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党团知识 / 正文

2020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中级实务笔记

2020-10-21 11:21:45

 出版物选题策划  第一节  选题策划概述 一、选题策划的概念 1.选题策划:是编辑人员依据一定的方针和主客观条件,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

 2.作    用:把握出版生产秩序,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塑造出版单位的品牌形象。

 3.类    型:按规格分为系列性、成套性、单项性选题;按重要性可分为重点和一般选题; 按制订时机分计划内、计划外选题。

  二、选题策划的基本步骤 (一)基础准备: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和选择利用; (二)选题设计:1.捕捉新的选题生长点;2.构思出版物的总体结构(尽可能详尽、周密) 构思阶段应注意:1)内容所涉领域有哪些新发展,其前沿和制高点在哪里;                 2)社会生活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它与选题有多大契合度;                 3)社会的文化需要是什么,与选题特色关联,未来竞争力如何。

 (三)选题论证:其目的,是凭集体智慧,对编辑提出的选题从主旨、内容、形式、市场前景可行性、主客观条件等多方面作全方位论证,以决定选题成立与否或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意见。

 (四)选题优化:根据论证意见、在组稿等过程中实际情况,对原有选题部队修改和完善。

   第二节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为出版物的生产在信息资源方面做准备的工作,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一、信息内容与采集方法:

 (一)需要采集的信息内容:

 1.社会发展信息:影响或制约社会发展的信息,包括国际形势、国经发展、方针政策、教育等。

 2.科学文化信息:与出版物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化思潮及各门类学科发展变化的信息。

 3.出版市场信息:

 1)出版动态信息:各种学科类型出版物出版信息、市场需求、价格、出版业统计资料等; 2)竞争对手信息:与本出版单位存在市场竞争关系的其他出版单位相关信息, 包括对手出版规模、品种构成、出版特色、经济实力、出版策略、竞争战略等。

 4.作者信息:反映作者基本情况的资料,含有关学科作者群分布状况及个人专长/学识等了解分析。

 5.读者信息:对出版物反映和对为了出版物需求。评价、希望、对单位认知度和认可度。

 (二)信息采集的方法:

 1.出版物交易场所调研(最主要);2.文献检索;3.观众大众传媒;4.人际交往;5.专业市场调查。

 二、信息采集的要求:1.真实性;2.针对性;3.综合性;4.预见性(获取新,淘汰旧,考虑趋势)。

 三、信息处理的步骤:1.筛选;2.加工;3.存储;4.使用。目的:by筛加,便于传递、存储和使用。

   第三节 图书选题策划的内容 一、图书内容与形式的设计 (一)图书内容设计:对相应精神文化作品概貌的设计。图书主题和体裁,提供什么,怎么提供。

 1.主题设计:选择确定该未来图书中需要为哪些读者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对图书定性、定量。

 2.体裁设计:根据读者接受程度,确定提供知识信息的具体方式。

 (二)图书形式设计 1.书名设计:体现图书主题,揭示作品体裁,讲究修辞,达到逻辑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或用暂名。

 2.篇幅设计:考虑图书主题和体裁,生产成本和目标读者群体的购买力等因素。(篇幅影响成本) 3.开本、装订样式和版面形式的设计:对图书成品物质形态的设计,考虑性质、篇幅、用途、读者对象等。

 二、市场预测:1.读者需求情况;2.同类出版物情况;3.选题特色。

 三、实施方案的设计 (一)作者的落实:考虑其思想水平、学术能力、行文风格等。拟出具体和备选作者。

 (二)时间安排:稿件落实/交稿/审稿/退修/编辑加工/审定发稿/校样处理/印刷/装订/出书时间等。

 (三)成本与定价预测:对生产成本预测-本量利分析-考虑影响因素(读者购买力)-拟定价格 (四)宣传计划:备用宣传方式、媒体、不同阶段重点以及时段、场所安排,大的要有费用估算。

 (五)营销策略:从图书内/形、目标读者及其需求、作者声望和写作特色、产品销售契机等考虑。

 四、选题报告的撰写 (一)形成:策划选题的编辑起草-提交编辑室主任(退修)-集体论证—以编辑室名义提交领导 (二)内容:含1.选题名称,2.提出选题的原因、依据及目的,3.选题价值,4.选题形成过程,5.选题内容及形式设想,6.读者对象,7.拟请的作者,8.与同类出版物的比较,9.时间安排,10.收益预测,11.市场营销建议,12.其他方面情况。

   第四节 选题的论证与优化 一、选题的论证:by对选题策划质量的评估来确定其是否可以组织实施的一项工作。(保证质量) (一)方式 1.一级论证:直接by全社选题论证会分析选题的价值/可行性/社会经济效益,筛选选题,形成计划; 2.分级论证:先组织编辑室论证,初步筛选,形成部门选题计划,再提交全社论证会讨论。

 (二)内容:1.精神文化价值判断:a引导性,b独创性;2.市场适应性判断:a针对性,b前瞻性; 3.效益判断:最大追求式达到社效与经效的最佳结合;4.可行性判断。

 二、选题的优化:

 1.使选题的清晰度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 2.by市场变化,适时修改、补充、调整; 3.还要不断努力提高选题的智慧含量。

   第五节 选题计划 选题计划是by一定的编辑思想而形成的选题的有机组合,由出版单位根据方针/本单位专业分工范围及出版资源条件,综合分析读者需要和市场情况,对设计采用的选题进行梳理和筛选后编制而成。

 一、内容与类型:

 内容分:1.总则:说明出版方针、目标、规模重点,对列入选题作分类统计 2.列题:用表格将类别/选题名称/内容简介/拟约或已约作者姓名及单位/主要读者/交稿日等分别列出 类型分:按范围:分综合性和专项性;按时间:长期/年度;按主体:国家有关部门、数家、一家。  二、结构:(一)种类:选题的知识、层次、功能、读者、效益结构(5个)          (二)优化:使各类选题在计划中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 三、特点:1.整体性,2.指导性,3.稳定性,4.灵活性 四、制订与调整:1.由社长或总编辑会同相关部门提出总体构思(指导思想/整体目标/规模品种等) 2.经反复分析论证后,确定的选题即可整理、汇总,形成选题计划,然后报送主管部门审批   第六节 组  稿 一、方式:1.个别约稿,2.社会征稿,3.群体集稿 二、步骤:(一)准备1.深入研究选题,2.制订组稿方案,3.物色合适作者;(二)联系作者; (三)审读编撰大纲和样稿(四)确定约稿关系 三、落实:1.当好作者参谋,2.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

  第二章 图书编辑  第一节  审稿与签订出版合同 审稿:广义的审稿是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选择并通过加工整理使决定采用的稿件达到出版水平的编辑活动,包括审读、审改和审定等; 狭义:编辑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决定取舍,并对其提出修改要求和建议的活动。

 作用:通过把关,决定取舍,提高质量,让有益社会的图书面世,防止低劣作品出版,对社会、读者、作者负责,这是石狮选题具体步骤和进行稿件加工整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出版工作者担负的最重要的职责,还可发现创作人才,扩大作者队伍。

 一、审稿制度(2种):1.国家形象出版性质管理的,2.出版单位内部实行的三审制 (一)三审制的基本要求: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举办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三审环节种,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

 (二)三审制的程序 初审-复审-终审。由下到上循序递进,前对后负责并以本审计的意见为后一审级的审稿提供基础,后对前制约并以本审计的意见对前一审级的审稿结果做出评判/补充。如不能解决应增加审次/人数。

 (三)三审制的作用 特点:1.就程序言:从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的三审制,从下级到上级的递进,兼具服从和制约 2.就目标言:每一审级的工作重点不同,具备后督察前和不同审级相互补充的特点。

 作用:以分级社度制度力求保证对于稿件判断、评价的客观性, 最大限度避免由于某级审稿者知识不足和责任心不强和工作疏漏而导致的偏差、失误。

 (四)三审制各审级的任务 1.初审:1)在通读全稿的基础上,对稿件政治导向、思想倾向和价值,稿件具体内容、体例、文字等进行全面审查和研究;2)对稿件优缺点进行分析,对稿件质量作出评价,对非组稿应对其社效经效进行预估3)以审稿意见形式表明可否采用,是否需退修、外审等;4)报送复审、终审。

 (若退修还要提出退修方案)初审者只有对全部稿件进行认真审读,才能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

 2.复审:1)通读;2)对初审者意见进行审核判断,表明自己认同、反对或补充、或存疑态度;3)弥补初审者提出的问题,对不合要求的初审可要求其返工,对退修意见表明态度。

     3.终审:1)审查稿件政治导向,是否违法/有悖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道德,是否具有学术、文化艺术价值,是否可产生社效经效;2)从本单位出发综合考虑,避免重复出版、毫无特色。  二、外审(本单位无法解决时,将稿件送出本单位以外的专家或有关部门审读) 目的是准确评价,避免错误,以提高图书质量。外审意见只供本社决策者参考,不能作为最终决定。

 外审者必须是专业人员。重点解决无法判断的问题。

 过程:编辑提出送审报告,经编辑室主任签发提交总编辑室审批。

 报告内容包括:原稿和作者基本情况、编辑对原稿看法,需请外审者解决的问题,进行外审的原因、要求,拟请人选、外审费用标准等。  三、稿件质量评价 (一)对内容质量的评价 1.政治性:稿件中的政治立场、观点倾向包括涉及政党、国家、高级领导人、外交、民宗等问题; a基本要求:以马毛邓为指导,以科发为统领。。。b不违反党和国家各项具体方针政策; c不含有《出版管理条例》规定的如危害国家等内容的;d不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

 2.思想性:稿件中反映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有时与政治性相联系。基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3.科学性:稿件反映客观失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警惕伪科学。

 4.知识性:稿件所包含知识信息的容量与价值。基要:合乎科学。

 5.创造性:稿件在内容形式上的创新特点,包括理论创新、技术创新、艺术创新等。

 6.稳定性:稿件所包含知识信息的长时效。(图书) 7.艺术性:稿件对读者产生审美感染力的程度。构思具有创意,语言文字或艺术手法技巧臻于完美。

 (二)对稿件形式质量的评价 1.结构框架:稿件内容层次安排形式。合理的框架有助于突出主题,方便读者把握。

 结构框架合理表现为:

 1)各部分遵循一定的逻辑,体现系统结构,概述分述关系明确,有明显的层次安排; 2)不矛盾、不重复,详略有别,又互相呼应。

 2.行文格式统一:

 1)各级标题采用互有区别的格式标志,同级同标;2)各种注释标志应该一致; 3)图片、公式等标注形式一致并符合规范;4)辞书要求凡相同性质的条目都应该具有统一的模式。

 3.表述形式:稿件中对语言文字(符合规范)以及量和单位(符合国家标准)的应用状况。

 1)语言角度:a语言角度:语句规范无残缺,表述准确,符合语体;b文字角度:无错别字,对异体繁体字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异形词用推荐词形,对数字用法应符合国家标准。

 2)量和单位:不用市制/英制单位,某些公制单位已更换不宜再用,名称/中文符号和目标读者适应。

 四、审稿结论和稿件处理 (一)审稿的三种结论1.接受出版,2.退修(作出结论并提出修改意见),3.退稿。

 (二)作出审稿结论的方式 1.作者及稿件的基本情况:作者简介、稿件来源、交稿时间,稿件篇幅、审读基本过程; 2.稿件主要内容:主题/内容概要/形式特点;3.稿件的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 4.审读时的疑点/难点;5.对拟退修的稿件,还应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三)通知作者 1.对接受出版的,告诉作者,征询对合同要款的意见;2.对退修的,退还原稿,附上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分全局的(观点、见解、重要史料结构体例表现形式等)和局部的(个别提法、出入等)3.退稿。稿件退还,原始载体退还,约稿的要妥善处理好相应事宜。

 五、签订出版合同 1.内容包括:

 1)双方名称、住所、联系方式,签约日期,作品名称;2)作者享有著作权保证; 3)出版权是否专有、改权利所设计的文种、期限、出版发行地域;4)作者审读校样的责任; 5)出版者向作者支付报酬的方式、数量和期限;6)出版权可否转授和转授后的利益分配; 7)作者是否授予电子版本出版权、网络传播权、翻译权修改权等权利;8)图书重印再版报酬; 9)赠送办法和作者优惠构书条件;10)违约责任;11)纠纷解决方式约定(仲裁机关);12)其他. 2.如何签订:

 1)由责任编辑代表出版单位与作者协商后起草;2)双方认可;3)出版法定代表人签署; 4)签订。也可以先签一个意向性约稿谢谢,审稿被接受后再签正式出版合同。

   第二节 编辑加工整理与审定发稿 编辑加工整理:对已决定采用的稿件再次从各方面进行审核并修改润饰和规范化处理的活动。

 一、原则1.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2.改必有据,忌无知妄改;3.依据规范,忌滥施刀斧。

 二、内容:1.消灭差错,2.润饰提高,3.规范统一, 4.其他:1)核对引文,2)查对资料,3)校订译文,4)推敲标题,5)撰写规范辅文 三、审定发稿 (一)稿件送审:

 1.责编应将加工完的稿件逐级报送,填加工记录单,表明是否达到出版要求,签名; 2.复审者审阅编加整理是否达到消灭差错等要求,如达到,可提交终审,否则帮助责编修正,签名; 3.终审者对稿件最后审阅,着重于政治把关,表明是否发稿,作出决断,签名。

 (二)稿件整理:1.复查稿件,2.清稿誊抄,3.检点稿件,4编排次序。

 (三)稿件发出:责编办理手续、填写相应格式文件(装帧设计单、发稿单CIP,征订单),并将之与审稿意见、编辑加工整理记录一起发出。

  第三节 审定发稿后的编辑工作 一、校样处理:(一)审读校样,(二)处理作者的修改和校对人员的质疑, (三)检查付印清样:1.排版质量:格式是否统一、更改处、版心是否齐平、图标是否断线等; 2.结构组成:察看封面、书名页、插页、出版说明等是否齐全。

 二、样书检查 1.面封、书脊、底封、前后勒口、扉页、版权页、出版说明、前言、后记等书名、作者、出版单位; 2.书号、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书名汉语拼音、字数、定价及版本记录各项是否存在遗漏; 3.目录列出的篇章遍体及相应页码是否与正文一致,书眉和正文是否一致; 4.全书页码是否连贯,树叶有无漏装或错装;5.印刷装订质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三、做好图书宣传工作 是宣传部门、发行部门和编辑部门的共同责任。编辑人员应积极做好提供新书简介、书讯,组织、撰写书评,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系列指导设计和发布图书广告,审核其他形式材料等。

 四、收集反馈信息:收集读者评价。包括对于具体出版物的评价和出版单位形象的评价。

   第四节 图书辅文 图书辅文是图书正文的辅助文字(目录、序、跋、凡例、注释、附录、索引等)。

 一、作用与种类 (一)作用:保证图书的完整性;强化图书的功能;指导购买和阅读;有利于检索的准确快捷。

 (二)种类:

 1.识别性辅文:1)封面文字(面封、书脊、底封文字),2)书名页文字(扉页版权页、附书名页)。

 2.介绍性辅文:1)内容提要,2)作者简介,3)封面宣传语 3.说明性辅文:1)出版前言,从出版社角度说明情况,包括出书目的、编撰体例、整理过程等; 2)a 序(叙),多用于学术、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自/他/代/原/译/修订版序;b前言(引言、前记、写在前面),多用于教材和演绎作品。

               3)凡例:亦称发凡/例言,一般置于目录后、正文前,多用于工具书、地图册等;               4)跋、后记:放在书末,相对序、前言而言的;               5)译后记:只用于翻译图书,在该译书无译序等时,可代替译序对进行原作评介;               6)出版后记:编后记,印在全书最后,出版社角度,无前言可代前言,有则补充。

 4.检索性辅文:1)目录,一般由作者编制,编辑核对补充,也可由责编编制; 2)索引,有时由作者完成,有经验的编辑可做更好。

 5.参考性辅文:1)注释:脚注、文后注、呼应注、译注、自注、原注、编者注;               2)参考文献表:a与正文所引文字等直接相关;b没直接引用但借鉴过的文献列表;               3)名词解释:对文中一些专门名词的说明,多用于科普、翻译类图书;               4)译名对照表:中外人名、地名、事物等对照列出;               5)大事年表(全面/详略得当、简洁/易参考)6)各种附录(简明/可靠/新颖/实用) 6.其他辅文。

 二、编辑与图书辅文 (一)选择辅文设置,(二)选择辅文作者。

 (三)审读加工辅文:

 1.立意正确适当,2.评价准确实际,3.资料准确无误,4.方法科学简便,5.行文简明精到。

   第五节  图书重印和再版 一、概念和意义 (一)重印的概念:重印时图书第一次印刷后,没有改动或改动甚少的再次印刷; 特点:重印时开本、书号、版式均不变,但封面、扉页可以重新设计; 中国标准书号条码一般不变,若定价调整则须在原条码后加上附加码。

 重印应在版本记录中标明印次,美重印一次记录一次,逐次累计。

 意义:1.及时满足社会的需要,2符合最佳经济效益原作,3可以不断提高图书质量。

 (三)再版的概念:对原书作较大修改后重新排版印制。

 特点:进行较大修改,有时甚至是脱胎换骨;有的标明有的不标明“修订本”;       再版的图书照原样再印或略作小改动再印,称为再版书重印。

  意义:1.是文化积累的重要方式,2.是图书更新的重要途径,3.提升图书的使用价值,4.能使出版资源得到深度开发,5.能打造图书的品牌。  二、重印再版条件:1.首要条件是图书的高质量所引发的不间断的读者需求;                   2.再版不同于重印之处还在于需作者配合这个重要条件;                   3.决策者对本单位人力、财力、物力等条件作周密的考虑,妥善作出安排。

 三、程序 (一)重印程序:1.市场调查,2.提出重印报告单,3.检验出版合同,4.审读重印书(三审制), 5.办理重印发稿手续:责编填单、三审、交总编室登记后发出版部门,安排印制。

 (二)再版程序:与初版书大同小异。同:审稿起的各个编辑环节,异:审稿之前的各个环节。

 修订工作一般由作者承担,编辑与修订者共同制订修订方案/原则/重点,集体论证后实施; 出版单位接到再版稿后,应按照出版书的要求审稿、编辑加工整理和审定发稿。

 四、重版率:全年出书种数中重印与再版书种数之和所占的比例。

 是衡量一个出版单位办得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 重印和再版的书越多,利润相对越高,经济效益也就越好。

  第三章 期刊出版(一) 第一节  期刊概述 一、期刊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定义:期刊又称杂志。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季、月顺序编号,以印刷方式复制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成册的连续出版物。

 要素:1.有一个稳定的名称;2.连续出版;3.以卷期年等顺序编号;4.以纸为载体,装订成册。

        另,一般不修订再版,有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通常有多名作者的作品汇编而成。

 二、期刊的媒体特点 (一)期刊与报纸比较:1.外在形态:开本大小,需装订;2.出版周期:比报纸长; 3.新闻时效:弱于报纸;4.内在容量:一般大于报纸;5.版面风格:期刊版面流畅,注重前后衔接。

 (二)期刊与图书的比较:1.延续性;2.实效性;3.节奏性;4.一次性;5.定向性。

   第二节  国家关于期刊的管理规定 一、关于期刊发行范围的规定:

 1.公开发行:可向国内外公开征订发行; 2.内部发行:只能在境内按主管单位确定的范围征订、发行,不得在社会上公开征订、陈列、销售。

 公开发行的期刊,主办单位可向ISSN中国国家中心申领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并向新闻出版总署条码中心申领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条码。

 二、创办期刊的规定:须按规定报请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1.总署给批准创办的期刊颁发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2.主办单位持总署的批准文件到省局领取并填写《期刊出版登记表》,省局审核登记表后,向主办单位发放《期刊出版许可证》; 3.主办单位持《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依法领取营业执照。

 4.两个或以上单位合办期刊,须定一个主要主办单位负责办理,出版和主办单位须在同一行政区域; 5.一个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只能对应出版一种期刊。

 三、关于期刊变更登记的规定 1.期刊变更刊期:自2004年1月期,总署将部分审批权委托给报刊登记地省局代理审批,审批结果需报总署备案;但刊期变更为一周或更短,仍由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2.变更开本、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在同一登记地内变更地址,须经主办单位审核同意后,向省局备案; 3.期刊休刊:须向省局备案并说明休刊理由和期限。超过一年由总署撤销许可证,省局注销登记。

 四、关于期刊刊号的规定(刊号: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习称) (一)刊号的结构:由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组成。

 1.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由“ISSN”为前缀的8位数字组成。ISSN XXXX-XXXX; 前缀与8数字间空半字,分两段,中间“-”隔开,前7位为数字序号,最后1位为计算机校验码; 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以“CN”为前缀,由6位数字以及分类号组成,可以简称“CN号”。

 前缀与数字空半字。6位数字分2段,中间用“-”隔开。前段2位数字为地区号,依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中数字码前2位给出;后段4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

 分类号用以说明连续出版物的主要学科范畴,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基本大类给出,一般用1个字母表示;但科技文教类按二级类目给出,故用2个字母加1个数字表示,用斜线“/”隔开。

 (二)刊号的使用 1.刊号的分配原则是一刊一号。期刊无论是更改看门或初版地,还是更改载体形势,都须重新申请刊号; 2.分配给期刊的刊号不得用于出版图书或者其他出版物; 3.刊号两部分可以合在一起印刷,置于面封右上角、版本记录页和底封下方。两个部分分两行印刷,以一横线隔开。

 4.刊号两部分页可分开印刷:ISSN应印于面封右上角、版本记录页,也可与条码一起印刷。CN刊号独立印刷时,应印于版本记录页和底封下方。

 五、关于期刊出版的规定 (一)编辑活动 1.除发表原创作品外,还可以依照著作权法,转载/摘编其他包括上已公开发表的作品,但必须注明作者姓名和最初登载改作品的报刊名称/期号。公开发行期刊不得转载内部发行的出版物内容; 2.期刊出版单位应有符合本专业要求的专职主编和一定数量的专职编辑、负责具体的编辑工作。如何情况下都不得擅自转让编辑出版权,不得出卖、出租、转让本单位名称及所出版期刊的刊号、名称、版面,不得转借、出租许可证; 3.期刊采编业务与经营业务必须严格分开,期刊广告限于在合法授权范围内开展广告经营、代理业务,不得参与采访、编辑等出版活动; 4.具有采编业务的期刊社在登记地以外的地区设立记者站,参照总署《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的规定,须报经拟设机构所在地省局批准; 5.期刊刊载内容不真实或不公正的作品,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其出版单位应当公开予以更正、消除影响,并依法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6.期刊出版单位如需与境外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出版项目,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二)关于期刊标准化标志:由表示其属性的文字项目构成。

 1.版本记录与刊号:须在底封或目录页上刊载版本记录,包括名称、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出版/印刷/发行单位、出版日期、主编姓名、发行范围、定价、刊号,《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 2.刊名与顺序号:须在面封醒目位置刊载名称和年、月、期卷等顺序号,刊名以外的其他文字不得比刊名更明显。不得以要目代替刊名,也不得以总期号代替年、月、期号; (三)关于出版增刊 1.可出版增刊,每种期刊每年可出版两期增刊; 2.增刊须由期刊的主办单位经主管单位审核同意后报请省局审批,须写明拟出增刊文章编目、印数、定价、出版时间、印刷单位。申请获得批准的,由省局发给一次性增刊准印证; 3.增刊的内容须符合正刊的业务范围,须与正刊的开本发行范围相一致; 4.增刊的版本记录中除须刊印名称、刊号等正刊必备项目外,还须印增刊许可证号,注明增刊; (四)关于出版合订本 期刊合订本不得对内容另行编排,须按原期刊出版顺序装订,并在其面封明显位置标明合订本。

 六、关于期刊广告经营的规定 (一)发布广告 1.须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经批准后才可经营; 2.期刊发布广告之前,出版单位应审查广告客户是否具有发布资格; 3.严禁利用发布新闻的形式刊登广告,发布广告应有广告标记,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不应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4.广告用语应当为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不得单独使用外文; 5.期刊每年刊载公益广告的版面应不少于商业广告的3%; 6.酒类广告的刊载煤气不得超过两条,并不得置于面封。

 (二)刊载内容的规定 1.不得保护违反国家法律的内容,诽谤性内容,有损我国民族尊严以及反动淫秽、迷信的内容; 2.严禁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和声誉做广告或变相做广告; 3.禁止刊载或变相刊载烟草制品广告; 4.广告宣传不得使用有损国格的言语,不迎合低级趣味,严禁用凶杀色情图片招徕读者; 5.凡有虚假不实成分、不正当竞争受到或主管单位部门明令禁止的词语等,一律不得刊登。

  第三章期刊出版(二) 第三节  期刊的市场定位 一、市场定位的重要性 1.从主观上说:有助于刊物以最佳方式进入市场,迅速赢得读者关注,形成鲜明个性/塑造独特形象; 2.从客观上说:其关系到精神文化产品社效,期刊品种结构合理布局,出版物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市场定位的要素 (一)内容定位:需求/优势/差异原则; (二)读者定位:1.自然条件:读者性别、年龄、婚姻、民族、生理特征及其所处地理环境等; 2.社会条件:读者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职业、主要、社会地位/所属社会阶层等; 3.心理条件:读者心理需求,如情感、习惯、追求、趣味、爱好等。不断联系。

 (三)风格定位:期刊在内容形态方面要体现自己独有的特色,能有力吸引自己选定的读者。

                 1.保持期刊内容的个性魅力:a突出特点,让特点上升为风格;                                           b坚定执行编辑方针,不为市场一时变化左右;                                           c关注社会生活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增强期刊形态的鲜明特色:封面装帧、版式设计等;                 3.品牌期刊要有独特的风格设计:对凸现自我特色的内容风格要有执着追求。

                                            a选用恰如其分的标志色;                                            b选用富有表现力的标志字符; c选择与期刊总体风格相符的标志图案。

 三、市场定位的途径 (一)通过调查确定市场定位:方法有多种多样:

 1.按调查方式分:问卷调查法、征订调查法、观察调查法、试刊调查法; 2.按调查范围分:普查法、抽样调查法、间接调查法、典型调查法; (二)通过试刊校正市场定位       出版试刊试在保持本刊物的性质和宗旨不变更的前提下,对新办期刊的具体内容设置、形势设计进行探索。要充分体现特色,办成自我最好的宣传品,并有效开展试销工作。

 (三)通过改刊调整市场定位:首先表现为改刊名,通过对期刊的内容与形势进行彻底的改革,从而寻找新的市场定位,应该是改刊的真正目的。必须按照新办刊的要求报请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第四节  期刊的编辑工作 一、期刊编辑工作的总体特点 (一)主体性策划:创刊前,清醒认识为何办刊及办什么样的刊,创刊后,刊物宗旨、市场定位、基本风格、形态、读者对象范围,都要靠编辑一贯坚持把握,编辑应充分发挥知识才能、判断能力等,西哦女冠题材范围、内容重点、手法、层次等方面选择和刊登作品; (二)结构性组配:根据稿件内在联系或外在联系分别组成若干板块,放入相应的栏目。或根据栏目选配稿件。常常是编辑水平高下的集中体现。

 (三)时效性要求 1.内容策划要与社会同步。从宏观看,要在保持宗旨情况下,与时俱进的翻印不过社经与政发展等;从微观看,具体组配稿件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预测读者阅读趣味。热点。

 2.工作安排要有周期性节奏:确定审稿、加工整理、审定发稿、校样处理、签发付印等各环节安排;在时间安排上要留有一定余地,以便将内容策划、与读作者联系等穿插进行。

 二、期刊的内容策划:一般包括栏目设计、专题策划和作品组配等。

 (一)栏目设计(栏目:在内容上/表现形式上体现一定特色,并有一个提示性/概括性明称的板块) 1.栏目的作用:1)栏目可以使期刊眉目清楚、条理明晰,让读者一目了然,阅读方便;               2)栏目可以使独立的各篇体现处内容上或形式上的内在联系,塑造期刊整体形象;               3)别具一格的栏目还可以强化期刊个性,展现编辑智慧,吸引读者阅读。

 2.栏目设计的要求:1)符合宗旨,体现特色;2)点面结合,结构合理; 3)既要稳定,又求创新;4)名称简明,内容贴切。

 (二)专题策划:为了产生较为深远的社会影响而围绕同一主题组织一组作品推出。

 (三)作品组配:1.突出重点,2.合理布局,3.控制总量(总字数、篇数),4.前后呼应。

 三、期刊的稿件审读 1.符合宗旨定位,2.把握栏目风格,3.注重时效性,4.弘扬创造性,5.考虑稿件篇幅。

 四、期刊稿件编辑加工整理 (一)统一格式:1.统一注释格式,2.统一参考文献表格式,3.统一相关项目格式; (二)写好导引文字:

 1.编前语:以编辑部或主编名义向读者交代本期内容形式方面的某些相关事项的文字; 编后记:以编辑部名义对本期刊物编辑过程中某些事项作介绍说明的文字。

 2.编者按:以编辑部名义向读者作的交代文字,以有助于读者更准确、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           宜开门见山、一语中的,文字短小精悍,并注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读者,不故作惊人。

 3.题前导引语:一般放在文章标题前面,简要提示该文章特点文字。

 目的为吸引读者关注,要讲技巧,可设置悬念,引而不发/画龙点睛/讲究文采,经得起咀嚼。

 (三)处理页面余缺 1.抽稿:从已排版的校样中整篇地删除文章,应在最近的后续期刊中恢复登载。

         其要求是页面基本符合要求,二是抽掉该稿不会对本期整体结构造成重大损害。

 2.转页:将某文章末尾文字转到另外一个页面。影响阅读兴致,尽量避免采用。

 3.缩行:对某段文字标点等调整减少行数,有时也可删除若干不影响内容的文字。

 4.增稿:增补新的文章。

 5.补白:增加短文章补足页面的空白。

 五、期刊的稿件管理:(一)认真处理来稿:1.及时登记,2及时审读,3及时答复;                    (二)保持适当储备:1.总量要适当,2类型要均衡,3灵活调控稿件储备量。

 六、期刊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 (一)作者工作:1.尊重作者,尤要善待一般作者,2.建立作者数据库; (二)读者工作:1.及时处理读者传达的信息,2有意识地组织读者评刊,3.满腔热情地为读者服务。

  第三章 期刊出版(三) 第五节  学术期刊的编辑规范化要求 一、文摘及关键词的要求 文摘和关键词通常应该由作者提供,由编辑根据规范化标准对他们进行审核和加工整理。

 (一)文摘:1.种类:报道性(400字)、指示性(200字)、报道-指示性文摘(400字)。

 2.撰写要求 1)要客观地反映文章内容。不应是正文的补充/注释/总结,也不可加进文章内容以外的解释或评论;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要着重反映文章的新内容和特别强调的观点; 3)要排除在本专业领域内已成常识性或科普性的内容; 4)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主语”; 5)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一般不分段; 6)向国外发行的期刊,可以附外文文摘。

 (二)关键词:1.叙词:取自统一的叙词表,是经规范化处理的词,同一主题叙词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完全一致的表达形式;2.自由词:直接抽自文章的标题或正文,多数刊物采用自由词标引。

 二、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 (一)参考文献标注体系:

 1.顺序编码制:按它们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以上标形式放在引文之后;相应参考文献表中,各文献按序号依次编排; 2.著者-出版年制:只有在作者名后的圆括号内标明文献出版年份,如未列作者名则在引文后括号内标明作者名和出版年份,同一作者同年出版文献不止一篇的,在年份后加abcd等作区分;相应的参考文献列表中,各篇文献按文种依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其他文种的顺序分列,次按作者姓名和出版年份依次编排。

 (二)参考文献表的著录项目与格式 著者-出版年制与顺序编码制基本相同,仅将出版年调到著者之后,并用“.”隔开。

 1.专著: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     2.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 [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 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任选)//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d的页码[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 3.连续出版物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其他责任者(任选).年,卷(期)-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 4.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 5.专利文献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 (三)有关参考文献著录的一些细则说明 1.主要责任者:即“作者”著作者、编纂者、报告撰写者等,专利申请所有者也在其列;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形式,外国作者可用缩写,中译名可只录其姓,超过3个,只著录前3,加等。

 2.题名:书名、刊名、报纸名、从文集或连续出版物析出的文章名、专利名等。其他题名信息指副书名,副标题等。多个题名的,可著录两个处于显要位置的题名。

 3.版本:用阿拉伯数字、序数缩写形式或其他。第一版的文献不著录版本项,古籍版本可著录写本抄本、刻本,活字本等。

 4.卷、期、年、月:完整的连续出版物的要著录首卷与末卷的卷期年月,未出齐的,只著录首卷。

 5.标志符号:

 . ——用于题名,析出文献题名,版本项,出版项,出处项,连续出版物的卷、期、年、月,专利文献的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项,联机文献的获取和访问路径项,著者-出版年中的出版年项之前; :——用于其他题名项,出版者项,引文页码项,析出文献的页码项,专利国别项之前; ,——用于同一著作方式的责任者项,出版年项,报刊卷期标志中的年份、卷号项,专利号项,科技报告号项之前,以及“等”、“译”字样之前; // ——用于专著中的析出文献出处项(专著主要责任者)之前; ()——用于置放期刊的期号,报纸的版次,电子文献更新或修改日期,非公元纪年; [ ] ——用于放置文献序号,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的引用日期,自拟的其他信息; / ——用于和期的期号之间; -          ——用于起讫序号或页码之间。

   第六节  期刊的广告经营 一、期刊与广告的关系 (一)广告是期刊的经济来源之一; (二)期刊媒体特色对广告效果的影响:1期刊有比较固定的读者;2阅读率较高;3注重用纸精美,保真度较好;4保存期较长,因而广告的时效较长。

 二、广告经营原则 (一)依法经营广告业务,(二)维护读者利益,(三)保持期刊风格, (四)对广告客户负责:1.帮助客户发布广告,2.真诚对待客户。

 三、期刊的广告策略 (一)合理定价:1.期刊定价合理,2.广告定价合理; (二)巧分版面:注意力高低:面封、底封、封二、封三、内页,右高于左,上半版优于下半版; (三)精细策划:1.专题,2.系列; (四)增强创意。

 四、广告与期刊的发行量、成本、利润的关系 期刊利润=销售利润+广告收入,但两者表现不平衡。

 办刊人应该努力寻找销售利润、广告收入以及发行量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处于动态良性发展中。

 五、期刊发行量认证 1.该机构能向会员提供精确的期刊发行数量和读者质量数据,并对接受认证的媒体进行长期的连续跟踪,提供数年的发行数据和发行趋势分析报告,期刊社可根据此数据制定广告价格; 2.实行该认证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期刊评价体系; 3有利于开展正常的广告经营。国际上较为通行的是美国ABC体系和BPA体系。

 1963年,国际发行量认证局联合会诞生,标志发行量认证已得世界认可,我国于2005年4月成立。

  第四章 书刊整体设计(一) 第一节  书刊整体设计的概念和要求 一、概念 1.定义:书刊整体设计,是对书刊载体的艺术性、工艺性设计,包括书刊外部装帧和内文版式设计。

        外部装帧设计包括书刊形态设计(开本选择与书刊结构、装订样式确定), 书刊美术设计(从美术角度对封面、护封、环衬、扉插页等进行设计), 表面整饰设计(装帧工艺材料和相应整饰加工工艺选择等);        内文版式设计包括版心规格的确定、文字的排式以及表格、图片在版面上的编排等。

 2.目的:是使书刊具有最佳视觉效果。它要求在有限的空间里,按照造型艺术的原理,把构成书刊的各种要素组成既与书刊内容性质相匹配,又与印刷工艺要求相适应的设计方案。

 二、书刊整体设计的总体要求 1.整体性:必须与出版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紧密结合,更要在工艺选择、技术要求和艺术构思等方面具体体现出这种协调; 2.艺术性: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体现艺术特点和独特创意,具有一定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既要体现书刊的内在内容、性质和门类,也要体现一定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 3.实用性:必须充分考虑不同读者对象使用不同书刊的便利,考虑不同层次读者经济上的承受力和审美要求,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导向作用; 4.经济性:必须考虑阅读和鉴赏的实际效果,且须兼顾经济效益的比差,一是所需资金投入与可产生的实际经济效益的比差;二是设计方案导致的书刊定价与读者的承受心理、承受能力的比差。

   第二节  书刊整体设计的概念和要求 一、书刊形态设计:是对书刊开本的选择与书刊结构、装订样式的确定。由文字/美术/技术编辑共同完成。

 (一)开本选择:应考虑如下因素:

 1.书刊的性质、门类和用途;2图标公式的繁简和大小; 3文字的结构和编排体裁;4.版面字数的多少及篇幅的大小; 5.材料的合理使用;6.丛书、套书及期刊的形式统一;7.读者对象特点。

 (二)书刊结构设计:主要是对可选部件的选择,同时对必备部件和可选部件的位置安排和著录项目进行设计。

 1.应充分考虑到:书刊的性质类别、篇幅、用途、读者对象及可提供的材料、工艺等方面因素; 2.设计书刊结构部件著录项目,尤其是对封面、主书名页、目录页等的著录项目设计,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3.各部件在书刊中的位置或一部件内部各项的位置,页应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三)书刊装订样式设计 1.图书装订样式设计 1)应充分考虑图书的性质类别、篇幅、用途、读者对象及可提供的材料、工艺等方面因素;结合各种装订样式特点功能进行选择,图书是否平脊、圆脊等; 2.期刊装订样式设计:骑马订和平装两种。

 二、书刊美术设计:运用美术创作手段为书刊形式所作的艺术构思。

 (一)特点:1.从属性(为内容服务,受内容制约)和独立性(自身独特艺术语言)相统一;             2.文化性与商品性相统一;在内涵上经得起推敲;             3.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4.时代特色与民族特色相结合。

 (二)内容和要求 1.内容:1)封面和护封:a图书:在视觉艺术效果中凸现图书的性质和内涵,体现独特风格;                      

 b期刊:考虑与内容和协调,而且各期图案、色彩既要相似还有有区别。刊名样式应该醒目、大方和富有个性,一般有手绘体、和植字体等。年份和卷期的定位设计是期刊封面特有的;期刊封面的视觉冲击力一定要强,不但要精美,还要能体现期刊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2)腰封设计,宣传文字一定要简明,一语中的,与封面色彩协调,补充作用;        3)环衬、衬页、扉页和插页设计:一是体现自身结构特点;二是发挥补充作用,主次有别;三是应该能与封面护封一起与图书的整体形象保持和谐一致的效果。

        4)广告插页设计:符合广告法、得广告商认可,能吸引读者;        5)函套设计:材料选用以及印刷、加工工艺选择外,还表现其形状与其相匹配的配饰上。

 2.要求:1)社科类:理性。着意具体内容与抽象概括的主题思想的对立统一中体现独特的风格;        2)文学类:多姿多彩,多以文本特定的艺术趣味为参照系;        3)科技类:力求严谨、大方、简练,取得生动而,明晰的视觉效果; 4)艺术类:形与质高度和谐; 5)少儿类:从青少年心理出发,结合书刊内容来设计,力求生动活泼;        6)古籍类:历史感、丰厚感。古朴、典雅;7)辞书类:深博、厚重、简约。

 (三)手段1.艺术手段:运用形象、图案、文字、文饰等要素,以写实或写意手法;           2.技术手段:借助计算机软件系统对讹误女子、图形、图像进行处理;           3.材料与印刷工艺手段:使用特种纸张、纸板、织物等材料,以上光、覆膜等工艺。

  三、书刊表面设计 (一)材料类别及选择 1.按用途分:1)封面环衬类:铜版纸、胶版纸、彩色书面纸、布纹纸、米卡纸、玻璃卡纸等; 2)封壳类:棉、麻、丝化纤物,封面纸板、中缝卡纸、瓦楞纸,PVC塑料及涂塑纸; 3)烫印类:电化铝箔、各色粉箔等;4)其他材料:圆轴、丝带等。

 2.按材质分:1)织物材料:棉织物、麻织物、丝织物、化纤织物;             2)特种纸张:丝光铜版纸、轻质纸系列、幻彩系列、花纹纸、其他(彩色双胶纸等);             3)塑料:软塑料、硬塑料、泡沫塑料等。在儿童读物类中使用较多。

 (二)表面整饰加工工艺 1.上光工艺:涂上一层无色透明的涂料。印刷品的光泽度、防水性、耐光性、色彩耐久性都得改善; 1)热固化:过油、印光;2)紫外线固化:VU,稍稍隆起。

 2.覆膜工艺:光膜,亚光膜; 3.压痕工艺:形成凹凸立体状图形或轮廓1)凹凸压痕,2)浮雕压痕。

 4.特种印刷工艺:用其他材料。烫印,在木板、织物上用金色等粉箔,加热印上书名或图案等。

 此外还有立体印刷、浮凸印刷等。

 (三)表面整饰加工方案设计 1.对书刊内容市场需求的考虑;2.对材料与表面整饰加工工艺属性的考虑;3.对生产成本的考虑。

  第三节  书刊整体设计的概念和要求 一、版式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清晰性,(二)易读性,(三)和谐性。

 二、版式设计的艺术规律 (一)对称与均衡,(二)比例与尺度,(三)对比与调和,(四)节奏与韵律,(五)变化与统一。

 三、版式设计的要素 (一)版心:版心的宽度好高度,制约着版面字数的多少。

 (二)版面空白:间空和周空。有便于读者阅读的实用效果和增加版面美感的艺术效果。恰当合理。

 (三)印刷字形态:1.印刷字的规格:

 1)字级:从6~100级(1.5~25毫米),分成30个级别。字级大,造成冲击感;小,造成连续吸引感。

 2)字体:基本字体有宋体/黑体/楷体/仿宋体4种;变体有宋三体/秀丽体等,艺术体有隶书/魏碑等. 2.不同印刷字体选用:书刊须根据不同情况、以变化求生动,以和谐出美感,选用合适的字体字级。

 (四)版面字数=每行字数·每面行数。由于一些软件统计字数未考虑空白,转换时要增加15%~20%。

 (五)图文排式:横排:文字自左向右,竖排:文字自右向左。表格一般不宜分割。

 (六)图表位置:既活泼大方又方便阅读。

 四、版面构图手法 (一)对称构图法:相对的; (二)均衡构图法:字体黑白对比不宜相差过大;图的线条力求与文字相适应,版面布局力求均衡; (三)运动构图法:通过构图的安排,给人以动感,往往需打破某些平衡; (四)黄金分割法:0.618法,应妥善处理图片与周围文字块的对比分布,图问在色调上也应协调; (五)对比构图法:1版面不同区间有强烈黑白对比,2排版密度形成强烈对比,3图文区和空白区强烈对比; (六)等分构图法:给人以稳定的感觉。此外还有斜面/不等分/连续/立体交叉构图法等。

 五、期刊版式设计的总体特点 1.多样性:图书正文各个部分版式设计应该是全书一致的,二期刊各个栏目甚至一个栏目种的各篇作品,在字级、字体、间空等方面都可以有所变化; 2.统一性:期刊版式设计也有相对统一之处,如版心规格全刊统一;注释参考文献、作者署名位置、工作单位须统一。版式样本中应该包括:文章名称、各级标题字体、字级、所处版面位置,作者姓名位置、主体文字字级等。

  第四节  版心规格设计 一、版心大小的设计 版心尺寸大小与周空大小互相制约。应根据书刊性质种类和既定开本来选择确定,全部页面版心必须大小一致。

 二、版心位置的设计 版心在版面上的位置是上下左右均居中。设计订口应考虑订缝需占用的空间。

 一般书刊在版面上位置是左右居中略偏下,即天头略大于地脚(1.4:1),也有天头或翻口出血的。

 三、版心字数的设计 (一)每行字数与版心宽度的关系 字数=版心宽度/(0.25·文字字级数)  反之:版心宽度=0.25·文字字级数·字数; (二)每面行数与版心高度的关系 行数=(版心高度-0.25·文字字级数)÷(0.25·文字字级数+0.25·行距级数)+1 (三)字间距与行距的计算:系统会自动计算安排好所需的字间距和行距,无需人工计算。

 (四)版面字数与书脊宽度的关系 总字数÷版面字数,可估算出正文页面数,加上前言、目录、附录等,即为该书刊总页面数。

 应注意的是:图书某些部件如前言、目录。正文必须另页起排,全书最后一页可能是空白页,计算总页面数时应考虑这些空白页。

 采用胶版纸书刊,其书脊宽度公式为:胶版纸书脊宽度≈0.0006毫米·纸张定量·总页面数 轻质纸书刊,其书脊宽度公式为:轻质纸书脊宽度≈(面数/2)·纸张定量·(纸张定数/1000) (五)字间距和行距选择 1.宽行行距:宽行行距为字高的2/3~7/8,多用于经典著作和休闲类、艺术类、少儿类图书, 2.标准行距:标准行距为字高的1/2,多用于普通读物; 3.密行行距:密行行距小于或等于字高的1/3。一边用于小开本书和工具书。图书行距应全书一致。期刊行距按基本均匀一致的原则作适当调整。书刊版面图与文、表与文之间行距有时可作适当调整。

   第五节  图书文字版式设计 一、正文版式设计 (一)主体文字版式设计:1.分割版心形成的版面及其选用:

 1)单栏版面,也称通栏。相应字级不般不小于15级,否则易疲劳; 2)双栏版面:字级可相对变小,也使版心获得了尽可能对的图文容纳量。工具书多用双栏。

 3)多栏版面:三块或以上。为解决图书开本相对较大、而用字级又相对较小的问题。

 2.字体的选用:正文一般选用15级字。开本较大的图书、儿童读物和小学教材可用17级,双栏工具书多用13级,多栏可用11级。

 (二)标题版式设计:

 1.字体字级:1)一般图书标题所用字体,以黑、标宋、宋体、楷体、仿宋为主; 2)字级与正文文字对比不易过于强烈; 3)遵循“由大到小,由重到轻、变化有序,区别有秩”原则,切忌大小失序。

 2.标题序号:1)可采用第x篇,第x章等明确表示。

 2)序号大小依次为:“一、”、“(一)”、“1.”“(1)”、“1)”、“①”、“A”、“a”等。

 3)另罗马数字要放在汉字数字之后,字母之前,而在阿拉伯数字前后均可,只要全书统一; 4)也可自己设计,如§1、§1.1,末尾一个数字后空一字。序号字级字体应与标题相同。

 3.标题位置:居左、居右、居中。对于字数较少的居中标题,为了不显的紧逼局促,除每个字本身具有的字间距外,必须再适当增加间空,5字以上长度为版心1/2的可不加。

 4.标题占行:在版心中占不止一行。一般来讲:以及标题,最多可占一面行数的1/3;二级标题,可占2~3行,三级1~2行,四级可占1行,也可不占行(可接后面文字)。标题一经设定,全书必须一致;只在两级标题连排的情况下,可省减1行,以免过于稀疏。

 5.标题转行:标题长度超过版心3/4时,应转行。有转行齐左,转行齐肩、转行居中等。虚词不转作次行第一字。

 (三)引文版式设计:1.短句引文:一般选用与主体文字相同的版式;2.大段引文:不同字体如楷体,或另起一段,每行首、行尾缩2字,以使因为清晰。诗歌不分行时加“/”。

 (四)注文版式设计 1.夹注:括号起来,直接插主体文字相应位置,一般多采用比主体文字略小的字级,字体也可区别。有时也可采取与主体相同的字级、字体; 2.段后注:古籍类图书。需另段起排,字体比主体文字小,还需对应主体文字一定样式注码表明对应关系;如①、[1]等。

 3.脚注:与段后注大体相同。因其处页下故称,还需设一根一定长度的注线; 4.章后注和篇后注:多见于分篇、分章图书。注码多采用拼合码; 5.书后注:全书注集中在一起列出,统一编序码,与段后注大体相同。

 二、书眉版式设计:1.一般双码面书眉为上一级标题,单码面为下一级标题。辞书则列出起讫字词;                  2.页码可设为书眉内容,位置一般靠近翻口,辞书页码位置可居中或靠近订口;                  3.书眉用字的字级须小于正文,而字体可酌选;文字过多须删节;                  4.书眉与版心第一行文字的分隔线称书眉线,其长度≤版心宽度;                  5.书眉文字文治,通常有居中或靠近翻口两种,有时也设计在翻口处竖排,还有“下书眉”。

 三、页码版式设计:

 1.明码:横排的使用阿拉伯数字,字体常用白体、黑体、罗马体等。位置可设在地脚或天头靠近翻口处,若开本大,也可设在天头地脚居中位置,某些辞书页码也设置在天头地脚靠近订口处。

 竖排的明码一般用汉字数字,字体可按与主体文字和谐的标准选择,页码位置一般设在翻口上。有些竖排本仿照横排本将页码靠近翻口处,如此,使用汉字或阿拉伯数字均可,注意规范:若用阿拉伯数字,数列不能垂直排列,数字也不可横卧;若用汉字,则只要数字不横卧,垂直水平排皆可。

 2.暗码:没标出但应该分配页码。即暗码前后的明码版面序号是非连续的。

 暗码适用范围通常是辑封、篇章页、另页编排时必须留的空白面。

 若图书页码设在天头,那么其中每章/篇文章开头第一面,一般也宜用暗码。

 印有各种图形图像的插页,若是单页型书页,采用暗码或明码均可,若是集合型,则需用明码。

 暗码不同于空码,空码是不存在的页码,即不需编列的页码,如环衬、附/主书名页、题词页等插页,有些书最后增加的空白书页也须用空码;夹在书刊中的单页形插页,有时也可采用空码。

 四、辅文版式设计:(一)目录:

 1.收录标题数量:一般不超过三级为宜,特殊情况下可收至四级甚至五级; 2.目录的字体字级:

 1)一般是第一层次的字级大些,逐层减小,也可一律用同字级; 2)字体须“由重到轻”,如一级用黑体,二级可用宋体或楷体,三级用仿宋体。

 3)选用字级时以正文主体文字字级为最小,其上各级标题的字级适当相应递增。相邻级别标题可用同级而字体轻重有别的方式;选用相同字级时,一级黑体,其他用宋体、楷体、仿宋体。一级标题顶格,之下每低一级缩进1~2字排;页码所用字体字级应全部自成一体,用数字或加括号皆可。

 3.目录著录项目的位置:标题、页码、作者等。标题文字居左,页码居右,标题与页码间用…;标题太长的,标与页之间不用三连点,而用“/”隔开;字数较少的二三级标题,可作接排处理,中间用“/”隔开;同时在标题对应的页码之间空1~2字,标题需转行的,转后需缩进一字。

 (二)前言、序和后记等版式设计:前言、序和后记等用字字级字级可与正文同,也可不同,但不宜小于正文。版心规格可适当变化,一般是通过增大翻口和订口的宽度来缩小版心的宽度,使其明显区别于正文,但此设计须在其较短、甚至不足一面的情况下使用。

 (三)附录版式设计:应区别于正文。字级一般小于正文。若附录文字性质与正文同,字级可与正文同。某些可以排成多栏;参考文献的字级字体可自行设计,一般以与正文有所区别为宜。

  第六节  期刊文字版式设计的特点 一、正文版式设计特点:

 (一)主体文字:1.横排竖排兼备;2.页面合用; 3.分栏多样:同栏目一般用同栏数,分栏不设栏线;4.字体字级多样; 5.文字转页:少于5行不转。应注意:

 1)注明:“(下转第x页)”,“(上接第x页)”; 2)所转文字应尽量转至该文主体部分所在页之后; 3)专业文字不宜喧宾夺主,应似“寄人篱下”,有主次之别。

 (二)标题:1.标题版面位置设计形式 1)中心题:将标题镶嵌在主体文字中间; 2)对角题:将两篇文章标题安排在矩形版面两个对角上,多用于同一页面两篇文章; 3)眉心题:将标题左右居中设计在页码靠近天头的位置,使得标题好似一对眉毛中间的眉心; 4)偏插题:将标题安排在版面的侧上角,使之彷佛偏于一隅; 5)角式题:多设在正文右上角,将标题字排列成直角状,也可设在右下角,多于于长标题; 6)段首题:用于文章内部标题,即一级标题一下的。其特点式标题占的行数多,但不宜整行都占。

 2.标题装饰设计:用线条、花边、图案等装饰,应注意与内容协调。

 加线、加底纹、用花边加框、逐字装饰或用花边将转行标题从转行处连接起来等; 3.字体、字级和占行数的选择:使版面活泼生动。

 1)字级可比正文大若干级,从而形成较强烈对比。2)占行应均衡; 3)复合型标题:可用不同字级字体区别、且引题、副题的字级应该小于主题。

 4)居中排的标题,一般应在其长度超过版心宽度的4/5时才转行。

 4.处理好标题之间的关系:

 1.同一页面多文并存时,宜为期分别选用不同的字体,使之有别,字级可不同但不宜相差过大; 2.尽量避免并题和重题:并题即呈对称状;重题即上下重叠。并题或重题应错开。

 二、书眉版式设计特点:1.不同栏目可用不同的书眉格式,一本期刊中常有多种书眉格式;                       2.书眉文字多加装饰,其位置即可居中,也可靠近翻口;                       3.书眉文字多于书眉线排在一行内,可也排在书眉线之下或之上;                       4.与各个栏目对应的书眉格式一经设定,便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5.栏目名称除了可以排在书眉处,还可排在地脚。

 三、页码版式设计特点:1.期刊页码的字体、字级无一定限制。

 2.字级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正文,字体可用黑体白体整体斜体等。

 3.位置既可设在书眉,也可设在地脚,甚至设在翻口。

 四、目次版式设计特点:

 1.目次页须列出栏目、文章篇名、作者、页码,版本记录。

 2.一般用目次也的2/3版面排目次,1/3排版面记录。可以上部排目次,下部排版本记录。

 3.每种期刊目次页所有栏目名称的字体、字级及装饰一般都相同,而且比较醒目,便于读者查找,又能美化版面。

   第七节 书刊表格和图片的版式设计 一、表格文版式设计 (一)表格的特点:

 1.尺寸大小受版心规格的限制,一般不超过版心; 2.表内文字的大小应与正文主体文字协调,通常应小于正文主体文字; 3.表格的风格、规格应力求统一。

 (二)表格的结构:表题、表头、表身、表注等。表头与表身外框的线统称表框线,上面一根称顶线,下面一根称底线,侧面两跟称墙线。

 1.表题:由表序和表名两个部分组成;一般在表的上面,也可在下,标题的字体要小于正文字体而大于表内文字,以示区别。有两种排法:

 1)整体居中,“表”字与序号之间空半字,序号与表名之间加一字空; 2)表名居中,表序部分齐左和距左墙线两个字排,不论哪种排法,须在同一书刊内保持一致。

 只有表名的表题,应一表格宽为基准左右居中排列; 只有表序的,距左墙线两字或左右居中排,表字与序号空一字。

 2.表头:一般由各栏头组成,分为项目栏头(表首)、数据栏头和备份栏头三部分,有单层/多层。

 1)单层表头高度应≥表身中行的高度;多层表头中每层的高度也应≥表身中行的高度; 2)表头中的文字应在单元格内排匀,字与线之间尽量留一定间空(≥1/3字); 3)表头中的文字若须转行,而其总字数为奇数示,下行应少排一个字,但应与上行同宽; 4)表头栏过窄时,文字可改为竖排,不同的字数要尽量排得高低均衡。

 3.表身:横向称行,竖向称栏。表身左第一栏称“项目栏”或竖表头、品名栏; 中间—“数据栏”,主体栏;最右一栏称“备注栏”。

 1)项目栏尽量使各行两端对齐,转行的排式与表头同; 2)数据栏中的文字可居中或左齐排,如有数字,应个位数对齐或小数点对齐排; 3)表身栏宽应根据表头或表身内文字多少以及版心尺寸大小而定。

 4.表注:一般排在底线下,或表格最后一行的备注栏内。前加“注:”,“附注:”等,各项应该序号。

 (三)表格的形态样式:1.全线表、2.省线表、3.无线表、4.挂线表。

 (四)表格的排式:竖排、卧排、合面排。

 二、图片版式设计:

 (一)图片质量鉴别:彩色/黑白照片、须图像清晰、层次感强、饱和度好等。

 (二)图片规格及技术处理:

 1.图片规格及其制约因素:幅面面积。表现在清晰程度上; 2.图片规格的技术处理:放缩; 3.注意事项:1.不能有任何折痕、划痕或其他痕迹;2.原图不能裁切; 3.对带有文字的图形须对文字左必须缩放处理并合成后在进行技术处理。

 (三)图片版面位置的设计 1.串文图1)适用串文图的版面:a普通式:图片宽<版心2/3时,用串文图; b在紧密式版面中,图片要尽量用串文;c松散式:仅当图片规格非常小时,才在图片旁串文。

 2)串文图设计要求:图文间留不小于一字的空白;公式尽量排成通栏; 若只有一幅图,应按“先外后内”顺序确定位置。

 有两幅图,应对角交叉排;若有三幅图,应三角交叉排;尽量避免把串文图排在版心四角。

 2.通栏图:图片大于版心宽2/3时,可用。图片要排在已提到文字之后,不能插在一段文字中间,以免影响阅读。最好是居中偏上一些,不宜排在版首或版末。

 3.跨栏图:适用于双栏或多栏版面; 4.超版心图:若图占掉了页码或书名,可不排。图片边沿距切口应不小于5毫米;也有有意设计的应排在靠近切口的上角或下角处。

 5超版面图:出血图。视面放大,便于欣赏。图片一般超出切口3毫米。

 (五)图文合成的样式:1.文主图辅,2图文并重,3图主文辅。

  第五章 书刊校对业务(一)  第一节  校对工作的规范和程序 一、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 (一)责任校对制度:可实行责任校对与集体校对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由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不同专长的校对人员分别进行不同校次的校对,由责校承担文字技术整理、监督坚持各校次质量和通读检查等工作; (二)三校一读制度:初校、二校、三校和一次通读检查后,书刊才能付印;重点书刊、工具书等,应增加校次;终校必须由出版社具有中级以上具有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 二、校对工作的操作工序:

 (一)基本操作工序:初校、二校、三校、通读、誊样、核红、文字技术整理、对片各个环节。

 1.誊样:又称过红、过录,是在结束对一种书刊某此校样的校对之前,将几份校样上确认需作的改动誊抄至一份校样上;一般由责编负责,但责校必须复核检查,有些出版社由责校誊样; 2.核红:又称对红、复红,指检查核对谦词校样上色笔批改处在后此校样上是否已经改正,并校正其未改或错改处。分:校次间核红和付印清样核红两种:

 1)校次间核红:将排版单位改样后打出新校样与退交改样的前校样进行核对;一般由三校核。

 2)付印清样核红:将排版单位根据付印样改样后打出的新校样与付印样进行核对。一般由专人先核对一次,再由责校复核一次,最后交责编、复审者和终审人员审查认定,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若付印样存在捅行、捅版情况,对付印清样不能仅仅核对改动之处,还要对牵连到的相关字、行、面作全面核对; 第二,若发现应改未改或不应改而改的地方,必须在上下各三行中检查一遍,以免改错地方; 第三,若页码或版面有变动,应检查目录、书眉、索引中是否已做相应改动; 第四,有时付印样无错,但由于计算机运行中发生错误而出现差错,发现一处应作全面检查。

 3.对片:按付印清样输出的胶片,必须与付印清样核对一次。方法是将清样放在下层,胶片放上面,对齐后逐行、逐段比照两者能否完全套准。

 (二)一般操作模式 1.基本模式:初校-改样-核红+二校+誊样-改样-核红+三校+文字技术整理-改样—核红+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样-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2.连校模式:初校-二校-三校+誊样+文字技术整理-改样—核红+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样-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3.分校模式:初校-二校+誊样+文字技术整理-改样—核红+三校-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样-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4.人机结合模式:(本章第四节) 三、校对符号:分图像复制用校对符号(主要用于美术编辑、印刷人员)和文字校对符号(文字校对和编辑)   第二节  校对人员的职责 一、校对人员的共同职责:即两个基本职责是:

 1.忠于原稿,依原稿逐一核对校样,消灭排版上的一切错误,包括文字图表符号公式等错误以及格式错误; 2.发现原稿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差错或不妥之处,用铅笔在空白处提出疑问或填单,请编辑解决。

 二、各校次人员职责(两个基本职责以下简称一职、二职) (一)初校职责:依据原稿核对校样,完成第一职责,做到灭错率在规定值之内,同时兼顾第二个基本职责; (二)二校职责:依据原稿核校,完成一职,消灭初校遗留,并核对改处是否正确,同时兼顾二职; (三)三校职责:依据原稿核对校样,完成一职,消灭初、二校可能遗留的错误,同时兼顾二职; (四)通读职责:脱离原稿通读、检查校样,完成一职,努力完成二职;要消灭校对过程(誊样、校次间核红)各种错误(包括格式、图表与文注不符等),尤其要注意隐性的政治性、思想性差错以及科学文化上的知识性差错,似是而非的病句与其他语法错误,人名、地名、书刊等前后统一。

 三、责任校对的职责:参与各校次校对,进行文字技术整理,检查校改质量,通读付印样。

  第三节 文字技术整理 一、作用:以使整部校样在退改前和付印前达到体例上的一致,从而进一步保证书刊成品质量。

 1.弥补版式设计人员的疏漏,2.改正排版造成的差错,3.保持多人校对时的体例统一。

 二、要求:(一)核对相关文字:1.核对主要标志文字,2.核对目录,3.核对书眉,“双高单低;          (二)检查版面格式:1.核对图文格式和位置,2.检查标题体系,3.坚持引文、注文,4.通观全部校样,检查版面;          (三)处理标题:1.密排题:不加空。

 应注意下列问题:1)长标题排得是否合适,2)标题的字体自己是否与原稿标注相符, 3)整个标题所居的位置是否合适,四周留的空白是否匀称;                      2.疏排题:居中排的间空,一般两字间空两个字距离,三字空一字。。。

                      3.装饰题:注意花边是否一致,有无近似花边混入和不规范排列等;                      4.单行题:注意原稿批注,并注意字体字级等;                      5.多行题:主副比例是否合适,不让人名/国名等转行,行距是否适当;                      6.图解题:注意构图是否可惜,是否与前后文字一致等。

      (四)检查图片:图前文字最好成一段落。否则应将行末有标点的字行截断,要让图和图注随不在同一页面上但在同一视觉范围内;合和图不能拆开,不论横竖都得排成双跨单的形式;竖排的合和图要跨面居中排;不占页码的彩色插页,要注明插在第几面与第几面之间。

       (五)整理表格:1.改设折栏表和叠栏表,2.更换表格格式,3.表格跨面或接排:和合或续表;  (六)检查复核改校之处,(七)检查页面的下转上接之处。

   第四节 电子原稿排版的校对 一、由电子原稿换成的排版校样:1.对原稿进行加工整理,转换发排,2.转换后再加工整理。

 二、激光照排校样的常见差错:

 (一)文字输入差错:1.拆字有误导致别字; 2.击键失误导致别字(临键、对称键、手指未到位,选序,多击键等); 3.误看原稿:错分字、错合字、草字误判、形似字误判; 4.多字漏字与颠倒字,5.造字差错(比划模糊、原稿错,计算机造字文件错)。

 (二)排版操作差错:1.版面文字重复,2.出现多余符号,3.漏行、漏段,4.邻行、邻位错改,5.转页差错,6.格式前对后错,7.出现背题,8转行不符合要求,9字体错误,10字母混淆。

 (三)计算机系统引起的差错:1.系统不兼容或感染病毒导致出错,2.简化字繁体字转换差错,3.表格续排差错; 三、校对软件的运用:

 (一)优点:1.范围广、查错率高,2.速度快、功能多,3.开放性能好。

 (二)缺点:死板,有时易制造麻烦,适用于一般普及类书刊。

 (三)黑马校对软件的操作; 四、人机结合的校对模式:

 (一)纸质:人工初校+文字技术整理+誊样-改样-人工核红-计算机二校-人工通读-改样-付印清样人工核红-付印。

 (二)电子:1.流程:计算机初校-人工二校+文字技术整理-改样-人工核红-计算机三校-人工通读-改样-付印清样人工核红-付印。

 2.特点:1)操作过程无纸化,2)校是非上升为主要功能, 3)通读成为主要校对手段,4)文字技术整理难度加大。

 第六章 书刊印刷(一) 第一节  概述 一、书刊印刷的概念:

 印刷: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复制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和过程。

 书刊印刷:根据作品原稿制作版面,用印刷技术把印刷的产物加工制成图书期刊的过程。

 二、书刊印刷用语: (一)计量单位方面的:印张、色令、令、方、定量、令重等。

 1.印张及其与书页数量的折算:

 印张:全张纸幅面的一半两面印刷后为一个印张; 一个印张折合的书页面数=书页开数;  书页数=1/2开数。

 折算系数=开数倒数*2                书页数=印张数÷开本折算系数 如果某书刊印张数为非整数,而其书页数为奇数,一般就应缩减1页或增加1页空白页。但纸张费用占成本50%时不宜。

 2.色令:平版印刷的基本计量单位,常用于计算印刷工价,如35元/色令; 1令纸(全张500张)单面印1次便为1色令。

 1000张对开纸单面印1次为1色令,又称“对开色令”或“对开千印”; 所以,1印张=2/1000色令=0.002色令。

 1)书心:色令数=纸张令数*印刷面数*印刷色数;     书心用纸令数=当册印张数*印数/1000; 书心色令数=单册印张数*印数/1000 *印刷面数*印刷色数。

 2)封面:封面用纸令数=印数/(封面纸开数*500),带入公式:

 封面色令数=印数/(封面纸开数*500)* 印刷面数*印刷色数 3.令和方:500张纸=1令,1张纸为2方; 1令=500张全张纸=1000张对开纸=1000方 方与令关系是:数值一致,按印张数可以直接得到用纸方式,如16印张用纸就16方。

 4.定量和令重:定量俗称“克重”,是单位面积纸张的质量,以“克/米的平方”表示, 纸定量为25~250克/米的平方,超过的称“纸板”。令重是1令全张纸的质量,以“千克”表示。

 (二)彩色印刷的常用专业用语:

 1.加色法实际上是能量的叠加,所以越加越亮:红+绿=黄;红+蓝=品红;绿+蓝=青;红+绿+蓝=白; 2.减色法:能量不断减少,越来越暗:黄+品红=红;黄+青=绿;品红+青=蓝;黄+品红+青=黑。

 3.阶调(图像整体和布局的眼神深浅明暗变化状况)和密度(物体吸收光多少的视觉特性量度) 4.亮调、暗调和中间调;5.极高光、反差和层次;6.网点;7.网线数;8.网线角度;9.灰色平衡; 10.油墨叠印(油墨叠合时承印物的受墨状态)和四色胶印(黄、品红、青、黑四分色版叠加套印)。

   第二节  书刊印前制作 一、图文输入:

 图像扫描输入是输入图像的主要方式:步骤有,准备、定位、激活、选择方式、选定区域、设置分辨率和尺寸,阶调调整、颜色校正和清晰度调整、去网、扫描图像。

 (一)分辨率的确定:太低——马赛克,太高出现不必要的细节。

 分辨率=图像的加网线数*缩放倍率*2 (二)色阶调整:1.白场、黑场定标;2.层次调整,应注意如下原则:

 1)层次调整须在白场、黑场定标完成后进行;2)合理分配高、中、低层次是相互牵制的,突出某一层次,其余部分必受影响;3)要保证黄、品红、青三色版的阶调平衡。

 (三)颜色校正:彩色复制过程是色分解、色传递、色组合的过程,应遵循如下原则:

 1.须在色阶调整后,2.参考点应选在颜色鲜艳区域;3.若采用三原色曲线进行校正,须保证灰平衡基础上进行;4.准确程度以显示屏为参考,以颜色网点配比为依据。

 (四)清晰度强调:包括1.图像层次对景物细小质点的分辨率;2.图像相邻细部的阶调层次密度差别;3.形成图像网点的边缘虚实情况。

 二、图文编辑 (一)印刷设计稿:1.作用:1)标明书刊成品尺寸好制版尺寸;2)标明图形、图像的状态; 3)标明图形、文字的颜色;4)提供整个版面的图文排式。

 2.应注意问题:1)文字尤其是细小文字,应避免用多色套印;2)尽量避免用细小的反白文字; 3)细小的文字应避免叠印在深色的背景上;4)细小文字应避免用太细的字体;5)细小文字应避使用金墨、银墨印制;6)尽可能采用叠印方式在底色上印,而不用在底色板上挖空的方式。

 (二)计算机组版:1.软件选用--国内常用:Adobe公司的PageMaker和北大方正的飞腾软件。

                   2.版面处理:“先底层,后上层;先主体,后零星”的原则;                   3.排大版:也称“拼上机版”,每个页面必须准确位于一定的对应位置上。

 优点有:1)提高自动化程度,2)提高拼版精度,3)提高效率,4)降低成本,5)提高产品稳定性。

 三、图文输出 (一)陷印技术的运用:陷印技术又“补漏白”,用计算机软件弥补实际生产过程中色版套叠误差。

 漏白即印刷品圆盘边缘的一侧露出白色。补漏白的基本原则是:对有两种颜色交接的节目是否需要进行陷印作出判断,并根据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具体情况,选择觉得是将前景色(背景色)边界略为收缩或扩张的程度。

 (二)激光照排机输出胶片常见失误:1.字符有误,2.文字、图形失真,3.断线,4.版面内容不全, 5.划片,6.胶片密度不足,7.胶片灰雾度过大。

  第三节  书刊的印刷 一、平版印刷的工艺原理:

 1.印版先与水锟接触,亲水的空白部分附有一层水层;2.印版与墨锟接触,图文部分被涂上油墨。3.印版图文部分油墨先转移到橡皮滚筒表面的橡皮布上;4.橡皮滚筒与承印物接触,印上图文。

 色彩运用三原色原理叠加在同一纸上进行数次印刷后才形成。还要运用网点呈色原理,通过引入网点使印刷品上的色相、明度、饱和度产生变化。

 二、影响印刷品颜色鲜艳程度的因素 (一)纸张因素:1.纸张的白度、光泽度影响鲜艳与否;2.纸张吸收性的大小影响颜色饱和度; (二)油墨因素:1.三原色油墨的颜色特性会直接影响印刷品颜色鲜艳的程度,应选用色彩鲜艳的; (三)墨层厚度因素:偏薄-画面灰淡,偏后-颜色沉闷、层次不清;(四)色序因素:后一色效率高于前一色,把主色安排在最后;(五)网点扩大因素:扩大得小,纸张反射就多,亮度增大。

 三、平版印刷机的分类和用途 (一)单面单色平版印刷机:三个滚筒,网点结实,适合印刷单色或双色的书刊封面等印刷品,印量极少时,可印正文。单色印刷机在多色叠印时效率不高; (二)单面多色平版印刷机:

 1.机组式三滚筒平版印刷机:网点结实,一次完成多色,效率高,适合印挂历、画册、封面等; 2.机组式五滚筒平版印刷机:占地面积小、效率高,成本低,缺点是容易混色,适用同上.; 3.卫星式多色平版印刷机:占地面积小,套印准确,缺点式容易混色,适用于印彩色报纸; (三)双面平版印刷机:“对滚式平版印刷机”双面印刷一次进行,适合一般书刊正文、彩色期刊、普通彩色画册等; (四)不同输纸方式的平版印刷机:

 1.单张纸:精度高、承印种类多、纸张浪费少,但速度慢,主要用于印刷精度高、印数不多的书刊封面等; 2.卷筒纸:一次通过,双面印刷速度比单张纸快,适合大印数的书刊正文。

 四、数字印刷:不需要印版,只要有已组成版面的电子文件就可直接印刷的印刷技术。

 (一)特点:1.没有印版,2.可变信息,3.单件印刷成本较高。

 (二)按需印刷:可以满足如下客户的要求:

 1.按客户需求的印刷数量进行印刷,2.按照个性化要求进行印刷,3.按照客户需要的时间完成印刷。

   第四节  书刊的装订 一、工艺流程:

 (一)骑马订装:折页—配书帖和封面—订书—切书—检查包装; (二)平装:有平订、无线胶背订等:折页—配书帖—订书—包本—烫背—切书—检查包装; (三)精装:

 1.书心加工:折页—粘套插页—配帖—订书—半成品检查—压平—涂黏合剂—裁切半成品—扒圆—起脊—涂黏合剂—粘丝带和堵头布—涂黏合剂—粘书背纱布和书脊纸;              2.书壳加工:计算规格—开料—涂黏合剂—组壳—包壳—压平—自然干燥—烫印;              3.套合加工:涂中缝黏合剂—套壳—压槽定型—扫衬—压平—自然干燥—成品检查—包护封—套书盒—包装贴标志。

 二、书页订联:印完的纸张加工成书心的过程;折页—订书。有骑马订、平装(锁线订、无线胶背订、塑料线烫订)和精装(锁线订、无线胶背订、锁线胶背订好塑料线烫订)。

 二、书刊装帧加工 (一)相关专业用语:1.与平装精装本均相关的:1)书心“毛书”,2)书封、书壳,3)书背、书脊(专指书背左右两条边缘),4)钢线(靠近书脊处压出的直线压痕)、书槽(书沟、沟槽、靠近书脊处压出的沟槽);2.仅与精装相关的:1)中腰:即编辑工作所说的书脊部位;2)中径:书壳封二封三间的距离;3)中缝:中径纸板与另外两块纸板之间的空隙;4)飘口:加工后,书壳超过书心切口的部分;5)堵头布;6)接面、整面;7)活套、死套。

 (二)平装书的装帧加工:1.包本:选用合适胶粘剂,涂抹均匀,书脊平直,文字居中,封面与书心粘牢;2.烫背:无空泡、无褶皱、无变色、无破损;3.切书:歪斜控制,裁切无严重刀花、无连刀,无严重破头; (三)精装图书装帧加工:1.书心造型:1)圆背加工,(反之方背)2)圆角加工,(反之方角)3)采用不同的堵头布。       2.书壳造型:1)包角,2)圆角加工。

   第五节  书刊的印刷费用 一、制版费用:包括输入输出费和晒上版费。

 (一)输入输出费:1.文字录入排版费,2.图片输入费,3.图文编辑费,4.胶片输出费,5.打样费; (二)晒上版费:按对开版以“”元/块“为单位技术。采用工艺不同,相应单价会有所不同。所以,计算单色印刷的晒上版费是,只要讲、将印刷乘以2,就可得出印版数量,彩色印刷的要乘上色数:                晒上版费=单价*单册印张数*2*印刷色数 二、印刷费用:一般指单张纸/卷筒纸印刷机印刷的费用。纸张超过普通规格时,单价要上浮。

 1.色令制计价法:按总色令数多少计算,“元/令”,将总色令数乘以单价,即可得出印刷费用, 书心+封面,期刊封面按实际算。

 2.印张制计价法:按总印张多少计算,“元/印张”,先计算书心和封面的总印张数,然后*色数*单价,最后将书心费用好封面费用相加,公式如下:印刷费用=单价*单册印张数*印数*印数色数; 3.印版制计价法。

 三、书刊装订及表面整饰加工费用 (一)装订费:装订费=(书心帖数+封面帖数+其他部件帖数)*单价*印数; (二)表面整饰加工费:包括腹膜带费、热固化上光费、局部紫外线固化上光费、烫印费、压痕费等。一般按幅面大小计算;热固化上光参照印刷费计价方式按专色印刷费来计算。

  第七章 音像制品出版 第一节  音像制品的概念、类别和特点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录放音是在1877年7月18日,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录下并重放了他自己朗诵的歌词和他的笑声。

 一、音像制品的概念:录有内容的录音带、录像带、唱片、激光唱盘和激光视盘等。

 二、类别:(一)录音制品:记录声音,有盒式录音带、唱片、激光唱盘3种;          (二)录像制品:记录动作画面场景等,主要有盒式录像带、激光视盘2种。激光视盘又有LD(laser disc)、VCD(video-CD)、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EVD(enhanced versatile disc)等。

 三、特点:(一)内容上:具有视觉、听觉的冲击力,强烈的立体感,受大众喜爱;          (二)生产上:前期制作比书刊要高得多,而后期复制成本比书刊低得多;另作为前期生产成果的音像节目可以多次利用,实现多级开发效益;          (三)流通上:信息量大,载体小/轻/薄,便于运输、仓储、展示,可快捷分销至消费者;          (四)消费上:1.重复率高,2.品种多,3.具有趋同性。

   第二节 国家关于音像制品管理的规定 一、实行分级、分部门管理:

 1.分级: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政府负责本区内监管工作; 2.分部门: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音像制品的出版、复制和进口工作;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和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共同组成音像制品内容审核机构(以下简称音像制品内容审核机构)主管全国音像制品内容的审核工作;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音像制品的批发、零售、出租和放映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协助前款所列部门负责有关音像制品的管理工作。

   音像制品经营单位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所属音像制品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二、关于音像制品制作的规定 1.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不得从事音像制品制作活动。

 2.音像出版单位可以制作音像制品,也可按总署规定办法办理一定手续后与港、澳、台或国外、个人合作制作音像制品。

 3.音像出版单位以外的单位要独立从事音像制品制作业务的音像制作单位,必须向省局提出申请,经省局批准并发给《音像制品制作许可证》后,持证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4音像复制单位凭音像出版单位的委托书复制音像制品。音像复制单位接受委托时,应当要求委托单位提交有关证明文件。音像复制单位不得接受非音像出版单位和个人的委托,复制经营性的音像制品。音像复制单位不得自行复制、批发、零售音像制品。

 三、关于音像制品出版的规定 1.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不得从事音像制品出版活动。

 2.设立音像出版单位,申请人1)向省局申请;2)省局审核同意,报总署审批;3)总署审批后,向申请人办法《许可证》;4)申请人持许可证到工商部门登记,依法领取营业执照。

 3.图书出版社、报社、期刊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需出版配合本办出版物的音像制品,应向省局提出申请,由省局批准后向总署备案。获准后由省局配发版号和复制委托书,所出音像制品名称须与本出版物一致,并须与本版统一配套销售,不得单独定价销售。

 4.音像出版单位和经批准配合本版出版物出版音像制品的其他出版单位,不得委托为取得许可证的单位制作音像制品,委托持有许可证的音像制作单位,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与制作单位订立委托合同,订立合同时,应当出示许可证和委托书。

 5.出版音像制品应当在音像制品及其包装的明显位置,标明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和版号、发行许可证号、出版时间、著作权人姓名等事项。出版进口的音像制品,还应标明进口批准文号。

 四、关于音像制品进口的规定 1.音像出版单位可以在批准的业务范围内从事进口音像制品的出版业务。进口用于出版的音像制品,应当报文化部进行内部审查。根据国家版权局规定,音像出版单位进口音像制品,应将著作权贸易协议、原始著作权证明书、著作权授权书报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登记,由该中心对申请登记的文件进行审查和认证后,报国家版权局审批。

 2.进口单位不得擅自更改报送文化部进行内容审查的样片原有名称和内容。

 3.文化部在收到全部申办文件和材料后,组织音像制品内容审查委员会审查音像制品内容,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凡批准的,发给《音像制品发行许可证》。音像制品进口单位凭批准文件到海关办理母带进口手续。

 4.进口单位不得擅自变更节目名称和增删内容。

 5.进口单位应在出版后30日内将样品报文化部备案。在授权期内不得进口该音像制品成品。

 6.经文化部批准进口的音像制品,自批准之日起一年内未出版发行的,进口单位应报文化部备案并说明原因;决定终止进口的,由文化部撤销其进口批准文号。

 五、关于“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的规定 (一)国际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由国际唱片业协会提出,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6年采用。英文缩写为ISRC。

 (二)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的结构:由ISRC码和类别代码两部分组成。

 ISRC 国家码-出版者码-录制年码-记录项码/类别代码 1.国 家 码:由2个字符组成,中国――CN; 2.出版者码:出版者代码,由定长的3个字符组成。可从0-9或大写A-Z,(I、O除外)中选取。一般情况下,3个字符中至少要有1个是字母或数字;3.录制年码:由年份最后两位数字组成; 4.记 录 码:由4位数字(A型,节目数<10)或3位数字(B型,节目数>9)组成; 5.记录项码:由1位【A型取1位数字(0-9)】或2位数字【B型取2位数字(00-09)】组成,记录码和相应的记录项码长度之和恒为5位数字。

 6.类别代码:载体代码(A或V)+分类代码(1~2个字符组成,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基本分类号) (三)显示方式:装帧纸和片芯纸的限制位置,录像制品还须将该码显示在片头或其他重要画面上。

 (四)编码实例:1.B型实例:ISRC CN-A05-87-317-00/A·J6《红楼梦——电视剧主题歌》;                 2.A型实例:ISRC CN-C18-90-0009-1/V·J4《黄山风光集锦》;  3.节目录制时间不同的编码实例:ISRC CN-B32-89-1312-0/A·J8《单口相声选》(整体记录的编码)                                ISRC CN-B32-89-1312-1,ISRC CN-B32-80-0010-4(年份不同)   第三节 音像制品编辑工作 一、音像制品编辑工作的基本要领:

 (一)声像优化:在编辑工作中要使解说、配乐和画面编排的结合达到最佳状态,形成互补的音像效果;(二)信息浓缩;(三)全面综合:在编辑出版过程中要全盘统筹考虑,从整体上规划,样样兼顾。

 二、音像制品的选题策划:

 (一)选题种类:1.按来源分:原创性、开发性、引进性;2.按内容分:文化艺术类、学校教育类、社会教育类。

 (二)选策要点:1.拓宽视野,力求创新,2.实事求是,量力而行,3.抓住热点,开发衍生。

 (三)选策过程:依据特点,周密调查,明确为各层次、类型消费者开发新品种;音像制品选题报告一般包括:策划该选题的基本思想,预期社效经效;节目名称,内容介绍,著作权情况,出版方式,出版类别和主创人员情况介绍;经费预算,资金来源,预计完成时间;发行对象和预计发行量。

 三、音像制品的稿件组织特点:1.组稿内容多样化,2.编辑参与创作程度高,3.对作者要求高。

 四、音像节目的审查评改要求:

 (一)步  骤:1.稿本审查评改,2.母带审查,3.样品审查。

 (二)方  式:又看又听,眼耳并用。

 (三)需注意:1.充分重视文字稿本的审查评改,2.审查评改要全面, 3.语言文字的把关,4.做好加工整理工作。

 五、音像节目制作过程中的编辑工作 1.制作音像节目设计人员、设备较多,一般需设立制作组,有的要拍外景,需建立摄制组,责编要及时做好与导演等主创人员、主要演员和其他参与者签订有关合同的工作; 2.责编要充分考虑哪些环节可能会发生哪些问题和影响,并在录制现场及时提出意见,以免节目编辑合成后因需返工而造成损失;有经验的责编往往能现场及时发现错误并提出改正; 3.责编要监督制作组按照审定的节目制作具体方案,在经费预算范围内组织拍摄制作,有较大变动或需要突破预算,须及时向上级作出专项报告; 4.责编要在音像素材编辑合成前,根据音像制品出版的需要,对每张光盘的容量、盒式录音带的分面、成套节目的分盘等一些问题,提出处理方案; 5.责编要参与节目制作最后阶段的音像素材编辑合成工作,进行试听、试看、校对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补救; 6.责编要提出音像制品彩封、包装、宣传的设计要求并提供所需的文字材料,填写彩封设计通知并交美术设计、宣传部门,填写印刷品印制申请单交有关部门安排印刷加工。编辑还要对音像制品封面包装、说明书、宣传材料上的文字等进行校核。

 六、编辑过程中对相关材料的整理保管 (一)文字材料:节目著作权使用或转让合同,海外引进节目的原始著作权证明书;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如:编码分配单、审稿单,委托书、剧本、歌词、劳务合同等; (二)录音、录像资料:原始母带,送审样带、成品样带;有保留价值的录音、录像素材等。

   第四节 音像节目的编辑制作流程 一、音像节目的编辑制作:

 (一)专业录音的种类:现场录音和录音棚录音2种; 过程:1.声音新华先由传声器转换成经过调制的音频电信号,由调音台放大和处理,再输入双声道录音机或多声道录音机里,由此得到多声道信号;       2.对已有双/多声道信号用调音台及混响器、延时器、激励器等声音信号处理设备进行处理,经过混合和编辑后,再输入到磁带和数字录音机里制成录有立体声信号的磁带或光盘。

       目前数字音频工作站已被普遍采用,录音师面对显示器,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音频信息,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混录。

 (二)录音技术设备:1.传声器,按元件分:动圈式、电容式、驻极体;按方向分:无指向、心型、超心型、8字型等;  2.录音机:数字式、模拟式(退出历史舞台); 3.调音台,4.监听设备,5.辅助音响处理设备。

 (三)流程:

 1.前期准备:选题策划,直到稿件决定出版,将歌曲给选定歌手学唱;选人为歌曲伴奏写配器总谱;抄写分谱,分发给指挥、监听和器乐演奏员,进行正式录音的练习; 2.节目录音:1)录歌曲的节拍和小节编号;2)依次分轨录打击乐器/定音乐器及其他各种乐器,完成伴奏素材录制,要分轨作详细的记录;3)录歌手的演唱,反复多次,直到完成演唱的录制。

 3.后期混录合成:1)录音师与监听合作,分轨对伴奏素材作素材作音色修饰,方向定位;再综合平衡歌声与伴奏,以达到最佳效果;最后将多轨信号合并成左、右声道的两轨立体声信号,录在磁带、光盘上。至此,单曲完成;2)多首编排即成母带,通过三审后,即可批量复制。

 二、录像节目的编辑制作:

 (一)录像的过程:1.摄像设备把被摄对象的光学图像转变成相应的电信号,形成信号源; 2.把电信号通过电磁转换和模拟数字转换系统变成磁信号或数字信号,并记录在录像带等载体上; 3.声音有现场同步录和后期制作时配的。

 (二)录像技术设备:分前、后期。前期需专业摄像机、录像机、现场录音设备及辅助拍摄设备,后期责需要编辑系统、视频特技机、录音机、字幕机、播放或复制录像的录像机和配套的监视器等。

 1.摄像机:分3部分: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和电路系统;技术指标是灵敏度、分解力、信躁比; 2.录像机:记录、重放视频、音频信号。有模拟分量式、数字压缩分量式和数字分量式等多种。

 3.编辑制作系统: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模拟信号只能用线性方式;数字的两种可用,但更多的采用非线性方式(数字视频工作站)。

 (三)流程:

 1.前期准备:选题策划,直到稿件决定出版,组建摄制组,明确分工。导演根据审定的分镜头剧本选景、选演员、道具服装和特技拍摄需要的设备等; 2.拍摄录像:主要由导演指挥完成。摄像师在导演指挥下,根据分镜头要求,用摄像机运用多技巧把拍摄的场景、演员表演等拍下来,并将信号记录在一定载体上。可能要多拍几次,注意用光。

 3.后期编辑合成:1)导演、编辑、录像剪辑要先看素材,检查是否包括剧本全部内容,画面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经分析后确定合成时的切入点和跳出点,安排镜头顺序,开始正式编辑;2)可安排节奏的起伏,但要准确自然流畅,以增强感染力;3)用字幕机把歌曲名、导演等打在片头、片尾;4)多首编排即成母带(盘),通过三审后,即可批量复制。

 三、音像制品的包装设计和要求:一般包括录音(像)带的AB面盒、光盘表面图文,内装说明书、光盘塑料盒或外套纸盒的面封底封、彩印卡纸袋等,注意图文比例和字级   第五节 音像制品的复制加工 一、录音、录像带的复制加工:1.工作母带制作,2.子带复录,3.切割灌装,4.产品包装。

 二、光盘的复制:80和120毫米的激光唱盘,120毫米的VCD、DVD,300毫米的LD,只读。

  第八章 电子出版物出版(一) 第一节  电子出版物的概念、类别和特点 一、电子出版物的概念: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光、点、磁上,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的出版物。其与纸质出版物对比,在信息记录方式、存储介质、读取方法上,完全不同;与互联网比,在复制方法和流通环节上不同。

 二、电子出版物类别:1.按载体分:软盘、只读光盘类、集成电路卡、载有出版物内容的可刻录光盘类、硬磁盘类、磁介质光盘类和数据磁带等; 2.按对读者操作的反应情况分:单向类、交互类等; 3.按包含信息表现形式:文字类、图文类、图片类、声音类、图像类/动画类、图文声像并茂多媒体; 4.按用途分:计算机软件类、信息检索类、阅读类、素材类、教育类、游戏类等; 5.按传播媒体分:电子图书类、电子期刊类、电子报纸等。

 三、主要载体:(一)软盘:方便灵活,适合信息量较小的出版物。缺点是易坏,易被盗; (二)只读光盘:1.普通(CD-ROM):120毫米-650兆;80毫米-200兆;信息量大,可大量生产,缺点是易刮伤,需配置CD-ROM才能阅读,易被盗取; 2.高密度(DVD -ROM):4种规格:单面单层为4.7吉,单面双层8.5吉,双面单层为9.4吉,双面双层18吉字节;超大信息量,播放质量高,易划伤,复制工艺较复杂,需配置驱动器才能阅读; (三)可刻录光盘:1.普通(CD-R):单次写入式压缩光盘,记录方式一是凹坑,二是加热使染料型记录层发生变色记录,用于电子出版物大量复制。2.高密度(DVD -R):单次写入式数码多功能光盘,记录方式同CD-R相似,适合制作信息量超大且音频视频播放质量要求高的多媒体电子出版物,较少用于电子出版物大量复制。

 (四)集成电路卡:“IC”卡,内置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容量一般为几十兆字节。有固定式和可调式。其优点是使用方便,不易被非法复制,缺点是容量小,只能用于小型出版物,如游戏等。

 四、特点:(一)内在:1.存储信息量大,2.检索便捷,3.具备多媒体的表现方式,4.交互式结构可实现读者的参与,5.超链接设置拓展读者视野,6.可按需打印。

 (二)外在:1.体积小,2.能长久保存,3.阅读方式与纸介质不同,4.复制成本低廉,5.版本更新灵活、方便、快速,6.发行渠道有所不同。

   第二节  国家有关电子出版物的管理规定 一、关于制作的规定:

 第九条 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对从事电子出版物制作经营业务的单位实行备案制管理。第十条 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经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设立后,应当在60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申请备案,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报新闻出版署。

    第十三条 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可以接受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委托制作电子出版物,也可以将自行制作的作品交由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审定出版。

   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接受委托时,应当与委托单位签订委托制作合同。

   第十四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可以制作电子出版物。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不得委托未经备案的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制作电子出版物。

 第十五条 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出版单位接受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地区或者国外客户委托制作电子出版物,应当将内容资料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经批准后方可制作。

 二、关于出版的规定:实行行政许可制度。

 第十八条 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当由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审批。

 第二十一条 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申请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后,主办单位应当自收到批准决定通知之日起60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登记,领取《电子出版物出版经营许可证》。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经登记后,持《电子出版物出版经营许可证》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领取营业执照。不得超出规定的业务范围。

  第二十六条 出版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必须按规定使用中国标准书号;出版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必须按规定使用中国标准刊号及国内统一刊号。

   电子出版物的专用中国标准书号、专用中国标准刊号及国内统一刊号,只能用于出版与其出版物类型相对应的电子出版物,不得用于出版纸质图书和其他类型的出版物。电子出版物附属的使用手册,不得单独定价和另行销售。

   同一内容,不同媒体、格式、版本的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应当分配不同的中国标准书号。

 第二十七条 出版电子出版物,必须在电子出版物及其装帧纸的显著位置载明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书号、刊号及条码,出版日期、刊期,著作权人姓名以及其他有关事项。以版权贸易方式引进出版的电子出版物,还应当载明引进出版许可证号和著作权授权合同登记证号。

   电子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的技术、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三十三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接受或者间接接受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地区或者国外著作权人授权出版电子出版物,应当将内容资料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批准取得引进出版许可证,并将著作权授权合同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版权局登记取得登记证件,方可出版。新闻出版署应当自收到审核同意材料之日起45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第三十四条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地区或者国外机构合作出版电子出版物,应当将选题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署批准,方可合作出版。

 书刊等可出版配合本版出版物的电子出版物,但须申请,经省局审核后,报总署审批。

  第九章 互联网出版(一) 第一节  互联网出版的概念、类别和特点 一、与互联网出版相关的概念:

 (一)互联网出版:网络出版。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或通过互联网发送到客户端,使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与其他出版物区别:出版载体形式、物质生产方式、提供给消费者方式不同。

 (二)互联网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经过选择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或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下载的作品。

 (三)互联网出版单位:经总署好电信管理机构批准,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

 二、互联网出版特点:1.产品数字化,2复制后置化,3.流通网络化,4.交易电子化,5.出版周期短,6.出版成本低,7.发行快捷化,8.信息交互化。

 三、互联网出版的类别:互联网学术文献/游戏/教育/音像/出版。

   第二节  国家关于互联网出版的管理规定 一、关于设立互联网出版单位的管理规定 1.国家对经营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 2.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必须经过批准。除必须符合关于出版单位的规定外,还应当符合《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其设立除了报请总署批准外,还要持棕树批准文件到省级电信管理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3.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必须具备国际联网的条件。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要征得接入单位统一,并办理国际联网登记手续。

 二、关于互联网出版活动的管理规定 1互联网出版物不得登载《出版管理条例》26、27条规定禁止的内容;若发现有登载,应立即停止登载或发送,保存有关记录,并向省局报告,抄报总署。违反该项规定者,由省局或总署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或撤销批准; 2.凡是涉及重大选题的,应当依照重大选题备案的规定,报总署备案,并向省级电信管理机构通报。对于违法该项规定者,,由省局或总署责令停载或发送未经备案的重大选题作品,予以警告,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或撤销批准; 3.互联网出版单位应当在其网站主页上标明总署的批准文号,并在批准的范围内从事活动,违反的,予以警告并罚款; 4.互联网出版单位应当记录备份所登载或发送的作品内容及其时间,地址或者域名,记录备份要保存60日,并在国家有关部门依法查询时提供。违反的,由省级电信管理部门责令整个,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或者暂时关闭网站。

   第三节  互联网出版的基本条件 一、取得信息服务经营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获准后办理有关手续,便取得此权利。

 二、具有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除一般企业有的经营管理、财会、情报资料等专业人员,还需具有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复合型人才:出版专业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电子商务知识)和信息技术人员。

 三、建立互联网出版网站 (一)做好网站规划和整体设计,(二)选择确定建立网站的方式:1.自主建站,2.服务外包; 四、开发网络出版平台:(一)为网站配置不同的软件和硬件,(二)建立一套编辑出版工作系统; 五、取得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一)未出版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获取:

 1.向作者介绍我国有关著作权保护的规定,让其多了解人身权好财产权,并知道字级有权许可使用全部或部分权利;2.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与作者签订合同。

 (二)出版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获取:

 1.本单位已出版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获取:

 1)出版社应做的:a若合同中已经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出版单位可直接将该作品用于互联网出版,并依照合同约定付报酬;b若合同中没有,出版单位应与著作权人协商,要求追补授权与其订立合同并支付相应报酬。

 2)期刊社应做的:在刊登文书时点出要约。a若已刊登作品的来搞时间在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约定之前,应征得作者同意,b若在约定之后,可直接用于互联网出版。

 2.其他单位出版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获取:

 1)调查相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授权情况,2)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处理; 六、拥有数字化出版信息资源,两个来源如下:

    1.已经正式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和提前公开发表的作品,要得到相应著作权人信息网络出版权的许可使用或转让;    2.未正式出版或未公开发表的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科技等方面作品。可与作者签订许可使用合同。

 七、建立信息网络安全与数字著作权保护体系。

 1.充分重视信息网络安全,2. 信息网络安全保护体系的构建,3.积极采用数字著作权保护技术。

 如,方正公司推出“阿帕比网络出版整体解决方案”。

   第十章 出版物的成本与定价(一) 第一节 出版物的成本及其构成 一、各类出版物成本的异同 受出版物生产、管理和销售活动影响,各类出版物的生产工艺、管理形式和销售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各类出版物具体成本组合有所不同; 虽然出版物生产方式各有特点、不尽相同,但他们生产过程的各个基本工序在性质上去大致相同,因而发生的成本也具有相同的属性。

 二、出版物成本的总体构成 (一)直接成本:稿酬及校订费、租型费用、原材料及辅助材料费用、制版费用、印装费用、出版损失(废品报废净损失)、其他直接费用; (二)间接成本:编录经费(如奖金和不能进入单一出版物品种成本的审稿费、绘图费等); (三)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

   第二节 出版物的成本控制 一、直接成本控制 (一)选题策划和其他各项编辑工作的成本控制 1.成本控制从选题策划开始。最经济、全面的市场调用、最节省的会议费用和差旅费控制,把握市场趋势,构思优良的选题,避免成报废品,是选题策划阶段最重要的成本控制方向; 2.找准作者,审稿加工整理中审慎从事,发稿保证齐、清、定。

 3.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减少浪费,不盲目追求豪华、精致,优先采用新工艺。

 (二)原材料的成本控制 纸张费用在纸介质出版物的成本中占较大比重。纸张合理使用以适合读者需求为准绳,在管理方面,应做到:科学采购,在确保纸张质量的前提下追求低价;掌握市场供求动态,调整采购策略,不受局部市场变化影响;加强库存包管,防止纸张霉变、残损;制定符合需求的库存,合理调配纸张用量,减少用纸零头在加工厂家的停留,科学合理的计算加放率,减少出残率。

 (三)委托加工制作的成本控制 要做到:可用全张纸印刷机的,就不用对开印刷机;合理安排印件尺寸,减少零边;巧妙安排插页,合理确定装订方法;制版时可采用连晒、活版拼版制版等方式,不重复制版;一些印量少的出版物,可套印等等; 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复制,要选用价格合适的材料,如果技术允许,尽量缩短录音、录像带的带长,吸收产品复制生产刚猛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等。

 二、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控制 (一)一般原则:

 1.首要原则:把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控制作为企业经管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日常工作范围,发动每个部门、员工参与管理;2.建立一个人人都节约、都算帐的管理机制;3.加强制度建设。

 (二)财务部门加强监管:变事后控制为事中或事前控制。

 (三)仓储物流管理成本的控制:强化分工负责制,由仓储部分负责库存实物,发行部门负责已发出但未确认实现销售收入的移动实务管理。

 仓储部门须建立收货验收、发货检验、结存盘点的管理机制,并建立、健全出入库手续; 报废时,应经仓储责任人和部门负责人共同检验、核对后,由发行部门提出申请,履行手续后实施。合理选择发货包装方式和运输工具,加强对退货费用的控制。

  第三节 本量利分析 一、原则、特点和作用 (一)成本费用、销售数量、利润之间的关系 利润=[出版物定价*发行折扣率/(1+增值税率)-单位成本费用-单位销售税金]*销售数量 (二)原则:1.出版物的成本费用须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2.需假设计划生产的产品可以全部实行销售,3.假设一些变量的值,4.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不变,5.讲销售数量视为影响成本的唯一因素。

 (三)特点:1.分析和计算必须以许多假设为前提,2.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比如存在差异,3.具有较大的动态性。

 (四)本量利分析作用:1.预测出版物的保本销售量,2.预测目标利润,3.根据目标利润确定出版物的定价和销售收入,4.制定定额和考核标准,5.作为经营决策、收支平衡控制和投入产出能力分析的依据。

 二、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一)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特性 1.变动成本特性:总额随该种出版物生产量的增加或减少而相应的增加或减少,且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例变化。

 2.固定成本的特性:总额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不受该种出版物生产量变动的影响。

 3.单位变动成本和单位固定成本特性:

 1)单位变动成本:当生产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单位变动成本不随生产量的增减而变化; 2)单位固定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增减而向反比例方向变化,生产量增加,单位固定成本下降; (二)变动成本项目 1.版税与印数稿酬:版税和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方式中的印数稿酬与生产量变动是同步增减变动的;一般认为,版税支付额是随生产量的增减而发生升降的;印数稿酬的支付是按基本稿酬的一定比例根据生产数量计算的,随生产量的变化而升降。

 2.租型费用:发行量越多,付费就越多。

 3.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费用:随生产量变化而增减; 4.印装费用:随生产量变化而增减;电子出版物若由加工企业提供材料,复制费可列入印装费。

 (三)固定成本项目:1.相对固定的稿酬,2.制版费用,3.其他直接费用。

 (四)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

 1. 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性质:具有半变动、半固定的性质。

 2. 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分解:1)销售收入比例法:确定半变动、半固定成本费用在销售收入中占的比例,然后估算销售收入,得出半变动、半固定成本费用估算数,计入变动成本; 2)单位产量消耗定额法:确定单位产量的半变动、半固定成本费用消耗定额,然后代入某一出版物品种的估算产量,得出半变动、半固定成本费用估算数,计入变动成本; (五)出版损失的性质:为了分析评价生产管理状况和主要失误原因而设置的成本项目。包括固变。

 三、本量利分析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 1.定价,2.发行折扣率,3.销售数量,4.单位销售收入=定价*发行折扣率/(1+增值税), 5.销售收入总额=单位销售收入*销售数量, 6.单位销售税金=[定价*发行折扣率/(1+销项增值税率)*销项增值税率 — 该出版物进项增值税总额/生产数量]*(城市维护建设税率+教育附加费) 7.销售税金总额=单位销售税金*销售数量 8.变动成本总额:包括版税、租型费用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费用、印张费用,及期间费用中应该计入变动成本的费用。

 9.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总额/生产数量 10.固定成本总额:包括基本稿酬、制版费用、其他直接费用,及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中应该计入固定成本的费用。

 11.单位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总额/生产数量; (二)本量利分析基本公式 1.销售收入总额-销售税金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利润 2.利润=销售收入总额-销售税金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3.利润=(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    (公式4) (三)保本数量测算:实际就是利润=0。推出—— 1.   0=(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 2.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 (四)保利分析:

 1.目标利润测算:利润=(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 2.目标销售量测算:

 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利润)/(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 (五)目标成本测算 1.预测保本成本:设利润=0。

 1)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销售数量;推出:

 2)保本成本=(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生产数量; 2.预测单位变动成本:根据公式4变换:

 单位变动成本=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固定成本总额+利润)/生产数量 3.预测固定成本总额:根据公式4变换:

 固定成本总额=(单位销售收入-单位销售税金-单位变动成本)*生产数量-利润 (六)单位印张成本测算 1.预测单位印张变动成本 每印张变动成本=每种书刊的单位变动成本/每册印张数 2.预测单位印张固定成本 每印张固定成本=每种书刊的固定成本总额/(每册印张数*印数)

 

Tags: 职业资格   实务   出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