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入党材料 > 入党志愿书 / 正文

【用合理的教学程序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写作素养

2019-12-01 07:40:37

要彻底改变学生作文虚情假感等现象,语文课程中的作文样式很可能需要作根本性的调整

写作能力,是指能自动化地运用各种书面言语方式撰写文章的能力,本质上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技能。智力技能的培养需要经历由知到能的心理转换过程,即智力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掌握知识为基础的,因此,培养写作能力就应当遵循知能转换的规律。前人的写作实践及其理论概括为后人学习写作提供了大量感性和理性的写作知识,现代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按照知能转换的规律建立感悟---明理---尝试---转换的写作训练程序,引导学生由知而能地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

从课文中感悟写作知识

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不仅指向作者想要表达的事物,同时也指向作者希望表达的令读者更易接受的方法。所以,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不仅向学生呈现了思想内容,而且也向学生展示了写作手法。例如,毕淑敏的《我很重要》一文不仅呈现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对社会僵化思想的不满,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同时也展示了先抑后扬以及理性分析和情感渲染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实际上,从教科书编写的角度说,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与恰当有效的写作手法也正是选择课文的重要取向。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阅读中感悟写作的知识。

客观地说,课文只是为学生获取写作知识提供了一个通道,而怎样使学生从课文中取得这些知识才是关键。在以教师分析课文为主的讲授式教学中,学生得到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写作方法的术语。那些诸如间接描写、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等词,只不过是教师硬贴到学生脑门上的标签而已。充其量,这些术语只有在学生面对那些封闭型的客观试题时才会被想起,而在作文时,能自觉地想到并运用这些方法的学生恐怕难得一见。

语文教学应当彻底废除那种由教师去讲解课文写作特点的做法,而遵循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思维方式---观察发现,去引导学生从课文提供的言语现象中自觉地丰富写作表象,认知写作知识。规律出自于众多的同一与反复之中,学生可以从大量的课文阅读中领悟写作的诀窍。无论是发现学习还是同化学习,自觉的知识都能有效地改变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如果能让学生从文章现象中感悟到写作的知识,就能有效地促进其写作知能的转化。

从知识短文中掌握写作理论

如果说课文只是给学生提供了写作表象和感性知识,那么,语文教学就应当引导学生利用语文教科书中提供的知识短文或其他相关资料,将对写作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发写作行为的质的变化。

我国现行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大都围绕课文系统编写了一些跟课文的知识特点相关的短文。例如,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中有叙述纵横求变化(关于叙述的技巧)、浓妆淡抹总相宜(关于描写的知识)、评事论理表见解(关于议的写作),等等。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重视知识短文学习的现象,有的教师随意处理这些短文的内容和教学时机,有的教师甚至旁搁闲置这些短文,这是很不应该的。其实,这些短文主要是作为教科书的知识载体而设置的。只有正确理解这些知识短文的功能属性,将其纳入教学内容的范畴,在通过课文学习丰富学生言语表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这些短文,才能帮助学生将作为书面言语策略的写作知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水平,融入其认知结构,为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