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入党材料 > 入党自传 / 正文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呼唤综合实践活动 怎么样培养创新能力

2019-12-02 07:38:59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效途径,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应该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和特点;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讲究指导策略,鼓励学生以灵活多样的、独特的活动方式进行探究活动;营造民主、安全的活动氛围,为学生的创新性活动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建立形式多样、项目多元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大胆追求创新性的活动目标;建立便于学生充分展示才能和自主交流活动成果的平台;注意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型人格。

近年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我国,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何谓创新能力?理论界对此有许多不同的论述。

“创新这一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德在20世纪初提出来的,他在《经济发展理论》把创新定义为‘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的过程。’”“今天我们可以将创新定义为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实践中,取得的那些对人类社会进步及人的发展具有长远而巨大的促进于加速作用的一类杰出成果。”

有学者认为:“创新的含义,它一是指前所未有的,即像现在说的创造发明的意思;二是引入到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效益也叫创新。‘创新’的含义比创造发明的含义宽。创造发明是指首创前所未有的新事物,而创新则还包括将已有的东西予以重新组合、引入产生新的效益。

也有学者认为:“创新是创造与革新的合称。它具有:新颖性(即不墨守陈规,前所未有)、独特性(即不同凡俗、独出心裁)、价值性(即对社会或个人的价值大小进步意义)。综合起来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一个‘新’字,没有‘新意’,也就无所谓创新。”

还有学者认为:“创新就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所从事的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其根本特征是变革、进步和超越。”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创新,包含的最主要的意思是“新”。既可以是前所未有的新,也可以是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改进的新。即包含创造、改造和重组等意思。因此我们可以把创新能力理解为指运用人类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重新改造或组合开发新的东西的能力。

创新在基础教育中的运用,我们认为应该可以有三个层次的理解,一是对社会而言具有现实意义的创新,是前所未有的;二是相对于全体学生而言的创新,指学生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采用了同年龄的、或者同一教育阶段的其它学生从未采用过的方法、途径。三是相对于学生自己本人的创新,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用自己从未采用过的方法、途径,而这种方法和途径是他人早已采用过的。在这三个层次中,我们倡导的主要是第二和第三层次,至于第一层次不宜大力提倡,否则就会出现本末倒置。据此,我们认为,就中小学学生而言,创新能力应该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地、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的知识、观点和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并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是必然要求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其中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龙头,引发了社会方方面面的急剧发展变化。江泽民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形态,知识经济的本质在于知识成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知识和智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知识经济的发展依赖知识的不断创新和智力的不断提高”,知识创新和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技术和经济利益的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这已经被人们广泛地认同。“只有有能力把自己的知识和智力投入到创新活动的人,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抉择。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优质教育的必然追求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的不断加快,教育在社会发展及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发展优质教育,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的要求的呼声越来越高。优质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本、高效、创新的教育,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的需要的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地获得各种信息,其中有用的信息即被吸取为知识的时候,教师传授知识的内容本身变得并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加工、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优质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一方面,根据当代社会的发展变革的需要,在教育活动中重视培养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全球化的意识、开放的意识、灵活应变的能力、善于学习与创新等综合素质的人。另方面,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

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的发展变革既对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又为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提供条件,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教育只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变革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为社会所接受并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人。由此可见。优质教育必然是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而进行调整的教育。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社会发展和变革呼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而这也必然成为优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必然诉求

当代社会是一个弘扬个性,尊重个性发展的社会,它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重视人的个性的发展。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它人的独立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表现,创造性是个性的核心和精华所在。发展个性是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能力的发展又是个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创新能力是在个性充分发展的基础是才能得到发展的,离开个性发展的土壤,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可能实现。所以,教育过程中,肯定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人格,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发现并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和发展趋势。由此可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必然落实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上。

(二)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首次出现的课程形式,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也指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际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探索、主动体验,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这类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的意识、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开阔学生的认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价值。

2.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实际上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可以简单地说是一个教师适度指导、学生自主选题、主动探究和自由创新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既没有规定的教材,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师、更没有规定活动场所。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学生从选择活动内容、活动范围、活动形式、成果表达形式乃至活动的组织方式、时间安排等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所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学生可以选择课内学科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选择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还可以针对一些社会现象、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如上海晋元中学学生选择的研究课题有“人口分布与交通改善”、“寄宿制高中学生心理状况”“宇航技术”、“寻找新能源”、“化学实验改进”、“热水器改进”……涉及的范围很广、关注的问题新、而且有些还是科技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所以,通过这些研究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选择独特的活动课题、制定合理的活动方案,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开展探究活动,用新颖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等等。这些活动过程既对学生提出创新的要求,也给学生提供创新能力发展的空间。

3.实验结果也证实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也逐步展现出来。最早开展研究性学习实验的上海,许多中学都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也收获了可喜的成果。不少中学在近两年出版的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报告或者研究中都证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研究,从这里起步》是上海晋元高级中学研究型课程探索的经验和案例,书中的总结向我们展示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也进一步证明了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真如、万里小区功能定位”课题组的学生“他们上网收集资料;他们走出校门,找社区老人调查,与企业老总‘对话’。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活动的主体,他们带着摄像机和照相机,拍摄了许多资料带回来研究。他们也聘请地理、生物、政治和化学以及校外专家做指导教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但最终还是由他们自己研究并撰写报告,他们无需也没有‘标准答案’作对照,得出的观点是经过他们独立思考的‘一家之言’,这是弥足珍贵的。他们在总结中说‘我们感到自己长大了。研究性学习使我们既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实践,又学会了写作;使我们了解了社会,增长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才干。’”“研究,从这里起步。还在于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完善和优化了智能结构,使他们的人格个性在研究熔炉里冶炼。……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可以从对课题的研究实践中得以最大限度的体现,科学思想和科学的方法可以在实践中渗透。”从这些文字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二、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的有效性,必须注意研究实施的策略。

(一)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和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关键要认识和把握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和特点,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才能自觉、有效地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实质上是属于活动课程,是以往活动课程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和规范。在新课程中设置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原来“个体与课程断裂”、“个体与教学的断裂”以及“个体智力与人格发展的断裂”的状态,课程不再是控制师生教学活动的工具和手段,而是对个体生活经验的改造和建构,以及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和体验生命历程的过程;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认识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在生活世界中建构意义的活动,体现了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地位,使师生得以更好地合作与对话;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单纯的认知行为和封闭的个体行为,而是学生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表达个人见解的历程,学生的个体理解、想象和创造得到确认,学习活动成为“手-心-脑、实践-感知-思考以及身体-心理-灵魂”等共同参与的“整体学习”。

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和学科界限,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所以要求学生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最突出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开发出课题资源,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去探求问题的结论。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亲自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通过考察、实验、探究、调查、访问、制作、服务、反思等一系列的活动,从中获得感悟,得到体验,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

探究性是综合实践活动又一重要特点。综合实践活动不是要求学生去学习和掌握所涉及领域的系统知识,也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探求出问题的正确结论,相反,由于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存在不可知性,从而决定了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探索性。因此,要让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设想,勇于实践探索,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