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公文写作 > 调研报告 / 正文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青少年道德教育

2019-12-03 07:34:16

摘要:计算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很多负面影响。叶于鉴别能力较弱、却占上网人数三成的学生群体来说,如何最大限度地进免网络的负面效应,培育学生网络道德观的问题也成为广泛关注焦点。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负面效应、网络道德规范

网络日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的重要平台。据统计,我国网民人数目前已超过1亿,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人际关系疏远、信息污染、网络犯罪等负面效应。对于鉴别能力较弱、却占上网人数三成的学生群体,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网络的负面效应,培育学生网络道德观的问题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焦点。

一、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

1.缺乏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

网络使青少年学生面临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尖锐复杂的斗争,面临大量西方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面临某些腐朽没落生活方式的侵蚀,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影响,致使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加之一些参与网络文化制造、传播的人有一种游戏人生的态度及价值观取向,许多消极厌世的世界观、人生观夹杂在网络文化之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泊来品”特别容易吸收。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很容易使学生淡化国家意识,瓦解民族身份,失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缺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良好的责任感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行为的基本要求。但不少学生都认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载体,网上的人看不见自己,所以可以滥用权利、为所欲为,甚至可以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可以编造谎言,导致学生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不少学生从网上下载不良信息,私下传播观看、沉迷于网上游戏或聊天、热衷于网上恋爱,甚至不择手段威胁恫吓老师和同学等等。

3.缺乏自律意识和抵杭诱惑的能力

青年人夭性好奇,网络的虚拟性、互动性切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受到学生的“追捧”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少学生与网络结下“不解之缘”、难以自拔,将金钱和时间都花费在网络上,产生了网络综合症,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少数学生沉迷于网吧,一学期下来主课红灯高挂,更有一些女生为网恋所惑,擅自离校出走。此外,网络交流缺乏真情实感,没有压力和惩罚,分不清虚拟和现实生活的差异,极易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些都可能使青年学生倾向于作恶、厌世、自我中心、祟洋媚外、拜金主义等思想倾向。个别学生受网上色情、暴力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出现偷窃、抢劫、打架斗殴、强奸等严重问题,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青少年学生的网络道德规范势在必行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道德是社会以善恶评价方式、依靠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以及社会舆论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是社会的道德,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生活,是适应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共同利益关系这一人类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而产生的。它的产生与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不可分割。新型的网络道德规范的产生也是如此,网络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是其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基础。

随着网络进人校园,越来越多的学生与互联网结下了不解之缘。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资料、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影、下载软件、发表议论、玩游戏、交朋友、看新闻等等,可以说学生对互联网是“一网情深”。因为网络的丰富性、虚拟性和互动性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实现自身需要的舞台,网络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甚至日常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

由于网络的传播调控难度大,精华、糟粕同时存在,加之上网交流的人的政治立场、道德品质、文化修养、思想方式、交流目的各不相同、鱼目混珠,给学生工作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日益突出,网上诈骗干扰社会和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网上迷信、色情、暴力和其它有害信息的传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网络信息传递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为错误思潮和腐朽文化的侵蚀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所以学校应该切实加强网络道德,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但是目前在网络信息化教育过程中,一些学校往往只注重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纯工具和纯技术教育,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导致青年学生网络道德严重缺失。

三、如何加强青年学生网络道德规范

学校要把加强网络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利用校园网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下功夫、花力气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教育的合力。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密切关注网上的动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间题。要充分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