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会议发言 / 正文

论保障全国粮食安全战略形势与策论,5篇

2021-04-20 22:04:40

粮丰农稳安天下。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沉甸甸的嘱托。…58报告网小编为您整理了《论保障全国粮食安全战略形势与策论 5篇》,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新时代国安安全观-粮食安全心得论文

 以法治为粮食有效流通保驾护航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日前,修订后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向社会公布,将于4月15日起正式实施。新条例健全完善了粮食流通管理的制度框架,全面充实了粮食流通管理的制度内容,是对粮食流通治理经验的全面总结,是对粮食流通监管政策的全面反映,标志着粮食流通进入了全面依法治理的新阶段。


  粮食流通一头连接生产,一头连接消费,事关粮食安全和人民福祉。近几年我国每年生产粮食超过1.3万亿斤,其中70%进入流通环节,超过9200亿斤。粮食生产出来以后,需要顺畅实现从田间到餐桌、从产区到销区、从工厂到超市的流转过程,才能有效满足每一个老百姓、每一个城乡居民家庭对于粮食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有效的粮食流通,就没有真正的粮食安全。加强粮食流通管理,确保粮食收购、储存、销售、加工各个环节平稳有序运行,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粮食流通形势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粮食经营主体、经营方式日益多元化;
政策性粮食流通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些地方出现了粮食污染、变质等问题;
流通环节粮食损失损耗的问题比较突出对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亟需聚焦短板和弱项,有针对性地完善制度设计。从取消粮食收购资格行政许可,强化粮食流通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到细化规定粮食流通的禁止性行为,补上粮食流通管理的制度短板,诸多举措立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定位,将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粮食流通管理制度体系保驾护航。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第一次在行政法规中得以明确规定。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是完善制度政策、提升治理能力、筑牢粮食安全中国之治根基的长远之计,也是巩固扩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压实主体责任的现实需要。这一制度变化,将进一步推动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地,筑牢粮食安全的根基。
  粮食流通涉及面广,做好粮食流通工作也须多维发力。在财政方面,不断调整完善、加大力度的财政支持,为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增强储备调控能力、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司法方面,新条例全面强化对粮食流通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进一步提升了违法成本、加大了处罚力度。这些举措对于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解决老百姓的粮食需求问题、落实国家粮食政策、保证种粮农民的收益、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深入理解和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确保条例中的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落实,才能不断提高粮食流通治理效能,把粮食安全重任稳稳地扛在肩上。

 

关键词::以法治为粮食有效流通保驾护航

 

 新时代国安安全观-粮食安全心得论文

打好早稻生产第一仗 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

 

  唐 何
  抓粮食生产的关键是要牵住早稻生产这个“牛鼻子”。宁远作为全国粮食主产比照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超常规的思路措施,早谋划早安排早行动,全力打好早稻生产第一仗。


  抓计划面积落实,做好“地管家”。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着力打好稳面积、治抛荒、兴水利“组合拳”。一是稳面积保安全。压实县、乡、村三级责任,围绕17.3万亩早稻任务,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班子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支两委干部包组、党员组长包户“五包”责任制,把面积落实到村组、到农户、到丘块。列出任务计划清单、进度管理清单、种粮大户清单,确保面积实打实、无水分。二是治抛荒守底线。全面排查乡镇抛荒地,进行登记造册、落实到户、摸清底数。实施分类管理,对长期抛荒地无条件流转到村集体,并扣减当年地力保护补贴105元/亩,奖补参与治理的村集体、种粮大户、合作社;对治理抛荒地种植早稻,奖补100元/亩。严格责任追究。对于连片抛荒1亩、2亩、3亩以上的问题,分别追责问责村干部、乡镇分管领导、乡镇主要领导,确保该种必种、应种尽种,变“荒地”为“良田”。三是兴水利强基础。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通过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建设高标准农田5.81万亩。安排1000万元集中投入“五小”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打通田间灌溉“毛细血管”。突出抓好高岸田、天水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早稻种植水旱无忧。


  抓种粮质效提升,当好“田保姆”。树立“为农打工”服务意识,精准帮扶种粮主体。以“产业链”思维稳产提质增效。一是突出种粮主体专业化。深化“稳就业、强基础、富家乡”主题活动,引导能人返乡创业,大力培育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夯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县落实种粮大户1691户,新增大户350户,发展农机合作社267家,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以上,水稻机插(抛)秧达到60%以上。二是突出集中育秧标准化。稳定早稻生产关键要抓集中育秧,破解种子瓶颈。全县提早谋划,采购早稻种子23万斤。新建28个标准化早稻集中育秧大棚育秧,充分利用96个烤烟育苗工场育秧,全县落实专业化集中育秧5.2万亩,带动全县早稻集中育秧10万亩,确保“育壮苗、种好苗”。三是突出示范办点规模化。大力实施“万千百”办点示范工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领办万亩示范片3个;各乡镇主要领导领办千亩示范片17个;各村领办百亩示范点267个;选择样本村15个;通过以点带面,实现整县推进。


  抓投入渠道拓展,干好“钱掌柜”。为让农民轻松种田、有钱可挣,千方百计整合涉农资金2.5亿元投入早稻生产,做到引活水、降成本、促增收。一是政府补贴“厚爱有加”。早稻补贴多,种田底气足。县里拿出“真金白银”,推出集中育秧、规模种植等九大补贴政策。初步测算,种粮大户亩均补贴达到300元以上,真正实现补贴“加码”。全面放权乡镇,激发主体活力,提前发放规模种植60元/亩补贴资金,充分调动基层抓早稻生产的积极性。二是金融信贷“放水养鱼”。引导金融资本下乡,缓解农民“手头紧”,以乡镇为单位,开展农银对接会,涉农金融机构创新“惠农担—粮食贷”“惠农担—农机贷”信贷产品,加大种粮大户信贷支持。对种粮大户贷款,由政府贴息50%,带动金融机构惠农贷款8500万元。三是收购保价“后顾无忧”。为解决“谷贱伤农”问题,坚持抓源头,大力健全收储体系,新改建5万吨粮库。将早稻收购价格比照中晚稻予以补差,确保种粮有赚头、未来有想头、日子有奔头。同时,鼓励县内粮食加工企业主动收购早稻,让农民打消顾虑安心生产。


  (作者系宁远县委副书记、县长)

关键词:第一,早稻,主动权,打好,粮食安全

 

 新时代国安安全观-粮食安全心得论文

专家学者看两会全方位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作者:韩一军;
赵霞
  在今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这些年我国粮食生产保持了“17连丰”,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连续多年超过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总体来看,我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农为邦本,食为政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们一定要下力气也完全有能力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结合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不难看出,保障粮食安全仍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时期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和背景下,仍需全方位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首先,对保粮食安全的认识要有新高度。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工作作出许多重要批示,强调要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得很紧很紧,粮食生产必须年年抓紧。这三个“紧”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新高度。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了2021年目标任务,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上。
  其次,保障粮食安全要从根本要害抓起。保障粮食安全,重点是做好“两藏”,就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耕地和种业放在了突出位置,明确提出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并且首次提出,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在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研攻关、生物育种产业化、知识产权保护、种业企业创新等重要方面做好工作。一号文件还明确要求,“十四五”时期各省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稳定种粮农民补贴,让种粮有合理收益。总的来看,一方面,我国粮食种子基本实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水稻和小麦单产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另一方面,我国在提高粮食质量方面仍有很大空间。
  再次,要从全产业链角度保障粮食安全。一般来说,粮食安全涉及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质量监管、粮食价格调控、粮食消费等多个方面。为了确保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粮食全产业链角度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深化体制改革,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基地平台。近年来,一些地方加强智慧农业建设,试点的“智慧麦业”在节水、节肥、节种和增效方面都有亮眼的表现,为其他地区借鉴推广提供了许多经验。在流通加工环节,要“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在两个统筹方面,要“优化农产品贸易布局,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做过多次强调和批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掀起节约“新食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生产、流通、加工、存储、消费环节粮食损耗浪费。
  最后,要强化保粮食安全的制度保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粮、棉、油、糖、肉等供给安全。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开始全面部署落实这一制度,迄今为止,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作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制度安排,对于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组织保障功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这就要求“十四五”时期,各级领导都要承担起保障当地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层层压实,扎实做好包括粮、棉、油、糖、肉在内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好组织保障。总的来说,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大粮食政策扶持力度,为新时期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供强大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我国粮食,中央一号文件,粮食生产,耕地利用

 

 新时代国安安全观-粮食安全心得论文

专家学者看两会全方位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作者:韩一军;
赵霞
  在今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这些年我国粮食生产保持了“17连丰”,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连续多年超过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总体来看,我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农为邦本,食为政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们一定要下力气也完全有能力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结合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不难看出,保障粮食安全仍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时期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和背景下,仍需全方位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首先,对保粮食安全的认识要有新高度。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工作作出许多重要批示,强调要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得很紧很紧,粮食生产必须年年抓紧。这三个“紧”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新高度。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了2021年目标任务,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上。
  其次,保障粮食安全要从根本要害抓起。保障粮食安全,重点是做好“两藏”,就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耕地和种业放在了突出位置,明确提出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并且首次提出,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在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研攻关、生物育种产业化、知识产权保护、种业企业创新等重要方面做好工作。一号文件还明确要求,“十四五”时期各省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稳定种粮农民补贴,让种粮有合理收益。总的来看,一方面,我国粮食种子基本实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水稻和小麦单产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另一方面,我国在提高粮食质量方面仍有很大空间。
  再次,要从全产业链角度保障粮食安全。一般来说,粮食安全涉及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质量监管、粮食价格调控、粮食消费等多个方面。为了确保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粮食全产业链角度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深化体制改革,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基地平台。近年来,一些地方加强智慧农业建设,试点的“智慧麦业”在节水、节肥、节种和增效方面都有亮眼的表现,为其他地区借鉴推广提供了许多经验。在流通加工环节,要“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在两个统筹方面,要“优化农产品贸易布局,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做过多次强调和批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掀起节约“新食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生产、流通、加工、存储、消费环节粮食损耗浪费。
  最后,要强化保粮食安全的制度保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粮、棉、油、糖、肉等供给安全。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开始全面部署落实这一制度,迄今为止,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作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制度安排,对于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组织保障功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这就要求“十四五”时期,各级领导都要承担起保障当地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层层压实,扎实做好包括粮、棉、油、糖、肉在内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好组织保障。总的来说,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大粮食政策扶持力度,为新时期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供强大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我国粮食,中央一号文件,粮食生产,耕地利用

 

 新时代国安安全观-粮食安全心得论文

增产节约双管齐下,中国粮食安全有保障

 

  “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稻周年亩产突破3000斤的目标,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我们的远期目标是杂交水稻一季稻亩产达到2400斤,双季稻达到4000斤。”“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11月3日在长沙表示。


  袁院士所指的突破亩产3000斤目标,是指在衡南双季晚稻试验示范基地现场测产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平均亩产达到911.7公斤。加上今年7月测得的早稻平均亩产619.06公斤,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双季稻平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达到1530.76公斤,比此前的产量增产了100多公斤。按照全国2亿5000万亩杂交稻面积测算,新增产量相当于粮食大省——湖南省半年的粮食产量,成效十分明显。如果袁院士的下一个目标能够如期实现,那对中国粮食安全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众所周知,由于疫情的暴发,随着相关国家采取停止或减少粮食出口措施,有关粮食安全的话题,也再一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普通居民,对粮食安全产生了一定担忧。作为粮食进口大国的中国,有这样的担忧,是很正常的。那么,如何才能消除广大居民对粮食安全的担忧呢,显然,需要从增产与节约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增强粮食供应的稳定性,确保粮食供应不出现问题;
另一方面,有效提高粮食的利用效率,减少粮食的浪费与损失。


  近年来,中央一再号召,要厉行节约,要反对浪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还专门印发了《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杜绝公务活动用餐浪费、推进单位食堂节俭用餐等,并提出了推行“光盘行动”的要求。特别是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


  按照中央要求,各地也迅速行动起来,全方位地开展节约粮食、节约各种食品的行动,从政府机关到学校,从企业到家庭,从城市到农村,都采取了一系列节约粮食的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浪费粮食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事实也是,早在201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家粮食局发布的数据就显示,中国每年生产的粮食中有35%被浪费,其中餐桌外的浪费就高达700亿斤,接近我国粮食总产量的6%。如果能够把这些浪费的粮食全部利用起来,不再浪费,那么,对于中国的粮食安全将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如果我国的粮食生产在连续丰收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不断地提高科技含量,不断地提高粮食产量,特别是袁隆平院士等农业科学家能够培育出产量更高、质量更好、生长能力更强的杂交水稻或其他品种粮食,有效稳产增产,那么,中国的粮食安全将更有保障,中国在粮食进口问题上的矛盾也能大大缓解。


  要知道,粮食问题并不是中国的特有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也是全球性难题。一方面,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全球还有1/9的人口吃不饱饭,饿着肚子,粮食供应严重不足的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少;
另一方面,粮食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同样是来自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13亿吨粮食被浪费。只要能够少浪费30%,就有可能解决吃不饱饭人群的吃饭问题。因此,确保粮食生产稳产增产,大力节约粮食,不仅是对中国自己的贡献,也是对世界的贡献。如果中国能够少进口一些粮食,就能够为贫困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多的粮食。如果有一天,中国能够大量出口粮食,对世界粮食安全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在保证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稳定有序的情况下,加强对耕地的保护,确保粮食生产的基础能够稳定可靠,确保粮食生活的面积能够始终稳定,并逐步增加,那么,中国的粮食安全条件也会越来越好,粮食自给能力越来越强,对世界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



关键词:粮食安全



快捷搜索:国安安全观  粮食  粮食安全  形势与策论  

Tags: 策论   粮食安全   形势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