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会议发言 / 正文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2)

2020-11-24 18:27:55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2) 盗传必究 论述题 1. 试述母亲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及如何做好优生。

 (1)胎儿的发展受母亲的年龄、自身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情绪和态度等因素影响。

 (2)在准备怀孕或怀孕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因素,做到优生优育。

 2.试述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

 答:(1)父母的惩罚。

 惩罚对于非攻击型的儿童能抑制攻击性,但对于攻击型的儿童则不能抑制攻击性,反而会加重攻击性行为。因此,以惩罚作为抑制孩子攻击性行为的方法往往并不奏效,因为,父母的惩罚本身就又给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榜样。

 (2)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上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儿童会从这些电视、电影和网络暴力节目中观察学习到各种具体的攻击性行为。儿童不仅能从暴力节目中学习到攻击性行为,更为重要的是,电视、电影人物的经历会使许多孩子将武力视为解决人际冲突的有效手段,并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依靠攻击性行为来解决与他人的矛盾。

 (3)强化。

 在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孩子的侵犯行为。同伴之间也能学会攻击性行为,如果一个孩子成功地引用了攻击策略来控制同伴,可以加强和增加他以后的攻击性。

 (4)挫折。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对孩子来说,家长或教师的不公正是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公正的态度和方式。(每项4分,无展开分析酌情扣分) 3.试述依恋的类型及行为表现。

 答:依恋行为分为四种类型:安全型、焦虑回避型、焦虑反抗型和紊乱型。(4分)

  以下每项3分

  (1)安全型: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旁。

 (2)焦虑回避型

  母亲<依恋对象)在场或不在场对这类儿童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他们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

 (3)焦虑反抗型

  这类儿童遇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就会表现极度的反抗,但是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安全探究的基地。

 (4)紊乱型:这类婴儿在陌生人情境中表现出混乱和无目标,没有一个清晰的行为模式,对分离后的重逢经常有一些不一致的、古怪的行为反应。这也是一种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4.维果斯基是如果看待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对我们的儿童教育有何启示?

  答:(1)教学应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一致。(2分)

  (2)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即“最近发展区”(通过成人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4分)

  (3)维果斯基将学校中的教学与发展比作是最近发展区和现实发展水平间的关系。童年期的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加以引导才是好的教学,教学的可能性由它的最近发展区决定,一个正确有效的教育既要确定教学的最低阈限,也要确定教学的最高阈限。(4分)

  (4)启示:对儿童的教育存在最佳时期,一定时期的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2分)

  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2分)

  教学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发展过程加以及时的组织,对不良倾向加以及时调整,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2分) 5. 试论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答:(1)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较多地发展出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2)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它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与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相反,他将可能成为一个依恋缺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3)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能主动热情地接近问题,坚持性较好,与人合作,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而拒绝型依恋的儿童则对问题不感兴趣,遇到困难表现出消极情绪反应,很容易失望,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6. 试述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答:(1)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

  ①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

 此时儿童还没有道德意识,不会把自己和外面的世界分开,没有自我意识。在游戏时,规则或成人的要求对他们还没有约束力,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执行游戏规则。

 ②他律阶段(4-8岁)

  遵从成人的规则;从行为结果去判断行为好坏,不考虑行为动机。

 ③自律阶段(8-10岁)

  儿童不是盲目遵守成人的权威,而是自主地用自己的道德认识去判断,有一定的规则意识,有自己内在的判断标准,而且会从行为动机出发去判断。

 ④公正阶段(10-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儿童不再刻板地按固定的规则去判断,在依据规则判断时隐含考虑到同伴的一些具体情况,从关心和同情出发去判断。

  (2)道德教育的启示:

 从上述四个阶段看出可以,儿童的道德倾向是从认识单纯的规则到了解真正意义的规则,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渡,这对儿童的道德教育有重要启示:

 品德发展的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连续发展的。儿童品德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可以根据儿童的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来教育孩子:对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儿童的活动不应多加干涉,而应耐心地具体指导;对处于权威阶段的儿童,要靠成人的具体指导,这时,成人的示范和表率特别重要,不必强求同伴之间的互助;对处于可能性阶段的儿童,在教育中应注意正面引导和讲明道理,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儿童;对处于公正阶段的儿童,尊重他们的思想,必要时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

 7. 今天学习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1)个体成熟的原则的含义: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在成熟以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6分)

  (2)育儿观念及其启示:(10分)

  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不要老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未详细阐述,酌情减分 8. 试论述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际中有什么价值。

 答:(1)皮亚杰的主要成就是发现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的思维发展有着自己的阶段,其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

  (2)教育必须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

  (3)教育既要适应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促进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的自信心等。(6分)

Tags: 发展心理学   电大   题库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