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入党材料 > 入党程序 / 正文

政法委书记政法教育整顿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范文

2021-05-06 11:08:14

  政法委书记政法教育整顿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范文

 政法教育整顿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

 根据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查纠整改环节工作要求,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会前准备情况

 为保证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质量,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准备。一是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政法工作的重要论述。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参加政治教育、党史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四项教育”,进行了为期X天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专题读书班学习,切实加强思想发动,带头讲授了专题党课。结合工作实际深入研学中央、省市区关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精神,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了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对面向全区各政法单位发放的征求意见表上收到关于我个人的意见建议X条,我主动认领,诚恳接受。主持召开X次座谈会征求意见,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律师代表等意见建议,认真梳理问题和建议X条。三是深入开展谈心谈话。进入查纠整改环节后,与政法委其他X名班子成员之间进行了谈心谈话,围绕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谈认识,围绕“自查从宽、被查从严”谈政策,对照“顽瘴痼疾”结合自身实际谈问题,结合岗位实际谈个人工作打算,达到了找准问题、打开心结、消除顾虑的目的。四是进行了深刻查摆反思。根据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确定重点谈六个方面问题以及征求到的意见建议,我对照党章党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自查自纠、六大顽瘴痼疾、征求意见和建议,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深入查摆自身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并制订了整改措施,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对照检查的主要问题

 (一)

 在对这次教育整顿的认识,对教育整顿表明态度方面。

 开展教育整顿是政法队伍对党忠诚的现实检验,政法队伍是捍卫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重要力量,是党和人民手中掌握的“刀把子”,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党忠诚不动摇。开展教育整顿是加强全面从严治警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在政法系统来一场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彻底割除毒瘤,清除害群之马。开展教育整顿是提高政法队伍能力的必然要求,就是要深化政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开展教育整顿是深入推进司法为民的迫切需要,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

 在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方面。通过这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通过学习教育、自查自纠环节认真查找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不够坚决。面对去年疫情、汛情大考,在化解突出矛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维护了全区平安稳定的大局。但存在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如XX问题重点人员上管理上执行不够到位,涉及到“三跨三分离”XX案件,有些信访人员户籍不在XX,发生事件不在XX,人住在XX这种情况,要上级督促才进行落实。工作大局意识还不够,认为在群体上访中涉及到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应该也负有责任,不能一味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如X月XX日,XX事件,由于市行业主管部门未及时处理,导致属地来承担,心里有委屈。二是部分工作抓的不够紧实。担任XXX以来,除了区委安排的责任分工外,还担任区XXX等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虽然能认真履行自身职责,抓好分管各项工作落实,但是精力过多放在政法、防疫等工作上,对分管XXX仅限于参加大的部署会,对XX重点个案,仅限于听汇报,工作浮于表面,真正静下心来调查研究得不够,思考谋划得不够,拿出有效方案措施还不够多,导致去年XX成绩不理想,XX重点个案化解不及时。三是担当精神不够足,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对短时期之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一些历史遗留的难题,对一些棘手的问题,有时还缺乏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和决心。比如,对化解XXX在涉环境污染、涉众金融等领域信访问题办法还不多。对于多年未化解的积案,想着放一放,稳一稳,缺乏啃“硬骨头”的勇气和决心。有时候满足于把自己分管领域的事干好、把目前重点工作落实好,没有跳出圈子看全局,为全区其他重点工作建言献策不够经常。四是工作方法还有待改进。由于自身分管工作多,相关会议多,活动多,导致有时遇事性子比较急,如一旦碰到XXX,不分青红皂白,没有认真分析事情发生原因,批评分管领导,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归根到底还是自身党性修养不够到位。

 (三)在对分管部门存在倾向性问题方面。按照职责分工,主要分管XXX等部门,分管部门班子能将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坚持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凝心聚力推动部门各项工作稳步向前。但个别部门、领导、干部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层政法综治工作没有形成合力。在各街道(园区)有平安建设办、司法所、派出所和基层法庭,但这些部门在工作上没有形成合力,不能做到资源共享,对各种矛盾纠纷不能很好地集中受理、统一梳理、分流处理。二是少数政法干警素质不高。在一些执法过程中不够文明、不够规范,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还没有深入到政法干警的头脑之中,执法效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差距,如XXX不够规范,给XXX工作造成被动。三是思想整治工作有待加强。少数部门思想政治工作被弱化,认为政治理论可学可不学,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认识不够,当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冲突,更多的注重事务性工作,导致少数单位政治氛围不浓、干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党支部作用发挥不明显。

 (四)

 在对“三个规定”的认识,落实“三个规定”情况方面。经认真自查自纠,本人能严守工作底线,坚决执行

 “三个规定”,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学习不够深入。作为XXX,对“三个规定”学习不够经常、不够主动,存在用时学的“实用主义”的现象。二是宣传不够。很少主动到政法各单位特别是XX等垂管单位进行宣讲“三个规定”具体内容。

 (五)

 在自己及家属是否存在违规经商办企业、违规参股借贷情况方面。经认真自查自纠,本人及家属不存在违规经商办企业、违规参股借贷等情况。

 (六)

 在本单位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方面。总的来看,区委政法委在区委领导下,政法委形成了旗帜鲜明讲政治,敢于担当善作为的良好氛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班子成员交心谈心有差距。平时分管平安建设、扫黑除恶、综治维稳、市域治理等副书记沟通不够,导致工作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如有时将没有提前沟通好的议题提上书记办公会,影响书记办公会工作效率。二是内部管理不规范。在政法委职能科室职责工作不够清晰,工作人员分工不细致,导致少数事情存在相互推诿的情况。在内部规章制度、财务管理、会议记录还不够规范,如党建考核问题反馈政法委支部会议记录本与XXX记录混计等问题。三是工作标准不够高。在文字材料、办文办会上有时存在满足于做完了,而不是做好了。如在XXX工作会议时,由于工作人员放松了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未能按上级要求通知参会人员,被上级领导批评。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

 理论学习深度还不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学习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的重要论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没有与时俱进地用党的先进理论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自身放松了对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建设、政法工作专业性学习的更高要求,真正安下心深入研学时间较少,有现学现用、边干边学、以干代学的碎片化学习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实用主义”的倾向,缺乏挤的精神、钻的劲头,未能从更高的层面深化对政法相关学习的认识,理论素养停留在粗浅层面,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

 (二)

 党性锤炼纯度还不够。虽然清醒的认识到加强党性锻炼,是每位党员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但对锤炼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是长期性的认识不足,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对党性锻炼不自觉地放松了要求、降低了标准。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想办法、出主意,与基层政法干警的距离越来越远,不能更好为XX工作者中重难点等问题提供具有针对性长期性解决问题的办法,说明个人的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与组织要求、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根本原因是精神上

 “缺钙”。

 (三)

 血肉联系浓度还不够。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初心意使命是党员本色的保鲜剂,也是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由于分管工作较多,在各项工作中尽力做到亲力亲为,一定程度上使自己陷入了事务主义,导致下沉基层调研政法工作等较少,疏远与一般政法干警的联系。在信访工作中有时怕麻烦,怕矛盾纠缠,遇到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能避开的就避开。在实际工作中考虑工作能否推进、任务能否完成较多,站在群众利益考虑问题较少,根源是在自己疏远群众,淡化了宗旨意识。

 (四)

 工作作风力度还不够。关注上级多、关心群众少,顺应群众期盼、解决政法干警雇员流失等问题方面用力不够。有时存在怕出错的思想,按传统、找依据、用惯例办事的多,缺少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的韧劲。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推动高质量推动政法工作发展攻坚克难的勇气还不足,长远性、前瞻性问题研究下的功夫不深,用现代化思维、信息化手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欠缺,特别是对新时代政法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等谋划推进工作的创造性、开拓性不强。归根到底还是进取不足、担当不够。

 四、下一步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梳理检视剖析,从以下方面抓好整改落实。

 (一)

 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深化理论武装、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来践行,持续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党史教育,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切实提高抓整改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整改落实筑牢思想基础。坚守“绝对忠诚、对标对表”的政治品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和区委决策部署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不断开创政法工作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

 牢记宗旨惠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把群众摆到心中最高位置,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真情实意办好民生实事。对照“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围绕开好局、起好步来展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等工作。聚焦本次政法队伍自查自纠线索问题、“六大顽瘴痼疾”专项整治、我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好治安稳定、电信诈骗、雪亮工程等民生问题,加大投入保障力度,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一步一步抓好落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

 (三)

 持之以恒改作风。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坚决接除打折扣、搞变通、做选择的投机想法,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事情亲自督办,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主题活动为契机,增强推动政法工作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着力克服等靠依赖思想,解决一批多年未化解XX积案、破解一批XX难题、整治一批顽瘴痼疾,坚决克服

 “方向偏差、态度温差、标准落差”现象,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真正在XX落好、落实、见成效。

 (四)

 永葆纯洁严纪律。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法规纪律,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经常开展与班子成员、分管部门责任人的谈心谈话,及时进行廉政风险提醒。对政策规定不允许、不能办的事情、各类请托、打招呼,坚决说“不”,同时对身边苗头性问题,及时“扯袖子”“咬耳朵”“大喝一声”,坚决向腐败“亮剑”。

 自公元755年12月爆发“安史之乱”至此时已有数年,而自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河南节度副使张巡等率军民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达十月之久,抗击、牵制安禄山叛军,为平叛争取了组织反攻的宝贵时间,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而49岁的颜真卿纵观天下大局,却没有心情准备过节, 他坐在书案前,要为在战争中惨遭毒手的侄子颜季明写一篇祭文,饱蘸浓墨后提笔写下“维乾元元年”……

 自公元755年12月爆发“安史之乱”至此时已有数年,而自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河南节度副使张巡等率军民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达十月之久,抗击、牵制安禄山叛军,为平叛争取了组织反攻的宝贵时间,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而49岁的颜真卿纵观天下大局,却没有心情准备过节, 他坐在书案前,要为在战争中惨遭毒手的侄子颜季明写一篇祭文,饱蘸浓墨后提笔写下“维乾元元年”……

 安史之乱爆发时,海内承平日久,几代百姓都没有见过战争,听说范阳兵起,社会震荡。叛军所到之处,河北诸郡纷纷倒戈,唯有时任平原郡太守颜真卿和常山郡太守颜杲卿兄弟二人坚贞不屈,带领有限的力量抗击叛乱。颜杲卿的儿子颜季明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但他却早早地参与战事,并在平原郡和常山郡之间往来通报消息,传递情报。

 颜家素来就是名门望族,自西晋迄唐,诗书传家,家训、书法历代以来都是当时的翘楚。五世祖颜之推携全族迁往陕西长安,著有《颜氏家训》二十篇,开中国古代家训之先河。颜氏子孙严循家训,皆为忠心报国、刚正不屈的忠烈之士。

 公元756年正月,叛军史思明所部攻陷常山。颜杲卿与其子颜季明被叛军俘虏,坚决不肯投降,父子二人及全家三十多口全部遇害。因为战乱,直到惨案发生两年之后,颜真卿才有机会派侄子颜泉明去为亲人收尸,极度悲愤的颜真卿为祭奠罹难的侄子颜季明,亲自书写了这篇祭文。祭文全文23行,234个字,脱漏一处,涂改14处。每个字都重如千钧,力透纸背。书写祭文全文颜真卿一气呵成,只蘸墨七次。

 《祭侄文稿》刚开始书写时,颜真卿一笔贯之,墨色由重而轻,点画凝重,由初而细。当写到“归”时,颜真卿多么希望侄子颜季明回到身边,家族中大有希望的如“宗庙瑚琏,阶庭兰玉”的佼佼者却惨遭毒手,而自己却只能在两年以后用简单的“清酌庶羞”来祭奠,其情绪强烈变化,墨色转为极其浓润。接着写到“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时,提及罪魁祸首,“何图”两个字突然间放大,颜真卿悲愤之情力透纸背。接着写到“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时,其心情再也不能平复,其墨色是全文中最为浓厚的,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跃然纸上。而对颜杲卿和颜季明父子遇难的原因是“贼臣不救”,颜真卿对同僚的卑鄙之心极端愤怒,极端鄙视,颜真卿写了两遍,涂去一句。祭文书写到最后,颜真卿悲恸之情已无法掌控,由开始书写的行草变为大草,如高山瀑布,率性而为,飞流直下。其情感交织而产生的笔墨效果使作品达到艺术的巅峰状态。这一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当时的悲恸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祭侄文稿》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与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的《寒食帖》并称为中国书法行书的巅峰之作,是后世每位研习书法的学子必须临摹的法帖。然而,它绝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书法作品和一次普普通通的书法创作。它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气血命脉和精神力量,它是一次厚重的历史书写,真实记录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大唐王朝由盛转衰。它更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不怕牺牲、不畏强暴的精神书写。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乏为了理想、为了精神追求而不惜牺牲、慷慨赴死的仁人志士。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叛军李希烈攻陷汝州,围困洛阳。75岁的颜真卿在人生暮年被任命为宣慰使,深入敌营力图安抚说服叛军,却不幸被囚禁数年。贞元元年(公元785年),颜真卿被转移到蔡州龙兴寺囚禁,他用标准的楷书留下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纸书帖《移蔡帖》。

 作为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此前的他已经清楚地明白去叛军所部,必遭横祸,但他没有退缩,没有抱怨。而被囚禁的日子里,他自知来日无多,也清楚地看到大唐已经千疮百孔,日落西山,但他仍然抱有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在《移蔡帖》里写下了“有唐之德,则不朽耳”的句子。

 这年8月,颜真卿在多次拒绝投降后被李希烈的叛军所杀,至死对叛军仍然骂不绝口。

 西汉中期淮南王刘安召集门下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积多年之功而编纂而成的一部重要文献,其基本特色,是立足于老子思想的主体性,尊奉相传的黄帝学说,同时兼容并取诸子百家之长。其根本特征之一,就是学术上呈现鲜明的综合性、系统的融贯性、高度的整体性与显著的互补性。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兵学思想成为了《淮南子》整个理论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正是因为这样,《淮南子》的兵学观念也体现出系统整合的特点。《淮南子》的兵学论述主要集中于《兵略训》《主术训》《氾论训》等篇,其兵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战争起源缘于“分不均,求不澹”。《淮南子》认为,战争之所以难以避免,乃是受人性内在本质驱动的必然结果,但是社会财富毕竟有限,无法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而人类内部又往往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社会物资财富分配上的不公,更是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引发战争的爆发。“分不均,求不澹,则争。”由此可见,《淮南子》是着眼于人的物质欲望与物资不足的内在矛盾关系,来揭晓并说明战争的起源问题的。

  “兵之胜败本在于政”的战争制胜理念。《淮南子》认为,政治清明,上下和谐,克敌制胜就有了政治上的基础,“兵之胜败,本在于政。政胜其民,下附其上,则兵强矣。民胜其政,下畔其上,则兵弱矣。”“修政于境内,而远方慕其德,制胜于未战,而诸侯服其威,内政治也。”反之,如果政治黑暗混乱,那么就不免由强转弱,由多转少,由胜转败:“地广人众,不足以为强;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为存政者,虽小必存;为亡政者,虽大必亡。”这种政治为军事胜负的前提,《淮南子》将它理解为“道”:“得道之兵……因民之欲,乘民之力,而为之去残除贼也。故同利相死,同情相成,同欲相助。顺道而动,天下为向;因民而虑,天下为斗。”在此基础上,《淮南子》进而区分了战争的基本性质,即“义战”与“不义战”。认为战争的宗旨,当是为了追求“正义”:“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将以存亡继绝,平天下之乱而除万民之害也!”为此,其亟切倡导“义战”,认为“义兵之至也,至于不战而止”!

  “乘众人之智”的将帅素质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置将不慎,一败涂地”。将帅是军队的灵魂,是军队的大脑,关系着全军上下的生死,国家社稷的安危,这乃是古代兵家的共识,《淮南子》在这方面也没有例外。《淮南子》对将帅的素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强调身为将帅者要具备“独见独知”,即拥有“见人所不见”“知人所不知”的高于普通人的认识能力与睿哲智慧。但是,这种“独见独知”的能力,绝对不是自以为是,独断专行,而是能够做到开诚布公,集思广益,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即所谓“乘众人之智”“用众人之力”。

  重“权”任“势”的作战指导原则。《淮南子》在作战指导思想的阐释上,也有很多创新思想。《淮南子》认为,作战的宗旨与作战样式必须随时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变革,及时创新,而切忌墨守成规,僵化保守,画地为牢,不思进取。“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主张用兵打仗要拥有“三势”“二权”,即“气势”“地势”“因势”以及“知权”“事权”,其核心内涵,是要根据己方高昂的士气、有利的地形和部队的实际状况,积极创造和运用有利的作战态势,并针对敌方的实际情况,灵活用兵,因敌变化,致人而不致于人,从而克敌制胜。而要做到这一点,《淮南子》认为,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巩固自身:“盖闻善用兵者,必先修诸己,而后求诸人。先为不可胜,而后求胜。修己于人,求胜于敌。己未能治也,而攻人之乱,是犹以火救火,以水应水也,何所能制!”

  《淮南子》的兵学论述,在文字上亦颇有特色,可谓优雅生动,从而与兵学原则本身交相辉映,相形益彰。

 《开罗宣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成果,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开罗宣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成果,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开罗宣言》发表的背景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后,盟军分别在北非战场、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取得巨大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了重大战略转折。1942年11月,英军获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北非战场迎来了转折点,到1943年5月,北非战场上的25万德意军队全部投降,北非战场的胜利结束给开罗会议的召开提供了安全保障。1943年2月,德国军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惨败,苏德战场的局势开始逆转,苏联红军开始掌握苏德战场的主动权,开启了苏德战场的战略反攻阶段。1943年2月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了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的胜利,标志着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的完成,战场主动权已完全转入美军手中。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投降,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德国和日本已经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投降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1937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作为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阵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行径遭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大部分日本陆军主力被钳制在中国战场。中国军队的抗战难度随着战争时间的不断拉长和敌人数量的增加而加大。到1943年,中国军队在战场上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重要的国际援助补给线被日军切断,来自盟军的大部分援助物资只能通过驼峰航线等运输方式输送到中国。即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仍然取得了鄂西会战、常德会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开展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更是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艰苦斗争的精神。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重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通力合作下朝着胜利方向前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斗争,进入了国际理性合作的新阶段。到1943年底,世界各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发展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民族,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旗帜下,在全球范围内创造性地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通过一系列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方面的国际协调,有效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力量,在世界各主要战场获得了巨大胜利。在尊重各同盟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观和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同盟国之间通过政府高层会晤或者首脑间会谈等方式,寻求双边或多边利益的优化和整合,对彻底战胜法西斯主义、构建战后国际体系,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模式。

  为了赢得战争的彻底胜利,讨论战后世界的安排,同盟国之间迫切需要举行一场大国首脑之间的会谈。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在埃及开罗近郊的米纳豪斯饭店召开。在开罗会议期间,中美英三国领导人分别进行了会谈,主要讨论了中国问题、战后处置日本问题、反攻缅甸问题和亚洲各被压迫民族问题。三国首脑决定就此次会议发表一份共同宣言,《开罗宣言》的文本草案经中美英三国首脑一致同意后,正式定稿。随后,宣言文本被送往德黑兰,听取苏联领导人的意见,苏联领导人表示完全赞成宣言及其全部内容。最后三大国于12月1日共同发表了《开罗宣言》。

  《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

  《开罗宣言》郑重宣布:“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开罗宣言》宣示了中美英三国联合对日作战取得了一致意见,决定了中美英三国对日作战的军事计划,确认了日本发动的对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侵略性质,表明了中美英三国坚持长期作战以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从军事上为获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战略和战术部署。

  《开罗宣言》认定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对外掠夺土地的行为是国际法上应予惩罚的侵略行为,规定了日本自一战以来所获得或占领的太平洋岛屿都将被剥夺,同意将日本驱逐出被其武力占领或攫取的一切土地;确认了近代日本侵略、掠夺中国领土的法律事实,确认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所有日本从中国侵占的土地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战后应归还中国;决定了在相当时期,使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的朝鲜获得自由和独立;从政治上为战后如何处置日本作出了战略部署。

  《开罗宣言》是近代以来第一份明确承认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为中国领土的国际文件,是确定台湾法律地位的有力证据,并为解决钓鱼岛争端提供了法律基础。按照《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二条规定,“所谓‘条约’,指国家间所缔结而以国际法为准之国际书面协定,不论其载于一项单独文书或两项以上相互有关之文书内,也不论其特定名称如何”。《开罗宣言》能够满足《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条约界定的要求:首先,它表达了中美英三个国家的共同意志和约定;其次,它符合并体现了维护正义与和平的国际法原则和目标;再次,它明确规定了三国对日作战的行为规则、宗旨和惩罚措施。《开罗宣言》所具有的这三个条件,不但使它从本质上区别于国家间的一般政策性声明,成为一项法律文件,而且具备了国际法上条约构成的法律要素,成为三国间的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开罗宣言》的法律性质与效力不但在法理上无懈可击,事实上也很快为后来的国际实践所确认。

  《开罗宣言》的重要意义

  《开罗宣言》的发表对之后世界各反法西斯战场局势的走向具有指导作用,成为了构建战后亚太地区国际格局的法律基石,开启了整个亚太地区领土安排和国际秩序的新阶段。《开罗宣言》起到了明确战争目的的作用,确定了盟国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最终军事目标,鼓舞了中国战区和太平洋战区人民的斗志,为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奠定了基础,是一份奠定和平的国际文件。《开罗宣言》不仅确定了战后对日本领土的界限划分,也解决了此前帝国主义争霸以及军国主义肆虐给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造成的灾难,明确了武力掠夺别国领土的非法性、无效性,以及赋予被压迫民族独立和自由的重要性,是一份弘扬正义的国际文件。《开罗宣言》是关于中美英三国与日本之间结束战争状态、构建亚太战后国际秩序的国际文件,是战后处置日本的基本法律依据,始终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开罗宣言》是开罗会议的重大成果,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威望,表明了中国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认可和支持,提升了中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国际形象。

Tags: 政法委   对照   政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