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公文写作 > 经济文书 / 正文

坚持“五个结合”拓展和优化“90后”传统美德教育空间

2021-03-15 11:07:32

  坚持“五个结合”拓展和优化“ 90 后”传统美德教 育的空间

 “90 后”大学生是指出生于 20世纪 90 年代,目前已进入 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国公民。“ 90 后”大学生生长在改革开 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的网络信息时代, 生活环境相对优越、 安 稳,也相应呈现出一些群体特点,如思想活跃、追求个性、独立 意识强、勇于展现自我等,他们的价值观更加务实,理想信念淡 薄,但又不缺乏理性爱国 [1] ,因此,对“ 90 后”大学生进行传 统美德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 就必须拓展和优化传统美德教育的 空间,加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建设。具体在实践中,应坚 持抓好以下“五个结合”。

 一、坚持传统美德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 学科课程是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要结合学科教学实际, 认真组织学习和研究那些在中国历史发展中长期形成的优秀道 德思想和行为准则, 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 成的新的道德规范。

 对优秀的民族传统美德和优良革命传统要进 行系统的整理,并编成通用性、可读性强的教材,用具有中华民 族特色、 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与道德规范教育要求学生。

 首 先,要抓好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 充分发挥他们在“传道、 授业、 解惑”中的主导作用。高校教师除了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 外,还要给学生传马列主义和传统美德之“道”, 授现代科学文 化之“业”,解学生在学习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实践证明,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 感的教师队伍是搞好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保证。

 其次,要抓好教

 师的培训,找准教学的“结合点”。

 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找准学 科知识与传统美德教育的结合点, 上课时要找准传统美德教育的 切入点,集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于一体把课讲好, 使学生听起来有趣有味,入情入理,情理交融,达到“润物细无 声”的效果。再次,要建立学科教育评估体系。主要抓好对优秀 课程、优秀教师、优秀论文的评比,把它作为评职晋级的重要内 容。每年学校都应设立优秀教师、优秀论文、优秀教育成果奖, 大力表彰先进,充分肯定在传统美德教育工作中优秀教师的工 作。

 二、坚持传统美德教育与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

 社会实践活动课是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

 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的锻

 炼和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们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把对传统美

 德教育的认识提高和转化为自己观察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提

 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品,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实践活动课中, 一是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创办校外实习基地, 开辟联系社会的渠 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相结 合,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当地有纪念 意义的教育基地和人文景观:如杨家岭、枣园、凤凰山、延安革 命纪念馆等,对青年学生进行生动的民族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

 二是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与科技教育相结合,通过创造科技学术气 氛,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如开展以“科技兴农”为目标的暑假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农村,走村串户,了解社情、民情, 进行广泛的科技服务活动。

 经验证明,社会实践活动之所以能受 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吸引众多学生积极参加, 关键是它能有效地 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创造力,加强他们社会化的进程。

 三、坚持传统美德教育与行为规范综合训练相结合

 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要通过平日经常性反复不断 的教育和训练才能实现。因此,学校应把传统美德教育与贯彻学 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有机结合,坚持以理导行,注意养成。在行 为训练中,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把“追求人格、立志成 才”、“谦和礼貌、助人为乐”、“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诚 实守信”、“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等基本内容作为训练的目标。

 各教学班都按照教学内容、 目标要求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使学生 从中吸取知识、得以锻炼和提高,为促进学生的全面成才创造良 好的外部条件。学校可以开展以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水平和培养良 好行为习惯为目标的操行量化评估活动, 把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文 化修养同评比先进、推优入党、毕业鉴定、推荐就业等挂钩。通 过建设文明班级、创建文明宿舍、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三位一 体”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此外,学校党 团组织应紧密配合,积极开展各种新颖活泼的活动。例如,组织 学生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与驻军、 地方干休所开展文明共建活 动,参加便民服务劳动,在实践中树立劳动观念,培养为人民服 务的思想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通过开展群众性的评选“优秀青年 志愿者”、“十佳共青团员”、“校园十佳歌手”等活动,营造 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并内化为 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坚持传统美德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生活的第一课堂,其长辈是其第一任老 师。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下一代产生潜移默化、耳 濡目染的影响。

 社会教育, 是学教、家庭以外的社会团体和组织, 通过社会舆论、社会交往、社会活动等途径,运用社会力量进行 的教育。

 [2] 社会因素对人们的思想影响极大,良好的社会教育 和社会风气,有利于人们的思想修养。因此学校传统美德教育, 必须与家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构建校内外立体化络。学校班 主任教师是实施学校、 家庭、 社会系统教育工程的组织者和指导 者,应根据学校不同时期的教育重点, 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和家 访等多种形式,了解情况、互通信息、交流意见,使学校与家庭 教育同步。

 学校要注意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 结合学生毕业作业 指导,以社区实习基地为依托, 组织学生深入工厂、 车间、街道、 农村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 采集在社会上、 在劳动人民中的良风 美俗,受到生动、具体的传统美德教育。

 实践证明, 学校与家庭、 社会工作单位进行教育上的合作, 是落实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环 节,它能使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获得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树 立新观念,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 强学习动力,提高成材意识,使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能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同步,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和有效性。

 五、坚持传统美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远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说的是环境育人的重要性。社 会学研究成果表明,青年人的思想最直接地受到他们工作、

 学习

 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可以改变青年人对大环境以至 对事业、人生和整个社会的看法。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传统文化的 长期积累和沉淀,它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起着感召、内化、凝 聚的作用。如果这种文化氛围更多的具有积极健康的因素,

 就能

 推动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爱专业的高尚情感。因此,传统美 德教育必须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努力抓好校园文化的硬件 和软件建设,充分发挥其导向、育人、娱乐、服务的功能。学校 应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 改善学生开展文化活动的设施和条 件。如植树种花、栽种草坪、改造学生食堂、维修教室宿舍、办 好图书馆、实验室、俱乐部、活动中心等,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 校园文化,使师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中。

 在抓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 要重视软件环境的建设, 抓好校园学 风、教风和考风。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弘扬主旋律,向学生 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人生观。同时要提倡多样化, 不仅要活跃文化体育活动, 也要积极开展科学技术咨询和学术性的研讨活动。为满足“ 90 后”校园文化主体对信息多层次、 多样化的需求, 学校要以校报、 广播、电视、宣传栏为阵地,举办校内电视新闻和“校园之声” 广播站,定期播放校内新闻,宣传传统美德知识,宣传新人新事 新风尚。要建立和完善各种校园规章制度,是养成良好校风、学 风的法制保证。

 学校要结合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制订文明校园的 各项措施。实践证明,传统美德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发动学 生广泛参与,有利于课堂知识和抽象的思想教育变成具体的实 践,加速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机制的建立,增 强德育工作的力度。

Tags: 传统美德   拓展   优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