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入党材料 > 入党程序 / 正文

党员干部工作微党课讲稿三篇

2020-07-23 11:16:03

 党员干部工作微党课讲稿三篇

 篇一

 尽职需要 “五颗心”

 刚开始做一份工作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非常努力认真,但是对一些人来说,这种热情和执着往往并不能长久,懈怠、懒惰的心态和作风随之而来。想要实现完美尽职,需要具备五颗心。

 第一颗心:责任心

 责任心是尽职的核心。毋庸置疑,工作就意味着要负责任,责任心可以说是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品质,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即使能力再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和重用。在负责任的人看来,工作当中无小事,他们力求从细节入手,把工作做到最好。他们相信细节做得好可能会带来好的结局。相反,一个微不足道的疏忽也可能会导致满盘皆输。历史上这样的反面事例很多,其中英国国王理查三世仅仅因为一个马掌,而在著名的波斯战役中失去了统治权。而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则因为一块到多块隔热瓦脱落导致机毁人亡的惨剧。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因此,一个负责人的人必须踏实严谨,处理好细节。

 第二颗心:忠诚心

 每一个想要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的人都应该把维护单位的利益作为自己的职责,要知道没有单位的发展也就没有个人的发展。维护单位利益的最直接、最根本的方法其实就是尽职尽责,将自己的工作尽

 可能做到最好。作为教师,我们的言行代表着学校的形象,我们必须时刻记住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有我们学校有了发展,我们自己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颗心:敬业心

 “你在为谁工作?”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只把工作当作一件差事,或者只将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是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你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激情。但如果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看待,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一位心理学家以砖瓦工为对象,研究人们对于同一件事的不同反应,间接的证明了比尔盖茨的话。他问第一位砖瓦工:“请问你在做什么?”这位砖瓦工没好气的回答:“没看到吗? 我在码砖。该死的砖头,我要被累死了。”心理学家又找到第二个砖瓦工问了一样的问题:“请问你在做什么?”这位砖瓦笑着说:“我在建造一座大楼啊。以后这将是一座写字楼,会有许多人在这里工作,实现他们的理想。”当心理学家问到第三个砖瓦工相同的问题时,只见这位砖瓦工神采奕奕,毫不掩饰内心激动之情:“我正在参与一座城市的建设,不久之后你就可以看到全国最美丽的花园之都了。”多年以后,第一位砖瓦工还是在那里日复一日地干着码砖的工作,第二位砖瓦工已经做到了包工头的位置,每天不用那么辛苦,他也领导了一批和他一样为大楼添砖加瓦的人,而第三位砖瓦工已经成为一家蒸蒸日上的建筑公司的老板。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其实就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同时也决定了他们能否在自己的工作和人生有所作为。如果一个人自始至终怀有一颗敬业的心,总是能

 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往往也会因为自己的出色表现为自己赢得发展机会。

 第四颗心:诚信心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诚信自古以来就是基本道德标准。尤其是作为负责“传道授业解惑”人民教师,更是不仅要自己信守承诺,而且要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在诚信教育中,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教师来说,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作用首先是教师品格的熏陶、行为的教育,然后是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教师的榜样作用不是信口开河,而是贯穿在教书育人的整个过程中,反映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人处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影响着他们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所以一位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甚至衣着发式无形中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仿效楷模。无论教师是否被学生喜欢,他留给学生的印象在学生的脑海中都显得很突出。所以儿童是目击者,是一个时刻关注成人道德行为的目击者。可以这样说,与学生最亲近的教师是最重要道德教育者,是学生成长中不可忽视的人。因此,教师就更要注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样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

 第五颗心:感恩心

 “工作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好礼物”,因为有了工作,我们才能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安居乐业; 因为有了工作,我们拥有了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 因为有了工作,我们才能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为此,我们面对工作时要怀着一颗感恩心,这样工作起来也会感觉幸福和惬意,即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篇二

 党史光辉照亮青春成长路

 20XX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一周,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习近平表示“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回顾历史,既是尊重历史,更是启迪智慧。我们党有着99年的光辉历史,整部党史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是我们青春成长路上最丰厚的养料,是新时代每一个党员的“圣贤经典”、精神食粮。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马上又到党的生日了,我们有理由重温党的历史,歌颂党的历史,赞美党的历史。因此,今天我想倡议大家一起学党史。

 一、为什么要学习党史

 (一)党史是理想信念的“粘合剂”党的历史是一部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斗争的历史。20XX年,湖北云梦县组工干部聂鑫的微党课——《做最优秀的自己》红遍网络和各大主流媒体,其中一组素材深深触动了我: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的各地代表共13人,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基本情况:上海小组的李达(1923年脱党)、李汉俊(1924年脱党),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1943年牺牲),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1935年牺牲),济南小组的王尽美(1925年病逝)、邓恩铭(1931年牺牲),北京小组的张国焘(1938年叛党)、刘仁静(1930年被党开除),广州小组的陈公博(1922年脱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1924年脱党)。参加会议的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惠僧(1927年脱党,他是在广州与陈独秀商谈工作期间,受陈个人委派参加会议的)。《易经》说:始生之难。如果你了解党的这些历史,就知道我们党创立之初有多艰难。在一段伟大的奋斗历史之初,许多参与者,有的出身名门,有的智力超群,有的是名校高材生,有的资历老、背景深,但他们终究只是过客,在血与火的锤炼中鲜有成功者。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张国焘,他在学校的时候常常号称老子天下第一,曾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但他个人野心膨胀,1936年另立“中央”(伪中央),一步一步,最后叛党,上演了一幕“中共创始人反对中共”的闹剧。目睹这样的开头,恐怕很多人现在看来依旧不敢相信我们党会走出如此宽广的大道。但只要理想信念之星火不灭,总可成燎原之势。仅仅28年的时间,中国共产党就夺取了政权,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当初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3个人中,7个人出了问题,4个人牺牲了,最后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2个人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卓越的斗争精神走到了成功的彼岸。这与其说是革命的胜利,不如说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胜利;与其说是毛泽东、董必武的胜利,不如说是那些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者的胜利。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跟党走,总有一天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二)党史是志存高远之明镜“志之所趋,无远弗界,穷山拒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功崇唯志,业广唯勤”,我们党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历史“功”“业”,凭的就是志向高远,勤恳奋斗。习近平也曾多次谈到个人和民族的志向问题,学习党的历史,就像与许多志存高远的人作师作友,结伴而行,时刻对镜比照,未必能成伟人,但足以“广其志”。我们党的领袖毛主席,少年时期曾赋诗——“只喝井中水,永远养不长”,表达了希望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学习锻炼的志向;青年时期更表现出与众不同,志向高远。1910年,辛亥革命前夜,他曾写下《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字里行间透露着好男儿志在四方的高远志气,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奋斗青年。阅读许多革命先辈的一生,志存高远是很不容易的,志向往往与磨难相伴随,志存高远还需要志向坚定。毛主席选择革命道路以后,为了革命牺牲了6位亲人。阅读毛主席风雨沉浮五十年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因为党内斗争备受打击和磨难而不动摇志向的故事数不胜数:在古田会议时,前敌委员会的多数成员因为与毛主席意见不和,故意选掉了毛主席的前委书记,后来朱老总写信请毛主席复出,毛主席给朱老总的回信写道:“陈毅要我做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做不到,(党指挥枪)路线问题不解决,我绝不回来。”也正是因为这一坚持才有了我们党今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建军思想“党指挥枪”。石可破,而不可夺其坚;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赤。对照党史之明镜,是否可以看到一个意志坚定,志向远大,胸怀天下,一心为了黎明百姓的英雄形象? (三)党史是宗旨意识之源泉一部党史就是一部为人民服务的历史。明末清初有一位思想家曾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概念形成很早,但是真正提出来是1944年在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从此以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刻在政府门前,也刻在党员干部心里。在后来的革命、建设、改革中实践和运用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自信。阅读党的历史,对比几千年来的封建历史,“人本”思想自古以来就有,但有的是“以人民为资本”,比如蜀汉昭烈皇帝刘备——能取得短暂的胜利;而我们党是“以人民为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保持持久生命力的源泉,是被历史证明的正确而伟大的理论和实践。在党的历史中我们曾多次回答党的“宗旨意识”问题。1945年,毛主席在延安接见民主人士黄炎培的时候,黄炎培曾问毛主席:“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引用自《左传》),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历史兴亡周期律)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那么这条路找到了吗?毛主席当时很肯定的回答他“找到了”。毛主席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二、怎样学党史我不是历史专业的,也没有专业的历史知识,但是我热爱历史,尤其爱读党史。所以,我想浅谈一下学党史的体会。

 (一)多体裁学习大多数人对党史的学习和了解可能至今仍然只停留在中学或者大学时代的历史教科书。学习党史的体裁很多:党史专题研究系列理论水平较高,回忆录、纪录片系列真实性较好,人物传记、电影电视系列感情丰富,红色旅游切身体会深刻……多体裁学习能提升学习党史的趣味性,避免单调枯燥而不能长期坚持。

 (二)认真审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客观评价。在党的历史中,我们曾遭受过“左倾路线”“右倾路线”“机会主义”“冒险主义”“逃跑主义”等各种各样的挫折,有的甚至给我们党造成过严重损失,但是这些挫折看上去是包袱,实际是经验和财富,对我们党的快速成长有重要意义,至今时刻警醒着我们。

 (三)深层次挖掘成功的历史背后一定有许多隐藏的规律,这些规律需要深度挖掘才能呈现出来。在观看电视剧《粟裕大将》的时候,我曾写过几句 观后感:在时代大势,社会进程面前,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更要顺势而为。仔细对比国共双方高级将领,他们或为同学,或为校友,其个人才能或许并无多大区别,但其精神和气质完全不同,这背后反应的是两者的依靠不同,是理想和信念不同,理想和信念反过来造就了外在的精神和气质。

 (四)与实际相结合党史凝聚了革命先辈的智慧,他们的革命精神、斗争哲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经过实践磨练出来的。如“担架上的谋略”对团结、统战工作极具指导意义,“三湾改编”对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极具指导意义。单纯的为了学习党史而学习党史,只会增加学习的负担和枯燥。我们讲究“知行合一”,将所学所悟点点滴滴运用到日常工作中,提升工作能力,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是对党史的最好赞美。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让我们重温党史,敬畏党史,歌颂党史,赞美党史,从党史中学习智慧,寻得初心,用党史光辉照亮青春成长之路。

 篇三

 仰止井冈山

 岁月长河,历来不缺少英雄史诗。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我向大家讲述一段革命先烈浴血井冈的英雄史篇。映山红遍的四月,我和工厂同事一道,去往那块浸透着烈士鲜血的革命英雄圣地,接受为期一周的党性锻炼,内心一次次被震撼,一次次被洗礼,真切地体会到了革命的艰辛、信仰的力量以及革命英雄的豪情壮志。

 一、仰止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

 上世纪20年代,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工农革命军进入井冈山,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天下第一山”。1927年春夏,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镇压工农运动,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白色恐怖笼罩全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了惨重的失败。

 下一步去哪里找落脚点?井冈山偏僻,地理地形最适合不过。毛泽东审时度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长沙,向赣南进军。可是,袁文才、王佐领导的“绿林军”早已占据井冈山,能否允许红军上山,成为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

 担心自己的地盘被吞并,袁文才修书婉谢毛泽东的来信。直到第二次来信才同意在远离“大本营”的大仓村与毛泽东会面。袁文才被毛泽东的革命信念、知识视野折服,深感相见恨晚,当即答应毛泽东进入茅坪休整。后来,茅坪成为红军大本营,从此点燃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星星之火。

 二、仰止井冈山,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井冈山的斗争是极其艰难残酷的。2年零4个月的斗争牺牲的烈士就达四万八千多人,而有名有姓的仅有15744人,3万多革命烈士甚至连一个名字都未能留下!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出路在哪里?面对敌强我弱和不断出现的艰难曲折,革命队伍中甚至出现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和悲观情绪。

 我们生活在泥泞中,但仍有人仰望星辰。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引导革命队伍的同志坚信革命必胜,预测革命高潮即将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借给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回信的机会,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

 井冈山斗争历史并不长,但在这两年多时间里既形成了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以及开展土地革命等宝贵经验,也为寻求真理进行了伟大的实践,更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2016年视察江西强调:“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翻开中国革命的历史篇章,可以看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在解决几个重大问题过程中实现的。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实践中勇于探索走正确道路,在理论创新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毛泽东同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指引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统领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三者紧密结合,同时推进建党、建军、建政和土地革命,形成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即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三、仰止井冈山,走好新的长征路

 习近平指出:“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

 当我们身穿红军服,头戴红军帽,登上黄洋界、走过挑粮小道;当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走进烈士陵园和革命博物馆,聆听老师讲述革命先辈忠于理想、勇于牺牲的革命故事时,仿佛回到了90多年前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

 当我们沿着老一辈革命先烈的足迹走过,才真正感受到道路的艰险,担子的沉重,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不忘初心的深刻内涵和牢记使命的重大意义!更加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三大攻坚”、“三大战略”的宏程之中!更加深切领悟到井冈山精神对我们的启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井冈山,不朽的传奇!井冈山,永远的丰碑!仅供参考

Tags: 党课   讲稿   党员干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