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公文写作 > 经济文书 / 正文

浅谈五十年代中国电影海报的设计风格和视觉呈现

2020-11-03 20:29:42

以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海报为例—— 浅谈五十年代中国电影海报的设计风格和视觉呈现 摘 要:中国五十年代的海报中色调大多运用红黄,字体大多运用粗壮有力的黑体宋体,视觉冲击较为强烈,迎合了遭受战争创伤后的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态。而画面也大多运用战争英雄的肖像或者主人公团聚为主。本文通过几个有代表性的海报,从文字、色彩、图形等来进行分析和比较,谈一谈五十年代中国电影海报的设计风格以及带给大家的视觉呈现。

关键词:电影海报 设计 视冲击 鲜明 目 录 1五十年代中国电影画报设计的历史背景分析 2 1.1时代特征 2 1.2美术特征 3 1.3科技特征 3 2以五十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所拍摄的电影绘制的电影海报为例,分析五十年代电影海报的平面视觉元素和设计风格 4 第一类 以文字为主的海报 4 第二类 以图形表现创意分析为主的海报 5 第三类 以版面排版为主的海报 6 第四类 以色彩为主的海报 6 2.1 形象鲜明 7 2.2 色彩火热 7 2.3 字体有力 8 2.4 构图稳定 8 3中西方五十年代电影海报设计风格比较 9 3.1 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差异 9 3.2 文化差异下的视觉呈现比较 10 4当代中国的电影海报的重新诠释 10 5结语 11 1五十年代中国电影画报设计的历史背景分析 1.1时代特征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后,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相比之下,由于受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电影、美术的发展相对落后,显得比较单调、贫乏,但随着社会政治、文化的需要和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海报作为一种传媒载体,迅速发展开来。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艺术从属于政治,文艺是要为政治服务的。因此,中国电影海报的创作主要是以政治宣传为主要目标。

1.2美术特征 从1950年开始的1O年,中国的艺术设计受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中国的电影界一面大肆抨击和批判欧美电影,一面借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创作形式,在冷战格局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以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受压迫的第三世界国家为主的国际交流框架,史称“苏联模式”。面对这种社会形势,既具有中国民族传统艺术又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中国海报便应运而生了。这种海报既融合了中国年画和其他工艺美术设计品的特点,又充分强调了民族艺术设计风貌的平面装饰效果。为了达到更好地宣传效果,海报以最鲜明的色彩和最醒目的文字向大众传播,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为解放后的新中国营造了一种轰轰烈烈的红色革命氛围。

1.3科技特征 50年代,科技尚不发达,人们对电影海报的创作仅仅局限有手工的描绘;
抗战时期,中国的海报多以版画雕刻为主,这完全取决于当时的国情和经济形势;
到了民国时期,随着印刷术的广泛应用,海报也以印刷式向外发布。

2以五十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所拍摄的电影绘制的电影海报为例,分析五十年代电影海报的平面视觉元素和设计风格 首先展示几张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在五十年代十分具有代表性的电影海报,这些海报在当时具有不可磨灭的时代意义。同时,我将从形象、色彩、文字和构图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五十年代电影海报的平面视觉元素和设计风格。

第一类 以文字为主的海报 这类海报引用大量的文字,对图片要诠释的内容进行解说,使观众看了更加清楚明了,从而起到宣传的效果。

如图《长空比翼》,1958年拍摄于抗美援朝这段历史背景下,影片还原了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的辉煌战绩。图《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拍摄于1956年9月,影片题材主要来源于抗日战争时期军民共同抗战的历史背景。这些海报都是通过一段段文字对不同场景的图片进行描述,表现很直白。

第二类 以图形表现创意分析为主的海报 这类海报以图片、画面展示为主要宣传方式,通过直接冲击观众眼球的方式,形成吸引力,达到宣传效果。利如《通向拉萨的幸福道路》,拍摄于1956年4月。1950年初,为了完成统一祖国大陆的历史使命,毛主席指示进军西藏的解放军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11万人民解放军和工程技术人员劈悬崖,降天险,历经四年时间修成了川藏公路。这部影片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完成的,它记录了川藏公路的修筑过程。图片向观众展示了上有天堑下有通途,中间是解放军进藏的行车队伍,通过这几个元素非常形象的反映了要宣传的内容。

第三类 以版面排版为主的海报 这类海报通过别出心裁的版面设计,将要表现的主题凸显出来,从而达到直观的宣传效果。如图《这绝不是小事》用六个讽刺短片的形式来反映当时社会上浮现出的一些不正之风的现象,是一部典型的警示教育片。设计者将六个讽刺短片用六个小图片形式发散排列,直观感受非常清晰。

第四类 以色彩为主的海报 这类电影海报无一不是色彩鲜明,对比强烈,文字醒目。下面对这些类别的海报做进一步的分析。

2.1 形象鲜明 五十年代,是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刚刚结束后的新中国的开端,非常强调党的领导性,民族性,战斗性和群众性。电影海报为了达到这种宣传效果,将这些鲜明的领袖形象、党的形象工农兵形象和群众形象作为设计元素和图像符号形成视觉作品,展现在大众面前,这其中以毛主席的形象应有最为广泛和普遍。在《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中,我们一眼就能看到一个解放军战士士气高昂、向前进军高大形象;
在《通向拉萨的幸福道路》的海报画面中一辆辆军车在通往拉萨的道路上行驶,呼应了电影名称;
《长空比翼》的海报中形象鲜明的空军战士给了我们视觉的正面冲击;
《跃进花开朵朵红》讲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故事,画面中一名高级军队指挥官指挥各行业奋进的场景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大搞生产,积极跃进的显示反映。《这绝不是小事》中描画了几个讽刺场景,形象鲜明的呼应“这绝不是小事”。总而言之,这个时代的第一大特点就是将要刻画的形象既鲜明生动又一目了然的展现的展现在大众眼前。

2.2 色彩火热 五十年代的海报色彩是以红色为主调,以黄色、白色、黑色为辅调,这其中含有一定的政治隐含意义。红色、黄色等鲜艳明快的暖色调象征着革命的积极性、政治的坚定性,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象征着 “正能量”,以白色为主的冷色调则象征着消极、反动、不正之风等。例如上图中有些用黄色字体、有些用红色字体均象征者胜利和喜悦,而有些图的白色字体寓意着警醒、不正之风等消极消极含义。由此可见,具有明确的色彩倾向和指向性是50年代的时代特征。

2.3 字体有力 海报中的文字既包括介绍影片内容的文字,也包括字体设计。由于这个时期的海报具有非常明确的政治指向性,使得海报中的文字有两大基本特点:一是对电影内容的表述直截了当,口号简短有力,如“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通往拉萨的幸福道路”、“载歌载舞访问中国”等,简单明快,通俗易懂,字面含义连普通老百姓都能看懂。二是字体多选用黑体、宋体,显得刚挺稳重、粗壮有力,以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在第一时间直击观众眼球,如“跃进花开朵朵红”、“载歌载舞访问中国”标题都是用的醒目的宋体。

2.4 构图稳定 构图是将艺术作品思想与形式相结合的有力武器,通过构图能够快速传递信息,因此图形是电影海报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在五十年代的电影海报中,基本采用的都是辐射型构图和三角形构图。辐射型构图以其向外的张力和向内的吸引力为主要特点,使得画面中心位置非常突出,整个画面具有强烈的动感。在宣传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很多海报中采用的是辐射型构图。三角型构图具有超强的平稳感好 协调感,这种构图方式对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非常利用。上图《跃进花开朵朵红》采用的三角形构图。

3中西方五十年代电影海报设计风格比较 3.1 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差异 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中国和西方呈现出来的艺术设计作品也不同。中国是以水墨和意境为主,而西方则是以光影和立体结构为主,这使得中西方在电影海报的设计上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这一点在抗战时期的电影海报中就能明显感受到。抗战时期,中国的海报多以版画雕刻为主,这完全取决于当时的国情和经济形势。到了民国时期,随着印刷术的广泛应用,海报也以印刷式向外发布,但在立体感和色彩上与西方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政治背景,导致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中断。到了冷战期间,中国开始受到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绘画艺术创作观念的影响,开始在国内推广素描教学体系,展览苏联和波兰的海报,使得写实的风格占领了宣传画创作的主流,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由此形成。国内的一些艺术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土特点,在民族绘画形式语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些油画家把传统工笔画重造型的平面化、重色彩的装饰化的表现方法运用到创作中,一时间名声大震,倍受瞩目的《开国大典》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作品。而1959年创作的《毛主席万岁》这个作品则是在海报领域里将装饰性的色彩与细腻的造型完美结合的典型代表。

3.2 文化差异下的视觉呈现比较 中西方电影海报的不同,除了表现手法外,还体现在设计元素上。中国历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象形文字,象形文字重在“达意”,这在海报中的运用也可以起到强烈的表现力和独特的视觉冲击力,还能给大众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而西方善用“无饰线字体风格”,这种字体比较宽,给人以典雅和浪漫的视觉感受,深得西方设计师的厚爱。此外,中国还喜欢在电影海报中融入国画和墨宝的表现形式,创作上融入儒家道家的哲学观,显得严谨和规范;
而西方的创作中经常加入卡通动漫、幽默喜剧元素,相对抽象,显得更加后现代主义。

4当代中国的电影海报的重新诠释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更加多元性,人们思想更具开放性,艺术和设计形式更具自由性,与五十年代以政治为主要生命线的电影海报相比,当代海报更具有随意性,手法更加多样,内容能加丰富,功能更加强大。当代中国电影海报不仅注重对人物造型、故事情节的逼真刻画,而且注重对情感的描绘、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的细腻表现,以及通过色彩对故事情节的渲染。从这个角度来讲,当代中国海报的设计风格和视觉呈现更符合电影海报的构思特征。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由于受到国际化趋势的影响,中国电影海报的民族性逐渐被削弱,长此以往,中国海报将会面临缺乏生动性、与西方海报千篇一律的尴尬局面。

5结语 电影海报是电影艺术的延伸品,一张好的电影海报不仅能精确的传递电影信息,表达情意,更能激发大众的兴趣、提高关注度。虽然五十年代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但是战争并没有完全从我们的脑海里上撤退,为了巩固政权,这个时期的海报主要以政治宣传海报为主,因此如何巧用色彩文字和图形营造版面视觉冲击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在品味和欣赏的同时不断学习、探析,使中国的电影海报艺术绽放出更绚丽的风采。

参考文献 [1] 李长春.书籍与版式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 赵农著.中国艺术设计史:山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3] 李少白.中国电影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邹加勉.海报百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5] 陈瑞株.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Tags: 浅谈   中国电影   设计风格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