、情感以及自我发展各方面受到影响。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35.明明和表弟多多差半岁,同时上了幼儿园小班。由于明明爸爸妈妈工作忙,不久她被送到了小镇上奶奶家。小镇幼儿园的老师非常强调知识学习,一年后,多多已经能认许多字了,而明明却整天沉浸在游戏中,几乎不学习,一个字也不认得。爸爸妈妈开始为此担心,怕幼儿园这样的教学会影响明明今后的学习。

你觉得明明父母的担心有必要吗?为什么?试从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角度加以论述。

答:明明父母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对幼儿来讲,游戏活动是非常重要的j而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

(1)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生理机能的成熟与发展;

(2)游戏能满足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3)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和语言的发展;

(4)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

(5)游戏能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35.小明的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小明和外面的伙伴一起玩耍会削弱自己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禁止小明与伙伴们进行交往。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小明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

请从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小明父母的做法。

答:小明父母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同伴交往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同伴交往有重要作用:
(1)帮助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

(2)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

(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以上每项4分无展开分析的酌情扣分) 孩子自身对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的能力是影响儿童交往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交往。限制明明的交往行为,只会使明明更加不会主动去交往,从而缺少机会,在社会发展,认知、情感以及自我发展各方面受到影响。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35.5岁的小强在幼儿园经常为了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对小朋友有拳打脚踢等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其他人都躲着他,很不受小朋友欢迎。

请你从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角度分析并提出教育措施。

答:(1)父母的惩罚。

惩罚对于非攻击型的儿童能抑制攻击性,但对于攻击型的儿童则不能抑制攻击性,反而会加重攻击性行为。因此,以惩罚作为抑制孩子攻击性行为的方法往往并不奏效,因为,父母的惩罚本身就又给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榜样。

(2)大众传播媒。

大众传播媒上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儿童会从这些电视、电影暴力节目中观察学习到各种具体的攻击性行为。儿童不仅能从暴力节目中学习到攻击性行为,更为重要的是,电视、电影人物的经历会使许多孩子将武力视为解决人际冲突的有效手段,并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依靠攻击性行为来解决与他人的矛盾。因此,要有意识弓l导孩子看电视及上网。

(3)强化。

在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孩子的侵犯行为。同伴之间也能学会攻击性行为,如果一个孩子成功地引用了攻击策略来控制同伴,可以加强和增加他以后的攻击性。

(4)挫折。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挫折是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自己的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研究认为,一个受挫折的孩子很可能比一个心满意足的孩子更具攻击性。

对孩子来说,家长或教师的不公正是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公正的态度和方式。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35.某幼儿园大班在室内组织语言教育活动,正当大家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时,外面出来一群别的班的孩子在玩耍,喧闹的声音马上把孩子们的注意吸引了过去,大家开始相互交谈,老师大声提醒保持安静,也没有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这时老师突然停了说话,孩子们安静了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

试分析这次活动中幼儿教育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老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什么? 答:(1)从幼儿注意发展的规律来论述。

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幼儿的注意主要还是无意注意,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许多事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2)老师要根据幼儿注意特点来组织教学。

对幼儿注意的组织常是通过言语指示来实现的,通过言语指示,可以提醒幼儿必须完成的动作、应注意的情况。老师突然停止说话,孩子们安静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这是老师通过言语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控制幼儿的注意活动。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35.当孩子遭遇挫折时 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喊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 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得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 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答: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说明毛毛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成功和失败,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那种想通过毫不吝啬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

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
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养育行为能帮助孩子建立可信般的自尊。

作为妈妈一方面要维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向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使其通过主观努力去实现。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35.国外有媒体指出,中国的小孩越来越不会玩了。他们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着干干净净,不允许他们做那些可能会使衣服弄脏的游戏。同时,中国很多的年轻父母觉得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画画、英语、钢琴等。

请结合游戏中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分析这些父母的做法。

答:(1)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其满足。

到了幼儿期,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独立性的增强,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产生了渴望参加成人的某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强烈愿望。但是幼儿年龄小,由于受到知识、经验、能力等的限制,不可能真正像成人一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也就是说,幼儿渴望参加成人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同从事这些活动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之间发生了矛盾,而游戏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的活动方式。

(2)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促进其认知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

游戏中蕴涵着大量的学习,游戏时,儿童的各种感官都要参加,从而促进了感知能力的发展。

游戏所表现的往往是幼儿经历过的事情,为了正确、确切地表现某些事物,幼儿必须有意识地回忆以往的知识经验。特别是在规则游戏中,幼儿必须有意识地去记住某些游戏规则,这就促进了有意记忆和有意注意的发展。

游戏并非是以往经验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游戏以想象为前提,同时又不断增进想象的目的性,并促使它朝着创造想象的方向发展。

(3)游戏有助于儿童去自我中心。

幼儿在游戏中总是以角色自居,力图像扮演的人物那样行动,要做到这一点,幼儿必须站在所扮演的人物的角度上,去想象其可能的行为。因此,在游戏中幼儿逐渐学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有利于儿童去自我中心。

(4)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制力。

由于游戏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较容易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锻炼了幼儿的意志。

游戏是一种不带任何强制性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儿童在游戏中可以随心所欲,他们的行为必须受游戏规则的约束。这种约束不是外加的,而是一种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因此,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和自觉纪律。

因此,这些父母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35.材料: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她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
父亲讨厌她,虐待她。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乎没听到过说话,更不用说有人教她说话了。除了哥哥匆匆地、沉默地给她送些食物外,可以说,基尼生活在一间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她严重营养不良,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不知道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没有明显的喜怒表情。基尼3岁被发现后,被送到了医院。最初几个月,基尼的智商得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多方面的重视使她受到了特殊的精心照顾。尽管如此,直到13岁,都没有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不能进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

根据以上案例,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基尼的缺陷说明了什么? (2)小基尼在精心教育下,仍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这说明了什么的影响作用? 答:上述材料说明了两方面的规律:
(1)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基础;
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特别是幼儿亲子关系对儿童一生的心理发展起基础和奠基作用,如果没有社会环境及教育的作用,儿童不可能形成成人的心理。

(2)说明儿童各种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关键期是某种心理活动、机能在某个阶段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此时期适时对儿童进行正确教育,儿童心理发展很快;
反之,则可能造成终生障碍。3岁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基尼就是失去了这一关键期的培养,以后语言的发展就很难了。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34.智慧的家长一优秀的孩子, 一个获诺贝尔奖的法国化学家,在回答记者采访时感叹自己所取得的伟大科学成就与童年的家庭教育有密切关系。“我的今天的成就应该一半归结给我妈妈。有一件事让我终身无法忘怀。”他说:“在我五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到厨房里去拿牛奶,三斤装的牛奶放在冰箱里,当我拿出来玻璃瓶子,取牛奶,一下子没抓住,牛奶瓶打倒厨房的地上,整个儿洒了一地牛奶,玻璃碎片满地都是。妈妈听到了响声赶紧跑过来。我本以为妈妈会打我一顿,结果妈妈愣了一下突然笑了,说既然牛奶已经洒了,我们看他还有什么用吗?儿子,看看有什么用?别愣在这儿,你不是叠了很多纸船?这不是一个海洋吗?咱俩划纸船,把你的纸船找出来。在我去找纸船的时候,妈妈把地上的玻璃碎片,收拾干净,地上剩下一个牛奶的海洋。然后,我和妈妈拿着纸船在那个牛奶上面开始比赛。玩了20分钟,纸船也湿了,妈妈说,‘好了,玩够了,牛奶完成了它的使命,把它扫掉吧’,妈妈把它扫了。然后,妈妈把我领到院子里,找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瓶子跟我说,‘刚才你之所以把牛奶洒到地上,是因为不知道怎么抓,现在妈妈灌满水,你现在右手抓瓶颈,左手拖瓶底,试一下。’我在草坪上,来回走了十多次,等到我学会了拿牛奶瓶之后,他说, ‘好了,没事了,玩去了,以后你就不会打了。”’ 上述材料说明什么规律?请你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加以分析。

答:儿童家庭教养对其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母亲的正确教养方式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1)作为母亲面对孩子的挫折没有一味加以责备,而是正确进行即情教育,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作为母亲知道在5岁大的儿童他的抓握和协调能力还未发展到相应阶段,牛奶瓶摔翻是正常现象。更可贵的是还利用倒翻的牛奶想象成大海让孩子玩纸船,更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2)母亲良好的情绪调控(没有像一般家长可能会出现的责备,而只是“一愣”)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控制情绪的典范,有利于形成孩子好的性格特征。

(3)学前儿童的情绪理解和情绪调控是情绪与认知、意志的关系,体现关心理过程盼协调发展。稳定的情感发展有利于孩子探索和思维的发展。反之,孩子如受到斥责,会形成情感刨伤,产生不利的后续影响。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34.材料:毒孽子耩遇攀折时 小“班韵毛毛从幼儿园圆家-粤黟希冷嘴,-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间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凌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得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睦”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韵建议。

答:(1)指出表现背后的心理实质;

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说明毛毛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2)挫折孩子发展的影响;
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育建议;

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那种想通过毫不吝啬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
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
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养育行为能帮助孩子建立可信赖的自尊。

作为妈妈一方面要维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向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使其通过主观努力去实现。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34.材料:
他性子很急,每次拿小人书,都是拿一大叠,翻得很快,即使新书也很快看完,喜欢活动量大的活动,每次玩创造性游戏,总是玩打仗;
他是全班扔沙包扔得最远的一个;
他爱逞能:有一次全班小朋友正在排队,他突然跑出队伍,用力拉住正在转动的转椅;
他上课时坐不住,随便站起来,或在椅子上乱动,常常发出叫声,即使老师对他有所示意,他仍然克制不住,对老师的提问常常没有听清楚就急着回答,因此常常答非所问。

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和和教育措施,并谈谈研究儿童气质的教育意义。

答:(1)指出类型:气质属于胆汁。

(2)研究儿童气质类型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首先明确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3)具体做法: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其周围的成人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4)胆汁质的儿童的教育措施:应培养他的自制力,让他学会冷静,沉着和有耐心。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34.材料:当孩子遭遇挫折时 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得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答:(1)毛毛的心理: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说明毛毛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2)对挫折作用分析: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成功和失败,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那种想通过毫不吝啬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
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
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养育行为能帮助孩子建立可信赖的自尊。

(3)建议:作为妈妈一方面要维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向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使其通过主观努力去实现。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34.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她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
父亲讨厌她,虐待她。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乎没听到过说话,更不用说有人教她说话了。除了哥哥匆匆地、沉默地给她送些食物外,可以说,基尼生活在一间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她严重营养不良,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不知道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没有明显的喜怒表情。基尼3岁被发现后,被送到了医院。最初几个月,基尼的智商得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多方面的重视使她受到了特殊的精心照顾。尽管如此,直到13岁,都没有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不能进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

根据以上案例,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基尼的缺陷说明了什么? 2.小基尼在精心教育下,仍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这说明了什么的影响作用? 答:1.儿童心理的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基础。遗传一方面保证了人类性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又为个体适应环境的变化提供了可能性。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社会环境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提供了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性;
特别是幼儿亲子关系对儿童一生的心理发展起基础和奠基作用,如果没有社会环境及教育的作用,儿童不可能形成成人的心理。

2.说明儿童各种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
关键期是某种心理活动、机能在某个阶段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此时期适时对儿童进行正确教育,儿童心理发展很快;
反之,则可能造成终生障碍。3岁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基尼就失去了这一关键期培养,以后语言的发展就很难了。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34.常有家长问,“孩子都上大班了,可还是那么胆小,见什么怕什么。前几天带他去公园玩滑梯,他愣不敢上去,好不容易抱上去了,他又不敢往下滑,吓得哭起来,惹得周围人议论纷纷,我们做家长的挺不好意思的。可这孩子天生就胆小,又有什么办法呢?” 试分析孩子胆小的原因并对家长提出家庭教育中的应对措施。

答:(1)分析原因:孩子胆小是常见的,并非天生的,也容易改正,关键是搞清孩子胆小的原因。

如父母溺爱,过度保护;
父母斥责,过度刺激;
孩子身体虚弱,缺乏信心;
个性内向等。

(2)措施:
父母溺爱,过度保护而胆小的孩子,就需彻底消除对他的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

因自卑而胆小怕事的孩子,应多加鼓励、耐心帮助,避免斥责、嘲笑等消极刺激;

因体弱多病而缺乏信心的孩子应多锻炼身体,多参加户外活动,多交往,从而在身体和心理上适应环境,勇敢起来;

培养良好的个性,多参加同伴活动。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常有家长问,“孩子都上大班了,可还是那么胆小,见什么怕什么。前几天带他去公园玩滑梯,他愣不敢上去,好不容易抱上去了,他又不敢往下滑,吓得哭起来。惹得周围人议论纷纷,我们做家长的挺不好意思的。可这孩子天生就胆小,又有什么办法呢?” 试分析孩子胆小的原因并提出家庭教育中的措施。

答:孩子胆小是常见的,也并非天生的,也容易改正,关键是搞清孩子胆小的原因。

父母溺爱,过度保护;

父母斥责,过度刺激;

身体虚弱,缺乏信心。

措施:
父母溺爱,过度保护而胆小的孩子,就需彻底消除对他的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

因自卑而胆小怕事的孩子,应多加鼓励、耐心帮助,避免斥责、嘲笑等消极刺激。

因体弱多病而缺乏信心的孩子应多锻炼身体,多参加户外活动,多交往,从而在身体和心理上适应环境,勇敢起来。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 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得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答:1.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说明毛毛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2.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4.以过多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
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她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
父亲讨厌她,虐待她。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乎没听到过说话,更不用说有人教她说话了。除了哥哥匆匆地、沉默地给她送些食物外,可以说,基尼生活在一间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她严重营养不良,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不知道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没有明显的喜怒表情。基尼3岁被发现后,被送到了医院。最初几个月,基尼的智商得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多方面的重视使她受到了特殊的精心照顾。尽管如此,直到13岁,都没有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不能进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

根据以上案例,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基尼的缺陷说明了什么? 2.小基尼在精心教育下,仍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这说明了什么的影响作用? 答:1.儿童心理的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基础。遗传一方面保证了人类性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又为个体适应环境的变化提供了可能性。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社会环境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提供了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性;
特别是幼儿亲子关系对儿童一生的心理发展起基础和奠基作用,如果没有社会环境及教育的作用,儿童不可能形成成人的心理。

2.说明儿童各种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
关键期是某种心理活动、机能在某个阶段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此时期适时对儿童进行正确教育,儿童心理发展很快;
反之,则可能造成终生障碍。3岁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基尼就失去了这一关键期培养,以后语言的发展就很难了。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材料:其其性子很急,每次拿小人书,都是拿一大叠,翻得很快,即使新书也很快看完,喜欢活动量大的活动,每次玩创造性游戏,总是玩打仗。他是全班扔沙包扔得最远的一个。

其其还爱逞能。有一次全班小朋友正在排队,他突然跑出队伍,用力拉住正在转动的转椅。

他上课时坐不住,随便站起来,或在椅子上乱动,常常发出叫声。即使老师对他有所示意,他仍然克制不住。对老师的提问常常没有听清楚就急着回答,因此常常答非所问。

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并谈谈教育措施。

答:1.他偏于胆汁质。

2.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的问题,它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3.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作为家长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4.对胆汁质的儿童应培养他的自制力,让他学会冷静、沉着和有耐心。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材料:她易于察觉别人不易察觉的事情。在实验中,两根铁丝本应是等长的,但实际上有极细微的差异。先后参加实验的10个同龄小朋友,只有她一人注意到这个差异。她不喜欢说话,喜欢一个人玩。有时其他小朋友凑过来玩,她也不说话,只是厌烦地把他们推开,更不易与陌生人接触。她情绪不易外露,受到表扬时,也没有什么表示。在幼儿园里遇到不高兴的事,可以毫无表情,但回家后对着妈妈哭。她上课时很安静,总是一个姿势坐着。吃饭时,不管饭菜多么好,从不见她大口吃。午睡时,她总是把衣服一件件叠好放在椅子上。如果椅子稍歪一点,她要把它放正,还要看上几眼,然后才躺下。起床时,穿衣动作也很慢。

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并谈谈如何根据此类气质进行教育。

答:1.她是偏于抑郁质的孩子。

2.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的问题,它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3.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作为家长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4.对抑郁质的儿童,则应注意发扬他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他的自信心等。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小明在家里能说会道,想要干什么表达得一清二楚,还能把一家人指挥得团团转,甚至稍不顺心就大喊大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但一出家门,到了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人时,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不敢当众说话,见人直往爸妈身后躲,要是爸妈不在身旁,还会害怕得大哭…… 分析小明的这种心理并提出教育措施。

答:小明的这种表现就是俗话说的“窝里横”,大多发生在 2--6岁的孩子身上。

原因:
1.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和保护有关系。

2.在外面感觉害怕,从心理学上说是典型的自我力量不足,由于缺乏与外界的联系,在陌生环境就不知所措了。

措施:
1.改变溺爱的教育方式、停止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2.不要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宝宝进行比较; 3.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 4.有足够的耐心。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 强强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的一双袜子,并且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去操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的。强强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强强折腾了半天,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发现洗衣机没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我自己来”、“我要”。

请你运用儿童个性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答:学前儿童性格特征表现为:好动;
好奇、好问;
好模仿;
好冲动。

作为家长要充分了解学前儿童在此阶段的性格特征,在教育过程中让孩子多动,激发他的好奇心,对孩子冲动的不良行为要有耐心,并晓之以理。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 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壶。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答:1.这是依恋的一种表现,是依恋情感的转移;

2.小红毯成为安全的依托;

3.儿童依恋的表现(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跟随等);

4.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对情感发展的影响;
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必须十分重视孩子的依恋行为,充分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 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拿到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答:揭示毛毛的心理: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说明毛毛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分析:
1.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成功和失败,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3.那种想通过毫不吝啬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4.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

5.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养育行为能帮助孩子建立可信赖的自尊。

建议:
作为妈妈一方面要维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向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使其通过主观努力去实现。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 琳琳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楚楚动人,但是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一次,班里开展 “好朋友”主题活动,琳琳的“朋友树”上挂着许多好朋友的名字,老师问琳琳,你的好朋友是谁? 琳琳说是明明,可明明却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又说嘟嘟是她的好朋友,嘟嘟又说: “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一连说了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都否定了。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答:1.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教养方式;
身体吸引力;
行为特征;
认知能力;
教师的影响。行为特征是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之一,行为特征是儿童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儿童个体之所以交往成败不同、同伴地位各异,主要是因为这些儿童具有冥想不同的行为表现。

2.同伴关系的功能: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
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
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研究表明受欢迎的儿童,是因为他们具有外向、友好的人格特征;
而不受欢迎的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往往是比较笨拙和不明智的,他们尝试加入群体活动那个,但是往往被令人讨厌的特征拒之门外,而且由于害羞,他们大多自己玩,很少见到他们表象自己。

该案例中的琳琳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虽然她认为很多人都是自己的好朋友,但是正是这些特征,使其他小朋友都否认和林琳是好朋友。

2007年7月试题及答案 2岁的红红很懂事,也很机灵。可是每次不管她多高兴只要看到妈妈抱别的小朋友就一个劲地哭闹。红红妈妈为此感到非常苦恼 。

5岁的琪琪一次在早操时故意绊倒班里一个小朋友的脚,被发现了还满脸无所谓,甚至有点幸灾乐祸。事后家长和教师仔细询问才知道,琪琪很不服老师表扬的那个小朋友做操好,故意让他当众出丑。

1.请分析红红和琪琪的心理。

2.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答:1.心理分析 红红和琪琪的这种行为都是嫉妒情感的表现。一方面表明幼儿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认识到主我与客我的关系,另一方面还表明自我控制能力上还不够强。这种早期情感的出现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影响。

红红看到妈妈抱别人 的孩子表现 出哭闹,是告诉妈妈一个信息他需要妈妈的爱抚,这是对母亲抚爱的独占性的要求,自我意识越强这种占有欲越强,包括对物的占有上也是如此。

琪琪的行为表明,他已经有强烈的自尊感,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由于自己做操没有别人好,就施法拌倒别人使之当众出丑从而来缓释自己心中的不平。

嫉妒心是每个人正常的情绪 ,但嫉妒心强的宝宝在社会交往中会带来不利影响,阻碍人际智能的发展。

嫉妒心强的宝宝往往会过分自信,甚至自大,在实际生活中更易产生自卑,发展到用不正当手段去伤害别人。主要在于对自己和别人的认识过于偏激,在 自我认知智能发展方面也会出现困难。

2.为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
(1)提高孩子自我认知能力。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发展宝宝的内省智能是克服嫉妒心理的基本途径之一。

(2)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移情就是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是宝宝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只有心理成熟才能自我排解嫉妒心理。

(3)将嫉妒转化为努力的动力。家长可以尝试将宝宝的嫉妒心转化为竞争意识。

(4)让宝宝参加竞赛型游戏。鼓励宝宝参加一些竞赛游戏,可以锻炼宝宝的心理调试机能。

补充资料:
1.红红易于察觉别人不易察觉的事情。在实验中,两根铁丝本应是等长的,但实际上有极细微的差异。先后参…………件件叠好放在椅子上。如果椅子稍歪一点,她要把它放正,还要看上几眼,然后才躺下。起床时,穿衣动作也很慢。

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红红的气质类型,并谈谈研究儿童气质的教育意义。

答:她是偏于抑郁质的孩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的问题,它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其周围的成人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对抑郁质的儿童,则应注意发扬他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他的自信心等。

2.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答:这是一种明显的依恋行为的表现,倩倩将小毯子看成是获取心理安全的替代物。

儿童依恋的表现(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跟随等);

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对社会性.情感.认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需要认真对待。

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给予更多的关爱,包括生体上的触抚和语言.目光上的交流等,使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

3.当孩子遇到挫折时 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拿到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答: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说明毛毛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成功和失败,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那种想通过毫不吝啬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
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
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养育行为能帮助孩子建立可信赖的自尊;
作为妈妈一方面要维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向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使其通过主观努力去实现。

4.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她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
父亲讨厌她,虐待她。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乎没听到过说话,更不用说有人教她说话了。除了哥哥匆匆地、沉默地给她送些食物外,可以说,基尼生活在一间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她严重营养不良,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不知道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没有明显的喜怒表情。基尼3岁被发现后,被送到了医院。最初几个月,基尼的智商得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多方面的重视使她受到了特殊的精心照顾。尽管如此,直到13岁,都没有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不能进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

根据以上案例,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基尼的缺陷说明了什么? (2)小基尼在精心教育下,仍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这说明了什么的影响作用? 答:(1) 儿童心理的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基础。遗传一方面保证了人类性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又为个体适应环境的变化提供了可能性。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社会环境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提供了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性;
特别是幼儿亲子关系对儿童一生的心理发展起基础和奠基作用,如果没有社会环境及教育的作用,儿童不可能形成成人的心理。

(2)说明儿童各种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
关键期是某种心理活动.机能在某个阶段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此时期适时对儿童进行正确教育,儿童心理发展很快;
反之,则可能造成终生障碍。3岁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基尼就失去了这一关键期培养,以后语言的发展就很难了。

5.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答:这是一种明显的依恋行为的表现,倩倩将小毯子看成是获取心理安全的替代物。

儿童依恋的表现(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跟随等);

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对社会性、情感、认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需要认真对待。

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给予更多的关爱,包括生体上的触抚和语言、目光上的交流等,使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

6.常有家长问,“孩子都上大班了,可还是那么胆小,见什么怕什么。前几天带他去公园玩滑梯,他愣不敢上去,好不容易抱上去了,他又不敢往下滑,吓得哭起来。惹得周围人议论纷纷,我们做家长的挺不好意思的。可这孩子天生就胆小,又有什么办法呢?” 试分析孩子胆小的原因并提出家庭教育中的措施。

答:孩子胆小是常见的,也并非天生的,也容易改正,关键是搞清孩子胆小的原因。

父母溺爱,过度保护;
父母斥责,过度剌激;

身体虚弱,缺乏信心。

措施:父母溺爱,过度保护而胆小的孩子,就需彻底消除对他的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

因自卑而胆小怕事的孩子,应多加鼓励、耐心帮助,避免斥责、嘲笑等消极剌激。

因体弱多病而缺乏信心的孩子应多锻炼身体,多参加户外活动,多交往,从而在身体和心理上适应环境,勇敢起来。

7.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她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
父亲讨厌她,虐待她。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乎没听到过说话,更不用说有人教她说话了。除了哥哥匆匆地、沉默地给她送些食物外,可以说,基尼生活在一间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她严重营养不良,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不知道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没有明显的喜怒表情。基尼3岁被发现后,被送到了医院。最初几个月,基尼的智商得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多方面的重视使她受到了特殊的精心照顾。尽管如此,直到13岁,都没有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不能进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

根据以上案例,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基尼的缺陷说明了什么? 答:(1)“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可能;
而社会环境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提供了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性,特别是幼儿亲子关系对儿童一生的心理发展起基础和奠基作用,如果没有社会环境及教育的作用,儿童不可能形成成人的心理。

(2)小基尼在精心教育下,仍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儿童各种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关键期是某种心理活动、机能在某个阶段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此时期适时对儿童进行正确教育,儿童心理发展很快;
如果失去了时机,可能使以后的教育非常困难或终生造成障碍。3岁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失去了这一关键期,以后语言的发展就很难了。

8.幼儿园小班上计算课,作业内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2”。老师讲完后,带小朋友一起练习。老师问一个小朋友:“你数一数,你长了几只眼睛?”小朋友回答:“长了3只。”年轻老师一时生气,就说“长了四只呢。

”那小朋友也跟着说:“长了四只呢。”老师说:“长了5只。”那小朋友又说:“长了5只。”老师气得直跺脚,大声说:“长了8只。”小朋友也跟着猛一跺脚说:“长了8只。”老师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小朋友还以为对了,也咧开嘴天真地笑了。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答: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好模仿的性格特点。好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最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行为。

(2)教师做法对吗?请做简要分析。

答:本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欠妥,理由如下:首先,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好模仿的特点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和其能力发展有密切关系。②幼儿的模仿和他们的受暗示性有关。幼儿往往没有主见,常常随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受暗示性强。③幼儿的好模仿也和其自信心不足有关。其次,利用模仿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获得良好的成效。有经验的教师特别注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

本案例充分说明了幼儿的受暗示性和模仿性。同时也说明,老师决不能在幼儿面前做出错误榜样,不能说反话,否则将引起极其不良的后果。培养幼儿的认知分化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将会使幼儿形成善于学习正确榜样而不去模仿不良行为的性格特点和习惯。否则,其性格将会向受暗示性强和缺乏自信心的方向发展。

9.小明是个3岁零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妇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小明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

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答:通过上述案例说明:(1)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为是不对的。(2)幼儿初期的思维还带有较大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离不开直接感知和行动,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很差。小明正处于幼儿初期,他的行为正好符合这一特征,因而是正常的。小明父母不了解幼儿初期思维的这一特点,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小明是很难达到的。(3)对小明父母的教育建议:①依据心理发展规律,正确理解幼儿初期思维发展的特征;
②创设情境,丰富玩具和提供实际操作机会;
③循序渐进提出行动目的性和计划性要求;
④抓住合理时机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10.李先生的儿子今年3岁,名叫浩浩,刚上幼儿园不到三周。最近,李先生发现浩浩回家后不是埋头不语、就是大喊大叫,一提起幼儿园就万分恐惧,对任何人都不理不睬,有时候还大小便失禁。一天,浩浩要小便的时候,李先生帮他脱下裤子,竟然发现浩浩大腿两边各有几块青紫,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其中有一处深深的、特别明显的指甲印…… 结合案例,谈谈你对教师体罚行为的看法。(湖北) 答:体罚是指教师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胁,或以其他强制性手段,侵害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的侵权行为。

教师体罚幼儿,无论从法律还是道德上都是不允许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幼儿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实施细则第42条进一步指出:“对体罚幼儿情节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为避免出现教师体罚幼儿的行为,必须从立法、执法、监督,以及学校、家庭、社会,教师、家长、幼儿等多方面入手,保证幼儿的合法权益。

11.一个炎热的夏天,张某工作很忙,特地给3岁的儿子买了一个玩具让他玩。张某忙完家务,给孩子准备洗澡水,叫儿子洗澡。连喊几遍,孩子说:“爸爸,我不洗澡,我没空。”爸爸给他讲道理,他却说:“不,我偏不。”张某生气了,一把抢过玩具,强行把孩子按入浴池。可是趁张某拿肥皂的时候,孩子跑走了。张某气不过,抓着孩子狠揍了两下屁股,接着强行给他洗澡。孩子大哭大闹…… 结合案例,分析此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福建) 答:幼儿此阶段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其表现出以下心理特点: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2)爱模仿;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相同事例不同问题) (1)这个案例说明了这个孩子什么年龄特点?  (2)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3)这位“爸爸”的做法对吗?这种做法对孩子心理发展有何影响? 答:(1)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2)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
②出现对成人反抗的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观,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

(3)不对,容易使孩子要么养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性格。

12.一幼儿婷婷今年3岁,是个很漂亮的小女孩。可是当妈妈教她5+3=8之后,问她3+5等于多少的时候,她居然说自己不知道!妈妈摇摇头,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会这么笨呢? 问:这一案例揭示了儿童的什么问题?其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我们可知3岁儿童的思维发展尚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具有不可逆性。这个案例揭示的正是儿童思维不可逆性的特点。

儿童思维的主要发展趋势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灵活性增强,开始从单维集中向两维集中过渡,形成“守恒”概念,思维的可逆性开始形成和发展。

13.从对某幼儿园大、中班幼儿的调查来看,中班80%的幼儿、大班98%的幼儿都喜欢教师始终面带笑容。这种情绪时时感染着幼儿,使幼儿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心情放松,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与信任感。

结合材料,试分析如何建立良好师幼关系。(广西) 答:(1)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消除分离焦虑;
(2)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
(3)对幼儿和幼儿的活动真正关注并感兴趣;
(4)理解与宽容地对待幼儿的错误;
(5)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6)帮助幼儿摆脱不良行为习惯。  14.某幼儿园大班在室内组织语言教育活动,正当大家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时,外面出来一群别的班的孩子在玩耍,喧闹的声音马上把孩子们的注意吸引了过去,大家开始相互交谈,老师大声提醒保持安静,也没有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这时老师突然停了说话,孩子们安静了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

试分析这次活动中幼儿教育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答:从幼儿注意发展的规律来论述。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幼儿的注意主要还是无意注意,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许多事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成人对幼儿注意的组织常是通过言语指示来实现的,通过言语指示,可以提醒幼儿必须完成的动作、应注意的情况。老师突然停止说话,孩子们安静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这是老师通过言语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控制幼儿的注意活动。

15.3岁的小明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小明就用高8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生气地说::“再哭,我打你”。小明不但没有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了滚。

请你分析一下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  答:小明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无异于火上加油,使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化。 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有:
1.转移法。对于小明睡觉前想吃糖的不合理要求,可以通过转移他的注意力的方法,儿童的注意力是容易转移的,如可以通过讲故事等其他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来转移小明的注意力。

2.冷却法。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方法,孩子自己慢慢地会停止哭叫。

3.消退法。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小明妈妈可以明确的告诉小明不会给他糖吃,即撤销促使其不良行为产生的强化因素。

16.儿童在两三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指征。1岁前的儿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当儿童学会正确的使用“我”这个词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

17.错错是某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该幼儿园里,他是出了名的“身强体壮”的顽皮鬼,和其他小朋友矛盾不断,今天早上又挨了老师的一顿狠批。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错错所在的班刚转来了一个小朋友李明,李明个字也比较高,这样,错错和李明成为该班仅有的两个“高个”。错错主动找李明一块玩,可李明不太喜欢动,尤其不爱和错错这样风风火火的孩子玩。今天上午刚到班里,错错又找李明教他“玩魔术”,李明不同意,这样错错就动起手来„„在老师眼里,错错总是这样:总是主动和小朋友接触,可好景不长,一来二去,也就没人愿和他玩了。然而,他自己仍别出心裁地玩得有滋有味。

据此案例回答问题:
(1)错错的行为及他和小朋友们的关系说明了什么?请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关知识回答。

(2)这种儿童的表现是什么?怎样帮助他处理好和伙伴的关系? 答:(1)在社会性发展中,错错在同伴交往方面属问题儿童,具有攻击性。

(2)体质强、力气大、行为表现最为消极、不友好,积极行为很少;
能力较强、聪明、爱玩、性格外向、脾气急躁、容易冲动、过于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但又很不善于交往;
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缺乏正确评价,往往估计过高。对没有朋友一起玩不太在乎。

教育方法:首先,要使他们了解受欢迎儿童的性格特点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同时,教师要引导其他幼儿发现这些幼儿的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幼儿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儿童交往、改善同伴关系的目的。  18.小亮3岁半,在幼儿园里,他很喜欢搭积木,每当有人问谁搭得漂亮时,他总是说自己搭得好,而事实并非如此。

请结合幼儿自我评价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

答: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特别是在幼儿初期,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幼儿的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过高评估自己,自我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小亮对自己的评价也体现了幼儿的自我评价带有主观性,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

19.军军是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小朋友,老师刚与他接触时觉得难沟通,几乎无从下手,但是经过几天观察,发现他其实很聪明,一遇到新鲜事就会发问,原来他的好奇心这么强,而且他与小朋友相处挺好的。他就是不愿意上课。上第一节课时,他的兴趣不大,只坐了几分钟。上第二节课时,老师课前与小朋友做了3个游戏,这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也过来加入到队伍中。这时老师表扬了他,还给他贴上了五角星,他非常高兴,老师又告诉他;
“你以后好好上课,我每节课给你贴小星星。”那天放学以后,老师就表扬了他,在班上给他做了值日生。他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后来,老师与他成为“好朋友”。下课时他会与老师玩、聊天。现在也愿意上课了,而且有时还提出好多问题。小朋友和老师都夸他进步大,也都越来越喜欢他了。

  请谈谈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需注意的问题有:
(1)注意倾听。教师要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示关注、接受和鼓励幼儿的谈话,在倾听时,教师要有耐心,还要细心揣摩和理解幼儿语言中潜在的意义。

(2)注意身体姿势。一名具有良好沟通技巧的教师在与孩子谈话时,会注意自己的声音、姿势以及运用和强调的词语。

(3)语言的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

(4)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教师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

20.星期一,A老师埋怨说:“萱萱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答: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
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
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
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A、B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20.萱萱今天是公共汽车的小司机,她见自己车上没有乘客,于是就大声嚷道:“快来乘车,我要开到动物园去了。”此时,娃娃家的妈妈推着娃娃来乘车,刚想上车,砚砚走来对娃娃家妈妈说:“这辆车不能乘,没有消过毒。”小司机听到了,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来,跑到积木箱前拿出一块绿色圆形积木,告诉他们:“我这辆车已经消过毒了,这是消过毒的标记。”经她这么一说,砚砚和娃娃家的妈妈都乘上了这辆公共汽车,小司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结合上面的案例说明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儿童的游戏不同于成人的玩,游戏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1)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游戏伴随着儿童成长。儿童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①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如在爬攀登架的过程中能体会到空间和高低、在玩水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干与湿、玩积木的时候能体会并认识到大小、形状、颜色等。②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会不断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这些感官刺激有助于培养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③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儿童的创造力在游戏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一个3岁的儿童在唱歌的时候把玻璃杯拿在手里当话筒,就充分表现出他的创造力。  (2)游戏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孩子们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借助游戏,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在游戏中,他们首先学会发现自我,他们了解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反应、自己会对别人有什么样的反应等。

  (3)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通过游戏使儿童能够解决一些情绪问题,在试验性的、没有恐惧的情境中学习对付焦虑和各种冲突。①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往往全神贯注、无拘无束,显露出自己的真正本性。②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③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在当代,有许多心理学家或教育家将游戏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治疗儿童的行为问题或者情绪问题。  (4)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锻炼和成长。它有助于儿童身体的成长。在童年的游戏中,有大量的运动性游戏,也是儿童十分感兴趣的游戏形式。

21.幼儿在想象中常常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某一成分,例如,画一个小孩放风筝,往往小孩的手给画得很长,甚至超出身体的长度。幼儿说话也喜欢夸张,例如: “我家的花开得可大了,像桌子一样大。”  结合以上现象,请你分析一下幼儿想像夸张的原因。   答:幼儿想像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夸张。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认知水平的限制。例如:幼儿在画一个小孩放风筝时,由于记忆中的形象较贫乏,对事物的特征掌握不完全,只感知到其中某些突出的特点,即用手放风筝,因此手就画得很长。

(2)情绪对想像的影响。自己喜欢的事物往往画得很大。

(3)想像表现能力的局限。放风筝的小孩的手给画得很长,原因也可能是受表现力的局限使画面与事实不符。

22.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

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答:(1)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2)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

23.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心急如焚地来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招呼她坐下,她急不可待地对医生说:“医生,我的孩子4岁半了,近来表现一反常态。前几天,有位同学来到我家,问他:“爸爸喜欢你还是妈妈喜欢你?”他说:“爸爸喜欢你”弄得这位尚未结婚的朋友(女)满脸尴尬。”  “昨天在公园玩滑梯,我让他回家,他却说„让我替小狗玩一次‟……唉!这孩子这么小就……真急死人啦!” 心理医生说: “不用急,不是小孩有问题,而是大人有问题,这是正常现象……” 这位年轻妈妈听后,顿时开朗了许多。

  根据上面的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年轻妈妈从紧张到开朗说明了什么? (2)材料中反映的情况说明了孩子的什么? (3)你认为医生应对这位妈妈说些什么?  答:(1)听了生理医生的话,“年轻妈妈”从紧张到开朗说明:①幼儿期心理变化迅速;
②心理学常识急需普及。

(2)让女士尴尬说明:孩子在言语发展过程中尚不能把人称代词区分开;
“替小狗玩一次”说明孩子在模仿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具有创造性。

(3)这是小孩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必着急,应注意教育引导,特别是对小孩创造性,要注意保护、培养;
多学习幼儿心理方面和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  24.幼儿玩开汽车的游戏时,往往陶醉于开汽车这个过程,他实际上不追求“汽车“真正地开动. 请你用幼儿行动的目的与动机之间的关系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答:1)幼儿行动的动机往往是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往往是一致的。尤其在游戏活动中,动机和目的的关系,是直接一致的关系。

2)在开汽车这一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动机是为了游戏,他要以他就不追求“汽车“真正地开动了。

25.5岁的小强在幼儿园经常为了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对小朋友有拳打脚踢等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其他人都躲着他,很不受小朋友欢迎。

请你分析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答: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大致有:
1.父母的惩罚;

2.榜样。攻击性的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

3.强化。在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就等于强化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另外,同学之间也会学会攻击性行为;

4.挫折。研究认为,一个受挫折的孩子很可能产生攻击性行为。对于小强的攻击性行为,应认真查找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6.妈妈在家里给5岁的小华制订了严格的作息制度:每天晚上8时准时睡觉,早上7时必须起床。刚开始,小华能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可是每晚当小华睡觉的时候,客厅里还隐隐约约传来爸爸妈妈看电视的声音;
有好多次小华早上近8时醒来时,妈妈还在睡懒觉…… 请您分析这位家长的做法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分析:孩子最初的规则意识,往往来自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如果成人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去遵守规则,而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家庭教育中规则的设立必然会失去意义。在给孩子设立规则的同时,家长必须考虑自己能否做到。上述案例中的家长在给孩子进行规则教育时陷入了困境:要求孩子按时睡觉、起床,自己却看电视、睡懒觉。家长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还有资格去要求孩子做到?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设立规则时言行不一致:即在要求孩子时,总是 “依法行事”;
而要求自己时,却敷衍了事。这样的家长即使硬给孩子设立了规则,也只会事倍功半,而且严重时还会使家长失去权威。

27.明明的妈妈在为4岁的明明设立规则时,经常变换方法。有时候喊明明吃饭,明明不听,妈妈便用物质诱导:“乖宝宝,快来吃饭,吃饱了妈妈给你买变形金刚。”这下,明明高高兴兴地去吃饭了。可事后明明妈妈总以“叫你吃饭是为了你好”为由,经常不兑现诺言。有时,晚上到了睡觉时间,明明不愿关掉精彩的动画片,妈妈便以暴力相逼…… 请您分析这位家长的做法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分析: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制定规则时,总是随心所欲。心情好时,用物质来诱导孩子;
心情烦躁时,又以暴力相逼。这样做,不仅不会使孩子养成正确的规则意识,反而会破坏亲子关系。给孩子设立规则,应该让孩子明确这是他应该遵守的,让他从内心体验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不要像明明的妈妈那样,用“多变法”来哄孩子或威胁孩子。如果遇到类似情况,父母不妨采用“自然后果教育法”,让孩子经过亲身体验,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将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并体验到适度的痛苦和不快。当孩子被饿上一两次后,想必下次叫他吃饭时,他肯定会乖乖地去吃了。如果孩子赖着看电视,家长以后在孩子要看电视前也不妨先给他打招呼,告诉他,看电视只能看多长时间;
如果他不答应,就应该给予坚决拒绝,但也要态度温和地给他讲道理。  28.玩完玩具后,小朋友都在收拾玩具,明明拿着小椅子,在教室里推来推去,突然看见小朋友捡得一筐雪花片玩具放在地上。于是,他抬头看看我,我忙把视线移开。只见他一只脚迈进筐里,使劲在玩具筐里踩,雪花片立时飞溅出来,几脚下去,把雪花片全部踩了出来,他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当小朋友告他的状时,他立刻就说:“老师,不是我,我没踩。”我说:“那是谁踩的”他会指着旁边的小朋友说:“是他。”窗台上摆着很多小朋友种植的植物。这天,他跪在小椅子上观看,他顺手拽了一根麦苗,看我没看他,把麦苗塞进暖气罩里,又拽了几根又赛季暖气罩里,被小朋友发现告诉了我。但他还说:“老师,不是我,我没拽。”  请分析明明的行为,并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答:分析:孩子的发展水平不一样,明明思维敏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年龄又小、知识经验贫乏,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差,自我为中心意识强。在做这些事时,他决没想到做这些事情是不对的,小朋友的告状,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为了逃避老师的批评,常常用慌言掩盖自己的行为,使其慢慢养成这些不良习惯。

1.为他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当孩子犯错误时,不在集体面前揭露他,单独和他谈谈。一方面表示对他错误的理解,提出遇到这样的事情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引导他换位思考,让他知道他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不快乐。让他知道出了问题应该自己承担,不能赖在别人身上。      2.培养勇敢的精神,经常讲一些有关勇敢的故事。善于观察,当他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及时地帮助,鼓励他去战胜困难。对他多进行胆量方面的训练。比如: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加大大梯的训练量,逐渐锻炼他的胆量。

  3.给明明母亲般的关爱。让他觉得老师也想妈妈一样关心她,使它具有安全感,减少他心中的压力。另外和他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话愿意与老师交流,。相信老师。老师有时应接纳、理解他的一些行为。

当孩子有了缺点、犯了错误,我们应用一颗宽容之心、平常心去看待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他们毕竟是年幼的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与生俱来的天真,稚拙与顽皮。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力,老师应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触动孩子的内心体验的教育,最有效的要让他们通过思考,去看清自己缺点,改正错误。

29.有些人为了让吵闹的小儿变得“安静”一些、“守规矩”一点,甚至只是为了逗孩子取乐,就编造了一些可怕的情境来吓唬孩子,什么“大老虎来了”、“大老猫来了”、“来咬你了”,并做出害怕的样子。吓得孩子听话了、老实了,或闭上眼睛睡觉了。可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样做有什么后果?请分析。  答:分析: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很严重的。一是会增加幼儿的精神压力和恐惧心理,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许多孩子夜里常做噩梦,睡不稳,很多都是吓唬造成的。二是容易形成幼儿胆小、软弱,遇事缩手缩脚、优柔寡断的性格,不利于培养他们勇敢坚强的个性。三是会损害家长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家长吓唬孩子的话,大多是在气头上顺口说出来的,兑现不了。久而久之,孩子把大人的话便看成了是骗人的谎话,再也不相信了。四是家长顺口说出的妖怪吃你、警察抓你之类的话,不讲科学,不合情理,不符合、法律规范,会给孩子形成错误的认识。因此,用吓唬的方法教育孩子弊多益少,不如用循循善诱、说明道理的方法,更有益于孩子认识错误,改正缺点,更有益于孩子健康活泼的成长。

Tags: 发展心理学   题型   题库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