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党团知识 / 正文

论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

2020-10-31 00:03:34

  **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

 姓

 名

  **

 学

  号

 17106310150021

  年

 级

 2017年(春季)

 专

 业

 金融学

  学习中心

 **市博文继续教育中心

  指导教师

  **

 填表日期

 2019.03.20

 **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制

  目

 录 摘

 要 3 一、存款搬家探因 3 二、存款搬家对流动性及利率水平的影响 4 三、货币政策选择预测 5 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6 五、谢辞…………………………………………………………………………………10 参考文献 10

 摘

 要 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它是重要的金融宏观调控手段,货币政策的选择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用十分重要。本文首先介绍现阶段出现的存款搬家现象,随后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并对现阶段货币政策的选择提出了一些不太成熟的预测。

  关键词:货币政策;存款基准利率。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最近公布的金融统计报告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超过1万亿元,是近年来的最高水平;社会融资达到2万亿元以上,创下单月创历史新高;人民币存款减少超过9000亿。元,同比增加超过2万亿元。有些人将数据中的这些异常解释为季节性因素,但有些人认为还存在结构性因素。目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普及一般被认为是近期“存款移动”的主要原因。然后,如果这继续,是否会对银行未来的流动性及存贷款利率造成影响? 在去年第四季度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明确表示将“继续实施审慎的货币政策”。去年6月和今年年底经历了两次“流动性紧张局势”之后,今年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在健全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央行将采用哪种货币政策工具来规范流动性?在中国经济增长不够强劲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层面会做出哪些调整? 一、存款搬家探因

 央行最近公布的金融统计报告显示,当月人民币存款减少9402亿元,其中家庭存款增加,公司存款减少;人民币贷款增加1.32万亿元。

 1、季节性因素 存款大幅下降主要体现在1月M1的增长率仅为1.2%,其中企业活期存款减少4万亿元,同比下降4.2%,这是第一次历史上同比负增长。存款增长的季节性增长通常受到公司年内发行的年终奖金以及个人对假期的准备的影响。它也经常在每年的春节前见过。到的,所以企业存款减少、住户存款增加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2、结构性因素 除了季节性因素外,还有更加长期的结构性作用,特别是企业使用资金效率的提高,我们认为,企业活存的大幅减少的部分原因是公司购买了大量有保障的理财产品,而且公司担保的理财产品不能根据现行监管要求存放在非标准资产上,这可能导致银行间资产(影子银行的渠道) 。)的大幅扩张。这一变化在过去两年之中越来越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存款移动行为是由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外活动引起的,也会造成货币乘数的某些变化。但是,由于这些活动受季节性和政府监管周期的影响很大,流动性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简单量化并不容易 3、央行的存款利率管制 银行吸收存款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央行的存款利率控制。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维持在3%左右。如果我们考虑通胀率约为3%,即家庭或企业将把钱存入银行一年。没有收获。最近几年央行开始允许存款利率适当上浮,与此同时,个别商业银行也采取各种措施,以变相补贴存款人。虽然基准存款利率为3%,但银行的实际存款成本高出一个百分点。由于银行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已经开始分化。私人贷款,影子银行,信托产品和互联网金融都是变相的利率自由化。回报率为5%或更高。一般理财产品的利率为13%-15%,私人高利贷的利率高达30%。这些市场的发展直接导致银行脱媒和存款。

 二、存款搬家对流动性及利率水平的影响 在6月和去年年底,银行间市场出现了两次“流动性紧张”。目前存款的急剧下降将如何影响银行的流动性? (一)存款急剧下降对流动性的影响 1、企业活期存款减少主要转换为现金,个人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因此,尽管M1的增长率急剧下降,但M2的增长率基本稳定,略有下降0.4个百分点。预计春节后现金回笼,个人存款也可能转为M1,预计企业活期存款将回升。除季节性因素外,企业活期存款流向银行理财产品,理财资金流入同业资产,可能导致同业业务持续扩张,影子银行风险积累,流动性风险增加。

  2、现在的状况与去年6月和12月的情况并不相同。当时受到监管周期的影响,各个银行在进行一定的资产调整,与此同时,银行间市场受多种因素影响,各监管部门的协调时滞导致波动性增大。监管机制调整后,央行流动性管理变得更加主动,灵活,流动性紧张的可能性再次下降。目前的现象是春节后流动性回归。它已经看到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急剧下降以及央行两次回购业务以吸收流动性。没有“缺钱”。

 3、存款大幅下降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并不一定会导致银行间市场的进一步流动性。如果1月份的存款减少,贷款势头增加,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将不可避免地变得越来越稀缺。但是,如果银行逐渐让位于其他渠道的金融中介功能,如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可能不会紧张。流动性是否紧张取决于供需的相对变化。

 (二)存款锐减对银行利率的影响 1、由于农历新年,1月数据不应过度解释。每年前两个月的贷款激增既有新年开支的原因,也有政府和企业在新年初开始新项目的因素。目前的央行已取消对贷款上限的限制,但仍有一项原则是贷款利率不应超过基准利率的四倍。如果贷款供需缺口增加,贷款利率仍有上升的空间。比较难的恐怕是存款利率,一方面个别银行有压力需要吸收更多的存款,另一方面,银行给出的存款利率完全没有吸引力。因此,可以想象今年存款利率的压力大于贷款利率的压力。如果央行仍然维持当前的存款和贷款利率管理框架,商业银行只能采取更多的非正规手段回馈储户。

 2、1月份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迅速扩大,表明社会融资需求依然强劲。信贷激增有融资结构变化的影响,因为目前公司债券发行利率高于贷款利率,导致部分债券融资转为银行信贷,导致新增贷款大幅增加。从利率的角度来看,短期变化将取决于未来几个月经济放缓的程度,但基于控制房地产泡沫和金融风险的逻辑,我们预计利率下行空间不大。从中期和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和更广泛的经济体制改革将对市场利率的中位数水平带来上行压力。中央银行目前设定的上限对银行的存款利率有明显的限制。放宽甚至取消上限将导致存款利率和基于它的市场利率上升。

 三,货币政策选择预测 今年2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在去年第四季度公布了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建议“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1、 在房地产泡沫和信用在扩张(包括影子银行业务)未受到显着抑制之前,很难想象货币政策会大幅放松。在1月份高于预期的信贷和较低利率的背景下,较强的整体信贷扩张可能会限制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虽然央行正在利用利率变化来规范信贷扩张,但却试图避免利率上升。这就是为什么它的引入为中小型金融机构提供直接贷款的原因。

 2、 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下降并非中央银行放松货币政策所致。首先,从过去两个月的数据来看,虽然贸易数据有所改善,但可能无法继续加强。但是,去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今年以来的发电和采购经理人指数都存在偏差。疲软,总体上没有明确的信号支持货币政策收紧或放松。考虑到最近春节因素的影响,应该从大方向上看到央行在货币执行工具的使用方面有了更多创新(比如常备借贷便利)以及加强对预期的指导等,但这并不是整体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货币政策在稳定增长,通胀控制以及金融风险防控这三个目标之间取得平衡。受前期金融环境收紧影响,我们预计经济增长趋势将在去年下半年放缓。即使经济温和下降,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也应保持不变。虽然经济稳定是创造改革空间的必要条件,但7%或7.2%的GDP增长底线过高。从就业情况可以看出:1998年中国劳动力人口每年增加800人。成千上万的人需要增加1200万个新工作岗位;现在每年的劳动力减少了300万,需要2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在过去,我们片面地强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结果问题变得越来越大。现在中央政府提出了一整套改革思路,我们接下来面临的最大考验是,我们是否能够适度容忍低增长和金融不稳定,推动改革,以换取长期稳定和繁荣。

  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是独立的,缺乏整体概念 最初,金融和银行是代表国家根本利益的综合部门,应该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放在第一位。但是,实际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基本上是由各部门根据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根据部门的经济利益,依靠自身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机制制定的。相互之间缺乏权衡取舍,尤其是两大政策之间的冲突;金融和金融部门之间缺乏稳定的沟通机制,难以准确把握两大政策的配套和调控,甚至反向监管和相互抵制。因此,为了有效地实施两大政策的宏观调控,必须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从个体到协调的根本转变。

 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社会资本配置渠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国民收入分配从政府向企业和个人急剧倾斜,资金配置从财政导向以金融为导向,金融业的发展和空前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政规模不断缩小,财政资源日益困难。年度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导致财政调控缺乏必要的物质资源,调控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商业银行不仅是货币政策监管的对象,也是货币政策的传导者。由于银行承担的责任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范围,因此货币政策执行的结果偏离既定目标甚至扭曲。

  (2)金融和银行职能的错位,影响两大政策的合作 绩效金融和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由于两者的地位和特点不同,运作方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因此两者之间应该有明确的分工。长期以来,金融与银行业之间的关系并不令人满意,使监管职能错位。银行挤占了大量的金融资金,导致财政直接增长或收入减少,从而干扰了财政监管效应。银行资金的融资也越来越严重。银行的金融宏观调控功能在银行贷款的使用中突出体现,以维持亏损企业的运作和履行社会公共安全职能。

 (3)一般而言,货币政策侧重于总量控制,财政政策更适合结构调整。但是,随着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根本变化,银行信贷资金已成为社会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银行承担了总量和结构控制功能,但其有效性并不显着。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但已日益突出。国有企业的系统性缺陷严重阻碍了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与协调。

 现代企业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的基点,也是宏观调控成功的关键。但是,中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善。国有企业并非真正的市场实体。它们基本上没有硬预算约束机制,并且高度依赖于国家。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低,但具有强烈的投资欲望和冲动。然而,他们自己的资金和财政资源非常有限,他们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导致高额债务。在这种情况下,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很难有效地履行其应有的作用。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基本结构 规范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的程序和机制。建立一个永久性或不合规的机构,可以克服金融和银行部门的利益,并从整个国民经济中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其功能是标准化程序和机制。不仅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和财政货币政策的各自特点选择具体的合作方式,还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偏差,及时进行仲裁和处理冲突。使财政和货币政策与经济运行机制相容。

 (1)同时加强金融和振兴金融,扭转目前“金融弱势,金融强势”的格局 一是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调整金融宏观调控职能,增强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二要加强财政调控功能,实现金融振兴:提高资金比例,特别是中央财政资金,提高资金实力和宏观调控能力。从根本上说,这两个比例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和政治改革的深化,企业经济效率,社会经济和技术的提高。进步,但目前最重要的是做两件事:一是继续推进税制改革,依法治税,有效收集和保障税收征收;第二,规范政府的分配行为。没有统一的融资,就没有金融复兴。政府分配从来都是以财政集中性分配为主渠道,政府的必要费用仅占一小部分。但是,中国的金融力量极为分散,各级政府的分配极不规范,不仅扰乱了分配秩序,而且还削弱了国家的财政资源,削弱了财政能力。发展政策性银行业务,为政策性银行建立正常稳定的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来源,使政策性银行成为控制投资总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目前,我们应该主要关注解决政策性银行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使用表现不佳。政策性银行应该有稳定和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可以用来将财政信贷资金,政府组织的中央银行存款,邮政储蓄和保险公司存款重组到政策性银行,并可以在国际上发行长期问题资本市场。债券;同时,要注意评估资金使用情况,评估经济社会目标。

 (2)明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点 财政和货币政策总是通过国家经济和结构的监管。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最佳结合,但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监管重点始终不同。货币政策侧重于效率原则,以保持经济活力和有效的财政政策,注重公平原则,以发挥其稳定经济的作用。经济发展需要效率和稳定。稳定性基于相对公平。如果制度框架是固定的,那么只会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宏观经济调控将通过税收,公共债务,政府采购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实施。它有利于解决失业,收入不平等和公共产品利益差异等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重塑,财政应及时转变,有限的财政资源应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其他领域和领域的社会总需求应由银行提供。换句话说,财政监管的重点是经济结构,银行必须加强对监管,合理分工和协调行动的总体要求。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财政可以放宽总监管,银行应该退出结构调整。

  (3)注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调 (1)金融投融资 金融投资和融资是一种金融活动,其中政府是投资和融资的主体。它具有强大的财政和明显的财务特征。客观上是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的结合:第一,金融投资与融资政策性倾向直接反映了政府的财政意图,是一种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其次,金融投融资的信用属性决定了它也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组成部分,受制于央行的宏观金融监管。在市场经济中,银行和企业的投资不可避免地受到利益机制的驱动,这使得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不足。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越来越受到制约,金融投融资的建立可以成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该发展为适应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政支持。在资金来源方面,它不仅应包括国债和财政拨款,还应包括邮政储蓄存款和社会保障基金余额。在资金使用方面,要强调宏观意图,注意资金的使用和合理的恢复。

  (2)国债管理政策 国债是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协调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重要联合点。国债不仅有助于抵消财政赤字,缓解财政困难,还可用于经济建设。与此同时,国债,特别是短期国债仍然是公开市场操作的基本条件。就中国的实践而言,有必要创造条件来提高:增加中央银行国债资产的比例;加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率管理和风险管理;改善国债市场,实现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经营市场化;市场化改革为财政债券发行创造了有利的利率条件。

 (3)国有企业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有企业改革正朝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迈进。然而,由于历史和制度原因,中国的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社会负担过重,政府与企业不可分割,债务过重,信贷混乱等问题。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受到影响。政府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推动者。作为政府综合职能部门,金融和银行应密切协调配合,帮助国有企业摆脱困境,渡过难关。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些困难只能通过财政或货币政策的一个方面来解决,更需要与两大政策协调配合。例如,金融和银行应该合作以支持公司债务重组。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是旧制度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银行和企业应合理分享。再比如,金融和银行应该与国有企业合作,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利用集团制,公司制和股份制加速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促进组织化。企业改制和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该系统的主导作用是为实施财政和货币政策监管建立微观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2、《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张敖,胡秋慧 3、《全球化背景下的货币政策调控》 刘仁伍 4、《中国货币政策争论》 谢平,焦瑾璞

 谢

 辞 感谢**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这两年来给我带来的改变,让我重新接触系统的知识,感谢所有教过我课程的老师,你们辛苦录制的课程,给了我很多启发,也特别感谢我的毕业课程指导老师,虽然没有见过您,但能因为毕业设计,成为您指导的学生就觉得很自豪很高兴,感谢老师的耐心指导,从开题到论文初稿,是您的写作建议让我明确设计的方向,在一次次写不下去的时候,有了动力,您是一个让人敬佩的老师,是一个很有亲切感的老师,也是我学习与工作的榜样。

  虽然平时工作忙,又要兼顾家庭,但还是努力抽时间来研读相关文献,学习优秀学者分析问题的方式,可能学的还不够透彻,但这一段时间的努力,确实有点收获,感谢自己的努力,也感谢老师的指导,谢谢您! 同时还要感谢给予我支持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们,谢谢你们!

 

Tags: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影响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