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公文写作 > 经济文书 / 正文

「开题报告」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分析

2021-01-02 11:11:43

开题报告 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分析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
盈余管理在近20年来成为了专家学者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在中国市场经济不完全成熟的环境下,盈余管理被作为上市公司管理者用来调节和粉饰对外报表的一个很好的手段,但是现实中往往盈余管理的目的与程度都是不当的。过度的盈余管理扭曲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对投资者造成利益损害。

中国证监会关于IPO、配股、ST、PT等从法律方面做了一些硬性的规定,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条件,从各个手段过度包装自己的财务数据。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缺乏可靠性、可比性、相关性等,从而影响政府、投资人、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严重的造成利益相关者的巨大亏损。过度的盈余管理会影响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由于财务数据的失真,会使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影响个体间资源配置,最终损害了整个社会的效率。过度的盈余管理还会对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给企业带来短暂的春天,可以解决亏损上市公司的暂时的困难,但是一旦公司的投资者或者债权人发现,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公司的不信任,影响公司声誉,对公司的发展非常不利。

随着我国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数量增多,盈余管理也越来越受大家关注,从我国的上市公司看来,会计报表的财务数据更多的是反映管理当局的意愿而非真实的盈亏,本文结合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数据,找出能有效抑制过度盈余管理的方法与手段,希望对有关监管部门提供证据和建议。

预期目标:
本文以我国亏损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分析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现状、程度、手段、动机以及原因等,希望从数据中找到相关的合理手段,从而抑制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会计报表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文希望通过对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对有关监管部门提供相关证据和建议。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盈余管理一直是现在会计界广泛讨论的一个热门议题,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对对外报表的信息调整而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国内国外的许多学者也就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以及与公司治理各方面做了有很多的研究。在这个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社会,盈余管理问题在我国也越来越严重。

2.1国外研究现状 2.1.1国外盈余管理定义研究 Healy和Wahlen认为,当经理们在财务报告中运用职业判断,并虚设交易,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股票持有者理解有关公司经营绩效方面的信息,或者影响哪些一句财务报告数据签定的契约的结果时,盈余管理便出现了(Healy,Wahlen,1999)。

还有两种比较著名的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是“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

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在 《财务会计理论》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一书中指出盈余管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滋生利益或者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即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只要企业的经理人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那种使其效用最大化或者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它主要是针对会计盈余或者利润的控制(斯考特,2009)。

另外一位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立足于会计数据是一种有用的经济信息这一基础上指出,盈余管理是企业经理人为了获取私人利益,在准则允许的范围内,有意地对财务报告进行的控制,她认为盈余管理不仅包括对利润表中盈余数据的控制,还包括对资产负债表以及财务报告中其他辅助信息的控制,还包括对资产负债表以及财务报告中其他辅助信息的控制(凯瑟琳.雪珀,1989)。

2.1.2国外盈余管理手段研究 Haw I M.Hu B.Hwang L S.Wu W在《最终所有权、收入管理、法律和其他的法律机构》一文中表示运用1994年到1997年的A股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运用盈余管理来调整报表利润,在扭亏年转亏为盈的目的(Haw I M.Hu B.Hwang L S.Wu W,2)。

2.1.3国外盈余管理动机研究 Burgstahler和Dichev在以证券市场为样本的前提下,研究发现有部分公司运用盈余管理避免盈余减少,有更大一部分工委为了利用盈余管理作为工具来避免亏损。而在这个结果上,Burgstahler和Dichev表示随意调整对外报表的利润会造成会计信息的是真(Burgstahler,Dichev,2005)。

2.2国内研究现状 2.2.1国内盈余管理定义研究 中国最早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的研究见于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该文选取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22家亏损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这些公司出现亏损年份及其前后年份是否采取了盈余管理行为,以免出现连续亏损三年的情况,进行了经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这22家亏损上市公司没有一家出现过连续三所亏损的情况,当然也没有受到暂停股票上市乃至终止股票上市的处罚,它们在首次出现亏损的前一年份,作出一能显著调增收益的操作性应计会计处理,能尽量推迟出现账面亏损并因此而陷入被管制困境的时间。首次出现亏损年份,则作出了能显著调减收益的操控性应计会计处理,而在扭亏为盈年份,又作出了能显著调增收益的操控性会计处理,从而有效避免了公司连续三年出现亏损(陆建桥,1999)。

之后王跃堂考虑到陆建桥的样本只包括22家公司,代表性不强,而其他研究对亏损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仅部分涉及。于是对1995年到2000年亏损的A股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盈余管理在不同行业的亏损公司中普遍存在,且在统计上显著。(2)亏损公司在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盈余管理行为。在亏损前1年,为了推迟亏损的时间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上市公司会通过提高经营性应计项目或各种形式的重组来做高利润。(3)在亏损年度,亏损在所难免,公司通过调低经营性应计项目或线下项目进行大洗澡,为以后年度扭亏预留空间。尽管所有亏损公司都存在显著的调低利润的管理行为,但首次亏损的公司在亏损年度盈余管理的程度要低于连续亏损的公司。(4)扭亏公司中,有50%是通过主营业务达到扭亏目的的。另外50%是通过进行影响线下项目的交易安排来扭亏的。其中,主要是通过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等途径。还有6%的公司是靠政府补贴摘掉亏损帽子的(王跃堂,2000)。

2.2.2国内盈余管理手段研究 赖均青在《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实证研究》一文中指出,亏损年公司在亏损年利用经营活动应及利润调减净利润,大亏一把,在扭亏年利用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调增利润,实现扭亏为盈,避免暂停上市或者终止上市。另外,他还发现,亏损公司在亏损前一年利用流动性应计利润的变化项目,特别是经营性应收款项的变化项目来调增利润,避免亏损;
在亏损年样本公司主要利用流动性应计利润变化项目和非流动性应计利润项目,特别是资产减值和坏账准备的集体项目来调减利润,多亏一些;
在扭亏年主要利用资产减值和坏账准备的集体项目来调增利润,扭亏为盈(赖均青,2007)。

廖晓丽和张勤的《中国亏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英语管理的实证研究》一文中发现,在通过对深市A股亏损上市公司首次出现亏损年度及其后续年度执行资产减值政策的数据发现,每年会处于不同的经济利益驱动采取不同的资产减值政策来操控英语,以避免监管政策处罚,他们认为新《资产减值》准则之所以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规定相悖而行,不允许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除了理论本身存在争议以外,还必然有着生科的国情背景和现实解释力(廖晓丽,张勤,2008)。

2.2.3国内盈余管理手段研究 马畅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综述》一文中指出,盈余管理的动机:(1)契约动机.由于契约关系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企业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关系,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对外的债务契约。(2)资本市场动机上市公司 于资本市场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了获取上市资格进行盈余管理粉饰财务报告,二是为了在上市后达到配股的要求,通过盈余管理调整重要的指标。(3)迎合监管的动机政府借助会计盈余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这种监管激发了管理当局通过盈余管理来应对监管的动机(马畅,2010)。

陆宇建将国内外学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归纳为四个方面。(1)机会主义动机,即管理当局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会采取各自手段,对信息加以筛选和扭曲,不惜损害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2)降低交易成本的动机。因为上市公司存在通过盈余管理将盈余微降操纵为微升或者将微亏操纵为微利的现象。(3)对市场预期作出理性反应的动机。一些研究表明,公司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可以由管理当局对投资反应的理性反应得到解释。(4)获得比较业绩优势的动机。具有比较优势的业绩在进行投资或者信贷决策和计算管理者薪酬时,有明显的优势(陆宇建,2003)。

3.参考文献 [1]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9). [2]赖均青.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实证研究[J].深圳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孙铮,王跃堂.资源配置与盈余操纵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3). [4]马畅.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10(6). [5]王跃堂.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基于沪深股市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 2000(6). [6]廖晓丽,张勤.中国亏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经济师.2008(5). [7]陆宇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对配股政策反应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6). [8]吴东辉.中国上市公司应计项目选择的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1(9). [9]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6(6). [10]孙铮,王跃堂.资源配置与盈余操纵之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1999(4). [11]李增泉.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的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和财务研究.2001(4). [12]薛爽,田立新,任帅.八项计提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2). [13]王跃堂,周雪,张莉.长期资产减值:公允价值的体现还是盈余管理行为[J].会计研究.2005(8). [14]王化成,佟岩.控股股东与盈余质量—基于盈余反应系数的考察[J].会计研究.2006(2). [15]孟焰,张秀梅.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与关联方利益转移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06(4). [16]Burgstahler D.,I.Diehev.Earnings Management to Avoid Earnings Decreases and Loss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5(9). [17] Haw I M.Hu B.Hwang L S.Wu W.Ultimate ownership,and Legal and extra-legal institu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4(5). [18]William R Scott.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M].Prentice Hall.2009(1). [19]Katherine Schipper.Com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Horizons.1989(4).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1.引言 2.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 2.1盈余管理的定义 2.2盈余管理的手段 2.3盈余管理的动机 2.4盈余管理的计量 3.我国亏损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分析 4.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4.1样本的选择和数据的来源 4.2研究数据的分析 5.结论和建议 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 实施方案:
1.与指导老师联系,制定研究路线。

2.制定调研计划与方案。

3.收集研究资料,查阅相关文献。

4.整理相关调研资料,收集相关文献并整理。

5.制定写作计划与研究方向,预测可能存在的问题,寻求指导老师的帮助。

6.确定研究的样本与样本数。

7.统计和分析数据。

8.得出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进度计划:
第6学期第19-20周至第7学期第1-5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广泛搜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第7学期第6-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撰写;
参加开题答辩,进一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7学期第13-14周:撰写论文详细提纲,交给导师批阅,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

第7学期15-20周:开始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第7学期寒假: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开展调查研究。

第8学期第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写作、完善毕业论文。

第8学期第3-6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结合毕业论文内容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完成论文。

第8学期第7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
定稿并上交 第8学期9-11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Tags: 盈余   开题   实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