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经验交流 / 正文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全文)

2022-12-12 16:15:0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全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全文)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6 篇)

  第一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 1921 年到 2021 年,中国共产党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完成救国大业、兴国大业,推进富国大业、强国大业。

  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代表共迎佳节时指出,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这仿佛是上“课”前的“预备铃”,作为 9000 多万名党员中的一员,必须做好“党史课”的学习准备。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推进创业守业的“必修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一路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谱写出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一名党员,自党旗下庄严宣誓入党,就要做到终身爱党、学党史,时刻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摆在心中、付诸行中,把个人荣辱融入党的建设中。随着党龄增长,我们的党性和爱党之心更要弥坚,通过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提高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事业发展的政治自觉性。修好这门“必修课”,有利于对党的历史经验和规律把握得更科学更透彻,有利于以坚强的政治定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有利于守好党领导人民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并再创新业。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汲取奋斗力量的“智慧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积累了宝贵经验、汇聚了无穷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自 2021 年 1 月 1 日,共产党员网推出了纪念建党百年专栏《党史百年天天读》,追溯到 1921 年,以丰富翔实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再现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展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论述和理论观点,系统反映党的思想理论创立、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该专栏为广大党员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加餐”,从“智慧源泉”中汲取奋斗力量,补足“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铁人精神、航天精神等一系列“精神之钙”,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有利于传承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富国大业、强国大业。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践行服务宗旨的“历史指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共产党历史是-部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知史爱史、知史爱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观古今、看成败、荐得失、知兴替。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可以看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攻坚克难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厚植党员干部灵魂深处的爱党爱国情怀,有利于指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利于指引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指引坚定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体党员要上好“党史学习教育”这门“必修课”汲取奋斗精神、践行对人民的赤

 子之心,担起中华民族复兴伟业重任,在新的赶考中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用史则行至稳远,走好前行的路,党史正如号角,激发拼搏奋进力量。以史为鉴,就是要鉴往知来,领悟历史演变规律,正确分析把握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必然、掌握历史主动,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指引未来。学史用史是我们牢记党的初心、践行党的使命的重要途径,只有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才能在新的长征路上乘风破浪、行至稳远。百年党史资政育人,要在学史用史中解读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基因密码”,以“赶考”的清醒继承和发扬革命斗争精神,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凝聚起一往无前的拼搏奋进力量,推动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向前。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和理论建设中形成了理论同实践相统一的优良传统。毛泽东早在 1930 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就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11—112 页)他在《实践论》中阐述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揭示了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人类认识和理论发展的辩证过程。

  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大力倡导的实事求是成为全党的共识,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集中体现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总结长期实践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由党的七大确立的一条基本原则。

  1945 年 4 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党成立 24 年来的历史经验,开宗明义就做出一个重要结论:“中国共产党自 1921 年

 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便是此种结合的代表。”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 22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20**年版,第 73页)同年 6 月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这标志着我们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同时确立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毛泽东、邓小平都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一条普遍真理。确立这一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贡献。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挫折,但仍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建立起比较完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单一星”,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直到今天还在支持和励着我们前进的步伐。通过字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历史,我有以下四点感悟:

  一是要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这个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莫定了政前提和制度基础,道路关乎党的命运,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经过曲折探素和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符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是党和人民 100 年奋斗、创适、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加倍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不走封僵化的老路,否则中国必穷不走改旗易帜的邪

 路,否则中国必乱,道路要靠制度来菩实和保障。中国待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

  二是要强化历史拍当尽职责,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根本目的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课复兴,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直面社会矛盾新要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保持对人民的亦子之心,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要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内涵要求,团结市领人民有效应对里大拥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自觉担负起新时代的伟大使命,党员干部要在各项工作中发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面对矛盾敢于迎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切实墙强实干意识使命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

  三是要坚持调查研完实事求是,重视调查研究,是找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工作的传家宝,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不断加和改进调查研究,要经常走出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扬“四下基层“泥腿子精神,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引究,做好新形势下的调查研究工作,要紧密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失重大决策部的贯彻执行,围绕巩固拓展脱热攻坚成果和多村振有效衔接,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央出问题,深入研究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使调查研究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服务

  四是要坚持艰奋斗奋发图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新中国建设国难重重艰苦奋斗的年代,是英雄出、精神昂场的时代。艰苦奋斗、奋发图理的创业精神永不过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不仅要在物质层面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节约的优良作风,更要在精神层面保持不畏艰险,坚韧不拔一往无前、不奋斗的思想态度。我们要传承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接力棒”,以俭修身、以俭兴业,节俭朴

 素、力成害侈,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害照之风挑重担、埋头苦千,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秦献,不驰于空想、不于虚声

  学习党史要佳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这是必须循的党性原则,我们要认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备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后漫成就,深刻认识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传统和优良作风,巩国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便命,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

  1921 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转眼间 100 年过去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星火燎原到四海映红,从举步维艰到步履轻盈,从落后挨打到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轨迹,一点点被印刻成民族印迹,一点点被铸造成中华灵魂。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踏平坎坷成大道,穿越烟云谱华章,在现代中国历谱写下了永恒的悲怆与不朽的豪情!以星星之火燎原大地,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从为人民服务到践行群众路线,这便是我们的党坚韧的求索过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不忘党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是新时期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

 旨的新概括。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党来自人民,代表人民,人民哺育了党,支持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和平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坚持执政为民,是对我们党的新的考验,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条真理。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要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这样才能体现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

  近几年,虽然我国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冲击,我国经济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向前推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共克时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就。特别是去年开始的武汉疫情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防疫救灾精神。这种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疫区人民坚定信心勇气,重回正常生活的美好家园;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中华民族近代百年来跌宕起伏的命运变迁深刻昭示:只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中国才能富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践行群众路线,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践行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性质的体现,也是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干部作风、汇聚群众智慧力量的现实需要。

  不忘党的光荣历史。100 年来,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锤百炼,以实际行动和辉煌业绩赢得群...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三篇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三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华为管理模式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一篇

 党的历史可以说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理论创新和飞跃的历史;是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历经各种风险和考验,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历史。这部历史无论从什么样的高度解读,对于党和国家,对于人民大众,对于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明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作为历史它既是以往道路的丰碑,又是开辟未来的起点,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走向繁荣富强的里程碑。通过初步学习,让我感受颇多,收益匪浅。下面我就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至三章谈几点体会:

 一、坚守初心使命,实现伟大梦想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在弱小中发展壮大,在困境中绝处逢生,在攻坚克难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通过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章,让我从思想到灵魂再一次接受中国共产党最先进的思想、最伟大的理想和最崇高的事业洗礼,再一次感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深刻含义,让我坚信我们的道路是正确的,我们的方向是明朗的。只要我们坚守初心,实干苦干,抓住历史机遇,锐意进取开辟新局,伟大的中国梦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二、正确看待历史,凝聚前行力量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章中提到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如果没有一九四九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习总书记强调,要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一路走来,累积了大量攻坚克难的办法,蕴含着历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在治国理政、治党治军、内政外交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是曲折的,所以要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历史,要从党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信仰、信念、信心的智慧和

 力量,汲取尊重人民、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汲取推进党的建设的智慧和力量。将历史智慧转化为前进力量,才能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把党的历史上形成的大智慧传承下去,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使中国号这艘巨轮继续破浪前进、行稳致远。(关注公众号:公文类写作 1,添加微信biganzi888,获取更多汇编资料)

 三、把握学习重点,提高能力素质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三章,描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对开展党史教育作的重要论述。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也强调,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是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等重要问题,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所以学好党史,有利于不断增强业务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更加自觉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学好党史,能够进一步提升素质,涵养能力,提高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从而更好地掌握真实情况,把握客观规律,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基本经验、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好;学好党史,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增添力量、坚定信念、提升能力,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岗。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二篇

 这几天,我学习了公司下发的《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这本书主要回顾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入总结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刻阐明党为中华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对我们学好党的历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深深的吸引了我,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勇、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而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有了新的舵手。我们要把学习党史活动与自我的学习生活工作实际相结合,使学习活动成为凝聚人心,增进团结、求实务实、推进学习工作的过程,永远坚持党的领导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岗位,都要树立高度的职责感和敬业精神。

  通过这次学习,我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认识,也深深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警世真理。我深深懂得;鲜血铸就了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汗水浇灌了神州大地繁茂的花蕊,拼搏托起了一个不羁的灵魂!这一切无不证明了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会为了祖国的明天更美好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历史经验》学习心得三篇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是全体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认真学习党史,能让我们从党发展壮大的历史中汲取养分和智慧。通过学习党史,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段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和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以下是学习党史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是锤炼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要从党史中汲取强大的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不断夯实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步调一致、行动统一。

 二是矢志为人民群众谋利造福。要强化坚守初心的自觉,努力把群众期盼的事变成我们要干的事,把我们在干的事变成群众支持的事,把我们干成的事变成惠及群众的事,千方百计解决好

 群众的急难事、揪心事、烦心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强化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要进一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担当的本质内涵,把组织的重托、人民的信任看得比泰山还重,以事业为重、以担当为荣,自觉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担起自己该担的那份责,答好时代之问,创造出无愧历史、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更大业绩。

 四是汲取继往开来的精神力量。要从党史中汲取敢闯敢试、拼搏进取的智慧力量,继承我们党守正创新的优良传统,用革命先烈先辈的感人事迹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鼓舞士气、激励自己,不断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浩然正气,把工作干得更好。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党课: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斗争的历史经验

 斗争作为共产党人奋进前行的主旋律,不仅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战斗性质,而且彰显着共产主义事业蓬勃向上的永恒魅力。马克思主义自身所具有的彻底批判意识和坚决斗争力量,不仅为党领导的伟大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指引,而且为夺取新的伟大斗争胜利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撑和根本性方向指南。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1 ] 32 ,十九大把伟大斗争纳入“四个伟大”的系统性战略规划与整体布局之中;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勉励共产党人应当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并且着重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伟大斗争是具有明确的方向、立场和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 2 ] 226 ;在 2021 年 3 月 1 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又强调,“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 3 ] 。这不仅表明了伟大斗争的重要地位,而且指明了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同时还为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开展提出了崭新要求。从学界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大多都集中于对伟大斗争时代内涵的相关阐释和实践路径的有效推进等方面,从党百年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角度进行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由此,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伟大斗争的历史经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更好地开展伟大斗争提供相关启示,就显示出尤为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必须以始终坚持“ 人民至上” 的价值理念为斗争立场 立场决定态度,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伟大斗争是具有鲜明立场的,即“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 2 ] 136 。人民是推动伟大斗争不断开展的根本性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伟大斗争,在伟大斗争中始终依靠人民,保证伟大斗争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伟大斗争最基本的价值坚守和最根本的目标旨归。只有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贯彻到伟大斗争的全

 过程、各方面,才能在历史的、具体的斗争中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才能为伟大斗争顺利开展积蓄人民群众的实践伟力。

 坚持“人民至上”不仅承载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崭新而崇高的斗争理想,而且构筑着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价值支撑与本质规定。马克思主义政党自创建之始,就把人民作为历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并在此基础上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开展自身斗争的根本价值旨归,“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4 ] 42 。列宁在领导开创新型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斗争实践中,同样把实现人民利益、激发人民力量作为巩固新生政权的根本所在。对于在人民群众中诞生、并依靠人民群众力量取得各种伟大斗争胜利的中国共产党而言,自成立以来就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伟大斗争根本的原则性问题。毛泽东所领导的新型民主革命斗争实践,最核心、最本质的价值追求就是为穷苦人民群众利益而斗争。党在根据地通过开展土地革命斗争以满足人民的现实利益诉求,通过进行武装斗争不断带领人民取得战争的伟大胜利,开天辟地地确立了人民群众的根本主体地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从而超越了马克思所批判的那种“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4 ] 32具有历史重复性的斗争理念。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指出:“我们的方向就是人民的方向,这是载于宪法的。”[ 5 ]党通过完成对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等斗争实践,为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指出,“我们党同广大群众的联系……是六十年的斗争历史形成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 6 ] 266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迫在眉睫的物质精神需要,党通过思想意识方面的斗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同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着力开展与落后生产力的斗争,以实现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现代化转型。党坚持把改革、发展与稳定结合起来,在积极应对国际国内风险挑战的斗争实践中始终坚持代表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并且提出了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以人为本为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坚持和践行“人民中心”的价值理念。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在伟大斗争过程中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并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要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所呈现出的多元化、整体化、深度化、高层次化等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1 ] 213-214 。中国共产党坚持在斗争实践中精准回应和动态把握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政治参与、文化享用、社会稳定、生态和谐等多层次和高水平的利益需求,通过开展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反腐倡廉、国家治理现代化等具体斗争实践,来切实兑现和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做到同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内外现实作坚决斗争,着力破解制约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影响因素,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检视斗争成效的试金石,取得了符合民意、满足民需、保护民生的重要成果,极大地提升了伟大斗争的水平和质量。

 党的百年伟大斗争的历史和实践表明,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斗争立场,是党能汇聚民智民力、凝聚民心民意,团结人民、依靠人民取得各种斗争胜利的根本力量,只有始终坚持这一斗争立场,才能使党所领导的伟大斗争超越西方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中“‘人性’之简陋与匮乏”[ 7 ] ,超越中国传统社会主体性严重缺失的“民本主义”,进而克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解放斗争的片面性,纠正中国传统劳动人民参与斗争的依附性与被支配性,真实获得斗争得以伟大的基础性支撑力量。

 二、必须以始终坚持推进社会制度历史性变革为斗争任务 任务决定行动,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伟大斗争是具有明确任务的,这一任务就是推动社会制度的历史性变革,“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 2 ] 11 。不论是从人类历史演进的宏观格局还是从具体社会发展的微观视野看,制度上的变革斗争具有更根本性地位和更深远性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讲,人

 类文明沿革的历史就是制度沿革的历史。只有以始终坚持深入推进社会制度历史性变革为斗争任务,才能使伟大斗争在历史运动的交互式展开中,呈现出一条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探索历程。

 深入推进社会制度历史性变革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所肩负的根本使命,而且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伟大斗争过程中始终贯彻的根本任务。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社会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 8 ] ,因为这种革命斗争的实际展开,意味着社会制度乃至社会形态的根本改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社会制度的期盼与理想。列宁也曾指出,“社会主义革命不是一次行动……而是充满着激烈的阶级冲突的整整一个时代……在经济和政治的一切问题上进行的一系列的会战”[ 9 ] ,是整个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始终坚持将深入推进社会制度的历史性变革作为进行伟大斗争的根本任务。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斗争时期,就曾指出,我们所要建立的,“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 10 ] 的社会制度,在苏俄社会主义制度示范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启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崭新伟大斗争,并在经过多年艰难困苦的斗争后,实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制度性变革。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又指出:“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这是一场伟大的斗争,是社会制度和人的相互关系的一场大变动。”[ 11 ] 并在此基础上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与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斗争,最终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伟大斗争过程中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为此必须着力化解制度变革斗争过程中的挑战与风险,革除妨碍国家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建立凸显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制度。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伟大斗争过程中推动社会制度历史性变革的根本任务,并把其放在更为长期性和根本性的位置来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是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好制度,又是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利实现的好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势, 关键就在于它深深地植根于人民之中,能够在伟大斗争中汇聚起人民的磅礴伟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从 13 个方面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显著优势,并且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防和外交等多个领域,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三个层次,以及制度取向、制度架构、制度运行、制度发展等多个方面对这一制度的显著优势进行了概括总结,展现出这一制度在伟大斗争过程中的历史性变革,及其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看一个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要从政治上、大的方面去评判和把握。”[2]1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中国社会土壤的孕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以及人民主体作用的发挥等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正是在这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这一制度才在与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相互比较的过程中,用事实说话,并进而澄明自身优势。

 党的百年伟大斗争的历史与实践证明,始终坚持推进社会制度历史性变革的斗争任务,是党在伟大斗争过程中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根本保障。只有始终坚持以推进社会制度历史性变革为斗争任务,在继承原有制度斗争成果的基础上,动态考量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创新的环境条件,统筹协调制度变革斗争中的各种关系,精准解决制度变革斗争中的主要矛盾,才能创造出满足现实需要的制度体系,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成熟、定型,才能超越和突破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困境,更好地发挥好和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

 三、必须以始终坚持“ 勇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为斗争原则 原则决定方法,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伟大斗争是具有基本原则的,这一基本原则就是要在伟大斗争的实践运动中保持“斗”与“争”的辩证统一。“斗”意味着不怕困难、锐意进取,“争”体现着扭转局面、化危为机,斗争既在实践中具有自身的相对性和条件性,又有自身的绝对性和永恒性。马克思主义

 者从不讳言斗争,中国共产党人也从来不怕斗争,而且是勇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典范。只有始终坚持“勇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基本原则,才能在各种伟大斗争的实践中抢占先机、赢得胜利,不断保持“斗”与“争”的辩证统一。

 勇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仅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战斗品格,而且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伟大斗争过程中对自身基本原则的有力把握和灵活运用。恩格斯曾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 12 ] 列宁也曾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原则和策略必须“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 13 ] 9 ,“历史不会饶恕那些延误时日的革命者”[ 13 ] 337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始终坚持将“勇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自身的斗争原则。民主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就曾指出:“工作就是斗争……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 14 ] 面对艰难的斗争环境,党清晰地明确了各革命阶段的具体斗争对象,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了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斗争策略,理清了既讲团结又要斗争的斗争辩证关系,激发了全党全社会的斗争意志和斗争豪情,领导人民展开了一系列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实践,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经验日益丰富、斗争智慧不断提升。面对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新形势,毛泽东在 1962 年又指出:“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不同特点的伟大斗争”[ 15 ]。对此,党以崭新的执政党身份和积极主动的斗争姿态,明确提出要正确区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两种不同性质的斗争对象,具体到某一特定矛盾,要有的放矢地制定斗争策略和斗争方法,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抗美援朝战争突出展现了党和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伟大斗争精神和无所畏惧的斗争风范。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指出,执政党要善于把握和顺应国际国内变化的斗争新形势,必须在汲取以往斗争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为中国和平稳定发展争取有利时机和有利条件,坚持以和平发展方式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崭新伟大斗争历程。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在伟大斗争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勇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基本原则,要将其与伟大斗争的现实实践相互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将“伟大斗争”作为一个重要的命题,而且还指出,面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等一系列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将伟大斗争融入到了“四个伟大”的战略布局中,对其斗争原则进行了全面把握。2019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伟大斗争进行了全面...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坚持中国道路 — 学习领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将“坚持中国道路”作为党的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这是党的百年奋斗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我们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一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围绕“走什么路”进行了不懈探索。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遭遇到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进行了可歌可

 泣的斗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决议》指出:“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推翻“三座大山”,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道路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道路,植根中国大地、反

 映人民意愿,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

 《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把握中国道路的科学性。中国道路的理论根据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决定了中国道路的科学性。中国道路不是其他什么道路,而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是,科学社会主义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中国道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赋予科学社会主义新的内涵,为科学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推向了新的阶段。

  把握中国道路的独创性。事实证明,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必须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并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中国道路是一条独立自主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之路。独特的历史背景、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中国发展道路的独创性。因此,中国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自主独创的。

 把握中国道路的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历来坚守这一基本观点,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因此,《决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把握中国道路的世界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

 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可见,中国道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这条现代化道路没有殖民、没有掠夺、没有战争,这与伴随着殖民、掠夺和战争的西方现代化迥然不同。中国道路不仅带来了中国的和平发展,而且将鼓舞越来越多的国家独立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

 三

 《决议》指出:“只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奋进新征程,无论遇到什么风浪,我们都要坚定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志不改、道不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砥砺奋进、阔步向前。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也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定海神针”。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确保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洞察大势,把握历史主动,更有定力、更有自信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

 人民的共同事业。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

 坚持系统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空前浩繁的伟大事业,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因此,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我们党历来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X 审议通过《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绩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这十条历史经验是系统完整、相互贯穿的有机整体,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我们要深刻理解“十个坚持〞内涵,把握历史规律、坚决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鼓足精气神迈向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坚持党的领导。百年实践充分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绩,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新变化,以过硬的政治定力和睿智的开展眼光,团结带着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励精求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开展,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党的百年历史启发我们,在新征程上,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就肯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

 坚持人民至上。百年实践充分证明,X 就是人民,人民就是X。坚持人民至上是无产阶级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紧密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代表中国最广阔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别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党的百年历史启发我们,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地,坚决“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评判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开展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开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

 展,把 14 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坚持理论创新。百年实践充分证明,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危机的制胜法宝。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动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制造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答复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百年历史启发我们,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理论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特长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肯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坚持独立自主。百年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究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

 的路的坚决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在进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始终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开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完成强大和振兴。党的百年历史启发我们,在新征程上,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沉着〞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坚决不移走自己的路,坚持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既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开展的有益经验,又坚决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坚实的根底。

 坚持中国道路。百年实践充分证明,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究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制造人民美好生活、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这条独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康庄大道,旨在完成人口规模庞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开展道路的现代化。党的百年历史启发我们,在新征程上,我们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决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

 路,而是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不断拓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漂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坚持胸怀天下。百年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不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以造福全人类为己任;不仅对内一心一意谋开展,还将自身开展机遇、开展经验分享给全世界,解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为全人类开展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党的百年历史启发我们,在新征程上,我们要从人类开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开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放开、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正、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不依附别人,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在与世界各国的良性互动、互利互惠中制造更多新的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以及共赢新亮点,扩大“朋友圈〞,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思想指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前进能量。

 坚持开拓创新。百年实践充分证明,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亮政治品行。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困难险阻,越需要

 困难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进入新时代,面对国际环境新挑战、社会矛盾新变化、开展阶段新特点,以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奋力开拓、锐意进取,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敢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没有走出的路,解决了许多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绩、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百年历史启发我们,在新征程上,无论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锻造,都将面临更多新课题,只有把开拓创新作为干事创业的常态,敢闯敢试、不怕艰险,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不断用开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涉险滩、渡难关、创奇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坚持敢于斗争。百年实践充分证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一出生就打上了斗争的烙印。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卓越革命史,一部可歌可泣的不懈斗争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国家、民族,为了理想信念,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总是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

 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中国共产党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定要靠斗争赢得未来。党的百年历史启发我们,在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事,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肯定能够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坚持统一战线。百年实践充分证明,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ZJ 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稳固和开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党的百年历史启发我们,在新征程上,我们要从政治高度认识统一战线作用,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坚持将统一战线贯穿于治国理政全过程,广聚天下英才,会聚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效劳。

 坚持自我革命。百年实践充分证明,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我们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神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应对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我们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判和自我批判,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党的百年历史启发我们,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继续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刻,坚决不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去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去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始终成为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中国共产党百年纪律建设的历史经验 2021-04-07 04:19:31 中州学刊订阅 2021 年 2 期收藏 蒯正明 摘 要:严明纪律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内在要求和优势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注重以严格的纪律要求全体党员,不断探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有效途径。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纪律建设的宝贵经验,主要包括:着眼于从严治党,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推动党的纪律建设;把政治纪律建设放在首位,夯实党的纪律建设基础;不断推进建章立制工作,完善党的纪律体系;完善纪检监察体制,强化执纪监督;注重开展纪律教育,增强广大党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纪律;历史;经验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21)02-0001-06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政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党必须以严格的纪律保持自己的凝聚力、战斗力,必须以严格的纪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推进纪律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对纪律建设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加强纪律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着眼于从严治党,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推动党的纪律建设 任何一个政党要实现远大目标,必须以严明的纪律作保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确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肩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使命。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强调纪律建设问题。早在建党前夕,蔡和森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就指出:“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必如此才能养成少数极觉悟极有组织的份子,适应战争时代及担负偌大的改造事业。”①毛泽东在复信中高度评价了蔡和森的意见,认为其“见地极当”②并表示深切的赞同。党成立以后,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党员人数的增加,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对此,1921年 8 月,陈独秀在答区声白的信中指出:“要绝对自由就不能联合,要联合就不能绝对自由。”③他还强调:“其实权力集中是革命的手段中必要条件。”④1924 年 2 月,恽代英在《列宁与中国的革命》一文中也指出:“我們若是有了一个有主义有纪律的党,我们若是用这个党去宣传与组织工人、农人、兵士革命的团结,我们可以成功革命。”⑤不过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党刚成立不久,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党的纪律建设过程中出现过家长制和极端民主化两种不良倾向。1928 年 7 月,党的六大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提纲》明确指出了党组织存在的“小资产阶级的意气之争”“极端的自由选举观念”“个人无原则的相互倾轧,引起否认一切纪律”⑥等问题。1931 年 8 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干部问题的决议》再次指出了党的纪律建设中的两个错误倾向:“第一极端便是家长式的滥用纪律,根本放弃说服与教育工作;第二极端便是废弛和轻视纪律……走到极端民主化,破坏党的组织原则。”⑦ 这一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成立后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已经认识到纪律建设的重要性并作了大量论述。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在强调坚持官兵平等,保障士兵民主权利的同时,明确指出极端民主化的危害,即“削弱以至完全毁灭党的战斗力,使党担负不起斗争的责任,由此造成革命的失败”⑧。在毛泽东看来,民主与纪律、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纪律的执行要以民主为基础,同时也要以严格党的纪律消除党内极端民主化倾向。1929 年 3 月,周恩来在《关于湘鄂西苏区发展的几个问题》的指示信中特别指出:“党的组织要发展党员的自觉性,比较明了的同志应在思想上帮助尚不明了的同志,使一般同志咸能注意自觉地遵守纪律。”⑨1931 年 7 月,朱德在《怎样创造铁的红军》一文中也强调:“红军的纪律绝不依靠打骂来维持,而是建筑在无产阶级的团结上面,用自我批评的精神、教育的精神,互相督促和勉励,达到自觉遵守纪律。”⑩周恩来、朱德的上述论述表明我们党在思想上进一步深化了对纪律建设的认识。遵义

 会议以后,党的正确思想路线得到确立,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纪律的认识。1937 年 9 月,毛泽东在《反自由主义》一文中指出,自由主义“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它使革命队伍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B11。1948 年 12 月,毛泽东在为《中国青年》的题词中更是明确提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口号,深刻揭示了党的纪律对党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的纪律建设不仅关系到党的自身,更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新中国各项事业建设的有序推进。朱德指出:“加强党的纪律性,在今天就更有特殊重大的意义。”B12“我们要做一个好的共产党员,就要服从组织,遵守纪律。”B13 在发扬党内民主与坚持党的纪律的关系方面,毛泽东明确指出:“我希望造成这么一个局面,就是又集中统一,又生动活泼,就是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自由又有纪律。”B14 但是,随着“左”倾错误的发展,党的指导思想逐步偏离正确轨道。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内集权与无组织无纪律现象同时存在,党的纪律建设中出现了滥用纪律的惩办主义倾向。有些党组织的负责人动辄处分党员,搞机械的、过火的斗争,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民主集中制恢复发展,党的纪律建设也开始回归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为维护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党的十三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从严治党的要求。党的十四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强调:“党员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反党的纪律,都必须给以应有的处理。”B15 由此可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成为落实从严治党方针的举措之一。进入新世纪之后,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党面临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强调纪律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坚决改变一些地方执行纪律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状况”B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着眼于党情的新变化,就加强纪律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表明我们党对纪律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刻。

 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來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推进党的纪律建设。中国共产党推进纪律建设自觉意识不仅来源于自身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也是基于自身守初心、担使命的现实需要。当然,中国共产党人对纪律建设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经历了从最初的“革命的手段中必要条件”到“落实从严治党的方针”,再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纪律与党内民主、党的纪律与国家法律法规关系的认识也逐步清晰,定位不断趋于合理、科学,为持续推进党的纪律建设提供了动力基础和思想保证。

 二、把政治纪律建设放在首位,夯实党的纪律建设基础 何谓政治纪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B17 从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历程来看,党始终把政治纪律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党的五大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指出:“党内纪律非常重要,但宜重视政治纪律。”B181929 年召开的古田会议深刻批评了不讲政治的纯粹军事观点。1938 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强调必须重申党的政治纪律,特别是全党要服从中央。之后,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党的政治纪律作了要求。党章明确规定:“不能允许有破坏党纪、向党闹独立性、小组织活动及阳奉阴违的两面行为。”B19 新中国成立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放松对党的政治纪律的要求。针对 1953 年发生的高岗、饶漱石反党分裂活动,毛泽东指出:“党的团结的利益高于一切。”B20 在此基础上,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之后,党的八大修订的党章专门对党的政治纪律作了阐述。党章在总纲中明确指出:“在党内不容许有违反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原则的行为,不容许有分裂党、进行小组织活动、向党闹独立性、把个人放在党的集体之上的行为。”B2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政治纪律建设。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派性同无产阶级的党性是根本不相容的。”B22 之后,为了强化党的政治纪律,1987 年中纪委专门发布了《关于共产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党章的通知》和《关于旗帜鲜明地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作斗争的通报》。1989 年 5 月,邓小平在同李鹏、姚依林的谈话中指出:“党内无论如何不能形成小派、小圈子。”B23 在此基础上,1997 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专门规定党员“政治类错

 误”的具体情形,并规定了处罚措施。2003 年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更是明确将“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列为违纪种类之一,并对“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的情形和处罚措施作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党内高级干部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情况,更加重视纪律建设并把政治纪律建设摆在纪律建设的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就政治纪律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如 2013 年 1月,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B242015 年 1 月,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B25 在实践中,为了推进党的政治纪律的贯彻落实,2018 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党的政治纪律开列了新的负面清单及处分标准,进一步推进了党的政治纪律具体化。

 党的纪律建设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政治纪律根本地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政治纪律在党的纪律体系中的根本性地位、统领性作用形成了明确的思想认知。在实践中,政治纪律建设的力度明显加大,政治纪律的规定更加具体化,从而为新时代党的纪律体系建设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事实证明,如果政治纪律不严明,党团结统一的基础必将遭到削弱,党的其他纪律也将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

 三、建章立制,完善党的纪律体系 对党的纪律建设作出明确规定,把各项纪律立起来,是党的纪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通过不断制定党内法规,明确了党的政治纪律、廉洁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六大纪律,形成了纪律建设的较为完备的体系。党成立之初,纪律规定主要体现在党章中。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内容涉及纪律建设的许多方面,初步形成了党的纪律体系。比如,政治纪律方面的法规有:《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1930 年)、《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1941 年)、《关于严格执行报告制度的指示》(1948 年);组织纪律方面的有:《关于发展党的组织决议案》(1931 年)、《苏区党团组织与工作条例》(1934年);廉洁纪律方面的有:《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1926 年)、《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1933 年)、《中央关于城市公共房产问题的决定》(1948 年);群众纪律方面的有:《中央关于加强军队纪律坚决执行城市政策的指示》(1945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1947 年);等等。当然,党成立之初,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纪律建设在“立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条件下党内法规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进一步丰富了党的纪律体系。如为了严格党的组织纪律,中共中央分别发布了《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1950 年)和《关于接收新党员手续的规定》(1951 年)。在廉洁纪律方面,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1951 年)和《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的指示》(1953年)。党的八大之后,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党内法规建设开始偏离正确的轨道,主要体现在九大、十大党章对于纪律建设的相关规定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纪律建设重新迈入正确轨道,党的纪律体系得到进一步拓展。例如,针对领导干部及其子女经商、办企业,脱离群众、贪污贿赂等问题,中共中央发布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使党的纪律规定更加具体。此外,中共中央还发布了关于党的纪律方面的综合性法规制度。1997 年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执行纪律方面的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具体、完整的重要条例。之后,2003 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一步将党的纪律分为组织纪律、人事纪律,廉洁自律纪律、财经纪律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建章立制工作,党内法规建设迈入快车道。“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显著特征在于更加重视完善制度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在治党管党中的基础性作用。”B26 中共中央于2015 年和 2018 年两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十八大以来纪律建设的探索成果上升为党的纪律要求,使党的纪律规定更加科学化,更符合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这一时期,党的纪律体系框架更加明确。2015 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将党的纪律归纳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党课讲稿: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

 【模板仅供参考】

 党课讲稿:坚持理论创新是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下面是工作范文 xx 为大家整理的党课讲稿:坚持理论创新是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宝贵历史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坚持理论创新”就是其中一条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鲜明地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百年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之

 所以行,很重要一点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创新,就是与时俱进,它赋予理论以时代性、先进性。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活的,是常新的,也是长青的。

  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没有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的透彻分析,没有对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的深入总结,没有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的批判性吸收、创新性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就不可能创立马克思主义。当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时,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矛盾,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得出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的结论,成功将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也正是在列宁创新理论指引下,俄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可以说,直面时代和实践发展提出的重大问题进行理论创新, 这是 170 多年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条基本经验。

  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化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创造史

 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可以说,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理论创新是共产党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理论创新的核心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必须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 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 老是那么一套, 它就没有生命了。正是从革命斗争的种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的特殊国情,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化。邓小平同志强调,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决议》指出,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化时代化。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化新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在这种新的飞跃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党的百年奋斗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的重要启示

  百年来,我们党在推进理论创新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

 供了重要的启示。

  理论创新与理论守正相统一。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守正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之根、之本、之魂,守住马克思主义之源、之脉,就是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党的理论创新的理论依据和基石,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必须坚持不动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当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百年历经不同历史时期,党始终自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化新境界。

  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互动。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实践是理论的 MKM、基础。科学的理论只能 MKM 于实践,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发展。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

 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同时,理论创新不只是为了更好解释世界,更是为了更好改造世界。理论创新归根到底,是要解决问题,取得实效。因此,我们党高度重视创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百年来,什么时候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做到了良性互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成效就好。反之,成效就不理想。有时候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互动搞得不好,要么受教条主义束缚,理论创新不够,无法真正指导实践;要么受主观主义束缚,对实践把握不够,无法将生动实践上升到理论。实践证明,正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使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理论创新与理论借鉴相统一。比较和借鉴,是理论创新的一种重要方法。真正的理论自信来自一种开放,来自能够有效吸收一切有益的成果。当代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因此必须进行理论创新。但同时也要立足,胸怀世界,在比较和借鉴中,不断实现理论创新。

  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各种,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百年来,共产党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在世界发展的历史坐标中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使发

 展融入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相同步。理论创新永无止境,理论武装永不停歇。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共产党不仅是一个坚持理论创新的政党,同时还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武装的政党。

  百年来,我们党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把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

  《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主体力量。我们要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切实提高用习近平新

 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实效性,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MKM 艾四林,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

Tags: 中国共产党   奋斗   经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