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党团知识 / 正文

关于会计造假方面论文范文

2021-05-06 11:08:46

  关于会计造假方面论文范文

 

  浅析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

  摘要: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如何应对会计造假现象提供了改善对策。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会计行业正常运转做出贡献。

  关键词:会计造假;从业人员;个人利益;经济秩序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不能够遵从最基本的诚信道德底线。会计资料信息失真,数据造假等现象不断增多。会计造假一般情况下分为两个类型。第一,从会计信息反映的角度来分析,会计造假主要变现为会计报表造假以及会计事项造假。会计报表造假主要是某些从业人员故意的谎报财务的真实价值,给企业制造出一种获利能力增加的假象,使债权人和股东不能够掌握真实的情况和信息。会计事项造假通常指的是会计从业人员制造虚假项目,从而进行资金盗窃,或者是将企业的资金归为自己所有。会计造假对企业和个人的危害是巨大的。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会计造假的具体原因,为改善会计造假的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会计造假的形式

  1.虚增资产

  虚增资产主要的特征以及出现的情况时费用资产化、存货不实、固定资产价值虚假以及递延及无形资产摊销不足。费用资产化通常情况下指的是企业或单位把需要记录在当期之中的费用记入到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无形资产等会计科目中,使企业或单位所获得的当期的经济运行情况不真实。有的企业不能够及时的摊销需要摊销的资金。把期间费用的支出做为资产。企业通过利用费用资产化的途径使企业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有所提升。存货不实通常指的是由于企业颞部挤压的货物或需要作废的货物不能及时的做常务处理,从而造成存货的数量和价值记录的不真实,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确认的谨慎性原则,致使企业存货价值增加。固定资产价值不实通常指的是企业内没有对技术进步后造成的无形损耗进行财务计算。递延及无形资产应当按时足额摊销指的是企业不能及时处理没有价值或者经济效益的无形资产。把其仍旧作为资产列账,虚增了企业资产。

  2.负债不实

  负债不实主要包括应付款项高估和预提费用不实两种。应付款项高估指的是企业不能够及时的处理应付款核对工作,普遍出现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的应退未退、应付未付款项,导致企业实际应付的债务出现偏高的情况,与财务账面债务不符合。预提费用不实通常情况下指的是企业或单位没有根据相关规定调节当期的损益情况。从而造成预提费用程序错乱,影响预提费用在会计科目中的真实性。

  二、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

  1.两权分离

  两权分离主要是指资本运作权和资本所有权的分离。通常情况下指的是所有者所具有的资金并不能够全部的由自己来掌控和分配,而是要通过企业来委托别人代替管理运营。在两权分离的过程中,资本所有权和运作权是统一的,无论是资本的所有者和运作者,其主要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当中,必定会出现多种问题,类似于如何公平的分配利益比例的问题。资本的所有者通常借助对财产的最终拥有权分享全部利益,但是资本运作者希望能够留下一定比例的利益来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和自身所得到的利益或回报。

  2.监察力度不够

  监察力度不够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从会计监督来来分析,会计工作主要受聘于企业单位,因而使其本身所具备的会计监察功能遭到很大程度上的削弱,所以不能够有效的监察单位财务收支的经济活动。第二,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审计监督管理制度,制度的执行管理能力不强,所建立的制度不能够有效的完全执行,从而使工作容易出现漏洞。另外是财务审计的外部监督力量不足,民间审计是审计外部监督力量的主要体现形式,一些民间的审计人员为争取客户,便对顾客做出多种保证和承诺,有些企业为了保证委托人的利益便制造虚假的审计报告。第三,从综合监督方面来分析。物价、财税、审计等监督部门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出现各自为政情况,因而导致监督工作不不能够顺利的进行。第四,从执法监督方面来分析,虽然当地的有关部门每年都会依法进行检查,但是检查工作没有彻头彻尾,难以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的问题。其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执法力度不够,监管人员松懈,对问题没有做好及时的时候追踪和处理,从而使会计造假的现象层出不穷。

  3.利益

  利益对会计造假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指的是以往的一些做的非常好的企业由于遭受市场环境的改变和竞争力度的加大而失去了原来所具有的优势,而企业管理人员在维护企业原有的好形象的层面上,采取虚报企业具体产值的行为。甚至有些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为维护地方或部门形象,主动的引导企业会计造假。经济利益驱动下的会计造假主要有筹措资金和偷逃税款两个方面。

  4.会计人员被动造假

  在现今的经济体系之中,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属于从属关系。企业的负责人能够完全领导和管理他们的工作内容。由于这些原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企业管理人的限制。单位的负责人为要达到经济上的利益目标向会计人员施加压力,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弄虚作假,做出有违会计法规的行为。因为这种从属性往往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

  三、会计造假的应对措施

  1.给予法律的支持

  目前,所有的经济组织的有关行为必须要依照法律的规定,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也应受到相应的法律的约束。通过法律来改善会计的工作环境。针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追究法律责任,不能将法律形同虚设。要加大力度执行和落实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惩罚力度,严格运用法律来维护会计的运营环境。

  2.加强会计法律监督力度

  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审批人员、财务保管人员之间要做到相互制约。企业或单位在进行一项目时要彼此约束和监督,落实其执行的结果。企业要针对财产清查的程度、范围和期限建立明确的规定。另外,要严格制定合理的会计的工作职责和日常工作的制度规定。对监管人员应制定相应的约束和奖励的体制。当地政府也应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协助企业或单位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邢瑞宇.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

  [2]赵益.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环境的几点思考――基于对绿大地会计造假案的分析[J].对外经贸,2021.

  浅析会计造假的动因与治理方略

  摘 要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会计造假行为长期广泛存在,而且手段多种多样。会计造假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诚信危机等,弱化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沉重打击了广大公众的投资信心,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并殃及会计界与资本市场自身的发展。为此,本文在分析会计造假的危害及其成因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会计造假防范与治理方略。

  关键词 会计造假 动因 治理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批的会计造假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做着违反道德、法律、制度的事情,会计行业里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在金钱和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会计人员丧失了最起码的职业操守,做假账、销毁账簿、改原始数据、编造虚假的交易事项等成为了他们“赚钱”的主要手段。为了杜绝这种行为,有必要对会计造假进行彻底治理,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二、会计造假的危害

  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的会计造假行为日益猖獗,如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施乐公司等会计舞弊事件,我国银广厦、琼民源、蓝田股份等会计造假案例,严重挑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沉重打击了公众和投资者的信心。会计造假不仅对企业的经济运行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长期虚假的经济信息也会扰乱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轨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较高的信用度作为运行的保障,会计造假严重破坏了经济信息的可信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会计造假会引发社会各种不安定情绪。为了一己私利,诸多公司谎报账目,求得成功上市,其造假行为一经戳穿,必然引起股价的暴跌,致使大批投资者在短时间内损失惨重。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得多少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和和谐,也使社会的安定成为了我们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同时,对于造假的当事人而言,不法行为一旦被曝光,他们必定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或是被剥夺做会计的资格,或是接受法律的严厉制裁。

  三、会计造假的动因分析

  会计造假是行为人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而做出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所以利益驱动是会计造假最原始、最直接的原因。会计人员敢于造假,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1法律法规不完善,处罚力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对造假行为无法进行法律层面上的责任认定,造假行为只需承担较少的责任或者根本不用承担责任,让会计人员有机可乘,铤而走险。

  2领导授意或强迫会计人员造假,既源于会计人员的素质和独立性不够,也起因于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责任和权利不明确,使其不能正常地行使自主处理会计账目的权利,从而陷入两难的境地。

  3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内控制度存在缺陷和薄弱环节,给了会计人员钻空子、造假的机会,做出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行为。

  4金钱至上、拜金主义观念侵蚀了会计人员思想,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于是借权力之便谋取私利,有的把做假账迎合相关领导作为升迁的手段,有的更改账目将钱装入自己口袋。

  5内外监管措施不严,没有形成一套完善、成熟的监督体系,对会计造假行为不能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和高压态势,也为舞弊人员打开了方便的大门。

  四、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方略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法律法规是会计工作的准绳和行为规范,也是治理会计造假的基础和重要依据,所以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都显得极其重要。我国《会计法》针对“重大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等方面的法律责任缺乏具体的解释,没有明确量化,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同时不断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对一些不适用的条款进行必要的修改、删除或补充等方式,确保会计工作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加大会计造假的法律责任及相应的执法力度。目前一些会计造假行为属于企业及会计人员知法犯法,蓄意造假,这就更需要尽快建立健全一套系统、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法律规定,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会计造假的风险与成本,保证法律制度落到实处。

  2健全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之一,从现有会计造假和会计舞弊事件来看,绝大多数会计造假源于内部会计控制薄弱,可见针对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和以往出现的会计工作漏洞,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防范会计舞弊的有效措施。企业要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营造内部会计控制环境,要做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期制定、具体落实和后期完善相结合,使其控制能力达到最大化。在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企业要有效使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落实钱、账、物分管,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必须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效结合,使风险管理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再加以全过程监控,确保内部会计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3营造诚信会计环境。

  呼唤诚信回归是时代的必然要求,良好的社会风气对营造诚信会计环境具有积极的影响,公众集体对诚信的呼吁会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使一些存有侥幸心理的不法分子得到道德上的教育,在面对诱惑时不为所动。营造诚信会计环境的同时,需要建立一定的监督机制,利用社会舆论的强大力量增强会计人员诚信意识,使其不法行为在滋生阶段就被遏制住,让诚信行为得到褒奖,让不法行为受到严惩,奖罚分明的机制使得正确的诚信意识得以确立。相比法规制度对会计工作的强制性规范和监督,建立诚信工程成本低、易实行,更能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且能更快捷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因此,可以在日后的工作中对会计从业人员加大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诚信教育的力度,对典型案例进行广泛宣传,使会计人员能在遵守职业操守的基础上开展会计工作。

  4发挥审计监督功能。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有利于发现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漏洞与问题,降低内部控制风险,从而保障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企业应重视内控审计,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培训,增强审计师的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知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做出专业审计判断,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企业应充分保障审计监督的独立性、权威性,完善内部考评及其监督机制,相关监管部门要合理分工、信息互通,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深入了解,加大检查力度、扩大覆盖面,确保审计监管常态化。

  “私欲”是产生会计造假的根源,在审查鉴别会计造假时,要抓住这个重点和要害,关注各种新旧会计舞弊手法,善于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掌握审查和识别的要领,力争迅速地发现和揭穿会计舞弊。要坚持内部审查与外部调查相结合,账、证、表、实物资产审查与逻辑推理分析相结合,确保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证证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表表相符。

  五、结语

  我国仍处于转型时期,实事求是地讲,会计造假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会计造假产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追根探源,是相关自然人趋利行为的一种结果。会计造假是个人的诚信问题,也是组织的管理问题,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我们一定要加大对会计造假行为的研究,在准确辨识会计造假行为的基础上,认清造假行为所带来的消极和恶劣影响,及时运用多种方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会计造假行为进行综合治理,使会计工作向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迈进。

  参考文献

  [1] 谭雅芹.会计舞弊的社会性思考[J].财会研究,202103.

  [2] 侯旭华,郭翠.会计造假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2130.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Tags: 造假   会计   论文范文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