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市城市防洪规划

2020-07-10 11:40:29

 

 **市城市防洪规划

  二○**年十月 项目名称:**市城市防洪规划 设计阶段:规划 设计编号:20**G009 委托单位:**市水利局 编制时间:20**年10月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城市概况 3 1.1 自然概况 3 1.2 社会经济概况 8 第二章 防洪治涝现状和存在问题 13 2.1 洪涝灾害 13 2.2 防洪、治涝现状 17 2.3 存在问题 18 第三章 规划目标和原则 20 3.1 规划依据 20 3.2 规划目标 22 3.3 规划原则 22 第四章 防洪、治涝水位分析计算 25 4.1 设计暴雨 25 4.2 设计洪水 31 第五章 防洪工程设施规划 36 5.1 防洪规划方案 36 5.2 防洪工程设施 38 5.3 清障规划 39 第六章 治涝工程设施规划 41 6.1 治涝水文计算 41 6.2 治涝规划方案 46 6.3 治涝工程设施 49 第七章 水环境保护规划 52 7.1 水环境污染源分析 52 7.2 水环境保护规划 53 第八章 非工程措施规划 56 8.1 防洪、治涝指挥系统 56 8.2 防洪、治涝预案 57 8.3 防灾减灾 59 第九章 管理规划 61 9.1 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61 9.2 管理设施 62 9.3调度规程和管理经费 64 第十章 环境影响评价 65 10.1 城市环境现状 65 10.2 规划方案改善环境的有利影响 65 10.3 规划方案对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66 10.4 缓解和补偿对环境不利影响的措施与建议 67 10.5 规划方案对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 67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 69 11.1 估算依据 69 11.2 估算方法 69 11.3 规划方案投资估算 69 10.4 投资分摊和资金筹措意见 70 第十二章 经济评价 72 12.1 费用 72 12.2 效益 72 12.3 经济评价 73

 前

 言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强大的聚集力和幅射力。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急速扩大,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区人口密集、财富集中,一旦遇到洪涝灾害,损失将更为巨大。提高城市防洪安全保障,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条件之一。因此,在流域、区域防洪标准提高到一定程度后,重点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加强城市防洪工作,把城市防洪除涝能力提高到与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发展水平相适应,是目前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城市防洪规划,是城市防洪建设的前期基础工作,编好城市防洪规划,不仅是防洪和排涝建设的需要,也是城市发展和环境改善的需要,更是加强水务统一管理的需要。为此,省政府下达了苏政发[2002]86号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通知》,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江苏省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工作提纲》,全面部署开展全省城市防洪规划的编制工作。受**市水利局委托,我院承担了《**市城市防洪规划》的编制工作。

 **城区所在地金沙镇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改革开放二十多 年来,金沙镇经济增长突飞猛进,社会事业日新月异,已初步发展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防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城区防洪现状已愈来愈不适应发展的要求,成为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为适应**市城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保证各项社会事业的顺利进行,根据水利部、江苏省水利厅及**市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本次规划以2004年为基准年 ,规划范围为西起金西竖河,东止果园村、陵园村,南以通吕运河为界,北以三环向北500m为界,面积约40km2。规划内容包括防洪、排涝、水环境整治三个方面,规划防洪标准为防御通吕运河50年一遇洪水,排涝标准为遇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不受涝。

 本着“防洪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外部防洪与内部排涝相结合,防洪建设与环境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针对**市地处平原河网地区的特点,提出了“大控制”和“分区控制”两套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方案,在方案比选的基础上,推荐采用“分区控制”建设方案,并根据**市的实际情况,结合工程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近期与远期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积极借鉴已建金沙横河整治工程的经验,适当采用工程性换水、水位控制等手段,有效改善城区河道的水质,并结合沿河景观、绿化建设,从而大大改善了城区的居住环境及文化品位等,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本次规划得到了**市水利局及**市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规划自20**年3月开始,先后两次于**市水利局开会讨论,一致同意推荐“分区控制”的规划方案,20**年8月完成了规划初稿。

 本规划报告采用高程系为国家85高程系。

 第一章 城市概况 1.1 自然概况 1.1.1地理位置和面积 **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北岸,南濒长江、东临黄海,与上海隔江相望,与苏北平原一脉相连,素有“江海明珠”的美誉。**市全境面积1351平方公里,总人口127.14万人。该市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海洋大陆性气候明显,全境土壤肥沃,水网密布,经济发达,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确定城市规划用地范围:西起金西竖河,东止果园村、陵园村,南以通吕运河为界,北以三环向北500m为界,规划面积约40km2,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按24km2控制。规划城市人口近期为15万人,远期25万人。

 1.1.2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 1、地形地貌 **市一般地面高程在3.20~4.40m(85基面,下同)之间,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沿江沿海地势低落,地面高程一般在2.40~2.80m之间。全市地貌构成:耕地占有64.6%,园林占2.3%,居民点及工矿、交通用地占14.6%,水域占18.4%,未利用地仅占0.1%。**市城区属通吕水脊海河相沉积平原区,市区地势基本平坦,南低北高,西高东低,地面标高在3.80~4.40m之间,平均超出其东北边的三余海积平原和南边的启海平原约1~2m。

 2、地质构造 地质属下扬子台褶带,以浅层变质岩为基地,为震旦纪以来凹陷地带边缘,沉积了震旦纪至中生代三迭系海陆相交替沉积地层,自中生代后,为持续沉降区。第四纪沉积物分布广泛,土层深厚,不见原岩露头。根据物探和钻探资料,地质构造比较简单,是相对稳定地区,属中部古长江工程地质条件优良区。

 3、地质评价 在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内,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一般均可作天然地基持力层。根据市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可将规划用地分为四个等级:

 Ⅰ级:金沙横河以南的地区以及竖石河以西的小部分地区,容许承载力12≤RⅠ≤14T/m2; Ⅱ级:现状老城区及其西北侧地区,容许承载力11≤RⅡ≤12T/m2; Ⅲ级:竖石河以西大部分地区以及西运盐河以北地区,容许承载力10≤RⅢ≤11T/m2; Ⅳ级:规划用地的东北部,容许承载力9≤RⅣ≤10T/m2。

 1.1.3土壤和气候 1、土壤 **地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霜期不长,自然条件适宜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全市拥有耕地707万亩,耕地产出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市区一马平川,土地肥沃,沟河纵横,雨水充沛的江海平原,孕育了南通农业,这里适宜多种作物生长,以粮棉为主,盛产棉花和特种经济作物,为全国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

 2、气候 该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海洋调节及季风环流的影响,具有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时空分配不均的特点。本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72.5mm(金沙站,下同),最大年降水量1502.1mm (1987年),最小年降水量673.0mm (1978年);最大日降雨量378.5mm(1960年8月4日),最大24小时降雨量596.7mm(1960年8月4日),最大1小时降雨量70.7mm(1960年8月4日)。因梅雨和台风的影响,全年约64.3%的降水量集中在5~9月份。6~7月间梅雨和6~9月间的台风雨常造成本地区的严重涝灾。全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2.7天。月降雨日数最多是5月份,平均12.8天,最少在12月份,平均7.4天。

 虽然年均降水量比较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较大,年际间最大最小降水量之比达2倍,年际间既有集中暴雨和连绵、阴雨,又有连续干旱、旱涝急转,再加潮位的变化,极易造成灾害。

 多年平均气温14.9℃,最高月平均气温是7月的27.5℃,最低月平均气温是1月的2.1℃;极端最高气温39℃(1960年8月7日),极端最低气温-10.9℃(1977年1月31日)。

 春夏多东南风,冬季多东北风和西北风,历年平均风速3.4m/s,年最大风速26.3m/s(NE,1960年7月7日),瞬时最大风速30.4m/s(SW,1975年7月14日)。常风向E、ESE频率为15%,次风向NE,ENE频率为12%。

 1949年至1997年影响本地区的台风共111次,平均每年2.27次,台风风力一般为6~8级,最大为12级,年均大于7级风的天为23.5天。

 多年平均雾日天数为30.9天,年最多雾日数60天,最少雾日数5天,大雾平均为5.7天,年平均日照数为2166.3小时,日照百分率49%。

 1.1.4外围水系及内河水系 1、长江 长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珍贵的自然资源,一方面它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水土资源、黄金水道和黄金岸线,另一方面又常常给我们带来洪水灾害。

 **市境内长江地处长江口感潮河段,上承大通来水,大通站多年平均径流量28200m3/s,最大洪峰流量92600 m3/s(1954.8.1),枯季最小流量4620m3/s(1979.1.31),汛期(5~10月)平均流量39700 m3/s。径流、潮流是构成本区长江河段的主要水动力因素,它们随不同地点、不同季节、不同潮汛、不同径流而变化,而潮位是反映这些因素变化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河段的潮性属非正规半日浅潮,一个太阳日24小时50分有两涨两落和潮不等现象,每年春分至秋分为夜大潮,秋分至春分为日大潮,最高潮位出现在农历8月,最小潮位出现在2月,潮差不等现象最大发生在朔望日后1~2日,最小发生在上弦和下弦日后1~2日。

 2、内河水系 **市境内河网自上而下由一、二、三、四级河道与小沟构成,逐级派生,交织成网,其中输水一级骨干河道6条段,总长度151.24km;二级河道26条,总长度299km;三级河道256条,总长度1343km;四级河道1343条,总长度2230km,水面积占总面积18.4%。

 **市城区内河道纵横,承担着城区内引、排、蓄、航、灌等任务,主要河道现状规模、标准如下:

 通吕运河:通吕运河西起南通港,经**市、海门市至启东市大洋港出海,全长78.85km,流经市区长约7.0km,底宽45~60m,底高-3.0m,边坡1:3,现状河口宽约100m,平均流量131.6m3/s,最大流量263.2m3/s。

 运盐河:运盐河西起团结河,东至海门市界,全长20.13km,流经市区长约10.0km,底宽8~10m,底高0.0~-1.0m,边坡1:2.5~1:3.0,现状河口宽约30m。

 竖石河:竖石河北起运盐河,南至通吕运河,全长5.3km,底宽15m,底高-1.5m,边坡1:3,现状河口宽约48~60m,平均流量28.0m3/s,最大流量56.0 m3/s。

 十总竖河:十总竖河南起竖石河,北至遥望港,全长14.75km,流经市区长约2.0km,底宽6m,底高-0.5m,边坡1:3,现状河口宽约30m, 金沙横河:金沙横河西起竖石河,东至运盐河,全长3.0km,底宽8m,底高-0.5m,现状河口宽约30m,通掘公路以西河道两岸均已建石驳,平均流量15.0m3/s,最大流量30.0m3/s。

 中心横河:中心横河西起竖石河,东至果园四组,全长3.2km,底宽4m,底高-0.3m,边坡1:2.5,现状河口宽约26m。

 一号横河:一号横河西起竖石河,东至九总港,全长4.0km,底宽4m,底高0.0m,边坡1:2.5,现状河口宽约26m。

 中心竖河:北起金沙横河,南至通吕运河,全长3.3km,底宽4m,底高0.0m,边坡1:2.5,现状河口宽约26m。

 金西中心横河:西起金西竖河,东至竖石河,全长2.6km,底宽4m,底高0.0m,边坡1:3,现状河口宽约28m。

 金西中心竖河:北起运盐河,南至通吕运河,全长6.8km,底宽4m,底高0.0m,边坡1:3,现状河口宽约28m。

 市区内还有二号横河、新金一河、唐灶港河、金西一号横河、金西二号横河等其它河道。

  表1-1:**市城区主要河道情况一览表 河道 名称 等 级 长度 原设计标准 现状河口宽度 (m) km 底宽(m) 底高(m) 边坡 通吕运河 一 7.0 45~60 -3.0 1:3 100 运盐河 二 10.0 8~10 -1.0 1:2.5 30 竖石河 三 5.3 15 -1.5 1:3 48~60 十总竖河 三 2.0 6 -0.5 1:3 30 金沙横河 三 3.0 8 -0.5 - 30 中心横河 三 3.2 4 0.0 1:2.5 26 一号横河 三 4.0 4 0.0 1:2.5 26 中心竖河 三 3.3 4 0.0 1:2.5 26 金西横河 三 2.6 4 0.0 1:3 28 金西竖河 三 6.8 4 0.0 1:3 28 注:表中长度为河道流经市区段长度。

 1.2 社会经济概况 1.2.1城市发展沿革 **境域,初为江海域中的沙洲,南北朝中期出水,南北朝后有人定居,煮盐为业。唐为盐亭场,设防务机构。唐半沙洲涨接大陆后,即凿河运盐,开通至扬州的航道,并打坝筑圩,铺生改土,种麦植黍,改变单一从事盐业生产的局面。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建**,静海县改称县。明洪武年间,静海县并入**,明代陆续在捍海堰外大规模围垦,农业逐步发展,家庭棉纺织业和粮油食品加工业兴旺,商业日趋繁荣,文化事业发达昌盛。明末清初,经济衰退,人口下降。清康熙即位后,实行奖励垦荒制度,境内经济逐步复苏,至清代中叶,成为著名的“土布之乡”。

 清雍正二年(1724年),**开为直隶州。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5月,改称南通县。清末民初,**近代工业、交通、邮电业兴起,银行、学校、医院以及博物苑、图书馆、剧场、电影制片公司等纷纷兴办,南通县成为苏北滨江临海地区的经济中心,文化事业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民国27年(1938年)3月日军侵入南通后,战争频繁,经济衰退,贸易萧条,文教事业受到破坏。1949年2月,南通县解放后,原县域及港闸等地划出另置南通市,南通县政府移驻金沙镇。1993年2月,撤县改设**市(县级)。

 建市以来,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均位居苏北各县(市)前列,综合实力居全国县(市)百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等殊荣。

 1.2.2社会经济概况 **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北岸,南濒长江、东临黄海,与上海隔江相望,与苏北平原一脉相连,素有“江海明珠”的美誉。**市全境面积1351平方公里,总人口127.14万人。

 **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属海洋大陆性气候,全境土壤肥沃,水网密布,风调雨顺,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大宗作物水稻、棉花等品质优良,盛产黄麻、薄荷等特种经济作物。水产资源丰富,既有江产的刀鱼、鲥鱼,又有海产的文蛤、对虾等,中药材资源相当可观,共有植物药124科、494种。

 2002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现价)121.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经济总量位居苏北各县(市)之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388元,比上年增长12%。全市完成财政收入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全市科技三项费用达到431万元,科技三项费用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1.17%;全市每万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8人;2002年,科技进步对工业、农业的贡献份额达到49.88%、59.24%。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全国科技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等荣誉称号。

 1.2.3**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市位于江海之交的长江三角洲洲头,地处上海都市圈120km紧密圈层内,该地区是21世纪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极之一,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区域,随着该区域核心城市上海国际性地位的逐渐确立,整个地区的发展亦将更加国际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直接受到上海的辐射,优越的经济地理区位将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但同时区域内的同级经济结构较为雷同,相互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城区所在地金沙镇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是全省城市化的重要载体,是建立规模有序,网络完善的区域城镇体系的重要一环。它既可发挥工业生产与城市社区的积聚效应,又可避免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带来的弊端,在降低管理成本、发挥投资效益、创造具有较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吸纳农村生意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金沙镇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水丰沛。全境面积44.22平方公里,现辖20个居委会,4个蔬菜村,29个农业村,总人口10.72万人。工业经济兴旺发达,产品有纺织、服装、塑料、机械、电子、食品、饲料等20多个门类600多个品种,具有相当经营规模的企业先后兴起,有江苏南强集团、南通通明食品有限公司、南通锦益有限公司、南通三达防腐工程有限公司等30余家,与美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客商合资兴办三资企业17家,在全市名列榜首。社会事业日新月异,各项服务设施得到完善。供电由华东电网输送,三座变电所容量为19.1万千伏安,自来水年供水量1000万吨,程控电话、图文传真直通世界各地,全镇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城市规划建设,1995年跨入了省级卫生城市行列。目前,行政机关区、商业服务区、居民住宅区、文化教育区工业生产区布局有序合理。一个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代城市已具雏形。

 1.2.4城市总体规划 1、城市规划水平年 近期2001年—20**年;远期20**年—2020年。

 2、城市规划范围 西起金西竖河,东止果园村、陵园村,南以通吕运河为界,北以三环向北500m为界,面积约40km2。

 3、城市性质 南通市的辅城,新兴的现代化工贸城市,**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

 4、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建成区,2000年现状人口12.49万人,规划城市人口近期15万人,远期25万人。

 5、城市用地规模 2000年城市建设用地人均77.81m2,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调整为96m2/m,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按24km2控制。

 6、城市空间发展方向 重点向西、向南发展,整理完善北部,控制东部。

 7、城市结构形态 在遵循城市“南拓西扩”的发展方向前提下,结合城市现状的道路网系统及自然地理特征,**城市将形成“一带、两轴、三中心、五片区”的结构形态。五片区即运盐河以北的城北片区,运盐河与金沙横河之间的老城片区,金沙横河以南、竖石河以东的城南片区,五号横河以南、竖石河以西的工业片区,运盐河以南,五号横河的北的城西片区;三中心即以建设路、交通路、人民路、新金路围合而成的“并”字型老城区商业中心,以新市政府为核心的行政中心,结合城西片区居住用地与老城区商业中心相呼应形成的城西新区中心;两轴即连接老城区中心与城西新区中心的城市中心发展轴,以城市的主要出入口(**路)为依托,沟通老城商业中心与城南行政中心的生活景观轴。一带:以竖石河为骨架,规划沿其两侧控制100~150米宽的绿化,形成贯穿城市南北的城市绿化景观带,并同时营造出城市的绿化主空间,通过该绿化主空间组织城市绿地系统。

 8、对外公路交通 过境交通主要由通吕公路、通掘公路“一横一纵”两条一级公路承担,远景考虑城市外环承担部分对外交通职能。

 9、内河航道规划 规划继续保持通吕运河的五级航道等级标准;将竖石河航道职能改至金西竖河,使金西竖河作为市域南北水运联系的主通道,竖石河调整为城市生活性河流。

 10、城市道路交通 城市道路网络主要采用方格网形式,主干道路网呈“五横五纵”形式。五横即金桥路、朝霞路、银河路、新金路、北二环路;五纵即西二环、西一环、金通公路、**路、通掘公路。

 11、城市空间景观规划 规划以现状河流为基本骨架,以城市外围防护生态绿化为依托,构筑城市“一轴五环”的开放空间系统。“一轴”即以竖石河为骨架,河两侧各控制100m左右的绿化用地,形成城市开放空间主轴;“五环”即由开放空间主轴沿滨河空间向外围延伸,并与城市外围防护生态绿化一起,形成环状城市开放空间。

 第二章 防洪治涝现状和存在问题 2.1 洪涝灾害 2.1.1洪、涝、潮灾害 据不完全统计,宋明道元年(1032年)以来900余年中,**有192年发生自然灾害,平均5年发生一次。建国以来,**市发生过多次洪涝灾害,每次都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其中1949、1954、1960、1974、1977、1988、1989、1991、1996、1997年的灾情最为严重。

 1949年,7月上旬,暴雨成灾,全市有20多个乡镇被淹,计17万亩农田,经全力抗灾排涝10天后才脱水,始能补种。但到7月25日(农历七月初汛),台风加暴雨,水位再度猛涨,全县54万亩农田被淹,江海水倒灌,造成农业失收,大部分房屋被台风吹倒,群众居住无所着落。

 1954年,5~7月连续阴雨,全年降水量1500mm,其中5~9月为1038.4mm,1954年,5~7月连续阴雨,全年降雨量为1500毫米,其中5~9月为1038.4mm,7月21~22日两天,连降暴雨。8月25日,一次雨量就达169.4mm,内河水位陡涨,金沙水位由2.6m上升到3.5m,全县近60万亩农田受淹。

 1960年,全年降雨量为1722.5mm。从7月7日开始,一个多月时间,全县各地连续降雨,降雨量为770.9mm。8月 2日以后,各地暴雨滂沱。4日一天,石港降雨469mm,金沙降雨614.5mm,两地水位分别上升到4.34m和4.47m,均超过历史最高峰。全县111.26万亩农田受淹,其中水深O.7m以上的有21.66万亩,0.5~0.7m的48.5万亩, 0.17-0.30m的41.1万亩。加之农历八月初汛,第9号台风袭击,灾情相当严重,棉花被吹倒和打碎叶子的24.2万亩,其中损失严重的15.万亩;早玉米被吹断、吹倒和打碎叶子的近14万亩,其中失收的达2.2万亩;晚玉米被吹断、吹倒和被打碎叶子的2万亩,后改种的7000亩。早稻影响大的有1000多亩。

 1961年4月1日(农历二月二十六日)下午,全县25个公社受龙卷风袭击,造成重灾的9个公社,受灾群众21634户,损失房屋44603问,伤28人,死1人。

 1962年,8月14日(农历七月十五日)晚,雷阵雨,金乐、正场、姜灶、金南4公社遭龙卷风袭击,共刮倒房屋152间,刮坏房屋1025间,砸伤22人,死1人。

 1963年,明17日~5月16日,连续阴雨30天。总降水量达389.1mm,湿害赤霉病流行,全县三麦大幅度减产减收。

 1970年,全县年降雨量1425mm。是年先春涝,继之连续低温阴雨。春涝造成棉花烂籽,棉苗病害严重;接着人梅期,降雨量达568.2毫米,为1949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南通县梅期平均雨量为200毫米);秋季又遇涝灾,8月16—9月29日,一个多月内雨日达25天,降雨量达279.3毫米,占年平均降雨量26.4%,全县临时积水14万亩,受涝6万亩,造成棉花烂铃,影响中稻灌浆,秋播难以进行。

 1975年,6月至7月降雨量为479.8mm,与1960年同期相近。6月19,日以后,全县普降大雨、暴雨。6月10日至25日降雨量金沙175.52mm,营船港闸371.4mm,遥望港闸198.9mm,小李港闸248mm,石港189.2mm,十总178.9mm,兴仁186mm,二甲191mm,三余207.1mm。6月25日,全县有312个大队3319个生产队8.2万亩农田受淹。

 1977年,4—5月降雨量282.4mm,6—7月381.4mm,8~9月317.5mm,灾情比较严重。7月20日,县境西部、北部两片普降暴雨。日雨量:小李港107毫米,石港140毫米,全县2.5万亩农田受淹。

 1980年,7月17日晚6—8时(农历六月六日)及18日上午10时,平南等 17个社镇 145个大队先后遭到暴风雨或大冰雹袭击,受灾严重的50个大队。

 1981年8月31日至9月2日(农历八月初三)。14号台风过境,正遇农历八月初汛,遥望港闸9月二日零时36分最高潮位达5.06米,超过历史最高潮位0.**米;营船港闸最高潮位4.53米。台风加高潮,把江海堤防外坡几乎全部打掉,形成坍塌130处,损失土方41.9万立米,石方l.77万立米。

 1985年,9号台风于8月 18日上午在启东县登陆以后,下午 2时左右,经过南通县沿海北上,台风近中心最大风力达11级以上,经过县境时,正值农历初三潮汛,潮大浪高。遥望港闸最高潮位4.82米,台风前后(18~19日)普降暴雨,江海堤防受台风、高潮、暴雨同时袭击,不同程度受到损失 2.1.2洪涝灾害特征 **市洪涝灾害特征主要表现为台风、暴雨、天文大潮、上游大流量洪峰过境这四个要素或四个要素的多重组合影响。一般情况下台风暴雨、天文大潮、上游大径流下泄的多发季节在汛期5~10月份,这期间还有梅雨的影响。如果以上四个要素中有两个、三个或四个要素共同作用,极易引发特大洪涝灾害,就会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1、梅雨暴雨型(1991年) 梅雨是6~7月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北纬20~24o时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冷暖空气交接的锋面由华南移至江淮,并在江淮一带徘徊而形成的。其特点是量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并常伴有暴雨,其破坏性更具有隐蔽性。以1991年为例,当年5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历时56天,面平均降水量达735.2mm,是常年的3.6倍。其间还出现了大暴雨,6月12~14日暴雨中心在金沙城区附近兴仁镇,三日降水量达到295.2mm,同时长江上游来量大,洪峰叠起,又值农历大潮汛,由于长时间阴雨,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2、台风暴雨型(1996年) 台风是夏、秋季西太平洋热低气旋而形成,并沿着副热带高压边缘,自5~6月份向我国沿海广东、福建靠拢,一般7月份以后影响**市,轻则受其边缘影响,重则其中心掠境或接近本市过境。据资料,每年的7、8、9三个月均为台风的多发季节。根据统计资料,1949~1990年平均每年发生2.36次,见表2-1。

 表2-1:1949~1990年各月台风袭击**市次数表 月

  份 5 6 7 8 9 10 11 总 计 次

  数 2 5 24 36 27 4 1 99 平均(次/年) 0.** 0.12 0.57 0.86 0.64 0.02 0.02 2.36 台风的产生都一般夹带着暴雨,台风暴雨的特点是来势猛、强度大、时间短,往往形成大面积雨涝灾害,袭击的时间少则2天,多则6、7天,风力轻则6、7级,重则11~12级。由于台风为低压气旋,能将长江潮位猛然间抬高约1m,因此如果碰上天文大潮及长江上游洪水过境,则极易引发特大洪涝灾害,从而给**沿江防洪设施及堤内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

 如1996年,受8号强台风、长江大径流和天文大潮共同影响,沿江风力达10级以上,7月30日至8月2日沿江潮位猛涨,8月1日天生港潮位达6.71米,超过以往的历史记录,造成沿江围堤多处坍塌决口。

 3、暴雨洪潮型(1954年) 洪潮的产生一般都是由上游长时间暴雨所产生的大流量加上天文大潮而引起,其特点是:流量大、流速快、持续时间长,对江堤的破坏程度大,如果再遭遇上大强度暴雨,容易引发外洪内涝,危害程度更大。如1954年型, 8月份大通站平均流量达84200 m3/s,长江天生港站持续出现超过6.0米高潮位,防汛形势十分危急;到8月25日,又遭遇特大暴雨,致使内河水位陡涨,**市城区大面积受淹。

 由上可见,台风、暴雨、洪潮等自然灾害对我市城区长江堤防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之大,搞好**市城市防洪除涝规划对于保护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灾免灾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防洪、治涝现状 2.2.1防洪工程设施现状 **虽多次遭受洪涝灾害,但总体上讲水灾机率不算很高、除沿江沿海有圩堤、闸坝外,区域范围内基本上无防洪设施。

 **市沿江堤防西起碾砣港,东至九圩港,全长10.489km;沿海堤防北起如东县界,南至海门市界。自1998年大水过后,经过五年左右的江堤达标建设,现基本达到五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海堤经过逐年加高培厚,基本上达到百年一遇的防潮标准;出江出海涵闸基本上都进行除险加固。故本次规划中不考虑沿江、沿海的防洪设施。

 2.2.2除涝工程设施现状 **市属平原河网地区,区域排涝主要由九圩港、通吕运河、团结河承担。九圩港入江口门为九圩港闸,九圩港闸共40孔,每孔5m,净宽200m,设计平均排涝流量960 m3/s,最大排涝流量1900 m3/s。通吕运河入江口门为节制闸,节制闸共23孔,每孔4m,净宽92m,设计平均排涝流量650 m3/s,最大排涝流量1209 m3/s。通吕运河入海口门为大漾港闸,该闸5孔,总净宽32m,设计平均排涝流量289 m3/s,最大排涝流量368 m3/s。团结河入海口门为团结河闸,该闸3孔,总净宽20m,承担**三余低水系167km2面积的排涝,设计平均排涝流量100 m3/s,最大排涝流量为235 m3/s。上述沿江、沿海排涝闸均在前几年江海堤防达标过程中进行了除险加固,目前运行正常。

 2.2.3城市防洪、治涝现状能力和标准 **市城区临近通吕运河,城区除涝包含在整个通吕水系区域排涝的范围之内。随着通吕运河流域的排涝能力不断提升,且由于**市城区相对地势较高,地面最低处均超过通吕运河50年一遇最高水位,城市现状防洪能力基本达到50年一遇。

 城市治涝方面,**市城区水系隶属于通吕运河流域,根据《南通市骨干河道整治规划》,目前通吕运河的排涝能力约10年一遇。通过近几年城市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先后新建了金沙横河西闸、金沙横河东闸、中心横河西闸、新金河闸等,已基本形成了老城区相对独立的水系控制。目前,老城区正常控制水位2.8m。**市城区地势较高,排涝以自排为主,根据初步水文分析计算,城区排涝能力原则上可达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但由于存在河道淤积严重、过境水下压以及管网排水能力严重不配套等问题,目前城区综合排涝能力约为15年一遇。

 2.3 存在问题 **市城市防洪治涝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排涝方面。

 1、河道淤积严重。规划区内部分河道由于资金、人力等原因,长时间未进行治理,目前淤积现象非常严重,杂草丛生,建筑、生活垃圾侵占河床,使得河道过水断面急剧减小,河道行洪能力远不能满足20年一遇排涝要求。目前,规划区内河道淤积总土方量高达169.66万方。

 2、河道堵塞,水流不畅。由于老城区河道长期以来一直是居民生活污水的承泄区,河道水质极其恶劣,为解决这一问题,**市城区新建了金沙横河西闸站,对老城区河道进行工程性水体置换,同时对老城区与外界相通的河道进行了封闭,从而形成了一些人为的坝梗,水流严重受阻。

 3、由于中片老城区大量已建的护岸、管网等基础设施标准严重不足,给水利建设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首先,已建的护岸工程底高程、顶高程均较高,既给实施河道疏浚、绿化带来了困难,又拉大了人与水的距离,影响美观。目前,老城区河道正常水位控制在2.6m,主要就是出于对已建护岸工程的稳定以及增加水体来考虑的。其次,老城区内管网均为雨污混流,管径小、排涝标准低,溢流口控制在2.8m左右,当河道水位超过2.8m时,管网排水受外河水位的顶托,排水不畅。

 第三章 规划目标和原则 3.1 规划依据 3.1.1原防洪规划概况及防洪治涝措施 1、原防洪规划概况 《**市城市防洪规划》(1998)由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于1998年七月联合编制。报告内容包括:城市自然社会经济概况、防洪排涝水文分析计算、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投资估算。

 2、防洪治涝方案 原规划将市区划分北区、中区、南区,指导思想为把洪水拒之于城区以外,充分降低城区河道水位,以利于城区排涝。

 3、规划要点 标准:防洪P=2%,金沙水位3.70m;排涝3.5m3/s﹒km2 防洪堤顶高程:4.0m 保护面积:约20km2 主要工程量:闸1座,闸站结合7座(Q=21 m3/s),防倒溉闸室12座,整治疏通河道10条 总投资:1440万元 3.1.2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防洪治涝要求 1、防洪排涝标准 防洪标准:近期防洪标准采用重现期50年,按重现期100年校核;远期按百年一遇标准设防。

 排涝标准:当日降雨当日排出,排涝模数取为3~4m3/km﹒s。

 2、防洪排涝规划 防洪规划:

 排涝规划:

 雨水量计算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

  3.1.3本规划执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防洪法》、《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和《南通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 2、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 50201-94); 3、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4、水利部水规计[1998]215号关于印发《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修订稿); 5、江苏省水利厅苏水计[2001]4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水计[2000]171号《关于加强城市化进程中水利工作工作的意见》、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发[2002]86号《关于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通知》; 6、《**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2020年); 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修订本); 8、《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0—96,1996年10月1日; 9、《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 10、《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 11、《江苏省防洪条例》; 12、《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防洪保安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规定》; 3.2 规划目标 3.2.1规划范围 西起金西竖河,东止果园村、陵园村,南以通吕运河为界,北以三环向北500m为界,面积约40km2。

 3.2.2规划目标 根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市城市水系特性、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按照统一规划、全面安排,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的原则,选定防洪总体方案及主要工程布局,确保在规划标准内不出险,超过标准时有对策。

 3.2.3规划水平年 近期:20**年—2010年 远期:2010年—2020年 3.2.4规划标准 防洪标准:根据现行的《防洪标准》(GB50286-98)及**市城市经济发展趋势对原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防洪标准作了适当调整,确定近期防洪标准采用重现期50年;远期巩固五十年一遇标准。

 排涝标准:遇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不受涝,其中中片遇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36小时内回归至水位2.8m以下,排涝模数取为5m3/km﹒s左右。

 3.3 规划原则 规划总原则: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与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环境保护、道路交通以及其他专业规划相协调;指导思想为洪涝分治、自排为主、提排为辅,以“挡、控、分”为治理手段,建立“防洪治涝保护圈”,拒区域洪水于“保护圈”之外,完善以主城区为中心的防洪、排涝系统,同时兼顾周边乡镇的防洪、排涝和灌溉要求。具体应做到:

 3.3.1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 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系统考虑防汛保安、资源配置和水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为城乡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必要的支撑。

 3.3.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着力给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环境需求,力争使**市成为最适宜发展创业和居住的城市,以安全为前提,以资源为保障,以环境为依托,解决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力争早日见效。

 3.3.3坚持城乡一体的原则 城市排水应根据**市地形及水系特点,在洪涝分开的基础上,城区内部水系也要分区排水、以自排为主,提排为辅。排涝工程近期以疏浚河道、调整排水区,改造现有涵闸站为主,同时按城市防洪排涝的二十年一遇排涝标准,兴建若干排水泵站与控制建筑物,全面达标,以保证在不能自排时城区不受淹。并结合整治改善环境,引净冲污提高环境和社会效益。

 3.3.4坚持依法治水的原则 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防洪法》、江苏省及南通市水利工程及河道“管理条例”,禁止任何部门和个人非法占用防洪区河道及其青坎; 3.4.5坚持科技兴水的原则 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给治水、兴水增添了新的活力,因此必须及时将水利科技的最新成果运用到水利建设,广泛采用新材料、新科技,使水尽其利、物尽其用,从而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 3.4.6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原则 克服重建轻管的错误观点,将水利工程的管理提到与建设同等的位置,加强工程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尽可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工程的运行效益。

 3.4.7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着重保护规划建成区,兼顾远景备用地及周边郊区。

 第四章 防洪、治涝水位分析计算 4.1 设计暴雨 4.1.1暴雨观测、调查资料 **市区雨量站(金沙站)位于城区中心位置,有多年观测资料,现用观测点雨量代表市区面雨量。选择计算系列为1959~2001年,统计历年24小时最大降雨量。

 表4-1:**市历年一日最大降雨量(mm) 年份 降雨量(mm) 日期 年份 降雨量(mm) 日期 1959 49.4 7.12 1981 107.2 6.27 1960 507.1 8.04 1982 45.0 7.20 1961 101.8 9.22 1983 53.8 7.04 1962 198.0 9.06 1984 109.2 9.02 1963 126.5 6.27 1985 101.0 8.01 1964 96.2 6.26 1986 135.3 7.24 1965 127.6 10.30 1987 76.5 7.28 1966 68.7 9.07 1988 64.5 7.24 1967 106.4 6.26 1989 194.5 9.16 1968 70.3 7.10 1990 92.4 8.21 1969 55.5 7.15 1991 120.0 7.01 1970 176.6 7.13 1992 50.0 8.30 1971 45.6 5.24 1993 121.9 8.06 1972 57.8 3.19 1994 42.3 10.10 1973 52.7 6.16 1995 122.5 6.21 1974 144.0 7.09 1996 37.9 11.01 1975 76.7 6.25 1997 148.8 9.19 1976 1**.0 5.28 1998 49.5 6.26 1977 89.9 9.11 1999 139.4 6.28 1978 92.0 7.15 2000 130.5 6.28 1979 59.2 6.26 2001 75.9 6.23 1980 57.1 8.19      

  表4-2:**市历年三日最大降雨量(mm) 年份 降水h(m) 年份 降水h(m) 年份 降水h(m) 1959 78.5 1969 74.6 1979 126.6 1960 614.5 1970 279.6 1980 99.4 1961 115.2 1971 57.1 1981 165.5 1962 249.4 1972 97.7 1982 121.2 1963 132.2 1973 80.0 1983 73.7 1964 121.8 1974 170.3 1984 123.8 1965 129.0 1975 127.0 1985 116.6 1966 77.1 1976 107.7 1986 212.5 1967 153.2 1977 120.2 1987 135.3 1968 73.6 1978 154.5 1988 95.0 表4-3:**市历年6、12、24小时最大降雨量(mm) 时段(小时)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6 52.0 87.5 61.7 42.5 60.4 12 55.3 87.6 71.2 52.9 75.3 24 64.8 107.1 78.5 64.7 111.2 时段(小时)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6 83.1 111.1 67.5 51.9 177.2 12 94.1 150.7 73.8 61.0 182.4 24 111.4 181.2 80.0 72.4 231.2 4.1.2暴雨成因和特性 暴雨成因:**市地处副热带北缘,受高空西风环流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两种大气环流的影响和控制,具有较好的降水条件。初夏秋末冷暖气流长江和淮河流域交锋形成梅雨和秋天连续阴雨,还有夏末初秋带来台风雨。

 暴雨特性:梅雨和秋天连续阴雨主要表现为阴雨不断,丰梅时易造成涝灾;秋季遭遇台风袭击时,伴之而来的短历时暴雨常常酿成涝灾。

 4.1.3历史大暴雨 1959~1999年,**市共发生暴雨108次,平均每年2.7次。降雨量最大的1960年8月4日,金沙地区1天降雨达614.5mm;1970年最大一日降雨量达236.3mm;1989年最大一小时降雨量达75.2mm。1985年最大5分钟降雨量达17.5mm。

 4.1.4设计暴雨分析计算 1、基本资料 现有一日暴雨资料系列较长1959~2001共43年资料,三日暴雨资料系列1959~1988共30年资料,6、12、24小时降雨资料系列较短仅有1980~1989共10年。

 2、设计暴雨计算方法 一日、三日暴雨:因该降水资料系列较长,可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进行频率分析计算,确定不同频率降水量;同时由于规划面积较小,用设计点暴雨作为规划设计面平均暴雨量。

 6、12、24小时暴雨:因该降水资料系列太短,不能进行频率计算,故分别建立最大6小时与24小时降雨、最大12小时与24小时降雨、最大24小时与一日降雨相关关系。采用直线回归分析法得出最大6、12、24小时设计暴雨。

 3、设计暴雨计算 一日暴雨频率计算 表4-4:一日暴雨频率计算 资料 经验频率及统计参数的计算 年 份 降水h(m) 序 号 按大小排列 的hi(m) 模比系数Ki Ki-1 (Ki-1)2 (Ki-1)3 P=m/n+1(%) 1959 49.4 1 507.1 4.87 3.87

 14.95 5.8E+01 2.27 1960 507.1 2 198.0 1.90 0.90

 0.81 7.3E-01 4.55 1961 101.8 3 194.5 1.87 0.87

 0.75 6.5E-01 6.82 1962 198.0 4 176.6 1.69 0.69

 0.48 3.4E-01 9.09 1963 126.5 5 148.8 1.43 0.43

 0.18 7.8E-02 11.36 1964 96.2 6 144.0 1.38 0.38

 0.15 5.6E-02 13.64 1965 127.6 7 139.4 1.34 0.34

 0.11 3.9E-02 15.91 1966 68.7 8 135.3 1.30 0.30

 0.09 2.7E-02 18.18 1967 106.4 9 130.5 1.25 0.25

 0.06 1.6E-02 20.45 1968 70.3 10 127.6 1.22 0.22

 0.** 1.1E-02 22.73 1969 55.5 11 126.5 1.21 0.21

 0.** 9.8E-03 25.00 1970 176.6 12 122.5 1.18 0.18

 0.03 5.4E-03 27.27 1971 45.6 13 121.9 1.17 0.17

 0.03 4.9E-03 29.55 1972 57.8 14 120.0 1.15 0.15

 0.02 3.5E-03 31.82 1973 52.7 15 109.2 1.** 0.**

 0.00 1.1E-04 34.09 1974 144.0 16 107.2 1.03 0.03

 0.00 2.4E-** 36.36 1975 76.7 17 106.4 1.02 0.02

 0.00 9.4E-06 38.64 1976 1**.0 18 1**.0 1.01 0.01

 0.00 4.5E-07 40.91 1977 89.9 19 101.8 0.98 -0.02

 0.00 -1.2E-** 43.18 1978 92.0 20 101.0 0.97 -0.03

 0.00 -2.9E-** 45.45 1979 59.2 21 96.2 0.92 -0.08

 0.01 -4.5E-04 47.73 1980 57.1 22 92.4 0.89 -0.11

 0.01 -1.5E-03 50.00 1981 107.2 23 92.0 0.88 -0.12

 0.01 -1.6E-03 52.27 1982 45.0 24 89.9 0.86 -0.14

 0.02 -2.6E-03 54.55 1983 53.8 25 76.7 0.74 -0.26

 0.07 -1.8E-02 56.82 1984 109.2 26 76.5 0.73 -0.27

 0.07 -1.9E-02 59.09 1985 101.0 27 75.9 0.73 -0.27

 0.07 -2.0E-02 61.36 1986 135.3 28 70.3 0.67 -0.33

 0.11 -3.4E-02 63.64 1987 76.5 29 68.7 0.66 -0.34

 0.12 -4.0E-02 65.91 1988 64.5 30 64.5 0.62 -0.38

 0.15 -5.5E-02 68.18 1989 194.5 31 59.2 0.57 -0.43

 0.19 -8.1E-02 70.45 1990 92.4 32 57.8 0.55 -0.45

 0.20 -8.8E-02 72.73 1991 120.0 33 57.1 0.55 -0.45

 0.20 -9.2E-02 75.00 1992 50.0 34 55.5 0.53 -0.47

 0.22 -1.0E-01 77.27 1993 121.9 35 53.8 0.52 -0.48

 0.23 -1.1E-01 79.55 1994 42.3 36 52.7 0.51 -0.49

 0.24 -1.2E-01 81.82 1995 122.5 37 50.0 0.48 -0.52

 0.27 -1.4E-01 84.09 1996 37.9 38 49.5 0.48 -0.52

 0.28 -1.4E-01 86.36 1997 148.8 39 49.4 0.47 -0.53

 0.28 -1.5E-01 88.64 1998 49.5 40 45.6 0.44 -0.56

 0.32 -1.8E-01 90.91 1999 139.4 41 45.0 0.43 -0.57

 0.32 -1.8E-01 93.18 2000 130.5 42 42.3 0.41 -0.59

 0.35 -2.1E-01 95.45 2001 75.9 43 37.9 0.36 -0.64

 0.40 -2.6E-01 97.73 =104.2(mm) =0.722 =3.829 查《江苏省水文手册》,皮尔逊Ⅲ型曲线模比系数KP值。

 表4-5:皮尔逊Ⅲ型曲线模比系数KP值及一日暴雨 P(%) 1 2 5 10 20 50 75 90 95 99 KP 4.09 3.30 2.33 1.67 1.13 0.71 0.67 0.67 0.67 0.67 h 426.2 343.9 242.8 174.0 117.7 74.0 69.8 69.8 69.8 69.8 三日暴雨频率计算 表4-6:三日暴雨频率计算 资料 经验频率及统计参数的计算 年份 降水 h(m) 序号 按大小排列 的hi(m) 模比系 数Ki Ki-1 (Ki-1)2 (Ki-1)3 P=m/n+1(%) 1959 78.5 1 614.5 4.30 3.30

 10.91 3.6E+01 3.23 1960 614.5 2 279.6 1.96 0.96

 0.92 8.8E-01 6.45 1961 115.2 3 249.4 1.75 0.75

 0.56 4.2E-01 9.68 1962 249.4 4 212.5 1.49 0.49

 0.24 1.2E-01 12.90 1963 132.2 5 170.3 1.19 0.19

 0.04 7.1E-03 16.13 1964 121.8 6 165.5 1.16 0.16

 0.03 4.0E-03 19.35 1965 129.0 7 154.5 1.08 0.08

 0.01 5.5E-04 22.58 1966 77.1 8 153.2 1.07 0.07

 0.01 3.9E-04 25.81 1967 153.2 9 135.3 0.95 -0.**

 0.00 -1.4E-04 29.03 1968 73.6 10 132.2 0.93 -0.07

 0.01 -4.1E-04 32.26 1969 74.6 11 129.0 0.90 -0.10

 0.01 -9.0E-04 35.48 1970 279.6 12 127.0 0.89 -0.11

 0.01 -1.4E-03 38.71 1971 57.1 13 126.6 0.89 -0.11

 0.01 -1.5E-03 41.94 1972 97.7 14 123.8 0.87 -0.13

 0.02 -2.4E-03 45.16 1973 80.0 15 121.8 0.85 -0.15

 0.02 -3.2E-03 48.39 1974 170.3 16 121.2 0.85 -0.15

 0.02 -3.5E-03 51.61 1975 127.0 17 120.2 0.84 -0.16

 0.03 -4.0E-03 54.84 1976 107.7 18 116.6 0.82 -0.18

 0.03 -6.2E-03 58.06 1977 120.2 19 115.2 0.81 -0.19

 0.04 -7.2E-03 61.29 1978 154.5 20 107.7 0.75 -0.25

 0.06 -1.5E-02 64.52 1979 126.6 21 99.4 0.70 -0.30

 0.09 -2.8E-02 67.74 1980 99.4 22 97.7 0.68 -0.32

 0.10 -3.2E-02 70.97 1981 165.5 23 95.0 0.67 -0.33

 0.11 -3.8E-02 74.19 1982 121.2 24 80.0 0.56 -0.44

 0.19 -8.5E-02 77.42 1983 73.7 25 78.5 0.55 -0.45

 0.20 -9.1E-02 80.65 1984 123.8 26 77.1 0.54 -0.46

 0.21 -9.7E-02 83.87 1985 116.6 27 74.6 0.52 -0.48

 0.23 -1.1E-01 87.10 1986 212.5 28 73.7 0.52 -0.48

 0.23 -1.1E-01 90.32 1987 135.3 29 73.6 0.52 -0.48

 0.23 -1.1E-01 93.55 1988 95.0 30 57.1 0.40 -0.60

 0.36 -2.2E-01 96.77 =142.8(mm) =0.718 =3.660 查《江苏省水文手册》,皮尔逊Ⅲ型曲线模比系数KP值。

 表4-7:皮尔逊Ⅲ型曲线模比系数KP值及三日暴雨 P(%) 1 2 5 10 20 50 75 90 95 99 KP 4.09 3.30 2.33 1.67 1.13 0.71 0.67 0.67 0.67 0.67 h 584.1 471.2 332.7 238.5 161.4 101.4 95.7 95.7 95.7 95.7 6、12小时与24小时暴雨相关分析 ㈠、直线回归方程式直线方程式为

 式中参数A、B可由下式计算 , 相关系数

 ㈡、6小时与24小时暴雨相关分析

  ㈢、12小时与24小时暴雨相关分析

  ㈣、24小时与一日暴雨相关分析

  4.1.5不同历时设计暴雨计算成果 表4-9:不同历时设计暴雨(mm) 时段

  保证率 6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一日 三日 10年一遇 149.3 163.1 202.5 174.0 238.5 20年一遇 209.6 225.9 282.1 242.8 332.7 50年一遇 298.2 318.1 399.2 343.9 471.2 4.2 设计洪水 4.2.1洪水观测、调查资料 目前现有金沙站1959~1988年最高水位资料,通吕运河货隆站1961~1999年最高水位资料。

 表4-10:金沙站1959~1988年最高水位资料 年

 份 最高水位(m) 出现时间 年

 份 最高水位(m) 出现时间 1959 2.80 7.14 1974 2.88 7.29 1960 4.47 8.04 1975 3.25 6.25 1961 3.04 10.** 1976 2.94 7.02 1962 3.67 9.07 1977 2.82 9.11 1963 3.09 6.28 1978 2.53 7.16 1964 2.91 6.26 1979 2.54 7.14 1965 2.82 10.30 1980 2.61 7.10 1966 2.59 9.18 1981 2.85 6.28 1967 2.90 6.26 1982 2.86 7.20 1968 2.64 7.11 1983 2.66 8.12 1969 2.71 7.15 1984 2.94 9.02 1970 3.62 7.13 1985 2.71 7.** 1971 2.56 10.06 1986 3.52 7.24 1972 2.61 7.04 1987 2.90 7.29 1973 2.72 8.02 1988 2.68 9.04 表4-11:货隆站1961~1999年最高水位资料 年

 份 最高水位(m) 出现时间 年

 份 最高水位(m) 出现时间 1961 2.96 10.** 1981 2.73 6.28 1962 3.54 9.06 1982 2.79 7.20 1963 3.27 6.28 1983 2.6 9.11 1964 2.97 6.26 1984 2.76 8.10 1965 2.62 7.** 1985 2.71 7.** 1966 2.52 7.23 1986 3.44 7.24 1967 2.75 7.** 1987 2.79 7.29 1968 2.48 7.11 1988 2.56 9.04 1969 2.59 7.16 1989 3.03 9.17 1970 3.53 7.13 1990 3.24 9.06 1971 2.38 10.06 1991 3.04 7.02 1972 2.59 9.13 1992 2.54 9.01 1973 2.66 6.29 1993 3.02 8.06 1974 2.49 7.25 1994 2.61 10.11 1975 3 6.25 1995 2.57 6.21 1976 2.92 7.02 1996 2.5 8.31 1977 2.75 5.** 1997 2.97 8.19 1978 2.43 7.22 1998 2.67 10.15 1979 2.49 7.14 1999 3.16 6.28 1980 2.47 8.13

 4.2.2设计洪水计算 1、设计洪水计算方法 由于金沙站水位资料系列较少,货隆站水位资料系列较长,现先对货隆站水位资料进行频率分析,得出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再利用两站水位相关关系,推求金沙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

 2、设计洪水计算 货隆站水位频率分析 表4-12:货隆站水位频率分析计算 资

 料 经验频率及统计参数的计算 年 份 水位 h (m) 序 号 按大小排列的hi(m) 模比系数 Ki Ki-1 (Ki-1)2 (Ki-1)3 (%) 1960 4.15 1 4.15 1.45 0.45

 0.20 8.9E-02 2.78 1961 2.96 2 3.54 1.23 0.23

 0.** 1.3E-02 5.56 1962 3.54 3 3.53 1.23 0.23

 0.** 1.2E-02 8.33 1963 3.27 4 3.44 1.20 0.20

 0.04 7.8E-03 11.11 1964 2.97 5 3.27 1.14 0.14

 0.02 2.7E-03 13.89 1965 2.62 6 3.24 1.13 0.13

 0.02 2.1E-03 16.67 1967 2.75 7 3.16 1.10 0.10

 0.01 1.0E-03 19.44 1968 2.48 8 3.04 1.06 0.06

 0.00 2.1E-04 22.22 1969 2.59 9 3.03 1.06 0.06

 0.00 1.7E-04 25.00 1970 3.53 10 3.02 1.** 0.**

 0.00 1.4E-04 27.78 1971 2.38 11 3.00 1.** 0.**

 0.00 9.3E-** 30.56 1972 2.59 12 2.97 1.03 0.03

 0.00 4.2E-** 33.33 1974 2.49 13 2.97 1.03 0.03

 0.00 4.2E-** 36.11 1975 3.00 14 2.96 1.03 0.03

 0.00 3.1E-** 38.89 1976 2.92 15 2.92 1.02 0.02

 0.00 5.3E-06 41.67 1977 2.75 16 2.79 0.97 -0.03

 0.00 -2.2E-** 44.44 1980 2.47 17 2.79 0.97 -0.03

 0.00 -2.2E-** 47.22 1981 2.73 18 2.76 0.96 -0.04

 0.00 -5.6E-** 50.00 1982 2.79 19 2.75 0.96 -0.04

 0.00 -7.3E-** 52.78 1983 2.60 20 2.75 0.96 -0.04

 0.00 -7.3E-** 55.56 1984 2.76 21 2.73 0.95 -0.**

 0.00 -1.2E-04 58.33 1985 2.71 22 2.71 0.94 -0.06

 0.00 -1.7E-04 61.11 1986 3.44 23 2.67 0.93 -0.07

 0.00 -3.4E-04 63.89 1987 2.79 24 2.62 0.91 -0.09

 0.01 -6.6E-04 66.67 1988 2.56 25 2.61 0.91 -0.09

 0.01 -7.4E-04 69.44 1989 3.03 26 2.60 0.91 -0.09

 0.01 -8.3E-04 72.22 1990 3.24 27 2.59 0.90 -0.10

 0.01 -9.3E-04 75.00 1991 3.04 28 2.59 0.90 -0.10

 0.01 -9.3E-04 77.78 1992 2.54 29 2.56 0.89 -0.11

 0.01 -1.3E-03 80.56 1993 3.02 30 2.54 0.89 -0.11

 0.01 -1.5E-03 83.33 1994 2.61 31 2.50 0.87 -0.13

 0.02 -2.1E-03 86.11 1996 2.50 32 2.49 0.87 -0.13

 0.02 -2.3E-03 88.89 1997 2.97 33 2.48 0.86 -0.14

 0.02 -2.5E-03 91.67 1998 2.67 34 2.47 0.86 -0.14

 0.02 -2.7E-03 94.44 1999 3.16 35 2.38 0.83 -0.17

 0.03 -5.0E-03 97.22 =2.88(mm) =0.132 =0.793

 查《江苏省水文手册》,皮尔逊Ⅲ型曲线模比系数KP值。

 表4-13:皮尔逊Ⅲ型曲线模比系数KP值及设计水位 P(%) 1 2 5 10 20 50 75 90 95 99 KP 1.35 1.30 1.22 1.16 1.10 0.99 0.91 0.86 0.84 0.79 H(m) 3.83 3.69 3.46 3.29 3.12 2.81 2.58 2.44 2.39 2.24 货隆站与金沙站水位相关分析 根据类似暴雨汇流产生高水位,现选定两站1961、1968、1970、1975、1976、1981、1982、1986、1987、1988年10年高水位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金沙站与货隆站水位相关分析

  表4-14:货隆与金沙不同频率设计洪水位(m) P(%) 1 2 5 10 20 50 75 90 95 99 货隆 3.83 3.69 3.46 3.29 3.12 2.81 2.58 2.44 2.39 2.24 金沙 3.91 3.77 3.56 3.39 3.23 2.93 2.71 2.57 2.52 2.38 3、设计洪水计算成果 2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3.56m 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3.77m 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3.91m 4.2.3人类活动对洪水影响的分析研究 从1954年、1970年、1986年的三场暴雨可以看出,随着水系改造的逐步完善,河道蓄洪、泄洪标准逐步提高,以及沿江沿海排涝涵闸的配套完善,暴雨引发的区域洪水大大削弱,在同样的降雨条件下产生洪灾损失明显减少。

  第五章 防洪工程设施规划 5.1 防洪规划方案 5.1.1历史上城市防洪方略和规划概况 **市城区水系与外界相通,未形成独立的封闭水系,城市防洪主要面临着通吕运河区域洪水的威胁,城市防洪能力实际上和通吕运河排涝标准相一致,且随着区域排涝能力的提高而提高。

 随着近几年来对**市城区河道进行整治,城市防洪布局已初具雏形,基本形成了分区封闭的防洪格局。就现状而言,老城区防洪工程设施较为完善,内部河道与外界已通过金沙横河西闸等建筑物分隔控制。

 5.1.2防洪标准 防洪标准与防护对象的重要性、洪水灾害的严重性密切相关,应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现行的《防洪标准》(GB 50201-94)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98)的规定,城市防洪标准除应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外,还应充分考虑洪量大小及淹没区的地形与地貌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结合**市社会经济现状及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确定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根据上一章设计洪水计算成果,50年一遇设防水位为3.77m。

 5.1.4防洪工程规划方案 **市市区全境地势平坦,南低北高,西高东低,地面标高3.80~4.40m之间,均高于通吕运河50年一遇洪水位,结合沿通吕运河、金西竖河、竖石河等道路建设,路顶高程以满足超高要求,无需考虑堤防建设。

 本次防洪工程规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解决过境水下压的问题。城区北部纵向河道均与外界相通,且承担着较大面积的排涝任务,排涝时过境水下压,加大了城区排涝的压力,常出现小雨量、高水位的现象。因此,必须对该部分过境水进行阻隔,使之通过城区外围河道排除,从而减轻城区的排涝压力。

 第二,城区排涝采用自排与强排相结合的方式,本规划将强排时的挡水问题纳入了防洪工程的范畴。根据工程现状及排涝格局,规划拟定了两种防洪方案:

 “大控制方案”,即通过通吕公路、通掘公路、北三环路及金西竖河沿线公路形成一个整体包围圈。“分区控制方案”,即根据城区河网现状布置,利用竖石河作为城区内引排过境河道,将城区划分为三个独立的封闭区域,其中运盐河以北为北片,面积9.37km2;竖石河以西为西片,面积11.42 km2;运盐河以南、竖石河以东为中片,面积15.15 km2。

 上述两种方案经对比研究,各有利弊。“分区控制”较“大控制”投资大,且建成后运行调度费用高、操作繁琐。但“分区控制”方案可紧密结合城市建设的进程,根据各分区的发展程度,分期分批实施防洪工程,建成一片,保护一片。而“大控制”方案须完成所有的封闭工程,才能达到城市河道水体整体置换的目的,工程实施较为集中,不利于轻重缓急,且对城市建设进程中的调整适应能力低。此外,“分区控制”方案可充分利用已建的金沙横河西闸等水利工程,有利于满足中片2.6m水位控制要求。

 综合以上对比研究成果,本次规划推荐采用“分区控制”作为**市城市防洪工程规划方案。

 5.2 防洪工程设施 5.2.1主要防洪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概况采用已建金沙横河西闸地质资料。

 根据勘察成果,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采用查规范并结合本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其结果见下表。

 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采用表 层号 土层名称 承载力标准值fk (kPa) 1 淤泥

 2 低液限粉土 120 3 低液限粉土与粉土质砂 180 3-T 低液限粉土 130 4 粉土质砂夹低液限粉土 250 5 低液限粉土 200 5.2.2防洪工程设施 防洪工程规划采用“分区控制方案”,沿分区封闭线有挡控要求的河口均建涵闸控制,共安排控制涵闸15座,主要分布在北三环、中片封闭圈沿线。目前,拟布置涵闸中已建的有金沙横河东闸、金沙横河西闸、中心横河西闸等3座。涵闸具体位置见防洪工程规划图,涵闸标准根据河道标准初步拟定,具体标准见表5-1。

 表5-1:防洪工程设施表 序号 工程名称 标准 备注 1 五总涵 2m×2m方涵

 2 二总涵 2m×2m方涵

 3 十总闸 净宽4m

 4 十六总涵 2m×2m方涵

 5 城北一河涵 2m×2m方涵

 6 霞中涵 1.5m×1.5m方涵

 7 彩霞涵 1.5m×1.5m方涵

 8 二号横河闸 净宽4m

 9 一号横河西闸 净宽4m

 10 一号横河东闸 净宽4m

 11 中心竖河南闸 净宽8m

 12 金沙横河西闸 净宽8m 已建 13 金沙横河东闸 净宽8m 已建 14 新金闸 净宽3m 已建 15 中心横河西闸 净宽6m 已建 5.3 清障规划 5.3.1行洪、排涝障碍情况调查 通过调查,切实掌握规划骨干排涝河道的淤积情况、河槽内网具等阻水器具以及河道两侧占用河道管理范围的非法建筑物情况等。

 5.3.2清障原则和措施 对于规划区内排涝干河沿线影响防洪安全的障碍物,依据《水法》、《防洪法》、《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及南通市有关实施细则之规定进行清除:

 1、排涝河道中阻碍行水的圈堤、坝埂、矿渣、芦苇及灌木、杂草等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限期清除,并妥善安排好拆迁安置工作。

 2、凡未按防洪标准设计,严重壅水、阻水的码头、房屋、围墙、取水泵房、桥梁等建筑物及跨河工程设施,由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按防洪要求限期改建或拆除。

 3、逾期不清除的,由防汛指挥机构组织强行清除,并由设障者负担全部费用;造成损失的,责令其赔偿并处以罚款;对有关单位的主管人员,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后果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3.3清障规划 1、河道清障结合河道整治一并进行,由**市水利局组织清障执法小组,按照清障原则,采取有力的措施,对影响安全排涝的障碍物进行全面清除。

 2、每年汛前组织人员沿河巡查,发现有影响安全排涝的阻水障碍物,按清障原则责令设障单位或个人限期予以拆除。

 3、定期疏浚河道,整治河口,保证河道的行洪能力。

 4、对已整治疏浚好的排涝河道,应巩固清障成果,依法保护水利工程的安全。

 5、会同城建部门对城区骨干排涝河道进行小流域综合规划治理,尤其要做好两岸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河道淤积,保证排水断面。

 第六章 治涝工程设施规划 6.1 治涝水文计算 6.1.1内涝成因和特性 内涝成因:梅雨和秋天连续阴雨易引起涝灾,特别是丰梅和秋季遭遇台风袭击时,伴之而来的短历时暴雨常常酿成涝灾。

 内涝特性:内涝时间较短,一般约三天,主要表现在河道水位居高不下,管网排水严重不畅,小区积水、污水上溢,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产、生活。

 6.1.2历史大涝水的雨情和水情 由于原来内部平原河网地区没有防洪控制建筑物,产生涝水雨情和水情与产生洪水的雨情和水情是一样的,故本节从略。

 6.1.3治涝水文计算 1、水文计算方法 由于城市混凝土等不透水地面比例大,降水汇流速度快,故采用最大24小时降水资料进行治涝水文计算。采用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降雨量推求规划区设计排涝模数。

 2、水文计算 水文计算采用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1、设计面雨量 由于规划区面积较小(小于50km2),可以用点雨量代替面雨量,根据4.1节设计暴雨计算成果,规划区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为282.1mm。

 2、径流深计算 采用公式R5%=α·X5% 其中:α——径流系数;

  X5%——二十年一遇设计降雨量。

 城市地区的径流系数与城市地面覆盖情况有关。由于城市混凝土等不透水地面比例很大,城市地区的径流系数往往较大。城市排涝一般根据经验确定径流系数。

 表4-15:**市城区径流系数计算表 地面种类 面积比例(%) 径流系数 α 水面 10 1.0 公园和绿地 30 0.15 各种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 35 0.9 一般路面 25 0.5 非均匀地面覆盖的径流系数根据覆盖组成,按面积取加权平均值,计算结果为α=0.585,取α=0.60。

 则,径流深R5%=0.60×282.1=170mm。

 3、设计雨型 设计雨型:经过概化,保证了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与最大12小时设计暴雨同频率(见1984年暴雨洪水图集),具体雨型如下表4-16。

 表4-16:设计雨型分配表 时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暴雨分配(%)

  5 5 5 5 5 30 35 5 5

 设计暴雨(mm)

  14.1 14.1 14.1 14.1 14.1 84.6 98.7 14.1 14.1

 净雨分配(%)

 5 10 35 40 5 5

 净雨深(mm)

 8.5 17 59.5 68 8.5 8.5

 4、设计洪水过程线 设计洪水过程线采用单位线法来推求,由于规划区形成后,其下垫面情况与农田不同,汇流速度有所加快,因此选取时段为Dt=2小时。

 m1=2.06F0.37 式中m1反映了流域的汇流特性,F为汇流面积。

 各分区设计洪水过程计算如下表4-17、4-18、4-19。

 表4-17:中片设计洪水过程线 时段

 Δt=2小时 单位线qi 时段径流过程线 设计洪水过程线 I1=17.89 I2=35.77 I3=125.20 I4=143.08 I5=17.89 I6=17.89 0 0.000

 0.000

           0.000

 1 0.144

 2.576

 0.000

         2.576

 2 0.241

 4.311

 5.151

 0.000

       9.462

 3 0.209

 3.739

 8.621

 18.029

 0.000

     30.388

 4 0.151

 2.701

 7.476

 30.173

 20.604

 0.000

   60.954

 5 0.100

 1.789

 5.401

 26.167

 34.482

 2.576

 0.000

 70.416

 6 0.063

 1.127

 3.577

 18.9**

 29.904

 4.311

 2.576

 60.401

 7 0.038

 0.680

 2.254

 12.520

 21.6**

 3.739

 4.311

 45.109

 8 0.023

 0.411

 1.359

 7.888

 14.308

 2.701

 3.739

 30.407

 9 0.013

 0.233

 0.823

 4.758

 9.014

 1.789

 2.701

 19.317

 10 0.008

 0.143

 0.465

 2.880

 5.437

 1.127

 1.789

 11.841

 11 0.004

 0.072

 0.286

 1.628

 3.291

 0.680

 1.127

 7.083

 12 0.002

 0.036

 0.143

 1.002

 1.860

 0.411

 0.680

 4.132

 13 0.001

 0.018

 0.072

 0.501

 1.145

 0.233

 0.411

 2.379

 14

 0.000

 0.036

 0.250

 0.572

 0.143

 0.233

 1.234

 15

 0.000

 0.000

 0.125

 0.286

 0.072

 0.143

 0.626

 16

 0.000

 0.000

 0.000

 0.143

 0.036

 0.072

 0.250

 17

   0.000

 0.000

 0.000

 0.018

 0.036

 0.**4

 18

       0.000

 0.000

 0.018

 0.018

 19

           0.000

 0.000

  表4-18:西片设计洪水过程线 时段

 Δt=2小时 单位线qi 时段径流过程线 设计洪水过程线 I1=13.48 I2=26.96 I3=94.37 I4=107.86 I5=13.48 I6=13.48 0 0.000

 0.000

           0.000

 1 0.165

 2.224

 0.000

         2.224

 2 0.262

 3.532

 4.448

 0.000

       7.980

 3 0.214

 2.885

 7.064

 15.571

 0.000

     25.519

 4 0.146

 1.968

 5.769

 24.725

 17.714

 0.000

   50.177

 5 0.091

 1.227

 3.936

 20.195

 28.128

 2.224

 0.000

 55.711

 6 0.**4

 0.728

 2.453

 13.778

 22.975

 3.532

 2.224

 45.690

 7 0.031

 0.418

 1.456

 8.588

 15.675

 2.885

 3.532

 32.552

 8 0.017

 0.229

 0.836

 5.096

 9.770

 1.968

 2.885

 20.783

 9 0.009

 0.121

 0.458

 2.925

 5.797

 1.227

 1.968

 12.497

 10 0.0**

 0.067

 0.243

 1.604

 3.328

 0.728

 1.227

 7.197

 11 0.003

 0.040

 0.135

 0.849

 1.825

 0.418

 0.728

 3.995

 12 0.001

 0.013

 0.081

 0.472

 0.966

 0.229

 0.418

 2.179

 13 0.001

 0.013

 0.027

 0.283

 0.537

 0.121

 0.229

 1.211

 14   0.000

 0.027

 0.094

 0.322

 0.067

 0.121

 0.632

 15   0.000

 0.000

 0.094

 0.107

 0.040

 0.067

 0.310

 16   0.000

 0.000

 0.000

 0.107

 0.013

 0.040

 0.161

 17     0.000

 0.000

 0.000

 0.013

 0.013

 0.027

 18         0.000

 0.000

 0.013

 0.013

 19             0.000

 0.000

  表4-19:北片设计洪水过程线 时段

 Δt=2小时 单位线qi 时段径流过程线 设计洪水过程线 I1=11.06 I2=22.12 I3=77.43 I4=88.49 I5=11.06 I6=11.06 0 0.000

 0.000

           0.000

 1 0.122

 1.349

 0.000

         1.349

 2 0.286

 3.163

 2.699

 0.000

       5.862

 3 0.237

 2.621

 6.326

 9.446

 0.000

     18.394

 4 0.155

 1.714

 5.242

 22.145

 10.796

 0.000

   39.898

 5 0.092

 1.018

 3.429

 18.351

 25.308

 1.349

 0.000

 49.454

 6 0.**1

 0.564

 2.035

 12.002

 20.972

 3.163

 1.349

 40.085

 7 0.027

 0.299

 1.128

 7.124

 13.716

 2.621

 3.163

 28.**1

 8 0.014

 0.155

 0.597

 3.949

 8.141

 1.714

 2.621

 17.178

 9 0.007

 0.077

 0.310

 2.091

 4.513

 1.018

 1.714

 9.723

 10 0.004

 0.044

 0.155

 1.084

 2.389

 0.564

 1.018

 5.254

 11 0.002

 0.022

 0.088

 0.542

 1.239

 0.299

 0.564

 2.754

 12 0.001

 0.011

 0.044

 0.310

 0.619

 0.155

 0.299

 1.438

 13 0.000

 0.000

 0.022

 0.155

 0.354

 0.077

 0.155

 0.763

 14   0.000

 0.000

 0.077

 0.177

 0.044

 0.077

 0.376

 15   0.000

 0.000

 0.000

 0.088

 0.022

 0.044

 0.155

 16   0.000

 0.000

 0.000

 0.000

 0.011

 0.022

 0.033

 17     0.000

 0.000

 0.000

 0.000

 0.011

 0.011

 18         0.000

 0.000

 0.000

 0.000

 19             0.000

 0.000

 3、治涝水文计算成果 各片设计洪水洪峰流量、设计洪峰摸数及产水总量见表4-20。

 表4-20:治涝水文计算成果表 序号 排

 水 区

 名 面积 (km2) Qmax (m3/s) q (m3/s/km2) 产水量 (万m3) 1 中片排水区 15.15 70.4 4.65 257.55 2 西片排水区 11.42 55.7 4.88 194.14 3 北片排水区 9.37 49.5 5.28 159.29 6.1.4人类活动对涝水影响的分析研究 人类活动对涝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区范围不断扩大,不透水面积比例不断增加,造成径流量加大。各种下垫面的径流系数见下表。

 表4-21:各种下垫面的径流系数表 地面种类 径流系数 α 水面 1.0 公园和绿地 0.15 各种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 0.9 一般路面 0.5 2、由于人类活动与水争地造成河塘水面积萎缩,河网调蓄库容减少,更加大排涝压力。

 6.2 治涝规划方案 6.2.1城市排水管网和排涝系统 城市排水管网已先期规划,且正按照规划实施。排涝系统由雨水管网、行洪河道组成,雨水经产流、地表汇流进入管网,再由管网就近排入行洪河道。

 6.2.2治涝对策研究 治涝对策研究着重于排涝控制水位及行洪河道的配套。

 一、控制水位研究 **市城区地面最低高程为3.8m,为保证地面产流可以通过管网自流入行洪河道,最高水位拟控制在3.6m以下。此时相应的外部承泄河道通吕运河水位可取2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3.56m,区内涝水原则上可通过自流的方式排入通吕运河,不需要挡控及强排工程设施。

 1、中片 中片位于运盐河以南、竖石河以东,面积15.15 km2。该片排涝河网由金沙横河、唐灶港、中心横河、一号横河、二号横河、霞中竖河、彩霞河等八条河道组成,分别向运盐河、竖石河、通吕运河排涝。由于中片老城区大量已建的护岸、管网等基础设施标准严重不足,给水利建设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首先,已建的护岸工程底高程、顶高程均较高,既给实施河道疏浚、绿化带来了困难,又拉大了人与水的距离,影响美观。目前,老城区河道正常水位控制在2.6m,主要就是出于对已建护岸工程的稳定以及增加水体来考虑的。其次,老城区内管网均为雨污混流,管径小、排涝标准低,溢流口控制在2.8m左右,当河道水位超过2.8m时,管网排水受外河水位的顶托,排水不畅。此时,大部分管网入流量大于排出量,污水上涌至地面,对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考虑到城区内已建护岸、管网改造难度大,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仍维持现状不变,因此,本规划提出了中片水位控制方案,正常水位控制在2.6m,管网排涝控制水位2.8m。根据治涝水文计算成果,中片设计洪峰流量为70.4m3/s,若控制河道水位不超过2.8m,原则上需设置强排动力约70 m3/s。大量强排动力的新建,在经济、城市美观、运行管理等方面显然不合理,且其效益将随着老城区管网的改造而逐步下降。因此,经多方研究探讨,提出了中片的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36小时内水位回归2.8m以下,根据中片设计洪水过程线,第11时段入槽流量仅为7.08 m3/s,安排此时关闸强排,此时河道水位取通吕运河20年一遇水位3.56m,并由此根据水量平衡法确定强排动力。经计算,第11时段之后产水量为11.36万方,水位2.8m至3.56m水量为49.4万方,需外排动力10.5m3/s。

 2、西片 西片位于竖石河以西,面积11.42 km2。该片排涝河网由金西中心横河、金西中心竖河、金西一号横河、金西二号横河、金西三号横河等5条河道组成,分别向竖石河、金西竖河排涝。目前西片城市化程度不高,排涝以农田排涝为主。该片无过境水及水位控制问题,因此,在完善河道配套的基础上采用自排方式即可满足20年一遇排涝标准。

 3、北片 北片位于运盐河以北,面积9.37km2。该片排涝河网由运盐河、五总港、二总港、十总港、十六总港、城北一河、城北二河等七条河道组成。该片除需承担本身的排涝,还需承纳北三环以北部分地区的过境涝水。规划将过境水挡于北三环以外,同时对片内河道疏浚整治,采用自排的方式即可满足20年一遇排涝要求。

 二、行洪河道配套研究 规划区内部分河道由于资金、人力等原因,长时间未进行治理,目前淤积现象非常严重,杂草丛生,建筑、生活垃圾侵占河床,使得河道过水断面急剧减小,河道行洪能力远不能满足20年一遇排涝要求。规划对该部分河道进行疏浚整治,疏浚整治标准确定方法如下:根据治涝水文计算成果及各行洪河道的排涝范围,推求其设计洪峰流量,并据此明渠恒定流公式对现状行洪河道的排涝能力进行复核,从而确定河道整治的标准。

 经计算,规划区内河道疏浚整治标准如下表。

 表4-22:规划区内河道疏浚整治标准 河道 名称 长度 排涝 面积 设计 流量 设计标准 km Km2 m3/s 底宽(m) 底高(m) 边坡 运盐河 10.0

  10 -1.0 1:2.5 竖石河 5.3

  8 -1.5 1:3 五总港 1.5 1.88

 4 -0.5 1:3 二总港 1.6 1.40

 4 -0.5 1:3 十总竖河 1.3 1.18

 4~6 -0.5 1:3 十六总港 1.3 1.34

 4 -0.5 1:3 城北一河 2.2 1.22

 4 -0.5 1:3 城北二河 1.7 1.68

 4 -0.5 1:3 新金河 1.4 1.42

  金沙横河 3.0 2.65

 8 -0.5 - 中心横河 3.2 2.95

 4 -0.3 1:2.5 二号横河 3.3 1.56

 4 -0.3 1:2.5 一号横河 4.0 2.30

 4 -0.3 1:2.5 中心竖河 3.3 3.71

 8 -0.3 1:2.5 霞中竖河 2.4 1.**

 4 -0.3 1:2.5 彩霞河 2.0 1.06

 4 -0.3 1:2.5 金西中心横河 2.6 3.31

 6 0.0 1:3 金西一号横河 2.5 1.31

 4 0.0 1:3 金西二号横河 2.6 2.24

 4 0.0 1:3 金西三号横河 2.7 1.95

 4 0.0 1:3 金西中心竖河 2.1 2.40

 4 0.0 1:3 金西竖河 6.8

  8 -1.5 1:3

 6.3 治涝工程设施 6.3.1治涝工程设施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概况采用已建金沙横河西闸地质资料。

 根据勘察成果,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采用查规范并结合本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其结果见下表。

 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采用表 层号 土层名称 承载力标准值fk (kPa) 1 淤泥

 2 低液限粉土 120 3 低液限粉土与粉土质砂 180 3-T 低液限粉土 130 4 粉土质砂夹低液限粉土 250 5 低液限粉土 200 6.3.2治涝工程 1、建筑物工程 根据治涝规划方案,中片需强排动力10.5 m3/s,扣除金沙横河西闸已建2 m3/s,还需新建强排动力8.5 m3/s,拟安排新建中心竖河闸站,泵站设计流量8.5 m3/s。

 2、河道工程 1)河道疏浚 根据治涝规划中所确定的河道疏浚标准对现状河道进行疏浚,疏浚土方量见表4-23。

 2)护岸工程 为防止岸坡水土流失以及引排水对岸坡的冲刷,规划对疏浚后河道实施必要的护岸工程。对于中片,由于受城市建设占地的限制,规划对未实施护岸工程的河道采用立驳护岸。护岸工程需融入人与水亲近的设计理念,立驳顶高程超过正常水位0.2m即可。对于北片、西片,由于城市化建设刚刚起步,对河道的占用现象较少,规划对疏浚后河道实施生物护坡,如草坪砖等,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护岸具体工程见表4-23。

 3)青坎绿化工程 为提高城市绿地率,提升城市的品位,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规划对疏浚后河道两侧保留一定宽度的青坎。其中,竖石河、金西竖河两侧各15m宽,中心竖河、金西中心竖河等纵向河道两侧各10m宽,运盐河两侧各10m宽,中心横河、二号横河、一号横河等横向河道两侧各5m宽。

 表4-23:河道工程汇总表 河道名称 长度(km) 疏浚土方(万m3) 护岸形式 新建护岸 长度(km) 青坎绿化 宽度(m) 运盐河 10.0 30.0 立驳 已建 10 竖石河 5.3 15.9 立驳 10.6 15 五总港 1.5 2.25 生物 3.0 10 二总港 1.6 2.4 生物 3.2 10 十总竖河 1.3 1.95 生物 2.6 10 十六总港 1.3 1.95 生物 2.6 10 城北一河 2.2 3.3 生物 4.4 10 城北二河 1.7 2.55 生物 3.4 10 新金河 1.4 2.8 立驳 已建 10 金沙横河 3.0 4.5 立驳 已建 5 中心横河 3.2 4.8 立驳 已建 5 二号横河 3.3 4.95 立驳 6.6 5 一号横河 4.0 6.0 立驳 8.0 5 中心竖河 3.3 6.6 立驳 6.6 10 霞中竖河 2.4 3.6 立驳 4.8 10 彩霞河 2.0 3.0 立驳 4.0 10 金西中心横河 2.6 5.2 生物 5.2 5 金西一号横河 2.5 5.0 生物 5.0 5 金西二号横河 2.6 5.2 生物 5.2 5 金西三号横河 2.7 5.4 生物 5.4 5 金西中心竖河 2.1 4.2 生物 4.2 10 金西竖河 6.8 48.11 生物 13.6 15 合计 66.8 169.66

 生物57.8立驳40.6

  第七章 水环境保护规划 7.1 水环境污染源分析 7.1.1城市水污染源 1、工业废水污染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呈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化工企业、轻工纺织企业、冶金企业及部分机械制造企业。

 2、生活污水的污染 随着**市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将日益突出,并将成为**市的主要污染源。

 3、垃圾污染 主要表现在沿河居民随便倾倒垃圾及沿河建筑施工单位不能及时清除建筑垃圾,垃圾入河对河流水体产生污染并阻塞河道。

 4、淤积污染 污水中的沉淀物、垃圾以及水土流失都会造成河道的淤积,河道中的淤泥呈富营养化状态,并使河道断面变小,水体流速减慢,自净能力降低。

 7.1.2郊区水污染源 1、郊区水污染源主要来自农药、化肥对水体的污染和部分企业的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的水体污染。

 2、农作物秸杆废弃下河造成的污染。

 3、水生物——水花生、水浮萍等三水一萍污染。

 4、牲畜粪便——农村牲畜粪便不用于施肥,直接下河造成的污染。

 7.1.3通航船只的污染 1、船民机械用油泄露污染; 2、船民生活污水、垃圾排放污染; 3、船只装载的油类、化工产品泄露或特殊事故的污染。

 7.2 水环境保护规划 7.2.1污水集中处理规划 1、排放原则 城市污水处理采用集中处理方式,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市区大型企业工业废水原则上自行处理,达标后直接排入水体,中、小企业的可生物降解的生产污水经处理后,可接入城市污水系统。

 2、污水量预测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污水排放系数:生活污水排放系数0.85,工业污水排放系数0.75,市政及其他用水量由其用水量的30%计算。

 污水集中处理率:90%。

 城市排水设施普及率:100%。

 生活污水量:7.5万m3/d。

 工业污水量:7.1万m3/d。

 市政及其他用水量取生活、生产污水量和的5%。

 城市总污水量:15.5万m3/d。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量:14.0万m3/d。

 7.2.2工程措施规划 1、污水处理 建议加快老城区雨污水管网改造,实行雨污分流,同时完善配套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在建污水处理厂位于竖石河与通吕公路交叉口东北角,规模为3.0万m3/d,规划原地扩建其规模达到14.0万m3/d,占地14.0公顷。

 2、工程性换水 借鉴金沙横河工程性换水经验,通过封闭圈沿线闸站,先排后引,达到置换水体的目的。换水主要方向利用竖石河作为污染水体的排除通道,利用通吕运河、金西竖河、运盐河东段作为清水水源。

 对于中片,防洪排涝规划中沿封闭圈河口均布置控制涵闸,可通过规划建设的中心竖河南闸站和已建的金沙横河西闸站实现整个中片的水体置换。

 对于北片,防洪规划中已安排对北三环沿线河口进行控制,拟安排新建五总港南闸站、运盐河西闸站、运盐河东闸,通过五总港南闸站置换五总港水体,通过运盐河西闸站置换运盐河城区段、二总港等其余河道的水体。

 对于西片,拟安排新建金西中心竖河闸、金西三号横河西闸、金西三号横河东闸站、金西中心横河西闸、金西中心横河东闸站、金西二号横河西闸、金西二号横河东闸站、金西一号横河西闸、金西一号横河东闸站,通过金西一号横河东闸站、金西二号横河东闸站、金西中心横河东闸站分别对金西一号横河、金西二号横河、金西中心横河进行水体置换;通过金西三号横河东闸站对金西三号横河、金西中心竖河水体进行置换。

 7.2.3其他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清淤、疏浚、整治城市内河道,增强河道自净能力。

 2、加强生态防护工程建设,在河道两侧留有足够的绿化保护用地和水土保持用地。

 3、在郊区大力提倡节约用水,严禁大量用水串灌、漫灌,减轻尤其是农药的施用量。组织清除河道中“三水一藻”,引导农民充分利用作物秸杆、牲畜粪便作为有机肥料,施入大田,尽量减少粪便直接入河。

 4、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市人民的环保意识。

 5、加强对船民的教育,改善船只装备,减少船只机械性油类的泄漏,查处船只污染河道的恶性事故。

 6、对突发性污染事故建立事故预警和防治系统,强化工程封堵管理的运用,尽量降低污染程度,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

 第八章 非工程措施规划 非工程措施是城市防洪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各种非工程措施的落实是促进工程防洪功能充分发挥的基础,尤其是在超标准洪水情况下,非工程措施是保证防洪安全、减轻洪涝损失的关键之一。

 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管理队伍的建设、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责任制的落实、防汛统一调度统一指挥机构的建立及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行洪障碍物的清除、超标准洪水对策的制定、稳定资金渠道的建立、防洪保护区内开发建设的控制原则、撤退转移、救灾预案的制定等。

 8.1 防洪、治涝指挥系统 8.1.1系统现状 为进一步提高防洪治涝能力,除了采取工程措施来达到防洪除涝目的外,现实可行的途径是在努力提高规划区防洪治涝能力的同时,加强防灾减灾的非工程措施,建立一个高效、可靠、及时的防汛指挥系统,使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能根据收集的各类信息,综合掌握水情、工情、灾情实况,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及时预报和预测,有效应用防洪工程和水利工程体系,努力缩小灾害范围,最大限度减小灾害损失,将是一条十分有效的手段之一。

 **市防汛抗旱工作实行县镇两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南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市政府的领导下,指挥本市的防汛工作,下设防汛办公室,负责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其工作机构设在**市水利局内。

 8.1.2通信网络 **市防汛调度中心目前已与南通市水利局域网、水文局域网联网。**市防汛各成员单位、**市防汛调度中心、沿海各防汛站及闸管单位通讯保持畅通,汛情、排涝调度等信息交换及时。

 8.1.3预警预报系统 **市市气象部门、防汛办公室每年5月1日~10月15日24小时有专人值班。灾害性天气发生前,气象部门一般提前4~6小时向防汛办公室通报信息,防汛办公室据此作出分析,及时向有关领导和机关部门发出指令或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暴雨来临前通知沿海涵闸开闸放水,预降内河水位,腾空库容等。

 8.2 防洪、治涝预案 8.2.1超标准洪水的对策 城市防洪规划,不仅要对标准内洪水进行研究,还要对超过设计标准洪水制定对策性措施,以减少洪灾损失。超设计标准洪水即超过城市防洪设计标准的洪水,对于超标准洪水目前还无法予以根治,但可通过一定的非工程性措施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超标准洪水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建立起一个先进的城市防洪指挥调度中心和洪水预报、警报决策支持系统,并着重最好工程数据库、多媒体指挥决策系统、洪水预报等工作;其次,加强日常防汛管理和抢险准备工作,是确保超标准洪水下防洪安全的基础条件之一。

 8.2.2撤退转移 当遇超标准降雨或通吕运河水位超过4.0m时,将群众转移安置地点由市民政部门联系落实。二是当市区陡降特大暴雨,造成低洼地区严重积水受淹,已危及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居住区范围内深度涝水短时内无法排出时,由所在地域的区级政府或防汛部门统一指挥撤离工作。低洼地区的居民由本辖区办事处、居委会带领迅速转移到高地或本地区的学校、机关以及各区确定的砖混以上结构的楼房临时避难。市民政部门予以配合,妥善安排群众的生活。

 8.2.3防汛、治涝、抢险、救灾组织 1、地方党政领导防汛负责制 市委、市政府主管水利的副书记、副市长每年汛期负责全市的防汛抢险工作,一旦汛情紧张,分头赶赴负责的地区,组织落实抢险救灾工作。金沙镇政府、市水利局也必须层层落实分工负责制,责任到人到位。

 2、防汛成员部门责任制 市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职责要明确,有关部门的防汛职能分工是:

 1)市人武部负责动员当地民兵参加防汛抢险; 2)市建设局负责协调城市防洪和城郊联防工作; 3)市水利局主持防汛指挥部 的日常工作,负责拟订水利工程的防洪保安方案和抢险措施; 4)市计委负责防汛抢险、救灾所需的物资安排; 5)市物资总会负责防汛抢险救灾物资、商品的调度、发放工作; 6)市财政局负责安排防汛抢险、救灾所需的经费; 7)市民政局负责收集灾情并落实救济款和物资; 8)市交通局负责防汛抢险所需的车辆、船只调度及物资运输; 9)电信局负责防汛抢险期间的电信通讯,并保持通讯、网络线路的畅通; 10)供电局负责防汛抢险期间的正常供电; 11)市农机局负责防汛抢险期间所需的引排水机械的调度和管理; 12)市公安局负责防汛抢险期间的治安管理; 13)气象局负责气象情况的预测、预报工作; 14)市农林局负责落实农业生产的救灾和恢复工作; 3、防汛抢险队伍落实 沿江防汛抢险队伍主要以沿线乡(镇)、企事业为主体,各系统有关单位在发生洪涝灾害时,根据灾情程度具体落实和调度抢险人员。

 8.3 防灾减灾 8.3.1防灾措施 1、做好汛前准备工作 **市城市防洪工程管理站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机电排涝站(强排站)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使机电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对城区河道进行认真清理,疏浚淤浅河道,清除各种阻水建筑物,确保排水畅通。

 2、完善洪水预报系统 洪水预报力求做到准确及时,为防洪预案的执行以及防汛指挥调度提供保障。

 3、防汛队伍的建设 组建防汛抢险队伍,全面提高防汛抢险人员素质,增强队伍的责任感,确保在防汛抢险中能够全力以赴、临危不乱。

 4、加强防汛物资的储备 强化防汛物资的筹备,严禁挪用或克扣防汛经费,防汛物资必须保持在充裕的状况下。防汛物资应当服从城市防洪指挥机构的统一调度,调用物资按照规定进行补偿。

 5、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防患意识 法制建设是非工程措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应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标语、墙报、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开展防洪抢险知识竞赛等形式,对《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大力宣传,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水患意识和防汛抢险知识。

 8.3.2减灾措施 发生洪涝灾害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做好灾区的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学校复课、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等救灾工作以及所管辖地区的各项水毁工程设施修复工作。水毁防洪工程设施的修复,应当优先列入有关部门的年度建设计划。

 第九章 管理规划 9.1 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9.1.1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是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管理工作正常化、规范化的保证,关系到管理工作的成效,它是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的关键。按省水利厅要求,在工程管理上,区分不同工程的功能和类型,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营机制,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模式。城市防洪工程按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城市防洪体系中的河道、建筑物及护岸等工程实行市、镇两级管理,同时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在现有管理单位的基础上组建管理机构,确定人员编制。

 9.1.2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的设置突出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管理部门在城市河道和防洪设施建设与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本规划拟设隶属于**市水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统一管理建筑物、河道的专业管理机构—**市城市防洪工程管理站。管理人员由**市水利局按照原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提出定编方案,按分级管理体制报经批准后执行。

 由于河道建筑物数量多,规模和受益范围不同,管理上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并与城建、国土、规划、交通、环保、公安、环卫等职能部门配合协调管理。凡涉及规划控制、计划编制、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等统一由管理站负责。其管理主要任务是:(1)河道工程管理:保证工程完好,能发挥规划效益,定期对工程状况监测,发现问题搞好维修,大问题通过定期疏浚,河道上各类建筑物处于完好状况。

 (2)主要引排河道控制建筑物保证工程完好发挥效益,控制运用自如,岔口河道通畅。

 (3)控制运用管理:按上级指令在汛期及时引排水,非汛期或正常时间控制运用,安全启闭,控制好内河水位。

 (4)工程周边美化绿地管理:从保护河道、做好水土保持减少河道淤积出发,以保持河道沿线河坡种植树草或结合城市美化、整洁护坡。

 (5)河道的水政管理:按国家法规,对河道范围内违章、违法案件进行查处,做到勤检查。严禁破坏工程、乱搭乱建、乱倒垃圾废物、乱排废水等问题,一旦发现严格按有关法规认真处理。

 (6)日常其他管理:建立好河道群管队伍,帮助订立管理规定,落实责任地段和责任人,明确职责、奖惩等。对河道两侧绿化护河地作好控制红线,在此范围内严禁兴建各种设施;使用河道排水、建固定物等均要事前提出申请,发放许可证。

 (7)涵闸泵站的管理 规划控制建筑物标准初定为三级建筑物,其管理范围:水闸上下游100m、两侧宽度为30m。

 9.2 管理设施 9.2.1水文观测设施 **市现有通吕运河金沙水文站,观测项目包括通吕运河金沙段水位及金沙镇降雨量情况,其观测结果可作为水利部门调度控制的依据。

 9.2.2主要建筑物的观测设施 1、水位观测:

 在主要建筑物的上下游设自记水位计或水位标尺进行观测,测点应设置在水流平顺、水面平稳、受风浪或排水影响小的地点。水位标尺或自记水位计的水准基面和建筑物一致。

 2、流量观测:

 流量观测一般通过水位观测,根据水位~流量关系,推求相应的过闸流量。

 3、沉降观测:

 一般埋设沉降标点进行观测。

 4、观测设备 管理单位必须配置下列观测设备:

 经纬仪J1 6’’

  5 台 水准仪S3

  5 台 流速仪

 5 台 照相机

 5 台 9.2.3运行管理维护设施 为了工程管理和抗洪抢险的需要,必须配置一定的交通、通信设施。根据规范,东灶港套闸需配置下列交通、通信设施:

 防汛抢险车

 2 辆 固定电话

 10 只 手提电话

 5 只

 9.3调度规程和管理经费 9.3.1主要工程设施调度运用规程 城市防洪工程设施由管理站统一调度运用,杜绝越权运行现象的发生。

 具体操作人员均需通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

 编制工程设施安全运行的操作程序,如闸门开启度控制、泵站启动操作等,严禁各种不利于建筑物安全的野蛮操作。

 9.3.2运行管理维护所需经费及来源 堤防、涵闸、泵站工程是防洪体系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的安危,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局。搞好工程的维护管理和运行,必须要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做保证。

 年管理运行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工资及福利费 (2)材料、燃料及动力费 (3)工程维护费 (4)其他直接费 (5)管理费 工程年运行管理费的计算原则和方法,应按照《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

 运行经费可从城市维护费、防洪保安资金及水利建设资金中划拨一部分,同时管理机构应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筹集部分运行经费。

 第十章 环境影响评价 10.1 城市环境现状 对**市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环境概况、主要环境问题进行阐述,并作出现状环境质量评价。

 10.2 规划方案改善环境的有利影响 10.2.1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城市防洪工程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之一。由于防洪工程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会反复与城建部门协调、商量,各项工程措施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统一,故工程建设不会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相反,防洪工程兴建后,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实现。

 10.2.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防洪工程建设过程中,基础开挖、临时材料堆场、施工场地等均破坏了局部植被,使生态环境遭受一些破坏。而防洪工程兴建后,由于防止了洪水对城区的冲刷,有利于城区的植被生长和小区环境绿化,而且施工结束后,河道两岸绿化带的建设使城区绿地面积增加,有利于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优化城市的环境质量。

 10.2.3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环境的建设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建设人居环境除了必要的生活设施外,还需要优美的环境,其中亲水性是尤为重要的。历史上,把城市建在湖边、河岸及海滨有其必然的道理。城区河道通过设置一些亲水步道、亲水台阶、亲水广场、亲水绿道等滨水建筑物,供居民欣赏水的景色,亲近水的芳泽,从而产生人景交融的滨水景观。

 10.2.4对水环境的影响 由于城市管网建设滞后,大部分管网仍采用雨污混流,因此城区河道还须发挥纳污、排污的功能。城市防洪工程兴建后,可充分利用泵站,定期对城区河道水体进行置换,从而实现城区水环境的改善。

 10.3 规划方案对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10.3.1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 由于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错综复杂。在防洪工程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地下电缆、通讯电缆、自来水管道、排污排水管道等城市地下基础设施。防洪工程如何与这些设施衔接,必须在城市综合规划中加以解决。

 10.3.2对交通的影响 防洪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期土石砂料的运输,汽车运输量在某一时段某一路段将急剧增加,如调度不当,将影响交通运输的畅通,使原本拥挤的城区交通压力更为加大。运输车辆超载或被覆不当时,途中常常会撒落土、石、砂料,如不及时清理,将造成路面损坏、扬尘、水土流失等。

 10.3.3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在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集中,生活卫生条件简陋,易造成疾病流行,须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同时施工人员居住区将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及垃圾,若不妥善处理,极易污染水源。

 10.3.4施工弃渣对环境的影响 在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过程中,土方的开挖将产生弃渣,若处理不当,极易引起水土流失。

 10.4 缓解和补偿对环境不利影响的措施与建议 1、广泛征求城建、环保、交通、电讯等部门的意见,统一协调,综合部署,使缆线、管线的预埋与城市防洪工程同步实施,以便正确处理好防洪工程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系,避免劳民伤财,减少不利影响,切实做到防洪与城建两不误。

 2、加强城区交通运输的管理,及时疏导拥挤路段;要求施工车辆在运输时加盖网罩,防止撒落土、石、砂料,并加强对司机及装卸工人的教育,做到清洁装卸、清洁运输。

 3、在施工集中区,必须加强卫生检疫工作,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加强疫情报告、预防服药和预防接种工作,切实做到“三早”——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治疗;对生活污水和垃圾,要求城市环卫系统及时处理和清运。

 4、工程弃渣可就近用于城区低地填高,从而变废为宝,既减少城市建设费用,又有利于城区水土保持。

 5、在城市防洪工程施工时,噪声影响较大,要求采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并严禁夜间施工。

 6、拆迁安置过程中要做好拆迁户的思想工作,避免遗留后患。公众参与是解决拆迁安置问题的好办法,要予以贯彻,最大限度体现群众的意见和意愿。

 10.5 规划方案对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 就总体而言,规划方案对**市城区环境的影响是有利的。城市防洪工程实施后,将有效改善城区内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及水环境,从而实现人、环境与城市的和谐发展,充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得城市真正具有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文化城市的品位。

 与此同时,规划方案不可避免将对环境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可通过一定的措施予以缓解,且这些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仅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结束随即消除。

 综合分析比较,本规划方案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是可行的。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 11.1 估算依据 因目前拟安排工程处于规划方案阶段,不具备进行投资估算编制的基础,故参考**市城区类似已建或在建工程项目投资,并考虑建筑市场行情的变化,采用概算指标法进行估算。工程投资估算主要编制依据为《江苏省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2002年修订本);征地、拆迁指标的确定按照南通市及**市有关规定或办法执行。

 11.2 估算方法 投资估算采用概算指标法,各单项工程量估算单价如下:河道疏浚土方工程单价以15.0元/m3计;浆砌石以400.0元/m3计; 10m以下水闸按净宽50.0万元/m估算;涵闸按净宽30.0万元估算;排涝泵站建设按25.0万元/(m3/s)计;工程年运行管理费按建筑物工程投资的4%估算。青坎绿化、非工程性措施费用本次规划暂不列入。

 11.3 规划方案投资估算 根据规划方案所安排的具体工程估算规划方案投资经费为18013.4万元,其中建筑物工程4692.5万元,河道工程13320.9万元,具体估算见投资估算表。

 表11-1:规划方案投资估算表 序号 工程名称 规模或标准 估算(万元) 实施时间 一 建筑物工程    

 1 五总涵 2m×2m方涵 60 近期 2 二总涵 2m×2m方涵 60 近期 3 十总闸 净宽4m 200 近期 4 十六总涵 2m×2m方涵 60 近期 5 城北一河涵 2m×2m方涵 60 近期 6 霞中涵 1.5m×1.5m方涵 45 近期 7 彩霞涵 1.5m×1.5m方涵 45 近期 8 二号横河闸 净宽4m 200 近期 9 一号横河西闸 净宽4m 200 近期 10 一号横河东闸 净宽4m 200 近期 11 中心竖河南闸站 净宽8m、8.5 m3/s 612.5 近期 12 五总港南闸站 净宽3m、1 m3/s 175 远期 13 运盐河西闸站 净宽8m、2 m3/s 450 近期 14 运盐河东闸 净宽8m 400 近期 15 金西中心竖河闸 净宽4m 200 远期 16 金西三号横河西闸 净宽4m 200 远期 17 金西三号横河东闸站 净宽4m、2 m3/s 250 远期 18 金西中心横河西闸 净宽4m 200 远期 20 金西中心横河东闸站 净宽4m、1 m3/s 225 远期 21 金西二号横河西闸 净宽4m 200 远期 22 金西二号横河东闸站 净宽4m、1 m3/s 225 远期 23 金西一号横河西闸 净宽4m 200 远期 24 金西一号横河东闸站 净宽4m、1 m3/s 225 远期 小计     4692.5

 二 河道工程    

 1 河道疏浚 169.66万m3 2544.9 近期、远期 2 立驳护岸 40.6km、浆砌块石12.18万m3 7308 近期、远期 3 生物护坡 57.8km、34.68万m2 3468 近期、远期 小计     13320.9

 合计     18013.4

  10.4 投资分摊和资金筹措意见 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意义深远,规模宏大,任务艰巨。为确保工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应认真做好建设资金的筹措落实工作,建立和完善经费投入渠道,以加快建设进程。

 1、根据工程产品理论,防洪、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大部分水利工程和设施属于纯公益工程或准公益工程,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全社会或部分社会成员受益,但这些水利工程本身不可能或不可能完全从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得到直接的回报。根据国家《防洪法》规定,城市防洪设施建设和维护所需资金,由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承担。**市要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作出专项安排; 2、城市防洪工程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城市防洪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城市防洪工程建设部分经费应从城市建设或维护费中列支; 3、土地出让金、防洪保安资金、水利建设资金等切出一定比例用于城市防洪工程建设; 4、积极探索城市防洪建设社会筹措和市场运作办法,加大改革力度,实现工程建设、开发、管理一体化,明确法人主体,通过投资入股、利用贷款等市场化运作办法筹集资金; 5、在充分发挥国债资金导向作用的同时,还应利用国家的有关政策,如使用政策性贷款支持水利建设等; 6、具体资金筹措和管理方案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二章 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关键内容之一,它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用货物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是在现有水利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水利工程措施提高**市城区的防洪排涝能力。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的规定,本项目经济评价采用规划实施后可能减少的灾害损失作为主要依据。

 12.1 费用 规划方案费用包括工程建设投资、运行及管理费用等。本规划工程总投资18013.4万元,实施年限近似按五年计算,年均投资3600万元。年运行及管理费取建筑物工程投资的4%,为187.7万元。

 12.2 效益 规划工程的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等方面。

 1、直接经济效益 工程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于其显著的减灾效益:1、减少常年的防洪治涝费用;2、避免或减少大洪水年份洪涝淹没损失。

 2、间接经济效益 工程的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1、避免或减轻大洪水年份因工业、农业的大量减产而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影响;2、减少因防洪抢险而大量调用人力、物力、船舶、车辆等损失。

 3、社会效益 工程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1、避免大洪水年份人员伤亡;2、避免大洪水年份灾民的产生给社会带来的动荡;3、避免或减少大洪水年份防汛抢险救灾给社会正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4、促进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各行各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4、环境效益 工程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1、减轻洪涝灾害,为人民提供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2、避免洪水泛滥可能产生的瘟疫流行、水质恶化、生产环境恶化的严重危害;3、有利于城市水域的水质改善,从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

 5、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规划工程的实施使城市防洪标准提高,投资环境改善,为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2.3 经济评价 由于防洪工程大部分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因此不进行工程财务评价,仅进行国民经济评价。

 12.3.1评价依据 1、《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9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市统计年鉴》(20**年)。

 12.3.2评价参数 1、计算期55年,其中建设期5年,运行期50年; 2、社会折现率:按规范分别取12%和7%; 3、影子投入转换系数:采用0.95。

 12.3.3评价指标 本规划国民经济评价主要经济评价指标包括经济内部回收率EIRR、经济净现值ENPV、益本比EBCR。

 12.3.4敏感性分析 通过对规划工程投资及效益各项指标增减浮动后的评价指标计算,对规划的抗风险性进行评价。

  —END——

 

Tags: 城市防洪   规划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