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党团知识 / 正文

【学习江文选心得体会经典】

2019-11-21 07:52:23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江泽民文选》中,对于继续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始终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谋发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江泽民同志在领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就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江泽民同志强调:“继续解决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提高我们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要靠发展;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要靠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履行我们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国际责任,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也要靠发展。”

  发展必须以发展先进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坚持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党同志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经常加以检查和总结,看看是不是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符合的就实事求是地纠正。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

  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明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这个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治。所以,无论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除了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条是绝对不能动摇的。”

  发展要善于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错失机遇,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阻滞;抓住机遇,就能赢得发展空间。江泽民同志深刻分析了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敏锐地指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定要有主动精神和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发展是分阶段、分步骤的。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进行了前瞻性的战略思考,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初步勾画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十五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深刻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化了邓小平关于分阶段、分步骤地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思想。

  二、深化改革,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对计划和市场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1992年6月,江泽民同志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在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使得多年来争论不清的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一方面,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经济活力。另一方面,要克服市场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国家必须对市场活动加以正确指导和调控”。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杠杆进行调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其中包括: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

、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机制,等等。

  三、扩大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进入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紧紧把握经济全球化加快的趋势,强调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封闭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提出要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域和领域。江泽民同志指出,要“继续办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扩大开放沿边地区,加快内陆省、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加速广东、福建、海南、环渤海地区的开放和开发”,特别强调要积极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

  强调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层次。江泽民同志强调,“要着眼于提高国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贯彻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要“把利用外资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鼓励跨国公司投资农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要“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明确提出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实践证明,实施“走出去”战略,是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长远发展。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江泽民同志深刻阐明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则。实践证明,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江泽民同志还强调,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社会安全,注意防范和化解国际风险的冲击。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始终保持对关键行业、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搞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坚持自力更生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对我们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总揽全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的路子。

  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关键是解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强调:“对经济结构的问题,认识早、调整快,就主动;见事迟、调整慢,就被动。”“不把这件事抓好,就难以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也难以在二十一世纪更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考虑世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面对国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世界经济的复杂变化,立足国内需求,可以使我国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根据形势需要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要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把“三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统筹城乡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抓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动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要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发挥好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是落实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江泽民同志指出,“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他号召通过几十年乃至整个21世纪的艰苦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西部地区。

  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加强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特别是若干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目的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把握客观规律,统一全党认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这次全会上,江泽民同志还提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需要处理好的“十二大关系”,体现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注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等思想。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