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会议发言 / 正文

【平“语”近人】直播观看体会

2021-04-24 16:07:08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观看体会

以“无为”为耻 当官更要“为”官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火热开播。在第四集中对“为官避事平生耻”进行了解读,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进行了阐释。

  “为官避事平生耻”语出金代大诗人元好问所写的【四哀诗·李钦叔】,“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把“当官”改成“为官”,表明“官”是要“为”的,这个“为”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只有“为”,才能在人民群众心中有“位”。“避事”就是“无为”,作为党员干部,要以“无为”为耻,“为官”要有为。

  要树立“为官要为”的官念。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无论何时、何地,职位有多高,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是来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这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责任。“念”字以“心”打底,只有心里只装着人民,无私无我,才能涵养为民的“念念不忘”。“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要时刻想到人民,常思为民做了多少好事、实事、群众心坎里的事;
常悟群众的急难愁盼,还有哪些没有想到,还有哪些做得不足,还有哪些能做得更好;
常醒是否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了实处、落到了改善民生里,每件工作是否从群众利益出发,站稳了群众立场。心中只要有这样的“念”,必能有人民以心换心、以情系情的“回响”。 

  要修好“为官有为”的官德。为政之德,首在为民。为政之德不是抽象的,是要在“为”中体现的,是要在实践中检验的。个别党员干部在台上说得天花乱坠,在台下却半步不移,一件都不愿落实,给人民群众的感觉就是表里不一,不仅让人民群众质疑其人品,更让人民群众疑惑其德操,在人民群众心中就会画出一幅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的画像,在人民群众中也会失去威信。久而久之,这影响的是党在群众中的执政地位和基础。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在“为”字上下功夫,重信践诺,以实实在在的“为”维护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的形象。还要向榜样看齐,学习他们持之以恒、栉风沐雨,永不止境的为民情怀。以为民厚德操,以为民立德行,厚德载物。

  要铸就“为官能为”的官声。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心中的“身后名”,这关键在勤为。熟能生巧,没有人是天生的干事好手,只有在不断学习磨砺中成长。要想成为身边群众的领路人,还要拿出真本领,才能攻克为民路上的“拦路虎”。要多学习,根本在于要学好党的新理论新思想,以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要主动学习借鉴同行的先进成功经验,开阔眼界,拓宽干事创业思路。要多拜人民为师,多听群众意见,多总结群众在实践中的好办法和好点子,形成推动工作创新的科学思路和精准对策。还要多实践,在事上练、事上为、事上知,实现知行合一,真正锤炼过硬本领,不断提高会干事、干成事的各项能力,做拓荒者、开拓者,答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关键词:更要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观看体会

用信仰之“灯”烛照前路

 

  今天是我国第七个烈士纪念日,我们再次回顾红色历史,深切缅怀人民英雄。不由得想起,百年前,面对国民党密集的劝降攻势,瞿秋白始终毫不动摇,视死如归;
为保护广州苏维埃政府,张太雷亲自指挥战斗,未至而立之年就壮烈牺牲;
为保守党的秘密,恽代英不惧严刑拷打,英勇就义。在那个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无数胸怀大义的共产党人同“常州三杰”一样,将“为国利民”作为此生至上的追求。

  少时不懂,一直支撑这些先辈前仆后继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后来渐渐明白,这股力量叫做信仰。这是一盏烛照前路的明灯,一块使人甘之如饴的蜜糖。心有所信,方使爱国不再是空喊口号,而成为几代人接续奋斗的支撑力量。

  信仰并非一个宏大的概念。信仰是始终无比相信而付诸实践的东西,信而不行,不能称之为信仰,所谓“知行合一”,落脚点便在一个“行”字。日后,当工作的价值被重新拷问,我们不妨回忆初心,丈量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并用实际行动去弥补。

  信仰之行在于“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古语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从动态的角度强调了不断学习的重要性。知识都有保鲜期,本领都有折旧率,没有一劳永逸的学习,不日新者必日退。在工作中,无论是党的新出理论成果,抑或是有关经济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领域的专业知识,都应成为我们自我更新的养料,成为我们在基层披荆斩棘的思想源泉。然“学而不思则罔”,离开了思考,再多的学习也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抱残守缺。唯有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才能辨明多元观点,整合细碎信息,在纷繁复杂中把握主流。又忆起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呐喊,我想将用一生去践行之。

  信仰之行在于“律”——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难和易的对比,在“修身”的问题上,显得尤为明显。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过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等警世名言,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也正因难以做到,更应常常追求,从善越是难、从恶越是易,我们越是要加强内心自律。巨峰雪崩,起于一片雪花;
千里溃堤,起于微小蚁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固守内心一方净土。【论语·季氏】有云,“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守住底线,一方面要始终以先进为榜样,发现自己的短处和缺点,见贤思齐,时时扫除心灵的杂草,另一方面需要我们常怀敬畏之心,不因蝇头小利而鼠目寸光,不因荣耀光环而急功近利,涵养淡定从容的格调,不惑于表象,以坚定的信仰以及对党和人民无比的热爱投入到具体实践的战斗中去。

  信仰之行在于“践”——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青年时代,我们一腔热血,满怀理想,欲往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但干事业不能空谈理想,解决问题不靠纸上谈兵。在基层岗位上,我们须尽快褪去坐而论道的书生气,躬身实践,直面充满挑战的大熔炉。成长就是来自每一项急难险重的任务,来自每一次“近人达情”的交谈,来自一双不知疲倦的“铁脚板”,来自一颗为民纾困的初心。当然,成为基层实践中的多面手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久久为功,不断精进。正如古语所云,“一勤天下无难事”,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做不怕千万事,像愚公移山那样,一筐接着一筐搬,世世代代无穷尽,总有实现目标的一天。朝着心之所向,在实践中体悟真理,用一生上下求索。

  承诺最不缺豪情满怀的宣誓,唯一离不开的是日复一日的坚守。拼命奔跑数年后,我们还能记得自己的信仰和初心才是难能可贵的。虽然作为普通个体,在不可阻挡的时势浪潮之下,力量和命运都渺小得如同飞尘浮萍,以至于深感无力,但是无数浮萍的积聚,也能汇聚起浩荡磅礴之力。百年前星火燎原的共产主义者,当今冲锋陷阵的一线抗疫工作人员,作为个体,都是时代洪流中的一滴水,但正是有了他们——一个充满信仰、坚守初心、舍身取义的群体,这个国家才有了中流砥柱,民族的辉煌历史才终被创造。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弦歌不辍,星火相传。从满目疮痍到锦绣河山,不息的是华夏人,不改的是炎黄姓,不变的是吾辈仍需与时代同频共振。共产党人的先驱将复兴中华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手中,我们定将不辱使命,赓续信仰,倾己绵薄之力,勇立时代潮头!

关键词:前路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观看体会

在平“语”近人中让“典”入百姓家

 

  2月18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构建起传统文化与治国智慧同频共振,国家领袖与人民群众同声相应的平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语言作为心灵的镜像,承载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该节目以多种形式精彩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不仅生动折射着我们中华民族坚定的文化自信,同时也让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之心和才思情怀如清风扑面般入脑入心。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不忘初心,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否则就会出大问题。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个伟大的政党正是因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拥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安身立命之本,才可以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
一名合格的党员正是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拥有“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坚韧,才可以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脚踏实地,担当作为。“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风雨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诸多成就,离不开在疾风骤雨中的砥砺前行,离不开在脚踏实地中的不懈奋斗。做人一世,为官一任,必须要有担当精神,既要锻造过硬的政治素养,也要练就高强的工作本领,在实践中努力汲取营养,投身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紧抓疫情防控等一线战场干事创业,磨炼筋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添砖加瓦。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深入群众,一心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努力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努力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千方百计走到群众中间去,从群众身上学习本领,围绕群众所需、所思、所盼展开工作,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真正放在心上,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历史坐标上,唯有用情用心用力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智慧与为民情怀,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接续奋斗,在新时代干出一番让群众满意的事业。

关键词:人中,百姓家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观看体会

“三心”铸诚信 “三立”谱新篇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六集【一言为重百金轻】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三个有关“诚信”的典故展开,从不同层面联系实际进行了直观通俗的论述和解读,阐释了“黄金有价、诚信无价”的道理,引发了观众对讲诚信的深入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说:“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
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
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讲“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说明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求。党员干部要加强修养,强化历练,以对党忠诚、坚守承诺、干事创业之“心”,把讲诚信作为立德、立言、立行的重要抓手。

  讲诚信须涵养对党忠诚的赤胆忠心,以过硬的政治素质“立德”。

天下大德,莫过于忠。对党员干部来讲,讲诚信首先就要做到对党忠诚,这是基本政治品格,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立身做人的基石。【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这里的“德”首先体现在忠诚老实上。因此,党员干部只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才能确保政治过硬。只有时刻对党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越界、不逾矩。只有时刻坚定理想信念,对党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忠于初心、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讲诚信须常怀坚守承诺的碧血丹心,以深厚的为民情怀“立言”。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带头讲诚信,就必须发自内心地真诚爱民、真心为民,任何时候都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话,不向群众“画饼”,不开“空头支票”,以深厚的为民情怀“立言”,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群众的信赖和尊重。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对老百姓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群众看得清清楚楚。因此,党员干部要始终诚心对待人民群众,真心对人民群众负责,热心为人民群众服务,才能赢得信任和支持。只有始终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才能不断增强党在群众中的亲和力、号召力、凝聚力。

  讲诚信须砥砺干事创业的进取之心,以强烈的使命担当“立行”。无诚则德不立,无信则事难成。诚信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具体实践中。那种口号喊得山响,说完立即就忘,或者信口开河地许下宏愿、夸下海口,到头来却无法办成的行为,会极大地伤害群众感情,与人民离心离德,导致群众“用脚投票”。因此,党员干部带头讲诚信,就要努力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诚信社会环境;
要加强自身修养,涵养守信品行,以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对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负责,积极兑现承诺;
要有一副敢于担责的宽肩膀,不畏首畏尾,不争功诿过,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带领人民群众劈波斩浪,向着美好生活阔步前行。


关键词:三立,三心,新篇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观看体会

“万”象更新 “新新”向荣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七集【自强不息日日新】在央视播出。本集节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三个有关“创新”的典故展开,从三个层面对创新进行了深入解读,催人奋进。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发展进步的源头活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没有创新作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无从谈起;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提高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才能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坚强支撑。

  以“万丈豪情”的拼搏劲头进入新发展阶段,引领创新“新潮流”。创新之路充满艰辛,但我们必须努力抢占创新主阵地,将发展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要深刻领悟“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哲理,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在重要领域实现跨越发展,站稳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地位。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要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创新方向和重点,在计划管理、成果转化、评价奖励等方面大胆改革,加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以强化国家战略的实际举措抢占制高点,引领创新“新潮流”。

  以“万众一心”的强大动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激发创新“新动能”。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只有把握机会,充分挖掘创新潜能,才能赶上世界科技发展的步伐。要深悟“力,形之所以奋也”的哲理,让科创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解决创新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要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创新活动组织者的作用,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大力破解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充分激发创新“新动能”。

  以“万马千军”的人才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蹚出创新“新路子”。当前,我国在核心技术方面实力还不够强,人才力量仍是发展“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科研工作不同于流水线操作和简单的重复劳动,既有始料未及的失败,也有不期而遇的成功,充满不可预知的变数。要深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哲理,为创新创造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宽松的环境。要营造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充分保护人才积极性,加快人才培养,使更多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要充分发挥“国家队”的核心力量,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蹚出创新“新路子”,领航中国号巍巍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关键词:新新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观看体会

常秉“高鉴” 不念“私光”

 

  2月18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正式播出,第一集名为【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节目中解读了“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曾引用唐代诗人孟郊的一句诗,用以赞扬周恩来同志严于律己、清廉无私的高尚人格,更是勉励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大义担当。

  反听之谓聪,常以他人为“高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只有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才能变得聪睿。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对同志的批评提醒,要闻过则喜,虚心接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善于察纳雅言,听取不同人的各种意见,特别是那些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人的意见。不偏听偏信,不能只听正面的,不听反面的;
不能只听表扬的,不听批评的;
不能只听领导的,不听群众的,要在善于综合各种意见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水平,进入闻过则喜的高境界。

  内视之谓明,常以自省为“高鉴”。以己为镜,可以知成败,只有善于反省自己,才能变得明智。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曾引用典故“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
更也,人皆仰之”。今天的共产党人就如同古代的君子,担负着巨大的使命。也正因为如此,才更应该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要有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不断地推进自我革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恢复批评和自我批评“利器”本色,明确“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弘扬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这一优良传统。

  我将无我,不念公烛之私光。“公烛之下,不展家书。”公私分明,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高尚情操,也是“无我”的真实写照。“无我”是一种智慧的境界,是把个人一己的私利,分享给众生,化个人的利益为大众的利益。也就是说,凡事均先想到大众,无私地奉献给大众。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则要有更高的道德境界,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不负人民,聚以微光映苍穹。不念“私光”,愿做烛光。不负人民既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亦是使命。每一位共产党人只是九千多万中一点微弱的烛光,以一己之力去影响整个社会的确是蚍蜉撼树,不现实也不可能,但是如果每个党员都在能发光、该发光的地方发光,在能生长、该生长的地方生长,矢志不渝,砥砺前行,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人民,最终就能汇聚成映照苍穹的炬火。

  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新征程要有新作为。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要牢记手中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有清正廉洁、天下为公之心,常秉“高鉴”,不念“私光”。

关键词:不念

 




Tags: 近人   直播   体会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