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入党材料 > 转正申请书 / 正文

2020年全国两会观后感

2020-09-25 11:11:42
2020年全国两会观后感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成为公众政治生活中极为重要的标记,下面是关于2020年全国两会观后感,欢迎阅读!

  范文一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提供公共讨论的民主平台,集合代表委员及公众的智慧,探求当下中国各领域问题的解决之道。而今年全国两会,所需探讨的最大问题,莫过于经济危机下中国的政策应对,政协发言人赵启正昨日就表示,今年全国政协已收到的提案中,大多涉及4万亿扩内需、对外贸易、扩大就业等话题,均与危机应对有关。

  全球经济的寒冬对于中国的影响巨大,有太多的难题亟待破解,如经济下滑、消费不振、进出口贸易骤降、失业率飙升等,无一不需要政府强力介入干预;此外,还有一些棘手问题更是中国所独有,如三农问题、食品安全、户籍改革、传统产业的升级及结构调整、税收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的完善、改善内需与外需的巨大落差等,相比其他国家而言,度过此次经济的寒冬,我们无疑需有更大的魄力,更多的努力。

  此前,从中央到地方已拿出一系列应对危机的举措,这些举措出台速度之快、涵盖范围之广为历来少见。不过,应对经济危机,并不只是政府的事,所谓“共克时艰”,就是需要在全国上下凝聚共识。可以看到,全国两会所激发出的民主议政的氛围,正是建立起共识的良机。

  总书记曾讲:要“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在全国“两会”期间,他又反复强调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表明,全党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关注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事关我国的长治久安,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充分彰显了中央领导集体积极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深入学习领会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努力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按照酒泉市“五做五加强”的工作部署,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扎实抓好精准扶贫、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农业农村、城市建设、民生保障、廉政建设、党建工作等重点工作,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确保与全省、全国一起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一方面,聚集于两会上的代表委员,无疑是来自于全国各个行业的精英,他们的职责在于为已经出台的一系列危机应对措施讨论“把关”,最大程度地减少决策的失误和代价。

  据报道,4万亿刺激经济的资金安排计划,将交付全国人大审查,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人大代表须郑重对待手中的审查权,审慎斟酌资金安排的项目,每个细节,若发现不明之处,当积极要求财政部门解答,不能在“看不懂”的情况下投票。

  在两会上,包括总理、部长等大量的政府高层官员将会出席高层的会议讨论,这种直面决策者的宝贵机会,代表委员同样应有效利用,大胆说话、说真话,与高层官员对“过冬”方案展开务实探讨,如减轻企业和公民的税负,进一步推动减税,还富于民,如大幅度削减行政开支,增加对三农、社保等社会事业的补贴等,这些问题一直以来舆论呼声极高,代表委员有责任代表公众陈情。

  另一方面,讨论危机应对之策,已经不是官员和代表委员间的封闭讨论,会内会外早已联成一片,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与日俱增,因此,也应提供平台和渠道,让公众参与进来。例如,日前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这样的方式不妨同样推及两会,让更多政府官员、代表委员与网友展开互动。

  严格说来,这种互动虽早已有之,但多是媒体和网站自主策划,缺少官方统一的安排和支持,因此,此前参与的代表委员人数有限,高层官员则更不多见。期待两会期间官员、代表委员能够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和公众共同讨论“国是”,讨论经济危机的应对之策。

  “习近平: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称,习近平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发表1小时15分钟讲话,并就中国外交和主权问题进行阐述。他说,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国家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法新社将此解读为中国“在南海仲裁前强硬表态”。报道称,习近平的讲话赢得掌声雷动。他在讲话中说:“中国奉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不会动辄以武力相威胁,也不会动不动到别人家门口炫耀武力。到处炫耀武力不是有力量的表现,也吓唬不了谁。”文章认为,这番话是“暗批美国”。

  形势逼人,反应不得不快,然而,决策的效率固然重要,防止决策的失误,以及让决策更符合民意的期待更是关键,如此才能凝聚起统一的共识。共识形成于讨论、争辩,诞生于民主的决策机制,来自于民智的全面激活,可见,2020年全国两会虽然会期缩短,但责任重大,此次两会是否能以一个民主决策的新格局,凝聚起这样的共识,人们翘首以盼。

  范文二

  近年来,全国两会的参政议政氛围越来越开放,也越来越成为民意汇聚的意见场。在这里,人们可以感知到中国经济社会运行的真实状况;在这里,各方利益群体意见的博弈、交锋也日见激烈。有人讲,从两会短短的十几天,便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更有观察者认为,一个高度浓缩的两会,乃是观察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绝佳窗口。

  此言非虚。举凡亲历两会的媒体人士,乃至关心时事的一般民众,均可以体味察知。可以说,尽管每年都会有个别脱离实际的雷人意见,但总体而言,代表委员们都会在这个特殊的时段发出贴民意、接地气、切肯綮的“好声音”。而如何使这些“两会好声音”顺利落地,转化为利国利民的政策,促使政府行政走向善治,不仅民众关注,也是总理的关切所在。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愉快的接受和完美的执行是我们对待工作的唯一选择。工作不仅是要做好做精,还要在认真的基础上细心,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将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把责任放在心中,从认真敬业做起;把责任放在手中,从点点滴滴做起!

  然而,不可否认,正如总理痛批的那样,确有一些部门的感知和行动明显滞后于民众的殷殷期盼。要么以“拖字诀”应对,累催不办,使得明明能办的提案拖延不办,直至拖黄。为什么总有人觉得有些建议提案“似曾相识”?很简单,正是拜部门拖延所赐;要么以“推字诀”应对,把应该属于本部门承办或协办的建议提案,寻找各种理由要求重新交办。或者避实就虚,没有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而是一味地强调客观困难,对所提问题的落实及解决无人过问;或者答非所问,看起来程序严谨、态度友好,实则依然不能给代表委员一个圆满的答复。

  何以至此?客观困难当然存在。但恰恰是因为有困难,才会成为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可见,问题的关键仍在于各级各部门的重视程度。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一种中国政治生态的特色。很多事情,只要主要负责领导不重视,或者重视程度不够,则注定推动乏力,难以落实。反之则大相径庭。此番总理明确要求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定期听取办理情况汇报,分管负责同志要亲自主持办理重要建议提案”,即是对症下药。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将分别于2020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全国政协办公厅1日宣布,欢迎中外记者届时前来采访。

  这次两会对我触动是挺大的,一个国家为了发展制定出“五年”计划,并按照这样一个计划一步一步走上强国之路。试想,如果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规划中也是由这样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而组成,我们的事业、生活可能会更美好。所以,我想个人强,中国一定会很强。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强大起来,这个国家也一定会强大。

 

  此外,随着改革日渐进入深水区,尤其是反腐败进入攻坚阶段,与利益集团的角力到了关键时点,“好声音”的难以落地,也可视为一种改革的“梗阻”。既然是合理、合法的建议提案,理当迅速办理,并固化为部门的决策,惠及千家万众,这一点想必有些部门并非看不到,拖着或者干脆不办,恰恰流露出部分利益群体的“小心机”。

  这种“小心机”看起来似乎表现为懒政、怠政,或者往往被视为工作作风方面的小问题,实则乃是对改革、对民生、对国之大事的稀释与阻挠。由此,政令出不了中南海;由此,民众感受不到政策的善意;由此,一个社会的政治风气、政治生态也在拖延、推脱中渐渐败坏。总理的着急,正在于此。

  事实上,李克强总理担心“两会好声音”难以落地,与其施政风格一脉相承。此前,总理曾多次痛批“政令不出中南海”,针对一些部门“处长把关”,层层“画圈”,总理要求国务院常务会通过的文件,如无特别重大修改意见或其他特殊原因,7天之内必须下发。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总理明确指出,一些好政策前总要跟着许多限定条件,比如“同等条件下”、“符合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等等,他严厉要求,好政策不能在执行中走样。

  说到底,若想破除“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不到位等情形,让“两会好声音”真正成为政府吸纳民意、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途径,关键还是要看各级各部门的执行力。一方面政府要尽快转变职能,实行“自改革”,改变以往的“拖”和“推”,亲炙民意,重构政府权威和公信力。

  另一方面则要依法稳步推进办理结果公开,加强社会监督。早在2020年,国办就发布通知,明确从2020年开始,各地区、各部门对于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社会关切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建议和提案办理复文,原则上都应全文公开。惟其有公开,方才有切实的监督。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9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Tags: 观后感   全国两会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