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公文写作 > 经济文书 / 正文

金融运行报告 浙江省金融运行报告(上)

2019-11-29 07:37:01

[内容摘要]2005年,浙江省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科学性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达13365亿元,人均超过3400美元,物价涨幅回落趋稳,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二次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关系更趋合理;供求关系出现变化,房地产价格增幅回落;率先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子,就业和社会保障不断加强。金融业积极顺应经济社会需要,继续保持健康稳步发展。货币信贷运行平稳,存贷款增长适度;金融市场功能得到增强,直接融资比例继续提高;各项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预计2006年,在市场制约和宏观调控下,浙江经济将进入稳定增长和转型调整期;金融运行肩负保持总量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双重使命。

金融运行情况

2005年,浙江省全融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货币信贷运行平稳,市场主体积极参与金融市场交易,信用工具替代现象凸显,直接融资比例继续提高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一)银行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1.机构体系不断优化,效益持续良好

2005年末,银行业机构数比上年减少3.0%,从业人员比上年增加2.3%。2004年以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特别是2005年农村信川合作机构改革全而深入展开,是浙江银行业机构精简的主要原出、

金融机构(不含外资机构。下同)经营状况良好,资产和利润增长明显。全年实现本外币利润401.6亿元,同比增长67.5%;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8.6%;不良贷款实现“双降”,余额和比例分别下降51.2亿元和0.7个百分点,年末不良贷款比例仅为2.4%。

2.存款稳步增长,结构性变化明显

各项存款保持稳定增长,但结构变化明显。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同比增长18.3%。其中:企业存款增长较弱,年末同比增长8.0%;增量占比同比下降20.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企业经营效益继续下降、资金周转速度降低,另外企业存款转为商业汇票承兑保证金存款和银行审慎发放贷款使派生存款减少,也是导致企业存款减少的原因。

储蓄存款加速增长。12月末,储蓄存款同比增长17.8%,增量占比同比提高8.5个百分点。储蓄存款增速逐月攀升的原因主要是:受CPI走势趋稳、利率上调影响,实际利率转负为正使居民储蓄意愿增强;同时股市持续低迷、楼市观望气氛较浓、小水电、煤矿等能源投资受影响和消费需求不旺,也减弱了对储蓄的分流作用。

其他存款快速增长,年末同比增长41.5%,增量占比同比提高13.3个百分点;其中,保证金存款新增占全部其他存款增量的59.2%,是其他存款增势强劲的主要原因。

存款稳定性明显增强。本外币储蓄存款增加额的定、活期比例由2004年的1.1:1提高到2005年1.5:1。表明居民定期储蓄意愿增强。

3.信贷增长适度,信用工具替代现象凸显浙江省信贷走势自2004年高位回落后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全年信贷投人与经济增长基本吻合,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速高于我省预期GDP增速、CPI上涨之和0.6个百分点。

12月末,浙江省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3%,增速同比回落6.5个百分点。信贷投放趋缓的原因:一是商业汇票业务和短期融资券对贷款的替代作用增强;二是金融体制改革进程加快、银行信贷供给内部约束进一步强化;三是浙江经济增长周期由高速扩张阶段进入平稳增长阶段,信贷有效需求减弱。四是受借贷成本上升影响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度减弱影响,企业外汇贷款意愿下降,外汇贷款下降6.4亿美元。

2005年,浙江省小企业信贷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小企业贷款增长明显加快:年末全省小企业贷款余额达3109亿元,比年初增长17.2%;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2005年末对983户成长性中小企业监测也显示:100户最具潜力小型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了34.2%。

专栏1:

浙江省小企业信贷制度改革实践

浙江省金融系统自2000年开始研究和大规模推广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措施,以信贷产品创新为切入点、重点解决制约银行放贷过程中企业可抵押资产不足问题。

2004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大部分中型企业融资难问题逐步缓解.浙江省金融机构开始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点逐步转向小企业。

2005年以来,浙江省小企业信贷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展开。9家在浙金融机构相继开展了中小企业信贷制度的改革试点;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也配套出台了《浙江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试行办法》,由省财政出资2500万元、各级地方政府再按1:1配套出资,对销售500万元、贷款2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贷款进行风险补偿,并首先在浙江省工行、农行系统试点。浙江省小企业信贷制度改革试点主要着眼于整个信贷管理理念、模式和机制的改进。一是设置专门的机构。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特色支行、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等,专门负责中小企业信贷的探究和市场服务、拓展。二是制订专业性制度。针对小企业特点,专门制订了《小型企业信贷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支持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小企业贷款业务实施细则》等适合小企业的信贷制度。三是提高信贷服务效率。针对小企业贷款要求时效高等特点,简化信贷流程,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减少业务操作层次。四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强化正向激励。五是利用政府信用,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4.银行业流动性充足,商业汇票业务再创新高

在承兑、贴现业务连续5年保持40%和66.2%以上增速的情况下,2005年浙扛省票据市场业务仍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全年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增长46.3%,获取可观的保证金存款仍然是商业银行签发商业汇票的主要动力。

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迅猛发展是2005年浙江票据业务的突出特点。由于异地金融机构以“倾销式”贴现利率和贴现条件抢滩浙江银行承兑汇票市场,浙江的银行承兑汇票直贴业务快速回落,全年累计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增长9.8%,年末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承兑余额比为38.4%,同比下降了12.4个百分点。为应对异地金融机构竞争,浙江银行业另辟蹊径主动开展收益率高、风险相对较难把握的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以稳定优质客源和提高综合收益率。全年累计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同比增长139.4%。

由于全年资金持续充裕,商业银行普遍将增持票据作为消化存差资金和加强流动性管理的手段。全年累计办理买断式转贴现(转入)同比增长93.8%,创历年新高。

5.定价能力有所提高,利率走势差异明显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浙江银行业自主定价权扩大,定价能力逐渐提高。总体而言,全国性商业银行定价能力高于小法人金融机构。

全年信贷市场与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反差明显,呈现信贷市场总体上升、货币市场下降的特点。人民币贷款如权利率水平缓慢上行,四季度为6.7%,比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利率上浮比重扩大,全年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75.4%,比上年高13.3个百分点。

美元小额存贷款利率总体持续上扬,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由1月份的0.9%升至12月份的2.5%。美元贷款利率主要以LIBOR加点确定,增势相对缓和。

浙江省民间借贷利率总体上升,四季度为12.4%,比上午末提高了0.8个百分点,高出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85.0%以上。但问卷调查显示,50%左右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前民间借贷利率适中。

票据贴现和转贴现利率呈逐月下行态势,12月银票贴现和买断式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同比分别下降了80个基点和66个基点。转贴现利率紧跟货币市场利率走势,银票贴现利率则在转贴现基础上加点浮动。

6.银行业改革逐步推进.对外开放有新进展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25家合作银行和42家统一法人联社已全部批准开业,13家两级法人联社规范工作顺利完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农村合作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和信息披露也在试点之中。申请票据发行的79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年末整体资本充足率达到11.7%,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不良率为3.9%,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城市商业银行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基本完成阶段性增资扩股工作,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形成,其中75%家行已完成增资扩股并及时调整了董事会、监事会结构。

按总行统一部署,国有银行在浙分支机构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银行业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杭州市商业银行与澳洲联邦银行、杭州联合农村合作银行与荷兰合作银行开展战略合作均已取得实质性成果。新增设外资银行分行1家(东亚银行杭州分行)、代表处1家。

(二)股票交易和筹资明显减少,股权分置改革快速推进

2005年底,总部设在浙江省的证券公司共有6家,证券营业部195家,证券服务部84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13家。全省证券公司经营处于调整期。证券交易量4852.4亿元,同比下降23.3%。期货经纪公司受行情持续低迷、业务品种单一、竞争同质等影响,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全年共完成交易额20486.4亿元,同比减少10.9%。

全省共有上市公司106家。其中A股84家,B股2家,同时发行A、B股1家;另有境外上市公司19家,其中:H股8家。上市公司累计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486.5亿元。全年有3家公司新上市,共募集资金5.5亿元,同比回落90.7%。

股权分置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全省39家上市公司已完成股改或公.告方案,占应股改公司的44.8%,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6家,民营控股上市公司32家,外资控股上市公司1家。全省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呈现出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股改积极性高、中小企业板率先全部完成股改以及非流通股东对价支付合理等鲜明特点。

(三)保费收入稳定增长,赔付支出有所增加

2005年,全省共有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25家,比上年增加4家。保险业资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省保险业资产同比增长16.9%。保险深度、密度分别为2.3%和661.4元,同比分别下降0.3个百分点和增加30.5元,表明公众对保险的认可度有所提高。

随着银、邮代理等传统保险营销渠道的萎缩,保险专业中介实现了市场主体的跨越式发展,年末全省保险专业中介73家,是上年同期的2.3倍。

全年共实现保费收入313.3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车险占比高,同比增长20.7%,占非寿险保费收人的69.8%。受各公司业务政策调整和营销人员流失的影响,寿险公司业务发展速度缓慢,全年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同比仅增长3%。

全年保险业共赔款和给付支出94.5亿元,同比增长6.8%。浙江连续多次遭受台风灾害,财产险业务赔款68.3亿元,同比大幅13.5%;寿险业务赔款和给付26.2亿元,同比下降了7.7%。

(四)金融市场功能进一步增强,直接融资比例继续提高

1.债券回购交易量增加,现券交易和信用拆借大幅减少

全年累计债券回购交易量同比增长12%;累计现券交易量和信用拆借量同比分别减少16%和37%。主要原因是省内会员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增加以套利和资金融通为目的的债券回购交易量,并控制现券交易和信用拆借量。

2.结售汇顺差继续扩大,黄金交易发展较快

全省银行结售汇同比增长33.5%,净结汇同比增长37.5%。货物贸易结售汇顺差同比增长40.3%,奠定了全省净结汇大幅增长的格局。由于远期和即期售汇汇差保持相对稳定,使远期售汇合同签约数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1051.2%。

浙江市场对商业银行的黄金业务有较高的认可度。商业银行全年办理黄金交易6262公斤,比上年增长168.7%。其中:对公实物黄金代理交易3926公斤,黄金租赁业务交易.202公斤,个人账户黄金交易1852公斤.个人实物黄金交易282公斤。其中个人账户黄金交易主要集中在金价高涨期,买涨不买跌现象明显。

3.产权交易规模较大,交易品种日趋丰富

全省共有28家产权交易机构,注册资本最高达2200万元。其中9家为事业单位,19家为公司制法人,大多由民营资本参股或控股。产权交易成交额60多亿元,交易品种包括国有产权转让、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市场摊位经营权转让、处置金融不良资产、项目融资等。

4.直接融资比重提高,民间借贷仍然活跃

全省非金融机构以贷款、债券(包括企业债与短期融资券)、股票三种方式融人资金总额的占比由上年的97.1:2.3:0.6变为2005年的96.9:2.9:0.2;直接融资比重由2.9%提高到3.1%。全年发行短期融资券占全部融资额的2.4%,是直接融资比重提高的主要原因。

民间借贷仍较活跃。监测显示,全省民间借贷规模总体扩大,总金额和单笔金额逐季提高。民间借贷成为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问卷调查显示,参与民间借贷活动的小企业占比较大企业高出22.7个百分点。

(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顺利推进,金融生态环境继续改善

通过在经济、市场和文化等领域的共同推进,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继续改善。中国社科院2005年发布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课题报告显示:浙江省的金融资产质量在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为AAA级,全省有6个城市在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估中进入前10位1。一是经济基础雄厚,市场化程度高。“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2.8%,总量超万亿,人均GDP达3000-5000美元,已进人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新阶段。2005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65%以上。二是中介机构发展迅速、服务规范。营利性的中介机构家数居全国之首,非营利性的如行业协会有近3000家。率先在全国制定颁布《浙江省社会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规范中介服务机构有序发展。三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顺利。2002年省政府创建了“信用浙江”网站。2005年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组织完成各地方性金融机构企业征信数据接入及贷款卡数据的迁移,成功实现全国集中的企业征信系统在浙江的试运行;率先实现个人征信系统全省联网运行;发布《浙江省借款企业资信评级业务监督管理准则(试行)》,规范和发展全省资信评级市场。四是政府管理进退有度。浙江各级政府不断寻找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的有机结合点,为市场主体和市场机制的发育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经济运行情况

2005年,宏观调控进一步深化,政策效果显现,浙江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3365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2.4%,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28160元,比上年增长11.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53.6:39.4调整为6.5:53.5:4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比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

(一)总需求保持较强拉动力,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全省三大需求保持较强的拉动力,投资稳定增长.消费需求旺势不减,出口增势强劲,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稳步扩大,财政收支良好。

1.投资增速回落,经济内生增长活力弱化

2005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52亿元,同比增长15.1%,限额以上增长183%,增幅同比分别回落5.1、8.5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5.4%、21.2%、16.1%,其中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2.9和6.3个百分点。

在要素市场紧张的格局下,基础设施和政府项目投资刚性增长.对民间投资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2005年,全社会非国有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比“十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低20.1和21.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比上年下降3.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萎缩是投资增势下滑的主要原因,表明经济内生增长活力有所弱化。

2.消费需求保持稳定,消费结构升级趋缓

2005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9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6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10.4%和6.4%。

全省城乡居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性支出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0.2%,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6.1和4.6个百分点。消费热点仍集中在建筑装潢材料、石油和服装鞋帽类等传统领域,而汽车、住房等前几年的消费热点受基础设施落后、油价上涨和房价过高且走势不明等因素制约,增长趋缓。

制约消费增长和结构升级的深层次原因来自收入差距扩大和未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4:1扩大到2.5:1;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由上年的0.36上升到0.37,,另外,医疗、教育、养老等体制环境不完善也成为影响消费增长和结构升级的因素。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