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入党材料 > 入党程序 / 正文

XX区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推进工作情况汇报

2020-05-21 10:22:28

 **区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推进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市政协张主席和各位领导:

  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了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做出新的部署。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国家和省先后出台了多个文件。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发〔2017〕13号)、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吉发〔2017〕36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方案》(**发〔2018〕16号),明确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为开创新形势下城乡社区治理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现就我区对抓好街道、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推进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效

 **区简介:

  **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市西部,东与抚松县为邻,西北与柳河县交界,西南与八道江区相连,南与临江市毗连,北与靖宇县接壤。东西长69千米,南北宽44.4千米,总面

 积1348平方千米。全区辖4个街道、6个镇、15个城市社区,16个乡镇社区,60个行政村。

  (一)大力创建幸福社区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国家、省、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为开创新形势下城乡社区治理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民政局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出台了《中共**区委 **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方案》(**发〔2018〕11号),对我区的城乡社区治理进行了总体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明确目标,确立了“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的幸福家园”的总体目标,提出了“两步走”的具体目标。二是明确分工,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发挥基层政府主导作用、着力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础作用、统筹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四个方面来健全完善社区治理体系。三是明确要求,从增强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提高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强化社区文化引领能力、增强社区依法办事能力、提升社区矛盾预防化解能力、增强社区信息化应用能力“六大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四是强化措施,从加强基层群众

 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区减负增效、改进社区物业服务管理六个方面,着力补齐城乡社区治理短板。五是加强领导,从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和激励宣传机制等方面,为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提供有力保障,并成立了**区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经区政府同意,我们出台了《**区幸福社区创建方案》(**民发〔2018〕285号),进一步明确了幸福社区创建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建立党委、政府定期研究幸福社区建设工作制度,形成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推进、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幸福社区建设工作格局。2018年我区打造森工社区、金枫社区、江北社区、富强社区、新世社区、盛丰社区6个示范社区。到2020年,全区31个城乡社区全面达到幸福社区标准。

  二是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深化发展。民主协商规范有序。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要求,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形成了干部群众重视协商、多元主体广泛参与协商的浓厚民主氛围,基层群众自治呈现出勃勃生机,社区协商逐渐成为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主要方式。民主自治

 意识增强。针对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问题,指导各社区引导帮助辖区内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探索建立社区物业管理中心,与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议事。富强社区结合老旧散弃小区实际,组织居民探索开展物业自治服务,成立“居民自治服务站”,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受到广大居民的拥护和欢迎。

  三是推进基础平台建设,提升社区服务能力。通过财政投入和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有效的搭建好基础平台。盛丰社区活动场所面积达到1400平方米,建立了社区社会组织孵化站,开办了社区居民食堂,设立了社区居民影院和革命老矿工展室。

  四是社区服务力量不断壮大。积极鼓励社会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执业资格考试,全区考取社会工作师及助理工作师人员达到83人。引入激励机制,对取得社会工作执业资格证书的社区居委会成员按月发放100元、150元的补贴。依托城乡社区,成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9个。我区31个城市社区,10个社区成立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21个社区成立社会工作服务站,超过城市社区70%以上成立社工服务站的要求,实现城市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为幸福社区建设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

  五是社区文化引领能力进一步提升。推进“书香**·幸福学堂·阅读空间”建设,打造“十分钟百姓阅

 读圈”,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结合幸福杯社区风采秀活动和**区奇石文化节开展持续、广泛的社区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深入开展“社区乒乓球公益推广活动”,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组织森工社区、长林社区参加吉林省幸福社区春节晚会、庆祝建国70周年文艺晚会。

  六是推进服务方式建设,提升社区发展能力。我区31个社区全部实现“网格化”管理。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运用我的e社区、微信群等新媒体,引导社区居民密切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探索网络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有待提升。一是区域化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不够。部分地方对区域化党建工作在社区协同治理中的作用认识不足,组织设置还不够落实,有的虽然成立了社区联合党委,但开展共建的载体不多,仍存在社区“一头热”、驻区单位“一头冷”现象。二是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不足。政府职能转移还不到位,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空间还较狭小,制度渠道需进一步畅通;社会组织发展总体水平还高,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社区服务等类社会组织所占比重还非常小(如金牛区仅为

 8.9%)。三是社区部分组织相互不协调。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关系不够融洽,物业公司与业主或业主委员会的矛盾纠纷常有发生。街道、社区对物业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难以有效地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二)社居民自治功能弱化问题仍然存在。一是居民委行政化倾向仍然较浓。目前居委会承担行政事务最多的仍有160余项,承担开具常住证明、租住证明、婚姻证明等事务40余项;每年接受检查100余次,迎检高峰期一周10次以上。一些居委会也习惯于依靠行政手段开展工作,对居民自治重视不够。二是小区自治仍较薄弱。一些住宅小区自治组织不健全,尚未成立业主委员会;有的虽然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但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三是居民参与度普遍较低。一些社区办事公开、民主管理、诉求表达等制度不健全,开展居民自治的载体不多,加之居民社区意识普遍淡漠,对社区事务莫不关心,致使居民自治度较低,活力不强。

  (三)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尚需完善。一是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功能发挥还不够。个别地方仅仅把网格化作为信息采集录入渠道,工作内容还较单一,与社区治理特别是居民自治对接不够;各种力量整合到网格管理不够到位,组团式服务还不明显,多元联动机制还需加强。

  二是网格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一些地方对社区网格化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和要求,网格化管理工作流程、质量标准、考核评价、奖惩机制还不规范,管理效能有待提升。三是网格员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存在文化程度高低不一,素质参差不齐,处理矛盾纠纷经验不足和不会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等问题。

  (四)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还不高。一是全民尊法守法氛围还不浓。法制宣传教育形式较单一,受众面较窄,干部群众整体法治意识仍较淡薄,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还不强。二是社区依法治理工作有待加强。一些社区居规民约、协商议事、“两公开”、“四民主”等民主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社区矫正、矛盾调处、流动人口管理等法治机制还不够完善。三是社区法治机构还不健全。法律顾问、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站(室)和治保会、大调解等法律工作网络和力量还较薄弱,法律服务和救济的覆盖面还不够大。

  (五)社区治理基础建设仍需加强。一是社区规模不均衡。目前人口规模最大的社区达到5500余户、1.5万余人,最小的社区才200多户、400多少人,大的难以实施精细化管理,小的又资源浪费。二是社区服务还不能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一些社区服务主体还较单一,社会服务、便民服务还不完善,社区养老、幼托、救助、助残等供需矛盾还较突出,

 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三是部分社区办公用房还较陈旧。虽经多年努力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社区的办公用房至今未达到市规定的500平方米的最低标准,文化活动场所面积更低。四是社区人才队伍建设较为薄弱。普遍存在来源渠道较少、结构不尽合理、总体能力偏弱、年龄老化严重等问题,加之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吸引力不强,很难留住人才。

  (六)社区信息化建设整体上还较落后。智能社区建设才刚刚起步,社区网络设施、硬件设施等基础建设还很薄弱。信息化建设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统一的标准,部门之间相互封闭,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基层治理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三、对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议

 改革完善社区治理结构体系

 (一)完善社区管理体制。一要适度调整社区规模。按照有利于开展居民自治和服务管理的原则,对现社区规模进行优调整,促进社区精细高效管理。二要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在社区增设社会组织联合会,赋予其对本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孵化培育、项目对接、专业培训、指导监督等职能,形成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四位一体”治理结构。三要深化居委会“去行政化”改革。依照有关法规进一步减轻社区行政负担,理清街道与社区居委会的职责关系,建立《街道办事处工作职责清单》、《社区居委会依法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和《社区居委会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对行政事项进入社区实行准入制和购买社区服务机制,促进居委会职能依法回归,集中精力开展居民自治工作。

  (二)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一要深化政府简政放权改革,加大政府职能转移力度,建立社会组织承接社会事务目录清单,把更多适合社会组织承担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按照法定程序转由社会组织行使。二要进一步降低社会组织登记门槛。实行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社会救助、文化体育等社会组织;完善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注册登记、服务记录制度,建立常态化社区志愿服务机制。三是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加强政府购买服务规划,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逐步增加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比例。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健全采用招标、委托等形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方式,引导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服务治理。四要健全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建立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组织规范运作、诚信执业、信息公开、公平竞争、等级评估、奖励惩戒等自律监管机制,促进社会组织服务和志愿服务规范运运行。

  (三)完善社区物业管理体制。一要推进物业属地化管理。在社区居委会下设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建立社区物业服务站,负责做好物业服务企业日常监管、物业管理区域划分、企业信用信息采集、认定等工作,做好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日常指导、监督工作;促进社区建设与物业管理协调发展。二要建立“三方联动”机制,积极推行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成员以及物业管理企业中党员负责人“交叉任职”,建立居委会、业主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联席会议、服务承诺、评议监督等制度,建立权责明晰、运行规范、服务高效的社区物业服务联动机制。三要加强物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物业企业信用考核、群众满意度测评和信用档案制度,积极推行物业企业信用保证金制度。落实物业管理账目公开、自觉接受业主监督的制度,促进物业企业严格履行物业服务合同,提高物业服务水平。

  加快构建社区治理方法体系

 (一)构建多元化自治体系。一要大力推进社区共治。强化社区联合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积极探索社区协商式共建、“契约化”共建、网格化联动式共建等模式,建立区域化统筹、实体化支撑、项目化运作的合作机制,推动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驻社区单位、社会组织、物业公司等合作共建,积极

 参与公益服务、纠纷调解、社区矫正、群防群治,共建社区美好家园,实现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二要大力推进小区(院落)自治。在小区(院落)全面建立党支部、自治小组、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组织,健全社情传递、民意收集、纠纷调解、秩序维护等功能,探索小区(院落)自治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把小区(院落)自治发展为城市居民自治的基础环节。三是拓宽社区自治形式。积极开展邻里自治、楼栋自治、网格自治,社会组织自治,建立社区民主自治管理网络,构建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

  (二)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一要完善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进一步加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站建设,完善网格设置和组织架构,将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治安要素纳入网格管理范畴,依托网格化管理健全社情民意信息、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矛盾调处、公共安全、便民服务等网络,打造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二要完善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完善网格管理组织协调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层级负责制,完善网格化管理层级设置、网格划分、网格职责、运行机制、考核评价等标准体系,建立网格化管理责任考评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网格化管理流程规范化、权责清晰化、效益综合化、效率的高效化。三要加强网格化工作者队伍建设。整合现有社区居委会干部、居民小组长和各类协管员、信息员、巡防员、志愿者等力量,健全网格化管理工作者队伍。加强网格管理人员信息技术、问题甄别、信息处理、纠纷化解等培训,提高网格管理人员信息采集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网管人员奖励、换岗、辞退机制,提高网格化管理实效和水平。

  (三)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一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健全完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站)等服务平台,大力开展面向所有社区常住人口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体教育、社区安全、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科普宣传等服务项目,打造“15分钟综合服务圈”。加快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全口径集成和全人群覆盖。二要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积极扶持和培育兴趣类、互助类、公益类、维权类、服务类等具有导向作用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医疗康复、慈善救助等社会组织服务,积极开展

 心理疏导、治安巡逻、法律援助、社区帮教、人民调解等志愿服务。加强社会工作机构与辖区学校、医院、企业等行业类社会工作项目的服务联动,提高社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三要大力发展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社区商业结构布局和便民利民服务网点,健全社区生鲜超市、标准化菜市场、粮油肉菜直销店、便民药店、大众餐饮店等商业业态,大力兴办居民购物、餐饮、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物流配送、快递派送等服务,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志愿互动服务相互衔接的服务体系。

  (四)构建信息化支撑体系。一要着力推动信息系统联网和信息数据共享。整合公安、人口计生、卫生、民政、社保等部门信息资源,打破条块分割和部门壁垒,促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现有部门业务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建立面向全体居民、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管理规范、运行安全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二要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将智慧社区建设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加强智慧社区网络设施、硬件设施建设,制定实施“互联网+社区服务”、“互联网+社区治理”计划,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展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就业、智慧配送等应用,加快构建出新闻资讯、生活服务、社区互动一体的智慧社区。三要完善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信息系统的整体设计,推进业务范围、工作规范和流程的标准化建设,广泛应用热线电话、手持终端、短信平台、互联网、视频探头等各种手段,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充分利用现有各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改造、搭载、整合、集成各类信息、资源和力量,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信息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健全完善社区治理制度体系

 (一)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完善社区、小区意见箱等设施,健全社区“民情收集”、“民意恳谈”等制度,依托网格员建立便民“连心卡”、入户走访、民情日记等制度, 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手段建立上居委会,设立便民热线、网上调查、网上意见征集等平台,畅通公众诉求表达渠道,健全群众诉求表达、受理、办理、回应等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要特别重视社区“三无”人员、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的诉求表达和政治参与,及时缓解他们的心里压力,疏导社会情绪。

  (二)健全社区协商议事机制。一要健全区域化党建协商议事制度。由社区联合党委牵头,社区居委会、工作站、业委会、物业企业、驻社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民警、社区居民等方面代表参加,定期通过民主平等、协商互动的方式, 就区域内党的建设、社会治理、社区服务等方面的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协商,签订共建共享责任书,促进驻区单位自觉纳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二要健全社区协商议事制度。坚持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制度,规范议事程序,积极探索居民议事会、居民理事会、恳谈会等协商形式,重视吸纳利益相关方、社会组织、外来务工人员、驻社区单位参加协商,定期就社区事业发展的重要事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协商,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

  (三)健全弱势群体关爱帮扶机制。一要建立就业帮扶机制。积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人员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二要建立助残助老机制。及时解决五保老人、孤寡老人、残疾人士等弱势群体生活上的困难,弥补精神上的空虚。三要建立困难救助机制。深入开展金秋助学、困难职工援助、贫困母亲救助等行动,定期实施流动人口、留守儿童、留守学生、留守妇女关爱行动。四要建立心理救助机制,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心理工作室,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及时为有需要的群众开展心理咨询、疏导、调节、治疗等服务,帮助他们重振生活信心,避免走向极端。

  (四)健全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机制。一是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深入推进流动人口网格化管理,建立全覆盖的实有人口动态管理信息库。加强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工作,深化完善“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法管人”模式,建立流动人口动态服务管理机制。完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机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要完善社区矫正机制。健全司法、社区、网格、单位、社会和家庭相结合的“多位一体”帮教管理体系,积极开展“一对一”、“多对一”和入户走访、宣传教育、面对面谈心、技术培训等帮教转化机制,扎实细致地做好帮教稳控工作,促进他们主动融入社区生活。

  (五)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一要建立社情民意收集机制。依托遍布基层的网格联络员队伍和网格长、网格党支部、居民小组、保安等力量,健全

 民意收集、维稳信息排查、治安隐患分析等机制和网格事项发现、研判、处置、上报、交办、回访等运行机制,及时做好网格内各种问题的现场信息和处理结果信息采集、分类和处理工作,确保信息掌握到位。二要建立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加强社区矛盾调解队伍建设,邀请律师、法律工作者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与社区调解工作,支持有专业特长和工作经验的人士在社区设立个人品牌调解室,建立楼院调解→网格调解→社区调解→大调解“四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矛盾纠纷、第一现场化解矛盾纠纷,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六)健全社区综治维稳机制。一要建立群防群治机制。大力加强社区“综治”工作领导小组、治保委员会、社区巡逻队、流动人口协管员、物管保安等群防群治组织和队伍建设,深入实施群防群治“红袖标”工程,积极推进人防、技防、物防全覆盖,定期开展治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形成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网格与电子监控网络结合、打防控结合的群防群治网络。二要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建立社区、网格、楼栋、楼道应急动员工作网络,加强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环境污染事故、安全生产事故、重大自然灾害事故、暴力恐怖袭击案件等应急处置演练,提高社区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Tags: 治理   基层   推进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